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这个城市,其实不太适合律师发展。对法律服务业来说,天津的状况其实和天津这个城市的情况非常类似——不但没有能够像苏锡常之于上海一样和北京强强联合,反而很容易支援首都建设。
我说几个数据。
先说案件量。北京的案件量大概是天津的2.5倍左右,涉案金额,按照大数据,大体上也是天津的2.5倍。
律师代理率,北京是 39%,天津是 29%,顺便说一下,全国是32%,也就是说天津的律师代理率是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营业额,北京是毫无争议的全国第一,大约是200亿以上的市场规模。天津的体量大概是北京的十分之一不到。
人均创收,天津大概是人均二十万(律师到手可以粗略按照60%也就是12万人均年收入算),北京是人均创收6、70万左右。是天津同行的三倍。
京沪广深这四个法律服务的一线城市,律师和律所比是高于10:1的,但是天津是低于10:1,也就是说同样的人数之下,天津的律所数量更多,这说明小所林立,集中度较低。
2009年到2018年,天津的数据相对好看,其中有个原因在于这个阶段北京律师对户口卡的比较死,很多律所在天津设点给外地户口的律师“挂证”,这样就有一部分营业额和案件数量明明是北京的,结果“挂”在了天津,否则的话,上面的数据还要砍掉一大截。现在北京对外地律师的限制放开,有一部分律师因为天津的住房政策和户籍政策吸引留下了,但是毕竟是少数。
天津这个城市,法律服务业发展不起来,和他的经济有一定的关系,京津冀一体化之前,天津、河北经常要给首都北京“输血”,这个是有历史原因的。
同时,天津的法制人文环境对律师也不是太友善。天津人民相对来说,更接近于河北人的思维方式,就是比较讲关系,不喜欢打官司。天津法院相对来说,也比北京、上海这些城市的环境要差。这一点只要你多去、多跑,无论是跑法院,还是跑各个政府部门,一定会有深刻的体会。
一个城市的政府法院的能力、水准,是直接影响到他对商业的包容度,并不是说你只要对大官、大商好,市场就发展的好,相反,越是讲究公平的司法环境,越容易让企业良性竞争,而不是逆淘汰。
我自己虽然不在天津执业,但是在天津走动较多,除了年检相对北京、上海更快之外,我在天津遇到的很多遭遇,都可以当段子,不像真事儿。
所以如果你是天津本地有房,你可以通勤去北京。
如果你是外地人,比如河北人,你不如直接去北京。
北京就业机会相对更多,比天津不是提高一两个档次。
另外,如果你还没挂实习,我建议,我建议,别挂在天津,以后再转北京,不如直接挂北京转正。具体理由不解释,也别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