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没有研究柯尔克孜民族源流?柯尔克孜人怎么从北亚鄂毕河流域迁到中亚伊塞克湖附近? 第1页

  

user avatar   ktrinh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另一篇回答中提到了柯尔克孜族著名作家Chingiz Aytomatov先生的作品《白轮船》中的故事,我初中的时候有幸拜读过Chingiz先生的“Ala it qiyasi”《花狗涯》,“äsir din halqighan bir kvn”《长过百年的一天》等著作,我十分敬佩这位大师的才能与抱负。

斯大林当着跟随者的面,将一只活鸡拔毛之后扔到地上;这血淋淋的鸡疼痛的乱跳,斯大林便给了鸡几粒谷子,鸡就跟着他走。他对跟随者说,“统治愚蠢的人就是这么容易,无论你给他们带来多少疼痛,只要你时不时给他们一点好处,他们就会跟从你。
-钦吉斯·艾特玛托夫

向每一位人道主义斗士致敬!


柯尔克孜族极简史:

柯尔克孜族的历史是一部迁徙史,准确的来讲,这是一部延续了1600余年的西迁史,每个历史阶段的迁徙历程大都伴随着战争与流血,因此这也是一部充满血与泪的民族发展史。

柯尔克孜族最早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叶尼塞河上游地区活动的坚昆部族。坚昆是《史记》和《汉书》中对在丁零之西、乌孙之东、乌揭之北生活的游牧族群的统称,坚昆的活动地带大致就在叶尼塞河流域。

叶尼塞河流域的柯尔克孜人主要的经济活动是集体放牧。虽然被称作游牧民族,但游动性不大,基本上有固定的居住地,并无冬夏草场之分,其放牧形式多为大群放牧,有的甚至是一个部落的畜群集中放牧。除畜牧外,古柯尔克孜人还凭借叶尼塞河流域地势平坦、河水充沛、森林茂密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事农业、林业及渔猎等经济活动

昆,坚昆,契骨,鬲昆等是唐代之前的中原文献中对古柯尔克孜群体最常见的称呼,唐朝以后开始用黠戛斯一称呼。

后来,柯尔克孜族迫于战乱逐渐开始从叶尼塞河流域迁到了天山南北,七河流域和阿富汗一带。

柯尔克孜人西迁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匈奴时期。公元85年,北匈奴衰败,众叛亲离。南匈奴,丁零,鲜卑和西域诸部族接连侵犯北匈奴,北匈奴被迫向西迁徙,一部分臣属于北匈奴的坚昆人被迫迁到了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

6世纪中叶,突厥兴起。突厥西破嚈哒,东赶契丹,北方吞并契骨。6世纪80年代以后,突厥内讧,大量西迁,被其征服的契骨人也因随从作战向西迁徙。

公元748年,叶尼塞契骨又被回纥击败,回纥可汗迫使其君长取消汗号,改授“毗迦顿颉斤”,这时的叶尼塞黠戛斯便成了回鹘属部。公元840年,黠戛斯首领联合回鹘人长句录莫贺率领十万骑兵攻打回鹘城,摧毁回鹘汗国,建立了黠戛斯汗国。汗国覆灭后,回鹘分三路西迁至西州、七河、河西等地,其部众难免包括一部分柯尔克孜人,尽管后来大部分柯尔克孜人返回了漠北,但仍有一部分留在了七河地区。

50年代苏联出版的《吉尔吉斯史》提到:“与回鹘汗国斗争时期,柯尔克孜人已深入七河地区,这已被叶尼塞题铭与塔拉斯墓铭的相似所证实”。至此,在10世纪以前,天山地区已出现叶尼塞柯尔克孜人的足迹。尽管他们的人数很少,但却为后来的迁徙奠定了基础,具备了对后来柯尔克孜人西迁的吸引力。

10世纪末在七河地区有一座“柯尔克孜汗城”,其中居民具有吉尔吉斯人的风习,这很有可能是黠戛斯人和葛逻禄人结成联盟,侵占了九姓乌古斯所占的七河地区的一部分。

10世纪至16世纪期间的柯尔克孜人西迁,主要是在蒙古人发动的战争中进行的。在蒙古兴起之前,耶律大石曾于公元1128年大举进攻叶尼塞柯尔克孜地区,迫使一些部落迁至安哥拉河流域(贝加尔湖的流支)。公元1207年,成吉思汗征服了乞儿吉思地区,蒙古的西征军中柯尔克孜人占有很大的比例,蒙古在西进的同时,其所征服的柯尔克孜人也一同向西发展。

明初,瓦刺在向西北发展过程中与柯尔克孜发生冲突;公元1430年,柯尔克孜沦为瓦刺属部。也先时期,曾迫使一部分柯尔克孜人从叶尼塞河流域向楚河及塔拉斯河一带移动。

有学者认为,史诗《玛纳斯》中“伟大的进军”描写的就是柯尔克孜人被也先从阿尔泰驱赶到楚河、塔拉斯河流域的情景。也先之后,柯尔克孜人视东、西蒙古势力之起落,时而臣服于东蒙古,时而从属于瓦刺。16世纪,东蒙古向瓦刺大举进攻,一部分柯尔克孜人被迁到天山南北的伊塞克湖和阿克苏、喀什噶尔一带。

1509年,察合台后裔阿合木之子满速儿掌握了蒙古斯坦的最高权力,经常侵扰明朝西北边境,同时极力排挤其兄弟赛义德汗和哈里勒二人。赛义德组织军队进攻满速儿,并征服了柯尔克孜诸部。1514年,赛义德建立叶尔羌汗国,不久苏菲派纳赫夏班迪集团的一些重要人物进入汗国境内并逐渐渗透到统治阶层,汗国内部分裂为黑山、白山派两个教派。柯尔克孜人大多支持黑山派,而汗国统治者极力镇压黑山派,于是喀什、乌什一带的柯尔克孜人大批逃往伊塞克湖、塔拉斯河、楚河一带。

直到17世纪,叶尼塞河流域的柯尔克孜人已有相当一部分迁徙并定居到伊塞克湖,塔拉斯河和楚河一带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一直到17世纪初,叶尼塞柯尔克孜(未西迁的柯尔克孜)主要活动在南至萨彦岭,东达叶尼塞河支流,西抵鄂毕河上游,西北、北部到楚雷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在16世纪末以前,叶尼塞柯尔克孜的封建领地是西伯利亚地区中最强大的,其他许多较弱小的部落都从属于他们。而从这时起直到18世纪,与叶尼塞柯尔克孜发生关系的除了喀尔喀蒙古的和托辉特部、准噶尔外,主要就是面临沙皇俄国的武装侵略。

正是由于沙俄的侵略,才使叶尼塞柯尔克孜又一次大批迁往中亚,完成了其迁徙的全过程。早在16世纪末,俄国第一代沙皇“伊凡四世”时期,沙俄就征服了位于托博尔河中、下游一直到鄂毕河中游广大地区的西伯利亚汗国。公元1586年建立第一个侵略据点秋明城,公元1604年在叶尼塞地区西北部建立托木斯克城堡,标志着侵略叶尼塞地区的开始。由于叶尼塞柯尔克孜领地是连接鄂毕河、叶尼塞河、安加拉河东西航行的通道,沙俄在向卫拉特领地扩张失败后便转向了柯尔克孜领地。

17世纪前四十年代,叶尼塞柯尔克孜臣属于喀尔喀蒙古,蒙古阿勒坦汗对叶尼塞柯尔克孜的反侵略斗争给予了极大的支持,1643年以普罗素别斯基为首的俄军进攻叶尼塞柯尔克孜人时,阿勒坦汗派自己的妹夫率领400人的部队前去帮助柯尔克孜人作战。

公元1667年,叶尼塞柯尔克孜归属准噶尔,柯尔克孜首领在所有的事情上都依靠着巴图尔珲台吉。巴图尔珲台吉始终对沙俄的侵略保持警惕,并声明“吉尔吉斯人是我的属民”,后来僧格时期,也仍然支持叶尼塞柯尔克孜人反抗沙俄侵略者的斗争。这一时期柯尔克孜民族英雄叶连纳克的出现,使柯尔克孜人民在其带领下粉碎了沙俄的大规模进攻。公元1687年9月叶连纳克的不幸身亡使叶尼塞柯尔克孜失去了政治上的统一局面,加上此时准噶尔的统治者噶尔丹同喀尔喀蒙古、清朝政府作战,叶尼塞柯尔克孜地区成了噶尔丹补充战略物资和兵丁的后方基地,柯尔克孜人民的处境不断恶化。公元1688年噶尔丹派人征集柯尔克孜人和他们的税民到卡尔梅克博硕克图汗台吉处帮忙作战,并吩咐柯尔克孜人带1000匹马,要吉尔吉斯地区留下很少的人能够抵御托木斯克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武装人员的入侵就行了, 但这就给沙俄的入侵提供了契机。

公元1697年,策旺阿拉布坦即位。这时的准噶尔内外交困,在汗国的东部边界,喀尔喀蒙古的封建领地的地盘为强大的清帝国所占,他明显地企图向西部扩张;而汗国的北部和西北部边界分布着同样强大的俄罗斯的领地。迫于这种形势,策旺阿拉布坦企图调节柯尔克孜人与俄国的关系,但没有成功。在俄国殖民当局的压力下,策旺阿拉布坦派人到柯尔克孜地区调查冲突发生的情况和肇事人,并且在1702年秋天,派出2500名卫拉特士兵,强迫把他们管辖的柯尔克孜人从叶尼塞河上游迁到了西部伊塞克湖地区。据说这时他们有三千至四千帐。

有2500个卡尔梅克人进入了吉尔吉斯土地,把吉尔吉斯人全部赶到他们那边去了,如今在吉尔吉斯土地上连一个吉尔吉斯人也没有了。

由于坚决抵抗俄国入侵的柯尔克孜人被迫大批离开了叶尼塞河地区,这就大大减少了俄国征服这一地区的阻力,致使其在以后短短的五六年里最终实现了对叶尼塞地区的占领。公元1703年最后西迁的叶尼塞柯尔克孜人数不多,一般认为只有6000~7000人。

柯尔克孜人这次的举族迁徙,首先越过萨彦岭,迁至额尔齐斯河流域,其中一部分柯尔克孜人在萨彦岭和唐努山之间的河谷地带定居下来,成为今天的图瓦居民。另外的柯尔克孜人继续西迁,同历史上西迁的柯尔克孜人会合。

持续西迁的柯尔克孜人分为两部:一部分西迁至伊塞克湖、费尔干那盆地的山区地带,成为今天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另一部分迁至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附近的高山地带,形成我国的柯尔克孜族。至此,柯尔克孜人完成了从叶尼塞河流域到帕米尔高原及中亚费尔干纳等地艰难而伟大的迁徙。

1834年,帕米尔的柯尔克孜人,为了逃避浩罕汗王穆哈木德·阿里(玛达里汗)的压迫而迁徙到阿富汗。19世纪末,帕米尔柯尔克孜人的铁依提部落来到阿富汗的郎库里和小帕米尔,开塞克部落来到大帕米尔和阿拉楚尔,还有数量不多的希布察克部众来到他们中间居住。《大英百科全书》中提到 1980~1985年间阿富汗的帕米尔地区生活着4.6万柯尔克孜人。这就是阿富汗柯尔克孜人的来源。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根据“人随地走”的原则,将伊塞克湖、楚河、塔拉斯河及纳林河流域的柯尔克孜部落划归到俄国。19世纪90年代后,俄国和英国私分我国帕米尔高原,又有一部分柯尔克孜人被划属俄国。直至清朝在新疆建省时,留在清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的柯尔克孜人所剩无几。叶尼塞河流域游牧时统一的柯尔克孜各部经过西迁散居在中亚,柯尔克孜人作为一个整体被彻底碎片化了。

从西迁过程来看,柯尔克孜族先民前后经历了五次迁徙。从西迁的历程和结果来看,柯尔克孜人同西迁至西域的众多民族一样,其民族文化存在一个图克化和ysl化的过程。这一点体现在其语言的变化方面,柯尔克孜族最早使用的是叶尼塞文,西迁后的柯尔克孜人在语言上受到当时西域强势民族维吾尔族的影响,采用察合台维吾尔文,逐渐呈现一定的葛逻禄语的特征。

先期迁徙的柯尔克孜人在当地msl族群的影响下,放弃萨满教改信了ysl教。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举族西迁后,柯尔克孜族进行了全面ysl化,居住在靠近喀什、莎车一带和靠近安集延、奥什一带的部分柯尔克孜人,在维吾尔、乌兹别克等部族的影响下,绝大部分柯尔克孜人皈依ysl,只有伊犁河流域之少数柯尔克孜人信仰佛教。

西迁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柯尔克孜族的民族精神史,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伟大史诗《玛纳斯》成为柯尔克孜族西迁的历史文化记忆,成为其民族精神的写照。18世纪初,面对准噶尔汗国的压榨和沙俄帝国的欺侮,当时被称为“布鲁特”的柯尔克孜人同侵略者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虽然最终因寡不敌众而被迫离开了叶尼塞河流域。

西迁对柯尔克孜族的最终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由于迁徙而形成的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民族精神和共同的宗教文化心理,最终促进了现代柯尔克孜民族的形成。




  

相关话题

  中亚的突厥语有哪些印欧语系的底层? 
  为什么美国华裔民族荣誉感似乎比较低? 
  宁夏社科院的《回族研究》里的这篇论文是在中国部分地区实行沙里亚法做理论基础吗? 
  乌兹别克语和维吾尔语有多相似?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有些马来西亚华人讨厌被称为「马来人」? 
  中国的蒙古族是如何看待蒙古国的? 
  有哪个瞬间让你觉得部分中国人很愚蠢? 
  少民网友仇视明朝和汉服是否源自本能的民族意识? 
  为什么中国很多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服饰,并且会穿,而汉族却不是这样的? 
  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分别是在何时接受纳吾肉孜节作为本民族较为普遍的节日呢? 

前一个讨论
万历朝鲜战争中,葡萄牙人起了多少推波助澜的作用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南开大学日本史对应仁之乱的介绍?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