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道光皇帝时期有那么多嫔妃被降位? 第1页

  

user avatar   douzishu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道光皇帝龟毛啊。

道光皇帝抠逼这件事儿大家都知道了,道光的抠,抠出了经典,抠出了品质,妃嫔不得有任何装饰,想要讨好他,就得假装很艰苦的样子,最好打一摞补丁。道光年,京城作旧市场异常火爆,全都是上有所好,上行下效。逢年过节以外,妃嫔吃不上任何肉,最奢侈的那回是皇后的生日,道光之前已经取消了所有节日宴会,但那天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忽然宣布要为皇后过生日,大家等了半天,发现只有一碗白菜面。道光宣布杀两头猪给大家尝尝,于是后宫终于吃了几天猪肉。其次就是夏天,宫里宫外都很热,以前老皇帝的宫中,都吃西瓜解暑。道光年,后宫申请买几个西瓜吃,道光就很生气,说西瓜太贵了,喝凉水就行。

道光皇帝的节俭是有龟毛成分的,这种龟毛是他性情的体现,当然也会带到对后宫的管理当中。他常常会因妃嫔的行为莫名其妙就被惹怒,而你完全不知道他的G点在哪里,一碰就高潮。

道光对外国只能丧权,对群臣和妃嫔却很有一套,升降的执行力很强,多出师无名,属于翻脸不认人的类型。旁的皇帝一生极少如此随意地升降妃嫔的位次,但道光是个例外,23个妃嫔,有13个被他虐过。

譬如彤贵妃在道光朝的人生曲线是这样的:

再来个成贵妃的:

郭佳氏:

祥妃钮祜禄氏:

尚佳氏:

蔡佳氏、顺嫔、李贵人同上。

那贵人:

珍嫔:

应该说道光是一个在恋爱和婚姻中善于发现对方缺点的人,再加上名为节俭实为抠的性格,实乃家庭的噩梦。事实也正是如此,道光一度没有儿子,他爹嘉庆很着急,好不容易有个宫女给他生了儿子,嘉庆很高兴,封孩子为贝勒,他却非常不想认这个儿子。等嘉庆死了,随便挑孩子几个毛病,直接削了儿子的贝勒,降居普通皇子之位,让所有人看不明白。他不管儿子的死活,儿子生了病,还被扔在园子里,不许亲戚探望。对于本无多大过错的儿子尚且如此,对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补充========

看到评论区有讨论道光星座的,虽然我不懂星座,但帮大家查了一下:


user avatar   yu-33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高赞答案 @Wanda 讲得不错,但还是有点问题。

读完这个回答,本来以为用错误的方法得到正确的批评只存在大众和诗人之间。但是现在发现原来也存在于学院派和民间写作者之间

首先共识是浅浅的诗歌很垃圾。这点毫无问题,但是因为所用方法的不同,大家都觉得对方是傻*。

答主算是很精准说出了大众与诗人之间的分歧所在。但是不自觉用了学院派的方法批判口语诗。

答主肯定是认同我们批判某个东西,首先要理解它是怎么想的这一点。但是答主后半部分却开始用学院派的东西来批判浅浅诗歌的口语化倾向或者叫民间写作倾向。虽然浅浅肯定不能算正经民间写作者,而且甚至连自觉的写作者都不一定算得上。但是她的这些倾向很明显就是受口语诗的影响,所以如果答主认同这一点,并作为立论基础,就应该用口语诗的逻辑来批判,否则就是文章逻辑的不自洽。

答主说现代诗歌追求超语言的东西,对吗?对于现代主义诗歌,自波德莱尔起,都是没问题的。

但是口语诗这里,就不全对了。口语诗追求超越,但追求的是在于语言内部对语义的超越。它的基础自然是对前代诗歌的批判(辩证法意义)。

现代主义诗歌超越语言,是怎么超越的呢?最后我们看到的结果是“真理”,也就是不管诗歌本身包含了真理还是暗合了真理(答主应该很了解西方文论,就不赘诉),最终要达到某种终极意义,这个东西存在于诗歌之外。这和西方人的基督信仰与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有关,这就是知识社会学的范畴了。

但是真理本身还是一个宣称,某种程度上宣称就是语言,所以现代主义超越语言但是最终回到语言(甚至没有超越语义),这是一个悖论。

杨黎认为语言不可超越,因为诗歌就其本质来说就是语言。我们要做的是超越语义,就是超越语言的能指,最终达到语言的能指。

废话主义是代表,代表了口语诗倾向的最纯粹最激进的形式。

具体如何超越的,就不赘诉了。

简单来说,口语诗不关心真理宣称,只关心语言的超语义部分和具体经验(而非抽象经验与真理)。

所以口语诗人认为浅浅的诗歌垃圾,是因为在语言上就不好,在具体经验上也不深刻。

当然答主你应该也很了解口语诗,可能只是立场上相信文学要达到真理。

答主的回答逻辑通畅,文笔优美 例证丰富,是未来的学术之星。

浅浅的诗,就主要作品来看,比余秀华,许立志要差一些。通俗来说,算是中国三流以下的诗人。

语言上稍显稚嫩,对经验的切入太过肤浅,都是问题。

而且好像也没形成自己的风格,感觉就像对各种诗歌风格的模仿,然后模仿了口语诗就不幸被骂上了热搜。

------------------分割线-----------------------------

其实简单点说这是一件很魔幻的事,网友终于不再像十几年前那样用一套错误的批判方法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次,他们居然用错误的批判方法得出了一个形式正确的答案。就好像你在一个有强迫症的程序猿面前一顿乱敲键盘,结果敲出了一段可以运行的代码。作为诗人,我和我的朋友们现在的心情就像这个程序猿一样糙蛋。

用故事来说,假设豆花自古以来就是甜的,大家从小吃到大,从没有吃过咸豆花。然后有一天A经过潜心研究,认为咸豆花有搞头,就搞了,他们觉得味道居然意外的甜美。然后在一个小圈子里吃。

过了一阵子,有一个刚学做菜女孩B,看到了一些人的咸豆花,虽然吃了一些说不上来它为什么好吃(她也说不上来为什么甜豆花好吃),但是开始做了。它没有得到A他们配方的精髓,只知道要加盐,所以做出来的味道没有多好吃。

然后B的咸豆花被一些人知道了,他们觉得咸豆花就是黑暗料理,说B根本不会做菜,做的肯定是黑暗料理。有一些人尝了尝,发现的确不好吃。另一部分听说不好吃,就跟着说不好吃。

这其实就是浅浅事件的寓言版。A是口语诗歌的开创者们,是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参与者们。甜豆花是原来的诗歌,就像发展出咸豆花一样,第三代诗歌运动发展在批判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发展了口语诗。糖和盐,其实就是两种诗意的发生方式,它们完全不同,就像糖与盐赋予了豆花完全不同的滋味,两类诗歌也有完全不同的感觉。而他们的相同点只有豆花,在诗歌里面,我们叫他诗意。

B就是浅浅,所有人都知道B做的饭很难吃,就像所有人都知道浅浅的诗写的很难,但是逻辑是不一样的。一部分认为B做的很难吃是因为他们认为豆花只能是甜的,咸豆花就是黑暗料理,而另一部分认为B做的难吃,是因为她调料放的有问题,没有合适的比例,因为这些人自己会做咸豆花。大众往往都是前者,他们在语文教育中接受的对于诗歌的定义,就像豆花只能是甜的这种想法一样成为了他们的思想钢印。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些定义早就被最新的诗歌写作者所颠覆了。

甜党和咸党不分伯仲。而大众站队往往相当整齐,这才是我们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大家都接受了语文教育,我们早已被唐诗宋词教给我们的东西固化了认知,或者是被某些名气大的吓死人的外国诗人,或者是深受文青喜爱的大众出版诗歌固化了认知。

但是问题更关键的是,告诉你诗歌要想象丰富,要押韵,要文笔优美这些你容易接受,因为他们是形式简单的断言。而告诉你诗歌可以追求超越语义,诗歌诗化生活经验,你就不容易接受,一来这些东西与你固有的认知相冲突,二来不是简单明了的断言。并且最可怕的是,我们会用自己的人知不断的塞选自己认为是诗歌的诗(虽然大部分大部分时间都不读),于是你神奇的发现,我的观点没有问题,因为没有反例。

咸党永远无法说服甜党,口语诗永远无法被作为浪漫主义信徒的大众接受。




  

相关话题

  清朝宗室爵位世袭递降,功臣爵位世袭罔替哪个好呢? 
  如果给清朝皇帝一本近代史书会怎样? 
  为什么当前会热衷投拍播出辫子戏,而不热衷投拍播出明朝戏呢,原因何在?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晚清时期的“东南互保”? 
  为什么那么多人黑曾国藩? 
  日本侵略战争和清军入关的区别是什么? ? 
  慈禧对待同治和光绪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在教育上的表现有何不同? 
  为什么明朝能打赢西班牙、英国皇家海军,清朝就打不赢? 
  满清后代现在还有什么势力? 
  从明末开始到清朝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火炮技术是怎样发展的? 

前一个讨论
应该和金庸小说中的哪个男主角做朋友?
下一个讨论
耶律齐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他能够忍受郭芙这样的女人?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