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上了大学大家都不想为集体付出了? 第1页

  

user avatar   zhao-zi-dong-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举个例子,集体活动,就唱歌比赛吧。

班长团支书文体委员还有辅导员,告诉同学们:要好好排练,上大学了班级活动不多了,大家一起玩一玩交交朋友,一起努力排练为班级争光。于是乎同学们放下自己的学习,放下恋爱,放下自己的社团等等,天天为班级努力排练合唱,最终本班得到学院第一,去全校拿到一等奖。

辅导员组织有方,得到学院嘉奖,领导夸他学生工作做得好。班长/团支书/文体委员代表班级上台领奖,在老师面前刷了一波存在感,得到学院老师的青睐,成功入党。毕业的时候,简历上多了一条:组织能力强,组织班级合唱比赛获得校一等奖。得到了用人企业认可。

而普通同学除了付出了时间精力,什么也没得到。在简历上写参加班级合唱比赛获得一等奖?hr只会觉得你简历是不是凑不出字数了,写集体活动?

被建议修改了


user avatar   8477592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抛开回报谈付出本质就是耍流氓

而且还是白嫖党的耍流氓,事后死不承认、拒绝赔偿

为啥中学和小学对集体的观念更强?

还不是大家不懂事,没见过风风雨雨,更容易忽悠一些。

通常情况下,比起已经认识到为集体奉献 不能让自己上好大学的中学生,还是小学生对自己班级更当回事的。

小学被老师洗脑教育一番,第一次接收到“集体主义”高于“个人主义”的理念,热血沸腾,再加上一些跟“学习之星”看起来没啥差别的“劳动之星”、“奉献之星”,回家总想着怎么给集体做点贡献。

可是后来,小朋友们发现,只有学习之星上了重点初中,其他之星上了重点初中,也是靠额外花钱。

初高中更是如此,老师们嘴上说为集体奉献很光荣,可个别有奖学金的学校,一定是按成绩单排名从上往下轮。

什么时候我们能大面积去给义务奉献者相同待遇,什么时候学校阶段的“集体荣誉感”才真正有了根基。

我高中是班长,说是半个班主任也不为过,虽然说不图回报,可当你发现真的毫无回报、甚至还略有损失时,难免会有那么几个瞬间,感到些许心灰意懒。

本质上看,为集体付出,强调的是“集体意识”

老实讲,从阴暗面考虑,我有时候会对班级集体的概念产生极大不满,这种不满往往会在集体意识最膨胀的阶段上升到顶峰——军训。

全国的军训教官,都喜欢做的一件事是连坐,一个人犯了错误,集体受罚。

可有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一个人犯错要集体受罚?

对于没做错事情的人,好比天降横祸。

②假设①合情合理,那我想问,凭什么随机分组得来的一个班级,就是你定义给我的集体?

我认可我和我的好兄弟们是集体,我认可我和我应聘的公司是集体,我认可我和我主动加入的社团是集体,我认可我主动入伍后所在的队伍为一个集体,我甚至勉强可以认可大数据下和我标签相同的人是一个集体。

可像班级和寝室这种纯粹随机分组得来的单位集合,只是把几个人放在了一起而已。

③假如我是因我讨厌的人受罚,我对那个人是更讨厌还是更喜欢?

这个时候,连坐真的是在培养“集体意识”吗?

几句牢骚,我只是在反思生活里“无脑集体主义”的现象。

这个世界很残忍的一个现状是:在基础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利己主义者往往比其他人活得更好

有人说,不对,好人是有好报的,俞敏洪四年如一日给室友打水,最后室友都撒开膀子跟他干了。这不就是为集体付出后获得收益的事例吗?

对此我还要说几点:

①俞敏洪就读的那所大学叫作北大,不出意外,我想他当时的室友都是北大的学生,日后都是北大的毕业生。

我很想知道如果他的室友,属于三本(无贬义)不学无术混日子的大学生,他会不会打四年水?

②俞敏洪是成立了新东方的妖孽存在,可以说改变了国内课外教育版图,这种人对于资源的利用率,远超常人。

③如果你真的相信“就因为我给我室友打了四年水,他们最后都跟我干”,而不考虑俞敏洪本身的特质,只能说你是把“成功学鸡汤”当作了“成功经验”。

不妨考虑下,假如俞敏洪是带着室友在工地搬砖,他室友会跟着干吗?

牛逼的人在早期有集体,不仅仅是因为牛逼的人为集体做贡献,更是因为其他人能认识到牛逼的人的价值。

再来,我们去想想,什么样的人,愿意鼓吹“集体主义”?

通常是集体的领导者,或者是“集体主义”下的兼得利益者。

公司老板跟你讲,要把公司和团队当成自己家,这样你打扫办公室他不需要额外给你开工资,这样他有理由要求你更加拼命。

集体里什么都不做的人,给你说要有奉献之心,这样等到你给全班买雪糕的时候,他就可以白嫖一根,这样等你打扫完卫生时,他能心安理得地享受。

集体的荣誉,终归没有个人的荣誉,来得更“利己”。

讲这些,只是大概谈了谈,“指望大家主动为集体付出”这件事,并不靠谱。

付出了是情分,不付出是本分,一旦付出,是真的要做好无回报的准备的

大学室友、班级同学能组成一个集体,我们经常会讲的一句话,叫作“能在一起是缘分”。

什么是缘分?

就是实在找不到其他理由了,我们找一个大家能勉强认可的理由吧。

如果你是在最顶尖的商会、最顶尖的大学,嘴上客套话怎么说不一定,可大家心里都清楚,能坐在一块纯粹是因为各自的实力

回到题主的问题,想让集体里每个人都不会觉得自己亏,最关键的点绝对不是指望室友能觉醒自己的“集体意识”,而是成立公认/大多数人认可的、公平的赏罚机制

如果极个别人拒绝接受,可以考虑不与其组成集体。

不扫地就有处罚,多扫地就有奖励,奖励就从处罚里来。

这才是集体良性发展的核心秘诀。

集体荣誉感?这东西太虚无缥缈了。

个人认为,社会发展,在某一个阶段,是需要利己主义逐渐取代集体主义的。

而在社会再次上到新的台阶时,利己就不再适用,我只能说这个阶段目前没达到。

比如你让科学家享受更好的待遇,才能让其他人更倾向于选择当科学家,靠集体荣誉感,无异于用爱发电。

不过其实,我骨子里自诩不算利己主义者——这不妨碍我奉行部分利己主义的观念。

我高中时候愿意做一些占用大量时间的奉献,大学日常也愿意借着白拿稿酬的由头,请寝室的同学吃饭、唱ktv。

可傲慢一丢丢讲,也正是因此,我才深切明白了,不是所有人都把“集体荣誉感”当回事的。

————

整体回应下评论区。

结合前后文,请你认真思考,我批判的是“集体”这种意识,还是在批判“无脑集体主义”。

“集体”、“个人”、“利己”等诸多概念,本身就是并行不悖的。

只是任何一者过度蔓延、乃至狂热,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历史给过我们教训。

军训的部分,我已经强调是我个人心里的阴暗面,而且我只是特别反感“连坐”这件事,并没有否定其重要意义。

如果你能告诉我在学校、社会里普及连坐有道理,那你的反驳才算针对到了点子上。

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评论,说我们在哪个国家出生这件事也是随机的,那我们就不爱国了吗?

确实,出生在哪个国家,都理所应当爱国。

理所应当的潜台词是,这个事情我们没有机会去决定。

但人不是生来爱国,你把中国婴儿放到美国成长,你猜他最后爱的是哪个?

集体也有范围之分,拿国家这个集体和班级这个集体比较,并不合理。

因为国家这个集体里,允许你用不同方式爱国,可班集体里,集体荣誉感的体现是你和其他人步调高度统一。

更何况,我前面有讲,学校里的“奉献之星”、“劳动之星”只是挂了个号,可爱国的杰出人才,是被社会广泛认可、嘉奖的。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立过功勋者的子女在高考里能获得加分,抚恤金、奖励金更是全面落实到基层……

针对个体的赏罚激励机制,才是集体主义良性发展的土壤。

我没说的那些点,也请不要替我脑补。

最后,我所认可的关于集体的理想形态,大概可以用一句古话来概括:

君子和而不群,小人群而不和

我是 @寻尘客 ,感谢阅读。


user avatar   zhou-ding-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学里有更多比“为集体付出”更好玩的活动。

中学时候“为集体付出”的项目,比如打扫卫生,出黑板报,抬矿泉水,参加文艺汇演等活动虽然看似枯燥,但都是比学习要有趣得多。哪怕是开运动会全校都是热情高涨;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大家都津津有味。

到了大学,谁tm去看运动会“为班级喊加油”……有那时间自己去踢球/王者荣耀/泡妞不香吗?

军队管理也是一样的原理,遵循集体活动的趣味性必须高于个人活动的原则。军队严格限制玩手机、电脑等活动。这样你会发现跟大家一块劳动、唱歌,相比平时的训练要有趣得多。每天泡在集体里,也就愿意为集体付出了。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国外读大学,发现,根本就没必要为集体付出。宿舍,我们是一人一间,带卫生间。厨房是几个人公用。清洁工阿姨,每周打扫一次厨房、厕所,取走厨房和卧室的垃圾,并且换好被套、床单。

既然,不是义务教育。我出学费,我出宿舍租金。不是应该大学为我服务么。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学你和同学分享流动红旗、优秀班集体的荣誉。大学你和同学竞争奖学金、保研的资格、将来还要竞争就业的机会。

你们已经不是一个集体了,你们是一群竞赛选手。

有点类似现在的选秀,被淘汰的人和留下的人会互相拥抱互相勉励,但那只不过是为了显得自己善良有风度。

和人世间很多事一样,这个事本来很简单,但是没有过来人愿意说破。结果就是年轻人尽管很聪明也容易陷入误区。

到底谁是敌人,谁是朋友,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自己为人光明磊落不害人就好,对别人好,还要看此人配不配。

人人都有的交情不叫友谊,朋友本身就意味着彼此心目中对方比旁人要特殊一点。


user avatar   che-you-hua-d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付出?付个毛的出,上海交通大学财务处先把2019年4月报销至今2021年12月仍未走完流程的三千多块钱结账先!


user avatar   zuo-hao-ren-nan-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虞姬,不是说她的脸,是她的站姿!

我的妈,我都不知道她是怎么站的,腿是叉开来的内八,身体往后仰,腰是塌进去的,整得跟个身体有疾患似的……

一点都没有气质!!!!

(当然 ,要是 我有 霸王别姬和云霓雀翎 我也 不会 再这儿 无能的狂怒了 )


user avatar   warmw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内容包含一些负面、阴暗面的描述,其目的是为了描述”不好的管理者做什么事“或者”优秀管理者应该避免什么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主要涉及大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行为。

如果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移步我的专栏抄手的创业工坊 - 知乎 (zhihu.com)

或者点此链接,阅读同类话题文章中层管理都在做什么?(创业企业) - 知乎 (zhihu.com)

大企业的中层最主要做什么?

  1. KPI KPI KPI

每个业务类型都有自己的KPI:开发有完成度;销售和运营有量化指标;实施有项目进度;业务线或者事业部一般会是按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设置,KPI以利润为主,多重KPI组合。

中层对KPI的3个动作

:要为上级分担,上级也有他的“大KPI“,要帮上级去扛;

:你的KPI终归要靠全体团队去完成,对于上级过分的KPI要求,要能”抗“,不然兄弟们会离心;

:把团队的KPI分下去,KPI直接关联到每个人的收入,也是团队管理的最大工具之一。


过程控制,与被过程控制

团队管理

大企业里面,”铁打的团队,流水的中层“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但是基层团队人员的内部流转没有那么频繁。


大企业中层的痛点与累点

上升通道——一步一步远离业务的不归路

就像前面所说的,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而且大部分的大企业都不会”原地提拔“,直接在本部门上升的情况都是少数。

管理人员的内部上升通道一定是跨部门的,比如从大业务线的基层到小业务线的中层,某种程度上算是”升半格“,甚至于还经常要离开家庭到其他的城市甚至国家,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条路最大的风险就是:企业的金字塔结构+大企业相对稳定的总体规模,决定了每一级的晋升都只有5:1乃至10:1的比例,所以你为了上升而离开家庭,但是有可能接下来5年甚至10年都停留在”半山腰“,且迟迟找不到回到家庭身边的位置,这就是一条不归路。

例2:N哥是华中分公司的一个业务骨干,有机会升职为部门经理,但是职位所在地在东北分公司。他纠结再三,中间和我电话长聊过不下四次,最终决定走出去。

之后的10年间,N哥先后在东北分公司、华北分公司的几个平级职位上流动,后来他倦鸟思归,想要回去了,但是华中分公司一直没有空出来同级职位。

最终,N哥接受了降级回归。但是,经过中间这些年的辗转,他已经逐渐远离了一线业务,回归之后的状态大不如当初,甚至成为华中分公司领导眼里的”不好管的老同志“。

下级和上级的隔级沟通

你的上级喜欢和你的下级建立直接沟通吗?

如果否,说明你的上级多少有一些官僚作风,有可能是个空降兵、混资历的,无法为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抽中了80%的”有为上级“,他希望对你和你的部门有360度的掌握。说到底,上级就是上级,老大就是老大,你的心态要放平稳,难道你真的想”自立山头“吗?

更进一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下属,经常主动去找你的上级”单聊“,感受如何?是不是有些意难平?那么,你能怎么做呢?去找下属谈话,让他不要”越级上报“吗?开什么玩笑!

和上级的上级的隔级沟通

换个身份,你会主动寻求机会和上级的上级直接沟通吗?让更大的老大有机会多了解你?傻子才不愿意吧?但是直接上级一定早晚会知道的,你真的不担心他会介意么?

例3:曾经有2年的时间,我的直接上级在上海,而我上级的上级和我一样在北京,办公室只有20米的距离。知道我的直接上级如何处理他的焦虑么?我和他日常有各种电话沟通,他会时不时的在电话里多问我两句:”老大最近状态怎么样?对咱们这块的工作有没有什么评论?“

嘿嘿,话里的味道品得出来不?你觉得他这个处理方法如何?作为下级,你会如何回答呢?

编织内部网络

内部网络是中层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资源,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下属搞不定的跨部门协调,你一个电话、几句玩笑就让别人买你的面子,下属自然会敬服你这个老大;当然,人情要有来有往,你也要随时准备好买别人的面子。网络就是这么一点点编织起来的。

更不要说,那些组织结构调整的八卦、上级领导的动向。我赶上过两次比较大的公司层面的组织结构调整,旧板块拆分重组、新板块建立,很多位置消失,更多的新位置诞生,调整方案没出来之前的几个月,下班时间手机基本上处于热线状态,即便我自己当时正好无欲无求,也会有各位兄弟来打探消息、交换情报、寻求建议。

公司的管理层年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部社交大趴,精力充沛的人甚至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开会,晚上和这个喝几杯酒、和那个泡一壶茶、再和几个平时难得见的同事出去吃个夜宵,也有更加不健康的活动,就不赘述了。

年度大趴只是最低限度的必要,更重要的网络编织活动都在平时。

曾经有一位销售骨干,有机会成为所在的省分公司经理,这是很难得的原地升职机会,但是他放弃了。他给我的解释是:近距离观察了这么久,我判定自己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每个星期至少有6天晚饭都不是在家吃的,要是和客户也就罢了,偏偏里面有七成以上的都是内部应酬,有个chuizi的意义!

但是,像他这样想的终归是少数,一代一代的中层们还是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网络,希望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更加如鱼得水,同时也扮演着别人的环境。


中层的蜕变

中层的蜕变是组织退化的标志

下列都是典型迹象

KPI变成数字游戏

KPI总是尽可能的量化,量化的指标背后总有其计算方法和数据基础,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一旦掌握了规则的漏洞、或者规则背后的影响环节,他就成为了”聪明人“。聪明人会把KPI的实干逐渐变成数字游戏。那一年,我发现自己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数字游戏之后,”内心涌起深深的虚无感“,从此再也没有真正恢复在公司打拼的热情,直到选择离开。

惧怕下属

有能力、又表现出热情的下属,有些不好的管理者会开始害怕。

下属可能会觉得委屈:”我并没有什么取而代之的想法“,又或者”我离威胁到他还差得远“。

错了。

  • 下属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不代表不好的管理者内心不担心,所谓”防患于未然“的心态,会导致缺乏自信的人采取过度防守的动作
  • 此外,不好的管理者在意的,远远不止于对位置的“实”的威胁,更多的是对所谓“影响力”的威胁。

例4:某部门经理,自己喜欢唱歌,每次团建的时候总要拉着大家去唱歌,下面有一位资深leader,对唱歌没有兴趣,每次都是组局打牌,一来二去,越来越多不喜欢唱歌的人都去参与打牌了。该经理对该leader就产生了很大的敌意。

是不是有点幼稚?幼稚的背后是深深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

懒惰——给钻营者机会

管理者的懒惰是从细枝末节开始的,

第一步:那谁谁帮我去楼下星巴克买一杯拿铁

第二步:那谁谁帮我把车开去洗一下

第三步:今天有个新员工入职,要做入职谈话,那谁谁你去谈一下吧,他来了之后反正是要先跟着你的项目

第四步:周会那谁谁代我主持一下

第五步:明天要交月度报表了,那谁谁帮我填一下

正直的员工会执行你的“活儿”,对于买咖啡、洗车之类的会反感,会腹诽;但是钻营者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巴不得围在你身边,把你养得越来越懒,闭你目,塞你听,进而操控你签字的手。《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想要远小人,首先不要犯懒,时刻记住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良性朋友圈变成恶性结党

前面讲过的,大企业内部的人际网络对于管理者非常有帮助,宽广、良好的人脉会帮助你的跨部门工作更顺畅,也会打开眼界,学到更多东西,发现更多机会。每个人都有亲疏,这几个事业部总经理喜欢在一起打球,那几个则经常相约去徒步。女生宿舍6个人7个群的事情在企业管理层也许更常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就像毛爷爷说的”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但是,由小群体到党争,带了”争“字,性质就不一样了。党争是人类强劲的群体基因,拆台、倾轧、攻讦,小团体的利益迅速取代了公司的利益,结局逃不脱乱纷纷一地鸡毛。

相比起前述”不好的管理者“的个体行为,党争对组织的危害度要大得多,基本上都会发展到尾大不掉,高层纵有心治理,也会投鼠忌器。


user avatar   ACetate_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应该判这么重,无良媒体煽风点火。




  

相关话题

  怎样看待大学或高中时就脸上抹浓妆、脚踏高跟鞋(甚至穿超短裙、黑丝)的女生? 
  大学和高三究竟哪一个更累? 
  第二轮双一流已公布,如何看待深圳大学落选? 
  只有你有绝对的实力,别人才会听你的,即便你再占理,你没有实力别人也未必接受,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同身受? 
  硕士 985 或世界排名前 50 的大学可以弥补本科双非一本的遗憾吗? 
  人类社会在一个世纪内能够产生多大的变化? 
  国企里和私企里哪个人际关系更复杂? 
  我没有在出租房,房东想带人看房,我该怎么拒绝,还是说配合他看房是我应尽的义务? 
  怎样向不熟悉的妹子要微信号而不显得突兀? 
  哪些瞬间让你觉得亲戚真的很讨厌? 

前一个讨论
你为什么从阿里巴巴集团离职?
下一个讨论
请问中东音乐和希腊音乐有什么关系?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