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为什么反对温铁军?请说出你的理由? 第1页

        

user avatar   chun-guo-xue-x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篇明义,我不反对温铁军。

作为一名农业农村工作者,我很赞赏和感谢他持之以恒的对农业农村的关注、研究和呼吁。也赞同他强调中国解决“三农问题”不可能照搬欧美发达国家经验,也不可能采用完全“市场经济”的观点,还有“土地分割细碎的分散的小农经济造成:农业剩余量少且过度分散,客观上与国家工业化、城市化从农业提取原始积累的必然要求相冲突。政府与分散的农民之间的交易费用过高,50~80年代通过建立与计划经济配合的高度集体化制度作为统购统销的组织载体,才得以完成工农两大部类交换”,等等。

但他有些观点确实值得商榷。

我的观点在这几篇文章中:

《我国农业改革的逻辑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路是怎样的?》我国农业改革的逻辑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路是怎样的?

一、我认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的低效及其不适应于市场经济小农经济(包产到户)是否已到最后的末路? )。

小农经济不仅是最为低效、最为阻碍技术进步的现存农业组织模式之一,并且在市场经济中有两个特点:

1、极为弱势。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在进入市场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规模的不对等,运输物流的不经济,所有的个体农户都必然是处于弱势地位,即使在有(更何况还未必有)政府尽责官员的大力援助下,也因不能与农资厂家或市民直接交易,而只能任由中间商盘剥鱼肉,购买生产资料和原材料要用零售价,出售产品又只能用比批发价更低的成本价。在天灾人祸时还要被转嫁风险承担损失,所以“蒜你狠”、“姜你军”都是中间商大赚,滥市滞销全是农民大亏。

2、极为脆弱。小农经济由于本小利薄,生产单位小、散、多,缺少协同互助和有效组织,在遇到灾害时抗风险能力极低。如果政府或社会救助不及时不到位,被转嫁损失后就只有破产一途。

农业天然就是低效的(为什么农业生产率低于工业生产率? ),而小农经济的前述缺陷进一步放大了这一问题,酿成了90年代就已在大呼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二、所以小农乡村是无法维持也不该维持下去的。

因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加剧的“进城潮”固然是“三农问题”的原因之一,但并非根源;并且工业化是真正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

中国的“农业农村工业化”除机械化、良种化等,充分利用工业化和科技手段之外,另一面就是农村社会结构和农业生产组织必须适应并服务于产业化、市场化、集约化。

所以必须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的工业化,不能梦想以“乡贤”治村维持小农经济、抗拒工业化、逆城市化;在农业农村工业化以前,不可能有“乡村稳态”;也不可能有学习法、德乡村治理模式的条件。

三、日本农协可参考但不值得效仿。

日本农业可以看作充分工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的“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在“XX百科”中的定义为: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一种类型,主要特点是:一、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二、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三、自足性,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用于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

按这个定义,从生产方式、生产目的等各方面看,现代日本和美国的家庭农场并不属于小农经济。

但是仅从规模而言,日本的农业模式又很接近“小农经济”。日本农协因其社会、历史因素并且过于政治化,在农业生产的组织、协作和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远不及荷兰和丹麦。再加上日本的地理、经济等特殊情况,造成了日本农业除了有“农协”组织农户购买农资、技术服务,组织品牌生产、包装营销外,每户耕作规模在数十亩以下、大量使用小型农机具就是日本农业的最大特点。可以说是充分工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的“小农经济”。

但是其代价就是:

日本农业凭借形形色色高达约470种的补贴项目(如大米种植户每公顷可获高达30万日元的农业补贴),远高于美、欧的农业补贴资金(无论是总额还是人均),并且还有超高的农产品关税壁垒,例如大米的进口关税为778%,乳制品进口关税为360%……国民为之付出巨大牺牲之后(例如2公斤的大米,每袋市面价格可达1000日元约合人民币62元),粮食自给率仍不及40%,根本满足不了本国的农业需求。依然不是美国农业的一合之敌!

实际上,日本农业这种充分工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的“小农经济”亩均农业产值(222.4美元/亩)虽然远高于美国(70.3美元/亩),和中国相当(农技落后却依靠人力投入达到214.7美元/亩),却远不及自然条件恶劣的以色列(297.2美元/亩)。

四、农林和农村土地资源货币化不说是毫无意义但至少是效果极小。

资本的唯一目的就是逐利,在农业天然低效,收益率远远低于工商业,连欧美高水平农业生产也必须巨额补贴才能维持的情况下,城市剩余资本到农村来干什么?如果没有国家的扶持补贴,可能只有城市周边有资本择肥而噬;即使有国家的扶持补贴,更多的也就是搞相对利润丰厚的观光农业、特殊种植农业,甚至挂羊头卖狗肉……对整体农业发展而言根本于事无补。如果不实现“农业农村工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林和农村土地资源货币化能起到的效果极小。

五、比农协组织更紧密,在农业生产的组织、协作和发展等方面能发挥更大更多作用的合作社才值得我们学习。

应在荷兰、丹麦合作社和以色列基布兹模式基础上,结合国情,以“法规明确、制度规范、自愿参加、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形式多样、因地制宜、技术援助、政府补贴、保险保障”的原则,积极探索新型合作社(制)企业道路,具体方案可探讨、试验,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但都应通过法律规章来规范明确,既要保障企业效率和效益,也要保护普通员工权利。例如:所有社员以土地和劳动力等入股并组成合作社员大会,大会任免和考核董事会、监事会,监事会监督,董事会负责公司管理具体事务的合作社(制)企业模式,等等。既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荷兰皇家菲仕兰合作社、丹麦牛奶合作社,和基布兹及其下属耐特菲姆公司、伯尔梅特公司,等等合作社(制)企业都能发展良好,通过学习借鉴其法律规章和组织管理方式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没理由发展不好。

六、我的观点

“三农问题”并不是单纯地在农村农业投入资金就能解决的,如果没有改革措施的跟进,再多的天文数字的工业反哺资金也不过是为垂死的小农经济延气续命、苟延残喘。所以,在农业机械化、化学化的同时,还必须促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合作化、市场化,通过农村社会结构和农业生产组织的“工业化”,在确保失地农民进入社保体系的前提下,让小农经济在有序可控的情况下退出历史舞台。

因为,只有在“农业农村工业化”的基础上

才有高素质的农民,让化肥和农药、农机能被科学高效地使用,各种新品种新技术能被快速、有效、普遍地推广,最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才有可能彻底摧毁小农经济,借鉴基布兹或荷兰农业合作社模式,组建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需求的新型农业组织,争取实现单位耕地生产率和单位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才有可能通过“农、工、贸”一体化、“就地工业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留乡和进城农民都能完整地享受城市居民享有的国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

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唯一希望。

但是,现实远比理想残酷。

以我们的国情,发达农业模式中最不应学习的是日本和美国,而以现在的走向,偏偏就是低配版“美加日”模式。

基于《我国农业改革的逻辑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路是怎样的?》中的思考分析(篇幅略长,就不复制张贴了,有兴趣请通过链接去看),我对农业农村的前景并不乐观。

“所以,我认为在未来20年~30年,全国农业从业人员自然下降到1亿人以下之前(注意:是农业从业人员,不是农村人口),即使年年都是一号文件,“三农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甚至还会有局部的恶化。”

“这个(解决三农问题的)进程能否实现,速度如何,从中央到基层的农村工作者和农科研究、推广工作者的努力还在其次,更多取决于中国工业升级是否顺利和城市发展是否健康。”



春过雪消:工业化之前的全国平均粮食亩产最高能有多少?

春过雪消:地主阶级是怎样阻碍生产力发展的?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人民公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春过雪消:小农经济(包产到户)是否已到最后的末路?

春过雪消:我国农业改革的逻辑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春过雪消: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水平和规模在世界上能排到什么等级?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建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体系?(近现代史之核心:国家工业化——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

春过雪消:就中国而言,近代到今最伟大的人是谁?

春过雪消:为何印度耕地面积世界第一而粮食年产不足中国一半?

春过雪消: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讨厌日本?单纯因为历史?

春过雪消:为什么一些人觉得美国是中国的敌人而不是朋友?

春过雪消: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国家一个政策或者法律,你会改变什么?

春过雪消:有哪些农业上的事实,没有一定农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春过雪消:中国整体的潜力有多大,尽头在哪里?


user avatar   jiancailaoK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句话,谁都不敢或不愿挑明了说。

「农村是被底层的,它就是用来被牺牲的」



温讲了十次危机(书是八次,讲座是十次),虽然没直接说上面那句话,但已经把这件事的成因和过程讲明白了。

仅这一件事,就足以让我们对温刮目相看。


温还对世界经济有很出圈的看法,他既不认同西方经济学对世界的认知,也不认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未来的判断,他提出了「主权负外部性」,重新解读了国家、殖民、革命、发展、依附等很多概念。

这些见解,可谓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反对温的人,基本不会反对十次危机,大部分也认同「主权负外部性」。

他们反对的,是温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部分看法。


温铁军关于乡村的观点:



反对温的人中,跳的最厉害的就是所谓「工业党」。

在这些工业党看来,只要不大力发展农业工业化改造,不能让农业也有工业化的效率,那你无论想怎么振兴都是扯淡,根本行不通……

道理上,这种效率至上的逻辑似乎无懈可击。

但实际上,这种玩意根本不具备可行性。


看几个问题:

为什么互联网会35岁失业?

为什么人民富豪说996是福报?

为什么城镇化率提高生育率下降?


他们的效率高不高?

他们是不是在追求更极致的效率?

把人当成工具,他们的做法就没问题。

但只要人还是人,他们这种追求效率就是没「人性」,是不能长久的,注定被钉死到耻辱柱上的。


再强调一遍:

「极致追求效率,必然被钉到耻辱柱上」



人性的做法,应该啥样?

35岁也不会失业,终身雇佣,养老送终。

严格执行劳动法,8小时工作制,高工资。

福利给到位,不工作也能把孩子养大成人。



让农村也追求效率的本质,就是不拿农民当人,只把他们当工具。

默认农村效率不如城市,所以农村就该是提升效率的,而不是该用福利补贴的,也不是该被好好养老送终的…… 你们就是工具,就该提升效率!

自己35岁被优化,自己被996压榨,自己买不起房养不起娃时,能意识到这是「效率」对自己的压榨……

但一看农村问题,反而觉得他们不该被补贴,不该被优待,不该什么生态,就该用「效率」压榨才能焕发生机!



三农,被城市工业剪刀剪了50多年,容纳了至少5次以上的经济危机,又提供了改开以来所谓的「人口红利」……

结果,到了2021年了,还被当做工具,被骂「没效率」,想要优化它。


自己被优化时,义愤填膺。

优化别人时,眼睛都不眨。


合适吗?

把人当人了吗?


——————————


有人说,补贴农村也得有发达的工商业,你乡村不搞工业化怎么行,工业化是必经之路……

求你们了,当个人吧!



工商业发展到极致,是什么样?


14亿人民,有没有可能在全员城镇化的情况下,依然保持90%以上的就业率?

如果能,靠什么来实现这种就业率?

靠服务业?还是金融等虚拟经济?


我们能跳过资本阶段直接进入共产吗?

如果不能,我们拿什么解决经济危机?

如果你不知道,请睁眼看看之前怎么解决的。

然后再想想,现在还能再用那些方法解决吗?

高房价还要继续找农民接盘吗?

宁海事任吗?



如果工商业可以支持14亿人的就业,那发达国家就不会各种卡脖子搞封锁来遏制其他国家发展。让更多人一起来工商,一起来高科技,不更好吗?

如果工商业可以支持14亿人的就业,那直接拉动国内城镇化不远比搞什么一带一路要简单吗。为啥非要舍近求远,非要去搞充满不确定和庞大阻力的一带一路?


如果工商业不能实现解决【所有问题】,那就必须有人继续研究三农问题,而不是像所谓工业党一样,永远追求极致的工商业,追求极致的城镇化率,追求极致的效率。

无论是国家资本还是民间资本,一旦出现经济危机,缺少非效率部分的容错,整个国家都会陷入万劫不复。

(回评论里某条:都2021年了,居然还有人觉得现在还能拿农村当蓄水池,我全文一句这种话没有,你居然能把【压舱石】理解成前30年一样的蓄水池!你自己屁股坐哪了?你真为农民考虑能有这个念头?好好反思吧!)


不能彻底取代美国之前,不能拿全世界当经济危机的容器来稀释之前,任何在工商业上一条路跑到黑的行为,都是自寻死路而已!

补贴乡村这事,你补贴得起要补,补贴不起也要补,不是干掉乡村才能赢,而是只有乡村在我们才有可能赢。




如果你真的认同曾经:

「农村是被底层的,它就是用来被牺牲的」


那就请尝试:

1)理解持续投入和补贴是人道的人性的,也是我们过去发展所欠下的债。

2)给农村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不要以效率为名去一味优化它,允许尝试。


——————————


评论中有人觉得:

农村之所以不行,完全是自身环境导致的,你的不行是确定性的,要改变只有迁走效率最高,而且是唯一解决方案……



有这种「高论」的,都没能理解什么叫【被牺牲】。


不把农民当人的,是政策。

能不能发展起来,也要靠政策。


以我老家东北为例,这不是农村,但衰败的比农村还快。

原因很简单:

所有政策导向都在支持长三角珠三角,那边可以免税可以试错可以各种胡搞国家买单。但东北要被下岗被优化。


以海权为核心的经济主导下,把所有优势产业都布局在对方海军射程范围内,冒着一轮齐射全部化为焦土的风险,也要把政策倾斜单东南沿海,进而演变成今天的局面……

你说这是东北不适合发展工商业?

合着全国就只有东南沿海适合发展工商业?


真的,做个人吧!

站在人的角度想问题!

到底什么是【被牺牲】!


说没发展起来就证明不行……

难道把东北人口也都迁到东南沿海?

难道全中国人都迁到东南沿海?

【被牺牲】【被牺牲】【被牺牲】!


既然当初能被牺牲,那现在就能被补回来。东北这种建国时GDP占全国一半以上的区域,都能在政策引导下有这么大的巨变,你怎么就能断言【农村一定不行】?


你政策给到位了吗?

你该倾斜该补贴得给了吗?

你真的鼓励这些地方好好发展了吗?



此外,谁说一定要【不让农民走】了?

你把土地留给农民,把土地资本化的红利给到农民,同时强制城市给流动的农民福利(按劳动法对应的,以及城市该给的),可以不?

现在的矛盾是:

要让农民赤条条的走,在城市里又什么都不给…… 这叫脱贫?这叫制造城市贫民窟!


说让农民进城扶贫的,请把农民土地给保留一下,再把城市里对应的上学、就业、保险、养老给解决下。

你都解决好了,再说进城不迟。

解决不好之前,请至少在保留土地和宅基地的基础上,先把基本生活设施给建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网……

别一边喊进城,一边啥也不给!



留在原地不好脱贫……

洗劫一空赶进城就能脱贫吗?

不在17-28之间的非适龄劳动力咋办?


——————————


很多工业党,自以为鼓励把人口迁出就是真的有人性了,就是真的善待农民了……幼稚!

键政圈里,在这件事上叫的最凶的就是马前卒,有问题都一句话「迁出人口」了事。


对于这种对线,我之前已经写过足够多,6000字分析,包括对评论区的回复。详见:


如果你还要纠缠解农村发展的效率,请先回答我三个问题:

1)如果你自己35岁失业,会不会觉得自己活该?

2)如果你每天被逼着996,会不会觉得是福报?

3)如果你不敢结婚生子,会不会认为提高了效率?


你先不人,我再不义!


——————————


1800赞补充:


中国面临的最坏可能是什么?


三农是基石,是压舱石。但总有人觉得那不过是蓄水池的另一种说法,还是被收割的……

经济危机是最坏可能吗?


美国农业已经很强了,但还是被持续补贴,因为他们知道,「控制了粮食就能控制全世界」。

是,全球贸易下,粮食靠进口似乎比自己种还省钱,但我们真有这个选项吗?

吃饱饭,真的靠贸易就能解决吗?


所以,任何与农业有关的领域,让私人资本大幅进入的话,都不仅仅是发展快慢的问题,而是安全问题,是亡国灭种的问题。

是,我们粮食安全一直控制的不错。

但,即便非常不错,又能有多不错?


就这么点土地,养这么多人口。

本来种粮积极性就不高,还一直折腾。

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愿意在家种地,又有多少人觉得耕地又油水,把地或明或暗的挪作它用,甚至还有人打土地主意,卖地表黑土。



粮食安全,能交给私人资本吗?

如果不能,那怎么留住足够多的人种地?

现在网络如此发达,信息如此透明,还想靠「老办法」来控制吗?


有些异想天开的人觉得让农业工业化就好了,像美国学习。

首先,你没有人家那个耕地禀赋,想学也学不来。

其次,不要以为现在农业的工业化或机械化程度很低,能不用人力的地方早就不用了。但因为耕地禀赋差,很多地都只能靠人力。

最后,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缺人,缺劳动力。



生育率下降,老龄化到来……

80-90后不爱种地,00-10后想种人也不够。

不强迫吧,全种经济作物,强迫吧,那就真成了「强迫劳动」了。


国家之前为什么对生育率迷之自信?

因为有土地的农民,一直是生育率的最大贡献者,他们没被资本异化,没有效率压着,而且新生人口还能分地(1980年和1990年两次土地调整),再结合男丁是壮劳力,必须传宗接代的思想,所以宁可被计生罚款也要生。

但现在,种粮挣的钱越来越少,一年忙到头剩几千块,而且新生人口不会分配土地,没动力,农村年轻人观念变了,能走的全在往外走,走不了的基本也等于娶不了媳妇…… 你放开几胎,农村也没人生了。


「极致追求效率,必然被钉到耻辱柱上」


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再不给乡村振兴砸钱,就和生孩子一样,你想补贴都没人整了。

生育率上不去,很多人还觉得人口少了没准是好事……

粮食如果种不出来了呢?粮食不够是好事吗?

或者粮食还能种,但粮价翻几翻,传导所有物价大幅上涨……这也是好事吗?


这叫蓄水池?

这叫压舱石!



粮食安全那么可怕吗?来这里看:


——————————

2700赞补充:


很多人,揣着明白装糊涂。


一说补贴就问钱从哪来,好像真的需要现金,以及真的缺钱一样。

补贴需要现金吗?

中央真的缺钱吗?


1,补贴不一定需要现金

现在种粮为啥不赚钱,并不是单纯收购价格低的问题,还有种子、农机、化肥、仓储、流通等各个环节的问题。

表面看,是取消了农业税,但其他环节一直涨,事实上只不过是把税改成对这些「工业」的补贴而已。

这些,几乎全是国有工商业,能不能让利?

能不能别在口粮上赚这么多?


和补贴生孩子一样,那是钱的问题吗?

养育成本本来就可以很低,婴幼儿纸尿裤奶粉都国家集采,由国家一路义务教育从3岁送到17,需要现金吗?

(高房价是另一个避孕药,非要市场化解决就永远也解决不了,坚持效率最优的市场化只能等来更高的房价)


2,怎么让乡村融入内循环?

农民本应该是有消费力的,乡村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但现在他们没钱消费,所以消费能力拉不上来。


仔细想想:

国家是没钱补贴吗?

各种放水少吗?

钱哪去了?

通过补贴让农民收入增加,通过数字人民币确保补贴专款专用不会被骗走,企业拿到补贴款再用于升级改造。

这个过程,是不是比直接放贷款给企业(可能被转移买房等资产投资)更靠谱??



方法就是贴脸摆在眼前的。

为啥视而不见?你猜猜!


(具体方案,需要我们给吗?全国多少吃财政饭的公务员和研究人员,可能是因为想不到适合或者看起来适合本地的方法吗?但任何方案,都不可能完美,靠一部马恩也当不了救世主啊,所有的一切都要在实践中去摸索,再去改进。但,方向就是这个方向,不缺钱,很多问题也不是钱的事。)


————————


4400赞补充:


回应几个为了攻击而攻击温的谬论。

(图片为温2021年4月在吉林的讲话)


谬论1:中国农村不行,是因为机械化程度不够,工业化程度不够,还要进一步加大机械化工业化,不能按温说的搞小农经济。


美国29亿亩耕地,产粮3亿吨。

中国15亿亩耕地,产粮6.5亿吨。

(2021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

能用一半的耕地生产更多的粮食,哪怕对方有轮耕休耕,也已经证明我们的机械化工业化水平不差。


中国水稻一般亩产600-800公斤,全国平均算一下粮食也有370公斤左右。

而建国时,亩产只有70公斤,和现在印度差不多(印度的自然禀赋可比我们好多了)。

能提升这300公斤,化肥占4分,种子占3分,其他占3分(水利、农机、农民素质等),而这些无一不是工业化的结果。

而目前,可提升空间还有,但绝不是继续工业化方向。




温什么时候说要搞小农经济了?

现在中央要搞的是农村现代化,是农业升级4.0版(机械化是1.0就开始的)。




谬论2:中国必须走美国模式,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升生产效率才能成功,否则效率永远上不去,农民还是得穷死。


首先,我们不可能全学美国,因为我们没有那个自然禀赋,而且之前学美国搞粗放式增长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农业的污染,比工业污染还大,这就是盲目照搬照抄的恶果!

(就算按全按美国模式,我们也需要把3亿人的后路准备好,而不是全赶进城给房地产接盘)

(美国,农场主200万人,算上各种非法雇工,全部从事农业生产的一共600-800万人。而我们现在有3亿多农业人口,这些人如何持续获得收益是重中之重)


我们目前要做的,是:

「适合学哪就学哪,最终形成美国、欧洲、日韩的混合模式」


因为之前学美国已经足够多了,所以目前最主要的,是要扭转全学美国的观念,也要学学欧洲,学学日韩。

(本题高赞 @春过雪消 也提到过要学欧洲)





谬论3:中国没那么多钱,有限的钱也应该花到城市里工业上,只有这样才有足够高的回报率,花到三农上的收益太差,不可持续。


农村真的没钱吗?

这么多年,各种土地、水利、交通的投入不是钱吗?躺在青山绿水里的各种自然资源,不是钱吗?建国以来,累计砸在农村的1380 万亿设施性资产,不是钱吗?

这么多年投入都扛过来了,现在差最后一步可以让农民分红了,您把农民赶进城了??

之前,农村资本密度不够,只能招商引资,还很难。于是给很多人留下一个印象,好像农村就是不值得投资的,只会骗钱。

但现在,中央不是没钱,金融系统有大量头寸积压用不出去,银行的观念正在被调整,这些钱完全可以拿出来砸向农村。

同时,与美国美元脱钩,我们进一步做大做强内循环都需要有更多「资源」做后盾。而我们自己的农村,就是这里一个优势资源。

和很多工业党评估的不同,乡村振兴是可以融资的,更是可以举债的,其风险可能远比继续砸在需要供给侧改革的领域低得多,其长期回报更是值得期待。







谬论4:无论怎么搞,农民都还得从土里刨食,农民只有进城才能提高收入,留在农村也不可能提高收入。


无论是日韩模式还是欧洲模式(再包括以色列模式),农民都不穷,都不是需要扶贫的对象。


因为,农民已经是农村的股东了,农村所有收益,农民都有分红。

除非你非要把他们赤条条的扒干净送到城市工业化里当人肉柴火,否则,留在农村完全是可以躺赢的。





温的讲座报告很多,我只是随便挑了一个字幕容易截图,且比较新的一个,原始视频如下(原视频声音不太好)。

【温铁军教授报告:现代农业4.0与乡村振兴(2021年04月25日)-哔哩哔哩】



有些人污蔑说温是坐而论道,不知民间疾苦……

你们可拉倒吧,洗洗眼睛涮涮脑子再说话!


温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又懂经济又懂农业,又知道中央政策又了解地方实情,又研究过中国发展又实地走访世界N个国家的,用脚用数据,不带意识形态,做学问的学者。

他70多岁了,可每年大部分时间依然在全国跑,要么是调研,要么是交流,要么是做报告。有些人拿他早年参与过的项目来诋毁他,意思是「你自己也没成功啊,你那玩意也复制不了全国啊」……

知道实验是什么意思吗?

什么实验能试一下就马上成功?

马恩那么牛逼的理论是一试就灵的?


为黑而黑,无脑尬黑!!




中国很多人都在一线致力于改善农村生活,他们不如温出名,但做的事并不少。

正如袁隆平虽然对农业贡献大,但也只是最出名的,而不是唯一。

不要神化温和袁,承认他们,才有可能看到更多的他们。


知乎热榜50个话题,常常是一个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都没有。

反而,资本、戏子常年霸榜,前1%的疾苦八卦反复被咀嚼。

这样好吗?这样合理吗?




人要脚踏实地的活着。

国家也需要脚踏实地的活着。

多关心关心土地以及靠土地吃饭的人吧!

如果你能看到这,请把本文转给更多人,乡村振兴需要更多人的理解和参与!感谢!


——————————


5500赞最后一补:


这种「钓鱼扯淡」问题下,把对方最不愿意看见的答案捅进对方老巢的事我干过好几次。


本答刚出来时,很快引发了一波人来对线(愿意答这种题的,多半还是恨温的),截止200赞之前,评论区都是我一个和他们一群人单挑,而且他们评论的赞远高于我……

让人很爽也很感动的是,随着后来赞数快速增加,帮我和他们对线的人越来越多。除了极个别出口成脏的,我没有拉黑任何一个来对线的人,包括人身攻击和各种扣帽子的,一个没拉黑。


评论区很精彩!

感兴趣的(包括对方阵营的人),欢迎继续讨论,我会奉陪到底。

道理越辩越明,真金不怕火炼,一起来!



我还往哪些阵营捅过啥答案?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物理课,就告诉过我们,一个人的伟大不是点出问题,而是点出问题的实质,起码努力探究,竭尽全力接近问题发生的真相,并就此彻底地或阶段性地改进。

不喜欢温老师,总有种娓娓道来的诱拐之意。


user avatar   wu-ya-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既不支持温铁军,也不反对温铁军。

我偶尔会推温老的理论或者视频,但很多人不懂——我推荐不是因为我认为他对,而是认为他说的至少值得思考。

知乎现在最不好的风气就是想做裁判的人太多,甚至还派生出了舆论领域的社会达尔文注意逻辑——我对就可以对你为所欲为,你不对你就必须任我欺凌

脑子是不需要有的,思考是不需要有的,叨逼几个逻辑,输出几个结论,就觉得自己圆满了。

这到底是要做启发,还是打着做启发的旗号反智,动动脑子,自己想。

看了几个回答,称呼上都得带着蔑视。

温铁军1951年生人,今年2021年,正好70岁。

那些动辄曰狗者,你基本的人伦呢?

那些觉得他做的不好的,请你继续努力好好做,放下键盘去做吧。

反对,无非就是证明——反正我对。无论你对不对,意义何在?

在知乎换三五个赞同,有几个人评论说“说得好”、“说得对”并以此自傲?

但令我倍感好笑的是,有些人反对了半天,他所反对的人没时间搭理他。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无视就是最大的蔑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无论你支持或者反对,保持思考,保持批判,保持谦卑。


user avatar   guchuanzhu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满嘴跑火车的专家罢了。

看看温铁军出品的“小毛驴”,直接暴毙,员工没有社保,不交社保也就罢了,雇佣的工人在工作中死了,不但不给工伤赔偿,还要被脑残粉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搞批斗,感觉劳动法在脑残粉眼里也就是写在纸上给大家看看的玩意儿。

这逻辑,其实流量明星也是这样。

来源: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与北京市海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其他一审行政判决书。

说到底,温铁军只是一个流量明星,明星吹颜值,温铁军吹良心,本质上就是洗脑脑残粉罢了,方便收割,套路一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从温铁军自编自导自演自制的“小毛驴”看,没有票房,没有收视率,不能回本,只有粉丝的自嗨。

温铁军导演的“兰考县有机大米”,还是没有票房,没有收视率,不能回本,有的还是粉丝的自嗨。

看看这些,这不就是流量明星吗?没有票房,怪编剧,怪特效,怪投资,怪群众演员,,,反正自己家的哥哥颜值好,没有一点毛病,哥哥的演技全靠内心戏。

温铁军也一样,实验品全败了,怪资本,怪政策,怪农民,怪政府,,,反正自己家的专家良心大大的好,没有一点毛病,专家的理论全靠内心感受。


温铁军所谓的百业,在北京主城区不远的“小毛驴”都做不到,其它地方呢?这“小毛驴”有政策支持,还有国家补助,还有脑残粉志愿者。北京周边地区,农村一带是没有宗族势力的,改革相对比较简单,看看他的实验结果,这TM也能吹?

南方某些地区宗族势力大,百业,谁的百业?某些地方连征地都不敢想,比如广西某些地方,地质工程勘察进一次村就有300块的补贴,为什么有300块的补贴,自己想。这类宗族械斗圣地,怎么来的百业?械斗的百业?


说农村,好歹生活了十几年,能不能行,谁心里不清楚。

云南、贵州的很多县城、地级市,说白了,就是靠师(事)医公群体的消费带动城区,属于输入型通货膨胀。这种破地方,师(事)医公工资大部分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特点就是县城物价高,远超北上广,唯一便宜的就是房价,而且房价还未必低。最支持农村建设的,就是这群师(事)医公,原因很简单,财政转移支付,明明地方经济搞得一塌糊涂,这群人的工资却出奇的高。完全脱离地方经济的高薪水造成了这波人产生错觉,认为自己能力无限,大肆鼓吹农村建设。

这种很好办,直接断掉财政转移支付,只要半年,尘归尘,土归土。

毕竟财政转移支付好,政府来养老。

这群师(事)医公这么想,温铁军也一样。


粉丝们不接受,很简单,建议温铁军及其粉丝们集体空降到贵州省独山县:

让大家看看你们的百业,反正400亿,真正的百业。

如果一个县都不够,那要几个县?

温铁军的粉丝总喜欢自我代入,这举报,那举报?流量明星的粉丝也这样,网红李子柒的粉丝一样,李子柒不是农村的,她就是一个网红,农村从来不是田园牧歌。

顺便要求温铁军及其粉丝们交出自己的财产做抵押,赢了财产归你们,输了财产抵债,毕竟天天吹牛X,吹多了,也该上点税。

这样,粉丝们会好好闭嘴,毕竟要交智商税。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在一个领域浸淫日久的人都容易掉进一个领域的窠臼不可自拔,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其理论的缺陷性就会十分的明显。在本领域内逻辑上无懈可击,实际根本无法落地,真的按照他说的去做就会出现“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这个领域的问题是解决了,更多领域的问题又冒出来。


温铁军就属于这种情况。


必须要去很多领域兜兜转转,最终才能知道自己这一套能不能行。然而在别的领域兜兜转转又十分的耗费时间,要做大量的事情,要进行数量庞大的数据调查整理归纳,这并不是一个人甚至一个教授团队能够搞定的。温铁军的问题在于他以为自己能够搞定实际上搞不定,又没有去掌握他实际上能够搞定的方法,于是得出来的结论看起来问题不大,实际上没有人按照他那一套来办事。


所以,我并不反对他,你反对一个逻辑上正确的东西并没有什么意义,我只是觉得他说的没有用而已





很久没有谈过中国农村问题了,但是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三农问题”根本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很多人莫名其妙的对最基本的事实持一种轻慢态度,你这不就是高中政治的问题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当然是高中政治的内容,但是1+1=2还是小学数学的内容呢,你能否认它正确吗?你能不以这个为基础吗?然而在很多教授的研究中就是有意无意的忽视了这些最基本的东西。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良好的经济体系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配套,过于激进的生产关系反而会抑制生产力发展,这东西不配套就是不行。


比如农村里前些年修了很多设施,村卫生室、村文化活动室,同时又在搞撤乡并镇合村,很多村建制不存在以后这些设施都完全荒废了,刚开始还能当停车场用,现在完全就用来长青苔和野草,是老鼠和蜘蛛的乐园。刚修起来还有很多老年人跑去坐院子里侃大山,很快就完全无人问津。

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配套,是忽视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弄出来的浪费。


然而类似的建筑在农村里又确实在发挥作用,有效的提高了农民的卫生医疗条件和文化活动条件。这种农村在东南沿海有很多,在很多内陆城市周边的郊区村也很常见,各级政府也喜欢把这种各方面都搞得不错的村子拿来做“试点”、“示范”,报纸上、媒体上都有身影。


这就是典型的“马太效应”,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在媒体聚光作用下,原本经济基础就非常好的农村得到了大量资源,发展更好更快;而原本没有经济基础的农村得不到资源,发展更加落后,最终消亡。


然而你就能够逆潮流而动吗?你做不到。


你强行把最好的资源分配给落后的农村,产生的经济效益更低,反而还会让发展较好的农村陷入停滞,引发更多的问题。比如很多城边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无业闲置,对城市治安与社会治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引发的社会问题怎么办?这些人去工业领域务工以后,城市本身需要的蔬菜、水果、生鲜农产品又怎么办?从远处郊区运输吗?


如果我们把这些农村全部做资本化开发,固然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吸引投资的前提又是良好的营商环境,问题又回到了开头:优质资源还是喜欢往好地方跑。兜一大圈,回到了问题的开头。





温铁军的理论实际上就是在这种兜圈子的游戏中理出一条看似有逻辑的理论,实际上落实到现实里一点用都没有。偶尔他的理论有落地的,那叫做“瞎猫撞到死耗子”,是生产力发展到那一步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早不应验晚不应验,到了时间就应验,恰恰说明这种理论本身是书斋里的游戏。比如说有个算命先生告诉你,你有血光之灾。你问他我什么时候有血光之灾?他说等你有了你就知道了。你当天晚上回去切菜切了手指头,你心想我去真的灵验啊!这是个半仙儿啊!你十年八年没出一滴血,15年以后出了个车祸,想得起来你还说“老神仙啊!”想不起来你干脆就忘了有这么个人说过这么个话了。


“三农问题”说到底还是个宏观调控问题,只是这个调控指标,我们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我相信温铁军本人也是意识到了这个事情的,只是没有看透。通过什么样的调控指标去调整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配套,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抓住了关键,整个问题才能有实质性的解决。


这个调控指标就是恩格尔系数


我恨不得把恩格尔系数五个字放大到脸盆那么大,扣在每一个研究农村问题的人脸上,睁眼就能看到。恩格尔系数就是整个农村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是运用矛盾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观来分析中国农村问题必然得出的结论,说白了就非常简单,用不着去搞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中国农村农业人口收入远低于城市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然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要高于城镇居民,这是一件咄咄怪事。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要高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我说了,这是个咄咄怪事。农村居民作为食品生产者,为什么花在食品上的钱居然会占比更高?当然,绝对值肯定是低于城镇居民的,这说明农民的生活水平比起城镇居民来说差了不止一星半点。绝对值低,占比还高,可想而知花在别的地方的钱岂不是更少更可怜?


城镇居民2018年人均花在食品消费上的钱是7239元,占总收入的27.7%;农村居民则是3645元,占总收入30.1%。


不要忘了,农村居民自己种植、自己消费的农产品是无法统计、也没有纳入统计的


把这一部分自己种了自己吃的东西也算进去,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会急剧飙升,但是我也不建议真的跑去精确统计这一部分食品消费,只需要抽取一定样本进行大概估算就可以了。我个人的意见是2018年在中国农村中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经济形式的农村,计入农民自己出产自己消费的农产品,农村按照市场价统计的实际食品支出将突破5000元的水平,恩格尔系数大概会突破40%。


很多人会提到城镇居民的住房支出占比要高于农村,这是肯定的,但是你不要动不动就拿北上广深的房价来说事情,实际上2018年全国城镇居民住房支出是6255元,占比24%,农村居民住房支出是2660元,占比21.9%,并没有差距很明显,至少不能抵消恩格尔系数的巨大悬殊。


这说明什么问题?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恩格尔系数倒挂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这个问题到2018年也没有解决。实际上不光是食品消费,农村生活成本实质全面高于城镇,用于最基本生存所需的开支占比过高、质量过差,是中国农村人口流失、生产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这一点也是中国三农问题与别的国家不同的关键所在,别的国家农村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例如我看过一个美国电影,里面一群21世纪还在放牛的“牛仔”愤怒的抱怨,“靠,老子现在还在放牛!”实际上他们回到家以后生活水平很显然比曼哈顿的“破产姐妹”们好多了,大皮卡开得不亦乐乎,他抱怨的仅仅是劳动强度大的问题,弄点老墨过来干活就好了。


日韩同样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的农村同样空心化,但是这种空心化是市场调控的结果,农业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参与者,剩余劳动力自然会转移出去。


这两条路没有哪一条中国能走得通的,我们还有好几亿的农村人口,但是也有大量的山地、丘陵土地存在,你不可能像美国那样靠2%的农民就能养活全国人。你也不可能把这么多人口全部转移到工业和第三产业去,说白了,地球70亿人用不了14亿工业人口,你就把除了中国以外所有的工业和第三产业都击垮,中国还是不可能所有人都不种地。


问题就卡在这里了:1、中国不可能不搞分散农业;2、中国不可能依靠工业和服务业就养活14亿人。


1、中国不可能不搞分散农业,小农经济必然长期存在。中国有大量山地、丘陵,这些土地你全部搞成国家公园?你这不是开玩笑么?你吃的从哪儿来?就算你不要粮食安全了,你蔬菜总还是要靠自己吧?我就不信你吃个炒青菜还要从日本空运过来。这些山地丘陵地你必须要种,必须要要,才能养活这么多人口。


2、中国不可能依靠工业服务业就养活14亿人。地球能够承载的纯粹依靠工业服务业的人口是有上限的,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是有极限的,中国也不可能跑去挑战这个极限,这属于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


这两边一卡,三农问题就出来了:农民收入无法提高、农业水平长期落后、农村建设长期滞后




合理调整恩格尔系数是缓解这个矛盾的唯一方法,其它任何措施都不过是在涂脂抹粉,除了造成浪费没有任何作用。不管是搞什么“文化站”、撤乡并镇合村、农业补贴,都不会真正改变问题的实质。


我知道这个话说出来得罪人,尤其是得罪互联网上的主要发声群体,城镇居民,尤其是一线城市居民。


得罪人,但是问题就在那里,你骂也好,跳脚也好,它都不会有任何改变,我希望你心平气和的看问题,骂人跳脚,气坏了自己划不来。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不应该比城镇居民高,不管是按照统计数据还是按照计入农民自产自消农产品得出来的真实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都应该拥有比城镇居民更低的食品消费比例。他自己是种地的人,他吃东西凭什么比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还要花掉更大比例的收入呢?


农产品价格与恩格尔系数的关系十分复杂,这里就不展开讲述,有条件的朋友可以去认真分析一下,主要从这几个方面下手:


1、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农民付出的食品消费支出主要是高附加值加工食品,也就是工业把农民生产的原材料加工过后增加了附加值,再卖给农民,完成一次“工农业剪刀差”。


2、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价格构成,其中只有不到一半是用于原材料采购,大部分其实是物流成本、中间环节的中间商利润。比如你买一斤小白菜4元,农民地边上的批发价其实不到2元,剩下的两元是运输成本、批发商的利润、菜市场摊位租金等等。


3、按照劳动量计价的农产品价格过低,农业劳动强度大、收益低,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务农不如打工、但凡有一点技能就去打工、只要能打工绝不种地,是现实。


最终导致的就是农村生活成本相对高、生存性支出占消费总额的比例高、获得的服务质量差,农民自然会往城里挤,农村空心化、城市拥挤化。城市毕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所在,工业服务业才是核心竞争力,城市又不得不保。结果就是尽管城里以及拥挤到了没办法的程度,农产品消费价格依然不能市场化,恩格尔系数照样倒挂着。城里的食品消费价格谁敢完全放开呢?真正按照市场定价来,那么多人在城市里生活,你搞高了真的会出大乱子。


所以实际上三农问题就是一个从建国开始到现在的持续性问题,60年代农村闹饥荒,不生产粮食的城市反而不会饿死人,跟现在的情形又有什么本质性区别呢?


农民为中华的崛起付出了太多太多,虽然现在没有人提,但是历史会给出结论的





所以我并不反对温铁军,反对他还是赞同他,对于问题本身都没有任何影响。


他的理论也没有任何用。


现阶段,我们还不能开着高达去耕田,也不可能拿全自动机器人去种梯田。

生产力水平就是这样子,只能靠宏观调控来缓解矛盾,这就是目前处理好三农问题的唯一办法,工农业剪刀差还将长期持续下去,农村生活水平还是赶不上城市,农民依旧会在付出高强度劳动的情况下生存性支出更高、获得服务更差、生活成本相对高。


“傻子才种田”,是目前的现实,也是最尖锐的矛盾。


愿意从事农业的往往都是老年人、实在是没有打工能力的人,资本进入农村也只会选条件好的地方,这个矛盾已经到了临界点了:农业从业人口平均年龄全面老化。这些人目前平均年龄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境地,到了60岁左右了,再也不能拖延了!


再拖延,中国农业的矛盾立刻就会爆发,整个工业、第三产业马上就要受到严重影响了,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危机即将爆发。


现在摆在面前就两条路:


1、全面提高城镇农产品价格,压缩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城镇农产品价格至少要提高10个百分点,农民农业才有钱赚;中间商环节必须要压缩一到两个,压缩中间利润,确保农业利润率,从而把农业留在中国。


2、让农业全面崩溃,中国人全部吃进口食品。嫌城镇农产品提价10%太高了、肉疼支出增加的朋友,建议先去大型超市里“进口食品专区”逛一圈,看看愿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


城镇食品价格提升是必走的路,这一步不走,城镇食品价格反而会一发不可收拾。一种是可控的提升小幅度,另一种是不可控的提升大幅度,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该选哪个。


放任农村从业人口继续老龄化知道越过65-70岁这个硬杠杠,农业从业人口彻底丧失劳动力,农村出现重大劳动力断代,中国城镇的农产品价格立刻就会起飞,飞两倍都不一定能停下来。那时候的小白菜不是4块涨到5块的问题,是4块涨到40块的问题。


很简单:食品短缺10%,不是价格上涨10%的事情,是价格上涨到饿死10%的人为止


趁着现在还有5到10年时间的机会,立刻采取有效措施,放宽一点点农产品价格市场化,让城镇食品价格有序可控上涨一点,刺激农业发展以保持最低限度的生存,是唯一可以选择的路。


很显然,国家已经采取了这个措施,2021年到2030年之间农产品消费价格普涨已经是既定事实。


很多破口大骂的朋友,这是为了让你不饿死而已。




至于温铁军?


网红农业专家而已。


user avatar   zheng-zhuang-gong-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宏观上看,温铁军是乡村建设派,这一派的理论观点整个都是错的。

乡村建设派由来已久,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活跃了,持续时间长,范围大,影响广泛,代表人物就是梁漱溟、晏阳初、卢作孚,被称为乡村运动三杰。

这一派的观点是,农村贫穷落后,是因为农民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技术,观念落后等等,因此要让农村发展起来,必须深入农村,开展农村教育,改变农民观念等等。

在这种观点的支撑下,他们组织了好多知识分子上山下乡,不乏博士教授,搞了几个试点,到试点扫盲,传授科技知识,推广优良品种,种经济作物,办农业合作社等等。结果没有什么收效。当然,他们说这是因为战乱造成的。

而实际上呢,他们不搞土改,不动土地所有权,地主还是地主,贫农还是贫农,他们只是在麻袋表面上绣花。这就注定他们没有多少收效,连试点都难搞好。他们所做的和后来教员做的,虽然在形式上差不多,但是本质上不同,形似而神非。

拿他们推广种植经济作物来说,种植经济作物,就是为了卖钱,让农民发财,看起来这个办法可以。但是用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眼光从全国范围来看,赚钱就是把你的钱掏到我的口袋里,全国的钱并不增加,即使试点能富,也不能推广到全国。用私有制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即使试点种植某经济作物发财了,如果推广到全国,这种经济作物会烂大街,这个办法也不能让全国农村富裕,即使把试点搞好了也不具有推广性,只能让试点富裕。

那么应该怎么样才能让整个农村都富裕呢?

必须发展工业。头疼治脚,而不是头痛治头。

农民能不能富裕,还有工人能不能富裕,全国人民能不能富裕,取决于生产力大小,在单位时间内能生产出来多少东西,而不是取决于农民能赚多少钱,全国人民能赚多少钱,全国人民互相赚钱没有用。而提高生产力必须发展工业,所以让农民富裕,让工人富裕,让全国人民都富裕,必须发展工业。

工业发展起来了,能够生产农机、化肥、农药了,粮食产量就提高了,农民就能吃饱了。工业发展起来了,能够生产很多钢铁、水泥、机器了,农民就有衣服穿了,就能住大楼了,就能有家电了,农村也能通马路了。农村也就能富裕了。

所以要想让农村富裕,必须先发展工业。只发展农业,只在农村上做文章,头痛医头,是不能让农村摆脱贫困的。

所以建国后尽最大努力发展工业。

而当时粮食产量很低,农民自己都不够吃的,没有很多的粮食来养活工人和技术人员,工业很难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国家就从农民嘴里挤粮食,粮食统购统销,挤出来粮食养活工人和技术人员来发展工业。

当时给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待遇比农民要好得多,例如保证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口粮,给工人和技术人员免费分房,免费医疗等等。这是因为: 一 当时没有机械,工业建设全靠人力,人抬肩扛,工地条件还极其艰苦,风餐露宿,还没有空调风扇,工人受的苦比农民大,如果给工人待遇差,就没有农民愿意去当工人,而且工人反而还要回去当农民;二 为数不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是国家的宝贝,不能不重视;三 当时生产力低下,财富少,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只能先给工人和技术人员优越待遇。这不叫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说,即使不给工人和技术人员优越待遇,把给他们的优越待遇掐下来平分给农民,这么一点点财富,又能让农民的情况改善多少?微不足道。

就拿口粮来说,假设当时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平均口粮是一个月35斤,把这35斤给去掉10斤,只吃25斤,去掉的10斤给农民,再假设当时有3000万工人和技术人员,就是3亿斤,这3亿斤分给6亿农民,每个农民平均每个月能多吃半斤,一天多吃8克,能让农民生活改善多少?有多大意义?

但是乡村建设派反对发展工业,他们坚持发展农村,把重点放到农村去。

例如建国后梁漱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工人在九天之上,农民在九地之下。意思是说当时给工人的待遇太好了,不顾农民的死活,剥削农民,牺牲农民利益。好像非常同情农民的样子。他还是想单纯地发展农业。

当时梁漱溟被教员狠狠批评了一顿。但是梁漱溟不服。不过教员批评梁漱溟,并没撤他职,也没不给他工资。

不过后来很多人就抓住这一点,给梁漱溟叫屈,说梁漱溟多好的人呀,知识多渊博呀,多关心农民呀,被批多冤枉呀,教员多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呀。说教员不尊重知识不尊重人才,就是从这一类事情上说起的。

从此以后,乡村建设派就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改革之后,实行市场经济了,以温铁军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又开始抬头,但是不被重视。因为前段时间,城市建设派非常红火,说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都是80%,90%,他们要消灭农村,搞城市化,把农民都赶城市里去。不过搞了二三十年,城市盖的楼卖不出去,成了鬼城,正在轰轰隆隆地炸,城市建设派倒能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逐渐隐身,乡村建设派就有点开始走红了。你不行换我,天子轮流做。

现在的乡村建设派和以前的乡村建设派的主张没有多少不同,都是重点搞农村建设,搞活农村经济,搞经济作物种植,搞合作社等等,他们都反对公有制计划经济,他们都没摆脱私有制市场经济这个思想牢笼的束缚,他们只想在私有制市场经济的框架里解决农村问题。

而我是支持公有制计划经济的,我认为应该用公有制计划经济来解决经济问题。这就是我反对温铁军的理由,也是反对整个乡村建设派的理由。


user avatar   wu-pei-70-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朗读版:

如果说有人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那温铁军就是八面带刺,左右讨嫌。

最开始他是研究三农问题的,90年代到2000年初大多数“精英人士”都认为咱们家庭联产承包取得了巨大成效,农业没问题,国家蒸蒸日上。

温铁军非要下基层去调研考察,了解农民生活,回来还要写一些报告说农民负担太大,农村正在凋敝之类的话,再不改革要出大事。

你说这人多讨厌,非要在人家抽烟抽的正爽的时候,说你再抽要得肺癌了。


身为一个知识分子,明明坐办公室水几篇文章就有国家养着你,但非要去农村搞实践,还要帮村民组织起来搞合作社,给农民增加市场话语权。

以前的商人把化肥农药卖给分散的农民,随便就能溢价20%甚至更高。温铁军想把农民组织起来,那以后经销商还吸谁的血?

资本家来向农民收购蔬菜,现在是几毛甚至几分钱一斤,卖到城里几块钱一斤,随便一转手就是几十上百倍的利润。

你把农民组织起来要涨价,那资本家改从哪谋取暴利?


温铁军竟然还想让农村发展自己的产业,让农民就近找到工作,这是要掀了所有城市资本家的桌子啊!

农民就近有工作谁还进城打工?城里头的富家少爷小姐们哪个肯进厂充当廉价劳动力的?

没有农村的廉价劳动力资本家还怎么吸血?

没有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房东还怎么收租金?房地产让谁来接盘?

没有农村优秀的娃娃迫切改变命运的需求,互联网大厂从哪里找人营造“奋斗”风气?996还怎么维持下去?

所以温铁军几乎把你能想到的有钱人全得罪了一遍。


不仅如此,温铁军还不受知识分子待见。

右派和反华公知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颠倒黑白,才把前三十年渲染成原始社会。

温铁军非要讲什么十次危机,告诉吃瓜群众中国工业化原始积累是毛泽东时代的先辈靠艰苦奋斗完成的,70年代末就有了初步完善的工业门类。

(删除)

(删除)

这是把右派公知们几十年努力颠倒黑白的成果毁了啊,能不招人恨吗?


那按理说温铁军应该算左了吧?

但实际上左派也不一定都待见他,有时还被开除左籍,尽管他自己从来都不承认自己是左,一直用“去意识形态”的角度叙事。

提到他的农村改革发展理念,就必然有个别教条左跑过来质问为什么不抓意识形态,注意阶级斗争。也不琢磨一下以现在的国情,这是一个三农学者抓得了的东西吗?

更何况温铁军有时候还说什么“人民公社让国家更方便的从农村提取剩余”之类左派不爱听的话。

总之知识分子群体几乎都不怎么待见他。


所以说温铁军这个人真的是八面带刺,左右讨嫌。

他最大的优点就是见谁都笑脸相迎,如果再摆一张臭脸说不定真能打起来。


user avatar   wen-xing-jia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温铁军想发展农村,但不在农村发展工业,也不发展现代化农业,想发展的是法德式的农村。

问题是法德式农村的高收入不是因为法国和德国农村发展的好,而是法国和德国城市发展的很好。不然市民没钱买高价农产品,农民根本没法致富,真正的财富母鸡是工业和高科技业。

而农民离这两样东西有点远,所以没有一个国家的农民是发了财的。美国的农民是因为翻译问题,其实真正的叫法是叫农场主。

温铁军特别赞同城乡双轨制,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不是经济上的考虑。温铁军比较擅长解决短期问题,就像他的书《八次危机》,其实真正解决问题要靠长期主义,要靠正面面对问题承认问题,而不是靠逃避靠拖。

如果靠拖解决问题,那温铁军二十年后还可以写一本书,书名叫做《十八次危机》。

在经济上,学生第一课需要学的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在政治上,学生第一课需要学的就是忘记在经济上学过的信条。

然而大部分人根本没学过经济,却只知道政治的皮毛,这就非常可怕了。


user avatar   qing-hui-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对温铁军开出的药方,不反对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温铁军用中国的数据告诉大众,小生产者、小资产者,这些自食其力者是如何破产的。

将剥削他人私有制,伪装勤劳致富的画皮揭开。

指出了在剥削他人私有制下,民众的生活是越来越困苦。

不过开出的药方,还是梁漱溟的那一套

其实这一切也不新鲜,欧洲早就有了这方面的东西,西斯蒙第、蒲鲁东、路易 ·勃朗,还有俄国的民粹派

温铁军用了相对较新的,20世纪的中国数据,是离我们不远的东西,文字也是中文,在阅读上要比看那些欧洲人的作品更方便,毕竟他们作品是19世纪的欧洲,而且需要通过翻译。

——————————————————————————

看到有人举例,说他去石家庄下面的县级市晋州做调查

这样的调查是很好的,值得鼓励。

但是这情况符合大多数中国农村的情况吗?

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

1907年10月,正太铁路全线竣工通车,至此,石家庄站成为京汉铁路与正太铁路的交汇处。在当时公路交通落后的背景下,铁路交通带动了物资集散、商品流通。石家庄工商业、服务业、金融业也全面兴起,城市化进程加快。

晋州,河北省辖县级市,石家庄市代管,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地势平缓开旷

邻近交通发达城市的农村地区,而且地形平坦,这类地方,占全国农村有多少?

谁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谁都知道平地比山地、丘陵好,

确实是有村村通这个东西,但不是有路了,就能方便的运输,离具有消费需求的城市多远,也是决定运输成本的。

到底是离乡打工好,还是在家就业好,这笔经济账,人人都会算。

至于说农业机械化,科技是在进步的,不光有适应大规模平坦土地的机械农具,也有适应丘陵的机械农具

日本的果园种植地形类似于我国南方地形,许多在平地上使用的果园机械在丘陵地形上并不适用,因此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初着手研究陡坡地果园的机械化。其四国农业试验场研制的采用枢轴式摆动悬挂机构作为行走部分的自走式采摘车,使用电视摄像机和无线电控制组合。该采摘车的轮距宽,故爬坡能力强;采用就地车轮正反转机构,故回转能力好采用枢轴悬挂机构,因而使机体摆动小、行走稳定,适合在坡度15°~30°的地区使用。

目前国外对采摘机械的研究是以采摘机器人为主。7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美国首先开始研究各种农业机器人。自1983年第一台采摘机器人在美国诞生以来,历经了20多年的研究和试验,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法国、荷兰、英国、西班牙等国相继试验成功了多种采摘机器人,如苹果、柑桔、番茄、西瓜和葡萄等果实采摘的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采摘机器人主要由机械手、末端执行器、视觉识别系统和行走装置等四大系统组成。日本京都大学在80年代中期研制了五自由度关节型机械手,但这种机械手的工作空间并没有包含所有果实的位置,而且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可操作度也低。同时韩国研制的苹果采摘机器人采用了极坐标机械手,旋转关节可左右移动,丝杆关节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工作空间可达3m。20世纪90年代,日本岗山大学在番茄采摘机器人上设计出了具有7个自由度的能够指定采摘姿态的机械手。自由度越高,其手部运动越灵活,控制越复杂。末端执行器类似于人的手指,其设计采用仿生学,即末端执行器结构取决于采摘对象的生物特性、理化特性,手指的数量和形状与果实的外形特征密切相关。对于摘取方式,多数采摘机器人使用剪刀剪断果柄或直接用手爪拧断果柄,荷兰农业环境工程研究所(IMAG)发明了一种电极切割法,利用特殊电极产生高温(1000℃)切割,可防止断口的感染。2007年,美国加州柑橘研究委员会和华盛顿苹果委员会合作研发一种水果采摘机器人。设计出的机器人依靠先进的运算能力和液压技术,使机器手臂和手指具有近似于人手灵敏度的能力,应用现代成像技术使机器能够识别和挑选各种品质的水果和蔬菜。工作过程就是先将一台机械化扫描机器送入果园,装备有数字成像技术设备的机器人能够生成一张三维地图,显示位置、成熟度和水果质量,采摘机器人按照这些画面,使用他们的长机械臂仔细地采集成熟了的水果,大幅提高了采摘效率和成功率。该种机器人单扫描和收获系统的成本就达五十万美元,所以距离真正的广泛商业应用还有几年的路要走。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目前采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还没有达到农业生产的要求,离实用化和商品化还有一定距离,主要问题在于其灵巧性有待提高,果实的平均采摘周期较长,果实识别率偏低,损伤率较高,制造成本过高。随着传感器及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发展,采摘机器人的研究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要找到一种可靠性好、精度高的视觉系统技术,能够检测出所有成熟果实,精确对其定位;二是提高机械手和末端执行器的设计柔性和灵巧性,成功避障,提高采摘的成功率,降低果实的损伤率;三是要提高采摘机器人的通用性和利用率。




        

相关话题

  怎样看待中央在保定规划的雄安新区? 
  中国人均物理水平如何?能否达到高中物理竞赛水准? 
  为什么中国有核动力潜艇,却没有核动力的水上舰只? 
  日韩当年是怎么应对“民工潮”(农民工进城)问题的? 
  为什么越南政治体制改革步伐比中国快,但经济却不如中国? 
  全世界有高华看不起中国人,有没有“高犹”看不起犹太人的? 
  请问在知乎讨论他国内政的意义在哪里? 
  专制能否促进经济增长? 
  历史上有哪些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好官? 
  为什么产量增大必然会导致价格下降呢? 

前一个讨论
尼布楚条约清朝到底亏了还是赚了?
下一个讨论
如果将落在罗马帝国版图内的现有国家合并,重建罗马帝国,国力会有多强大?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