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城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a-niu-a-n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答案已经整理入专栏:城市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城市的未来 - 地图、地理与区域 - 知乎专栏


一、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得弄懂什么是城市?
城市,意味着城+ 市。

  1. “城”,《说文解字》曰:以盛民也。《康熙字典》释:城,成也。一成而不可毀也。都是说“城”是一种容纳居民的建筑群,保护居民不受侵害。今天的《新华字典》第一个解释就是城墙。《史記·始皇本紀》曰:帝築萬里長城。这些都说明了“城”这个概念是一种保护性质的事物,在古代就明确指有形的城墙。在古代,野兽、土匪遍行郊野,而在城内,这一隐患要大大降低,除非战乱或病疫流行时,城内居民的生命能够被城墙和护城士兵有效的保护,而提供安全保护是古时城市最为重要的公共服务之一。所以“城”这个字表明“城市”一种能够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
  2. “市”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再把《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拿出来看一看,前者说“市”是“買賣所之也,也就是一个交易的场所。后者干脆把这个解释直接搬了过来。我们翻看新的《新华字典》,可以发现这一解释一直延续至今。市就是一种汇集物资的场所,这些物资在这个场所进行集散。相比于草市等不固定的集市,城内或城边的“市”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同时也能够享受安全保护的优势。另外,道路网络一般以城为中心修建,这也使得城拥有更加方便的交通,进一步促进了交易倾向于向城集中,人流、物流等就在“市”中转。

所以剖解“城市”一词,至少可以得到两个信息:
(1)城市这个空间是容纳居民的场所,这些居民同时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居民被公共服务“保护”起来;
(2)城市是一个物资、信息汇聚的地方,这意味着城市与外面是要存在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往。

这里并不想区分城市与村庄,因为之间并没有什么界限,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对于城市的界定都是不同的。比如华西村在中国是村,在马耳他等小国这就是城市(马耳他规定建设用地即为城市),埃及的谢赫村在中国的行政体系中是村,但是在埃及就是一个城市,因为埃及规定各省行政中心即为城市。定义城市没有意义,抓住城市这个概念的特征才好继续分析。

各国对于城市的定义:

各国通过人口定义城市的标准:

二、 所以城市有什么特征呢?

  1. 共同体特征
  2. 高度流动性

  • 共同体特征

城市中居民享受公共服务,并通过合作进一步会促进居民形成一种共同体意识,并形成共同文化认同。在日本人森田明的《中国对“水利共同体”论的批判和建议》一文和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一书或多或少强调了公共服务与合作对于促进共同体形成的作用,虽然以上文和书并非以城市为对象,但是城市却是促进共同体形成的最理想试验场。而从上海等年轻城市迅速形成的且稳定的城市文化来看,城市共同体的确成为城市真正形成的重要体现。城市,包括小镇的居民都有共同体意识,主要就是对于同样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认同。深圳是近年来这种意识逐渐形成的代表案例,深圳人的认同已经成为许多年轻深圳居民的重要认同。共同体意味着城市的地域要集中在一起,才能以最低成本来享受公共服务和进行合作,所以城市在空间表现上是集中的。但是也有例外,有些城市受到城市产业特点、地形特点的影响也会出现空间上分散的情况,比如伊春、鸡西、重庆、攀枝花等,这些城市由多个分散的城区组成。虽然分散,但是共同体的意识依然存在。而且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他们还是集中的。


上海话电视剧《老娘舅》:


伊春地图,由于林场与地方两套系统,加上开采需要,伊春市城区比较分散,各个区之间距

离较远:

同样,攀枝花也是在空间上比较分散的几个城区所组成:


  • 高度流动性

说完城市的共同体特征,再说说所谓流动特征。西班牙社会学家卡斯特尔在《网络社会的兴起》最先提出了城市是“流”的场所这一理念。他认为现代信息社会流动的人、物、信息是组织现代社会的关键要素,而城市要想立足,就得让尽可能多的流穿过自己,使得自己成为各种“流”的集中与分散之地。从整个社会来看,各种“流”交织就形成了网络,存在网络就存在结点,这些结点将各个流组织起来,形成了网络中的“中心”所在,而城市就是这些中心。流动特征表明城市是一个内部诸多要素随时与外界产生联系,同时对穿过自身的流进行中转的场所。用之前所说的城市共同体特征,我们可以说,城市是随时在与外界发生联系的。在这一过程中,城市里面诸多的要素就可以视作一个整个的城市共同体。

共同体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由于流动特征使得城市内人、物、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所以也难以给城市划定一个边界,无论是有形的土地边界还是无形的身份边界。而在一个城市内部,也存在小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一样会发生与外界的联系,形成流动的空间。

综合起来说,城市一方面是一种居民集中并形成的生存共同体,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流”的集中地。

全球城市机场排名(城市中所有机场,来源维基百科):

全球城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

来源维基百科)


一个城市的核心特征就是共同体特征和流动特征,任何其他的特征,包括基础设施完善、收入高、非农产业、文化素质高都不是一个城市绝对的标志,在农村一样也会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之地虽然是城市,但是这只是表面。高楼大厦是为了更好的容纳人与经济活动;车水马龙则是为了更多的加强人与人、物与物的交往和运输。城市的核心就在于这是一个由公共服务与合作形成的共同体,并且这些共同体不仅内部联系紧密,而且与外界也有极为强烈的流动联系。

香港高楼大厦:

巴黎楼房普遍不高:


三、 为什么形成城市?城市为什么发展?

前面说了那么多不是废话,了解事物的形成,一定得认识事物是什么以及它有什么特征,才能从源头发掘它的起因,并探寻未来。


城市既然是一种空间上人流、物流、信息流集中的地域,那么了解它的形成,就得从“集中”这一点入手。

  • 集中的好处

集中在经济学中被称为“集聚”。企业的集聚有很高的正外部效应,因为企业可以利用集聚经济分享中间投入品、劳动力储备、技能匹配性和知识溢出效应。当一个地区产业越来越多时,每一个产业就类似原来的一家企业,继续享受集聚带来的好处。功能的专业化,也就是每个个人、企业可以去干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同时知识溢出效应又使得各个领域的知识可以共享,催化产生新的技术和变革。从集中入手,结合城市的特征,再通过相关文献,就可以认识到城市是如何形成的。


另外,我们这里说的是形成“城市”,而不是形成聚落,聚落的形成非常偶然,而从聚落形成城市就意味着发生了质的变化:统一的共同体、有了有效的管理、对外建立发达便捷的联系、居民的思想行为的变革,聚落如何成为城市,或者城市如何发展成今天的样子也具有了挖掘的价值。我梳理了以下几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 安全&统治:

保护安全一直是古代城市一种重要的功能,修建城墙、组建军队可以说是成本最低的一种保护方法,尤其是将成本摊到每个人头上时,这个成本比给每个人配置发武器要效果好得多。大家在一起时,一道城墙、一支军队就足以保护这些居民的安全。古代,城市在安全和统治的功能上并没有太明显的区别,城市一方面作为统治领土的据点,另一方面也是保护统治者的堡垒。当人们对一个新的疆土进行开拓时,都是通过据点式的扩张推动的。开普敦、阿拉木图、雅库茨克等据点城市是近代这样的城市的代表。这些城市往往作为一个地区的统治中心,以及外来统治者、商人的保护点而建立起来,往往地理位置优越,随着贸易量的扩大和统治人口的增多,城市也就相应地扩大,并建立了大规模的工业、服务业,成为综合性的大城市。

  • 贸易:

城市能够保护居民,自然也能够保护贸易的开展。这吸引周边乡村的居民前往交换物资,而一个区域的道路也多半由城市来组织,城市的交通也非常便利,居民可以通过城市中转,来与其他地域的居民开展贸易。而城市能够给各个店家提供正的外部性,比如足够的人手去搬运商品、为外来的客商提供服务等。贸易便成为城市形成的另一大原因。在中国,上海、香港均发轫于贸易,哈尔滨、郑州、石家庄等铁路城市也类似于这样的形成原因,铁路的修通使得这些城市可以将更远范围内的物资进行集散,使得其迅速超越了身边的老城,最近的例子大概就是格尔木,她的形成得益于其西藏旱码头的地理优势。


一般而言,安全或统治是形成聚落的重要原因,而聚落继续扩大,居民出现共同体意识,相应的管理机构建立起来,聚落便形成城市了,贸易等因素就成为主要的原因了。再往后发展,各种其他的原因,比如行政、文化、产业则成了主角。

  • 文化传播:

有一些城市形成颇为特殊,虽然地理区位不好,而且自然条件恶劣,但是却依然发展成为重要的城市,比如麦加。虽然麦加早期是一个交通枢纽,但是随着地中海时代的落幕,麦加的地理优势也逐步消退,但是麦加却并没有因此而默默无闻,依然在中东算得上有声有色的大城市。这主要是因为麦加的宗教地位,每年的朝觐都吸引全球的穆斯林来麦加进行旅行,他们的衣食住行便需要当地来提供,这就养活了麦加城大大小小的店铺,麦加至今依然是沙特第三大城市,仅次于利雅得、吉达两个现代化城市。宗教是文化的一种,教育算是另外一种促进城市形成的原因,比如剑桥、牛津、筑波等城市。在中国,各个郊外的大学城也可以理解成这样的城市的代表:大学城学生往往会共享一些体育场馆、商业设施,同时与外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并不一定是和大学城周边地块,而更多地和城市中心、外地的联系,有一定的共同体和流动特征,算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形态。

  • 产业:

城市是一个具有生产能力的共同体,规模经济使得城市必然要成为一个强大生产力的地域空间。马克思说了,城市是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生产是城市的核心之一。靠产业诞生的城市在中国非常多,很多城市原本就是一块空地,因为一个工厂、一个矿山便迅速成为一处城市。比如伊春、攀枝花等,三线建设时期,山沟里的城镇多半因为这些原因而建立起来。现在旅游业发展起来了,很多城市因为旅游而发展,国内并没有这种单纯凭借旅游业而发展的案例,很多还只是小城镇,缺乏共同体特征,高度的流动性特征还显得单薄,谈不上城市,北戴河可以算一个。国外的坎昆、沙姆沙伊赫、雅尔塔、索契姑且算是这类城市的代表。

  • 行政中心:

行政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行为,承上即接受上级的命令,启下便是将命令向下传达,这一功能与贸易很类似,一个区域需要一个城市来起到这样的作用,保证区域与上一级有一个顺畅的联系,或者就干脆作为整个区域的行政中心,来协调各地。所以许多城市最早都是作为行政中心而出现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华盛顿、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巴西的巴西利亚。

城市形成的原因也反映在一些城市的功能上(以下包括一些城镇)。

  • 行政:华盛顿、堪培拉、巴西利亚、耶路撒冷(也算宗教城市)
  • 军事:直布罗陀、关岛、火奴鲁鲁、旅顺、土伦、塞瓦斯托波尔、南口
  • 文化(宗教&教育):麦加、九华山、梵蒂冈、普陀山、库姆、剑桥、牛津、筑波、沙河、松江(大学城)
  • 贸易&集散:纽约、上海、香港、新加坡、迪拜、张家口、二连浩特、东兴、绥芬河、廷巴图克、科隆(巴拿马)、塞得港、纳霍德卡、马赛
  • 产业:匹兹堡、马鞍山、攀枝花、伊春、陶里亚蒂、安加尔茨克、丰田、坎昆、沙姆沙伊赫、雅尔塔、索契

城市形成的早期就像以上几个故事一样,非常偶然,却是我们这个漫长历史中必然要出现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的产物,但是其形成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产力,也只有城市,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催生了工业革命等产业变革。城市的形成就像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终究要绽放,一滴雨露、一阵风都可能把这花蕾打开,开出美丽的花朵。


四、 新的城市形态

城市发展到了今天,依然在不断随着时代而更新,从形态、功能上发生着变化。我们对于城市的理解就不能再局限于一块盖了密集楼房的土地这种非常简单的概念。新的城市形态正在产生,值得我们关注。

  • 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不算新的城市形态,早在80年代就已出现,这一城市形态是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基础。工业园区的居民是各个工厂,他们聚在一起享受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而且中国的工业园区一般也都会提供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所以对于小型工厂来说,入驻工业园区要比自己建厂成本更低。工业园区这种城市形态在未来会发生一些变化。首先是随着精细化和定制化的发展,工厂规模变小。客户不需要那种大规模生产的产品,而需要定制的产品,同时对于货物获取的时效性要求变高,相应的物流中转就显得重要;同时,工业园区内部的企业不再是分散的、仅仅与总部保持联系的加工点,各个工厂之间会形成合作,共享一些产品、劳动力和技术,这就要求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与组织架构上,与过去的形式做一些变革,促进园区内工厂之间联系的增强。

  • 城市群:

城市群也不是新的城市形态,早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就已经提出了这个概念。一个城市难以完成所有的功能,必然会向其他城市寻求帮助,而距离自己近的城市就成为最合适的选择,因为距离带来的成本最低。当一群在一起的城市联系多的时候,各个聚在一起的、等级不同的、联系紧密的城市便形成了城市群。城市群依然满足城市两个特征:共同体与高度流动性。城市群发展到很高的高度时,便会有融合的要求,设立一个统一的市政管理体系来统一协调,城市群便成了一个城市。武汉便是三个城镇合在一起的产物,谁能保证深圳、惠州、东莞不会这样呢?

  • 新城&新区:

如今各大城市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新城或新区,这些新城区往往被领导们大手一批,拿下个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傲视老城区。新城的土地通过卖地将未来的收益变现,充实了城市政府的腰包,导致政府乐于开发各种新城。新城往往与老城在地域上相连,或者隔着不远,但是建设都很大气,也很现代化,与老城区截然不同。新城的建设往往由政府主导,他们也有足够的动力去做:卖地赚钱。当然少数新城也由老百姓自己去投资建设,比如温州的龙港,这是农民出资建设的,号称中国第一个农民城,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龙港早期也是由镇政府来组织和协调进行投资、建设的。新城的开发中,政府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也通过其公共服务来塑造了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不一定体现在新的文化认同上,但是可以体现在细小之处,对于居民来说包括对新区房价的期待上,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是税费的减免等,这也促使新区的管委会或政府向更高一级政府争取权力和优惠。新城这种与原有城市藕断丝连的形态不算新的城市形态,英国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着手建设新城了,战后又大规模建设,他们主要的想法是把新城作为居民居住的地方,腾出老城空间进行写字楼、工厂建设。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新城往往成为独立的产业-居住城市,比如米尔顿凯恩斯,它们也成为城镇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许多新城也一样,最后取代了老城区成为城市新的经济、文化中心,比如上海的浦东、大兴的亦庄等。但是为了卖地而建起来的新城,在现在这个土地财政早已枯竭的时代里,后续已然不足,前景实在不看好!新区能不能带来新变化,需要时间的检验。

半个月内国务院批了两个国家级新区:

福州新区:gov.cn/zhengce/content/

滇中新区:gov.cn/zhengce/content/

  • 大型社区

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城市社区建设打破了过去“单位制”的传统。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城市的社区缺乏了一种凝聚居民的力量,社区居民力量分散,形成了所谓“原子化”的特征。开发商主导的住宅开发也忽视了社区共同体建设,生活在一起的居民需要合作来完成很多事情,比如物业监督、交通线路调整等,但是很显然,商品房小区做不到这一点,老死不相往来是这些社区的典型特征。居民基本上不可能为了物业、交通线路等去联合起来,成立业主委员会来与开发商、物业公司以及政府进行博弈,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这样的社区只是一个大型居住区,谈不上是一个社区。不过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发现,许多社区的事一定得住在一起的人协作完成,自己的力量是弱小的,好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大型社区的居民不用挨家挨户去敲门串联,直接在网上就能协调商量好,然后派出代表统一对外。而过去做做样子的业主委员会也派上了用场,可以通过这一组织架构来帮助居民协调统一去完成物业监督、交通线路调整等对外协商工作。最近的例子就是北京的天通苑与回龙观,这两个超大型社区都拥有30到50万的人口,过去也是典型的居住区,居民之间基本没有联系,但是随着两个社区的逐渐扩大,交通、基础设施、商业的供应远远不足或供给不合理,单个居民可能难以改变现状,但是在许多社区居民一起努力下,情况就不一样了。政府在进行交通线路调整、管网改造时都会考虑居民的感受,并与业主委员会进行商量和协调。天通苑、回龙观只是代表,全国这样的社区还有很多,过去城市居民之间联系分散,被社会学家称为“原子化”的社会。居民直接与就业单位、政府发生联系,而忽视了社区这一单元,随着社区在社会服务中地位的提升,可以预见以后很多城市社区会逐渐增强自己的力量,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在城市中会加强话语权。城市居民也会更多的参与到社区中来,许多社区形成新的共同体,这些共同体在城市中占据了一块无争议的地域空间、拥有很强的话语权,这些会给城市治理带来新的挑战。


网络给社区组织带来了便利,使得社区居民可以有效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天通苑社区网:天通苑社区网-天通苑生活第一社区网

回龙观社区网:回龙观社区网 回龙观网 回龙观


回龙观地图:

天通苑地图:


  • 创业空间&高技术园区

创业,尤其是高新技术,需要一整套复杂的支持系统,包括金融、技术、物业、基础设施、交通等,全球创业空间为特点的城市不多,硅谷算是典型的。在这个城市中,原有的市政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这些天马行空的创业者和高科技从业者的需求了,许多公司自己提供适合自身的公共服务,比如谷歌、FB等,他们有自己的独立的园区,在园区内提供食堂、交通等服务,小公司则依赖于硅谷中的孵化器、风险投资基金来进行生存,在这里面,政府的角色被大大淡化,许多服务都由社会来提供,这也保证了这种空间拥有自由的氛围。促进城市共同体形成的莫过于创立公司、上市、合作新项目等。创业空间这种城市形态要求政府淡化自己的色彩,将更多的服务交由市场来完成,创业空间不能有太多政府的色彩,因为这种城市形态共同体的形成不依赖于政府公共服务,而是依赖于目标性的合作来实现。

  • 城市联盟

随着通讯和交通的发展,城市联系越来越不受制于距离的约束,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去寻找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城市开展合作,这个城市可能与自己相距半个地球。早期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汉萨同盟这样的城市联盟,在海盗协防、促进贸易上,这些城市展开了密切的合作,但是随着时间汉萨同盟逐渐衰落。到了全球化的今天,国家的力量在许多领域显得无能为力,这就需要国家里面的公司、城市等自己开展对外的联系,城市作为一种共同体,也有着与其他城市合作的动力。比如全球著名的气候城市联盟,由全球40个大都市组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在国内,各地的城市协调会也类似于这样的形态,城市之间不一定地域相连,但是却有着共同的目标,会促使城市之间进行合作,在医疗、旅游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的尝试。比如中四角的四个省会: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就开展了医保互认、旅游互通等一体化的尝试,而这四个城市地域上并不相连,而且分属不同的省份,但是差不多的地位和合作的需求使得他们走在了一起。城市联盟算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形态,它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但是一样具有城市所拥有的共同体和流动性的特征,甚至城市群也是城市联盟的一种。如何协调城市联盟,如何设计相应的协调措施和制定政策,城市联盟如何合理分工与合作目前还都是空白。未来需要重视对这一点的认识。

世界气候城市领导联盟:C40

长三角协调会:相聚马鞍山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5次市长联席会议召开




  

相关话题

  若某制造企业年亏损 3 亿,即使停产白给员工发工资年消耗也不超过 1.3 亿,为何要维持亏损状态生产? 
  为什么现在都在diss成都? 
  如何评价香港高考历史题:参考资料,就你所知判断「1900~45 年间,日本为中国带来的利多于弊」? 
  未来的5-20年,哪座城市的发展令你期待?哪些城市会逐渐衰落? 
  如何解读「北京 2015 年将鼓励用人单位多用京籍劳动者」这一政策? 
  中粮可乐的经营状况不佳,可口可乐为什么要继续和中粮集团合作? 
  如何用经济学解释个人单身原因? 
  瑞士某银行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中,上海取代香港成为了全球生活成本最昂贵的城市,在上海生活成本真的昂贵吗? 
  有哪些关于吉林省的冷知识? 
  北京有哪些值得一去的餐馆,馆子里一定要尝试的菜式有哪些?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普遍认为印度的第二产业(工业)不发达,但是印度各大城市的雾霾却非常严重?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至今还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出现科学”?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