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中国会在1962年中印战争取得完全胜利后全线后撤,并比原来的边界线还要后退20公里? 第1页

     

user avatar   maozixian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世界上充满了赌徒,赢了就还想再赢,输了就想扳本。这些人,往往下场都是很惨。真正伟大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会树立一个坚定的战略目标,只有完成了就及时止步,绝不会被一些蝇头小利迷了心智。

首先,为什么要打中印战争?这是最关键的地方,只有弄清了这点才能好好理解主席的战略思维。

中印战争的根源在于印度屡次侵犯我边境,对我方的外交手段不理不睬。拒绝协商,一意孤行,是到了这一步才不得不打,以战止战。

所以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中印战争的核心战略是打退印度在边境的攻势,让他彻底冷静头脑,不要再脑袋发昏。

所以不要老想着什么攻城略地,打到新德里,这都是彻底昏了头的人才干的。

主席的操作可以说是精彩至极,大量消灭和俘虏了有生力量,彻底让印度认识到军力差距,主动后撤脱离接触,避免落一个侵略的口实。同时不得不考虑的就是美苏。中印战争是卡在美苏古巴危机的时间点上进行的,一旦美苏腾出手来,必然要对中国落井下石。倘若中国不能及时撤出,陷在战争泥潭里,那将会是灭顶之灾。、

可以说,主席的操作既教训了印度,又避免了将事件升级的可能性,还让美苏无话可说,真正的战略天才。当年日本先是侵略朝鲜,再到东北,再到整个中国,胃口一步步变大,赢了还想再赢,最后深陷战争泥潭,以两个原子弹结束了这场战争。

这就是赌徒和伟人的区别。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时的主要顾虑还是国际形势。倒不一定是美苏。

主要是不想让印度完全倒向美国。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巴危机结束,国际形势不允许接着打下去。否则的话,就是在两个拳头打人,同时得罪美苏的情况下,又开辟一条战线。

战略上要求必须结束战争的时候,就必须留出余量,不可能对细节抠的太紧。

其实仅就中印之间而言,仗是能彻底打赢的。60年代初期正是印度东北地区闹分离闹得很凶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支持印度。而东巴以西的比哈尔地区一向阶级矛盾极为尖锐,就差一个火种点燃,至今仍是毛派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当时如果巴基斯坦跟中国一起扑上去的话,说印度药丸真不是玩笑话。


user avatar   zhu-zhu-zhu-20-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战略上的问题已经分析得很好了,我提一个战术上的细节。

对印自卫反击战,到中国军队单方面宣布停火为止,缴获印军武器清单如下(不用看)

苏制米—4直升机1架(堪用)、英制水獭式运输机1架(严重损坏) 美制M—3A3坦克2辆(缺少零件)、汽车117台(50台完好、67台缺少零件)、英制88mm加农炮3门(2门缺少零件、1门严重损坏)、英制88mm榴弹炮18门(14门缺少零件、4门严重损坏)、英制75mm山炮6门(2门缺少零件、4门严重损坏)、英制106.7mm迫击炮7门(缺少零件)、英制81mm迫击炮54门(15门完好、36门缺少零件、3门严重损坏)、英制51mm迫击炮75门(58门完好、17门缺少零件)

重机枪22挺(7挺完好、13挺缺少零件、2挺严重损坏)、美制7.62mm坦克机枪6挺(缺少零件)、英制7.7mm轻机枪261挺(223挺完好、26挺缺少零件、12挺严重损坏)、英制7.7mm轻机枪预备枪管208支(全部完好)、加拿大制9mm冲锋枪552支(488支完好、41支缺少零件、23支严重损坏)、美制7.62mm半自动步枪30支(全部完好)、英制7.7mm步枪2,105支(1,750支完好、306支缺少零件、49支严重损坏)、手枪57支(40支完好、12支缺少零件、4支严重损坏)、信号枪79支(71支完好、4支缺少零件、4支严重损坏)

美制90mm火箭筒37具(26具完好、8具缺少零件、3具严重损坏)、掷弹筒、枪榴弹发射器12具(11具完好、1具缺少零件)

炮弹22,400余发(全部完好)、、枪弹2,139,000余发(全部完好)、英制7.7mm轻机枪弹匣2,181个(全部完好)、加拿大制9mm冲锋枪弹匣950个(全部完好)、90mm火箭筒弹137发(全部完好)、手榴弹19,357枚(全部完好)、信号弹500发(全部完好)、地雷1,895枚(全部完好)

美制空压机4台(3台完好、1台缺少零件)、推土机7台(6台完好、1台缺少零件)、英制压路机1台(缺少零件)、发电机4部(1部缺少零件、3部严重损坏)、油机2部(全部完好)

电台6部(1部完好、5部严重损坏)、步话机10部(8部完好、2部严重损坏)、电话机7部(1部完好、6部严重损坏)、电池10箱(全部完好)、望远镜30具(全部完好)、降落伞400顶(全部完好)、铁丝网280余捆(全部完好)、园锹、十字镐350把(全部完好)、油桶757个(497个完好、260个破损)、电线5,600m(部分完好)、其他军用器材(包括钢盔、降落伞绳、观察、通信、工兵器材等各一部)、军用大衣、毛毯1,973件(全部完好)、军服2,760余件(2,410余件完好、350余件破旧)、蚊帐、被子、床单等720余件(全部完好)。



当中国军队停火后撤时,不仅把这些缴获武器整理好归还了印军(除了那架直升机)


甚至将缴获的汽车坦克维修好,加满了油,武器也擦得铮亮,满状态还给了印度人。

很多人不理解的有两点,一是为什么要归还缴获的武器,二是归还武器就算了,为什么还要从本就紧张的物资当中再挤出一部分送给敌人。

第一点很好解释 :

印军装备的武器大多已经落后,或者与中国军队的制式装备不配套,没有带回去研究的价值。(但当时作为高精尖的直升机就带走了嘛)

后撤的地形崎岖,没有余力带走多余的装备。

展现我军和平诚意(不过当时很多印度人认为是故意羞辱),展示我军文明之师,我国热爱和平大国的形象吧啦吧啦。。。



至于为啥还要把卡车和坦克维修好加满油,乍一看似乎多此一举,但在我看来,当中其实隐藏着高明的战术考量。

我不知道是谁下的这个命令,但是这一行为,实在很像熟读兵法的毛泽东的手笔。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凡与敌战,若我势虚,当伪示以实形,使敌莫能测其虚实所在,必不敢轻与我战,但我可以保师全军。”——《百战奇略》

当时中国虽然击败了当面的印军,但是自身的后勤保障也已经到了极限,部队相当疲劳,战线也已基本离开山地,推进到了并不熟悉的印控区平原附近,此正乃“势虚”之时。与之相对,此时的尼赫鲁并不甘心承认战败,而是竭尽所能动员力量,试图向解放军进行孤注一掷的反扑。

战场后撤,正是一支军队最危险的时候。当年国军淞沪撤退变溃退,一战葬送精锐主力。即使是解放军这样有高度组织力的军队,也是前有朝鲜战争五次战役的教训不远,后有对越战争退军途中遭受越军反扑损失颇大的后尘。

要知道,对于中国来说,战场上打败印军只是手段,而确保印度在一段时间内不敢在中印边界再次制造事端,赢得西南边境的和平才是关键。战事拖延,对于当时在国际上已是四面受敌的中国而言将极其不利。

因此,虽然印军情报能力不强,但如果让他们看出解放军后勤紧绷,部队疲劳的“势虚”之态,乘机集结力量反咬一口,即使只是被打了一场小失利,对于兜里有三文钱就敢振衣作响的印度人来说,都是给了他们继续战争的动力,(或者说心理找回了平衡)进而导致之前的压倒性战果带来的谈判优势,乃至战后十几年内可以压制印度野心的心理优势前功尽弃。

所以,当此关键时刻,示敌以强,正是为了保存之前的战果。你印度人的装备物资,我统统不要,顺便反手还送你燃油,配件和保养服务,以示我军依然物资充沛,随时能集结大军再战。 彻底断掉了印度人赌一把回本的最后念想,将物质上的和心理上的战果完美地保留到了谈判桌上。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军事上以成建制消灭对方有生力量为第一目标。


user avatar   hu-you-91-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占了那么大便宜,不撤退才是傻的.

注意看中印开战的时间节点,导弹危机期间,美苏的精力被转移,可以说机会转瞬即逝,这也意味着有限反击,见好就收。

政治上,印度原本是第三世界老大哥,一仗下来原形毕露,严重挫伤了印度的民心士气,这才是最要命的;

军事上,那块地盘不会长腿溜掉,解放军撤是撤了,但关键的节点一直控制在手上,对印度形成居高临下的态势。

凡事要看战略目标,打这一仗的目的本来就是快速解决,打垮印度的精气神,削弱其国际声望,争取战场有利态势。就那么十几天时间,难道指望灭了印度不成。

既然不灭印度,当时美苏也缓过神来,继续杠有什么意思,倒不如故作大方装好人。

所以,从一开始这个事情就决定,不是因为打得顺手,发现后勤困难,所以后撤,而是事先已经进行了决策。老毛那帮人的水平要是等到这时候才发现问题,早死了不知道多少回了,这是国内外政治形势和国家战略决定的。

嚷嚷藏南什么的,真让他为了那块地方支持军费开支,没准第一个跳起来。那地方的经济价值不明显,时机成熟了再说呗,反正中国占据了地利。当时那帮人军事水平难道还不如键盘侠么,后撤的范围是经过认真考虑的,防守起来最容易,付出的成本最低。相对应的是印度方面极其不爽。

现在的很多人不知道当年的印度有多牛逼,觉得中国厉害理所当然,所以才有了误会。没明白印度到底输得多惨,不在于军队,也不在于土地,而是原本上升的国运硬生生被打断,没有比这个更惨的了。原本它可能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经此一战,直接成了地区大国。

至于什么舆论喧嚣,其实可以无视,印度政府上层固然要利用这种情节忽悠民众巩固统治,军方也借此忽悠经费,但实际上人家心里门清双方的实力对比,从中印边境的双方军事部署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各路懂军事的不妨多介绍一下。

别被那些舆论宣传忽悠了,这就跟中美一样,你光看宣传,还以为中国民众恨不得手提钢枪,踏平华盛顿,果真如此吗?印度普通老百姓如果真的这样觉悟高,首先做的就是先把自家头上那帮老爷干死。

跟着舆论发泄下荷尔蒙,这没有问题,真弄起来,大家都不是傻子。树立一个“魔鬼”,巩固自已的内外利益罢了,如果中国自已脑残把自已玩废了,那活该被搞,现在又不是这样。

打仗不是打架,没好处谁吃饱了打。总是YY中印全面开战,图个什么? 是印度想做东亚霸主,还是中国想独占南亚。当年老毛想了十天都没相通,现在的人恐怕不止想十天。

还有什么警惕印度崛起威胁云云,整得好像解放军在睡大觉一样,没必要。

盯着印度干什么? 这就好比一个班上考80分的人,他不去盯着班上考90分的人(美国)追赶,却偏偏专盯着班上那个只能考60分的,成天担心他超越自已,这不是搞笑么。

咱就盯着成绩最好的追赶,到时候自然就会把那个60分的甩在后面,光是盯着成绩差的,只会让自已也变成跟他一样。

至于那个60分同学怎么想,怎么做,很重要吗? 安啦,PLA还是很清醒的,键盘党跟在后面摇个旗就行。

今天印度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都有那场战争的影子。不少知友在询问详细的,修改一下吧:具体的情况可以查询一下尼赫鲁的改革,主要涉及印度全国的区域,整个行政划分、推动土地改革,发展印度工业、改变政府权力结构等等。

如果尼赫鲁的改革成功,则印度完成国家一体化、工业化,所谓的地主、种姓制度等问题自然也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当然了,就印度本身的国情,能够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要是尼赫鲁在中印边境的投机成功,巨大的威望加成,则会成为印度国内改革的推动力,但是这货失败了,最后郁郁而终,他推动的那些改革也逐渐脱离原本的轨道,人亡政息,比如土地改革,后来各邦的议会又把尼赫鲁改革的法令做了变动,大大削弱了土地改革的意义。

最后,一个封建与工业并存,议会与种姓和谐的奇葩国度就这么半死不活的拖到了现在。毛泽东在30年代曾经对印度做出过预言的,大意是说印度如果不经过土地改革和反帝主义斗争,就不会得到真正的独立自强(西行漫记中)

这样的例子现在也正在发生,比如莫迪,他上台后也积极推动货币、经济、行政方面的国内改革,内部阻力也不小。现在又是去恒河洗澡, 又是跟巴基斯坦对掐,走的也是这个路子嘛。

所以小巴打下印度的飞机后,大仙就有点坐蜡,打死不承认吃了亏。如果遭遇的挫折更大,他国内很多举措搞不下去的。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中国没有打算占领争议地区,其战争的目的是给印度一点颜色看看,让印度人收敛,所以中国的战争目的已经达到。

2、藏南地形对中国非常不利,出了藏南就是印度平原,而我方一则是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中国花了两年时间准备这场战争,物资都是通过人力畜力翻过崇山峻岭运送过去的,无法再次进行有效补给。现代战争是后勤战,战争经验丰富的解放军知道在这种条件下,印度如果组织反攻必然会凶多吉少。

3、害怕美苏干预。中国与美苏同时交恶,如果给美苏以借口和时间对印度施加援助,中国会非常被动,不仅无法取胜,还可能会亏本。

所以全线后撤主要目的是给印度一个台阶下,避免印度狗急跳墙,疯狂反扑。这样对中国非常不利。

总结:

中国撤退不是不想留下,而是实在没法留下。当时中国的后勤和军事实力,无法支撑在藏南进行持续高强度的作战。


user avatar   fei-fan-74-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79年的12月,苏联军队以优势兵力突然入侵阿富汗,十万苏联精兵分兵六路,跨境侵入阿富汗,长驱直入,仅仅几天就占领了阿富汗全境,历时近十年的苏阿战争爆发了,在这段时间里,苏联军队损失惨重,大约一万五千名苏军士兵命丧阿富汗,经济损失达到了近450亿卢布。

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的。阿富汗是全境被占领,仅仅是塔利班等游击队在大国的支持下与苏军周旋,最后迫使苏军撤退,而后苏联的大国声誉尽毁,也成为了苏联政权灭亡的一条导火索。

不管当时我国收回藏南有多大的正义性,但是在国际环境下,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在中国身上切开一条血管的机会,一个可以动摇中国政权的机会。

1962年的共和国还不是联合国五常,坐在那里的是蒋介石集团。我们当时的外交处境极其艰难,国内经济困难,同时得罪了苏联和美国,再与印度这样区域性大国作战,是非常艰难的。一场闪电般进攻,指挥艺术和战斗效能高超的战役,在强大的解放军陆军面前,当然有着成功的必然性。但是,接下来,如果要把战争继续下去,问题就严重了。如前所说,我们没有良好的外部国际环境,没有良好的经济能力,在国际舆论上根本无法占据高地,同时将面对美、苏、印这三个大国,还有一直叫喊着要反攻大陆的蒋介石集团。共和国建国还只有10多年时间,政权远没有今天这样稳固,当时的三反五反,搞四清等政治运动,都是说明国内还有反对派。此时与印度进行长时期的战争,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藏南之于印度,不过是一个飞地,中间由一条细细的走廊连接,这块地不管打多烂都影响不到印度的本土,而西面的阿克赛钦尽管离新德里很近,但是如果把战火延烧到印度本土,那么是在坐实侵略印度,战争的正义性就没有了。

守住藏南这块地盘,无疑要增兵、不断划拨钱粮,在国内工业薄弱的基础上,还要动员大量民工兴建基础设施道路,这就有点像当年隋炀帝征伐高丽,劳民伤财,勉力而为,结果高丽没打下来,隋朝却被推翻了。印度虽然在战争中输了,但是在本土受不到攻击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国内部队和资源和你耗,同时在印度的国内宣传中,他们是认为自己被侵略,国民会更加团结,还有美苏以及西方国家的支援,拥有舆论和外部力量的大力支持,这样越到后期印度的血反而更厚,而我们的这条血管却在不断放血,继续打下去,假如说最后我们支持不住退兵,那么印度就会被宣传成打败中国的强大的军事强国,此一役将会彻底改写亚洲史,我国的国际地位会岌岌可危。

至于还后撤20公里,这其实是在军事上经过通盘考虑的。中国政府愿意通过双方协商,把边界东段的中国边防部队撤回到实际控制线以北;同时,在边界的中段和西段,中印双方保证不越过实际控制线,即传统习惯线。也就是说,西段的阿克赛钦是我们打下来的,这一段已经巩固,我们牢守不退,是新得到的领土;中段双方不进不退,维持原来的控制线;只有东段后撤的20公里,这是因为我们要藏南的平地是没有军事价值的,后撤控制地域皆是军事要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军的炮兵部队可以直接将榴弹炮架设在山脊线,在这大炮的射程之内,就是实际控制范围。

藏南虽然美丽,藏南虽然是自古以来,但是这一城一地,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想当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苏联入侵阿富汗,都没有借鉴过中国对于藏南问题的解决方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没有战略定力的国家最后都会成为过眼云烟,而中国屹立千年,其中的谋略,是在尸山血海中总结出来的。又岂是宵小之辈所能诋毁得了的。


user avatar   li-jia-lun-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东南方向有二五仔准备配合美帝搞第二战场援印啊。


蒋介石集团在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发表声明不承认“麦克马洪线”的事实广为人知,然而,近来对岸公布的档案材料显示,除了这个最后的底线,台湾方面在战争前后完全站在印度一边,将战争定性为“印度民族主义对抗国际共产主义之战争,而非印度人民与中国人民的战争”,并且积极在国际上污蔑我国为侵略者,恶毒攻击我国“好战成性”。台湾方面造谣称,“所谓‘麦克马洪线’不过是”我国“制造中印边境紧张局势,对印发动战争的一种借口”,“即使无此边界问题”,中共“亦将对印度进行扩张”,并危言耸听反击战目的是“赤化印度”。同时,台湾方面积极配合美国的军事援助印度计划,准备在东南沿海开辟“第二战场”,之前网络传说的“武装保卫印度”,确是事实。而这个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也不过是争取印度转向的砝码,台湾方面表示:“中印未定边界问题 ,中华民国政府深信于大陆光复之后,当可获得公平合理之解决,绝无使用武力之必要。


1959年开始,由于印度对我边境不断采取“前进政策”,中印关系趋于紧张。1960年9月6日,蒋介石接见日本参议员木暮武太夫。木暮介绍了他前往印度访问的见闻,他提到中印关系紧张,印度反华声浪高涨,印度百姓对中国“与印度之国境纠纷等无限憎意”。对此,蒋介石表示“颇堪欣慰”:

十年以来,尼赫鲁之态度,一向摇摆不定,今聆听斯言,颇堪欣慰。

之后,蒋介石集团加大对印工作力度,蒋多次会见印方人士。下图是1961年6月24日,蒋介石会见印度国会议员普拉塔普的照片。

而在报纸的宣传上,台湾方面也明显将我方视为挑事者,而印度是被迫应战:


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后,台“外交部”拿出了台方的立场,虽然作战区域完全在蒋记地图开疆的中国境内,但是台湾方面仍然坚称中国是战争的挑起者和侵略者。

首先,关于战争性质,确认不是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争,而是“对抗国际共产主义之战争”:

确认匪印战争之性质,是印度民族主义对抗国际共产主义之战争,而非印度人民与中国人民的战争

其次,重申台湾方面“不承认‘麦克马洪线’”,但承诺绝不使用武力。中共对印作战,不是收复国府自己划定和承认的国土,而是共产主义“征服亚洲之既定计划”:

关于中印未定边界问题 ,中华民国政府深信于大陆光复之后,当可获得公平合理之解决,绝无使用武力之必要。共匪之对印作战,为俄帝征服亚洲之既定计划,所谓‘麦克马洪线’不过是匪伪组织制造中印边境紧张局势,对印发动战争的一种借口,即使无此边界问题共匪亦将对印度进行扩张。由此可知,中印边界问题并非匪印冲突之症结所在。

1962年10月29日,台湾方面发表不承认“麦克马洪线”的声明,但就在这个声明中也不忘指出:

共匪好战成性,以渗透颠覆及武力威胁邻邦为其策略。

11月7日,台湾“驻联合国代表”在接受记者访问时指出,对印反击“违反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之传统精神”,中共目的是“赤化印度”:

(1)以武力解决边境纠纷殊非正当途径匪共好战成性实违反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之传统精神。
(2)匪共此项用兵最大目的在于赤化印度


11月12日,台湾“行政院长”陈诚在国民党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做《政治报告》。针对对印自卫反击战,陈诚表示,中共是战争的发动者和侵略者,对印自卫反击战是“苏俄为首的共产集团对于自由世界……的策略”:

除了对这些国家的间接战争之外,它为执行莫斯科的政策,在中印边境上发动直接战争,使我们回想起马克斯与列宁所说的“第二个革命将在印度发生”,尤其是列宁定下的世界侵略路线,就是“从北平经加尔各答乃是莫斯科到巴黎的捷径”。

陈诚并指出,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最终目标是美国:

共产侵略者的目的是以美国为中心目标。

11月22日,台“常驻联合国军事参谋代表团”首席代表兼空军代表王叔铭得到了美国准备利用台湾在我东南“开辟第二战场”以解救印度败局的消息,兴奋难耐,致电蒋介石提出“埋头积极准备”,“正式向美提出为准应付新局势核定反攻击计划”。“武装保卫印度”实锤。


所以,主席不得不紧急召见总参谋长罗瑞卿,指出:“要准备蒋介石集团40万人秋后登陆。不要为西面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我们的战略方向还是东面,这是我们的要害。”为此,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准备粉碎国民党军进犯东南沿海地区的指示》。第一批7个值班师、2个铁道兵师等部12万人于6月初奉命入闽;同时令12个步兵师作好准备,随时入闽;令空军15个师、30个团作好参战准备。当时美国情报部门认为:这是中共军队自韩战以来最大规模的调动。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真的,筛查频率要是上来了,隔离的功效也就那么回事。

我们武汉从上周五到本周五,七天筛了六遍核酸(刚接到社区通知,今晚又要筛),等同于七天筛七次,而且是全市一起筛,对于应检尽检而不去检的人群,会赋予“灰码”,除了医院,哪儿都去不了,无处可逃。

筛到这种程度,隔离期的长短甚至于隔不隔离也就这么回事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杨廷和宁可拉下老脸,去请朱厚熜继位,也不自己做皇帝? 
  如何解读全国人大高票通过的涉港决定草案?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是草案? 
  如果1949年和1997年,英国不同意交出香港,并命令驻港部队和警察抵抗,能否支撑到英国舰队赶到? 
  美国在东亚军事冒险的可能性是否正在上升? 
  中国陆军究竟是不是世界第一 持反对意见的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62年中印战争中国轻松取胜,79年中越战争却看上去打得很艰难? 
  最让你敬佩的人是谁? 
  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灭亡? 
  为什么「工人」和「农民」成了不体面的代名词? 
  马镫到底对骑兵影响有多大?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第158期和159期睡前消息关于电影《八佰》的评价?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美国演员莎朗·斯通因亲友得新冠去世而指责政府抗疫不力?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