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低学历是否比高学历更加会赚钱? 第1页

     

user avatar   FalconLe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在最前面的话:毋庸置疑这篇文章触痛了某些人,毕竟很多人想要快乐地生活下去,靠的是创造与重复假象不断地麻痹自己,这也正是绝大多数人传播读书无用论的根本动机。我本无意撕下他们的眼罩,无奈国内反智主义盛行的大环境侵犯到了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切身利益(例子太多了,转基因食品算一个吧),总得有人站出来发声。在此授权所有公众号在标明作者的前提下自由转载此文,不用再私信询问我了,希望每一个读完这篇文章的人,下一次能够理直气壮地对高唱反智主义的LOSER们说:“读书无用什么的,我们自谦的时候说说而已,你们别当真了。”


另外我在评论里看到了至少好几十次喷什么中美差距,说我只会用国外数据,没有说服力的,是不是瞎?我一开始就在后面放出了国内的数据,图表清晰、格式明了,怕有人看不懂还认真地解析了数据含义,这种文章都不看完就张嘴开喷的习惯到底是跟哪学的?对喷子而言,比没受过教育更可怕的是不懂装懂、自欺欺人、盲目从众的人生态度。


以下是正文,3月22日的更新在最后:


反对前面的几乎所有高赞答案,这种时候熬什么心灵鸡汤,直接干货甩一脸不就好了?!

Table 1: Mean Earnings by Highest Degree Earned, $: 2009 (SAUS, table 232)


Table 2: Unemployment Rates b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 (BLS)


图一是美国社会收入和最高学历的关系,图二是美国社会失业率和受教育程度的关系,数据来自SAUS和BLS,够不够清楚了?(后面更新了国内数据)


Basically,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higher the income. For example, people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s earned 6x as much as people who did not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in 2009: $128,000 vs. $20,000). 最高学历群体比高中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个教育阶层都显示出明显的级差,这个差距称不称得上天壤云泥?


这么清楚的问题,一张图就说明一切的问题,扯什么时代变迁,扯什么人生追求,扯什么统计口径?


我反正是越来越看不懂知乎的风气了,这题主写了这么一大段话,立场清晰,态度十足,处处暗指读书无用论,很明显他不是来虚心求教的,他是来传播观点的,说得更通俗点儿吧,他是来带节奏的。带的什么节奏?就是如今中国社会上占主流的贬损知识分子经济与社会地位的节奏,你们不认清他们问话的具体动机,答得越多,越让读者思想混乱,还自以为格调高雅,另辟蹊径。一言以蔽之,他写了那么多有的没的,就是等着你们入瓮呢。


举个栗子,某个答主,放一张物理学家的合影,说什么受教育的追求不是为了高收入。首先你这个回答离题万里,人家问的是教育和收入的关系,问你人生境界人生追求了吗?他既然认为社会地位就是和收入挂钩,那你就向他证明教育程度高的人收入更高呗。其次,除了众多知乎er脚下踩的这片神奇国土之外,全世界还有哪个地方科研工作者过的跟苦行僧一样?难道基础科学研究者不应该是高收入群体吗?难道科学家就应该筚路蓝缕、甘于清贫,牺牲自己造福大众吗?令人庆幸的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科学家们平均收入都高得很,之前知乎有一篇分析big bang theory里面四位男主角收入的文章,讲得很清楚了,不再赘述。他们理应收入高,因为一个物理学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比一百个杀猪卖肉和卖洗发水的舅舅都大得多。


答主是研究public health的,在社会统计领域,有无数权威统计资料证明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健康水平、预期寿命、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水平等等几乎所有的人类社会指标都呈无可争议的正相关可是为什么这样的问题在中国社会还能引起争议?换句话说,为什么这年头网上越来越多这样带节奏的人,大肆地鼓吹读书无用论和反智主义?

很简单,因为他们说出来的话,不是由脑袋,而是由屁股决定的。





图来自新华网(2005年1月20日,数据是有点老了,后面有解释),受过本科以上教育的网民不到30%,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网民仅占3%,这还不考虑到统计对象出于虚荣心的瞒报,以及国内官媒条件反射式的造假。网络没有学历门槛,所以大部分网络话语权是掌握在低教育程度群体手中的,他们出于自身利益与社会认同感,当然会极力贬低教育的价值。比如此前70%的网友要求高考取消数学,是因为数学没用,还是因为数学考试的存在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此前三十多年的急速发展中,很多人掌握了和他们能力极不相称的财富,这群人中有一部分掌控着社会的权柄,他们出于保护既得利益与社会认同的目的,当然也会极力贬损教育的价值。


最为重要的是,在如今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中,权力和财富的大蛋糕不是通过知识能力进行分配而是更多通过血脉继承,所以authority们不希望那些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自己没有享受到和自己对社会的贡献相符合的财富和权力。他们希望知识分子们安(gan)贫(yu)乐(yi)道(shi)、默默做(dang)贡(nu)献(cai),不吃草又可以跑得快。所以政治结构才是中国反智主义与读书无用论的最大推动力。这个问题展开了可以说得很清楚,但是答主有deadline,又怕被查水表,就不说得太细了。


总结一下,苍蝇不打自己不会死,虽然四面楚歌,但还是请知乎er们旗帜鲜明地反对读书无用论,下次再碰到这些带节奏的,干货图甩他们一脸就好了。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就是更有钱,就是更健康,就是更道德。知乎er们既然选择相信真理,就请把它大声地喊出来。


01/03/2016更新


答主真的有deadline来临...但是眼看一千多赞受宠若惊,匆忙中回来更新一点内容。


1.评论里最为关心的中美差距和中国数据问题,我找到了母校的统计数据,看图:


这是2011年中国的平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的关系。这里面详细统计了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文化程度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从图中明显可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平均收入比起高中文化劳动者有一个质的飞跃(超过2.5倍的差距)。为什么没有把本科、研究生、专业人员和博士生单独细分?我的推测是,一是样本数量不多,统计难度较高;二是研究和揭示不同阶级收入差距在中国是政治不正确,研究者为了避嫌有意隐瞒;三是本科文化以上的劳动者比起未受高等教育者差距极大,甚至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如果在研究中罗列出来还会牵扯到更深刻的社会问题,与研究目的不符,因此被研究者隐瞒。


然而即使如此,仅看此统计数据,也可以明显感受到中国不同受教育阶级之间的收入鸿沟。赵家人再愿意轻贱读书人,阿Q们再愿意自欺欺人,他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即使在中国这样一片轻视、歧视和敌视知识与知识分子的地方,知识改变命运这一真理也仍然成立


2.上面新华网的那张图受到了质疑,有评论认为中国受高等教育的人群没30%那么多,这是肯定的,上面那张图显示的是网民比例。真实的人口-教育程度比例如下:


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这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官方口径,可以算出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7%左右。这也是读书无用论广为散布的群众基础——大部分人都没读过书,他们当然要目标一致地宣称读书无用。另外想要吐槽的一点是,在我国,人口-学历比例居然一直被称作人力资源分布...可见在authority们的眼中,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非一个社会学问题,这很有代表性,在这里不细说了,大家在赵老爷们心目中地位几何心中都有数。


3.读书无用论在中国多有市场?这个问题不太好定量回答,不太可能设置一个survey去统计人们对读书价值的判断。但是定性地答一答还是挺随意的。用坊间流传甚广的两个小故事来展开:


a.同一件事, 博士后花了90万, 农民工190块搞定。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90万,成功解决了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他妈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爬走。”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1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于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知识并不一定都是生产力;2、学历不够的人很有创造力;3、能吹是多么的重要。


b.美国宇航员在太空很郁闷,失重条件下钢笔圆珠笔总是写不了字。美国科学家花费了10年时间100 亿美元终于研制出能在失重条件下使用的钢笔。而与此同时,苏联宇航员在太空一直用铅笔。(辟谣请戳「美国花好几亿造出太空圆珠笔后,发现苏联航天员用铅笔」的故事真实吗? - 发明


这两故事吧,答主是听过不下三十次了,在火车上,在小学/初中同学聚会上,从爸妈的朋友那里,从同事那里...不一枚举。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在跟你说这些故事的时候,一定是用一种洋洋得意且双眼斜睨着你的秘之表情,只差指着鼻子对你说:“你们读书有什么用,越读越傻,文盲才是人类精英”了。


不用想也知道答主对这两个故事有多么的深恶痛绝。第二个故事辟谣很多,说说第一个故事,且不论联合利华可不可能摆个电风扇在生产线边上吹盒子,即使它也这么做了,那么多生产线,每一条雇佣一个工人捡箱子,一年的工资奖金加起来也不止90万。


读过书的人稍微动脑子想想就知道这故事有多漏洞百出,可是人们就爱说呀,不仅爱说,还要煞有介事地加上个123条结论,你们这些臭老九,看了怕不怕?说回到之前提过的动机问题。这样的社会氛围、舆论导向,如果不是体系高层的默许与推动,会像今天这样甚嚣尘上吗?再联想到几乎每天都发生的医闹问题、袭杀法官,这个政治体系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的态度是不是一目了然?



01/03/2016 晚上更新

4.论文可以不写,知乎不敢不更...2000多赞了,实在不忍让大家失望...


为什么要揭示道德与受教育水平的关系。实在是因为“读书越多道德越败坏”是一种流传甚广的反智主义论调,它的危害比起“读书越多赚钱越少”还尤有甚之!不少读书无用论的拥趸,尽管嘴上叫嚣学历和收入无关,实际上自己内心深处是绝不相信的,比如评论里很多知友说的:“如果土豪们觉得读书无用,为何还要花大价钱送孩子上贵族学校、出国深造呢?“


然而“读书越多道德越败坏”这一流毒,很多人不仅嘴上说,心里也还真的相信,甚至打出“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大旗来。这句古诗,虽然怎么看也是某位痴男怨女张口就来的杰作,但在它的那个年代,我想还是可能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因为封建时代阶级壁垒森严,知识被统治阶级所垄断,在这里你用统治者代替读书人,用劳动人民代替屠狗辈,朴素的阶级斗争情怀就扑面而来了。到了现代、到了今天,受教育群体并非和统治阶层重合,这个阶级矛盾的锅,教育不背


说这么多还是要上干货,为什么说受教育程度和道德水平呈正比?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得出来,那些谦和有礼、体恤他人、尊重差异的人,绝大多数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好吧定量分析才有说服力,这里引用Richard Xavier Headley-Soto的一篇文章,他是任职于华盛顿的社会学家,他在2013年6月的这项研究数据详实(美国人的样本数据都大得不得了),逻辑清晰,结论可信。这一块内容有点复杂,咱们深入浅出,感兴趣的看原文,链接奉上:

repository.library.georgetown.edu


Richard设置了很大的样本数据,对受访者询问了一系列用以衡量道德的数据。包括对道德理念的认知、道德逻辑、个人行为、责任观点、对政府态度与对不平等现象认知等,涉及问题如下:

这幅图中并未显示出教育对道德的影响,但Richard此后对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对以上问题的回答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


The results of a variety of OLS regressions strongly

suggest a link between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individuals' perceptions of the nature

of morality. Individuals with more formal education were less likely to believe that the

world is fundamentally evil (by two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of education), more likely

to believe that human nature is fundamentally good (by 1.2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less likely to believe that morality is solely a personal matter (by 0.8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and less likely to believe that science breaks down people’s morals (by three

percentage points per year). Parameter estimat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the 1%

level or greater for each regression run within this category, exhibiting remarkable

robustness to inclusion of controls.


简单总结一下,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对以上道德问题越倾向于显示出道德水平较高的回答,且回答的差异性根据受教育年限的变动显示出非常明显的级差,例如,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回答‘相信人性本善’的比例提高1.2%,这是极清晰的趋势。


Education has long been presum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moral development. A

variety of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education

policy would benefit from knowledge of whether such an association in fact exists, and

what it implies. There are a multitude of channels through which education might affect

morality: direct transfer of moral information; exposure to new (non-moral) information,

concepts, or modes of thinking; improvements in logical reasoning abilities; by

generation of varied social interactions. Conversely, there are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simple educational attainment might not affect moral attitudes: It is possible that only the

content of one’s education (and not the extent of it) determines moral attitudes; attitudes

may harden at a young age and be unaffected by continued education; non-school social

interactions or other life events may dominate the shaping of one’s morality.


此文中Richard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教育通过这几种途径影响道德水平:直接接受到道德信息;减少暴露在非道德环境中的机会(这个很好理解,看看辍学的小混混就知道了);逻辑思考能力的提升;更多更好的社会互动(这个很多鸡汤经常提及,越受他人尊重的人,越懂得尊重他人)。相应的,较低的教育水平会显著降低人的道德水平。


再上一张更直观的图片说明吧:

这份统计数据来自答主本校,显示的是英国的犯罪率与受教育程度关系,最后一行显示相关率,数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高,可见在21-25岁的成年男子群体中,未受教育群体比受教育群体受徒刑率高出8.57倍,犯罪乃至受徒刑可以说是道德水平低下的极致体现了,8.57倍的差距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用先贤的话说,教育剥离掉人野兽的一面



22/03/2016 更新

很长时间没有更新这个回答了,其实经常在看大家的评论,很有启发意义。现在论文写完了,迎来了复活节假期,也来更新一些内容,算作统一回复。

5.关于很多人提到的国内高考制度问题。

有一些人,他们不直接说读书没用,但是爱扯国内外差距,然后顺势说起中国高考制度的不合理性,顺便提一提国内参差不齐的高等教育质量,看得人眼花缭乱。其实这也是读书无用论的一个分支——“在中国读书无用论”,典型的论调有”并不是我考不起大学,只是高考制度有问题“,”中国的大学教育质量太差,我不愿意浪费时间“云云。看得人又好气又好笑,真是阿Q精神的活样板。

这种论调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它混淆是非,把高考与某种技能等同了起来——“我仅仅是不擅长这种技能而已,并不说明我不如别人,就好比我篮球打得不好,但是我会踢足球啊。”

问题在于,高考并不是一种技能测试,高考是一种素质测试,它的出发点是把更优秀的人筛选出来。读过大学的人能清晰地认识到高考涉及的基础知识有多简单,以数学为例,最难只到函数的变形与应用,连微积分都鲜有涉及,要知道微积分学17世纪下半叶就被创立了,也就是说,高考所考察的数学知识仅仅是17世纪以前的研究成果而已,大学数学系一个学期学的内容,大概在知识广度与深度上就已经数倍于全部初高中内容了。整个高中阶段,教育部门不断地推陈出新,用更复杂、更诡秘的题目形式去强化考核的技巧性,而老师则配合地带着高中生们,翻来覆去地熟悉那一丁点知识点,掌握它的全部变换,这一切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把那点儿可怜的基础知识领悟透彻,因为大多数的解题技巧在现实生产中毫无价值。高考的出发点,直白点儿的说,就是看看哪些学生更聪明、更勤奋、更有执行力(“我已经告诉你该干什么了,你能干好吗?”),通过这种筛选,完成社会分化(这个词可能让左派看着扎眼?换成社会分工也是一个意思,马克思和韦伯很多时候不过是用词不同罢了)。柏拉图的理想国理论,其实一直在被应用,只是大家都很有默契地不说出来罢了。

此前知乎有一篇文章说得很好:高考就算是考电子竞技,仍然还会是目前上名校的这些人上名校。我很赞同这种观点,高考只要还是素质测试(电子竞技还真的是素质测试),那么它考什么都一样,因为更聪明、更勤奋、更有执行力的人,干任何事情都同样优秀。连高考这么简单的测试都通不过的人也敢说自己比他人优秀?!至于说为什么现在世界各国不用LOL而是用数学物理等等来筛选考生,大概是想着把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为高考、SAT的附加价值吧,毕竟三年时间呢。

许多电子竞技游戏都对国内各学校的总成绩有排名,比如LOL、DOTA2什么的都有,放眼望去名列前茅的几乎都是名校。答主高中班上有许多各县市中考状元,上了高中之后通宵玩游戏的大有人在,其中最狂热的一位在高三时还通过比赛加入了WE.IGE战队,最后凭数学全国奥赛一等奖保送中科大。人家抽一丁点时间出来打打游戏就比某些沉迷者整天打要强很多,真是悲伤的现实。

说回来,那些说“学历不等于受教育程度”的人,请等你们拿到高学历之后再说这话吧。我承认中国的大学教育一塌糊涂,但拿到学历的资格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比尔盖茨确实从哈佛大学退学了,但他申请哈佛时的SAT分数是1590分(满分1600),如果有人能在高考中拿到类似的分数,然后选择不上大学创业,我相信他也能一样取得成功。

6.有一些知友质疑教育投资的回报性,觉得“那么多钱拿去投资早赚钱了”。我无意举出个例反驳这种论调,直接干货说话吧。

数据来自密歇根大学,原文请点击链接:

National Poverty Center

可见与股票、黄金、十年期国债与房地产相比,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都遥遥领先。再强调一遍,质疑研究方法合理性的请看完原文,别张嘴就否定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这种行径很Low. 国内相关研究没找到,不知道有没有感兴趣的研究人员试着做一做。在目前经济硬着陆的大环境下,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优势只会更加彰显。

7.关于收入和绝对财富的关系...

说真的很不愿意写这一块,因为社会学领域收入和绝对财富呈正相关这难道不是常识吗?可是评论里居然真的有人认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收入可能更高但是绝对财富更少...理由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读书读傻了所以只会拿死工资,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更加敢闯敢拼,懂得投资、创业,自己当老板所以积累的绝对财富更多...

我不是特别喜欢爆粗口,但是当我至少二十次在评论里看见这样的论调的时候我是这样一幅表情我跟你讲:


收入和绝对财富的关系绝对是正相关,还不是线性正相关而是J型曲线,绝对财富随着收入增长呈指数增长,因为消费增长的速度并没有收入增长的快。


从二战以后,全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回报率都比GDP增长率高2-4个百分点,经济学上马太效应可以很好解释这一现象。

再来一张图说明吧:

美联储St.Louis 分部(感谢

@不芥

细心指出)的统计数据,说明了家庭中受教育程度最高者(需大于40岁)的受教育程度与家庭净财富超过100万美元的比例的关系。可见绝对财富的级差比收入级差触目惊心多了。硕士学历以上家庭比高中学历家庭的百万富翁比例高30倍,请感受一下。

写得比较匆忙,干货有不对的地方敬请指出,谢谢。


user avatar   wucuok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了福布斯富豪榜的不能说赚不到大钱了吧

请看福布斯2015中国富豪榜前十名本科毕业学校



1、王健林,300亿美元,辽宁大学

  2、马云,218亿美元,杭州师范大学

  3、马化腾,176亿美元,深圳大学

  4、雷军,132亿美元,武汉大学

  5、王文银,121亿美元,南京大学

  6、李彦宏,104亿美元,北京大学

  7、何享健,93亿美元,未接受本科教育

  8、许家印,87亿美元,武汉科技大学

  9、刘强东,78亿美元,人民大学

  10、丁磊,75亿美元,电子科技大学

同为福布斯富豪的,但是没那么靠前的有

复旦

复星集团 郭广昌(“中国巴菲特”)

盛大集团 陈天桥(30岁当上中国首富)

复星集团 梁信军

携程 梁建章

华兴资本 包凡

浙大

步步高,VIVO,OPPO 段永平

巨人网络 史玉柱

绿城 宋卫平

中南大学:

三一重工 梁稳根(11年中国首富)

比亚迪 王传福(11年中国首富)

华南理工大学

TCL 李东生

创维 黄鸿生

康佳 陈伟荣

搜房网 莫天全

南京师范大学

苏宁 张近东

中科大

58 杨浩涌

投资人 江平(09年交易分红超过一亿美元)

香港科技大学

DJI大疆 汪涛

北大

当当 李国庆

新东方 俞敏洪,王强,吴小平,

明天系 肖建华

去哪儿 庄辰超

拉卡拉 孙陶然

清华

美团 王兴

搜狐 张朝阳

中国人民大学

重阳投资 裘国根

高瓴资本 张磊

中山大学:

铂涛酒店 郑南雁。

上海交大;

联想 杨元庆

红杉中国 沈南鹏

东方财富 其实

携程如家,汉庭 季琦

西安交大:

360 周鸿祎

武汉大学:

泰康人寿,宅急送,嘉德拍卖行 陈东升

华中科技大学:

海康威视 龚宏佳

北京交通大学

汉能 李河君

深圳大学

腾讯 张志东

重庆大学

华为 任正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赛富亚洲 阎焱

北京化工大学

滴滴出行 程维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柳传志

引用评论区里@城市猎人 的评论 :这十大富豪所属年代是很难很难考上大学的。但是,十大富豪中至少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比例是大学毕业生。 这说明(至少在“十大富豪”这个样本中)读书能力强与做生意能力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正相关关系,有本事考上大学的人成为超级大富豪的几率远超(注意:远超)考不上大学的人。


引用评论区里@李濛 的评论 :其实应该在许家印后面补充一句,他是1978年以河南省周口市第三名的成绩考入武汉科技大学的(网上可以查到),远远不是现在刚刚一本线的水平,说实话,老三届的含金量比后来的高太多了……


user avatar   zhang-zi-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回头想想,世界真奇妙。

你看,上过大学,认真学习,懂得统计的基本原理的人,他们能正确取样统计,得出了上大学的人中,更容易出富豪,获得了心理上的幸福感。

没上过大学,没好好学习,懂不起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的人,他们会觉得没读书的人更容易成为富豪,也获得了心理上的幸福感。

啧啧,想想真是觉得冥冥中自有一番生命的大和谐呢。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我觉得上学比赚钱简单多了。

学习的效果是可以检验的。

上学最痛苦也就是考试吧,只要努力,就有分数上的进步,努力一个月可以用月考检验,努力半学期可以用期中考检验。但做生意很少有这种确定感,你努力十年,都有可能混不出名堂,甚至于努力着努力着,就药丸了,比如某做手机的小公司。

学习的影响因素也是可以控制的。

心思都花在学习上,不玩游戏,不看小说,不谈恋爱,不混社会等等的学生,智商正常,成绩都不会差。但一家努力做产品的公司有时候却因为动了别人的蛋糕而被搞,比如某做无人机的深圳公司。

学习的缺陷也是可以知道的。

考完试,一看各科分数,立马知道自己哪里不行,花点力气把短板补上就行。但一个产品的缺陷,在投入市场之前,你是完全无法知道的,比如微软的vista,在用户装上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这玩意会卡得让人蛋疼。

学习的环境是稳定的。

未成年人上学,你只要考虑学习,其他的事情可以一概不管,不会突然失学。但公司会突然裁员,突然倒闭,比如某年的华尔街,百年老店都可以破产。

上学这个低难度副本都刷不出来,哪来的勇气去刷更高难度的社会副本?

===================

我现在就一个希望,评论前请确认一下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在线。

怼我最后一句的我也不懂有什么好怼的,我并没有说“如果成绩不好,一定混不出名堂”,这两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逻辑关系在里面,所以我用了“勇气”一词,警醒信奉读书无用论的某些人,你们哪来的勇气觉得自己不读书还能混出名堂来?

请提高姿势水平,不要臆测和误读我的意见,更不要觉得你想到的东西别人都没想到。

至于有些用考不考得上清北反驳的,我都不想说了,你进步三年并不意味着你能考上清北,你也可能就是从三本水平进步到了二本水平,先理解清楚这个事情。

最后,怎么有些人特别激动?一堆感叹号看的我想吐。


user avatar   wen-dou-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几年农村在修路,但是修的路并不够平整,质量也不好,没几年就坑坑洼洼。

在这条路上,一辆小汽车,可能都没有破三轮跑得快。

但是,如果到了高速公路上,小汽车能跑到120码,破三轮却只能望尘莫及。


初听这个故事时,感触颇多,分享给题主,自己感悟一下。


user avatar   hui-du-12-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中国,主流媒体的新闻中可以看到

上过清北的毕业生去杀猪,成了新闻

小学中学没毕业的作老板,成了新闻

我想,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user avatar   pansz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但成功人士可以随随便便讲故事。(把这句话当关键字搜索,你会知道它说的是什么)

低学历人士为什么能赚大钱?他们不会告诉你他有不为人知的后台,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突然有高人相助,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在某个偶然中抓住了奇特的机遇,他们不会告诉你他们具有非同常人的天赋与毅力,他们只会说他们虽然低学历还是能赚大钱。为什么?

因为他们成功了,就可以随随便便讲故事,你也就随随便便信了。


user avatar   zhou-hao-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

@Falcon Leo

给的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官方口径,可以算出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7%左右

这个数据,让我忽然想到一个简单的概率模型,来解释为什么“学历越高越容易得到高收入”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许多人(包括题主)却觉得“周围高收入人士学历普遍低”。这个模型几乎每本基础概率论介绍贝叶斯公式时都会提到的。

为方便叙述,我们令:

  1. H为”高学历“这个事件,L为”低学历“。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我们大致可以说,。
  2. S为”成功人士“,NS为"非成功人士”,我们不妨定义收入最高的百分之十为“成功人士”。所以,。
  3. 最后有个略显武断但其实合理的假设:;。题主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发现周围的高收入人士大部分是杀猪的,买洗发水的:但题主也知道存在像李彦宏之流的学历高收入高的人(虽然在题主的意识中这样的人是少数)。

机智的读者们应该知道我想说的是什么了,就算"每十个成功人士里有仅有两个高学历"这个信念是对真实情况的一个无偏估计(现实情况是这个信念也许严重低估了高学历者在成功人士中占的比例),so what?低学历者的基数本来就大啊。我们需要关心的概率并不是和,而是(我是个高学历者我获得高收入的概率有多大)和(我是个低学历者我获得高收入的概率有多大)好吗。

在这么不利的假设下,高学历者获得成功的概率依然超过低学历者的两倍。

总结:就算你周围的高收入者大多是杀猪的,卖洗发水的,你依然不能鼓吹读书无用。


user avatar   allenche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不邀。

刚看了明朝那些事第一部之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简单说下他的故事。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父母双亡的痛苦(饥荒被饿死),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历经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追逐,从死人堆里爬起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他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他为什么能成功,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我们先说他是如何走上起义之路的。当年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加上元朝政府贪污腐败,用于赈灾的粮食被克扣,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朱元璋)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但是注意,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去造反,他的愿望并不过分,他只想要口饭吃,于是他决定去当和尚。

真正开头的转折点来源于一封信,他幼年时候的朋友汤和,告诉朱元璋自己做了起义军的千户,希望他也来参加起义军,共图富贵,但是他看过后,依然不动声色,将信给烧掉了,因为他还没有去参加起义的心理准备。可是他的师兄告诉他,有人已经知道了他看义军信件的事情,准备去告发他,于是朱元璋终于被逼上了绝路。因为横竖都是死,倒不如去选择拼一把,由此可见,即使这么伟大的人物在重大选择面前,也是摇摆不定,直到被逼无奈。

所以这里我要引出回答中的第一个关键词: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我们说的舍得中所舍去的东西。

朱元璋在没有收到起义信件之前的机会成本是有口饭吃,收到后连这个成本也没有了,所以他只能选择了起义,是他唯一的宿命。反观题目,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高低学历的机会成本。低学历的机会成本可能只是温饱,而高学历的机会成本可能是小康生活,所以一般高学历的人选择创业的人较少,因为他的机会成本太大,所以正如顾城有句诗写的好,你说你不爱种花 因为害怕看见花一片片的凋落 所以为了避免一切的结束 你拒绝了所有的开始。所以在选择面前,机会成本是第一道大的门槛,因为回报的利益具有不确定性,高学历的人所要舍弃的东西太多,所以“聪明的”人很少有决心去冒这个风险。

第二个关键词:持之以恒。

再迈出了第一步之后,能否将当时的目标坚持完成,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点。众所周知,挖井成功的技巧在于深。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很多高学历的人为什么容易创业失败,就是因为想法和选择太多,而且都是浅尝辄止,所以很难有所突破。而且再融资后,投资人的目标和想法往往和创始人不同,对于产品的定位和想法也经常出现分歧,当然了,最后的决定权在于投资人,有钱为大。这就可能导致对产品并不深入了解的投资人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最后导致满盘皆输。很多不错的产品都没有经过b轮融资,很多时候就是投资人的问题。反观低学历的人,他们的人脉少,融资渠道少,创业的钱都是自己一点点挣,虽然慢,但是所有的决策权都在自己手里,所以他们的决策一般很少有重大失败,往往能够把最初的目标和想法执行,收到不错的效果。


第三个关键词:相信自己。

在第二个关键词中,可能有人有疑问,说选择比努力重要,如果一开始选择的地方就没有水怎么办,如果刚开始的方案就是错误的怎么办。有时候我也一直有这个疑问,我也知道坚持很重要,可是究竟要坚持到什么地步,才知道是这种方法行不通,还是自己坚持不够呢?这就涉及到之前的第一个词,机会成本,如果知道这个地方肯定有水,那么就无所谓坚持一说了。所以很多人都担心万一挖不到水,那岂不是白费了,机会成本都浪费了。其实也不尽然,正如爱迪生所说,我所做的事都不是徒劳的,最起码我证明了这种方法行不通。而且不光是这样,失败的经验与教训将会为下次的成功做铺垫,自己亲身经历的失败比书上读来的要有用一万倍!所以当我们做出选择后,不妨相信自己,即使是错的,也要努力去证明。如果你一直保持这种干劲,最差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第四个关键词:强大内心。

再举出朱元璋的例子,在出来讨饭前,他还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在他经历过三年漂泊的生活回到黄觉寺时,他已经是一个有自信战胜一切的人。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很多人可能穷其一生也无法完成,转变的关键在于心。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心是最柔弱的地方,它特别容易被伤害,爱情的背叛,亲情的失去,友情的丢失,都将是重重的一击。然而对于朱重八来说,还有什么是不可承受的呢?他已经失去一切,还有什么比亲眼看着父母死去而无能为力,为了活下去和狗抢饭吃,被人唾骂鄙视更让人痛苦呢!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在某一个痛苦思考的夜晚,他把这个最脆弱的地方变成了最强大的力量的来源。下面分析低学历与高学历的内心,一般而言,受到良好教育的家庭条件比较宽裕,而低学历的人一般从上学开始就是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着人间冷暖,内心在不断成长着。毕竟,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嘛,也有人说过,一个男人成熟的开始便是经济独立。所以一个高学历在外读书还要靠家里人养活,可见他的经历与内心成长比同龄的低学历的全靠自己打拼的低学历的人已经远远落后了。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共勉: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霍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

因为,

一个人内心的强大,

才是真正的强大。

以上。


user avatar   he-yan-8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人脸识别技术成熟了吗?

这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不知道还没有人记得劳荣枝,就是自1999年后潜逃20年的上古女逃犯。她是法医秦明笔下“人皮牢笼”案的真凶;也是影视剧《红蜘蛛》里的“美女蛇”;更是与法子英合谋杀害7人性命的女魔头。

然后这个人,在2019年11月28日,因为被商场的人脸识别系统识别而被捕。

略过其20年的逃亡轨迹和肢解尸体的残忍,其20年容貌的变化和隐形埋名为什么仍然会被人脸识别抓住呢?

第一个原因,不管是电脑训练的过程,还是在线识别的过程,都需要对人脸的典型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两个眼睛的特征,鼻子的特征、还有两个嘴角的特征。所以担心换了发型后打不开支付宝是多余的,女生留长发后遮住耳朵也不会影响人脸识别。人脸有些特征变化是很微小的。

其次,人随着年龄生长这些部位会有一些变化,会影响到人脸识别,但人眼睛上部的轮廓、鼻子两侧的颧骨、还有嘴角边缘区域的颌骨是不会变的,这也是劳荣枝逃亡20年后,仍被抓到的主要原因,当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劳荣枝逃亡后,仍坚持健身、跳舞等,相貌特征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要不然凭目前的人脸识别还是很难抓到。

以上也可以看出,如果只是做了双眼皮或者是短时间内脸长胖或者变瘦也并不会影响到人脸识别的结果。因此,目前的人脸识别已经相当完善了。

2、人脸识别的隐私困境

然而为什么没有大范围的应用呢?原因是可能会与法律和道德相冲突。

(比如上图,给不同陌生男性开门这种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和失足没有必然联系,甚至可能是该女性的私德,不应该进入人脸识别领域。PS:网上选取的图片,真实性有待考察)

目前如果强制接入全员无差别的人脸识别,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隐私保护的相关法规并没有特别健全,这个时候接入会造成隐私泄露或滥用安全隐患。明年开始施行的《民法典》对人格权建立了独立的章节,从1032条-1039条都对隐私权进行了规范,但之所以说目前法规没有特别健全,原因有三:

1、《民法典》还尚未真正施行,要到明年的1月1日才开始“转正”。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援引原来《民法总则》关于隐私权的法条,一般要求侵犯隐私权的同时具有一定经济利益。隐私权的保护范围过窄。

2、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还有很多的补丁需要打,很多的解释需要颁布。法律在于实践,没有实践的法律是谈不上完善的。

3、即使《民法典》投入使用,也没有对人脸识别做出特别的解释和适用。其中1033条: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三)拍摄、窥视、窃听他人的私密活动;(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1034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的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明眼人想想就知道,上面的那个“失足”截图中,违背了民法典规范的多少种信息类别。姓名、身份证好吗、联系方式、肖像、住址、电话号码(有打码)、行踪信息等等,如果大面积使用人脸技术,会不会导致这种情况渐成普遍?这可谓是现实版本“黑镜”了。

另外,IBM也宣布将不再提供和开发面部识别技术,并指责执法机构或私企滥用面部识别技术的行为了。在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今年六月致国会的信中表示,IBM将不再提供通用面部识别或分析软件。IBM也将不再开发或研究这项技术。

信中说:由于人工智能的进步,人脸识别在过去十年中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此同时,提供相关技术的通常是缺少监管的私营企业,而这些技术也被证明存在对年龄、种族和族裔方面的偏见,这使得这些工具在执法和安全方面显得不可靠,并为潜在的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提供了机会。

3、人类识别的授权困境

所以人脸识别技术就算再成熟,真的那么适配目前的社会吗?

需要考虑的是,与用户或者公民签订“人脸识别技术”的是商业公司还是政府?(不会想一声不吭就识别了吧?虽然现实往往是默认地认为“你的隐私没有价值”)如果要求用户签订协议的话,那么对未成年人如何进行保护呢?要知道,《民法典》第20条下调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的范围,8周岁以下的统称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这部分人的人脸识别协议怎么签?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签订的人脸识别协议在法律上又该判定为效力几何的合同?

立法还尚未跟上,又怎么能仓皇普及呢?但若人脸识别有相配套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就能处理目前很多因为“人和操作者对应不上”的问题,比如未成年人对游戏进行支付和对主播打赏等等。

例如,国家对未成年游戏付费的规定: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得为其提供游戏付费服务。8到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到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于现有条件(手机号、身份证授权等)没有办法检测谁是未成年人,所以实践中导致了两个问题:1、未成年使用成年人的身份证进行游戏,充值,最后被家庭发现产生诉争和讼累。2、成年人充值之后假托是家里未成年所为,要求退费。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人脸识别和法律授权、司法解释完全合拍之后,这两种问题当然也就在可能性之外了,但如果人脸识别与未成年民事行为能力这方面的衔接不跟上,怕是很难真正普及,这里面的法律问题还有很多。

总结:人脸识别好技术,法律保护不滥用

目前我国的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正在越来越好,除了明年实施的《民法典》独立出了人格权编,今年10月1日出台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以及明年的《民法典》,都对个人的隐私权做了更大的保护,对其他各方使用、存储、买卖用户信息做了更大的限制。假如有一天立法能更上(事实上已经在飞速发展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就真正地成为一个普遍技术了。但还没有去毒之前,随意放出笼子可能会产生一些《黑镜》之恶,这也许就是社会不想看到的了。




     

相关话题

  如果全国人民文化水平底线是高中毕业会怎样? 
  论文查重费一年内暴涨 10 倍,卖家接单「接到手软」,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暴露了哪些问题? 
  如何评价重庆共青团关于公知的高赞评论? 
  110kv 及以上的变电站,建设在小区附近有没有影响?如果有的话具体有什么影响? 
  小学老师可以穿 JK 制服上课吗? 
  你跳进过哪些特别烧钱的坑,那是什么感受? 
  在武汉大学弘毅班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UIUC)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如何看待「网传美的创始人被劫持」,佛山警方通报「事主何某某安全,已抓获5人」?对美的有何影响? 
  读完大学之后在大城市奋斗了五年,现在想回老家,怕父母失望怎么办?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特朗普考虑重新加入 TPP?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连一胎都不想生了?





© 2024-05-1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