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有很多人反阶级意识与阶级史观? 第3页

              

user avatar   zheng-zhuang-gong-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奇怪。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反阶级意识,不承认阶级存在。

人类对阶级的认识很晚,到马克思才认识到阶级,最早不过到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此之前,人类不知道有阶级,只知道有穷人和富人,而且只知道富人富裕是因为勤劳聪明,做了善事,祖坟埋到了风水宝地等等,穷人贫穷是因为懒惰愚笨,做了坏事,祖坟埋在破败之地等等。

社会主义者发现阶级后,资产阶级仍然一直都不承认这个发现,阶级意识只存在于社会主义者、马主义者的头脑里,只有马主义者谈论阶级,资本主义者不谈论阶级,不承认阶级,抹杀阶级。

马主义者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后,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宣传阶级意识,把阶级写到课本里。资本主义国家不宣传阶级意识,隐瞒掩盖阶级意识。资本主义国家里的马主义者宣传阶级意识,但是他们人数很少,又不掌握舆论权力,声音微弱。

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很少,马主义者很少,所以全世界里支持阶级意识的人占少数,反对阶级意识的占多数。

为什么资产阶级不承认阶级意识?不仅资产阶级不承认阶级,而且所有剥削阶级都不承认。

为什么所有剥削阶级都不承认阶级意识?

一只披着羊皮的狼溜进羊群里,有经验的老羊看见了就警告小羊们说: 注意,狼来了,大家都离它远点,别让它吃了!

狼能同意这句话吗?肯定不同意。同意的话,它就吃不到羊了。所以它就反驳说: 哪里有狼,谁是狼,谁吃羊?你不要胡说八道,搬弄是非,制造矛盾!咱们大家都是上帝平等的子民,都一样,咱们应该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不要整天划分狼呀羊呀的,这样划分除了制造暴力,引发仇恨,有什么益处?

剥削阶级为了能够顺利剥削,让被剥削者不躲避,不反抗,必然要麻痹被剥削阶级,不承认阶级划分,让无产阶级误以为全体人都是一样的人。如果他们承认阶级划分,他们就暴露了自己,把自己竖成了靶子,就无法剥削了。

现在大家都知道有一类知识分子叫公知,公知是什么意思?

公知就是公众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承认阶级存在,抹杀阶级,宣扬人人都是一样的人,标榜他们一碗水端平,是为全体公众利益说话的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其实他们抹杀阶级,整天宣扬和谐友爱奋斗,污蔑社会主义,污蔑公有制计划经济,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说话的。所以公知越来越让无产阶级厌恶。

上面的羊群和狼的例子里,我们再加一个对象,一只羊被狼收买了,帮狼说话,但是它说它为全体动物说话,和狼一样不承认有狼存在,整天要大家和谐相处,不警惕,不斗争狼,这只羊就是公知。一开始羊们听了它的话,觉得很漂亮,都非常喜欢它,可是后来越来越多的羊被狼吃了,所以大家都厌恶它了。

知识分子,要么为资产阶级服务,要么为无产阶级服务,不存在所谓的为全体人服务的公知。无产阶级需要的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不需要公知。


user avatar   polaris-30-63-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题目是指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阶级,那么我认为在讨论阶级意识和“阶级叙事”之前我们应当对什么是阶级做出一些规定。

虽然阶级在马克思主义这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术语,但马克思本人在他最后的作品《资本论》中并没有做出完整的规定。不过我们可以在他建立历史唯物主义之后的诸多作品里寻找阶级的碎片来说明这个概念。

在早期的历史唯物主义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这样描述:

单个人所以组成阶级只是因为他们必须为反对另一个阶级进行共同的斗争;此外,他们在竞争中又是相互敌对的。另一方面,阶级对各个人来说又是独立的,因此,这些人可以发现自己的生活条件是预先确定的:各个人的社会地位,从而他们个人的发展是由阶级决定的,他们隶属予阶级。[1]

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中的小农阶级这样被说明:

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间并没有发生多式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这种隔离状态由于法国的交通不便和农民的贫困而更为加强了。他们进行生产的地盘,即小块土地,不容许在耕作时进行任何分工,应用任何科学,因而也就没有任何多种多样的发展,没有任何不同的才能,没有任何丰富的社会关系。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一小块土地,一个农民和一个家庭;旁边是另一小块土地,另一个农民和另一个家庭。一批这样的单位就形成一个村子;一批这样的村子就形成一个省。这样,法国国民的广大群众,便是由一些同名数相加形成的,好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既然数百万家庭的经济条件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与其他阶级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各不相同并互相敌对,所以他们就形成一个阶级。由于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有地域的联系,由于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任何的共同关系,形成任何的全国性的联系,形成任何一种政治组织,所以他们就没有形成一个阶级。因此,他们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无论是通过议会或通过国民公会。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所以,归根到底,小农的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
……
但是,要很好地了解我的意思。波拿巴王朝所代表的不是革命的农民,而是保守的农民;不是力求摆脱由小块土地所决定的社会生存条件的农民,而是想巩固这些条件和这种小块土地的农民;不是力求联合城市并以自己的力量去推翻旧制度的农村居民,而是愚蠢地拘守这个旧制度并期待帝国的幽灵来拯救他们和他们的小块土地并赐给他们以特权地位的农村居民。[2]

那么我们可以得知,阶级首先是一个收入结构接近,他们之间的生活方式、利益、教育程度与其他阶级存在不同而且相互敌对,也就是说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差异不但来自它们之间的相同条件,还由他们生活之间的敌对条件。一个人的职业本身并不能作为他本人的代表,真正能代表他的只有他自己。而当一个阶级能够成为一个社会走向的主推手时,它必然需要一个组织来达成自己的利益目标。而且,阶级必须通过阶级斗争的状况展现出自身,否则组成阶级的个人不过是“市场上自由竞争的原子”。

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

拋开构成人口的阶级,人口就是一个抽象。如果我不知道这些阶级所依据的因素,如雇佣劳动、资本等等,阶级又是一句空话。而这些因素是以交换、分工、价格等等为前提的。比如资本,如果没有雇佣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3]

这里,阶级首先被规定为他们的生活来源因素,可以说所谓“物质条件”是阶级存在的基础。阶级不能作为收入的来源,也不能等同于社会分工所处的功能性位置。也就是说,一个主要收入为主的农民,他在农闲又有一些自己的小生意,他又属于哪个阶级呢?如果我们深入剖析这个农民的收入以及其所处的生产关系,那么将会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他作为一个个体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位置,有可能他是出售自己剩余劳动产品,还有可能……如果不对现实进行分析去定性,其中谬误与否可想而知。所以说阶级是生产关系的一面,它的规定应当在对雇佣劳动,资本等等作出规定的之后。一句话,阶级是一种社会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对阶级的规定:1.阶级并不是收入群体,阶级指的是一群在生产关系上处于的位置,需要对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详尽地剖析来确定一个“中心坐标”;2.阶级需要阶级斗争来展示自身,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一个灵活而弹性的概念,如果没有社会群体间的猛烈运动,阶级只能停留在上一个规定,仅仅作为一个自在的阶级。而且主体只有在被迫参与到运动中才可以被放置,他必须为自己的生活而战。3.阶级是一种关系,阶级在这一层就被广泛的展开在复杂的具体环境中,“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他是一切抽象关系的综合”,阶级关系作为联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桥梁成为了主体——就像“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在辩证法的综合环节表现为资本这一更高次方的不同要素、也就是主体本身的部件而已。在商品-货币关系内部,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关系外在化为交换(供求)关系,从而在雇佣劳动形式上,表现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关系。取消前两个环节的独立性,从而吸收为自身的要素,完成自身的主体性。

那让我们回到问题,所谓阶级意识在对阶级作出规定后就可以迎刃而解。阶级一开始出发在这样一个再寻常不过的认识上:任何抽离了生产、交换(交往)以及分配“物质”的“地基”的社会,几个星期都不可能持续下去,阶级需要凭借某种经济关系来建构自身,而这种关系是一种不平衡、不平等的,对这关系的多方来说,它就是自在的共同。无论某些人用多么细致的标准去“分类”,搞出什么阶层来消解阶级本身,那也不能抹杀掉任何属于某个民族的工人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出卖自己的时间、出卖自己的生活的事实,无产者们不得不把自己当作手段来达成自己生活的目的,就是说,工人是一个在雇佣关系中提供自己的劳动的一方,属于提供工具和一般等价物——金钱的另一方,即资产者。但是:“工人们越迅速地扩大和增加与它敌对的权力,即越迅速地扩大和增加支配它的他人财富,它就被允许在越加有利的条件下重新为增加资产阶级财富、重新为增大资本的权力而工作,满足于为自己铸造金锁链,让资产阶级用来牵着它走。[4]这样的事实无论是从过去无产者普遍贫困的状况还是现在这样充斥着多元身份的状况都显而易见。这正说明了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下无产者的贫困,他们的存在就构成了资本主义的否定,“因此,文明的一切进步,或者换句话说,社会生产力的一切增长,也可以说劳动本身的生产力的一切增长,如科学、发明、劳动的分工和结合、交通工具的改善、世界市场的开辟、机器等等所产生的结果,都不会使工人致富,而只会使资本致富;也就是只会使支配劳动的权力更加增大;只会使资本的生产力增长。因为资本是工人的对立面,所以文明的进步只会增大支配劳动的客体的权力。

而阶级意识与其他的共同体的意识对应,意识扎根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而且生活一定是社会性的,即社会意识。那么阶级意识不正是这同属阶级的人们共同生活或者说共同经验下的对阶级这一共同体的认知吗?阶级意识必须建立在对阶级的认识上,如果用一般的回答,那就是:社会(的)存在是基础,行走于之上社会意识可以被任何意识形态捕获,将人放入价值观念或者是社会意识的铁轨,任凭他行进在大地上。但是这个价值理念的的铁路绝对不可能脱离大地而行走,除非它是纯粹的意识形态幻觉,让纯粹的思维翱翔在天空上。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

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此外,构成统治阶级的各个人也都具有意识,因而他们也会思维;既然他们作为一个阶级进行统治,并且决定着某一历史时代的整个面貌,那么不言而喻,他们在这个历史时代的一切领域中也会这样做,就是说,他们还作为思维着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而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例如,在某一国家的某个时期,王权、贵族和资产阶级为夺取统治而争斗,因而,在那里统治是分享的,那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就会是关于分权的学说,于是分权就被宣布为“永恒的规律”。[1]

无论在意识形态的被捕获,还是阶级意识的构造上,马克思本人的论述需要结合其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旨。首先正是作为历史唯物主义之门的《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所论述的:“从前一切的唯物主义——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于现象、现实只是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于是,主体不再受制于“心灵”或者“物质”的单一作用,这俩者都被统一于主体的对象性活动中去了。如果某人没有阶级意识,那可以说再正常不过了,意识的形成绝不是单一的物质反映论。对于主体来说,通过实践棱镜透射出的对物质的“意识”可谓千奇百怪,二分的物质和意识看似脱离了主体并主导者他,那也不过是主体的一厢情愿。而这些具有差异的意识形态被在社会交往中捕获并重新改造成一种“共识”,主体间的特殊性形成的多元可能被权力套进它的捕网里,被按部就班的放入差异的山原沟壑,具有特殊性的差异的就这样被篡夺凝固化,成为一种特殊的法西斯主义,引发攻讦个人的种族主义实践。

那么再来回答“阶级史观”,如果有这样的史观的话,我想它一定是根据社会的现状,例如社会关系的分配,生产要素的分配等等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例如:价值观对于人决策的影响等等,来对现实情况进行的分析。如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的论述:“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这样做当然就能够完整地描述全部过程了(因而也就能够描述这个过程的各个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1]

鉴于题目并没有对“有些人”作出规定,那我大胆猜想一番,一定是不愿意直面工人实际悲惨的生活的人吧。某些人所谓的社会,只不过是把那些恰恰表示着社会关系(资产阶级社会关系)的区别忽略掉,掺杂着个人的好恶,反感“现实的荒原”吧。

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的规定中,奴隶并不是人,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无产者就是受剥削者。 [5]

以上

顺便,民族是一层“地质沉积”,我们正站在这层沉积之上的大地。如果有那么一位历史学家朝着历史的“地质层”挖一铲子下去,则可以发现一个“前民族”的时代。如果我们向历史学家们提问:这样一个共同体是如何成为现实的?这样的地层是如何得以沉积的?通过“考古”的分析,最终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民族这个范畴在不断改变它的囊括之地,这个范畴凭依着的条件从血统到某个通过随意的外貌标准和集体行动变化着,从他的历史的长度来看,可以说,这层沉积是极其易变的。那么在这个结论上可以得出民族就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的推论。

相关

参考

  1. ^ a b c 《德意志意识形态》
  2.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 第七章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1851-1852/07.htm
  3.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30卷
  4. ^ 《雇佣劳动与资本》
  5. ^ 同2

user avatar   zhao-shu-zhu-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的直白一点,哪怕只看中国,很多大城市无产阶级比很多县城资产阶级资产更多、同时享受更好的医疗教育资源;同时这些大城市无产阶级也有充分的法律政策自由卖了房去中等省份县城做资产阶级,但他们很少这么做。


这种情况下贫富矛盾、地域矛盾比阶级矛盾更直接。


评论区有大神大谈大资本家没有国界。我觉得他说的很对。如果硬要谈阶级意识,那必须所有把还受国界限制的企业家,都算做无产阶级,例如华为老总。

=====================

全世界发达国家,对穷国无产阶级向本国移民的,无产阶级最反对,大资产阶级最欢迎。

所有大搞选票政治的国家都在无产阶级的推动下推出反移民政策。而大资产阶级呢?

另一方面,阻拦别的无产阶级轻松入行,已经成为全世界发达国家工会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说好的无产阶级大团结呢?

我支持你但请你离我远一点?


科技在发展,相比于阶级理论提出的年代,现代劳动力自发迁移成本大幅度降低。

而地域差异依然是极大的,穷国县城资本家的资产尚且比不过国际大都市有房的土著“平民”,更别提穷国县城平民。


大都市有房平民使用阶级叙事自称“无产阶级”,要跟贫困县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对抗“大城市资产阶级+贫困县资产阶级”,怎么看都是笑话。


这套叙事的延伸有很多,例如,反对国家把本来要做流水线工人跟外卖小哥的县城平民培养成工程师,所谓“工程师红利不是工程师红利”;把进城打工、更缺钱、要价更低的县城平民称为“工贼”、“内卷”、“小镇做题家”。


user avatar   yue-guang-xia-l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这不是一套可靠的理论,它已经被有良心的群众和政治家们扬弃了,它不能用于建设经济,更不能巩固社会和谐。

它用来支持敲爆别人脑袋时你内心的震撼,它告诉你这样做是有理的,它让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好斗的战士。

它是一根用来爆头的撬棍,更是有悖法治的施暴理论,网左们支持它仅仅只是因为对生活不满,而不是他们真的受到了什么天大的压迫,于是他们又要把这份苦难带回人间,那些人有点水平的还会长篇大论,证明其正当性。他们告诉个体户:你们虽然有钱但根本也是无产阶级;他们告诉中产市民:划分无产的标准是生产资料。但我们应该知道,这只是拉拢力量的谎言。

实际上真让他们得逞了,你就会认识到钱和生产资料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你依然还是要被斗争的对象。那个农民你别笑!等等就到你了


user avatar   yong-ye-14-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历史的视角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每一种“史观”都是去解释不同的历史事件的一种工具。

我们一般情况下应该遵守“奥卡姆剃刀准则”,选择能够最简单解释历史事件的“史观”。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反对阶级史观,就我个人经验而言:

这些拿着阶级史观的人试图使用阶级史观解释一切,就像其它史观是完全错误的,其它史观毫无意义,其它史观和阶级史观来说不值一提。

这是用阶级史观的那群人的通病。

我国从建国开始就采用阶级史观,是真的就完完全全的阶级史观。

在一个还有民族划分和少数民族特权以及补贴的国家。却把这些当做没看见一样,一口咬定这是阶级问题。

他们很多人的态度一直是:

“当事实与理论出现偏差时,那么错的一定是事实,否则就修改、忽视事实。”

然而如果你不去解决问题,仅仅是隐藏矛盾,那么矛盾不会消失,只会积压。


对“阶级史观”的厌恶很大程度上是阶级史观被滥用过后的矫枉过正。



比如很多人非要用“阶级史观”解释下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并且我发现,试图用阶级史观解释下面这些历史事件的,基本上以满清认同者为多数:




user avatar   yang-fan-6-79-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要理解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玩731满世界搞屠杀的时候讲阶级史观了吗?

美国西进屠杀印度安人,往印第安人保留地倾倒核废料的时候,讲的是什么?

犹太人进迦南地时,是按照阶级性?为什么分地的时候没按阶级分,半点没考虑当地人?

印尼排华搞屠杀的时候,为什么针对华裔?

最近联想杨柳的事,怎么不谈阶级矛盾了?

我呸


user avatar   mars-50-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的是机械阶级意识和机械阶级史观。

机械阶级史观无视宗教,文明,人种,民族差异,妄图构建一种全世界无产阶级没有别的矛盾,只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矛盾的唯一矛盾史观。

实际上这种阶级意识团结不了不同宗教,文明,人种,民族的无产阶级,反而因为这种强行团结,让身在其中的人无比难受。

因为一个人总有阶级属性,也有宗教属性,文明属性,人种属性,民族属性,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

同在无产阶级,或者同在资产阶级,不同属性的人甚至是敌对存在的。


user avatar   zhen-ming-78-82-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这算不算汉奸带路党?假设他们借助外来力量打败了满清,历史书该如何评价他们?
user avatar   yang-xiao-kai-49-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这算不算汉奸带路党?假设他们借助外来力量打败了满清,历史书该如何评价他们?
user avatar   m3xiao-mo-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何评价他们的行为,这算不算汉奸带路党?假设他们借助外来力量打败了满清,历史书该如何评价他们?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印尼处死澳洲毒贩? 
  民主是不是普世价值? 
  如何评价黑华夏黑黄帝刷下限小说《曾许诺》电视剧开拍? 
  为什么希特勒还有斯大林和小布什做了那么多违法的事情都不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呢? 
  如何评价一个央行行长是否称职?有哪些主要的考核标准? 
  如何看待尊孔复儒的行为? 
  何为北欧模式?有何特异之处? 
  如果把国家拟人化,中国算不算屌丝逆袭成功的典范? 
  为什么印度不珍惜和平发展的机会,一再挑衅中国? 
  如何看待普京将担任俄罗斯国务委员会主席?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国内外这么多人,质疑古希腊文明,总不可能,他们都是串通一起吧!谁有这个能力吗?
下一个讨论
中国女足在赛场上展现出的精神力量是否远胜于中国男足?





© 2025-02-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