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缺福的事,我觉得是 营销逻辑在执行过程中出了严重问题。
本来,要么你搞少数人拿大奖,多数人拿安慰奖,可行。要么你就让多数人拿小奖,也可行。但你不能让参与者费心加好友,集换福,付出劳动又有高期待,最终却一无所得,还搞出缺福这种文化大忌出来。
如何评价支付宝本次的“迎五福 抢红包”活动? - 贺行舟的回答
======================以下为原答案======================
你们以为支付宝打算内嵌一个微信,靠一个春节红包花几个亿,和微信抢社交?诸位高票的想象力还真是丰富呢。
支付宝是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产品,不是社交产品。没有迹象显示此次春节活动,支付宝在借机推广阿里系的社交产品。
以我来看,其实支付宝根本不关心社交,支付宝关心的只有一件事,怎么把朋友间转账的场景从微信挪进支付宝。至于你们平常和朋友通信聊天,分享内容,获取信息,这个跟支付宝没有一毛钱关系,他们最多只想让你给朋友转账的时候,不至于连句话都说不出来。
朋友间转账这个战场太重要太重要了,也太值钱太值钱了。和同事吃个工作餐,代买个零食饮料,朋友帮个小忙发点小钱,加班老板发个红包嗨一下,现实中的熟人间小额转账实在太频繁太普遍了。
现在支付宝除了擅长的网购领域,连线下店面扫码都是弱势,朋友间小额转账几乎全丢,这样下去要把线上支付的老大地位拱手让人,后续的金融服务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所以评价这次活动?至少很成功的把用户关系链挪进了支付宝,迈过了一道门槛。之后支付宝朋友间转账的阻力,就只差用户习惯了,得靠运营慢慢去磨。这一块支付宝是先天干不过微信的,但至少也能留下一部分。
说句题外话,阿里系社交的未来,不是来往而是钉钉,也许有一天,钉钉可以成为中国版的linkedin呢。
=========================================
关于钉钉,我再多说一句,企业工作流是个很强黏性很高的需求,在稳固企业内用户的基础上,向工作社交、BD、HR扩展,这正是阿里擅长的方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至于以后,也许能达到LinkedIn这种基于真实身份的严肃社交,这样或可与微信有一战之力。
至于营销,作为一只公关狗,这次我是真被同行们写的营销“分析”恶心到了。虽然玩法是很巧妙,但这有什么可分析的啊,还写的那么长?
你们小时候都没吃过干脆面嘛?
=========================================
有人质疑说,支付宝里面原封不动挪过来那么多微信的功能,难道只是为了吃朋友间小额支付?
我这么说吧,微信那么多功能,每一个功能都是腾讯的战略要地,想方设法让你多用嘛?产品功能可以开发很多,更别说是抄,这个对于阿里简直没有任何难度和成本可言。支付宝有微信这些功能,不代表这些功能将成为支付宝的战略方向。更何况,以微信的普及情况,微信已经如同Windows一般,成为行业标准,照搬微信功能反而是用户学习成本最低的办法。
微信擅长社交,支付宝擅长支付。但是社交频率远远高于支付。平时社交,偶尔付下钱,可行,所以微信搞支付能成。平时付钱,偶尔社交一下,你是有毛病嘛?低频应用带动高频应用千难万难,支付宝也不可能这么蠢。
所以存留在支付宝上的不是社交,而是付钱的习惯,支付宝为了让用户大爷们付钱付的爽,顺手把通信聊天也做了,这叫做功能延展,不叫支付宝搞社交。只要你在我这付钱,那些功能你爱用不用。
如何识别支付宝是不是真正搞社交,很简单,什么时候支付宝改名字了,什么时候就是真搞社交了。
==================================================
2月3日更新:
在与淘宝男装店掌柜
@Bally交流的时候,我发现我遗漏了一点——此次五福营销,支付宝不仅引入了朋友间关系链(势在必得),还能强化淘宝天猫店与购买者之间的关系链(也许值得一试)。
毕竟,支付宝的根基,就是帮人做生意,就是淘宝天猫。在过去,店家就是店家,只有淘宝展示位,没有自主的内容传播能力。很多店家甚至被迫采用微信公共号做品牌做内容做黏性,这对于阿里系是很大的损失。
现在,如果我是电商客服,我想做的一定是借机玩命勾搭客户,从熟客到新客,加好友建关系。然后通过好友圈维护关系。再然后就是微信服务号的逻辑了。
那么再来预测一下更远的未来?
最好的情况,“微商”可以有,“什么值得买”也可以有,支付宝可能成为一个商家的展示页?看微信的朋友圈,看的是朋友;看支付宝的好友圈,看的是要不要剁手?
但是至少,把朋友间转账的场景从微信挪进支付宝,这是支付宝最看重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