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校外培训机构如果全部消失,会对学生,家长,还有整个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第3页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孤立的看校外培训整顿,容易雾里看花。

跳出来看。

培训整顿是对阶层流动性的保护措施之一,也是促进持续发展、改善社会公平,减少年轻人焦虑感的必要措施。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消费的三驾马车是教育、医疗、住房。

这三条有个特征,是任何人都逃不开的“必要支出”,把这些必要支出市场化以后,实际上民众的真正可以自由消费的份额被进一步压低了,这导致消费的多样化和深度被绑架了。

大多数的可支配收入变成了房子首付、培训费用、大学学费、医疗费住院费保健品费。

剩下可以用于消费的金额必然变得很少,尤其是这三点都跟人头挂钩,就带来一个现象,生孩子等同于为家庭制造可预期大额支出,这其实是一种通过商品化,资本收取人头税的过程

由于商业化的追逐利润需求,大量的公立资源隐性或者显性的成为市场化的私立资源,从而导致了公立社会服务平均水平的下降。

同时,这种商业化促使马太效应的加速,增加了社会贫富差距;缴纳了这些隐形人头税给资本的一般民众,丧失了通过积蓄来完成资本积累的机会。

现状就是,消费的三驾马车变成了一般家庭的三座大山。

不把这三座大山逐步去除,则生育意愿无法提升、内部消费无法良性循环、社会的机遇公平性无法保证。

这样,我们看到了当前的一些整改措施,包括教育培训的整改、房住不炒去杠杆、医疗集采等等。

诚然,处于这些三座大山中的受益者,会出来哀嚎和跳脚。

但其他人应该庆幸,三座大山整治完成后,民众有更多余力进行消费和积蓄,其他的民生和消费行业会迎来利好。

而公营社会服务会承担“社会化抚养”的多数功能,从而解放生育能力,打破所谓的发达低生育率魔咒。

以上。

供参考。


user avatar   hui-du-12-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砍掉校外培训机构,是好事。

但不治根,根儿是什么?

看到了吗,你没考上普高,没上全日制大学,你连作为人的资格都没有了。


user avatar   yamamoto-NUM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始阶段学生、家长都会累起来。

很多家长心理是这样的:不能让孩子闲着,给报上培训班,花上钱,就是个尽了责任的家长了。家长可以通过花钱买来自己的轻松,看看培训班外面送孩子的家长状态就知道了,报了培训班后,家长无非就多了一项接送的任务,然后把在家刷手机变成了在培训班外面刷手机。

很多上培训班的孩子也很乐意配合家长,乖乖的每天准时到培训班报道,到了培训班里就划水,无非是换个地方发呆聊天而已。真正提高了没有呢?很多家长并不知道,反正机构反映的情况很好。

培训机构消失后,初始阶段孩子没有课外班上,家长会很焦虑,可能会亲自下场辅导,孩子也很焦虑,以前在培训机构划水没人管,这下家长监督了,可不敢偷懒了。

以前上完培训班家长认为孩子很辛苦,下了课就对孩子嘘寒问暖,好吃好喝送上,一副母慈子孝的和谐场景。现在没有培训班了,家长需要亲自下场辅导、监督孩子学习,又要开始鸡飞狗跳了。这不仅是因为发现了孩子学习的真实水平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还有个原因是家长没法划水刷手机了,少了娱乐放松时间,心情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脾气也会越来越大。可以预见,培训机构消失的短期内,亲子关系会处于直线下降段。

过一段时间,逐渐适应了没有培训机构的日子,家长也对孩子的真实水平和自己的辅导水平有了正确评估,也就会逐渐放松心态了,但再要回到有培训班时的母慈子孝状态是很难了。

再过几年,完全忘记了曾经有过校外培训机构后,学生、家长又会回到正常状态:学生学习主要靠学校、靠自己;家长主要精力也会放在工作上,不会整天盯着孩子。各自有各自的事情干,给对方都留有足够空间,亲自关系也会逐渐好起来。


user avatar   bao-sh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绝对,绝对,绝对,会出现以下两个情况。】

一、家教作为个人副业的兴起

我身在以能源贸易为主的四线城市,这个城市的人很有钱,我前些天去一个大公司办事,偶然间听到办公室两三位的对话。

话头是因为一个短信开始的,提醒家长不要把孩子往教育机构送,现在面临全面关闭,有可能造成钱交了无法退回的情况。

然后几个办公室的家长开始讨论,未来孩子不能去补习班,应该怎么提高成绩。其中一个人可能是财大气粗,同时又比较开朗的缘故,直接说:“关了就关了呗,大不了我请个家教。我们小时候还是时髦家教,不时髦补习班,这补习班也是很后来才出现的情况。我就贴个招聘启事,一个月三千,没人应聘就提高到五千,每天五点半放学以后到晚上九点半,带着把作业做完,再预习明天的课程就行,白天他爱干嘛干嘛,不耽误他主业。”

另外一个人说:“哎呀,光听一听也觉得这待遇好,你说现在这政府部门上班儿的年轻人,除了军转的,基本都是考进去的,要么就是选调生,学历一个比一个高。他们要是干家教,确实够格儿。白天干主要工作,挣个五六千,晚上干家教,一个月三千。合计下来一个月工资比上了年龄的老公务员都高,说不定比事业编高级职称的都高。”

我在旁想来,也确实是,一个月就按中等算,给四千块钱,一年也就是四万八。四万八对于这座城市里的中产来说,不算太大的花销。本身我们这个地方的人就比较重视教育,近年来社会上的风气也比周遭城市重视教育,这钱绝对舍得花。

恰逢遇到文山会海的整治,年轻人也更有时间了,一下子空白出来这么大的一个市场。各种211和985毕业的选手,一下子成了热门的抢手货。

国家可以管机构,但是,没办法管211/985毕业生的个人行为,谁有钱,谁就雇来一对一的教孩子。其中,如果有教的好的,说不定就会在小范围内声名鹊起,比如说,市某某局的年轻人,带市某某局谁谁谁的儿子家教,把人家孩子从刚进学校时的排名垫底,一下子送上年级前50。————等这个孩子高考以后,效果如果确实好的话,那么这位业余工作拿出成效的年轻人,说不定,有人得发挥权力和财力的优势去争抢。

尤其是体制内比较混得好的,在目前的管控环境下,积攒下来的东西,更多的是政治资源和人脉关系。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能通过好的教育来进入体制内,集成这种积累,那么他的辛苦奋斗就相当于付之东流了。现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也好,或者考公务员、选调生也好,还是更向高学历、高应试能力走。

好的家教对于市场尖端用户来说太值钱了,只要尖端用户开始了请家教的行为,上行下效,科长学局长,科员学科长。一些体制外的有钱人学体制内,风潮就这样起来了,届时不知道又如何面对。而对于广大普通家长们,这是更为剧烈的军备竞赛的开始。

绝对不排除有职业家教出现的可能,什么意思?

就跟简奥斯汀那前儿似的,家教,吃住都由东家管着,一对一只教一个孩子,其他什么工作都没有,只干家教!这种社会职业,出现的可能性,大大的有。更严重的,有可能出现孩子不去学校的情况,有钱人觉得,既然能这么玩儿, 那我孩子念完初二或者高二就不念了,我直接请三个老师教我一个孩子,一个教数学,一个教英语,一个教文综或者理综。孩子上午八点到十点听数学老师讲题,十点到十二点刷题,十二点一到,跟数学老师一起吃饭。下午两点到四点,听英语老师讲题,四点到六点刷英语题,六点一到,跟英语老师吃饭。而数学老师下午干什么?专门给这孩子刷的题,判卷儿!他能够通过判卷儿,清楚地知道这孩子有哪些不懂得地方,然后针对性的备明天的课。晚上六点半到八点,听文综或者理综老师讲题,八点到十点,刷题。晚上的时候,英语老师判卷儿备课。

你想想,这种条件下,得练出多厉害的学霸?

而在学校呢?没有月考,只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试还不给你分数,给的是外国那套ABCD。卷子答的是答题卡,用电脑“刷刷刷”的读答题卡,老师只能看个分数,大题也顾不上看。你问为什么顾不上看,因为,教师日常需要填的表格也好,需要参加的学习也好,需要参加的活动也好,特别多。越是公立的学校,这类无关教学的事情就越多。

考完试,到了讲题的时候,老师不知道这些学生会点儿什么,不会什么。

完全就不是一个级别……

二、高学历父母的出彩和高学历女性的春天

除了用自身力量雇佣家教,还有个比较好的选择,就是家长自己教。普通的能考上二本的家长,带孩子结束一个有质量的中考,应该没问题。一本211/985的家长,可能要开始比拼高考阶段的力量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当年学的是否瓷实,这时开始发挥作用。

我能想象到一种比较有意思的场面就是:孩子在家长辅导作业的时候,跟家长说老师不是这么教的,老师说另外一种解体思路。然后家长底气十足的说:“你听你爹的!你老师是二本毕业考了个研,拿硕士文凭进你们学校当的老师,你爹我直接高考上的是985,比你老师高考高一百多分,我别的不敢说,高中这点儿东西甩你老师几条街的水平还是有的。”

然后这孩子第二天去学校拿他爹给教的几种高段位解题思路在老师面前炫,炫的老师五味杂陈的。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父母既无法请得起家教,也没本事自己教,这就需要孩子自己努力了。

届时,婚恋市场上,学历关,可能会与财力关对齐,因为,学历高低与否,直接决定着配偶在未来子女教育上能否节省可观成本。

再一个事情就是,高学历女性的春天,应该会来了。

不管你是否承认,在中国广大的二线到五六线地区,女性更多的还是在扮演主内的角色。被认为应该在家负责带孩子写作业辅导功课,而男性出于社会活动方面考虑,更多的出去应酬,当家里的对外发展主力。

在这样的传统大背景下,遇到了教育机构关闭的时代政策,那高学历女性的春天就来了。过去,一些男性觉得找个高学历女性,因为学历不如对方,觉得不太舒服,容易导致高学历女性剩下。未来就会发生变化,他想的是什么?高学历女性,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玩儿转,拿得出手,他就得更多的考虑学历,而不是样貌。

就算自己学历比媳妇儿低,有点儿抬不起头,又如何?跟孩子的教育大计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

还有,我们有可能看到,某些富庶地区,开始攀比娶高学历媳妇儿。比如,你东家娶的媳妇儿是管理学硕士,我西家娶的是历史学博士。南家看着眼红,不高兴,然后他们家儿子娶了个985的博士后,嘿!感觉面子挣回来了。恰巧在这时,北家憋的大招出来了,他们家儿子念硕士时候,努努力,出国交换时候,追上了一个啤酒瓶底子那么厚眼镜儿的国外留学知名大学博士,念的专业也高大上,人类文化学博士,力压当地。——————搞得当地教育局局长有点儿犯愁,学校的骨干教师才是普通一本的,开个家长会,半屋子硕士,半屋子博士,随便儿拎出来一个,发表论文等各种条件在他们学校申请评个高级职称都绰绰有余。这种情况下的老师,我想想都痛苦。

【总结】:

在整个社会层面,学习的成本将会更为昂贵,一些专门的学科,有可能逐渐成为家学性质的东西存在。比如,文科领域,一页一页的文字内容,对于没有文科学习素养家庭的孩子来说,那就是黑压压一片的文字,他需要死记硬背基础上,经过负责任的老师讲解,知道其中重点围绕在哪里,未来才能面对比较多端变化的文科大体,答好死的东西,然后在活的东西上发挥一下。

而对于具有强劲文科学习素养家庭的孩子来说,孩子从小在说话做事上,家长无意识的培养出抓重点的习惯。孩子在幼儿园跟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了,阿姨给家长说了这个情况,孩子回家嘟嘟囔囔给家长解释。家长直接引导思路:和谁?什么时间?咋了?为啥?是否有必要?以后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从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思路在这样无意识的培养下,孩子念书也好,面对信息也好,通常就走这套思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

谁?——林则徐

咋了?——禁烟来着

为啥?——1、白银外流;2、摧残国民体质;3、腐化政治、军事实力;

是否有必要?——有必要,从客观上有需要,从主观上是道光帝派的;

直接看文字就能在脑子里形成思维导图,再稍微用笔标注一下,往脑子里记得时候,相当于把一整头牛,剌了上百块儿,腱子肉速冻以后切片涮火锅(配一些图片和教辅书上关键点的课外延伸故事加深印象)吃了;腹胁爆炒成炒菜(拗口的名词或者意义多背几遍加深肌肉记忆)吃了;有弹性的牛外脊用西式的做法(不容易理解,上网查查其中内涵)做成牛排吃了。——————可以说,记得深,记得牢,还鲜活。

而没有此类素养的孩子记背,跟辛苦的活吞整头牛无异。

更别提一些巧办法和独门思路了,搭配上家长从小给孩子无意识传染的思维秉性,轻松让孩子下咽。

文科就是如此,理科上有更多家传玩耍的东西,连家里饭桌儿上讲的笑话,可能都带点儿学科上的内容。

学校,会逐渐适应这样家学背景下熏陶出来的学生,一些高端学府的老师,觉得有夯实底子还能耍点儿花活儿的孩子很正常,在面对小镇做题家的时候,就会觉得格外不适。更严重的话,会发展到,觉得,你既然不是那种家庭的孩子嘛,来这学校干嘛来了?——————会进一步形成“麻瓜认识”,觉得你本身不是这个圈子人,你进来也就是进来了,看看就行了;也会助长学阀成型,我不认为学阀这个词本身是贬义的,但是一个学科金字塔底层的多样性缺失,就容易造成塔尖异常尖利。

说一千道一万,校外培训机构消失,是好事情,不是坏事情。虽然,往高等教育的成本提高了,但是却让更多人开始正视职业教育。当真正有中产去看到职业教育,才有中产对职业教育提出要求。更清楚放开来的说,就是,只有把相当部分中产家庭的孩子,送进职业教育学府,才会有社会真正对职业教育的烂,发怒。

不然,以前什么情况?职业教育院校缺钱了,管的不好,出个女生怀孕生子后弃婴、发生校园大规模斗殴事件,社会主流什么态度?呵呵,渣子去的地方,果然不咋地。——————完事儿。

嘿嘿,把他们孩子送进去,他们再看到职业教育院校缺钱了、安排差劲的校长了,才会大声嚷嚷、反映。政府拨款、人大调研、政协视察等等社会资源,才会向职业教育倾斜。这才发现有了关注,这才开始战战兢兢的办职业教育,办的天朗气清了,办的阳光正式了,如此几年以后——————潜在就读家长们觉得:哎?职业教育好像跟我们小时候那会儿不一样哈?这个年代的职业教育挺高大上的,我孩子不去大学研究大道理吧,去职业院校学点儿夯底气的硬本事吧,也挺好啊!

这才会让职业教育走上正轨。

你们仔细想想,有多少人,大学毕业以前,其实,没有仔仔细细学过Word、Excle、PPT这三种软件咋用是不是?都是上了工作岗位以后,因为工作实务给逼的,没办法情况下迅速精进的对不对?又有多少人,浅显的弄会一些就一直在用,深一点的,偶尔需要深夜卡壳,找视频学半小时一小时才能弄对不对?

还有会计行业,我咋发现专科的比本科的还会实务呢?这是咋回事?清华大学把会计取消本科单独招生是不是也有道理?会计这个职业的学科计划,是否需要分成职业教育为主的实务会计和高等教育为主的财务管理会计?你说呢?

如果我们国家真的职业教育起来了,该有多少有硬本事的职业技能人才出现?德国那种开着宝马挣着高薪的高级工人出现,不也是挺好的吗?

随着上社会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发现,大舞台上想当一个不可或缺的人,非常难。比如说,在一个单位或者一个系统里面,不是有笔杆子这个舞台吗?我想在笔杆子这个大舞台上,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或者说硬气的人,难点在于,我必须写的无可替代,我一走,下一个上来的人,没我写得好;领导从基层调上来的笔杆子,也没我写的好,短期内也不可能招到比我写的好的大学生进体制内。——————这对于参赛者太难了,更多的情况是,你作为笔杆子,别把自己太当回事,让你写,是看得起你。你要是不好好儿干,有的是雪藏地方扔你,有的是新人和旗区级单位的笔杆子想来你这岗位发挥。主业上寻求舍我其谁道路漫长,副业上依靠写作不敢施展拳脚开始干导致不上不下,近看自己在小范围内也是个人物,一远观就发现自己跟同龄翘楚差远了,球也不是。笑吧,感觉自己没脸笑;哭吧,感觉过得也算好,哭出来是不是略显矫情。实在是哭笑不得。

但是,在小舞台上,想当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想当一个硬气的人,非常容易。比如电视剧《大丈夫》里女主人公的父亲,一个厨师,脾气火爆,逮谁骂谁。我觉得,这个人物的刻画,绝对是有原型的,在厨师岗位上,干的好,无可替代,硬气的话,就是可以保有自己的大脾气。我作为一个大酒店的总经理,把你一个臭脾气但是有大本事的大厨抹擦(意为溜顺了、给你伺候舒服了)好,我就能保有一批有钱的老饕客户,经常在我酒店里定酒局宴席,这帮人吃顿饭,饭钱不多,但是,酒能喝好几十万,不比我接待政府会议挣钱快?挣钱操心少?——————大不了你哪天跟我面前摔打两下给我点儿眼色看嘛,呵呵,我本身就是个多数人面前当大爷,少数人面前当孙子的角色。无所谓啊,无非是多加你一个,你可以像股东骂我一样骂一下,发发脾气嘛。

还有,我们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有一位巨牛的修车师傅,全国范围内他有一手特别香!就是,弄豪车的电子故障代码。任何车,有各种古怪离奇的电子故障代码,他拿上那么个电脑,坐上车,玩弄两下就弄好了。巨牛我给你说!全国范围内谁的车行遇到疑难杂症,给他包机票包酒店请过去处理。过年期间,跟在北京发展的大明星、大部委公务员回乡过年时的,低调简行,就怕让别人知道回家乡的消息以后请吃饭的电话不断打来。

大舞台上的奋斗,真的不易,一个不可或缺的例子背后,是十个、上百个落败于奋斗路程上的失败者。而小舞台上的成功,又有难以名状的轻易幸运,因为小舞台真的太多了,单单比一个特定的菜,就能成为一个小舞台,一个人如果酸菜鱼做的好,都能招鲜吃遍天。一个修车工单单能把三元催化器玩儿的炉火纯青,都能开个小店过稍微懒散却很富足的日子。

校外机构的关闭,我觉得,是关闭了很多人的大梦想不假,但侧面也避免了很多人牺牲在大梦想路途上,金字塔作为建筑时塔基当然越大越美越壮观,但是金字塔作为一个行业形态时,塔基越大,就等于有越多的人用人生来献祭塔尖。而打开的,是巨量的小确幸之门,我们可能会看到巨量的偏门儿、冷门儿人才出现。而这些偏门儿冷门儿人才,又有可能推动巨量的隐性冠军企业出现。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巨量,不是因为他们企业扶持政策有多么厉害,只是人家职业教育的盘子足够大,足够有质量。

哎……总结写的比正文都长了。

那就正式总结吧:

希望好的政策,有好的结果,我们的教育能够走向健康的道路,于国于民,都带来令人欣慰满足的结果。

全文终。

——————————————————————————————————

上面这些内容写于2021年8月8日

下面这些内容增加于2021年9月13日

散了散了。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家长鸡娃的原因是焦虑。

培训机构消失,焦虑并不会消失。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体制内的人员,将成为最大赢家。

我只谈大数,不谈个例。



全社会的层面看,体制内的人具有以下相对于体制外而言的优势:

1、孩子去好学校的机会远大于体制外,先天优势,各种子弟学校、zf学校、各种批条子、各种关系网络;

2、体制内的人员,非工作时间远多于体制外,哪个行业最能保证955和节假日,体制内舍我其谁,因此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提供家庭教育;

3、体制内的人员,人际圈子质量远高于体制外,因此有更多的机会给孩子提供“免费”的各种辅导、引导;

4、体制内的人员,相对学历远高于体制外,因此家长自己教孩子的效果更佳;

5、体制内的人员经济收入实力,在当地的均值以上乃至更高毫无问题,可以保障对孩子教育的投入。


以上,再次强调,谈大面不谈个例。



我国体制内的从业人员(包括gwy,国企,事业单位等等),大约占据全部劳动力的10%左右。

当然,考虑到双体制内家庭的存在,所以实际体制内的家庭比例会低于这个数字,但也不会低到5%以下。

全国每年优质大学的录取名额机会,在2%左右,

此外,再加上体制外的富人、医生、律师、金融从业者、it互联网从业者、其他各行各业中的中高管等等相对高收入精英人群,这部分人群和体制内人员加在一起,大约在全社会10%上下,

这10%左右的家庭将大幅垄断未来中国的优质大学录取机会,而这其中又以体制内人员为最大赢家,当然这部分家庭之间的竞争依然很激烈,毕竟机会也就只有2-3%。



当然,其他90%的人群,仍然是有机会的,只要你天赋极高就行,

90%的绝大部分人,就踏踏实实的读个职业学校、普通学校出来上流水线、工地、骑手、服务员、辅警、临时工等等为shzy添砖加瓦吧,未来国家会想办法提高蓝领工人收入的,一切要向好的一面看,大方向上国家在一步一步变得更好。



user avatar   dihao19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赔本买卖无人干,

杀头生意有人做。

只要大众仍望子成龙,

校外培训怎么可能消失?

中央有八项规定,

但是干部们都转去吃素了吗?

美国佬提高中国进口关税,

但美国人就不需要中国的廉价商品了吗?

这就是,

市场的力量,金钱的力量!


user avatar   MC_PR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夜之间消失,那培训机构的老板肯定惨了,但我觉得各位家长大可不必如此担忧和紧张。

卷习惯了,忽然不卷,确实有一种不安全感,因为万一别人在偷偷卷怎么办?

但在3、4线城市以及18线小县城里,这种卷的压力会被大大减轻,因为私立学校较少、辅导机构较少、需要管的对象少,这样教委比较好出手管,不会按下去葫芦起来瓢。

那么大家都没培训班可上,相当于高考的时候同时少考50分,对于最终排名并无影响,给孩子减负,绝对好事。

真正难办的是北上、武汉、苏州这样的1、2线城市的家长,各种私立学校林立、线上线下教培机构、大学里面的省市状元家教、还有当年凭自己的本事考上名校的家长,补课方式真的太多了,教委想管也管不过来。

但是一线城市的家长,换个角度海阔天空,中学阶段补课6年的钱,够去美国前50的高校读个本科了,别人使劲儿卷的时候,您跟您的孩子已经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卷的本质就是同质化竞争过度,跳出小巷思维,马上就会从卷的陷阱中解放,并且发现一片待开发的大森林。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生综合素质大大提高,抑郁发病率下降,自杀率下降。

家长经济负担大大降低,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向好的方向又前进了一点点。


user avatar   zhangxiu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太认同前面几个高票的发言和部分观点,尤其是最高票 @王子君 的发言——明显对教育培训行业不了解。其实知乎上的高票群大部分都是以幻想和脑洞居多,对很多概念的理解都是“想当然”。或者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比如高票觉得,如果让培训行业自由化发展,教育产品最后普通人会买不起(见王子君第一句论述)。这是错误的描述——培训行业本质上跟其他行业并没有什么不同,会针对不同的客户端,市场会自我调节。就拿成人英文培训行业来说,有1小时1千的课程,也有1小时1百的课程;有大班课程,也有精英班1对1的课程,并不是所有课程都会走向高端收费。

制约培训市场收费标准的因素有很多,学习的项目,本地的市场行情,当地的物价,教师的经验,学校的设备,品牌的知名度(代表培训机构砸的广告),一个月几万的培训班和一个月几百的培训班都可以找出来。北京上海的培训班收费与县城也不可能相同。所以如果不区分培训市场就讨论培训费已经高到所有家庭都无法接受——那是不负责任的。换句话说,如果真的家长无法接受高额的课外培训费,很多家庭就不会送孩子去了,那么市场为了走“量”,反而会压低培训费,吸引家长。以中国目前的培训市场行情,绝对是走量的多,走精英的少

我在之前的答案里其实讨论过一些了,校外培训的发展因素有很多,但是有几个因素是绕不过去的,比如:1.中国的高等教育设立课程和新专业,往往是需要教育部审批,这导致了高校的教学有一定的滞后性;也就是说,社会上某种技术已经火起来了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出现相关的专业。有明显的空白期。比如网络直播火了几年之后,各个学校才开始开设网络直播课程。2.某些专业一旦设立,教学大纲较为死板,学校老师照本宣科,跟随教学大纲,给了培训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3.一些技术需要高强度的学习,公立学校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禁止取缔校外培训是没有什么用的行为——有校外培训的原因是因为学校学习无法满足学生。比如英文学习,很多学生都可以考过4,6级的英文,但是如果要出国,还是需要参加校外培训班去提高自己的雅思,托福的分数——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此外,校外培训有时候的功能性并不停留在教学,如果把校外培训视为教学机构,那么只能说对校外培训基本没有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校外培训机构往往是多功能型的——有时候他们是保姆机构,是很多家长寒假暑假懒得管孩子,直接把孩子丢去校外培训,自己乐得轻松;有时候校外培训是个交友俱乐部,很多人去培训甚至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

目前打击培训市场的目的并不是要取缔培训,而是要让培训市场变得透明化而已。培训市场的水分确实过多,骗子确实过多,治理也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说完全取消培训市场,那是不可能的。有需求,才会有市场。




                 

相关话题

  如何当一个被强奸过的女生的男朋友? 
  古代最底层贫民对于荣华富贵的理解是怎样的? 
  吸冰毒为什么会乱性? 
  如何看待苏州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借用重点小学校舍办学,遭遇原学校家长实名联合反对? 
  觉得周围的人都是傻逼是不是与世界脱轨的第一步? 
  如何看待女留学生回应因生活费不足辱骂父亲「自己确有不对,也在反思」?还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从古至今中国汉奸特别多,原因是什么? 
  名人的死亡,我们应该怎么看待? 
  如何看待上海部分宠物友好商场对宠物进室内喊停? 
  在台湾即便没有老人,大家也不会去坐博爱专座,大家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网红为拍视频盗走卫辉救援船,阻挠救援行动,被抓后谎称去救人,该网红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BLM(黑命贵)的全国性协调组织谴责美国政府对古巴封锁政策?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