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澶渊之盟到底是丧权辱国还是明智之举? 第2页

     

user avatar   ti-yu-lao-shi-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通说认为辽军在南侵过程中死伤超过十万,“其众犹二十万”,即一开始有30多万。但这可能是宋人夸大的结果。

《宋史纪事本末》: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并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鬬志。


宋军守卫澶州所用的床子弩




从这条史料来看,在攻打澶州之前,在阳城淀时的辽军实际兵力就不到20万(号二十万),也就是侵宋辽军兵力只有十余万。同期张凝、田敏率军攻入辽境,重创易州辽军,山西方向也威胁着辽国的山后九州,显然辽国本土仍需留兵驻守,举国出动兵力也不到20万并不奇怪。在国力上,北宋还是明显占优的,辽国拥有的主要是骑兵的机动优势。

萧太后一路长驱直入,除了攻克德清军、通利军之外,几乎没有攻克宋朝的大型城池,显然她的目的就是深入腹地逼迫宋方签订对辽国有利的和议。而宋朝方面以宋真宗坐镇澶州城为诱饵,吸引辽军来攻,则是想要以澶州守军与城外宋军野战军包辽军饺子。


宋军对辽军的纵深防御态势


萧太后猛攻澶州,看起来是中了宋军的计策,而期间辽军主帅——曾活捉杨业并在望都之战大破宋军的名将萧挞凛,意外被宋军射杀更让全军士气低落。这时候辽国却能逼迫宋朝签订对辽国有利的澶渊之盟,则是萧太后利用宋真宗的胆怯,有效运用了攻心战术的结果。

萧太后令辽军假装士气昂扬,做出要强攻城池的意图。城中的宋真宗贪生怕死,看到辽军盔甲雄壮的模样,立刻心惊胆战,并不知道辽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只是在虚张声势。


当然,手握十万河北宋军的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王超拖沓延挨,按兵不动,才是宋真宗认怂的关键。宋真宗不明就里,甚至怀疑王超打算投降辽国,疑神疑鬼。


王超是宋太宗时代深受信任的老将,对宋真宗也有翊戴之功。此前负责河北军事重任的傅潜因为抗命畏战,已经被削职流放,为什么王超敢于继续对宋真宗如此抗命呢?他难道不想后果吗?

如果王超从辽军背后赶到,则20万宋军对十余万辽军形成兵力优势,且可以四面夹击。但王超不到,澶州城内城外宋军就不过十万人,兵力不如辽军。

笔者认为,那些王超暗通辽国之类的阴谋论,都站不住脚。傅潜、王超都出身宋太宗潜邸旧臣,以能够忠实执行太宗命令著称,却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宋真宗由二人翊戴而继位,认为此二人可信,先后提拔,但这两人却害怕与辽军进行总决战万一惨败,自己遭受抄家灭族之祸,所以过于谨慎以至于畏怯。澶渊之盟签订后,王超同样遭受了惩处,并没有捞到什么便宜。

此前王超虽然在唐河阻挡辽军成功,不过按《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也吃了些小亏,“始,超之败也,人心震摇,行营都监李允则劝超衰絰向师而哭,以解觽忿,复促超整师以进,上知之,赐允则诏书褒励焉。”显然,王超担心移师过程中遭受辽军突袭,所以畏敌如虎,迟迟不肯行动。而宋真宗也在恐惧下慌忙答应议和,所以我们无从得知王超的真实想法了。


宋真宗的影视形象


事实上,当时北宋王朝并非没有能胜任河北方面之寄的能臣宿将。除了曾经两次击败耶律休哥的国舅李继隆之外,遂城羊山之战的头号功臣魏能,以“锐于追袭”著称的李继宣,甚至宦官将军秦翰,在土墱寨之战以少胜多击破辽军的统兵文官张齐贤,军事能力都远在傅潜、王超之上。

名将李继隆在澶州制定的战略因宋真宗的懦弱和用人不当功亏一篑




然而缺乏安全感的宋真宗信任有册立之功的傅潜、王超,先后导致了裴村之战、望都之战两次大型军事灾难。真宗朝前期的宋辽战争虽然宋军也有遂城羊山之战的大胜,但总体上被辽国所压制,畏辽情绪的蔓延直接导致了澶州之役中纵深防御、包围反击战略的功亏一篑。

其实宋太宗北伐幽州之战和澶州之战局势颇有相似之处,幽州之战宋军被韩德让和耶律学古从城中杀出,中心开花。但澶州城因为有宋真宗坐镇,真宗皇帝畏敌如虎,顶多能让士卒从城上射箭,并不敢派兵从城内杀出造成中心开花的效果,加上王超的延挨,胆小如鼠的宋真宗最终与辽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澶渊之盟。而萧太后在此役中的沉着冷静,擅长使用攻心战术,则是辽国获利的关键。


虽然网络上有些人喜欢鼓吹澶渊之盟多么有和平意义,多么节省军费之类,多么划算之类。但实际上,澶渊之盟就是一场在占据优势态势下,最高统治者胆小如鼠,方面军统帅畏敌如虎所造成的可耻政治失败。要说节省军费,还有比歼灭敌人十几万重兵集团更节省军费的方式吗?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子兵法原文是这样的:“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所以“无勇功”是说不需要多拼命地作战就能赢,战前就能决胜了。而你质疑的却是善战者战绩很好。相当于人家说善学者不需要熬夜,而你质疑说善学者明明考得很好。


user avatar   shu-hu-go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内容包含一些负面、阴暗面的描述,其目的是为了描述”不好的管理者做什么事“或者”优秀管理者应该避免什么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主要涉及大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行为。

如果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移步我的专栏抄手的创业工坊 - 知乎 (zhihu.com)

或者点此链接,阅读同类话题文章中层管理都在做什么?(创业企业) - 知乎 (zhihu.com)

大企业的中层最主要做什么?

  1. KPI KPI KPI

每个业务类型都有自己的KPI:开发有完成度;销售和运营有量化指标;实施有项目进度;业务线或者事业部一般会是按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设置,KPI以利润为主,多重KPI组合。

中层对KPI的3个动作

:要为上级分担,上级也有他的“大KPI“,要帮上级去扛;

:你的KPI终归要靠全体团队去完成,对于上级过分的KPI要求,要能”抗“,不然兄弟们会离心;

:把团队的KPI分下去,KPI直接关联到每个人的收入,也是团队管理的最大工具之一。


过程控制,与被过程控制

团队管理

大企业里面,”铁打的团队,流水的中层“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但是基层团队人员的内部流转没有那么频繁。


大企业中层的痛点与累点

上升通道——一步一步远离业务的不归路

就像前面所说的,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而且大部分的大企业都不会”原地提拔“,直接在本部门上升的情况都是少数。

管理人员的内部上升通道一定是跨部门的,比如从大业务线的基层到小业务线的中层,某种程度上算是”升半格“,甚至于还经常要离开家庭到其他的城市甚至国家,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条路最大的风险就是:企业的金字塔结构+大企业相对稳定的总体规模,决定了每一级的晋升都只有5:1乃至10:1的比例,所以你为了上升而离开家庭,但是有可能接下来5年甚至10年都停留在”半山腰“,且迟迟找不到回到家庭身边的位置,这就是一条不归路。

例2:N哥是华中分公司的一个业务骨干,有机会升职为部门经理,但是职位所在地在东北分公司。他纠结再三,中间和我电话长聊过不下四次,最终决定走出去。

之后的10年间,N哥先后在东北分公司、华北分公司的几个平级职位上流动,后来他倦鸟思归,想要回去了,但是华中分公司一直没有空出来同级职位。

最终,N哥接受了降级回归。但是,经过中间这些年的辗转,他已经逐渐远离了一线业务,回归之后的状态大不如当初,甚至成为华中分公司领导眼里的”不好管的老同志“。

下级和上级的隔级沟通

你的上级喜欢和你的下级建立直接沟通吗?

如果否,说明你的上级多少有一些官僚作风,有可能是个空降兵、混资历的,无法为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抽中了80%的”有为上级“,他希望对你和你的部门有360度的掌握。说到底,上级就是上级,老大就是老大,你的心态要放平稳,难道你真的想”自立山头“吗?

更进一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下属,经常主动去找你的上级”单聊“,感受如何?是不是有些意难平?那么,你能怎么做呢?去找下属谈话,让他不要”越级上报“吗?开什么玩笑!

和上级的上级的隔级沟通

换个身份,你会主动寻求机会和上级的上级直接沟通吗?让更大的老大有机会多了解你?傻子才不愿意吧?但是直接上级一定早晚会知道的,你真的不担心他会介意么?

例3:曾经有2年的时间,我的直接上级在上海,而我上级的上级和我一样在北京,办公室只有20米的距离。知道我的直接上级如何处理他的焦虑么?我和他日常有各种电话沟通,他会时不时的在电话里多问我两句:”老大最近状态怎么样?对咱们这块的工作有没有什么评论?“

嘿嘿,话里的味道品得出来不?你觉得他这个处理方法如何?作为下级,你会如何回答呢?

编织内部网络

内部网络是中层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资源,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下属搞不定的跨部门协调,你一个电话、几句玩笑就让别人买你的面子,下属自然会敬服你这个老大;当然,人情要有来有往,你也要随时准备好买别人的面子。网络就是这么一点点编织起来的。

更不要说,那些组织结构调整的八卦、上级领导的动向。我赶上过两次比较大的公司层面的组织结构调整,旧板块拆分重组、新板块建立,很多位置消失,更多的新位置诞生,调整方案没出来之前的几个月,下班时间手机基本上处于热线状态,即便我自己当时正好无欲无求,也会有各位兄弟来打探消息、交换情报、寻求建议。

公司的管理层年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部社交大趴,精力充沛的人甚至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开会,晚上和这个喝几杯酒、和那个泡一壶茶、再和几个平时难得见的同事出去吃个夜宵,也有更加不健康的活动,就不赘述了。

年度大趴只是最低限度的必要,更重要的网络编织活动都在平时。

曾经有一位销售骨干,有机会成为所在的省分公司经理,这是很难得的原地升职机会,但是他放弃了。他给我的解释是:近距离观察了这么久,我判定自己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每个星期至少有6天晚饭都不是在家吃的,要是和客户也就罢了,偏偏里面有七成以上的都是内部应酬,有个chuizi的意义!

但是,像他这样想的终归是少数,一代一代的中层们还是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网络,希望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更加如鱼得水,同时也扮演着别人的环境。


中层的蜕变

中层的蜕变是组织退化的标志

下列都是典型迹象

KPI变成数字游戏

KPI总是尽可能的量化,量化的指标背后总有其计算方法和数据基础,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一旦掌握了规则的漏洞、或者规则背后的影响环节,他就成为了”聪明人“。聪明人会把KPI的实干逐渐变成数字游戏。那一年,我发现自己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数字游戏之后,”内心涌起深深的虚无感“,从此再也没有真正恢复在公司打拼的热情,直到选择离开。

惧怕下属

有能力、又表现出热情的下属,有些不好的管理者会开始害怕。

下属可能会觉得委屈:”我并没有什么取而代之的想法“,又或者”我离威胁到他还差得远“。

错了。

  • 下属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不代表不好的管理者内心不担心,所谓”防患于未然“的心态,会导致缺乏自信的人采取过度防守的动作
  • 此外,不好的管理者在意的,远远不止于对位置的“实”的威胁,更多的是对所谓“影响力”的威胁。

例4:某部门经理,自己喜欢唱歌,每次团建的时候总要拉着大家去唱歌,下面有一位资深leader,对唱歌没有兴趣,每次都是组局打牌,一来二去,越来越多不喜欢唱歌的人都去参与打牌了。该经理对该leader就产生了很大的敌意。

是不是有点幼稚?幼稚的背后是深深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

懒惰——给钻营者机会

管理者的懒惰是从细枝末节开始的,

第一步:那谁谁帮我去楼下星巴克买一杯拿铁

第二步:那谁谁帮我把车开去洗一下

第三步:今天有个新员工入职,要做入职谈话,那谁谁你去谈一下吧,他来了之后反正是要先跟着你的项目

第四步:周会那谁谁代我主持一下

第五步:明天要交月度报表了,那谁谁帮我填一下

正直的员工会执行你的“活儿”,对于买咖啡、洗车之类的会反感,会腹诽;但是钻营者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巴不得围在你身边,把你养得越来越懒,闭你目,塞你听,进而操控你签字的手。《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想要远小人,首先不要犯懒,时刻记住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良性朋友圈变成恶性结党

前面讲过的,大企业内部的人际网络对于管理者非常有帮助,宽广、良好的人脉会帮助你的跨部门工作更顺畅,也会打开眼界,学到更多东西,发现更多机会。每个人都有亲疏,这几个事业部总经理喜欢在一起打球,那几个则经常相约去徒步。女生宿舍6个人7个群的事情在企业管理层也许更常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就像毛爷爷说的”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但是,由小群体到党争,带了”争“字,性质就不一样了。党争是人类强劲的群体基因,拆台、倾轧、攻讦,小团体的利益迅速取代了公司的利益,结局逃不脱乱纷纷一地鸡毛。

相比起前述”不好的管理者“的个体行为,党争对组织的危害度要大得多,基本上都会发展到尾大不掉,高层纵有心治理,也会投鼠忌器。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MichaelChang10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场景来看,地方指挥官从远处看到的是这样:

实际上如果你是前排敌方骑军你看到的是这样:

如果你是步兵,你冲锋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

你开心的跟伍长说你已经窥破了敌军弱点,所以选择了

这样和

这样。

军需官瞪了你一眼:我们是亚洲战场,哪儿他么有双手剑和塔盾这种玩意?然后把你武装成了这样:

你很开心的拨开了几个超长枪的杆子,贴近对方到了大概一米的地方,然后看到了这样:

一个竖劈,你架住了,你觉得自己帅爆了,然后你看到了这样:

你这次没那么走运了,只有用自己的头骨去尝试格挡对方的长戟,很遗憾,失败了。

下一个倒霉蛋看到了这样:

灵机一动,觉得对面的护甲等级是这样:


于是自信的把自己武装成了这样:

然后发射了箭矢,这才发现对面的防御等级是这样:

给个特写的话是这样:

你的武器对面感觉如同这样:


哦不好意思图错了

你很自信,蚁多咬死象。但是突然发现对面的投射火力是这样:

这样:

甚至是这样:

第三个倒霉蛋,也是最后一个,出来了,说,老大,俺寻思俺们可以这样:

它发射的是这样:

你觉得下令装填的时候自己是这样:

于是对面发现了你的炮兵阵地,他们是这样:

发射的是这样:

然后你变成了这样:

但是,鞑子败了,我们才得了个机会,不用再经历这样:

哦对了,别忘了黄石部队的抚恤金是这样:


对方的抚恤金是这样:


user avatar   he-he-da-71-14-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场景来看,地方指挥官从远处看到的是这样:

实际上如果你是前排敌方骑军你看到的是这样:

如果你是步兵,你冲锋的时候看到的是这样:

你开心的跟伍长说你已经窥破了敌军弱点,所以选择了

这样和

这样。

军需官瞪了你一眼:我们是亚洲战场,哪儿他么有双手剑和塔盾这种玩意?然后把你武装成了这样:

你很开心的拨开了几个超长枪的杆子,贴近对方到了大概一米的地方,然后看到了这样:

一个竖劈,你架住了,你觉得自己帅爆了,然后你看到了这样:

你这次没那么走运了,只有用自己的头骨去尝试格挡对方的长戟,很遗憾,失败了。

下一个倒霉蛋看到了这样:

灵机一动,觉得对面的护甲等级是这样:


于是自信的把自己武装成了这样:

然后发射了箭矢,这才发现对面的防御等级是这样:

给个特写的话是这样:

你的武器对面感觉如同这样:


哦不好意思图错了

你很自信,蚁多咬死象。但是突然发现对面的投射火力是这样:

这样:

甚至是这样:

第三个倒霉蛋,也是最后一个,出来了,说,老大,俺寻思俺们可以这样:

它发射的是这样:

你觉得下令装填的时候自己是这样:

于是对面发现了你的炮兵阵地,他们是这样:

发射的是这样:

然后你变成了这样:

但是,鞑子败了,我们才得了个机会,不用再经历这样:

哦对了,别忘了黄石部队的抚恤金是这样:


对方的抚恤金是这样:


user avatar   bingo-liu-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说“插件是否能达到与硬件完全一致”这事。

理论上插件想达到与硬件“完全一致”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实世界就是不完美的,同一个型号的两个不同设备都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多少会有点微小差别,那么插件怎么可能跟硬件完全一致嘛……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像硬件一样”又是完全可能的——因为除了建模以外,我们还可以采样啊!老铁Acustica Audio了解一下呗?我直接对硬件进行采样,理论上你过硬件什么动静我就是什么动静。

不要跟我说什么“硬件基于的是模拟电路或数字驱动的实体”,在电声学领域里,采样和傅里叶变换破一切玄学,就这么简单。




     

相关话题

  宋高宗为什么要选择宋太祖的后人作为皇位继承人? 
  宋朝三百年为什么不能一统天下??? 
  北宋灭亡后,后人对北宋建都开封的反思有哪些? 
  宋辽之间的贸易逆差能否抵消"岁币"对宋朝的负面影响? 
  岳飞的能力被高估了吗? 
  如果没有蒙古的骤然兴起,当时金、宋对立的局面会有变化吗?中国会南北统一吗? 
  宋朝士风刚毅忠直,凛然不犯,且文官大行其道,为何还能怯怯“花钱买和平”? 
  在唐朝以后,为什么中华帝国从此由盛转衰,逐步走向封闭、内卷? 
  金朝一直想灭南宋,为何很少想到灭西辽? 
  对水浒传宋江的评价看出了读者的什么特征? 

前一个讨论
刘备的血统重要吗?
下一个讨论
曹操为什么没想到用火箭来对付诸葛亮的草船借箭?





© 2024-06-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