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饭桌上遇到不友善的长辈如何优雅地回应? 第1页

  

user avatar   abangtong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酒桌是中国宗族社会的缩影,一个人在酒桌上受到什么待遇,基本上反应了他相对当桌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权力,一个人在酒桌上受到家族成员的尊敬和吹捧程度,与这个人或他所在家庭的现实成就强烈正相关。

明白了这个本质,你就会清楚,所谓言语回击、唇枪舌剑,都是一时之快的抖机灵而已,没什么卵用,你让长辈哑口无言又怎样?下了酒桌他们依然看不起你。如果你不能在现实意义上让对方害怕和尊敬,那么你这次让他不爽,下次他也能变着法子让你更难堪,因为通过语言嘲讽弱鸡没有什么成本,却可以让人获得短暂的满足感,不要低估了小人蓄力多年只为逞一时之快的“廉价时间”的破坏力。

对于“50后”、“60后”那一代很多生活在5、6、7、8、9、10线城市的人来说,他们的认知领域里,只有清华北大才是好学校,上海交大如果不是因为诞生过“党和国家领导人”,那些长辈估计还认为那是一所培养交警的大学,相比于浙大、南大、人大、武大、华科,他们更愿意相信在他们那个年代名头响亮的学校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大”,才是那些考不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们第一处该去的地方,你跟他们细争什么学校排名、专业排名,那是对牛弹琴,问题反而在你而不在他们。

没办法,他们那一代大部分人的认知领域就是这样的,他们经历过“画了一个圈”的原始资本掠夺,经历过席卷天下的“下岗风暴”,经历过你现在体会不到,也无法想象只能从视频、音频、文字中才能呈现冰山一角的动荡又匮乏的生活。

所以在他们大部分人的认知领域里,稳定压倒一切,敢于质疑权威挑战规则的后辈都是不靠谱的,“工作稳定”才应该是职业选择的第一要素,考公务员、吃皇粮永远最好,进事业单位、有编制才是他们认可的“人生赢家”。——因为他们骨子里依然对动荡心有余悸。

在他们大部分人的认知领域里,“读书是万能”,要求子女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了分数可以动用一切方法,不管压迫还是鼓励,最终只有那个目的,但与此同时在现实中又迷信“人脉”的无限价值,对于没文化又有钱的土豪老板,可以不惜跪舔,这种矛盾的生活方式,经常让他们用“XX有什么用”的“有用论”否定任何人的努力,即使是读书。

说白了,读书也只是他们认为的“一种工具”,只要没用完全可以扔了。——如果一件事做下去没那些见得着、摸得到的“用”,扔下去的都叫“成本”,得不到的都是“亏本”,因为他们骨子里依然害怕贫乏。

对他们大部分人来说,教育晚辈、强行灌输那是理所当然,讲授经验是“我爱你才这样说”、“避免让你走弯路”、“为你好”而且你必须、应该得听,在这种情况下,你企图在酒桌饭局上用只言片语回击他们或者打脸,那你完了,除了激起他们心底更加旺盛蓬勃的战斗欲望无一好处。

如果日常受到家族成员的冷嘲热讽,或者如果在酒桌上被当众给难堪,那应该反思一下你们家庭在家族中,是不是现实意义下不够让亲友产生尊敬和依附。喜欢逞一时口快回击的人,对中国宗族社会的权力等级本质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理解,越抖机灵,越像一个相声演员。

感谢阅读。


user avatar   charles-wang-20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切忌争强好胜,锋芒必露。

别让情绪奴役你的思想。

冷静下来,理性分析。

(一)打狗也要看主人:你与长辈之间的社交关系

人际关系中分血缘性关系和非血缘性关系,其中血缘性关系的重要性大家都了解,无需多说;非血缘性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获取方式就是通婚。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两个大家族(氏族、贵族、皇族)想要合作,就安排自己的子女与对方的子女通婚,这样双方的关系就得到了极大稳固,从此就是一家人了。

现代社会中,对血缘性的关系的追求,较之古代是逐渐弱化的,但血缘性关系的价值从没改变。非血缘性的“家庭”依然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大多数的人际关系网络也是以家庭为基础延伸出来的。

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你和长辈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社交关系。



你的父母与他们的兄弟姐妹、朋友同事等所构成的社交圈子,其中大多数人,就是所谓的你的长辈。

在长辈眼里,“你”不是“你自己”,而是“XX之子”。

当父母向自己的亲朋好友介绍你时,会首先说“这是我的孩子”。

你和你的长辈之间,没有直接的社交关系,你们之间的联系,是以你父母为纽带建立的。

你父母交朋友、和哪些亲戚关系紧密,邀请什么样的人共进晚餐,和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你没有资格去贬低、攻击你父母的社交关系成员。

如果你很不喜欢父母的某位亲戚或是朋友,可以和父母沟通你的想法,提出你自己的建议。

经过和父母的沟通,你会发现,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并不愚蠢,他们和某些人保持关系,通常是出于某种较为必要的理由。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某些人真的令你很心烦,你可以建议父母尽量不要把他们带到家里来,可以多选择在外聚餐;或是你自己主动避开这些场合。




上图中不但显示了家庭人际关系网络的构成,也表现了不同阶层间关系强弱:配偶>子女>亲属>朋友

这是一个以人际关系组成的利益联盟。

比如你的父亲和他的朋友出去玩,旅途中他的朋友被人欺负,那你的父亲肯定会出手保护朋友;同样如果你的父亲遭遇险境,你父亲的朋友也会伸出援手。因为在这个环境下,你父亲和他的朋友同属于一个利益联盟,彼此互相帮助,对双方都有好处。

你被父亲的朋友打了,那你的父亲肯定要保护你,而与他的朋友对峙,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父亲和你父亲的朋友就不再是统一利益联盟的成员。

同样,你惹妈妈生气了,也会面临来自老爸的正义の教育。

这里同时需要指出的一个误区就是,国内的家长普遍习惯宠溺子女,任何时候都把小孩的需求排在首位,但从健康的家庭关系角度出发,在家庭内部,作为成年人,你应该优先照顾你的配偶,其次才是你的子女。(当孕妇难产时,是不存在保大人还是保小孩的问题的。)

回归正题。

在一个家庭的人际关系中,其社交核心在于这个家庭的男女主人(也就是你的父母),你(子女)只是属于这个社交联盟中的成员。

在以父母的子女这个身份出现在任何社交场合时,你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你所在家庭的形象,你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他人对你父母的评价。

你主动攻击了父母的亲朋好友,势必会导致对方与父母的关系受到损害,令父母因你难堪,而任何人对你的攻击,都等同于对你父母的攻击。

俗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放在你身上也是同样的道理。



(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沟通的艺术

在上一节中,我们分析了子女和长辈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了一些原则性问题,比如尽量避免和长辈发生冲突等。

现在我们来讲讲技术性的问题。

首先,你要分析对方的动机、目的,根据你对目标的了解判断其意图。

一般情况下,亲属间的不友善行为多发生于言语、态度上,其动机大多可以分为以下这几种情况:

  1. 情商低,不太会说话。
  2. 社会地位或经济条件高于你的父母,面对你们全家会有一定优越感。
  3. 刀子嘴豆腐心,见谁都那样。
  4. 曾和父母发生过矛盾,含沙射影挤兑人。
  5. 当时心情不好
  6. 好为人师
  7. 双方积怨已久,但还没撕破脸,但态度上明显不友善
  8. 看你不顺眼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只要对方不是心存恶意(绝大多数我们遇到的情况都是这样),尽量都以包容为主,应对的方式可以适当选择容忍、幽默、自嘲、附和,都可以。

血缘关系是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社会力量,千万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去破坏这种关系。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那万一真遇到来着不善的,故意找茬,父母不好发作,我又不能开口,全家人就这样被人欺负?!

当然不啦,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大家喜闻乐见的博弈环节。

如果你在饭桌上发现情况不对,由于亲属的一些言语,氛围变得尴尬,父母脸色也不太好看,请问这时候你该怎么做?

肾上腺素飙升,心跳加快,脑子里飞快的思考,如何优雅的吊打亲戚糊他一脸?

错!

你这样做,你们全家就输了。

对方针对你进行攻击,多半是给你父母看的,先挑软柿子(你)捏,进可攻退可守,你父母也不好发作。

然而你这一摸就炸毛,全盘皆输:

  1. 显得你没涵养(家教),父母脸上无光。
  2. 给了对手借题发挥,扩大战局的机会。
  3. 擅自破坏了父母的人际关系。
  4. 父母还没表态,孩子就跳出来,众人也会对父母产生轻视。


正确的做法是:圆场。

如果你水平高,可以优雅机智的幽默一下,救救场子。

如果你水平一般,可以撒娇卖萌装委屈,长辈们也不好说你啥。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那就笑笑,闷头吃你的饭。

切忌沉不住气,强行打脸,装X不成反被X,顺便连父母也搭进去了。

第一波攻击应付过去了,适当和父母沟通一下,了解下情况,别啥都不知道就像疯狗一样乱咬。

父母如果说没事,你就该干嘛该干嘛,你老爹老妈自行处理。

如果明显感觉到父母也很生气,或者对方咄咄逼人,已经殃及父母,那就痛快的进入备战状态吧。

一旦进入这种敌对的博弈状态,你要做的是就是把它当成一次战争,认真而严肃的对待,就像你玩电子游戏一样,什么时候该杀,什么时候该逃,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技能,都要用你的大脑去仔细思考。

千万别热血上头,意气用事。

在这种场合的沟通博弈中,我方的目的是:

  • 保证父母利益不受到损害
    • 不能让父母受到言语侮辱、肢体攻击
    • 避免父母的人际关系受到损害
    • 维持父母及整个家庭的声誉和形象
  • 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
    • 令对方停止对你的不友善行为
    • 适当的反击,让对方明白你不是好惹的,别想拿你寻开心
  • 保持良好的整体氛围


好了,开战!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孙子兵法》


在开战之前,你一定要明白,此次战役是否会输,取决于你自己,是否会赢,取决于对方。

如果你这位不友善的亲戚是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你整天游手好闲找不到工作,人家瞧不起你,你……就认了吧。

在战争开始时,你就要表明态度:虎父无犬子!老子不是好惹的。

对方看占不到便宜就会知难而退了。

如果对方还是针锋相对,那你老爸老妈自然就会介入,这时候……其实就没你啥事了。

如果开始了争吵或者肢体冲突,呵呵呵呵呵呵呵……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干!

完事。

这事本身对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不输,就是胜利。

其实通篇看下来,你会发现并没有什么优雅打脸的地方。

因为本质上,这并不是你的战争的,而是你父母的。

你所要做的一切,就是别给你的父母丢脸,保护好你的家人。不要因为光想着打对方的脸,反而让自己的家人受到了损害。

大家都不是傻子,你今天打了亲属的脸,人家就会对你俯首称臣甘拜下风?别闹了,这样做只会积怨越来越深,让你的父母更加为难。



(三)范例

高考那年我考上了华科,父母请亲戚们来一起吃饭庆祝,在我眼里考上华科并不算优异,因为我的高中同学大多去了上交复旦南大,相比之下自己并不优异,但亲戚的眼里却满是嫉妒和嘲讽。姨父家孩子当年高考考得不太好,可姨父在饭桌上却不停说华科这不好那不好,又不断鼓吹他身边谁谁考上了南大谁谁考上了清北,又放言华科出来进不了他们单位,说:“我们单位不要华科的,只要西安交大的研究生。”弄得我甚是尴尬。


“哎,姨夫其实我也觉得华科一般,可惜成绩不好想去的学校去不成,也挺后悔当初怎么没好好学习的。唉,现在大学生遍地,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找到工作。姨夫,你们单位今年找的应届生多么,有没有特别优秀的,您是老前辈,工作的时候怎么做才能让大家都喜欢呢?我学习学习。”

我考上华科后读了传播学,辅修计算机,但我自己很喜欢这个领域,想做产品经理或交互设计师。可在亲戚的饭桌上我的专业就没少被调侃过,大姨经常一脸鄙夷的对我说:“什么?你还没转专业啊?当年叫你选个好专业,以后出来能进我们单位,结果咧,学什么传播!”舅舅他们在饭桌上也总对我说:“你这个计算机放几年前还行,现在不行,我们单位都不招计算机的,你选修个建筑吧,出来才有钱赚。”舅妈更是特别神气的给我灌输她的人生哲理,“你要是不读研,绝对找不到好工作!我今天就把话放到这里!”这些话我并不认同,但碍于面子,只能尴尬的笑笑混过去。


“大姨~我就知道您对我最好了~还惦记着我工作的事情。我这不是还年轻嘛,想趁着青春任性任性~大姨你单位最近事多么,是不是都挺忙的?”

“舅舅,建筑赚的多么?现在房价这么高,肯定效益很好吧?”

“哎呀,舅舅这么能干,舅妈太幸福了!!”

最近一次亲戚聚餐,我更是被拉着灌输各种人生哲理,我现在大二,还没有女朋友,在饭桌上就被亲戚们各种催着谈恋爱,这本无可厚非,但她们的观点我确实是不太能接受。我哥之前的女朋友家庭条件一般,我舅妈就对她一脸鄙夷,现在我哥新交的女朋友家境优越,我舅妈就180度大转弯,对她呵护有加前后判若两人,然后在饭桌上就开始拉着我灌输人生哲理,“你说,这个女朋友比上次那个好吧!我告诉你,家里有关系!她爸是市委里的,她妈在银行里面,她现在就在北京一家银行工作,那是没点关系能进的?现在就是要现实,省好几十年的奋斗!我告诉你啊,你现在赶紧加油找个条件好的女朋友,再晚就等不得啊!”本来我哥和她女朋友相亲相爱是件挺好的事,舅妈跟我说这些话可能也是为我好,但舅妈这些话总让我感觉有些变味,对于找女朋友这件事我有自己的坚持,不太能接受舅妈的观点,而面对舅妈这些话我也只能附和着点点头。


“我哥真厉害,能追到这么好的女生,哎呀羡慕死了,我也要好好努力,以我哥为榜样!话说,舅妈,帮忙问问我哥呗,他女朋友还有没有单身姐妹或者闺蜜……”




最后的总结:

多吃饭,少说话,多装傻,少装X。

吃完该干嘛干嘛。



推荐关注

微博:王盐Charles

微信公众号:王盐


user avatar   leon-86-38-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郑妮娜力是中加混血。

她的姥姥叫郑凤荣,是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田径运动员。中国跳高第一人,曾受到周总理亲自献花。她在中国这边的血统是什么级别的?心里没点数?我这句血统,可不是单纯的指字面的DNA,也是指使一个人归化的吸引力。来自家族,来自文化,来自成就和历史。

更何况,加入中国籍是她从小的愿望,并且在三年前就已经完成国籍变更,做了法律意义上的中国公民。

她哥哥叫郑恩来,是冰球运动员,这名一听就知道受谁影响了吧。在姥姥郑凤荣80大寿那天宣布要做中国人,比郑妮娜力归化得还早一年。

这是多正常的事啊,加拿大媒体为什么要诋毁呢?


我看是新疆造谣颇有成效后,诋毁上瘾了。

甚至于这个乱港分子还大言不惭地用谣言责问起了郑妮娜力,说什么:如果你知道中国在“系统性地强奸和折磨”维吾尔妇女,你还会入籍中国么?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我很重视这波抵制的原因,因为谣言中伤成本太低的话,就可以无限复制。果不其然,这两件事开口就能联系到一起。


他们觉得不能接受,还有另一个原因。

那就是有些加拿大人没见过什么正经华人,以为聒噪的港乱分子就是主流。甚至还可能把那个给市长当小三的贪污犯女儿当成华人模板了,以为曲婉婷这种黄皮小清新只要聊聊环保,爱爱动物,整个人皮肤都变白了。仿佛拿民脂民膏出来媚自己的才是真华人,其他一律算是假的。

那些不够反华的华人,在他们眼里略显纯度就不足了。

谁才是大多数呢?

我们都明白,但夜里猛搞曲婉婷的市长们是不明白的。



这位小姐姐只是个朴素的混血儿。不仅有一身黄皮肤,还有个英雄一般的外婆,自然就跟外婆的国籍去了。这种事没有任何奇怪之处,也毫无诋毁的必要。

设想,如果在深圳卖烤串的奥巴马兄弟先加了中国籍,再回到美国籍,又有谁会苛责他呢?

中美交恶之刻,谁会有脸去说这位老黑不懂中国的政治?他需要懂吗?


抛开人才定位,卖烤串的和七项全能的人又有什么不同?自由选择和自己羁绊更深的国籍,再自然不过。

如果只看人才流失就阴阳怪气,那只能说这个移民国家被“人才净流入”这件事惯坏了。根本受不了移民输出国比以前更有吸引力这件事,从自己这儿多走一个人才都受不了。这太小家子气了。

郑妮娜力英文名叫Nina Schultz,这姓氏一看就知道其父有德国血统。他父亲也确实是德国人。她父母辈不过是一个移民嫁给另一个移民的故事,无非是来早来晚的原因。一个德国人和一个中国人借你加拿大的地方留下点美好回忆罢了,到底欠你啥玩意了?一个自诩自由的移民国家,有什么资格在这种问题上说三道四的?

只在人才来的时候谈自由,人才一走自由就抛诸脑后,这根本不是自由国家,这是NM貔貅。

自由是价值观,不是攫取资源的工具。

那些信以为价值观的朴素孩子,自由得离开了。

你们应该高兴才是,因为她理解自由真谛了。

你哭毛呢?




  

相关话题

  你相信命运和运气吗? 
  那些你认识的遭遇家暴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你见过哪些比穷更可怕的事? 
  有哪些你在有需要时必讲的笑话? 
  如何评价中国第一个百年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对食物很随便是种怎样的体验? 
  一个人可以多有才华? 
  送手表给女生作为生日礼物,有什么推荐? 
  被集体排斥过的人,要怎么脱离阴影?你们现在会怎么对待排斥你们的人? 
  大龄剩女要求那么高有人要嘛?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认为 Lumia930 摄像头不符合行业标准?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书是可以培养逻辑思维的?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