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一个例子,此贼读《孟子》读到“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时候,恶狠狠的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这老头要是我朝的人,你看我怎么收拾他的?)然后立即将孟子逐出孔庙。
虽然后来遇到很大的阻力,此贼不得不恢复了孟子的地位,但是仍命当时儒臣刘三吾等学士修《孟子节文》,
把《尽心篇》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梁惠王》篇“国人皆曰贤”,“国人皆曰可杀”一章;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离娄篇》“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一章;
《万章篇》“天与贤则与贤”一章;“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以及类似的“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八十五条,不合“名教”的话,全部删掉。
看完这个,你就知道此贼的心态是多么恶劣了。
你能指望这种人是对待老百姓好的君主吗?
因为他们太无知了,都不知道朱重八是纯爱战士,打天下的时候严肃军纪,规定士卒攻破城池之后只准玩少女,不准玩人妻,你说这多爱民啊
初,城中杀伐甚众,存者少。纵有存者,夫妇不相认。一日,暇,上马台前一小儿,但能言语,不知人情,上谓小儿曰:「汝父安在?」曰:「与官人喂马。」「汝母安在?」曰:「官人处,有与父娣妹相呼。」上知不可。明日,会诸人,喻曰:「兵自滁阳来,人皆只身,并无妻小。今城破,凡有所得妇人女子,惟无夫未嫁者许之,有夫妇人不许擅配。」期明日,阖城妇女男子尽行会衙门前。明日,依期而至。上令妇人入衙,以男子列门外街两傍,令妇人相继而出,下令曰:「果真夫妇,即便识从,非夫无妄为。」令既,妇女出,完聚者半之。————《皇明本纪》
同一件事在《明太祖实录》中也有记载,内容大致相同:
初,诸将破城,暴横多杀人,城中人民夫妇不相保 。上偶出,见一小儿立门外,问曰:尔何为?儿曰:候我父。曰:尔父安在?曰:在官养马。问其母,曰:亦在官门下,与父不敢相顾,但以兄妹相呼。我不敢入,故窃候之。上为之恻然,即召诸将谓曰:比诸军自滁来多虏人妻女,使民夫妇离散,军无纪律,何以安众?凡军中所得妇女,当悉还之。明日,聚城中男子及所掠妇女于州治前。至则令妇女居内,男子列门外,两旁纵妇女相继出,令之曰:果夫妇,相认而去;非夫妇,无妄识!于是夫妇皆相携而往,室家得完,人民大悦。
从建国之前,就有学者对朱元璋持批评态度。当时研究朱元璋的时候,就有人拿着朱元璋暗戳戳讽刺常凯申,把他塑造的独裁,残暴,贪婪,目的是为了骂常凯申,所以各种毫无可信度的野史全都拿来用。以至于朱棣的老妈可能是蒙古人,可能是朝鲜人,也可能是13岁小女孩,反正不可能是马皇后,以及徐达的老婆因为称赞朱元璋的宫殿漂亮被剁成肉酱,多年之后又复活过来劝自己22岁的大龄剩女女儿当皇后的种种段落。更不用说按照某些说法,元顺帝是宋恭帝的亲生儿子,朱棣是元顺帝的亲生儿子,所谓大宋正统在大明,大宋在永乐朝终于实现了大一统。
这些说法,是为了抨击当时的政治的。后来建国后,骂常凯申也算政治正确,所以这些态度也就得以保留,长时间以来,朱元璋作为常凯申的哲学兄弟,灵魂共同体而受到了很多的非议。不只是朱元璋,包括整个大明都是如此——《李自成》也一样,小说里的李自成简直就是红军化身,那大明朝会是谁?
而且,长时间以来,出于民族原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是一个可以公开宣传的优点,而且封建王朝里面又不能骂元和清伤害少数民族感情,所以只好骂明朝。成吉思汗和多尔衮搞大屠杀,就是真的也不能说,少数民族兄弟不高兴,可是你说朱元璋血洗湖南,血洗山东,这些就算是假的也可以当真的说,反正汉族人民不会不高兴。
又因为朱元璋时期历史资料不完善,没有实录,所以很多事情可以瞎编。很多事情原本没有定论的,全都先扔上去算是他的问题再说:比如说小明王的死,傅友德的死,大清洗的原因,这些问题很多因为史料不全没有定论,但是在朱元璋这里全都疑罪从有。
而近些年来,朱元璋又加了一个罪名,那就是他又被当做延安的哲学兄弟了。所以朱元璋又开始变成了游而不击的大恶人。那个架势就仿佛元朝南方一个朝廷军队都没有,而北方不内讧就必胜一样。实际上就是一帮连史料都不看的人在那里瞎意淫,同样也是指桑骂槐。
当你看待一个历史人物时,不能提及他的功绩,只提他的问题,还都是疑罪从有,甚至把一些明显就搞笑的段子都当真的时候,那他自然就都是负面评价,有什么奇怪的?
回答搬运自 @野竹小邑
跟朱重八讲阶级感情?你当它为贫民打天下呢? 朱元璋对贫民百姓的暴行,远远超过对官僚地主。
比如一场“胡惟庸案”,朱元璋杀官不过瘾,顺手就屠了首都两个县的百姓!
“以应天府所属上元、江宁二县之民与胡惟庸为党,将男妇长幼悉屠之”---俞本《纪事录》。
这也难怪后来朱元璋诏求直言时,有人在上书中指责他“大戮官民,不分臧否。其中岂无忠臣、烈士、善人、君子?”
朱家父子虽对官员臣僚以奴仆视之,但比起贫民百姓来,官僚阶层依然是贵人,贫民百姓则是贱人。贵人岂能与贱民一起服徭役?(“食禄之家,与庶民贵贱有等……既贵其家,而复役其身,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太祖实录》卷111)。在朱元璋钦定的全国“户户有此一本”的《大诰》里,对它眼里的“贱人”,也就是平民百姓使用的服装颜色、式样、器物、首饰都有苛细规定,敢越线就是“僭越”,举家必遭刀斧或流放。平民甚至连住装修好点的房子都不配。
对它眼里卑贱的升斗细民们,可不是光交税服役就完事了,老朱有一系列恐怖套餐在等着。
说什么官员、士绅就该杀,那就奇怪了,不问好坏贤良,只针对某一阶层就该一刀切式的杀戮,按此歪理,皇帝阶层岂不更该杀?朱元璋岂不该第一个人头落地?!怎么各高赞反倒大吹特吹,甚至把它“功绩”吹上天,恨不得直接封神?弄了半天,某些高赞打着阶级斗争的旗号,实际在推销皇权的余毒呢?表面上“精民”,骨子里却是“精皇”,啧啧啧…………
更不要说朱元璋的皇位来得比汉唐、刘宋要“不正”得多,起兵之后十多年,一直有红巾军在华北替他遮风挡雨,血战胡人主力,他可以安然在南边“高筑墙广积粮”,看到红巾军被元兵杀得支撑不住了,直接暗中“通好”胡人。等胡人自相残杀,奄奄一息时,他再北伐摘桃,捡现成的。宋人评价后汉开国之主刘知远是“乘虚而取神器,因乱而有帝图,虽曰人谋,谅由天启”,这句话用来评价朱元璋才再合适不过。
非常可耻的是,朱元璋投奔红巾军发迹,又靠红巾军屏障元军主力。得势后,却大骂红巾军是贼;哪怕对张士诚的讨伐檄文,给他列罪八条,其中六条是骂他反元。按左壬吹朱的逻辑,朱元璋才妥妥是民族叛徒,阶级叛徒,而唯独是大元的孝子!(《明太祖实录》)
特别是察罕铁木儿的地主武装强盛时,朱元璋多次背叛民族,背叛本阶级,出卖农民军,暗中向血腥屠杀农民军的察罕“通好”、“结援”,这是有史料实锤的。却被某些高赞吹成不世之功,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明太祖实录》、刘辰《国初事迹》)
要说爱民,史上也确有朱元璋立法“多佑贫抑富”的记载,也鼓励百姓监督官员,民间可将贪官污吏抓起来押送到京。但说到底,这属于封建统治的阶级平衡之术;朱元璋一边限制官吏、士绅侵民,一边则是它的儿孙们广占民脂,虐待百姓,这是哪个爱民之人干得出来的勾当?朱元璋生的一帮猪儿子,在祸民和法外特权方面,超过任何官僚、豪绅!它们分据各地,位列藩王,坐拥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明史》),广占田亩,享民脂膏(“连邑数十,城郭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不要说亲儿子,连它的侄儿子静江王在桂林,也坐拥宫宇庙社数百间,外环以高大城墙,气势超过历代广西诸候。一个藩王光是禄米就超过开国功臣的10倍。但它们比官僚、地主更不拿百姓当人。有的为了取乐,在洛阳把一群男女平民剥光衣服,看他们的窘辱之态取乐(伊王)。有的纯为取乐,便将凶器置于袖中,当街殴杀平民(代王)。有的干脆强迫王府众女性吃起屎来,强迫吞食后,还要问她们“美不美”?说美的就继续赐屎 。在王府闲得无事,成天想方设法折磨虐杀身边人,甚至无端将自己的侍卫们与老虎关在一起,惨无人道的观赏(潭王)。有的大兴土木祸害一方不说,完整的继承了朱元璋的杀人狂基因,草菅人命。光是明太祖自己的不完全统计,此犬子就杀了482人,祸害百姓还不够,无缘无故砍杀自己护卫官,甚至将校尉灭族(齐王)。有的因下属去苏杭搜罗民女不力,将下属活活挖掉膝盖,或毒打而死。又“于军民之家搜取寡妇入宫,陆续作践身死”连朱元璋都不得不承认“非人所为”(《谕祭秦王祝文》)它死时还要求所有妃妾为他殉葬,跟它老爸一样惨无人道。有的杀死太监、侍卫、护卫指挥多人,居然还被正史片面吹捧为“好文礼士,善诗歌”,幸亏这头野兽迷信道士,年纪轻轻乱吃丹药死了,朱元璋脸上挂不住,贬为“荒王”(鲁王),这些事例载于《明史》的宗藩各王记载里以及明太祖自修的《御制纪非录》里。
还有晋王,从民间大量强逼民女入宫,随意奸污,不中意的就活活打死,烧成灰扔出去。留下当宫女的一不如意就被拔去舌头,或被绑起来埋入雪地,丧心病狂为所欲为---- 如此丧尽天良的残害黎庶堪称旷古罕见,哪怕是胡族王朝,其王公贵戚能干到这份上的怕也难找。
和平年代的地主官僚再坏,能坏到这一步,丧失人性到这个份上的,也是罕见吧!
至于被养得和蠢猪一般荒唐不堪,强抢民女,射杀自己王府校尉的周王,比起上面的来居然算好点的了。大家想想,明朝还仅仅是开了个头,众藩之罪恶就如此怵目惊心,有明近三百年,受难的民众何堪想像?!
更可怖的是,在朱元璋手里,陷民于法,驱赶成百万的民众充当奴隶般的军役,成了大明解决兵源问题的主要手段,明初的军户主要是因暴政落入法网的贫民,全国的无户籍、游食人口以至良民都大批被充军,惨遭充军之苦的百姓,“每一州县无不以千数计”,有的整个县的民众被充军。
何以当兵问题会成为泛滥天下的虐民之政? 无非朱元璋对底层士兵全无制度关怀,差役繁重,又吝薄于待遇,士兵无以自存,群起开溜。想想看,连校尉、千户、百户等军官,在朱儿子面前都不被当人,动辄被砍死、射杀、灭族,要么被朱元璋牵入大案,整批诛杀。普通士兵生在这种时代,哪还有基本人权可言?所以即使刚开国,一边是明军南征北伐,高歌猛进。另一边却是“胜利者”们各种逃亡。开国才三年,军士就逃亡47900人之多。(《明太祖实录》)
而朱元璋毫无悔改,反而越发蛮干,强力扩军,特别是它创立的遍布全国的卫所制度,军额扩张到120万之巨,到他儿子永乐初年,竟到了“天下通计人民不下一千万户,官军不下二百万家”的地步(陈瑛奏章)。一边是群起逃亡,一边是拼命扩军,二者间巨大的数量缺口,自然就得由绵羊般的无辜百姓去填满了。
这一恶性循环,甚至搞到“本朝军伍,皆谪发罪人充之”的地步(陆容《菽园杂记》)。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有的地方甚至“乡人多被谪迁,或死于刑,邻里殆空”(《鲍翁家藏集》卷57)
军役令城乡民众谈虎色变,一被充军为兵,就动辄发配上千里、几千里远的偏远危险之所,跨越几个气候带,而且一日为兵,则子孙世世代代都只能永远为兵,翻不了身。再加上明初政府行事粗暴,重税苦役,以至广东、广西普遍酿成动乱,活不下去的贫民纷纷揭竿而起,义军动辄数万人一股,广西阳山县甚至聚众10万之多,声势浩大。广州人曹真和苏文卿联合单志道、李子文等人的起义,兵众数万人,战船达到1800多艘,连克番禺、鹿步、清远大罗山等处,又攻东莞、南海、肇庆、翁源各县,声势浩大,连败明军,甚至击败南雄侯赵庸的进剿。一个江西赣州,农民夏三举义,一下也是众至数万人。在福建亦是起义遍地,动辄数千。至于良民呢?由于地方官“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而逼得泉州等地百姓,动不动砍掉自己的手指,以逃脱被抓去充军。 今天以小吃闻名全国的福建沙县,当年就因繁重的征役压得人民活不下去,有13位平民,以罗辅为首,断指自残,以避征役。朱元璋暴怒,全部抓起来,当事人全部屠杀,悬首示众还不够,各受害的家属也不放过,家中成年男子一律杀戮,女子被流放边远之地。事后,朱元璋还怒气冲冲将这些事写进《大诰》里。
可你一贫民,就算逃过税灾、征役征兵就没事了? 呵呵,我直接呵呵。朱元璋将百姓圈禁于方圆几十里的地面,超出范围就得找官府办“路引”,否则也是充军。人民不得随意活动,甚至唱戏听曲都要限制,乡间晚上聚饮也要被充军发配!明遗民谈迁,虽然人在清朝心在明,谈到朱元璋的这类暴政苛法,也不得不承认:“言之至今心悸”(《国榷》)。 而且,还经常搞些莫名其妙的禁令。比如,宣布平民百姓不许穿靴。于是,光在首都南京,就有30多名市民因穿了靴,从此万劫不复,被充军发配。
另外,即使你谨小慎微,在各类绵密法绳下枯燥无趣的苟活着,依然逃不过虐待。因为朱元璋此公心胸格外“宽阔”,跟他做过对的枭雄,自然要清算,而且要连同下属地区的百姓都要残酷报复,让他们世世代代永世不得翻身。
看看朱元璋是如何大面积虐民的:
1,浙江:
洪武三十一年,陆本为定海知县(今舟山),上任时,县城早已“民困赋租,逃亡者众”。陆本无奈,“推诚招谕”方能“民复其业”-------《宁波府简要志》《列传。陆本》
呵呵,定海原是方国珍的治区,方国珍并没跟老朱做过对,只想割据保土,于是连他治下的老百姓也跟着遭殃,困于重税,不惜背井离乡,纷纷逃亡,平民生活好吗?
充军更是重灾区,比如洪武22年,因为宁波府昌国县(在今舟山)有民入海,违反了朱元璋“片板不许下海”的极端政策,竟被明太祖认定为“民尝从倭为寇”,将昌国县一县百姓,不分良莠,全部谪为军户,发配宁波府充军!
2,苏州为核心的江南地区
元代“吴中素号繁华”,明朝首辅大臣朱国桢谈到元代江南,这样说道:“赋税甚轻,徭役极省”。元末时,苏州、松江、湖州、常州等地为张士诚所据。朱元璋平定张氏,这些地方的百姓开始遭劫。杭州被朱家军围困,饿死、疫死大半。苏州之战,朱家军从葑门攻入城中,禽兽一般见人就杀“遇城中士女必处以军法”,杀成年男女尚且不说,连幼儿也不放过:“二岁小儿亦当斫为三段”。疯狂程度令人发指,以至人口稠密的苏州葑门一带百年不能恢复元气“至今百载,人犹萧然”(杨循吉《吴中故语》)。投降的士兵一次被杀掉四万,朱元璋亲自下令“知军中获寇军及头目人等六万余众。然而俘获甚众,难为囚禁。今差人前去,教你每军中将张军精锐勇猛的留一二万,若系不堪任用之徒,就军中暗地去除了当“
活下来的百姓呢,则充军的充军,发配的发配:“人民迁徙实三都,戍远方者相继”,而且将这些百姓打入贱籍,“至营籍亦入隶坊”。
天下最繁华的苏杭之地硬生生被朱元璋祸害成鬼域。“妇哭征夫母哭儿,悲风吹折庭前树。家有屋,屯军伍,家家有儿遭杀虏。越女能嘲楚女词,吴人半作淮人语。东营放火夜斫门,白日横尸向官路………如今芳草野乌啼,鬼火磷磷日未西”(杨基《白头母吟》)。
时人搞得中国最繁荣富庶的江南核心区“邑里萧然,生计鲜薄,”(《寓圃杂记》)在重税下喘不过气,“民世受其患”,直到明英宗时代,苏州等地才有所恢复。“稍复其旧,然犹未盛” 。
明人后来是这样打脸明太祖的:“盖吴中之民,莫乐于元,莫困于明”!
3,江西
因为江西一度是天完农民军的地盘,所以在朱元璋手里也落不到好:
明代号称最繁荣的万历时代,江西地方官府修成的《南昌府志》卷三《舆地类。风俗》称,南昌地区在元代“赋役轻省,民庶而富,礼义之俗不因时变,学者留意经史”
而谈到明代本朝却一片灰暗笔调:“赋重役繁,富者贫,贫者无以为生,大多忍饥寒以支礼义,细民终岁不知盐肉之味”
-----------如此盛赞前朝生活水平,狠狠打脸本朝的官修地志,在中国几千年史上怕也是罕见吧!
4,陕甘,因为陕甘一带是李思齐等元季西北四大军阀的地盘,朱元璋同样苛征重税,特别是宁州地区(甘肃宁县、正宁及陕西彬县、旬邑、长武、永寿等县)。另外,明军还在西北地区疯狂屠城。徐达屠庆阳“屠其男子,纵掳妇女”,冯胜屠河州“自洮河至积石关,三百余里,骸骨遍野,人烟一空”(皆见俞本《纪事录》)。
5,湖南
先不说遍布于各县志、家谱里的朱元璋血洗湖南一说,光说在历史上留下实证的东西:
元朝末年被陈友谅政权征过粮,特别是陈友谅败死后,他儿子陈理被朱兵围于武昌,命令各地急送军粮。长沙府湘乡县的义兵头领易华,紧急征集了10万8000石粮米送往武昌。陈理败降朱元璋后,朱元璋翻览档册,发现此时,遂不问情由,以10万8千石做为湘乡永远的粮食征额。而湘乡县在元代,一年只缴3.3万石。
这就造成了湘乡史上长达三百多年的"堕粮之灾"。 搞得民不聊生,被逼得采蕨为食,"民愈困而追索愈迫,财益尽而取派益繁",一代代人不堪命,大量逃亡。到明代全盛的万历年间,湘乡人口锐减到才4万。直到清朝入关后,一边残酷屠杀汉民,一边又想恢复统治秩序,在当地官员上奏后,顺治十八年,将湘乡粮额减到67300石。康熙十年,暂时性再减9900石。后来又经反复讨价还价,到乾隆三年,清廷才不太情愿的正定下每年59289石的粮额。终于使湘乡大为松了口气。到嘉庆二十年,湘乡人口升到58万之巨。这也难怪清朝衰落时,湘乡人组建湘勇,再发展成湘军,以一县之兵出征十八省,征服太平军,讨平各路苗乱回乱、会党之乱,收复新疆,牛庄战倭,成为晚清一支重要的救命之军了。
有类似遭遇的,还有浏阳。史称浏阳正常年份一年交税粮四万石,朱元璋则将征粮数额增加一倍达到八万石。
同样被朱元璋故意加害的还有茶陵
本来茶陵在元代是一个生计不错的地方,还出了刘三吾这样的大儒。但在元末,也因为向陈理的"汉"政权交过米税,而被朱元璋恶意的定下46860石9斗的巨额粮税。而在过去,茶陵虽说人口众盛,但税负并不重。据明代嘉靖四年的《茶陵州志》所载,宋元时代的茶陵每年赋税"粮不上四五千石"。因为元末陈氏之事,茶陵遭受比湘乡更漫长的,长达近四百年的"堕粮"之冤。据明代史料,在朱元璋的洪武24年(1391),茶陵有12500户,等到号称盛世的永乐十年(1412),户数锐减到8700。到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又进一步下降到6500户。
这场朱元璋一手造成的冤灾横跨近三百年之明朝,直到清代中后叶,方才有所减免。
还有陕西,像陕西宁州,因为是李思齐的地盘,所以也被朱元璋课以重税。
至于经济政策层面,朱元璋拿着没有准备金,凭纸印出来的“大明宝钞”明抢民间一切金银财产,搜归府库,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其祸民之害就更不用提了。哪个封建王朝,能在第一代就把钞法搞废,宋元都没这本事啊!
都不用朱元璋想着花样去大杀富绅了,光凭这个纸钞政策,就足以令天下“民中产之家大抵皆破”。
另外,地主、官僚就算该打击,但国家的人才、知识份子还是要爱惜的吧!
朱元璋掀起洪武四大案,杀了十几万功臣、官员、士民及家属,吴中四才子无一幸免,元代四大画家只要活到明朝的无一不遭毒手。以至士子在科举考试中不免质疑“天之生才有限,陛下忍以区区小故,纵无穷诛?”。才士练子宁也上奏,说数年以来,“才能之士幸存者百无一二”。
这些也不说了,不是有一帮吹朱元璋的徒子徒孙们在网上宣扬吗?说那些官员、士人、功臣该杀该死。那请问,对于那些不愿当官的隐士,朱元璋也经常横下毒手,动辄连同家族都一并杀戮,这又算什么骚操作?
难道上述的民众不是生活真实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网上狂吹的朱元璋的“农夫乐园“里???
归根结底,还是朱元璋的村长式治国的阴暗狭刻、残民虐民、禁锢思想、扼杀活力,是造成中国文明开始掉队于西方的罪魁。
朱元璋所追求的世界,是一个皇帝说一不二,暴行随意化,谁也不允许拥有独立人格,皇权面前,任何人不得违抗,只能任它予取予夺的黑暗世界。
良民稍一触法便遭横祸,而朱元璋自己,却可以随意霸占官员的女人,甚至强占为他卖命而死的将领的妻子(韦德成遗孀),下属稍一劝他注意影响,便被酷刑碎肉。他将千万的民家女儿,采为宫女,对这些女性一律实行残酷的宫刑:“幽闭”(血淋淋的阉女)。死时,又实行惨无人道的活人殉葬,随手剥夺大量妃子宫嫔的鲜活生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你在网上,还能找出黑料比朱元璋更多的吗?你能找到被证伪的关于皇帝的故事里比朱元璋更多的吗?这就是传奇。
朱元璋四大案弄死近十万人,这么大的黑点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然而庆功楼,马大脚,猜灯谜,烧鹅,珍珠翡翠白玉汤,聚宝盆,朱元璋和厨子的故事,朱元璋吃人,朱元璋屠湖南山东等等层出不穷。
还有那听起来那么搞笑的文字狱。那是朱元璋啊,给你扣帽子不简单吗?还能因为个则字去杀人?就算真是这么想也不能这么说啊。人家是残忍,不是脑残好吧。
还有人太依赖文字资料了,记载如果能全信,明朝能亡于贪腐?大明律被改过?大诰被撤销过?还不是人亡政息。还有人贴资料说务农回家必须让邻居知道,邻居不知道能咋?真以为以前举报个人那么简单呢?你想告状知县老爷愿意管吗?
还有什么喷禁锢出行的,咋的,明朝老百姓出门有汽车啊?你看看二十一世纪的农村有多少省会都没去过的老人。到明朝就算不禁锢有几个普通人跑的?汉唐可是没明文禁止,可是汉唐的寒门也没出几个贵子,倒是被喷的严重的明朝基础教育和寒门贵子相对还多点。
还有户籍制度,我没想明白为啥户籍本身是暴政,哪位大佬懂的帮忙解释一下。
不过朱元璋确实凶残,活人殉葬是洗不干净的污点。四大案牵连太广,对子孙过于溺爱,海禁政策也不明不白。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对朱元璋负面评价,当然是因为假借抵御外敌为由,残酷压迫剥削,把劳动人民打入贱籍永世不得翻身的朱家权贵又回来了。
朱元璋真的太完蛋了,作为一个汉人竟然灭了元朝,竟然把在异族手里几百年的幽云十六州打回来了,真的太不是东西了,人蒙古多不容易啊,好好的大元王朝就这么没了,一点都不知道珍惜。明朝就是一垃圾王朝,汉人统治的朝代都是狗屁,大汉外戚,大唐宦官,那皇帝说换就换,狗屁秦皇汉武,一个靠祖上积德,一个狗屁不是,还有李世民,狗屁天可汗,把周边打的服服帖帖不还是都来长安学习文化,还有明朝,活着好好的干嘛要推翻蒙古统治啊,就喜欢老婆被人家睡,就喜欢就喜欢,不带胡味儿的女人你不需要,朱元璋就是一狗屎一废物,中国的下坡路就是从朱元璋开始的,他不配当人不配当皇帝,什么开局一个碗都是吹出来的,小说都不敢这么写,肯定是夸大的,他就是一个投机取巧的,咱就喜欢剃发易服,就喜欢异族统治就喜欢就喜欢。
[手动狗头]
本话题下的某位高赞答主,删评禁评能力很强,所以我单独回答一下。
每次有人说明朝某个皇帝名声不好,一怪文官集团修史,二怪满清朝廷抹黑,从来都是这个套路,就不能换一换吗?
无论是满清修的明史,还是明朝士大夫写的书,对于朱元璋的评价都高出天际了,你都不看,闭上眼就是文人、满清的一顿输出。
看看明朝文人李贽对朱元璋的评价,“我太祖高皇帝,盖千万古之一帝也。古唯汤武庶几近之,然武末受命,非周公,则无以安殷之忠臣。汤之受命也晚,非伊尹,则决不能免于太甲之颠覆。唯我圣祖,起自濠城,以及即位,前后几五十年,无一日而不念小民之依,无一时而不思得贤之辅。盖自其托身皇觉寺之日,已愤然于贪官污吏之虐民,欲得而甘心之矣。故时时用兵,时时禁谕诸将,无一字而非恻怛,亦无一字而不出于忠诚。故天下士咸愿归而附之,而乐为之死也。”
千万古之一帝,在千古一帝普遍贬值的时代,明朝文人给他上了更高的尊号,这是怎样一种推崇?
还说什么朱元璋干的好事怎么没人提,没人提难道你是穿越到明朝自己看到的啊?还是朱元璋托梦告诉你的?
你既然说文官地主,满清朝廷抹黑朱元璋,麻烦把抹黑的部分贴出来,让大家看看呗。
啥也不是。。。
朱元璋连孟子都敢骂,怎么可能得后世人心?
朱元璋不满孟子所说的“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因为这句话给了人民反抗恶政的天然合法性,所有皇帝都不满,但只有他敢打破沉默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
朱元璋为什么敢这么嚣张?因为他有理学背书。
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但这个天理来自哪里?不就是将天理的解释权集中由天子垄断吗?
为什么心学只在明末昙花一现,到了清朝就被全面打压从此衰落?
因为心学主张天理在人心,提倡人人都应有独立人格,如果心学大盛天下,那基本上就等于架空天子对天理的解释权了。
现在的人都把王阳明的话当心灵鸡汤在读,但殊不知,心学也跟同时代的马丁.路德发动的直接与上帝对话的宗教革命类似,其实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发起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明治维新很大程度上就是日本人借鉴了中国心学的思想完成的,不光是西方人的平权思想。这就是为什么日本的海上战神东乡平八郎会说“一生俯首拜阳明”。
心学和新教在东西方的结局大不相同,西方人群起拥护新教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近代化历程,但心学却没几个中国人支持。
至于为什么西方人和日本人都成功了,而我国却不行,我也不知道原因。大约是我们对自立并不感兴趣吧?
因为从明朝到满清五六百年一直有人给老朱造各种谣,什么谣都敢造;而某些毫无历史常识网友呢,真是什么谣都敢信。
随便列举几条吧:
火烧功臣楼很多人听说过吧,现在信的少了,我年轻时侯大多数人可都是当真的。
还有凤阳花鼓“自从出了朱皇帝”,我寻思出了朱皇帝以后再差,也比之前朱皇帝一家饿死大半强上一点吧。
而且满清是有组织成规模的黑朱元璋,《纪事录》之类的伪书在清朝都冒出来了。
还有赵翼编造了二十多条朱元璋文字狱杀人的故事,竟然没有一条有出处或者有旁证。
还有沈万三的故事,顾诚老先生一篇《明朝没有沈万三》,说明沈万三元朝就死了,《明史》里被朱元璋流放的事情根本不存在。
还有什么“屠湖南”的段子,实际上朱元璋根本没有到湖南也没有在湖南打仗,陈友谅死后徐达率军过去传檄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