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农家女 23 年前疑被两次顶替上大学,班主任称「我女儿没有你聪慧,无奈让她顶替你」? 第1页

        

user avatar   wuchangy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山东爆出来这一波冒名顶替案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这一系列案件暗示了一些事情:

中央或者上级政府已经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获得基层或者下级的真实数据,甚至普通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暗箱操作爆出来搞大新闻。

这是革命性的变化,我认为意义不亚于秦朝用竹简建立封建时代的管理体系,在秦朝之前的国家,依靠的是大大小小的贵族各自管理各自的封地,君主能掌握的信息和实力都比较少,本质上是一个盟主。而秦国搞出了一套更深刻更有效的封建官僚管理体系,君主掌握的信息和实力大大提高,所以萧何进咸阳先抢国家图书馆——没有这些信息,刘邦对汉帝国的掌握将大打折扣,也就无法彻底全面的动员,最终打败项羽。当然竹简能承载的信息量偏低,中国搞出了廉价的纸张和印刷术之后,官僚管理体系进一步增强。

比如历朝历代都要进行田地的清仗,用纸张可以记录的更详细,除了田地的位置和大小,甚至可以附上作物的种类,气候,往年的收成等等方便查询,并且更易于储存和运输,毕竟运十万张纸和十万卷竹简,显然前者更容易。我比较常用80克的A4纸,意为一平方这样的纸重80g,已经非常厚实了,古人真的没有这种科技,这样一平米的纸如果有十万张,那么重约8吨,相信已经可以记录下一个数万人口的县城的户籍、赋税、田产、职业等等信息了,运8吨的货物并不困难,而每年的更新数据,那就更少了。

然后这些信息在中央或者上级备份了,地方官想搞钱,贪点银子,一查账,为啥今年的赋税比往年少呢?卒。智商稍微正常一点的贪官都知道要搞钱先搞事,所以你看《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都要借着赈灾或者打仗捞钱,只有陷入混乱,上面无法审计的时候,才有捞钱的机会,而且还要封锁消息,不能让人把真实的情况传递出去。果然,Chaos is a ladder。

上级所能获得的信息源增多,信息量增多,信息流通速度加快,下级隐瞒或造假就困难了,然后我们现在甚至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直接和中央机关发生业务上的联系——比如查自己的身份证,这次山东冒名顶替大规模翻车也是因为普通人会查学信网了,不但会查,还可以从各种渠道把事情捅出来。

没错,信息技术减少了中间环节。

以前的高考录取,报志愿和调档案需要假手班主任、学校或者地方教育局,这里就是一个黑箱,学生不知道,上面也不知道,这就可以欺上瞒下了。但是中国不缺纸,留下了可以作为证据的档案,而且这些冒名顶替的幕后黑手也没能强大到串通所有部门,否则也没有必要顶着别人的名字活下去,更幸运的是,今天东窗事发了。

所以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为何古代科举舞弊要杀头

①中国自隋唐至清末,一千三百年里,科举就是主要也是最正当的阶级流动手段,皇帝与读书人共天下,这可以说是立国之本,谁碰谁死。

②科举舞弊案东窗事发通常都是一些极其菜鸡的考生被上面发现了,显然不可能一开始就舞弊这种菜鸡选手,发展到这个程度只能说明已经沉疴难愈,不知道已经发酵了多少年。

③能一路舞弊到中央,这里面的利益集团绝对不会小,可能一整个县甚至州府的大小官员都上了贼船,这意味着皇帝无法获得此处的真实信息,等于是国中之国。

这几条下来,不杀头真的是皇恩浩荡。

治国不是打战略类游戏,什么数据都是一目了然且真实准确甚至还实时更新的,小到稗官皂吏,大到整个县州府的官场,每一级都可能欺上瞒下,进而中饱私囊。这个事情在竹简或者纸张时代完全无解,每个帝国都在百年里渐渐失去对地方的控制,最后帝国中央完全不知道地方上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中国历史上经常是一次天灾,带来农民起义,然后拉开了天下大乱的序幕——天灾的时候国家不赈灾吗?赈灾肯定要赈,奈何有和珅和福康安中饱私囊+砍人,黄桑还纳闷怎么这么多刁民。。。。。。

中国古代管理体系具体的解决方案可以参考马亲王


不仅仅是教育,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规模使用,我国的官僚管理体系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中间环节大量取消,这些中间环节从前的日子非常舒服,他们管理的普通人缺少专业知识,管理他们的上级部门难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这样的中间环节可不是一个两个。比如我爸为了减税,练就了一身好酒量,但是最近几年已经戒酒了,因为电脑它,不喝酒_(:з)∠❀)_

这波疫情也提供了管理体系信息化的巨大推力,国家需要确定每一个人的情况,一人漏网,全楼隔离,一楼漏网,全城隔离,这次疫情带来的影响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的多,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管理的进步。

我最近在看八九十年代的罪案视频,不得不说,父辈的青春年代,其实一点都不太平。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两个案子,南医大女生遇害案,罪犯临时起意强奸杀人,在没有监控的年代,唯一的线索只有保安大叔的口述,他看到了一个奇怪的人,除了身高体型和模糊的样貌,没了。另一个是白银杀人案,罪犯流窜作案,不留活口,根本无从查起。然后这两起案子都得到了迟来的正义,如果没有现在的刑侦技术,比如DNA鉴定,恐怕会成为永远的悬案。

同样的,这些发生在二十年前的冒名顶替,如果受害人没有途径查询自己的学历,恐怕一辈子都发现不了,查东西这件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别忘了,在信息技术普及之前,要靠人力去堆满档案袋的橱柜上翻查,感谢互联网、感谢数据库、感谢服务器。。。。。它们给受害者带来了迟到的正义。


对,刚刚提到的白银杀人案,你知道罪犯面对警察的时候,问了什么吗?

他问警察,自己的两个儿子,会不会因为自己而受到牵连。

他的两个儿子很优秀,本有着大好的前途,现在他们的余生都要隐藏自己的身份,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甚至把高家祠堂挤得水泄不通。对他的儿子们而言是有点不公平,可是,那些被他们父亲杀害的人,已经没有余生了,受害者的家人,终生都沉浸在莫大的痛苦中,我觉得这更不公平。

我不知道白银杀手是否曾经悔过,是否道歉,我也不在乎,反正法律没有原谅他。

苟晶提到2003年曾收到过班主任的道歉信:“我的女儿没有像你这样聪慧,智商有点欠缺,她不争气。我作为一个父亲,非常不容易。1997年,我在很无奈的情况之下,才让她顶替了你的成绩去上大学。作为一个老师,我这样做,的确有违师德,但是请你原谅我。”

希望受害人永不原谅。


user avatar   yixie-luo-er-zhi-qiu-gui-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97年和1998年两次被顶替,这实在是匪夷所思。假如是被两个人顶替,那这两个人和苟晶共用一个身份证?当时上学要户口随人走,农村户口就变成城镇户口了,这一个户口能从同一个派出所迁出两次吗?而且上大学报道要带学生档案,一个学生资料复印了两份?

班主任这回答实在是让人琢磨不透,九十年代的大学生都是包分配的,类似于毕业就直接进机关单位了,当时的高考就是现在的高考加公务员考试合二为一,经网友提醒96年以后的毕业生国家已经不包分配,而是双向选择,但当时的就业市场,外企是香饽饽,成绩好的都选择进外企,差点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国企等,无论哪种就业形式也总比一个高中毕业生强到天上。由于当时大学生紧缺,提拔速度也是火箭速度。一个班主任竟然连高考意味着什么都不知道?道歉有用吗?一个人一辈子有几次改命的机会?你自己孩子不争气,不反思自己培养孩子的方式,而是用毁灭学生的前途来给你孩子铺路?现在80岁的班主任竟然想出用道上的方法恐吓苟晶,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您还是人民教师吗?

让高考在阳光下进行,无论报名,考试,招生,各个环节,让所有人都能有机会在一个赛道竞技。

受害人微博直达m.weibo.cn/2446955872/4


user avatar   qiu-xie-yuan-28-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查了下数据,大概是这样:

当年并轨之后的学费每年三千以上,而农民平均年收入仅在千余。

而苟晶连考两年,不惜复读也要考上大学,显然是下了举债读书改变命运的决心的,却梦断班主任,实在是太残忍了……

爆出了那么多的受害者,是时候建立督导组,公布举报箱,并案调查了吧……


user avatar   Blossom.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件事里最痛苦的部分在于,苟晶的复读可能从一开始就是给班主任的女儿读的。如果第一次被顶替时学籍档案就已经被转走了,第二次高考哪来的档案?

很有可能是班主任通过黑色利益链办了一个叫「苟晶」的学籍,除了名字是本人外,其他信息都是他女儿的。

也就是说,苟晶卧薪尝胆、背水一战的复读,从一开始就被人偷梁换柱掉了包。如果时间可以读档,我们就能看到这个模拟考全区第4名的学霸、面容娇好的姐姐,出身寒门、被欺负了也无还手之力的女子,像一个NPC,在复读的第一天就已经被写好了结局。

你再努力也不过是为人作嫁。

可怜的女子还不知,抱着对父母的愧疚,和对改变命运的执拗,拼了命往前追。

你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在给邱「老师」的女儿涨分。

踏马的,你们这是找代孕呢?你们这是直接从妈妈襁褓里偷孩子!

我特别想问一下邱老师,你们薅羊毛为什么要逮着一个人薅呢?给好学、能学的人留条活路不行么?


各位可能不了解山东省某个市的全区第四名是什么概念,统计一下你能找到的山东高考投档线就能发现,大概是全国前0.01%的水平。也的确只有这种水平的人,才能在漫长的人生里、在比同路人多绕了二十年的弯路以后,疲惫地赶上来。而那个顶替了她的名字、她的人生的草包,被苟晶的同学评价「过得没你好」。

但牛批的人生岂会满足于「过得比她好」。2003年因为学历不够落选阿里巴巴,想象一下一个高考成绩全国前0.01%的人在13年前加入阿里巴巴,现在的职级会到P几?

俗话说「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这话是没错,也在苟晶身上得到验证。但是一块被掺了一把沙子的金子,它的上限会比999足金要低的多。她那些成绩不如她的高中同学,有8个人后来当了教授,这本来也应该是苟晶的人生啊!

一个草包偷了一个学霸的人生,还把它过地一团糟。

而一个学霸,在历经磨难以后还是无可避免地来到了她人生的上限。最后只得无奈地遁入空门,寻求解脱。

换成我,大概会立地成魔吧。我一个都不会放过。


那些对反转喜闻乐见、觉得这些狗屁大V惨被打脸的事后诸葛亮们,您不用来评论区哔哔,见一个拉黑一个。

您那么牛批您咋不写呢?

您应该在一个月前就写「苟晶是个骗子,济宁不存在冒名顶替,坐等反转」。

苟晶更新的时候再来圈我吧。


user avatar   louis-ex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一出生,长相、天赋、家庭背景、社会阶层等方面就基本确定了,能够靠自己的努力一举改变之后命运完成突破的机会屈指可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高考这一次。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考试作为实现阶层跃迁最具可行性的方式,自古以来就被中国人寄予了殷切的期望。虽然天赋仍然在高考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但人们至少可以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成绩;相比之下,倘若希望通过结婚改变命运,如果生下来没有很好的外形恐怕后天也没有什么努力的空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读书虽然名列第五,已经是可控的项目里排名最高的了。

因此,高考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种象征;高考必须公平,因为这世界已经有太多东西不公平了。人们可以接受很多不公平,可以接受权力有时不公平,绝对的廉洁难以实现;可以接受法律不有时公平,更优秀的律师有能力影响判决;甚至可以接受高招的不公平,招生分数各个地区有高有低,有些学生可以通过高考以外的渠道上大学。人们只想要高考本身做到程序公平,考了多少分就出多少分,让自己知道自己十年苦读换来的真实结果,就心满意足了。然而现在发现连这种程度的公平都被破坏了,而且破坏的方式还是直接顶替,这比普通的冤假错案更令人愤怒。

山东重视教育,重视学历,所以有更多人选择把权力用在这上面。我爸妈老家在济宁,光我听他们讲那边的事情就不乏枪手替考、高考移民这种事。其他省有权势的人发现自己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可能会选择培养孩子做生意之类的学习以外的事情,或是花点钱去国外读书拿个文凭再回来安排工作。但山东就有更多人不能接受自己孩子文凭不行,要找枪手要移民,甚至要顶替。要知道对于有权势的人的孩子,毕竟家里有基础,即使不学习没文凭也不会混太差,也不耽误吃喝玩乐看世界;而对于文章主角这样的农家子女,这张文凭几乎是他们唯一的指望,没有这张文凭他们很可能就像主角同学想的那样,一辈子囿于农村。我很佩服文章的主角,通过自己的打拼和努力在杭州站稳了脚跟。但在阶级通道越来越窄的趋势下,如果今年又有农家女遭遇了文章主角同样的命运,再混出来的难度会比文章主角更高。

济宁是孔孟之乡,在万世师表的牌匾下出了这样一个无耻的所谓老师,孔子在天之灵一定耻于与之同乡。老师在山东是收入不错且有社会地位的职业,“我作为一个父亲,非常不容易“,他一定是远不如文章主角的农民父亲不容易的。这位邱老师写这种没有任何诚意和实质效果的道歉信,与其是争取学生原谅,更像是为了安慰自己,让自己心里过得去一点。济宁不是大城市,但老百姓生活比较富足,远没有穷到在2020年的今天还把一万块钱当巨款的程度。这位老师做出这种程度的缺德事,眼看要被查了,才在这个月带着一万块钱和几个桃子去请求和解,其诚意和目的可想而知。

山东作为人口大省,高考竞争压力本来就大,又因为重视教育和学历,全省绝大多数高中都是以衡水为榜样,管理严格程度和学生的辛苦程度都是地狱级的。这位老师作为跟高三班早读晚修的班主任,每天看着学生们在这种高压下全力拼搏,文章主角还是复读生,就这样还能忍心对她下手。这种铁石心肠,只有用法律让他清醒一下了。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7月3日更新:苟晶一案调查结果公布了:

苟晶1997年第一次高考,达到当地中专委培分数线,未填报志愿,选择复读。其班主任邱印林,在苟晶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涂改了她的学生档案,为自己女儿邱小慧冒名顶替,就学于北京煤炭工业学校。同时,又为复读中的苟晶伪造了第二份学生档案。

苟晶1998年第二次高考,达到当地中专统招分数线,就读湖北黄冈水利电力学校,属于正常录取,不存在冒名顶替问题。

1997年,邱印林委托其亲戚、某镇长邱印水为邱小慧办理了虚假的户籍材料,让其将户籍迁往北京。

2001年,在北京就读时冒用“苟晶”之名的邱小慧,又通过其长兄、某公安分局副大队长邱通的关系,更改户籍,恢复了自己本名。

目前,邱印林、邱小慧父女,以及其余参与冒名顶替、违规操作的13名基层工作人员(包括8名警察),都已经受到相关制裁。邱氏父女已经被立案调查,追究其刑事责任。

有关部门表示:对冒名顶替上学问题,将继续坚持零容忍态度,深入调查、严肃处理,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妥善解决好被冒名顶替者的合理诉求,最大限度维护其合法权益。

—————————————————————————

2020年6月,多起高考生被他人冒名顶替、就读高等学府的案件曝光,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在2004年考取了山东理工大学的陈春秀女士,自己成绩和上大学的机会被他人冒用,录取通知书被他人截留,时隔16年后才知晓真相。

6月23日凌晨,在陈春秀通过媒体,表达了希望重新就读当年心仪学校的愿望不久,山东理工大学做出了正式回应:


发布了「积极协调、努力帮助陈春秀女士实现就学愿望」的积极明确表态。

该校已承认,陈春秀当年的“考生电子档案”未被篡改,上面还有她本人的照片,假如学校在入学时仔细对比, 相关人员认真履职,对新生身份进行实质性审核,本应能够第一时间就揪出冒名顶替者。这确实在入学资格审查上存在的巨大漏洞,是推卸不掉的责任。

而工作中出现了重大纰漏,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伤害了完全无辜的学子,耽误了人家的青春甚至一生,引得举国瞩目,本就应该尽可能弥补。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如此开端,方为顺天理、应民心。

陈春秀女士时隔16年后,有丈夫有孩子有工作,能不能脱产学习,能不能跟上教学进程,能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拿到本该属于自己的学位证和毕业证,没错,这些都是疑问,她如果当真就读,必然要经历远比普通学生大得多的困难。失去的人生机会、和青春岁月也是一去不回的。

陈春秀之后能不能抓住失而复得的机会,是一回事;首先高等学府愿不愿意给她这个机会,是另一回事。 但尽可能弥补受害人损失,换回社会公义,尊重当事人意愿和选择,本就是相关决策第一位的前提。

而伴随着此事不断发酵,山东省公布近2年的排查结果,已经发现前些年类似这种冒名顶替的“李鬼”,多达242人,这个数字确实让人颇感触目惊心, 也说明此事绝非个例。

众所周知的常识, 如果我们看到一只蟑螂出现,就意味着黑暗处,至少还有一百只、一千只蟑螂在肆意活动。

从6月29日,公布陈春秀事件的相关调查结果,和其他类似案件被曝光的相关细节,也能看出真正操作这些顶替行径的不法分子,基本都是基层的办事人员,彼此打通关节、同气连枝,其背后能组织一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比如冒名顶替陈春秀的不法分子陈某某,其舅舅张某时任乡长,其生父陈某某开着商贸公司,并串通了县招生办主任冯某某、派出所所长任某某,户籍警郭某, 高中校长崔某某, 邮政局副局长副局长李某某等人,联手做出一个瞒天过海的骗局。

这些人只为了一己之私利, 居然就敢如此肆意毁灭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学子的人生,足以说明一旦缺乏了有效监管,人性之恶会到如此极致。

有句古话:县官不如现管。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刘邦刘亭长是吏,宋江宋押司也是吏,这个阶层的实际社会能量之广,关系网之盘根错节,一直是众所周知。到了皇权不下乡的明清时期,甚至令当时许多人感慨:【本朝与胥吏共天下】【清官难逃滑吏手】。

入选中学教科书,每个人读书时都学过的《红楼梦·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也将封建社会一个小吏“门子”,把堂堂知府支使得团团转的情形,描绘得活灵活现。

清朝咸丰年间的“戊午科场案”,主考官 柏葰,官居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是位极人臣的朝中一品大员。他的亲信仆人靳祥,收受多名舞弊考生贿赂,将许多落榜考生的卷子,从副榜对调成了中举的正榜,最后一众不学无术之徒金榜题名,引得举国哗然,让清廷不得不严刑峻法惩处,以正人心士气,老朽昏聩的柏葰竟因此被砍了脑袋。

古之科举,今之高考,抡才大典,国之要枢。史有明鉴,可不慎乎?

到了21世纪的网络信息时代,一方面是每个公民的一切个人讯息都直接备案,统一记录管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可以向全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一天时间就能让一桩尘封案件被数亿网民同时得知,终于让这些肆意操作“灯下黑”的墨吏无处遁形,被举国声讨,千夫所指。

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人人生而平等的新中国, 民心绝不可欺,天理绝不可违。

广大人民群众绝对不允许封建王朝的残渣败类们,死而复生卷土重来。

对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与命运的教育系统,每个公众期待的是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众所周知,高考是可以让天才和勤奋者拳打红三代脚踢富二代的竞技场,由天道意志决定其公平性,是你球最最最公平的考试。

我早几年说高考就是强行筛人,本身存在系统性不公平,结果一万个人追着我骂,说我是LOSER,吃不到葡萄就说酸。


我高二时候全校要高二学生在高考期间签到,然后关上校门禁止出入,你自己摸着良心说说原因?


user avatar   Nanam_ChiaK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受害者的第二次经历可能不是被顶替,而是根本就没有参与高考报名。受害者第一次被顶替之后,她的档案就被提到大学去了,顶替者就是用的这个档案上的大学。因此,受害者第二次参加高考的时候,她实际上没有学籍档案,自然也无法报名。受害者仅仅是参加了考场答题的过程,她的答卷可能出了考场就被销毁了。

不仅是这位受害者,所有被顶替的人,如果去复读的话,可能都是这种结果。作案者可能是专门挑那种复读几率小的学生下手,以尽量减小败漏的风险。复读几率的大小,可能是依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城乡、性别等因素综合判断的。新闻中提到的那所湖北的野鸡学校,其作用可能就是录取被顶替者,以尽量避免被顶替者复读。该校位于湖北,但是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山东,这是不正常的,那些学生中可能有不止一个人是被顶替者。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第一年高考也被人顶替了。2001年。本科。

我当年是整个学校文科生里面第一名,比第二名高出90多分。当年上本科线的就我和第二名。

原本我考的是重点高中,我妈说距离家远太花钱,就托关系找了就近的垃圾学校。结果被校长的亲戚顶替了(她爹在学校承包食堂,和我一个班)。

P.S 之所以顶替我而不顶替第二名,是因为第二名是个男生。全校就我和那个男生上了本科线(教学质量很差,校风就跟着差了)。那个男生毕业后招飞,去了厦门航空。现在应该已经做了机长。此是后话。

当年分数很高但是没有等来任何录取通知书,我就复读了。复读去了重点高中,免学费。因为我是第一名。重点学校都争着要。

复读后有一次回老学校,遇到语文老师,他说你怎么去复读了?他说他看见过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本科,延安大学中文系。其实我报考的是北外。没录上被调配到二本延大了。

我说我不知道啊。

那时都复读大半年了。再去追究也于事无补了。

一直到我大学毕业后,从上海辞职去在北京,公司让去建行开户,柜员问我是否办过他们的账户,我说没有。她说那你是不是有过一个曾用名XX(比我少一个字的名字),我说也没有。她就说,那就奇怪了,有一个人和你用了一个身份证号码。

这事儿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了。我第一次高考是2001年。第二次是2002年。

两年分数差不多。第一年高分落榜了。第二年其实还没有第一年考得好。

没办法,只能认命吧。这种事在农村很多见。

其实即便那张通知书到了我手里,以我心高气傲的性格,也未必去。毕竟是调配的二本,延安大学,我大概也看不上。虽然我喜欢路遥(和他校友)。

好多村里都有那种疯子,很多都是考上大学或中专被人顶替了,受刺激的。

作为一个农家女,学习又好,学校又垃圾,不顶替你顶替谁?谁让你选择一个垃圾学校(我妈为了省钱,说可以回家吃饭,不需要住宿)。

认命了。

我中考也被顶替了。记得那时我语文和英语都是全年级第一名。可是在小县城,1997年,那时候一个高中名额卖3000元人民币。不顶替你顶替谁?

所以,只能说命不好。虽然说后来我大学毕业,现在也在国外工作,但是被剥夺了两年时间。

补充回答:

我知道的被顶替的事件就有两个。不过她们都是顶替了别人去上中专了。

第一个是我三婶的妹妹。她大姐是老师,她小妹当年中专考试没考上,就顶替了别人的名额,上了师范。后来当老师了。被顶替的女孩家人知道后来闹,也不了了之。这是80年代中期的时候。那时候农村人上中专就是铁饭碗。那个被顶替的女孩后来成了农村妇女,我三婶的妹妹成了人民教师。

另一个是我们村的,她大哥是XX的,然后就让她顶替了一个女孩读了医学院,也是中专。毕业后在我们县医院拍X光。而那个被顶替的女孩也是全家人跑来闹,被她家里人打了。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我前夫的前女友,山东考生,当年分数还没我前夫高,我前夫上的是大专,而她直接进了北外德语系。本科。进去后说,班上一半同学都是关系进来的。

这也大概能解释我为什么没考上北外吧。

她爹是市教育局领导。我爹农民。搞笑的是,她爹当领导是因为当年家里是贫农可以当兵,我爹当农民是因为我爷爷文化高家里有钱被打成右派,儿女都没有资格当兵和考大学。所以我爸爸最后只能当个村医。

我弟弟前女友,高考二本线都没达到,进了北航。因为她爹是航天局下辖某单位的。

我们大学一个同学,也是没有达到本科线,他爹是省电视台台长,直接进来了。

我大二的时候,我同学找我帮她弟弟高考作弊英语。用手机短信。给我钱。我拒绝了。她说已经打点好了,我说,我不能做这种事。

高考也只能是相对公平。绝对公平做不到。

公务员考试也一样。

我同学公务员考到了省人大。当时就一个名额。她笔试成绩比第一名低了40多分(也或许14分。过去许多年了,我也不太关心别人公考的事情,甚至我至今分不清他们的级别,什么副县级、处级的,我也不可能为了写这个知乎去问她到底比第一名低了多少分。)。她觉得没戏。她爸爸就找了人,那人就让她面试通过了。而那个第一名就被刷下来了。

我毕业最初在报社做记者。才知道一个报社只有两个人是凭实力进来的,一个是我,一个是我闺蜜。其余的人都是父母在当地政府部门工作的。

见多了,就不会觉得奇怪。


————

补充回答:我不是网红,也不是写手,没必要编故事。那些说我编的,我很讨厌你们的恶意,但是我没办法骂你们。如果你觉得我编的,你不要看不要评论,路过即可。不要在底下留言。我不想被影响心情!谢谢

而且我十年前就出国了,也有自己的事业。并不想再回去争那么一口气!中国的学历文凭对一个在美国创业的人来说没有多大用处。连中国的身份证我都几乎不用。

所以,只是话赶话说一下我也曾经经历过这件事。

不想上访也不想和谁吵架,更没有抹黑哪个团体。

爱信不信!


还有,我不觉得我很惨是因为我真的看不上那个二本学校。即便时光倒流,让我得到那个通知书我也不会去。但是这件事肯定对我的人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比如,我潜意识就很排斥当老师,也不想入党,更不想参加公务员考试和司法考试之类的。我最初选择做记者也是想为社会打抱不平,结果我发现一己之力太弱小,弱得几乎可以蒸发掉。

我也会潜意识为自己曾经是农村户口感到自卑和丢人。甚至觉得为什么我妈要给我取一个一看就很村的名字。我潜意识觉得如果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避免这种情况,大概只能出国了。

其实我并不十分喜欢国外。

———

再次强调,那些说我编故事的请绕道!说话前请漱口。我第二次高考考的学校还不错,所以我也不差一张中国的文凭。我大学同学现在基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百度百科都查得到。我不想给他们带来麻烦。

有些人没有经历过的事,没听说过的事,就说我编故事。我有必要吗?我博眼球?我想红?为什么某些人非要拿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别人?

这事说出来是话赶话,也是想让大家知道苟晶不是唯一一个,罗彩霞也不是。农村出来的考生或者父母是特权阶级的,都会信我说的是事实。

那些不信的人,你可以不信,但是不要反讽!

再补充一下:我家亲戚孩子100%现在都是体制内的。除了我在美国我弟弟在北京。他以前在央企,因为受不了里面的风气,也出来单干了。

我和我弟弟是所有亲戚孩子里学习最好的。从小都是榜样。我家亲戚当年除了我爸,也都是体制内的铁饭碗。有的是当兵,有的是随军家属,有的是推荐上大学,有的是恢复高考后考上的。我爸因为太聪明,连着跳级,所以很早高中毕业,遇到文革,大学关门了,所以只能上个卫生学校,毕业后在县防疫站。后来防疫站关闭,我爸就回农村开诊所。

我爷爷也是体制内的。退休后那时是接班制,我二叔就接班了。

我一姑父以前是民办教师,后来到检察院当公务员,退休前也是检察院院长。

这真的就是选择问题。我爸爸是所有同辈里最聪明的,却因为文革,因为我爷爷被打成右派,不能当兵也不能举荐上大学。

我亲戚家那些小孩,工作也大都是花钱找人。考大学基本拿钱都能去。毕业后随便找个人就能进体制内。他们现在都很安稳,工作家庭都四平八稳。

我如果当年回老家,也大概会进体制内。不过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希望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所以家族里就我出国了。我弟弟、我堂哥、堂姐他们也都是北京户口,都在北京定居。也都是医院和央企这种地方。

这些在我看来都很正常。所以后来知道有人拿走了我的通知书,只是觉得有点郁闷,但是关键是一个烂二本我根本不想上,所以就不了了之了。

在小县城这种事非常普遍。所以大家都不觉得是个事儿。

—————

再补充:很多人问被顶替了档案被提走了怎么复读?

我只想说,发问的人太单纯。档案这些东西都可以拷贝,可以再做一份的。我同学比我大半岁,她高考了三年,身份证后来比我小三岁。她爹村支书。原本一直在找关系让她上大学,结果被骗了,花了钱,被弄进了我们大学的成人教育学院。

古代死刑犯都可以顶替,何况一个高考名额。

我家在解放前也是大户人家,有自己的砖瓦窑厂和醋坊,家里有许多雇工。那时抓壮丁,我家都是出钱买一个穷人去顶替。因为不想让男孩子去送死。


最新补充:刚刚我调查到当年顶替我去上大学的女同学现在在做记者。也是讽刺。她在我们老家旁边的一个县级市。也就是她家所在地的一个日报社。现在是编辑。

想想她高中时候也是默默无闻没有啥存在感的一个人,学习成绩一直中等偏下。现在也能做编辑。看来延安大学中文系出来,在一个县级市当个编辑还是绰绰有余的。她现在用的是她本名。

她倒是挺适合做记者的,性格咋咋唬唬,像个假小子。原本她也是隔壁县的,因为她爸承包我们学校食堂,她大伯是我们校长,她才来我们学校上学。所以现在她回她们老家,在老家的日报社工作。

也不想追究了,再追究还得去找我高三时的语文老师(目击证人)他现在应该退休了。当年他40多岁,现在应该60多了。


user avatar   ren-yi-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操复盘:苟晶怎么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

继「下岗女工学籍遭冒用」、「陈春秀学籍遭人冒用上学」、山东在高校自查中查出242人冒名顶替上大学之后,山东济宁实验中心97届高中生苟晶实名露脸视频举报自己连续两次被冒名顶替上大学,而自己只能上湖北的「野鸡」中专,引发了全社会的同情,山东方面也发文称将对此事进行调查。

由于目前只有举报方单方面的信息,尚缺少顶替者邱某林老师方面的回应,还没有官方调查结果印证,所以我只能从实操的角度,分析在1997年,冒名顶替上学的实操套路,结论是真的非常容易。

学籍、户口、档案、录取通知书

在2000年前后,新生入学必须的几个材料,就是学籍、档案、户口迁移证、身份证或当地派出所出具的身份证编码证明、录取通知书。如果班主任邱印林的女儿想顶替苟晶去上学,那就需要备齐这四件套(不需要身份证)。

1、录取通知书。

在2000年前后,中国矿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上只有名字、专业和公章(我的本科、硕士录取通知书都没有照片),还没有照片;那时的录取通知书都是通过EMS或者挂号信发送的,所以安全性上很有保证。记得刘翔雅典奥运会夺冠的2004年,EMS的封套上印的全是刘翔,强调的就是快。

既然苟晶的父母都是农民,也就是农业户口,那么录取通知书的邮寄地址写成学校,也完全合理,班主任邱印林老师完全有条件拿到发给苟晶的录取通知书。所以只要山东济宁实验中学的「苟晶」拿到了矿大的录取通知书,那就可以准备其他报道材料了。

录取通知书——PASS



2、学籍卡片。

重新做一张学籍卡片对于班主任老师来说,简直是举手之劳。在教育信息化尚未普及的1997年,学籍信息只有一张登记表,登记学生的个人信息,加上一寸照片,加盖学校公章就好。对于管理松散的学校,学籍信息表有可能就是班主任发下去让学生各自填写的,然后班主任再汇总上交教务处,学校审核后盖章,再上交教育局盖章签批。



其中有一个难点,在于学籍号。信息化时代的学籍号是可以实现全国查重、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比对等一系列严格检验后,才会在学籍系统中下发「G」字头学籍号的;但是在1997年,邱老师想在其中做点手脚,完全是轻而易举。邱老师有能力重新拿一张空白学籍表,贴上自己女儿的照片,并填写其他信息上交就好,学籍号可以先用「J字头」(没有身份证号、查重没有问题)或者「L字头」(临时学籍)代替,所以这关也比较容易通过。

学籍卡——PAAS

3、户口迁移证

户口迁移证需要当地派出所户籍警的配合才能完成。我国在恢复高考初期,一直到全面启用新版户口迁移证的1995年,用的全是这种户籍存根加介绍信的方式,介绍信上写明当事人「苟晶」的名字和事由,加盖派出所公章;属地派出所还会留下一个存根联。如果采用这种介绍信的模式,那么只需要户籍警帮邱老师出具这样的一个户口迁移证即可。



但从1995年1月1日期,全国统一启用新版户口迁移证,由公安部统一印制并下发到全国各地,一直沿用至今。所以苟晶被冒名顶替的时候,理论上应该已经需要使用新版户口迁移证,完全取消手写,而是计算机打印,但是全国各地发展情况不同;有可能济宁在1997年还在使用手写的户口迁移证。

考虑到无锡这种经济发达城市是在1994年建设了一代人口信息系统,如果济宁在1997年还没建成自己的人口信息系统,也非常合理。但是无论如何,冒名顶替者想开具户口迁移证,都需要属地一线户籍警的配合



4、身份证或身份编码信息。

与现在具有芯片的二代身份证不同,我国是在1984年开始进行一代身份证的颁发试点工作的,第一批试点城市是北京和上海。身份证的制作需要经过制作底卡、翻拍、洗照片、扩印、裁接、塑封等16道工序,其中每一道工序都是民警手工完成的,身份证上的信息也是手写的,比如下面这张身份证。



直到1986年,身份证才开始铅字打印;1988年才开始计算机打印;1995年身份证才采用了全息透视塑封套防伪技术;从1999年10月1日起,我国正式建立和实行公民身份证号码制度。所以在1997年,「假冒苟晶」连身份证号都不需要提供,只要提供学籍、档案、户口和录取通知书,就能顺利顶替「真苟晶」入学了。

5、高中档案

我国一直以来都有人事档案制度,人事档案记载着整个人的基础履历,通过机要局进行流转。从高中时代起,我们每个人都开始被档案记录着,但是很遗憾,我们自己看不见。根据我国档案管理规范,高中档案是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做三龄一历一身份审查时的重点审核资料。缺少高中档案,就是材料不全,无法正常归档。所以在苟晶遭遇的问题中,最重要的关节就是高中档案。

1997年,高考录取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调档(调取档案),也就是省考试院提取所有达到本科录取线的考生名单,根据各高校分配的录取名额,以120%的比例进行投档(提报考生名单),学校审核后确定是否录取考生,并发放录取通知书,未被录取的学生名单再发还回原户籍地,等待第二批志愿投档。在信息化普及前,这也全部是手工工作,比如央视主持人康辉就差点没被投档。

「冒牌苟晶」入学后,中国矿大会调取所有济宁入学考生的档案。这时济宁招生办会去济宁实验中学调取苟晶的高中档案,并把高考材料归入高中档案里面,再由招生办密封盖章,通过机要局将考生档案转交中国矿大招生办,以后由大学维护「冒牌苟晶」的大学档案。



冒牌苟晶的档案里,还应该有考生报名登记表、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招生录取志愿表,但在1997年,这些材料都是手写的,所以很容易伪造。而且更重要的是,1999年才开始正式实行身份编码制度,所以这些材料上,都没有苟晶的身份证号!!!作为苟晶的班主任,邱印林老师只要在整套材料替换几个关键章节,就可以让自己的女儿顺利冒名顶替苟晶的准考证号,去北京上学去了。



苟晶说1997年她去学校看成绩大榜时,成绩非常差(PS:济宁实验中学不是重点中学,毕竟2004年考出一个南开都上了学校的光荣榜呢),但是那时已经可以电话查分了,一分钟1~2块钱的样子,但可能苟晶作为农家孩子完全没想到这个环节,所以完全没去查分。

正常来说,如果苟晶高中毕业后没有被大学录取,那么高中学籍档案还会留在原高中济宁实验中学。但是既然矿大调走了苟晶的档案,但是苟晶选择了复读,那怎么办?这就让班主任邱印林很难办了,因为班主任必须给苟晶补上一份高中档案,否则事情就直接败露了

「真苟晶」高中毕业的档案,里面应该包括济宁实验中学学籍表、高中会考考试成绩单、学年评语表、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学生健康登记卡、体育合格情况登记卡、学籍变动情况表。这些材料对于班主任邱老师来说,再复制一份并不是什么难事。

最难的应该是高中会考考试成绩单,因为上面加盖的是高中毕业会考专用章;毕业生登记表上面的个人信息、学习简历、家庭成员、自我鉴定等必须由学生本人填写;所以苟晶的高中档案里面应该有好几个人的笔迹。

流程合法的方式,就是班主任邱印林能以苟晶的档案遗失为由,在1997年调档之后,重新帮苟晶重新补一份档案,所有材料都能轻松备齐,唯一需要他人协助的,可能就是分管学生档案的老师。这关很容易过,很多学生高中毕业后去打工后,无论评职称还是考执业资格证的时候都需要提供存档证明,如果丢了的话,本来就是要找高中老师重新补办的。

不合法的方法,比如学年评语表本来就是由班主任填写的,班主任完全可以复制一份材料,甚至自己重写一份,会考成绩表找人盖个萝卜章即可,给苟晶重做一份档案,完全可以趁分管学生档案的老师疏忽,把苟晶的材料重新归档。对于同一个单位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来说,这很容易。



98年苟晶第二次高考的时候,据她自己电话查分,分数还是很低。但高考成绩这个就很难造假了,可能苟晶的成绩本就不太好,可能在500分左右,志愿又报高了,在山东这个高考大省,又在2000年高校扩招之前,那形势的确比较严峻

如果苟晶在志愿表上填写了愿意接受调剂,那是有可能被济宁招生办统一投档到湖北某电力专科学校的,也就是高中生考了个中专,两年毕业,同样是以干部身份接受分配的(PS:2000年还有毕业分配制度)。至于济宁招生办跟湖北某电力专科学校是否有PY交易,我们无从证明,但是流程肯定是合规的。



结论

通过对实操方案进行分析,我初步确定,在1997年,还没有信息化、没有身份证号的时候,苟晶的班主任邱印林完全可以在当地户籍警的配合下,轻而易举的让自己的女儿夺取了农家孩子苟晶的人生。

等到苟晶选择复读的时候,班主任邱印林只要能够得到学校内分管档案的老师配合,就能轻而易举地给苟晶重新做一份档案,等到苟晶被湖北某电力学校录取之后,就能顺利调档;而分管的派出所,只要再出具一张真实的户口迁移证即可,毕竟同名同姓又不违法。

而苟晶的人生,就这么被几个小人物安排着走上了Hard模式。我现在只希望做恶的人收到应有的惩罚,毕竟咸丰八年,科举舞弊案,情节严重,文渊阁大学士柏俊直接被杀了;唐伯虎遭遇的那场科场弊案,情节不重,最后也革去举人身份,从此断绝仕途,只能寄情书画之中。所以冒名顶替者革去所有功名职务,被顶替者得到补偿,组织者受到法律严惩,这合情合理吧?

顺便说一句,山东济宁市一直到2004年10月15日,才发布了新的《济宁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由此可以推论,在97、98年,山东全省还保留着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很多农民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转成非农业户口,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循环,所以通过高考,跳出农门成了一条出路。

在97、98年的时候,高考移民是个热门话题,导致各中学只接受本校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有的地方复课生因为不纳入升学率考核,在投档环节也会吃亏,这时就有家长通过掮客找到那些高中毕业想去南方打工的孩子,给5000-8000块钱,让自己的孩子顶替那些打工孩子的名字,以应届生的名义参加高考,只要能够考上大学,就能办理户口迁出,转成非农业户口

当市场有需求的时候,教育掮客或者中介就会出现。他们可以通过金钱开道,打通学校、招生办、派出所的基层人员关系,就跟现在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上代办检验和过户的中介一样,收一笔钱之后,在高考录取的第一个环节就开始造假,之后的一切流程都正常合规,损害的只有普通莘莘学子的利益,就像苟晶这样。

2019年,澎湃新闻报道,山东枣庄“下岗女工学籍疑被冒用多年”,枣庄山亭区下岗女工钟玫1993年正常上了中专,而店子镇某小学教师侯某某同样在1993年冒名使用她的学籍上了中专,工作后也都在使用她的学籍信息。核心原因是一样的,就是经过中介的牵线,两三个基层人员就可以把冒名顶替的事情办了;而钟玫和侯某某的身份证只有后四位尾号不同,连名字都一模一样。

这情况不仅仅在山东发生,在全国各地都有。比如2002年,新疆伊宁县对1名严重违规为“高考移民”入户的派出所所长给以撤职处分;特克斯县对6个办理假户口的派出所一一予以查处,有9人被辞退或记大过处理;核心原因,就在于高考分数线的巨大差距(想想大明朝的南北榜成绩差了多少),部分中学追求升学率,以及户籍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在苟晶被冒名顶替的1997年,电脑还处在DOS/Win95/WPS的时代。当时打字员还是个高薪不累的工作,在经济落后地区,微机(那时叫微型计算机)还没有广泛普及,只有部分富裕单位有了微机室,而当时还处于64K Modem(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的年代,印象里拨号上网费用大约是3.6元/小时。

当时固定电话刚刚进入百姓家不久,申请固话装机还需要交一笔额外的排队费用,我家是95年装的固话,装机费用大约在3000左右;而移动电话更是摩托罗拉的天下,1997年,摩托罗拉推出了D160,而划时代的经典小型翻盖手机摩托罗拉V998更是要到2000年才上市,价格大约是3000-4000元,可以买一平米北京的房子。

在1997年,大部分学校的测试试卷还是油印的,老师在蜡纸上写出卷子,然后把蜡纸放在空白卷子上方,中间隔一层纱网,因为蜡不透墨,所以用油墨滚筒一压,油墨就从蜡纸笔迹的缝隙处透入,印在了空白卷子上,跟抗战年代时传单的印制方式基本一样,距离打印机、复印机普及,还需要几年时间。



而在1997年,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籍管理、户籍管理完全没有信息化,学生的个人信息全都是手动填写的,具体可以参考张艺谋的学籍表。而在那个年代,户口的迁移更是完全手写+盖章,连照片都没有,跟历史上的路引形式差不多。



强调这个背景,只是为了说明一件事:在没有信息化系统的年代,负责原始文书录入工作的办事人员就可以办成很多大事;如果在一个小城市,某个交游广阔的掮客可以打通户籍、招生办、学校的资源,那么他就有足够的能力,去剥夺一个学生的人生。

幸好有了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化,让每个公民都能直接在国家主管部门的网站(比如学信网)上去查询信息,杜绝了基层一线录入人员的操作管理漏洞,也让造假者无所遁形,更增强了中央对基层的管控力度。

罗彩霞、齐玉苓、王娜娜、钟玫、陈春秀、苟晶,这些都是被冒用学籍信息的受害者;他们究竟是成系统地被冒领,还是少数个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2020年的信息时代,这些事将不再发生。

只有基于全国信息化的阳光、公开、统一联网,才能避免这样惨痛的故事再次发生,才能让善良的人不再受到伤害,才能让作恶者收到惩罚。

今天学信网可以查询2001年入学之后的所有学籍信息,每个人都可以用身份证号,轻易查询到自己的学籍信息是否被冒用,就像陈春秀那样,最终得来一个迟到的公平,让冒名顶替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我现在特别期待全国的房产登记信息统一联网,到时还不知道有多少蛀虫会夜不能寐,急于抛售名下房产,那才是我们捡漏的时候,持币待购吧,奥利给!

跟理工男一起直指真相。感谢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任易」,我是南开本科,清华硕士,12年工龄,在IBM做过销售,在地铁公司管过项目施工,在石油公司做过项目经理、售前顾问,现在在鹅厂做云计算,所以对销售、施工、人力、组织、项目、造价、IT都比较熟,所以对这些线索会非常敏感。

大家可以加我的个人微信「heyrenyi」,多交流多沟通,互通有无。




        

相关话题

  国家卫健委分析生育意愿降低原因,「经济负担重」占 75.1 %,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生育抉择? 
  有很帅的爸爸是种怎样的体验? 
  近几年高考医学专业还是那么热门吗? 
  你要孩子是为了什么? 
  中国结婚率迎来 20 年来最低点,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未来趋势将如何发展? 
  美国名校毕业生有相当部分在学生时期偏向民主党,而在踏入社会后逐渐倾向于共和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转变? 
  幼童玩耍时不慎被邻居月季扎伤,家长用锄头将花砍倒,如何评价家长的做法?该行为需要承担责任吗? 
  怎样看待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取消中考? 
  四岁孩子一直问「为什么我不能养一只雷龙」,并在你解释恐龙已经灭绝之后会大哭,应该怎么办? 
  网络信号成为郑州暴雨救援的拦路虎,你怎么看?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b站up苏_小虎的钢琴学习速度?
下一个讨论
有什么C可以实现但C++不能实现的东西吗?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