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朝时期的蒙古地区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第1页

  

user avatar   si-ke-da-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妨把视野拓宽一些嘛。把蒙古地区视为“(东)蒙古人聚居的地区”,则可将目光跳脱出蒙古高原,转向活跃于青海湖一带的蒙古部族“海虏”与活跃于甘肃松山一带的“松虏”,这两股势力与河套的“套虏”被并称为明朝后期边防的“陕西三大寇”。他们百年间的势力消长,肇起兴盛和最终衰亡无疑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1、

正德五年(1510),明朝三边总制杨一清面临着令人头疼的问题: 盘踞在河套地区多年的“巨寇”亦不剌已经离开河套出现在甘凉边外,开始对明朝治下的河西州郡展开袭击。

“窃料此贼(亦不剌)先被北虏小王子(达延汗)人马仇杀残败,去年潜伏河套,又被我沿边官军寻袭,斩获甚多,今冬或恐不敢入套。但河西地方寻抢月久,野无所掠,冰桥结冻之后,恐有窥伺兰州、靖虏之谋。

此前,蒙古人马已经“连日纠众深入,路过(庄浪)往西,径奔土人居住黑台西大同、三岔等堡,攻寻窖藏粮蓄,声言要割田禾,去抢西宁地方。”这年七月十二日,蒙古人众在岔口附近的杜家沙沟口袭击了明朝的使团;七月十三日,又在甘州城外的沙沟铺儿与明军发生冲突。这些都是离开河套西迁的亦不剌属部。

不过杨一清大约还不至于想到,这还只是一连串事件的开始。

次年(1511),亦不剌又在庄浪芦井龙潭、镇番柳条湾、山丹独峰山湖、甘州黑柴沟、观音山、新河北山坡、姚家寨、凉州大河滩、大沙窝等地与明军爆发冲突,互有死伤;

1512年,亦不剌“散掠甘肃丰稔渠等处,为指挥同知吕桧所袭,复由观音山突至大平堡,牧于红泉,都指挥王杲、童杰、王琏夹击之,追至松山前后,斩首凡三百二十级”。亦不刺等人不得不继续西进南下,另谋出路。同年,击破置于青海西北柴达木一带的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等关西四卫,占据了四卫首领们的牧地,并试图与哈密都督联姻。同年闰五月,一直与亦不刺在一起活动的满都赉阿哈剌忽寇嘉峪关,指挥金事赵承序等袭之,斩首百余级。

1513年,亦不剌出现于讨来川,遣使肃州要求为其划地驻牧,被边将拒绝后南下松潘黄河套。

1514年,亦不剌再次北上,攻击洮州、岷州。杨一清调朔方兵出塞进剿,亦不剌又离开巴禾川转进乌思藏,来到松潘边境集结番部侵扰。

1515年,亦不剌离开川北再度挺进甘南,攻打洮州、岷州、临洮。

1516年,亦不剌部众逐渐收缩集结于西海(青海湖)地区,西海渐为其后方基地。约至嘉靖二年(1523),已在青海剌剌山、江零口一带稳定驻牧。

这一切一切是怎么一回事呢?

亦不剌,哈密北山野乜克力部人,据传系那位著名的也先太师的孙子(存疑),正德至嘉靖初右翼蒙古著名领袖,永绍卜万户首领,在右翼势力极强,号“右翼丞相(太师)”,其人积极与左翼达延汗争夺霸权,并不时窥伺明边。亦不剌的强大使他与达延汗的矛盾越来越大,终于亦不刺杀死了达延汗派去担任右翼济农的儿子乌鲁斯博罗特,痛失爱子的达延汗亲率左翼三万户及叔王火儿慎(科尔沁)部出征右翼亦不剌与满都赉阿哈剌忽。双方会战于答兰·帖里温,右翼三万户大败,一半逃跑,一半归降。此后亦不剌在河套渐难以立足,终于与鄂尔多斯万户满都赉阿哈剌忽一同率领残部来到河西青海一带。上述其对明边的一连串活动,正是其丢失河套地盘后躲避达延汗的追击而一路西逃,既试图重返套内,又无稳定根据地而只能靠掠夺明边维生的五六年“流寇”生活导致的。

自从亦不剌出套以来,明廷官员就一直为对其的剿抚之争争吵不已,至杨一清进剿未能获效后,以兵部尚书金献民为代表的主抚派占了上风,重新肯定了以守为主的边防政策;亦不剌经过多年的流浪也终于明白重返河套已是镜花水月,厌倦了四处“转进”的他也开始在青海湖畔安定下来。

除了亦卜剌外,后来进入西海活动的,还有卜儿孩、整克等蒙古部落,他们都不属于黄金家族的成员,力量亦相对薄弱,未有为明朝带来重大的威胁。这些部落斗争的失败者蛰伏于祁连山下,暂时躲过了蒙古本部的追击。

自正德七年亦卜剌第一次出现在西宁城下,揭开了西海蒙古一百二十年历史的大幕。大批大批蒙古人来到青海湖畔役属番族,深刻改变了当地民族构成。直到三百年后河南番部纷纷渡河北上侵夺牧场,河北青海草原才又恢复了藏族为主的格局。

2、

达延汗生前曾试图西征青海剿灭诸部,但是一直未能实现。在他死后吉囊、俺答兄弟崛起,决心肩负起“使长久分裂而出的兀鲁斯跪在额毡(成吉思汗)面前”的责任。吉囊死后,俺答独掌大权,其人雄才大略,对明蹂躏九边而有“庚戌之变”,向西征讨瓦剌甚至曾派切尽黄台吉一路杀到哈萨克托克马克,而对南方青海湖畔以亦卜剌、卜儿孩等有世仇的残部,也欲除之而后快。

从嘉靖初年,吉囊、俺答兄弟开始屡屡从河套出发穿越河西走廊远征青海,至于具体是四次、五次还是六次可以慢慢考证,但其中决定性的有两次:嘉靖十一年(1532)吉囊、俺答兄弟“别遣五万骑由野马川渡河径入西海,袭破亦不刺营,收其部落大半,惟卜儿孩所领余众脱走。”卜儿孩为吉囊献上女儿后逃之夭夭,亦卜剌不知所踪,据说后来“只身一人浑浑噩噩地奔走着,进入白帽人的哈密城,被人杀了”(存疑)。吉囊死后俺答又一次远征,灭掉了卜儿孩部。俺答在青海待到第二年九月才走,为加强对西海地区的控制,使其后裔能够继续往来于甘、青等地,将威静阿拜、阿榜台吉、且且台吉兄弟七人留驻青海,麦力台吉和卜失兔诺延留驻于肃州,鄂尔多斯部之威正他卜能、歹牙气等被留驻嘉峪关外,永绍卜万户的把尔户台吉和土默特万户的丙兔台吉共同驻牧于西海。

除了青海方向,另一个值得留意的是甘肃松山地区。大小松山素称两河腹心、甘镇咽喉,位于甘、内、宁三省交界的甘肃景泰县境内,小松山便是作为景泰和古浪界山的昌灵山,而大松山则是由天祝境内毛毛山延伸入景泰县的东端山脉。此地扼守河套往返西海的咽喉要道,而且地处甘肃、宁夏、固原三镇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俺答在从青海回师后派侄孙宾兔(系吉囊次子拜桑呼尔/狼台吉长子)驻牧松山,守护进出西海通道,“阳顺阴逆,东市西剽”,与“套虏”“海虏”互为犄角,

“自俺答二子宾兔居松山,丙兔居西海,数以其部落出没塞下,凉、湟、兰、靖久不得安枕”“故大松山数百里地为宾兔、阿赤兔王庭,拊扼背吭,久假不归, 遂成夷薮”,“陕西三大寇”中的最后一股“松寇”之患自此始。兰州黄河以北皆为蒙区,云中-河套-松山-青海连成一片,互通声气。

吉囊、俺答兄弟经略西海,前期及中期主要是收编仇敌亦卜剌部和卜儿孩部为目标。到了后期,残余的蒙古非黄金氏族己不堪一击,而俺答的目的是占领西海,使之成为右翼蒙古的牧场。即所谓“东虏西来,以迎佛为号,以仇瓦剌为名,以抢番为欲,而侵牧我内地,切扰我兵民者也”。明朝一直希望阻隔蒙古人与甘青藏族部落的接触,以“隔绝羌胡”作为治理西番诸卫的战略方针,至此则被完全打破。

按道理说,此时应该梳理一下西海蒙古各个派系的家族源流,比如未来被郑洛形容为“力足以豪举,智足以鼓煽”的名酋火落赤台吉出身于多罗土蛮部(七土默特)是达延汗的长子四子阿尔萨·博罗特·墨尔根洪台吉的长子不只克儿台吉的四儿子他叔叔五乎囊台吉还有个次子叫克臭台吉——不过还是算了吧。

3、

在隆庆和议后,明与右翼蒙古实现了和平。在频繁的互市下,各部向明朝“借道”,以松山和西海为跳板往来于西藏与河套之间,云中-河套-松山-青海千里之间畅通无阻宛若门庭。这些以西海为中转站的蒙藏往来部众被称为“流虏”,这些人在促进藏传佛教传播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俺答也对西海经营高度重视,渴望迎佛的他征服西番各族,青海成为迎佛的中心地,蒙古繁盛的新领地。万历五年,俺答率万人入西海迎佛,随之迁入西海的蒙古部落大为增多,达二十九支之众,遂使西海蒙古势力更盛。难怪明人慨叹“环甘皆虏也”。

万历六年(1578年)五月,俺答汗与索南嘉措在青海湖畔新落成的仰华寺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是时汉人、土伯特、蒙古、卫果尔、喇嘛等聚十万余人”,盛况空前。套部切尽黄台吉代表蒙古方面在大会上郑重保证此后再不“所作唯孽,同类相残”,“俾血潮汹涌之大江,化为溢乳清澈之流海”。俺答汗赠予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DLLM”之尊号,索南嘉措回赠俺答尊号“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这次会见为黄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数量庞大的蒙古部众频繁往来于河西河湟之中让一些明朝士人深感不安,

哈密陷于土(鲁)番,则夹攻最便,火酋盘据(踞)于海上,则东返无期。曲先四卫已成大宁,莽、捏二川复为河套,不独北面为虏,而四面皆虏矣。且仰华创建于西海,则北虏假道于甘、凉,饮马黑河动以岁计,鸣笳洪水辄至万余。扰我耕牧,梗我行商,不独四面皆虏,而腹心亦虏矣!

不过,虽然明人多有不满,但是毕竟有俺答汗这个能约束部下的强力领袖在,松山、西海诸部各受号令,尽管时有摩擦,但无碍大局。西北仍然“东自海治,西尽甘州,延袤五千里,无烽火警。”

但是,1582年,俺答汗去世,形势一天天的坏起来了。

自万历九年底始,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俺答长子黄台吉、俺答四子丙兔相继去世;鄂尔多斯吉囊系父子皆卒。俺答孙扯力克又“势轻不能制驭诸酋”,吉囊孙卜失兔“幼弱不能制御诸部。”西北蒙古各部出现“各酋涣散”不相统一的局面,西海地区再度走向混乱。

(蒙古)或以转堡要赏于延绥;或以借路生事于甘肃;或受赏于东,而窃掠于西;或罚服于此,而狂逞于彼;或驻牧近边,驱之则曰“吾不犯内地也”;或刁抢番族,问之则曰“吾不扰汉也”。

松山蒙古已然不听顺义王号令,入寇延绥、甘肃、固原、宁夏等诸镇,尤以庄浪、兰州、凉州等受害最重,“凉、湟、兰、靖久不得安靖”;而西海方面形势远比这更要严峻:

万历十一年(1583年)十月,河套蒙古纠合永绍卜8000骑出沙塘川攻西宁,首发其难;

万历十六年( 1588年)九月,瓦剌它卜囊率5000余骑攻西宁,再犯南川,副总兵李魁战殁;

万历十七年(1589年)九月,火落赤继攻瞿昙寺;

万历十八年(1590年)俺答孙子第三代顺义王扯力克以西海宾兔病死,率众西行处理善后,其妻子兼祖母钟金哈屯(三娘子)一同护送三世DLLM骨灰入藏而向青海进发。十万部众以“送佛”为名浩浩荡荡向西海而去。与此同时,河套鄂尔多斯部卜失兔济农、庄秃赖等亦移帐西进,趁火打劫。

火落赤认为“夷首且至,诸番又附,此正可逞时也”,气焰更加嚣张,于该年会同真相台吉等部陷洮州,副总兵李联芳3000全军覆没,继而河州、临洮、渭源败绩,总兵官刘承嗣、游击孟孝臣、李芳全部战死,震惊天下。

“九边之虏患,秦为最;秦虏患,陇右为最”。朱翊钧在洮河事变后破例早朝,起用郑洛经营西北。“兵部尚书郑洛兼督察院右都御史,经略陕西四镇及宣大山西等处边务。”

4、

郑洛,河北人,曾任宣大总督,对塞北边防颇有研究,久负盛名的明蒙关系斡旋家,熟稔蒙古内部事务,在三娘子先后与子黄台吉、孙扯力克成婚中均从中斡旋。

郑洛上任后,先断其假道,传谕蒙古各部只准东返,不准西行,并晓谕各关隘严防戒备、悬赏火落赤、真相、瓦剌它卜囊。并写信给三娘子力劝扯力克北返。对于勾结火落赤试图挺进西海的鄂尔多斯部卜失兔济农,则在在水泉堡( 今甘肃永昌西)一役中大败之,“歼枭犷数百,夺其辎重万余,追之竟夕而还”,卜失兔仅以身免“数遣使谢罪”,震惊蒙古诸部,“扯力克复将还朝,始惧,徙帐去”,使得西海蒙古失去了河套蒙古的外援。

另一方面,郑察觉到了招抚番族对分化蒙古的重要性,“欲清西海,须鼓诸番”下大力气招抚番人以为藩篱。仅西宁、庄浪两道共招回番部一百六十部,八万多人,使得西海蒙古更加孤立。

同时郑积极整军备战,时机成熟后,便大举出兵进攻火落赤与真相

公乃分布兵势,大举出塞。河东兵自两川而进,扼其南奔;甘、凉兵自扁都口而进,防其北溃;骁将雄师数万众,公自统之,由西石峡出海上,五路并进,千里穷追,而火、真诸酋业当未事,远遁乌思藏之间矣,纵火焚寺,扫穴而归,功收万全,兵不血刃,再造两河
莽捏二川,昔称河套者,今则一旦而廓清矣

双方事实上未发生激烈的大战,火真二人见明军势大便连夜向乌思藏转进,郑在两川搜山检海也“既无迎敌之虏,亦鲜帐幕之踪”,要撤兵时有人指出仰华寺是“群酋之命脉”,若将其焚毁就会使蒙古再无借口西行借道,为了以绝后患“绝二虏西牧之念”,这座万历皇帝命名的庙被一把火烧了。

郑洛的经营使得西北局面大为改观,1595年五月李汶总督陕西三边、田乐任甘肃巡抚;西宁卫方面,龙膺于同年四月任西宁卫监收通判。六月,刘敏宽出任西宁兵备副使、达云任西宁参将。在这时期,郑洛又招抚了番部八万多人。武力解决西海问题的时候到了,“湟中三捷”正式打响。

众将认为欲解决“海虏”,当先奇袭“松虏”青部,以绝后顾之忧。田乐调甘州镇所辖各地之兵,分为四路,于五月初四日晨奇袭甘浚山,青把都四面受击,帐幕大乱,“自相剥灭,迸奔冒窜。”田乐自率后军策应,登上甘浚山亲自指挥厮杀,以“追奔二百余里”、“斩首六百七十余级”“青酋单骑走”取得了首场胜利。

同年八月,永邵卜(实为瓦剌它卜囊,系以部落做为首领代称)袭击西宁的计谋被藏族西纳族锁南思巴剌卜尔族完卜等获悉并报告明军。刘敏宽得报后将计就计、诱敌入峡,西宁兵正面阻击,达云并藏兵左、右、后合围,前后共斩首680有奇,伤俘无算,是为“湟中三捷”的第二战南川大捷。

二战告捷之后,田乐指出青酋、永酋遭受重创,但火落赤与真相仍然实力完整不可小觑。不久,西纳藏族又密告蒙古诸部将于十月十三日出犯西宁。果然,永邵卜不甘心失败,纠集火落赤、真相诸部倾巢而出,瓦剌他卜囊在前,真相、火落赤步其后,连络数十里,精甲数千,号称两万人, 于十月十三日从湟源一带进犯西川。田乐与剌卜尔藏族约定,命其“若力能守者,坚守十日,我必破贼;力不能,相机从违,勉图后绩”。数日后,藏兵渐渐抵挡不住,便诈降了蒙古军。二十二日,田乐调兵遣将,联合藏兵于西川康缠杓儿湾设伏,里应外合大战一天后“永酋已零散不能成骑,真相、火酋骁壮多为我所歼”,至此取得了湟中第三次战役的全胜。

湟中三捷后,西海诸部势力一落千丈,永邵卜等部受创极重,仅火落赤仍有一定实力,但他也只能和地方藏族部落作战,再无力进攻明边了。此后,喀尔喀人绰克图台吉带领部众轻而易举的就征服了青海诸部,纵横西海百余年的右翼鄂尔多斯、土默特、永邵卜等“黄金家族”诸部彻底沉沦,沦为属民,让位给了喀尔喀人与未来的和硕特人。“海虏”走向了历史的终结。

在“三大寇”中,“松虏”实力最弱,影响力最小,明廷臣子对“荡空松山”也长期持否定态度,“牛羊驼马孳牧于斯,部落子女生育于斯”“不能遽去”“甘肃迄北松山之虏也,住牧年久,恭顺无他,若无上事,而邀功捣巢,是挑衅也,非圣王制驭夷戎之道也”。因此始终未进兵松山,马芳临死前仍以未能恢复松山为恨。但是到了万历中期,“套虏”势力江河日下不复为患,“海虏”遭受痛击一蹶不振,则松山方面断无独完之理了。

万历二十六年,李汶、田乐、达云等此前参与“湟中三捷”战役的功臣名将再次合作,河西诸卫所及西宁并一万余,成功“荡空松山”。“诛悍酋赤哈等八百级,头向番彝黄金等九千人”“尽拔其巢”“兵动万余众,师劳旬日间,收幅员千里旧疆,除心腹百年巨患。”大小松山地区被全部占领,并修建松山新边将其纳入内地管理,此后蒙古虽多次尝试夺回此地,但均以失败告终。兴起四十余年的“松虏”,至此成为历史。

明朝西北边镇战争频繁,甘肃尤甚。而战争减少的两个关键转折点,一为隆庆和议,一为万历时代湟中三捷与松山大捷。伴随着“套虏”“海虏”“松虏”的相继衰亡,明末西北迎来了一段数十年的平静。

蒙古挺进西海,右翼诸部在此驻牧百余年的影响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恐怕就是:

蒙古迁居西海为喇嘛教格鲁派战胜其他各派对手,在西藏取得政教两方面的优势地位,并向蒙古地区广泛深入传播开辟了道路;宗教和文化上的联系把蒙古与西藏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捆绑在一起,直接导致后来和硕特汗庭和西藏噶厦地方政权的建立,对以后的蒙古历史、西藏历史,以及清朝地缘格局与内亚边疆带来了至为深远的影响。


user avatar   tu-fang-jun-sui-s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代蒙古或者说北元类似于南宋,在军事上除了少数高光时期,一直被动挨打,被大明,瓦剌打击,最后亡于满清国。但是就文化和经济发展而言是蒙古族历史重要的一个时代,成就巨大。

简单来说,如果类比南宋,那么北元的历史有这么几个时期。

一“金兵入寇,汴梁保卫战”时期。这一时期大约是元顺帝及元宣光帝时期。这一时期明军步步紧逼,北元丢掉上都。顺帝逃亡途中在应昌病死。其子即位,以周宣王与汉光武帝为榜样,改元宣光,立志恢复元朝盛世。并在王保保帮助下在漠北的和林站稳了脚跟,击败徐达的北伐军。自此北元保住了蒙古高原,但也无力进军中原。也无力阻止明军挺进甘肃河西走廊及辽东地区(洪武五年辽东归明,其余地区要等到洪武二十年归明)

二北元版“靖康之耻”时期。这一时期朱元璋调整策略,并不急于消灭北元,而是先出兵东北,在洪武二十年逼降纳哈出,断北元一臂。然后于洪武二十一年派蓝玉北伐北元,此时宣光帝已死,其弟(一说其子)天元帝即位。明军打到捕鱼儿海,基本上消灭了北元朝廷,天元帝逃走,半途被阿里不哥后裔所杀。其次子地保奴,其嫂或者其母宣光帝皇后权氏(明人不承认她是皇后,称其为故元太子妃)被明军俘虏,并被明将蓝玉借口“报靖康之仇”而奸污,北元贵妇公主亦多沦为明军营妓,此为北元版“靖康之耻”时期。

三北元版“苗刘之变”与“搜山捡海抓赵构”时期。这一时期北元内乱不断,可汗大多在位不长便被杀死。甚至托雷一系的汗位还一度中断,窝阔台后裔鬼力赤曾经夺取汗位。而北元国号也一度不再出现,其情况类似于南宋初年内乱不断,苗刘之变,赵构一度被废的政局,甚至更为恶劣。最后在永乐年间,元裔本雅失理在太师阿鲁台的帮助下即位,明永乐帝朱棣北伐,将本雅失理及阿鲁台势力基本消灭,并“搜山捡海”打进漠北。本雅失理最后只剩几名随从,被瓦剌人偷袭杀死。

四 北元版“绍兴和议,对金称臣”时期。此时期为永乐年间,北元太师阿鲁台向大明称臣纳贡,奉朱棣为汉蒙共主,后来阿鲁台偷偷拥立了科尔沁部,成吉思汗弟弟哈萨尔后裔阿台为汗,但阿台面对明朝也不敢以元帝自居,而是自称蒙古一部之主。

五 北元版“韩侂胄北伐”时期,这一时期瓦剌崛起,杀死阿鲁台和阿台可汗。并拥立元裔脱脱不花为傀儡,多次南征明朝,骚扰边境。并俘虏明帝朱祁镇。但是明朝最后守住了北京,南征复元失败。朱祁镇被放还。瓦剌首领也先转而追求北元皇位,杀死北元主脱脱不花及其弟阿噶多尔济。自称大元天圣大可汗。没过多久便被阿剌知院所杀。瓦剌部又杀死阿剌知院。北元混乱不堪,自相残杀,数易可汗。

六 北元版“理宗中兴”及“端平入洛”时期。这一时期原北元济农(晋王)阿噶多尔济后裔小王子崛起,并在其妻满都海帮助下统一蒙古各部,并将蒙古部民分为六万户,分给诸子。小王子死后,其孙俺答控制蒙古右翼三万户,并建设呼和浩特城。而北元正统察哈尔部被迫东迁辽东边外。小王子和俺答多次进攻明朝,试图恢复元朝统一局面,但均未成功,小王子与明正德帝的亲征军遭遇,但并未击败明军,反而担心明军势大退兵(《蒙古黄金史》)俺答的老巢大板升城也一度被明军攻破,一把火烧为灰烬。

七 北元版“崖山之战”及“张弘范灭宋”时期。这一时期后金即后来满清崛起,联合科尔沁控制东北,察哈尔部林丹汗被迫远走土默特部,后逃至青海病死。其子鄂哲投降,被封为察哈尔王。至康熙年间,察哈尔王布尔尼反清,被科尔沁王沙津射杀。沙津作为一个蒙古人又重演了汉人张弘范灭汉人王朝南宋的奇异故事,当了卖故主求荣的蒙奸。

作为一个王朝,北元的历史充满了屈辱,比南宋强不了多少。北元被敌国多次击败,并一度被权臣篡位。最后亡于满清。土木堡之变只是这个政权不多的高光时刻,就像南宋攻破蔡州夺取金主骸骨一样。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和文化发展时期的北元。则成就巨大,这一时期蒙古开始招揽汉族农民开发河套,建设了呼和浩特城,并引入了喇嘛教文化。蒙古人对待汉族佃农赋税极轻,不过每岁收谷数斗,草一束(详情可见《明代中国民族史》)。蒙古人甚至学会了种田耕地,在崇祯年间,明朝甚至向蒙古人买米以缓解饥荒(报称哈喇慎大酋罕索罗势伯彦黄台吉等、差中军打打户歹彦恰等、又朵颜卫属夷三十六家、酋首速不的暖太等、先后各带领兵马于宁前中前等处、列营驻札、为我远去哨探、为我送还东来回乡人口、为我驮负运送器物、若柴木米豆、虽彼自为兴贩、而关上地狭人众、又值赤春薪桂米珠、诸夷柴米、源源而来、正济军民一时急用、自山海至连山数百里间、西夷趾错于道《崇祯实录》)

正是在这种稳定的半农半牧的环境下,蒙古文学得到发展,《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等作品随之出现。可以说在北元时期,蒙古人证明了自己,蒙古人不只会破坏,蒙古人也懂得建设。可以建设城市,发展农业,甚至出口粮食,发展蒙古特色的佛教文化与文学。在北元时期,蒙古人固然已不是横行天下的天之骄子,但可以说挤进了文明民族的行列,拥有了自己的文明成果。蒙古民族从此避免了柔然,薛延陀,契丹等漠北民族兴盛一时,最终消亡的命运。从此作为一个文明民族生存下来。

附部分北元时期 ,蒙古建设成果。


大召寺

喇嘛洞召


user avatar   duan-pu-chao-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读《明史》然后你就知道清朝为什么变成那个德性了。

阎崇年老师反正是要求先了解明史再看清史




  

相关话题

  明朝的功与过,六四开还是五五开? 
  最开始咬死不娶徐妙云的少年朱棣最后为什么打脸了? 
  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与顾诚的《南明史》,你们更喜欢哪种风格? 
  清朝为什么可以夺取大明江山? 
  如果朱标没死,削藩的话,朱棣会造反吗?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哪个角色演绎的最为成功? 
  明末八旗兵的战斗力为什么会这么强,打赢了几乎所有的硬仗?努尔哈赤的建军思想,组织架构到底是模仿的谁? 
  土木堡之变对明朝的影响有多大? 
  为什么明代军事实力吊打日本,清代反而不行,甚至武器退化? 
  为什么袁崇焕要杀死毛文龙? 

前一个讨论
被人拍了不雅照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因为方言而闹出的笑话?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