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知乎用户“杀生丸”被以违反知乎管理规定而禁言七天?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hao-5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用知乎的途径挣钱了,医学这个问题很复杂,一沾上钱就容易说不清。一旦想着挣钱,脑子也容易想不清楚,行为就容易越线。

学术上,我是反对非专业医生过于投入专业讨论的,当然,我也在不断的调整自己发言尺度和范围。

我关了值乎,不接有偿问题,不发广告,不出书,不开live,不引流,不做公众号,不写软文。。。

目前看来,效果还行。


user avatar   li-yan-65-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里有一些基本的事实和逻辑必须向知乎读者说明清楚:

第一,知乎是个什么地方?

知乎难道是一个专业科研期刊吗?不是。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ature、Science,这些才是专业期刊,发表最新学术成果的地方。

知乎是一个科普平台。就是能看懂专业学术论文的人,把学术论文翻译成大白话讲给大家听的地方。对我来说,知乎最有趣的一点是,你在这里甚至能看到论文作者本人带你读文献,比如:

第二,杀生丸博士是什么人?

即使杀博士的个人信息没有任何伪造的地方,他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遗传学博士,也不代表他在新冠肺炎的领域是什么权威专家。

首先他没有医学背景,连医生都不是,更不要说是呼吸科或者传染病科的专家。其次他也不是病毒学家,更不要说是冠状病毒专家。

那他和其他的一些我在疫情期间关注的知乎er一样,都是科普博主。都是来帮大家读文献的。

是的,他们不生产论文,他们只是论文的搬运工。

杀博士在带读文献这项工作上做得并不出色,很多时候他都是直接把原文复制粘贴,不给任何解释,除了让吃瓜群众一脸懵逼之外,恐怕主要就是他借机装逼了。

那么他搬运的论文是谁写的?

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疫情早期的相关重磅论文,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写的。正是那些被杀博士抨击甚至羞辱的国内一线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

国内科研界在这次疫情的表现堪称可圈可点,仅仅花了十来天就分离到了病毒,还完成了参考基因组的测序拼装并公布在NCBI,大规模生产了PCR测试试剂盒,之后又通过细胞实验和临床实践筛选了包括克力芝,氯喹在内的可能有效的临床药物。即使换成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我也不认为能做得更好。

欧美疫情爆发之后,我们本以为欧美的医学发达,两军阵前必有高论。谁曾想他们除了扭扭捏捏的开始封城和戴口罩,依样画葫芦开始进行瑞德西韦和氯喹的临床实验之外,不但把“可防可控”重演了一遍,甚至还闹出了“群体免疫”,PCR试剂盒不合格之类的笑话。直到今天欧美国家还在为检测能力不足所苦。可以说,完全没有显示出比国内科研水平高出多少的迹象。

国内科研界能有这样的表现,对我来说毫不意外。在这个“生物学的世纪”,国内外无数的大学里,有成千上万的像我或者杀博这样的生物狗。区区如我,当然有自知之明,同一领域里国内外比我厉害的同龄人不知道有多少。即使是杀博士,别说他是个只发过2篇SCI的千年博后,就算他是个真正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遗传学博士,大神学霸,就算他有Nature,Science在手,也不过是青年千人水平。有一说一,比这厉害的人还有很多。正是这些无数才华横溢的生物狗,让国内的生物学平均水平即使和欧美相比也毫不逊色。

那杀博士有什么资格,可以认为自己远在千里之外,就可以隔空指导国内一线的抗疫?他以为他是运筹帷幄的诸葛孔明吗?说到底,他只是一个带读论文的科普博主,甚至连纸上谈兵的马谡都不是,顶多是一个讲三国的说书先生罢了。

难道一个科普博士仅仅因为给吃瓜群众看了一下别人写的论文,就可以把科研学术成果据为己有吗?

最后,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面对知乎上的科普?

既然知乎只是科普,那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不过是增长见识而已。难道你看了的航空航天的科普,就能制造火箭了吗?难道你读懂了E=MC^2,就能制造核武器了吗?如果不能的话,那你凭什么认为你看了几篇知乎er翻译的论文,就能自己动手治疗新冠肺炎了?

难道你以为那些医生必须要经历十年寒窗苦读,三五年临床规培,读完无数本大部头教材,才能开始治病,是因为他们的智商都不如你吗?

如果你真的对知乎科普的某个科目感兴趣,那么正确的做法不是把科普博主当作偶像崇拜,而是去系统学习。举个简单的例子,不如尝试阅读一下卫建委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你会发现真正证明有效的治疗手段这里面都有。)

说到底,在英雄的武汉人民和英雄的一线抗疫医护人员面前,我们在知乎上能做的非常有限,无非就是做一点宣传,给他们加油打气而已。

在专业知识面前,请尊重专业人士。让一个并没有医学和病毒学背景的遗传学博士,在这里装神弄鬼,以为全世界除了他都是傻逼,这并不是尊重专业人士的正确姿势。


user avatar   hydfo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知乎2700多天了,医学版块上这种事不是第一次了,印象中闹得比较大的就有三四次。希望今后知乎能吸取教训,也希望医学话题的每一任运营都能认真学习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活跃社区气氛、引导积极讨论的同时,及时制止非法行医、无证行医等违法行为,以免把平台置于风险之中。


user avatar   Klaith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0 年 5 月 10 日更新:翻译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患者教育文章《Tumor DNA Sequencing in Cancer Treatment》,放在了 专栏 里。

2020 年 4 月 23 日更新:评论区有人提到“非法行医”问题,可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对“非法行医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修改后的非法行医罪司法解释


肿瘤是一种基因病:人体内的某些基因改变,如果影响了正常细胞功能,特别是细胞生长和分裂功能,就可能引发肿瘤。

近年层出不穷的肿瘤“靶向药物”,正是作用于特定基因改变(genetic alteration),发挥抗肿瘤效用。只有携带相应基因改变的肿瘤患者,才可能从靶向药物治疗获益。因此,了解基因是否改变、如何改变,有助于部分肿瘤患者寻找合适治疗方案。“肿瘤 DNA 测序”应运而生。

肿瘤 DNA 测序目前最多可以检测数百种与肿瘤相关的基因改变。其中有些研究比较透彻,市面上经正常途径即可获得对应靶向药物。但绝大多数医学界认识仍十分粗浅,尚未找到对应药物。针对这部分基因改变,全球肿瘤研究者进行着形形色色的临床试验,尝试不同药物,为携带这类基因改变的患者寻求多一点点的生存希望。

知乎用户“杀生丸”此前的收费咨询业务,是根据肿瘤 DNA 测序结果,分析既往或最新临床试验文献,向肿瘤患者提供哪些靶向药物可能有效的建议。如果肿瘤患者未携带研究透彻的基因改变,或者常规治疗方法无效,那么根据他们携带的额外基因改变,按照临床试验文献给出靶向药物建议,就显得尤为珍贵,因为或许是患者唯一的救命稻草。

美国肿瘤 DNA 测序服务商 Foundation Medicine(下文简称“Foundation”)的实体肿瘤(solid tumor)DNA 测序产品“FoundationOne CDx”,已经能够检测超过 300 个位置的基因改变,其中不到 10 个位置美国已上市相应靶向药物。

测序报告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国药品监管机构批准的靶向药物治疗方案;第二部分则根据临床试验数据,建议尝试尚未批准的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如下图标注 2/3 处)。

Foundation 每 3 个月更新一次临床试验数据库,收集最新的靶向药物临床试验文献,评估、总结后收录于检验报告。肿瘤患者即使接受不了监管机构批准的靶向药物治疗,仍能获得截至报告时证据最充分的治疗意见。显而易见,“杀生丸”的咨询业务与之类似。只不过企业雇佣了一支团队定期讨论、更新,而个人大概只是单枪匹马——保证得了时效性,不一定穷尽得了文献。好在两者间的意见出入,归根结底不过是个普通的学术争议。

肿瘤 DNA 测序指导肿瘤患者用药仍有局限。譬如肿瘤样本检测到的基因改变,涉及到转录翻译、上下通路缘故,未必真是“驱动”肿瘤生长的因素。测序企业采取了一些手段来克服不确定性,除了技术改进,也仅推荐终末期肿瘤患者进行这类全基因改变检查。这群患者通常病情已届晚期、肿瘤转移,接受过多套完整方案治疗,收效甚微。鉴于其生存预期不容乐观,接受尚在试验阶段的药物,潜在获益仍显著高于所担风险。

然而必须承认,“杀生丸”的咨询业务在美国可以正常开展,却给中国患者带来了额外危险。

一方面,中国肿瘤 DNA 测序市场竞争混乱,企业多如牛毛,水平参差不齐。不仅许多企业检验技术、数据解读能力有限,甚至有些企业以次充好,使用单位置基因测序冒充全基因改变检验,差价达数十倍至数百倍,却无法提供广泛的基因改变信息。

另一方面,美国肿瘤 DNA 测序多由专科医师发起。患者如果拿到报告,受处方药管理制度约束,不易按照建议自行用药,须经主诊医师权衡临床情况后给药,决策权始终不离专业人士。同时,美国丰富的临床试验,也为肿瘤患者提供了另一条经济、安全的道路。

无奈的是,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集中于患者群体较大、靶点较成熟的瘤种和基因改变类型,其它位置的基因改变难以找到相应临床试验。此外,印度、孟加拉仿制药以“廉价”为卖点,经非正式渠道大量流入国内,肿瘤患者确实能够完全绕开临床医师自行用药。2018 年 聊城“卡博替尼”案 ,患者家属正是在所谓“患者微信群”中购得卡博替尼;时至今日,中国互联网空间(包括知乎)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各地仿制药的销售渠道。这些“仿制药”无可靠来源,患者亦缺乏处理不良反应的足够知识,自行用药几乎毫无保障。

今天,“杀生丸”离开了知乎;然而,中国肿瘤患者的医疗需求却不会因此消失。他们少了一位收费还算厚道的报告解读者,却还面对着良莠不齐的测序企业、居心叵测的非法仿制药销售组织,以及越来越多的“犬夜叉”、“健次郎”、“自来也”……他们真的更安全了吗?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癌症收费这个事,因为收费被喷正常。

但是新冠这个事,他没收钱。

他推荐的东西和他专业没多大关系,他有资源可以搜索相关论文。

这个活,国内医生不一定有精力和资源去做。普通网友更没有。

只是研究人员有。

他是一个相关论文的搬运工,在知乎科普,这就很有价值了。

新冠刚来的时候,除了支持治疗,不知道什么药有效。

只能根据它是sars的近亲,看能遏制sars的药行不行。

杀博搜索了很多论文,提出瑞德西韦,克之芝,中和抗体,基本把论文能查的都查了一遍。

中国研究所筛选药物,筛选出瑞德西韦,氯喹。他把氯喹查了一遍,提出羟氯喹,查了一个安全剂量,算了药物浓度,推荐量。

这个药,河南的博士看了给他武汉的老丈人治疗,治疗好了。

国内上海一直用这个药,上海的治疗率还不错。

在武汉应收尽收之前,他的论文搬运至少帮助了一个人。

他反对武汉的医生,有一定问题,他是查论文,人家是临床经验,论文里面好使的临床未必好使,论文没有的未必不好使。清肺排毒汤以前没有论文,以后未必没有论文。

这个有点问题。

对患者来说,他的论文搜索是有价值的,论文也是从临床来得,患者多了解全世界医生对这个病有什么经验,不是坏事。

收费这个事,可以酌情,非法行医是不对的,但是收个论文搜索翻译费说得过去。


user avatar   chen-zi-ya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谈谈沙博士成为优秀回答者这件事。



沙在知乎上做的大多数科普,都是很干的干货。知乎是崇尚干货至上的严谨社区,作为14年入站的老知乎人也是很理解。


但沙某作品大量引用学术论文,却并没有对其中内容做基本讲解,深入浅出分析。医学学位,工作五六年的我,在看他分享的文章都有些吃力。

大部分吃瓜群众多少都只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加之职业认证和优秀回答者,业外人士真别信息困难,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所以,

我更担心的是大量非医学专业的人为此成李博士王博士的魏则西们。

大量引用论文原文+一副爱理不理的臭脸+美博头衔,就像大拇指长疮做寿司的一样,会吸引很多哥的斯莫尔患者,简直是智商的一次初筛。待入群以后,那更是待宰羔羊。




疫情期间我刷到大量沙某论文,临床直觉告诉我,终结新冠肺的方案绝不是养细胞就能提出来的。需要大量临床病例,反复试错,在现有条件范围内寻找出有效治疗方案。


简单来说,和肿瘤医学不同,这种突然爆发的流行病,临床经验走在科研前面的。靠复制粘贴论文救不了病人。而 @凌楚眠@王郝 与沙博士的冲突,也正缘于此。


而群众不懂,多少人点了赞,多少人关注了沙博士,多少人又私信进了群。




好在你们来了,虽然有点晚,你们还是来了。


在今天质疑沙某文章出来后,知乎做出了封禁的决定。


我觉得 @知乎小管家 在这件事上有责任,但为时不晚,这里也想和小管家谈谈,受制于学位不同,可能对前沿医学知识不能做出准确判断。而医学不同于其他话题,那些东西,决定千万人的生死和最后一袋救命的金币。

在疫情之中,我所在的几个医学群,已经对沙某行为提出质疑,但一来信息尚不明确,二来特殊时期没人想触霉头。所以在这里希望给现在国内医疗系回答者更严的审核和更多的权限(医学类众裁),共同有效甄别信息。




“能在知乎上进行优秀创作”的人是很稀少的,我希望知乎能一直是这么一个地方,给这些人以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我相信,这里还是乐土。


@葛巾 @邓铂鋆 @监督员 @倩Sur @谢黄瑞 @风湿小医生谢榆 @糯米团 @二炳说 @国际护理吧吧主 @不戒方丈 @三铜钱 @盐小姐不吃盐 @李鸿政医生 @胡诚 @路沛沛 @灵椿八千 @Dr老爸的育儿经 @阿源老师 @鹿辞鑫 @手抖毛大夫 @天灵no盖 @鹿辞鑫 @黄晨 @左勇江 @何砖家 @小太阳 @何剑亮 @Leezix




最后再说一点吧:

曾经有知友被骗,在评论区哭诉,我被骗的时候你们在哪?

今天,我们都站在这里了

你看,有些事我们一直在做。





我敬你满身伤痕还如此认真,

山水迢迢还奋不顾身。

我敬你泪流成河还如此诚恳,生死茫茫还心怀分寸。

我敬你人去楼空还有刀有盾,落叶纷纷还独自上阵。


仅以此篇献给「杀生丸事件」的first man和这期间被禁言、封号、攻击的站友。


以上。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杀博的经历可以写《我不是药神2》了。

首先,我认为杀博不是图钱。杀博作为一个优秀的做题家,更看重的是社会的认同。钱只是他衡量自己价值的尺度。毕竟他和其他优秀做题家一样缺少对世界的全面认识,往往用片面、刻板的认知去面对复杂世界。

杀博作为一个曾经被他人和自己期以厚望的优秀做题家、院士高足,如今在海外高不成、低不就当千年老博后,十几年才发了三篇SCI(?!)他急需要别人的认可。真图钱,可以去学一个CS的master么。想到现在的法子,杀博明显还是要挣扎一番“我的生物学知识可以换来大钱,我是有用的生物学博士”。我认为杀博的种种“中二”表现和居高临下面对癌症晚期病人的救世主心态,是一个缺爱老博后的自我救赎——虽然这是违法的。在美国,不论是给癌症病人提供用药咨询,还是给无药可救的终末期病人提供收费的宗教上的心理安慰,都是持证上岗的。更何况他的收入可能经不起IRS的检验。

今年一二月份,很多朋友经历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混乱,他们需要一个杀博式的救世主的人设。杀博是天才科学家,反权威并被当前的体制不容。他有灵丹妙药解决体制无法解决的乱局,多么完美的救世主形象。杀博出于心理自救搞出一堆中二的仪轨,迷信他的癌症晚期病人为了维持“我的健康在救世主的帮助下正在好转”的认同,自愿或不自愿的跟着杀博一唱一和,强化了杀博的“救世主”人设的神性。在今年的一二月间,认为我们社会也患上难以克服的绝症的朋友们,跟随癌症晚期病人一起加入了对杀博救世主的赞颂。

《我不是药神》的戏剧冲突在于“假药救人”争议,你是要市场原则还是要救人一命。在《我不是药神》片中,戏剧冲突在病人群体为“假药贩子”主角请愿的一幕展现。“杀博药神”的戏剧冲突则更复杂。他不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出现疏漏,他是学识不全面、性格有缺陷、没有专业资质的“外行”一不小心蒙中了几个。然后他反复渲染“我发明了轮子”,其实“轮子”早就被更踏实的学者发明出来。但是从杀博那里获得心理支持,或者说之前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心理慰寄,所以他们要找杀博购买“精神社保”的朋友们(很多是病人,很多是疫区灾民),反复提出“只要有人靠杀博获救,杀博就是有贡献的”。这些朋友们丝毫不看杀博的错误根本不是“超速驾驶”或是“无证驾驶”,而是“无证驾驶”+“危险驾驶”,为人们带来了健康危险。

比起“药神”里确确实实吃到了靶向药物改善了病情的白血病人,“杀博药神”的支持者,尤其是“杀博药神”领导全球抗疫以来圈粉的支持者,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值得观众深思。一位曾经在知乎反驳杀博的肿瘤科医生曾经跟我私下表示,经历了杀博事件,他决定多抽出一些时间跟癌症晚期病人聊天,多跟病人介绍能给人带来信心的案例,尽管这些例子未必能在病人身上重现。在狭义的病人群体之外,更多患上“看不懂时代发展内心惶恐综合征”的病人更需要大家关心。然而就像那位肿瘤科医生面临的,对他们真的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否则汪主席的日记就好办了。身在武汉重灾区的作家当中,池莉的心态就很积极向上。封城期间,池莉参与社区邻里的互帮互助,用曾经从事疾控医生职业的专业素养思考疫情,但她在封城期间创作并不多。我从《生活秀》时期就喜欢池莉的作品,希望日后能看到她写的疫区记事。

这个春天发生的事情,充分说明我们国家的心理健康事业还很烂。


user avatar   Grouponsnousetdema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件事的第一责任者,其实是知乎。

作为一个根本不具备专业辨识能力的纯媒体平台,它却开放了医疗咨询收费的渠道,这才给了杀生丸这类人,甚至更多的人通过“知识变现”,去吸取患者的金钱的机会。不封堵这个口子,此后这类事件还会无穷无尽,无非是吸“魏则西”们的血的换成了其它“老中医”、“蒙古大夫”、“X国专家”而已。

这件事的第二责任者,其实是我国的医学科普现状。

循证三要素这个理论,是在三十年前就被临床医学界立论,2010年后甚至已经开始面临新范式挑战的一个医学临床科研领域的基础理论。无执业医师资格不得行医这更是一个基本的法律常识。杀生丸把这件事做了这么久,但上到知乎官方,下到知乎中的大量医学从业者和他的“患者”们,居然都没认识到这件事显而易见的吊诡,这足见大众对医学科研知识的缺乏,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有了杀生丸从事他的“生意”的土壤。

这件事的第三责任者,其实是很多人对“权威专家”的盲从。

杀生丸使用的取信于人的策略,其实是很多PhD在研究初期常用的一种写作策略,“名校”+“顶刊研究”,其思路无非是用钻石牌子晃对方的眼睛而已。但实际上,做研究到一定程度的人,自然会理解研究者和研究的价值,绝非机构和发表期刊足以评价,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专业的范式和评判准则。在研究上简单的敬畏和盲目崇拜名校+顶刊的学术价值,其实和在社会中盲目崇拜富人+大公司的道德没有什么两样。懂得批判性思维,避免对“强者”的盲从,这其实在科研内外,都是非常重要的。

想阻止杀生丸的行为和对他加以惩戒,其实一封给霍普金斯医学院的证据翔实的英文举报邮件,就足以让他在职业发展上万劫不复。但到了这个时候,还将目标集中于杀生丸个人,我认为这反而失去了这件事对大众的启示意义。


user avatar   jiang-lin-94-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这个问题下数百个回答,只是感觉到一股深深的悲凉感。无论是对医患关系也好,医疗体制也好,非法从医也好,倒抽数口凉气。

本来身为一个生物专业的科研者和从业者,我本不该评价此事,不然会和杀博所为一样是无端跨界。但去年我的一位家属因癌症迅速去世。至少我也算有个患者家属的身份了。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尤其是患者家属支持杀博回答,核心是基本一致的,认为当前的中国医疗体系下无人能提供杀博所提供的“救济手段”。认为大V们是因为触犯了核心利益才集体反对,毕竟他们患者家属是实实在在的从中获益了。

可事实的确如此吗?

我拿到过本人家属的基因测序报告,上面的内容十分详实,医院的分析和治疗手段也清清楚楚。不客气的说,像我一样只具备生物学基础科研能力的人是完全能看懂的,这都多亏了医院和检测机构做出的辛勤努力。然而这个问题下几乎所有的患者家属反应都大出我所料。几乎一致认为现阶段中国的基因检测参差不齐,医疗条件匮乏。直至听了杀博分析方才发觉世间还有别的药物,别的疗法。退一万步讲,确实有些人拿到的检测报告没有这么详尽。但是为什么家属都倾向于相信一个遗传学博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而不是去相信更专业的临床医师和病理科分析呢?

作为曾经的患者家属,我十分清楚但凡家中有病人,人都会急,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和渠道试图延长生命。不过请相信我,绝大多数国内的医生都是严谨专业尊重患者的。他们考虑的一定比家属更多,因为治病救人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他们能够提供给家属的渠道和治疗手段一定是目前情况下最适合的选择。不过正如回答中大V提到的,当前中国医疗体系中缺乏和患者以及家属的有效沟通,缺乏对家属心理的关怀。再加上当前国内脆弱的医患关系,导致家属总会误认为还有更多尚未提及的手段和渠道,在国内的医疗体系中不能为己所用。于是会转而求助一个至少自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的“专业人士”。


需要明确的一点:杀博学历伪造和涉嫌非法行医是红线中的红线,就算他给患者家属推荐了患者家属认为行之有效的渠道和手段,也无可反驳。即使在美国,这样的收费咨询也是需要资质和许可的。这是医疗体制的底线。不然,就凭我这种基础跨界科研人士都能看懂的检测报告,我这种人士都能搜索得到的论文(这些步骤一点都没有难度),那像我这种非专业跨界人士认证个学历也能随便出来收费咨询一波了。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为了保证医疗体系的纯净和安全,这是绝对必要的门槛。

当然,我依然理解这个回答下的大批患者家属依然支持杀博甚至奉若神明。你可以相信他还是个好人,但是这并不能为知乎禁言他和众人声讨他的非法行为提供什么反对证明。而以所谓博士身份提供“收费咨询”更是学术界一向牵扯不清的界线。做科研这些年头我很清楚,不提钱不行,提了钱多了又会变得极不纯粹,偏离科研初心。

然而这些问题在当前状况下依然无解,科研人士是否应该为了这点钱放下身段;如何给患者及家属适当的心理关怀和可靠的检测结果;医患关系何时能重新构建信任……依然看不到任何方向……每每想到这些,最后都只能一声长叹,心中无限悲凉。我也想提醒那些依然支持杀博的患者家属,多给中国医疗体制一些信任和时间。即使你们相信他是好人,因为没有资质,没有许可,全世界不可能有国家会放任这种行为出来破坏医疗体制。这和他的人品,碰了谁的利益无关。


user avatar   jin-kai-rui-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任何没有临床经验的人,甭管对方的头衔是都多么牛逼,都要对他持怀疑态度。没临床经验却在谈临床,明显的越界行为。

医学远不是翻翻文献就能学到的,不然也不会有按年限考职称,按年限评职称。病人才是最好的学习资料,而不是文献。

只有足够的年资,才能积累足够的临床经验。有些医院的主任医师是实验室产出的,他们光有文章和理论水平,治病却一塌糊涂,这在大医院并不少见。杀生丸就是这种低配版主任。这一类人最容易出现无知者无畏,用药很大胆,却不会对病人的病情综合考虑。

如果知友足够留意,在杀生丸早期露头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临床医生对他发表反对意见。但在狂热的簇拥下这些反对意见显得无足轻重。

远离那些在非专业领域谈专业的事,并且极度傲慢无礼的人总是没错的,他们很大可能在割韭菜,比如这位,还有一个是贱贱,知乎给他科研板块优秀回答者勋章的时候应该查查他现在还够不够资格。


更新————

有些患者为杀生丸站台,这是挺有意思的现象。我经常告诉尿毒症患者,没得治,要么换肾,要么透析。但有些病人不能接受,总是去寻找可能存在的一线希望,而这一线希望往往被一些莆田系医院抓住。花了一大笔钱最后病重的一塌糊涂还得医院正规治疗。癌症患者也颇有病急乱投医的现象。

有些人吐槽国内医生不跟进最新文献,这绝对是搞笑的偏见。甭管什么地方,当地最好的三甲医院医生绝对都是科研临床两手抓,一年开好几次会议,接触各种前沿知识。如果这种层次的医院告诉你没得治就是没得治,这就是判了死刑了,要认命。不认命的,就容易被一些人钻了空子。不要觉得知乎的医生打破了你们的希望,是本来就没什么希望了。




        

相关话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20)有那么难拿吗? 
  你最想对在知乎上关注你的人说什么? 
  1 月 19 日北京新增 7 例本地确诊病例,大兴区全员核酸检测、禁止离京,目前情况如何? 
  新冠这么容易变异,人类会被新冠消灭吗?可以请你们往下看吗? 
  湖北省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怎么样了?采取了哪些措施? 
  怎么拯救特别严重的黑眼圈? 
  金域医学回应「旗下员工涉病毒传播被立案」,称「正了解情况,比较复杂」,若情况属实该员工将承担哪些责任? 
  你在什么时候意识到,心理健康真的很重要? 
  长期服用砒霜会不会拥有抗毒性? 
  知乎上有哪些为了回答问题编故事的例子?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意大利(新增)的某些个人与组织想要中国赔偿巨资?对中国有影响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财新网的特稿报道《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