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郑强认为「我们过分夸大了英语在成长中的分量,英语耗费了中国青年宝贵的时光」,您怎么看? 第5页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感觉是不是应该补习一下中文?

因为我在网上看到的视频很短,就郑强一小段话

这20年时间里,我们过分地夸大了英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分量,实际上是我们民族极其不自信的显著表现

题目问的是“郑强建议“把英语踢出高考”,多数网友一边倒支持”

郑强说的是,英语在学习中的分量太重了,这是不是事实?

至于“把英语踢出高考”我没有看到郑强在视频里面这么说。

如果各位看到了,请发给我视频。


我真的忍不住了,这题目已经300多条答案了,一堆人在说郑强的这个说法如何如何不理智,你们到底看了没看人家说的东西啊,人家郑强说了英语踢出高考吗?你们对这一个空气打什么拳啊?

是,我是反对美国搞帝国主义,但是你不能说因为我反对美国搞帝国主义,所以就说知乎大V李建秋要对美国人民搞种族灭绝,这特么两码事啊。

郑强只是说“过分地夸大了英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分量”,没说把英语踢出高考啊,你们对着空气打什么拳啊。

我回答了以后,本以为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的荒谬了,结果都有300多回答了,你们这些新增的回答是什么情况啊?

难道你不觉得中国加强中文教育吗?我觉得你们不太理解中文啊。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奈何百万槽工衣食所系。


user avatar   zheng-tian-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认为郑强老师说的是投入产出比过低的问题吧。虽然大家初中、高中、大学奖学了将近10年英语,但大部分人毕业后,还是不能和老外交流,甚至不能用英语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被戏称为哑巴英语,在没有语言环境下很快地把背过的单词和语法都还给老师了。

学了10多年,耗费无数精力,回报却如此之低,于是有了还不如不学的说法

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英语教育设计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基础教育当中的英语课和英语教育模式都是为了应试准备的,于是过于强调了阅读和语法,打开一张英语试卷,阅读理解、完形填空、选择题占了卷面至少70%以上,而听力和写作仅仅是象征性地摆在那里,就像主菜后的甜点,让试卷看上去丰富一点。说白了,这种偏向性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妄图“多快好省”地普及英语教育的理念所引导,其教育目的只是增加一门考察学生的考试,而不是让学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学生备考的时候更多地也是将精力花在背单词、做阅读和记生僻词法和语法上,而不是写作和表达,更遑论口语,总体而言英语考试与英语应用是脱节的。我们的英语教育当中大量驱使学生在记英语,而不是用英语,学生大量地输入,却没有相当量的输出,这才是语言学习的误区所在。就像一个程序员,如果只读源码,却不怎么自己动手写代码,觉得自己好像都看得懂,实际上根本写不出来。

事实上要改变这种现状其实很简单,将英语写作的卷面分提高到试卷的60%,迫使英语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或者学习雅思的考试模式——听说读写要求同等地考察。很快学生们的英语应用能力会获得大幅提升,也不会存在哑巴英语的问题。当然英语老师就难了,因为设计阅读题、语法题目可以有标准答案,要是改作文,纠正口语,那可真的头疼。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说英语不重要,估计大家都会笑

不管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尖端的资料都是英文的

你不学不行


到了高端科技,几乎全是英语,央视新闻里航空航天或者其他的尖端科技,你看看一闪而过的电脑画面,里边都是英文。


这都是要慢慢追赶的


谁让英国出了牛顿的时候,中国的康熙自己自然科学水平很高,但是还是要下边的汉人学程朱呢

等到爱因斯坦相对论都出来了,核能已经出现理论,当时的清朝,呵呵,有个人想翻译海底两万里,翻译之前调查了一下国内能看懂的人,最后除了洋人技师报纸编辑留学人员和对西洋科技感兴趣的人,全国不超过1000个,连欧美一个普通大学的人都不如···

自然科学的落伍,人文科学自然也落伍了

君不见儒家当了两千多年的官。结果现在大学行政管理的专业里,一本儒家的书都没有···



这几百年的差距,自然后人要学习英语慢慢追赶咯




英语教育的问题出现在高考上

大城市的孩子,英语平均分远远高于三线以下城市的孩子平均分。

其实高考英语真的不难

我英语也不好,研究生英语擦边过,但是本科到了研究生时候,一大堆专业术语,硬生生现在英语虽然还是说不行,但是看和写没多大问题。


这个英语拉分拉的太厉害了

对绝大多数的三四线的孩子来说,不公平···

对于大城市的孩子来说,说难听点,英语和母语没多大区别,很多八九岁的小孩英语非常好,和外国人可以无障碍交流。

对于我这种十八线小城市来说,和外国人交流纯靠手势。

你不能说他们不努力,很多小县城的孩子花了很长时间,英语课本都能背下来,然而没什么卵用·····完全不知道学习的方法。


user avatar   chexiaop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互联网是咱们发明的吗? 不是!

互联网商业是咱们发明的吗? 不是!

电脑是咱们发明的吗? 不是!

芯片是咱们发明的吗? 不是!

操作系统是咱们发明的吗? 不是!

手机是咱们发明的吗? 不是!

电话是咱们发明的吗? 不是!

电报是咱们发明的吗? 不是!

飞机是咱们发明的吗? 不是!

汽车是咱们发明的吗? 不是!

。。。

有一天孩子问:为什么要学英语?问了以上的问题,毫无疑问,这些发明创造从诞生之初,信息的输出都是以英文做为载体。非常同意很多人的看法:“英语仅仅是一个工具”,用来获取最新科技资讯、前沿科技知识的工具。英语本身并不是知识,学得再好,也不过写英文文学的水平,比如林语堂先生。

但是,如果没有学好则会严重制约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许会有人不屑地说,有那么多英语高材生,完全可以让他们来将英文资料翻译成汉语!

关于这点完全不敢苟同,翻译前言科技文献,需要的不仅仅是出色的英文能力,而更需要的出色的专业知识!

所以,前言科技研究人员需要有出色的英文能力。君不见抗疫高级专家组成员英语一个比一个溜!

向强者学习,这不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恰恰相反,这是一种虚怀若谷自信的表现,等有一天咱们科技强大了,一样会有很多外国人哭着喊着学中文!

最后强调一点,对于专业不是英文专业的同学来说,英语只要能够达到快速、准确获取英文文献的能力就足够了!


user avatar   zhushenj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诸位回答之前,能不能先别抛开郑强教授其人和原始视频不谈???随便看看相关视频,了解上下文,这应该是知乎er起码的素养吧?

郑强教授:我没有说外语不好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3510193498976256

划重点:02:47开始为出处

03:21 我没有说外语不好,没有外语就没有我今天。

03:54 谁说外语不好就是文盲,文盲说的。

再放一段相关的视频,我想更能表达郑教授之原意。

郑强教授九江学院演讲 https://www.zhihu.com/video/1233511137242566656

我觉得会英语的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幸福最有潜力的一群人。原因在于,只要你愿意且主动探索,在互联网时代可以获取到世界上80%以上的信息(随便估计的)。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很多还是一手的。

不要总是谈中国的英语没教会学生开口说话。

直到我天天逛国外一些论坛专业网站之后我才发现,学英语最主要的好处是给我们提供一把钥匙,一把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如果大家看过国外的各类教程就知道,很多时候看英语教程甚至比中文教程更好懂,原因就是讲解清楚,内容比较前沿,制作质量也更高。我能够借助英语学到更多知识,这比学习英语本身来的重要得多。

同样的,郑强教授的核心观点也是:“学外语很重要,有本事更重要。

光语言精通而没有任何专业实力作支撑(郑教授本人是高分子专家),是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

学语言就是要平视之,当作一种工具,一个交流的桥梁,不要天天去死抠什么读音,什么文法,学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为了能够把以英语为基础的优质内容通通借鉴过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才干。

由此视之,学任何语言都是一样的,都可以了解到更广阔的世界。只不过由于历史和其它诸多原因,英语成为了世界通用语。所以学好英语性价比高。

现在的自媒体为了火,净整些断章取义的无良操作,图样图森破。就喜欢搞一些什么“xx教授说学英语没用”之类的标题,有些学子看来还真能当回事,最好再作为自己“读书无用论”的论据。

希望广大和我一样还在读书的同学们,多抱着开眼看世界的心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才干,创作出更多基于中文的优质内容。总有一天,西方国家为了学习我们的先进技术,而不得不学习中文,就和我们现在的情形一样。

中国学子,要有远大的理想信念,更要有脚踏实地的朴实作风。认清差距,学贯中西,奋力追赶,实现超越。

还有一点我想补充,不少西方媒体借疫情抹黑和攻击中国真是不遗余力。看到华春莹在推特上回击某些西方无脑言论真的很过瘾。在面对西方话语的威胁之时,英语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自我防卫的“武器”。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外语,在战术上则要重视外语。

最近,中央组织部举办了省部级干部英语强化班。很多领导干部自己也在努力,外语水平总体是不断提高的。但是,客观地讲,我们的领导干部外语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对外交往不断扩大的需要还不相适应,还要下更大气力来学习和应用。我衷心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都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出发,认真学习外语,努力运用外语,掌握沟通技巧,积极开展工作。——《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

当然,不是说中国的英语教育完美无缺,这其中是有相当多的改进空间的。比如说占比是不是可以适当降低,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能不能多使用一些母语使用者也使用的教材资料。我不从事英语教育,所以没什么研究。总之,先把眼界和心胸放开,多去比较和实践,再去理解郑教授的言论,才不至于太偏颇。


小知识:中国高考不是只能选英语的。

1.教育部高度重视多语种外语高考改革。一是高考除英语外,还开设有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5个小语种。各小语种和英语一样,配备有专职学科秘书,专门负责小语种的各项工作。二是充分照顾小语种的实际情况,高考命题时小语种试卷的难度要比英语容易5至10个百分点,这一政策已执行多年;三是和英语同步,积极研究推进小语种的考试内容改革,包括一年两考、加强听、说能力的考核,等等。


user avatar   reseted15790918196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蛮夷认为学一个外语是有必要的,学外语的价值可不止跟外族交流这么简单。

有些答主在偷换概念,很多人觉得学英语需要花费时间,学英语占用了学其他语言,得出学英语就是在浪费时间。而且他们误以为广大年轻人能有产出的充分利用这个时间。

实际上,大部分人学英语的时间是碎片化的,每天也就那点时间,而且与其他学习是同步进行的,并没有完全霸占时间。

而且,我们在学校学习时间是固定的,宝贵时间都用于学习,学英语的那点宝贵时间不浪费在学英语,也会浪费在别的地方,很有可能浪费在打游戏,大部分人并不会利用这个时间去学别的。

比如说我吧,我比绝对多数汉族同胞多学了至少两门语言,但这没有影响我的学习和成长啊,我也没有落后于他人。比我少学一门语言的高中同学们也没有用用他们多出来的宝贵时间去学更多的有价值的东西。


user avatar   chen-yang-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有个恰当的比喻解释这个,就好像问以前99平的房子是二房,为什么现在会有人把99平的房子做成三房,买大点不行吗?

答案:因为大了,比较费钱。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轻的时候刚工作,没钱想多赚钱。告诉自己,哪怕让我加班,只要能多赚钱我也干。那个时候钱的边际效用真大。

十几年后你成领导了,工资升了又升。你告诉自己,我就想多点时间陪家人,哪怕钱少点也愿意。钱的边际效用已经减弱了,这个时候时间闲暇的边际效用极大。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钻石公主号”1000多人在台北等地转了一圈;

4月前一大票从日本、美国回来的基本不监测、不控制;

军舰上700多人先上岸到处逛、后发现有感染。

敢情这病毒到了南坡湾自动不传染。

我还是那话句,只要不进行大规模检测,就没有资格说控制住了疫情

比如,像新加坡,刚开始的时候被人们奉为典范,说是不停工不停学疫情就控制住了,后来突然就爆发了。

伪阳性根本不是一个问题。武汉测了1.9万名高三学生,无一阳性(武汉市1.9万名高三学生已做核酸检测,无阳性!)。

即使第一次是伪阳性,再次测量也可以排除。


只要不大规模检测,就无法真正掌握疫情。

即使青蛙的数据好看,也没有人敢放松警惕,经济停摆照样停摆



不要高兴得太早,让子弹再多飞一会儿。

(就像日本,今天报道说东京街头随机抽检抗体3%,按理有至少30万人确诊,但日本一不见输出病例,二不见医院击穿,三不见丧葬挤兑,神奇一P。全球死亡超25万!特朗普政府内部文件流出,内容惊人

(不过有消息说南坡湾今年2月以来每个月死亡人数比往年多10% ixigua.com/i68050260150




                       

相关话题

  怎么看待考研数学老师李林「神押题」? 
  如何评价劫杀女教师少年不负刑事责任送工读学校? 
  没考上一流大学,去蹭清华专业课,四年后和本科生相比,会不会只是文凭的差别? 
  如何看待“周运中被厦大解聘 田佳良办理退学离校手续”? 
  教育对国家和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你想跟即将报考法学院的孩子说些什么? 
  怎样看待许多网友呼吁高考统一命题试卷?这会影响京沪考生利益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博士生遭电信诈骗,如何看待高学历人群也会被骗? 
  如何看待成都一小学 6 名学生用中、英、西、日、法、德六国语言轮番主持? 
  一个人带小孩如何保证孩子远离手机和电视? 

前一个讨论
当前台海形势严峻复杂,体现在哪里?
下一个讨论
日本现在还有侵略中国或者压制中国(阻止中国统一台湾)的野心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