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8 月 29 日山西临汾襄汾县一饭店发生坍塌,多人被埋,目前救援情况怎么样?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第1页

  

user avatar   hai-jiao-nai-b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前救援已经结束了。

感觉可能的一个原因就是反常气候。今年的山西,5月份被太阳烤了整整一个月,6、7、8月却是密集而猛烈的降雨,这样一热一冷,对农村那些简单房屋的侵蚀可想而知。

当地那些在干燥地区生活了几十年的人,虽然对自己家乡还算熟悉,可是哪有这种气候下检修和维护房屋的经验?

唉。


user avatar   alivetomb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答案:

从新闻里看到现场已经基本清理干净了,酒店持有者也被带走配合调查。过大寿的老爷子非常自责,下跪致歉,酒店持有者的亲戚接受采访,感叹他们家辛勤努力大半辈子全没了,网友们开始嘲讽“你家只是没了半辈子,别人的一辈子都没了”……

希望能有专业人士为幸存者做心理疏导,这种大事故之下,幸存者会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有的人会内疚,觉得别人死了而我活着是欠了死者的;有的人会狂热,觉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自己成了天选之人,可能会去做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或简单地因为错误判断涉险,这只是举两个常见的例子,遭逢大事,人们需要疏导和平复,希望官方能组织组织给予帮助。

再就是希望有人出面组织捐助,发动社会力量帮死者和伤者的家庭一把,特别是还有重伤住院的,那么多人,治疗费用应该是不小的数字,饭店持有者肯定赔不起的,而且他们自己家也房子塌了,虽然幸好人在厨房没受伤,资金方面必然是无法及时对伤亡者进行偿付了。而我好像没听说过政府方面给予伤亡者赔偿的先例,他们也大概率没有保险,组织社会捐款,应该会是最容易、最及时的一种对伤亡者救助的方式了吧。

=================2020.8.30日原答案:

身为工地狗,分析下可能的原因吧。主要两大原因:一是房屋结构设计建造不规范,二是可能缺乏结构安全性认证情况下就允许商用。前者是主要原因。

从视频看,坍塌房屋是一所民宅,两层,现浇板只有单层钢筋网片,没有圈梁也没有构造柱,部分还使用了预制空心楼板。板跟竖向结构的关系是一种简支关系,一旦板发生变形折断,立即就会从支点上滑落,同时给墙一个侧面的力,视频中看,墙没有构造柱也没有拉结筋,就普通的24砖墙,所以基本是一挤就会倒。答案中不能放图,我把截图放在评论区。

这种无筋砌体简支结构的房屋,在传统的单层平层瓦房还是较常见的,我老家华北平原这一代,没什么地震、台风,房屋基本不会有水平受力,墙体和楼板荷载的基本就是结构自重和雨雪种类,或偶尔上人或堆点粮食之类的重量,基本这些荷载都不大,所以也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随着时代发展,部分人开始盖两层的甚至更多层的房子,但他们欠缺多层房屋的建造知识,以为加层就是两个平房摞起来,就必然在结构上留下重大的安全隐患,自住可能还无法令这些隐患暴露,但是开饭店营业,二楼上去20多号人,且集中在房心位置,就超载了。

这种没有专业设计、监理并经质监、安监验收备案的民房,如果商用前由质量监督部门做一次结构安全无损检测和评定,给出明确的限载数据或其他的房屋使用说明,并在安监部门备案,我觉得也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故的发生。——民房自建房可以没设计图纸、不做图纸审查、建造监督,但要商用、公用,必须补齐结构安全性和功能性检查报告,这是我的一个建议,目前没听说有相关规定,我只听说过消防部门会对疏散、消防器材配置之类的消防安全进行要求,还真没见对结构安全进行要求的。

再就是额外讨论点建筑建造经验欠缺的问题,现实中不仅存在民房多层就是几层单层摞起来的这种

偏见,甚至在高层建筑中也存在偏见。例如目前我在建造的一个50米的高层住宅,设计院对高层建筑缺乏理解,设计简单粗暴,仍旧是抄袭那种5层、7层小高层的建筑设计,虽然经过软件计算,改变了一些结构参数,但是却仅仅是数据表面程度的,理解并不彻底,缺乏很多细节设计,以致于建造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由于设计跟建设单位交底不足,建设单位也是简单粗暴地以传统多层建筑的建造要求来要求高层建筑建造,并违背规范偷工减料,例如,将外门窗玻璃由安全玻璃替换为普通钢化玻璃,外门窗固定不加附框固定在结构上,而是直接固定在装修层上,填充墙砌筑门窗洞口取消构造柱和过梁等等。这些,在以后使用的安全性方面必然存在重大的隐患,楼高风大,一场大风,完全有将大面积窗户吹落的可能性,非安全玻璃锋利的棱角,将变成大杀器。我就这些隐患拟定过一个工程联系单,但领导审核后说不能发,都是业主指定的,改不了;口头上跟监理和业主代表都提过这个事情,他们的口径是“你给钱吗”——造价上给的指导价就是普通门窗的价格,根本做不来安全玻璃,且他们以前住的多层房子都这么做,普遍打心底里觉得这样没问题,我是杞人忧天。基层小技术员发现问题,也改变不了任何事情,真的很难过。我想,上面的各位领导们如果能有高层建筑意识的话,大抵不会如此松懈吧。同时,也不由想是不是在别的地方,那些新兴的城镇,从来没有多层、高层建筑的地方,近十年来雨后春笋般耸立起来的建筑群,是不是也一样存在各种这样的隐患?那更加是我管不了的事了,希望出事的地方都能上新闻为大众所知,也给领导们和有关部门敲敲警钟,只是希望门窗脱离的时候没有人,阳台折断的时候没有人,保温脱落的时候没有人,屋面构件脱落的时候没有人,不要再有人承受这些灾祸了!


user avatar   wei-ling-zhen-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时隔近一年后,调查报告已经公布了: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聚仙饭店建筑结构整体性差,经多次违规加建后,承重砖柱及北楼二层屋面荷载严重超载,同时不排除强降雨影响,最终导致整体坍塌。
事故调查组认定,聚仙饭店经营者违法占用土地建设房屋;两次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未经审批的《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拒不执行原襄汾县国土资源局下达的违法占地建饭店处罚决定和襄汾县人民法院下达的《行政裁定书》;将未经专业设计与施工、未经过竣工验收的农房用于经营活动。
同时认定,临汾市和襄汾县地方党委政府以及村“两委”和土地管理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未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及安全监管责任,对长期存在的违法违规建设未有效监督、制止和查处,对无证经营行为查处打击不力,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不严不实不细。

user avatar   duan-yu-ling-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福建泉州欣佳酒店倒塌事故暴露了哪些问题? - 不识当年段将军的回答 - 知乎

现在的一些事故现状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安全隐患会爆发。
国内还处于“Safety-1”的时代,用的思维模型和对安全的态度还是和西方百年前工业革命时的一样。而眼下国内集中的基建工程、地铁、高铁、房地产····等等建设情况刚刚过去,预示着未来,这些东西的故障出现将会有一个近似澡盆的曲线,由于建造期集中,它们的故障点大概率会集中爆发,如同计划生育到现在发现使中国人口青年劳动力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这才是最可怕的。这一观点最初也是在上海交大刘西拉教授的公开课里受到启发的。
而改革开放至今也就40年,在基建方面发展的速度太快了,住房商品化的推行历史也并不长,其间监管制度力度跟不上,小工程层层分包,到现在责任人估计都难以找到。很大一段时间中间偷工减料、私改私建、不按图施工、材料不达标等等不良行为太多了,我想只要从事过建筑施工行业的人都很清楚。
我们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建筑的寿命又都是以几十年上百年计算的,所以很多隐患建好了还来不及爆发。甚至有些大楼虽然质量差,但好在规划更改,十几年内就拆毁重建了。但这种快速发展期已经过去,总有一批集中建设期的建筑在随着时间慢慢暴露隐患。其实近年来稍微关注的话,会发现其实房屋坍塌、倾倒的新闻越来越多,光是我记得的就有上海、武汉等好几个城市有过这种新闻案例,但后续调查和最终却鲜有被关注。须提前引起重视了!

这件事其实几年前我就一直在自己微博和朋友圈里发一些相关的预测了,现在只是不断在印证规律罢了。但作为一个安全工程师,我觉得很不是滋味。因为未来必然还会有,只是不知道落在哪里。

本质原因其实是一样的。未来还会继续的。

为什么说本质一样呢?有人说农村自建房监管是盲区,所以塌了,不关监管的事。这个其实和我说的毫不相干,难道有了监管,建筑就能一直不出问题?并不是,它和人一样,都有寿命。有没有监管,故障都会到来,只是到来的表现形式不同。

我强调的是,故障爆发这个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即便是有监管的,它也仅仅是把建筑的寿命往后延伸,去达到建筑设计年限要求。但现在的问题是,集中建造期的建筑太多,所以他们也会和人口问题一样,集中“老龄化”。所以问题自然就会多,和有没有监管没关系。

区别仅仅在于:

有监管,能够监督到位的,建筑就没有那么快老龄化,即便“老龄化”,毛病也会少一些,故障就比较好发现,就不太会直接出现坍塌等严重后果,仅仅是缓慢破败出现可以发现的缺陷。

但是没有监管,或者监管不到位的、或者建造过程违规的、偷工减料的、私改私建,这些就老龄化就来得快,毛病也就多一点,往往会出现肉眼不可见的严重隐患、缺陷,引发一些严重的后果,比如坍塌。

农村自建房属于监管盲区的;泉州属于违规的、私改设计的。受监管程度确实不同,但相同的规律是,它们都是由于建筑物“老龄化问题”发病的体现。

我这样说清楚了吗?

唉!

至于隐患的爆发属于客观规律,我实在不太明白为什么有人觉得自建房就不用遵循规律了?

再总结一下:只要是建筑就有寿命,就有故障曲线。现在的问题就是,

1、集中建造的建筑(不管是自建房还是什么房),因为他们的建造时期集中,所以它们的故障未来也会集中出现。

2、由于不同建筑安全约束不同,安全约束越少,故障爆发的时间会提前一些。但整体的故障曲线依旧存在。

就是这么简单。

老百姓自建房子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隐患的因,而过去年代穷,没有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也没有有效制度约束,所以人们完全是在风险中裸奔。有因必有果,问题必然会出现,就看以后同行从业者们如何想出办法解决应对了。



另外,最后再谈追责的问题,其实该饭店也不能仅仅用农民自建住宅来逃避责任,因为该建筑用途不是农村自建的住宅,而是具有公共属性的中型饭店,属于生产经营单位,经营了十几年,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应该是要适用于其他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法律规定的。

相关责任人肯定负有监管职责的。自建房升级为中型饭店,不可能不经有关部门审批。

任何事故,都是客观规律的因果关系。

为什么呢?

因为事故的发生,必然有:个人的因素、物的故障、管理制度不到位,三个方面的原因。只是看哪个原因的比重更大而已。

个人因素:建造的人肯定是有问题的,质量把关没法看

物的因素:建筑材料有没有达标,这个很难说,而且它也受人为因素控制

管理制度因素:过去年代物质条件差,制度约束不严格,没办法。但由于这个建筑的用途是中型饭店,已经属于生产经营单位,肯定会涉及诸多安全监管部门的审查和检查的。现在问题就在于,现在基层的检查力量,是否足以发现隐患、是否尽到了监管责任。

这一切有待事故调查报告的揭晓




user avatar   ren-yi-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夫妻一方限制另一方消费属于家暴


user avatar   Wingo.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1分钟了解芯片制造过程




  

相关话题

  山西多地遭暴雨袭击,急需物资汇总扩散,遭遇暴雨或洪水时,有哪些事情是不在当地的普通人能做的? 
  安全问题,一个标准的绑定修改邮件怎么写? 
  如何看待甘肃白银越野赛致 21 死事故调查报告发布,事发经过时间线披露了哪些信息? 
  动车吸烟者将入黑名单并限制购票,是否存在铁路部门侵犯公民隐私、滥用乘客信息问题? 
  山西人吃饭的时候不吃醋是什么体验? 
  丽江 3 岁男孩被陌生女子抱上车带走,有哪些线索值得关注?如何防止此类事情发生? 
  美国动不动就枪击,那些富人、科学家在美国就不担心自己的安全吗? 
  司机突然鸣笛致老人倒地身亡, 家属索赔 34 万,鸣笛司机该担责吗? 
  只依靠陕西山西的煤炭能否支持我国发展吗? 
  如何看待媒体报道「山西医院院长跪地手术」意外翻车,被指出该院长行为违反了手术无菌操作要求?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2020年了还没有小屏手机?
下一个讨论
想知道博君一肖cp粉对王一博什么看法?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