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那么多人偏好平水韵? 第1页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诗词和书法一样,其实用性已经渐渐趋近于零,成为一种「爱好」或者说「艺术」了,所以是不是用新韵只是情怀上的选择。

人们对事物的偏好选择上,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取向:如果一个东西是实用的,那么总体上是越现代越好,比如iphone,不可能说用iPhone 8的反而比iPhone 11 Pro Max心理上觉得舒服;但是如果一个东西是情怀的,那么就是越怀旧,越古老越好。哪怕是一个新的奢侈品,也要总结出个历史渊源出来。

诗词现在既然是情怀,那就和奢侈品一样,似乎是要有一点古旧的色彩感觉上会更有味道。而平水韵就是目前最常能见到的「古老」的系统的韵书——再往前,自己去研究唐人和魏晋口音,这个代价有点大,超出了一般爱好者的精力和时间可以做的;再往后,用新韵乃至于随着汉语标准读音的变化而变化,少了一点古代的味道——毕竟背诵阅读的那些唐诗宋词,压的更接近平水韵。

而现代诗词已经不具备大众意义上的社交功能了。从大众领域退出,也就意味着它很难再进化了。是古代的就留到古代,轻易变动体系的一个方面,会有隐隐的不协调感。比如说,用了新韵,是不是要取消入声,是不是要重新规定平仄?如果不取消或者要重新规定,那么还需要查新的「韵书」。如果什么都和现代一样,那似乎就变成了新发明的一种格式了,这样又会有新体和旧体的区分,和现在也并无区别。

为什么说「不具备大众意义上的社交功能」了呢?

诗词最实用的时候,还不是在唐宋,而是在春秋时代。当时贵族之间在一起社交,都是用诗文暗喻对答,主人是要从自己读过的诗里面恰到好处的选一首,既要符合场景,又要用诗表达自己的寓意;而客人也会选一首诗来回答。这个时候吟诗是必备的社交礼仪。

比如当初晋文公重耳逃难到了秦国,希望借助秦穆公的力量回国做国君。这一部分「国语」里是这么说的:

明日宴,秦伯赋《采菽》,子余使公子降拜。秦伯降辞。子余曰:“君以天子之命服命重耳,重耳敢有安志,敢不降拜?”成拜卒登,子余使公子赋《黍苗》。子余曰:“重耳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阴雨。若君实庇阴膏泽之,使能成嘉谷,荐在宗庙,君之力也。君若昭先君之荣,东行济河,整师以复强周室,重耳之望也。重耳若获集德而归载,使主晋民,成封国,其何实不从。君若恣志以用重耳,四方诸侯,其谁不惕惕以从君命!”秦伯叹曰:“是子将有焉,岂专在寡人乎!”秦伯赋《鸠飞》公子赋《河水》秦伯赋《六月》,子余使公子降拜。秦伯降辞。子余曰:“君称所以佐天子匡王国者以命重耳,重耳敢有惰心,敢不从德?”

赋来赋去,好像就把话说完了。所以我们还要去诗经里面找他们为什么赋。

按照顺序来,先是秦伯赋《采菽》,这个是「诗经.小雅」里面的: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这首诗本身是讲诸侯朝见周天子的时候的情形,诸侯来朝见了,给他什么好呢?就算没什么好给的,也可以给车马。还给什么呢?黑白花纹的礼服。

这首至少有两个意思。一者,重耳一行落魄而来,秦穆公依然用天子招待诸侯的诗来唱和,说明还是把重耳当作未来晋国的国君,这是一层示好,子余也是抓住了这一点,让重耳拜谢秦穆公的:

以天子之命服命重耳,重耳敢有安志,敢不降拜?

这一拜,也是抬高了秦穆公的地位,隐隐尊秦穆公高于普通诸侯。

二者,秦穆公这个时候并没有拿定主意:你们远道而来,我到底怎么招待你们好呢?要不就给车给马,你们继续远行?这个时候秦穆公也带有征询重耳之意。所以重耳直接拜谢,先给足了秦穆公面子,然后赋《黍苗》: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黍苗是宣王时期,有人赞美召公营造谢邑的诗作。重耳在这里也有两个意思。

一是继续给穆公戴高帽,以召公来赞美他。

二是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希望穆公能够像召公那样,成人之美。帮助自己回到晋国成为国君。自己的一切都有赖于穆公来成就。

赵衰这个时候把这个意思用白话又表达了一遍,穆公一边暗喜一边让着说:「他自己应得的,应得的!」然后秦穆公赋《鸠飞》: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到这里穆公已经开始松口了。

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就是在怀念秦晋的传统友谊,惋惜夷吾。并且第二段是告诫重耳,回去以后好好干,不要学夷吾,不然的话,上天不保佑了!这一首也是恩威并施,于是重耳一边高兴,一边赋《沔水》: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
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
念彼不迹,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忘。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我友敬矣,谗言其兴。

一边假惺惺的感叹自己的兄弟不争气,破坏了秦晋友好的格局,一边对秦穆公表忠心,就像百川归海一样,永远感念你的恩德。同时还表示希望秦穆公不要听信其他人的谗言。

然后秦穆公赋《六月》: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话说到这一步,秦穆公已经很high了,决定出兵帮助重耳回晋国「王于出征,以匡王国」。大势已定,赵衰巧妙地把这首诗的寓意稍微加了一些,说穆公对重耳的期望也包括「匡王国、佐天子」,这样一方面加重了穆公长者德高望重的形象,也对自家的国君多有维护。

后来人们说『礼仪之邦』,总是把『礼仪』二字有意无意的扩大化,用来代指各种社交礼貌。其实上面这才是等级森严的「礼仪之邦」的本体。大家就通过诗经里面的原句,各种明喻暗喻和借喻,心照不宣的就把话给说完了,对面什么身份,自己什么身份,自己把对方当做什么身份,综合考量一下决定赋什么诗。

当然,这种『礼仪之邦』的诗歌叙事对答文化到秦朝就已经瓦解的差不多了。到魏晋乃至于唐,诗词成为了自己展示文采,获得达官赏识的工具;再到后来这个功能也丧失了,基本上就是朋友之间迎来送往。而到民国之后,随着最后一代受到文言教育的人老去之后,就彻底进入了橱窗,成为了「艺术」。

既然是艺术嘛,那从事艺术创作,还由不得自己开心?


user avatar   wei-zi-18-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说的是对的,理论上发音变了,就应该用新韵,不应该用古韵,况且《平水韵》也不是什么「古韵」。但这在实践过程中确实会碰到很多麻烦,导致很多人还是会用《平水韵》。


p.s.利益相关:我写诗不用《新韵》,也不用《平水韵》。

先简述一下《平水韵》,以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


〇.《平水韵》

《平水韵》是南宋末(1252)一个叫刘渊的编成的,刘渊是江北平水人,故我们称这部韵书《平水韵》[1]。所以除非点上穿越技能,唐朝人是不可能依宋代的《平水韵》写诗的。因此用《平水韵》写诗的历史没那么久,自然也不存在「祖宗之法不可变」的道理。

那么以「唐人近体诗是用《平水韵》」来论证「今人写近体诗也一定用《平水韵》」,在逻辑上自然是站不住脚的。而且唐人模仿《诗经》、《楚辞》的体裁写诗,也未见他们就用了《诗经》和《楚辞》的韵,一定要师奉唐人的话,恐怕这点也是可以学习的。

而且《平水韵》并不反映当时的音韵系统。顾炎武说「平水刘氏,师心变古,一切改并。」当然顾氏复古倾向有点重,批评得很厉害,现在看有点蹊田夺牛。但真要考察古代的语音,的确不会有人用《平水韵》做研究。


p.s.我无意否定《平水韵》。


一.古人用韵

那唐朝人写诗用什么韵呢?

说实话,自古以来我们写诗都用的口语[2]。所以《诗经》用韵与《楚辞》不同,南朝作诗与北朝或异,因当时尚没什么通用的用韵标准,听得舒服就行。

中唐以前,唐人大抵和古代一样,也用口语写诗。虽然此时已有了本隋朝编的韵书——《切韵》,但考察他们作诗的用韵,明显与《切韵》制画不同。所以用「时音」写诗的传统,倒比《平水韵》悠久多了,在这个角度看,今人用今音写诗也完全没有问题

但唐朝有个东西叫科举,科举要写诗,自然需要统一的用韵标准(或云宫廷用乐),《切韵》就成了官方指定用书。但《切韵》已经和当时语音不同了,所以官方又对《切韵》做了一些调整,于是人们日常作诗也渐渐依了这套标准。从此韵书才真正大规模地影响了人们作诗。

洎宋初,语音又发生了变化,所以官方不得不进行「新课改」——继续修改韵书。改之又改,南宋末便出现了本《平水韵》,也成为后代一直的「官方指定用书」,这就是写诗用《平水韵》的传统由来。现在人说写诗要用《平水韵》,大抵是承袭这个习惯。

但回过头看,这些为了科举编出来的韵书,大多是在前代的韵书基础上改编出来的,而非直接用时音编写,所以难免有「滞古」的现象发生,也并不代表当时的语音。


另一方面,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最初因是闲暇的歌调,却不受「韵书」的羁绊,往往用口语作。但后来也逐渐与诗韵一样,出现了各种《词韵》、《曲韵》的书,有了一个通用的押韵标准。所以现在作词作曲,也会有相应的要求,不得再用口语作了。


二.为什么偏好《平水韵》

现在回答题主的问题。


首先,为什么我们写诗要押韵,或者说,押韵给我们带来的美感究竟在哪里?这里不妨[3]沿用一种解释,叫作「心理预期」。比如听到「床前明月光」的时候,就会期待再听到一句结尾在「ang」上的句子,所以听到「疑是地上霜」的时候就会感到很爽。

但既然是「心理预期」,每个人就是不一样的,会受各自的经历、认识的影响。举个例子,有人「心理预期」的用韵是很宽的,那么「i」「in」「ing」都可以押韵(比如周杰伦《夜曲》韵脚:蚁、引、情、景),但有的人就会觉得浑身难受。再比如,「支」「奇」两个字的普通话,怎么听都不太押韵,但这丝毫不影响很多人认为他们押韵,因为汉语拼音他们都用「i」作韵母,人们不自觉会受到影响。所以后天的认知会改变单纯声音上的「心里预期」

那么回到诗韵的问题。我在《诗经》里经常看到「极」和「服」押韵,我下次看到这两个字出现在韵脚,也会感到很爽——这完全符合我的「心理预期」,而这两个字普通话完全不押韵的事实我就选择性失明了。但如果看到「极」和「移」押韵,我就怎么看怎么难受,即使这两个字现在读起来是很押韵的。同样,我看到《平水韵》「之」「脂」「支」押韵也不舒服,因为它们古韵畛域明晰,不相杂厕。

我们学诗大多都从唐诗学起,读多了自然「心理预期」会往唐诗上面靠。特别是普通话里「入声」消失,并以一种近似随机的方式丢进现在的四声里,造成了很大的不规则演化。所以用普通话读很多唐诗会很难受,同样的道理,当习惯了唐人的用韵后,再要求用普通话里押韵但以前不押韵的字写诗,心里也同样很难受,就像 @古来有之嗟我何言 回答里说的。毕竟写诗很大程度是一个自娱自乐的事,何必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再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学写诗,说我说普通话当然要用普通话写诗啦。我说可能你写着写着想法就变了。然后去年他告诉我,他现在已经开始用《平水韵》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要怪也只能怪历史包袱太重了。


但问题来了,前文说过唐人写诗不用《平水韵》,那为什么读唐诗读多了会用《平水韵》呢?

这解释起来很简单。当人们读唐诗,发现了古今音不同的时候,就会去寻找古代押韵的的标准。但很显然,大多数人不会去因此真的研究「音韵学」。而不细究的话,《平水韵》非常符合唐诗用韵的逻辑,又有那么多年官方的背书,是一本非常好用的韵书,毕竟他就是为写诗而作的。

像诗词爱好者经常用的网站「搜韵」里,《平水韵》也非常便于查询。我们学校旧体诗社「北社」@月溪源 社长,教学的时候也会要求《平水韵》。这么一代代下来,写诗用《平水韵》就成了勿约而斯契的一个东西。


再就是《中华新韵》(听说)编得可能不太好吧,周围用的人不多,没什么了解。

说句实话,如果普通话里有入声,我可能毫不犹豫地用新韵了……(这是一个写诗喜欢用入声的人(~_~;)


总结:

所以大家偏好《平水韵》的原因很明显:

1.它近似古代的用韵,能满足写诗的心理需求;

2.有一定的历史传承,学时这么学,写就这么写;

3.查起来方便;

4.《新韵》似乎编得不太好。


三.一些琐语

但任何一个圈子就是这样,总有人要找「优越感」。


其实看了前文,就会知道用《平水韵》写诗并不是一个什么必要的事情,只是一种习惯。《平水韵》没什么高举的,用《新韵》也不是什么low事,我反正都不用的。但似乎总有人觉得「更像古代」是一件自豪但事情,而用《平水韵》正好能带来这种「继承正统」的「优越感」。就像有些诗用普通话不押韵,但用某些方言读起来押韵,就会有「方言学家」宣称自己的方言是「华夏正音」一样。这种廉价的自豪感没有半点用,只会阻止自己的进步。

再者,大抵不浸淫诗词很久,人们是很难对一首诗进行评判的,这个东西跟数学、物理一样,有门槛,不是认得字就能说出个所以然。有些人总想刷刷存在感,但又放不出个屁来,就很容易走向「厚古薄今」,那么用符不符合《平水韵》作为judge诗的唯一标准就很自然了。此皆不足观也。


另一种就是「厚古薄今」的反面极端,由于对用韵没有认识,又不想学,于是宣称就要用《新韵》写诗,反而对《平水韵》大加鄙薄,这也是没道理的。这就像某些学者不懂古文字,但又想在学术圈继续混饭,就单方面宣称《清华简》是伪的一样,徒见其不自量耳。


其实如果真的是好诗,用今韵古韵真没什么打紧。比如这首:

风跑倦,雨忙昏。三山都着色,四野亦更新。一塘春水无人识,浮出青鲢争食云。

最后两句好就完事了,你管他用什么韵呢?


p.s.我个人仿《诗经》就用《诗经》韵,仿《楚辞》就用《楚辞》韵,写五言就用六朝韵,写近体就用唐韵,写词可能用唐韵可能用词韵,写一些乱七八糟的用普通话的韵。这种事情真不重要,有这个时间不如想想怎么把诗写好……( ̄∇ ̄)

参考

  1. ^ 以下关于《平水韵》历史皆用俗说。
  2. ^ 汉代似乎有模仿古韵的现象,但大体来说用韵都是用时音的。
  3. ^ 这里「不妨」的意思是,在这里选用什么解释,只是为了方便表述,并不妨碍后面的论证。

user avatar   jin-zhen-63-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user avatar   wangji-0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user avatar   qin-pei-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




  

相关话题

  有哪些简体繁体不改变的诗词? 
  李秋离的《四美词》?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愿意花钱阅读? 
  你抽过最难忘的一根香烟,有什么故事? 
  你自己写过的诗词有哪些? 
  网络小说中有哪些不走寻常路的优秀设定? 
  有哪些诗歌读到后心里像开出了一朵花? 
  如何评价这次疫情中,日本支援物资上的古诗文? 
  如何以「王子对公主说:“起开,我是来救龙的”」为开头写一篇小说? 
  有必要知道网络上流行的各种梗吗?会不会让人们表达趋同失去多元性,或使文学素养退化? 

前一个讨论
在投资理财中,你有过哪些不理智的行为?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经验教训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姜新文老师提出的NP=P这篇文章?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