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宰相刘晏。
刘晏是唐朝著名的神童,在《三字经》里就有专门描述刘晏的内容: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尽管刘晏才华横溢,名动京师。但是他本人却没有像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而是勤学苦练,最后真正的把自己的才华展现了。
天宝年间办理税务,因政绩显著,官至侍御史。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玄宗封泰山,晏始八岁,献颂行在,帝奇其幼,命宰相张说试之,说曰:“国瑞也。”即授太子正字。公卿邀请旁午,号神童,名震一时。
然而,很快,大唐迎来了历史的转折点。
这个气象万千的王朝,突然间陷入了安史之乱的危机。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使得整个唐王朝变得千仓百孔,一个庞大的帝国,盛唐就这样轰然趴下。
安史之乱之后,面对十分萧条的唐朝经济,财政极为困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最为紧要的问题之一。
而刘晏这个时候逐步承担起了全国经济的总设计师重任。
这段轨迹稍微复杂,比如他在763年就做到了宰相,后来被贬,然后又重登宰相之位。
然而他本人在财政部(户部)的位置基本上一直维持,始终负责全国的财政事宜。这在历史上的改革家中比较罕见,可见,尽管政治复杂,但是刘晏本人的管理财政能力是一直被认可的。
刘晏在任上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改革经济,
1漕运改革
因为当时长安需要用江淮的粮食,然而水路不太通畅,于是刘晏进行了改革。改革之后,解决了首都的粮食问题,皇帝很开森的夸刘晏是“you are my 萧何”
2盐政改革
盐嘛,自古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来源,属于国家专卖的类型,比如汉朝的盐铁论。刘晏该两个了盐法,(国家专卖制度以及盐战略储备)
3常平法
属于平抑物价的做法。政府采取“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的办法来调节有无。
《新唐书·刘晏传》:“ 晏 又以常平法,丰则贵取,饥则贱与,率诸州米尝储三百万斛
而刘晏本人更是十分的优秀,无论是品德还是行为,精明能干、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堪称好官典范。
史书记载
质明视事,至夜分出,虽休浣不废。事无闲剧,即日剖决无留。所居修行里,粗朴庳陋,钦食俭狭,室无媵婢。
其实总体上说,刘晏属于“商品经济”的想法,这在那种“君子不言利”的古代,是很难得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受到了杨炎的谗害,而皇帝更是先赐死了刘晏,19天后才公布刘晏的罪行。然后把刘晏家属流放,并抄家。结果全家只有两车书籍和数石米麦。
全天下都认为刘晏是冤枉的,皇帝这种先诛后诏做法让天下震动。青州节度使亲自上书说,这样杀刘晏太残暴,没有提前证实,杀了刘晏以后才下诏,全天下都惊呆了(诛晏太暴,不加验实,先诛后诏,天下骇惋)。
(很有意思的是,杨炎诬陷刘晏使得刘晏被杀,而第二年,他自己被别人诬陷,被赐死,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9年以后,“帝悟其冤,追赠郑州刺史,加司徒”,悟你个大鬼头,呵呵哒。
《新唐书》给刘晏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刘晏对唐朝的中兴有功劳。
刘晏因平准法,斡山海,排商贾,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赀,以佐军兴。虽拿兵数十年,敛不及民而用度足。唐中偾而振,晏有劳焉,可谓知取予矣。其经晏辟署者,皆用材显,循其法,亦能富国云。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