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的高铁是不是完全自主研发的?开始的时候有无借鉴其他国家的技术? 第1页

  

user avatar   dong-dong-82-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完全自主研发?你要怎么定义?让科研人员蒙着眼睛闭门造车吗?总体技术要求与各分支项目的技术要求怎么明确?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有没有参照?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有没有学过?


纵观科技发展史,很多时候是这么个流程:发现问题——思索对策——灵光一闪——参照现有——稳定性能——完成开发,才确定一个技术的发明。而发明完成后并不是祖宗之法不可变,也许有更好的方式完成这项技术,所以也能不断更新。

就比如,人类先祖观察到自然野火,同时感受到热量,也发现物体相互摩擦会生热,自然会有个把“脑抽”的原始人尝试自己生火。这个先祖试来试去,发现钻木取火成功率较高,因此才成为其中一种常用的自行取火手段。有了自己近乎随手可得的火焰,食物处理、夜晚驱寒、警示大型野兽才成为兽无我有的神迹,引导自己的氏族逐步扩张,也让更多的原始人学会生火 ,最终人类习惯火在生活当中的必要存在。在此之后的人类科技史,大部分都是怎样用更好的火来做更多的事。


回到我国高速铁路研发这件事。其实具体历程哪怕善用知乎搜索功能都能查到个大概,在此就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自解放起,我国铁路技术就没断过对外交流,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从中苏交恶开始,就断了奶的狼崽子那样单纯靠自己野蛮生长,不然怎么解释目前长得很美国的货车三大件转向架?怎么解释那一串进口机车车辆?

1978年某大人物坐上新干线列车,基本上国内铁路人就知道要学习这种技术思想。有了技术思想作为指导,自然会想办法让造出来的家伙逐步贴近技术思想的完美形态。偏偏技术能力差口气,就像一个暂未理顺学习方法的学生考试总考个及格分一样。

这种技术上的差口气以及不间断的对外技术交流,让我国铁路行业的技术能力跟国外同期始终差那么几十年,一直拖到新世纪。在大规模正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之前,零敲碎打式的引进与微创新倒也逐步提升技术能力,但增幅还是差点意思。

到2004到06年这期间,技术引进基本上可以这么场景还原:

几家包子铺包子统一售价5块,某天来了个客人找这几家老板,说我出500块跟各位学怎么包包子,同时再出钱买馅料,毕竟家里有上千口子要吃包子。其中三家同意了,有一家的小伙计傲娇了一下,马上被掌柜轰走,掌柜还亲自满脸赔笑地把这大主顾留下。最终这笔生意还是做成了,主顾家里的伙房也开始大量造包子,还各种花活不断。

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局座的馒头论,沙场[印度武器的烦恼]系列-张召忠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P2 10分45秒左右开始。本身上面这段话就是受到馒头论的启发。

技术这玩意总是会有交流的,大家都是干这个行当的,有时候一张照片一段视频都能给暂时还不会的提供大量启发,还别说略微有点料的图纸或者现场观摩什么的。而技术引进则是让会的亲自解释这里为什么这么做,那里又为什么不那么做,从知其然升华到知其所以然。

就比如美洲缺乏易于驯养的大牲畜,所以骑乘这个科技就没点开。而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铁器科技没点开,车轮科技没点开,所以只能等殖民者入侵带过来。同样的,我国至少到康乾时期。都没有前桥随动的欧式马车,有的只是四个轮子都跟车厢固定的太平车,或者干脆就小一号的双轮马车。我在想,让宋明时期甚至隋唐时期的马车匠看到欧式马车,最多三五天就会做出仿制品。

总之一句话,当下就不要害怕技术交流,只有多交流多对比,才能知道好在哪差在哪。




  

相关话题

  为何满座的高速动车组车次总是会在最后一天放票出来? 
  「双线并行且侧向接合」这种模式的地铁实用吗? 
  坐过最长最久的火车是多久? 
  我国早期建造铁路时为何设置了较为密集的车站? 
  列强为什么抢占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是修筑了就能有铁路的所有权了吗? 
  「高铁院士」王梦恕去世,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京沪高铁为何一定要通过南京? 
  中国铁路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为什么黑龙江靠近俄罗斯的铁路都修在山里,不走平原?是为了防备苏联吗? 
  目前动车组列车(包括G字头高速动车组)越来越公交化,为什么还不能实现站站停车?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实施右舵右行/左舵左行的国家这么少?
下一个讨论
中国人为什么有强烈的公共交通情结?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