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 2020 真人版《花木兰》评分这么低?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花木兰》本身就不是拍给中国观众看的。其实看一下烂番茄上的新鲜度可以看出来,《花木兰》在近期上映的一系列电影里,口碑还算是比较好的。而中国人之所以看不下去,是因为《花木兰》既违背了中国人所接受的价值观和认可的木兰形象,同时也在黑中国的路上不遗余力。

当然,有人会说“《花木兰》是要在中国挣钱的,怎么会黑中国?”我这里所说的“黑”倒不是说恶意诋毁,而是这个主创团队对中国的一些负面理解,实际上是在电影中无形展现出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动画版的《花木兰》中,皇帝的形象是这样的:

这个形象既给人以威严的感觉,但白色的长髯又显露出几分慈祥,整体的设计是没什么问题的,也更能让片子有一种合家欢的感觉。

到了真人版《花木兰》里,他长这样:

?????????????

这……

在好莱坞的电影里,这个妆型可从来不是什么正派人物该有的形象。

从故事的角度上说,《花木兰》是可以有两个不同方向的主线的。第一个主线是“忠”与“孝”,但这样叙事的代价是会削弱木兰个人的丰富程度;第二个主线是“成长”,即强调木兰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成为将军,但这样的代价是会割断木兰与历史背景之间的联系,其价值观也容易走偏。

而真人版《花木兰》最糟糕的是,它完美的将两种叙事的负面效果结合在了一起……

还是以其中的具体情节举例,动画版《花木兰》中,木兰对于化妆、成亲等的抗拒表明了她自己独立意识的觉醒,而这必然与“孝”有冲突。所以动画版《花木兰》中虽然也提及了亲情,但并没有到彰显“孝”的程度,这也为后来木兰在军营中的爱情做了铺垫——因为她要追求独立的爱情。这样一来,这个逻辑就是通的。但是在真人版《花木兰》中,对于“孝”的强调使得编剧无法为木兰安排具有性格丰富度的个人主线,可对于木兰个人成长的描写,又让木兰必须在缺乏成长弧光的前提下完成后面的一系列行动——更让人崩溃的地方是,木兰的这种成长还带着浓浓的魔幻风。

有人称赞98版《花木兰》的编剧了解中国文化,所以动画版《花木兰》拍的好。我觉得这有点说偏了,98版《花木兰》还算不错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整个故事线是完整的,主题是明确的。比如上面这张图,一个把头发割短的画面,就表现出了木兰性格中坚强且独立的一面。可刘亦菲却没有这么干。

在好莱坞完善的工业流水线的加持下,自然可以拍的非常好看。但真人版《木兰》拧巴的风格,使它无法完成一个完成度很高的主线叙事,由此导致的主题和情节混乱也就毫不奇怪。

至于我前面提到的“黑中国”,虽不是主创人员有意为之,但这种美术和妆型的设计,本身就说明了他们对作为情节推动核心的战争的认知存在着巨大的偏差。从根本上说,如果想要把《木兰》的故事讲好,那么这场战争就必须定性为一场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木兰的成长才可以说是有价值的。但是,你把李连杰化妆成这样,那这仗到底是打给谁的?另外,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里,从头到尾都是军人在打打打,怎么就不能加几个普通老百姓的角色进去呢?

不过,上面这些冲突带来的违和感,对于中国人来说感知是很明显的,但在外国人眼里却没什么。就好比说“孝”这个概念——有几个外国人懂什么是中国文化意义上的“孝”的?

所以总的来说,《花木兰》的评分低从根本上说还是源于其不了解中国,在中国观众中遭遇差评也很正常。但我们对这部电影的差评,不代表外国人也觉得差。与之类似的例子,还有前前几年的《寻梦环游记》这部动画片,这是一部以墨西哥亡灵节为背景的主打亲情的作品。很多人看了之后,都表示非常感动。我自己没有去过墨西哥,对墨西哥也不了解,但是否存在这么一种可能——那就是动画片中的亡灵节跟现实中的亡灵节根本不是一回事?另外,墨西哥观众对于这部动画片的评价到底如何呢?这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只不过,对于墨西哥来说,我们也是“外国”,所以只要我们看着感动,是不必在乎亡灵节到底是怎么回事的。这就是本国和外国在看待一部作品时的视角差异。

但不管怎么说,我自己也还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所以在我眼里《花木兰》确是100%的烂片无疑。


user avatar   gnad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花木兰》的定位就是“美国通俗商业儿童电影”,类似于国产动画《喜羊羊》,不需要多高的教育意义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只要最简单直白的剧情和最单薄的人物,整体做到剧情做到60分,让爸妈带着小朋友周末开心一个小时就足够了。

《木兰》就跟你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蓝皮鼠与大脸猫》《疯狂的兔子》一样——你觉得后面这仨有什么剧情?有什么立意?有什么拔高出来的深度?有什么深刻的内涵?重塑了哪些文化符号?后面这仨代表中国人了吗?

偏偏国内观众给《花木兰》一厢情愿地上价值、上高度。一堆中国演员参演,就等于“代表了中国人的形象”;使用了“花木兰”这个中国古代大IP,就等于“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全球发行上映,就等于“这是第一次中国人自己把中华文明内核传播给了世界”——你自己没投钱、没参演、没贡献几块钱票房,却“自我意识突然觉醒”般地以主人翁姿态居高临下地批评这个电影是在“歪曲误导观众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完全构造出虚假的不存在的中国历史形态”——你说你这不是浪催的吗?

本身就是文化解构异化和重塑造出来的“及格线水平的娱乐爆米花影片”,一群人投资个哄小孩的电影赚笔钱乐呵乐呵,偏要硬按着脑袋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你是不是还在等着梁静茹跟《宁夏》的父老乡亲们道歉,赵雷跟《成都》的父老乡亲们道歉,南拳妈妈跟《牡丹江》的父老乡亲们道歉?


user avatar   banfoxian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夜杭州有雨,我前往电影院看花木兰。


司机是地道的本地人,他问我这么晚了,这么大的雨天,地上全是水,你到底要去看什么电影。


我说,花木兰。


是赵薇拍的那个吗?


不,是迪士尼拍的。


是动画版的吗?


不,是真人版的。


那导演是中国人吗?


不,是美国一大姐。


要花钱吗?


要70多。


司机沉默良久,说兄弟这雨是下进你脑子里了么?


现在的人说话都这么直接的?


那个红绿灯很长,司机师傅摇下车窗,雨水迅速打湿了他的脸庞。


他说祝你好运,兄弟。


事实上,我迟到了五分钟,坐在电影院里,我浑身湿漉漉的,看完电影我浑身发抖。


不是气的,而是冷的。


当然,我也非常生气,疯狂的拍着大腿。


一旁的男孩子脸都青了,哎呀你这人,人家去电影院都是耍流氓摸腿的,你怎么不按套路来啊,刚才以为你不是好人,现在你居然连坏人都不是,你就是拍腿你拍你自己的呀。


由于是午夜,所以其他人很快都散去,我仍然坐在位置上生气。


凭什么!凭什么!好端端的一部《歪嘴战神刘亦菲》,让你们狗日的资本主义拍成这个破样子!


是我们钱没给够?还是我们关系没走透?还是你们资本主义支棱不起来了?


整个战争片拍下来,和村里打仗一样,你告诉我这是战争大戏。


我们村里打仗都比你们刺激。


我接下来简单的叙述一下剧情。


刘亦菲要去救甄子丹和李连杰。


打出这行字的时候,我的手都在抖。


整个亚洲最能打的四个男人,吴京在拍战狼,成龙在拍今年的成龙封山之作,剩下俩没啥声音,合着让刘亦菲给救了。


这般剧情也很难以形容,他到底是个啥片。


你感觉你在吃丝袜装的鼻涕,刚刚咂摸出味儿来,它就已经叩响了你十二指肠的大门,格外丝滑。


开头,一张麻将桌,坐着花老太爷和俩闺女。


然后花老爷说闺女你也老大不小了,我给你报了个女德班,你去学一下。


郑佩佩老师负责演一根儿西洋参。


本篇另一位女主角,巩俐老师演了一只斑马。


不是真演了西洋参和斑马,但是服化道是这么显示的,不知道是钱没给够,还是钱给的太多。


整个道具组飘了。


然后木兰就解锁了曲艺天赋,顶缸,斗虫,翻跟头,茶艺。


大家要说这个片子中国味儿不浓,我第一个不答应。


没在天桥呆过两三年,真写不出咱老天津一起床这个味儿。


然后征兵令就到了,魔幻的剧情就开始了。


花木兰是有【气】的,由于我错过了电影的头五分钟,我很难给大家解释这个气是咋回事儿,它有啥用,因为后面刘亦菲也没放出冲击波儿,倒是一直在打公园儿太极。


在动画版剧情中,一直有一只调皮的小龙,但是在这个真人版中,一直有只凤凰在飞,低空飞,擦着其他所有NPC天灵盖飞。


我TM急得要死,你们都瞎吗,这么大一只鸟你们都看不见?


但是没有。


后来我发现,这个片子就像是按了氮气加速的2000年两厢夏利,你以为它要解体的时候,它突然给你来一脚油门;


你以为它要加速的时候,它突然给你来个急刹。


我意识到大家其实可能看见了凤凰,但是不说。


你妈的,这个人走哪儿都有个凤凰跟着飞,我要是说出来了,她一脚给我踹倒然后说,莫欺少年穷怎么办?


美国迪士尼的片子,你想这么早领盒饭吗?


你想吗?反正我是不想,谁爱想谁想。


然后所有人,所有人开始演刘亦菲一手。


老头去接征兵令,腿脚不便,库叉一下就跪那儿了。


然后刘亦菲脸色一变。


这纯属我瞎说的,花木兰脸上跟刷大白了一样,看个腚的脸色一变。


到家,吃饭,所有人都在演,老头一拍筷子,为了家族的荣耀!


老太太一声尖叫,你爹上了战场,你可就是孤儿了!


花木兰一激灵,与其让我当孤儿,不如让我爹做空巢老人。


对,这个老太太的艺术形象,主要是站在现场看电影。


老头去地下室舞剑,舞了两下就放下了,回去睡觉,睡得NM贼香。


花木兰连夜跑的。


我掐着表看的,从这一幕,一直到电影结束前十分钟,老头老太太都没亮过相。


我都怀疑老头老太太是不是根本就没发现闺女丢了。


老头但凡起个夜,都能发现闺女不见了,剧情就往《拯救大兵瑞恩》那儿拐了。


但是老头没有。


老头没有起夜,睡眠质量很好。


你们所有人,包括编剧导演和场务,都他妈给我站起来,感谢花老爷的前列腺。


老头一直到最后,一觉醒来,发现锦旗送上门了。


老头估摸着还舔着大脸问,嗯,怎么回事,怎么睡过了还有锦旗拿。


有道理啊,假如所有士兵都睡过了,那还有战争吗?


没有!


反战电影实锤了!


然后剧情就是花木兰远征昆仑山,从福建土楼,一直征到昆仑山啊朋友们。


就带了一个苹果,还TM喂马了。


然后遇见了甄子丹。


甄子丹在本片演了一个会咏春的将军。


或许很多朋友会说剧透者没有妈妈。


但朋友们,这个片子不值得你动脑子。


一个正经将军,会让步兵在大草原上跟骑马干架,然后屎都快被打出来了,还一脸的“我就说了四两拨千斤他们想不到吧”的表情吗?


一个正经将军,会让花木兰带着几个骑兵,去追对方大BOSS,然后疯狂白给吗?


而且甄子丹还要刘亦菲去救。


你这个将军是不是走关系干上的啊?


你敢信吗,本片的反派,加一块儿凑不满一面包车,他们要去首都偷袭李连杰。


他们到底是一面包车人,还是一车面包人?


打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疯狂发笑,邻居疯狂的拍我的门,然后看到我电脑上的文字,也开始疯狂发笑。


结果还成了。


李连杰穿了一身明光铠,然后被反派捆成猪一样,挂在十字架上。


刘亦菲累了。


刘亦菲让巩俐一手里剑撇胸上,披头散发,大冬天穿个单衣,救完甄子丹又去救李连杰。


亚洲男人还能不能好了。


你们想过刘亦菲吗?你们但凡守点儿男德,就不会让游牧民族的大兄弟们不远万里进城来捆你。


你们没有想过,你们只想你自己。


李连杰穿的花花绿绿的,一脸正气的被捆在十字架上。


哪怕是沈腾,哪怕是范伟,哪怕是岳云鹏被捆成这样,我都不会笑得这么惨。


李连杰你穿着一身铠甲,你练武术,你练他有啥用啊。


反派这几个人,包括木兰的男朋友,还有战友们,很让人震惊,迪士尼但凡偷偷懒,都凑不出这么些烂蒜。


太丑了。


木兰的男朋友长得像王大锤。


巩俐老师让反派,秃顶大疤瘌一箭给射死了。


巩俐老师是全片最强的女人,一个胸前有一大片铠甲,一看就一脸国仇家恨的女人,被反派一箭射后心上就死了。


这么大一反派,干净利落,台词都没说一句。


迪士尼你是不是给人片酬给少了。


她总喊着她已经晚了,已经迟了,已经受制于人了。


我就纳闷了,整个皇城里八万多条龙,没一条管用的,巩俐老师摇身一变变老鹰,进出城跟去厕所似的。


就这样你说有人迫害你,你说谁信啊。


巩俐老师主要作用,是给歪嘴战神刘亦菲开写轮眼。


这时说回刘亦菲老师。


刘亦菲老师有【气】,跟自己手下的几位弟兄说,你们别怕,我有挂,你们都不会死,我罩着你们。


结果上线就挂机。


整个片子里,是人是鬼都在秀,只有洪辉在挨揍。


至于吗,兄弟们一共就摸了你一下小手,从开头被你刘亦菲揍,中间被人拿投石车揍,然后被少数民族兄弟们揍,被神奇的雪崩揍。


你说罩我们,结果你自己骑着马就跑,兔子都是你孙子。


大家竭尽全力,帮助刘亦菲老师,救李连杰老师。


你快跑啊,不然李连杰老师就开大了。


你得抓紧时间,在李连杰老师打死反派前,打死反派。


果不其然啊朋友们,果不其然。


反派一箭射向李老师,李老师一下就握住了,刘老师一脸懵逼,你他妈你会你让我跑这么老远来救你?


你们是不是在演我?


合着你们就是为了白嫖我的战斗力?


这个片讲实话,拍了无数祖国风光,实际上演了个村里的事儿。


想象一下,村里跟隔壁村争水,村长让生产队队长召集全村小伙子,去河边堵隔壁村人,结果老花家大爷去年让人家腿打瘸了,花闺女跟村里小伙子去了。结果走一半发现,隔壁村村支书把本村村长抓到炕上了,拷在暖气片旁。通过花木兰与不法分子斗智斗勇从容斡旋,最终及时报警解救了村长。


村长说,小闺女,你需要啥啊?我不需要啥,我就要回家。


我给你刻了字的锄头,你再接再厉吧。


这就是我对于本片的所有感想,这么拍,会合理的多,而且会有乡土朦胧的艺术感。


但朋友们会问我,你觉得几分,值回票价吗?


那肯定是十分,当然值了。


不然我能为了70来块钱承认自己是个SB么?


user avatar   lu-shi-han-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真要讨论,其实是挺大的一个问题。

1972年7月,演化生物学家贾雷德·戴蒙德在新几内亚的沙滩上散步时,一个当地人向他提了一个问题:他们的祖先在这里待了近万年,而欧洲的白人200年前才到来。可为什么是欧洲的白人制造了那么多货物运到新几内亚卖,而当地人却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货物?
针对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切中要害的问题,贾雷德开始思考货物贩卖这个表象背后的经济,种族,文化方面问题。最终,在1997年撰写并出版了《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1 争议


在去年7月的时候,我提了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观点,当大家都将B站去对标YT的时候,我认为B站也许更接近迪斯尼。
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观点,所有人都表示极大的怀疑:比如B站目前的体量,和迪斯尼相距甚远,也有人从模式质疑,B站一个视频网站,似乎并没有后者那样丰富的渠道和IP创作能力。还有人表示两者根本风马牛不相及。


但实际上,我觉得,大部分人,对B站不乏了解,但可能从来都没有真正去思考过,迪斯尼是什么。趁着这两天花木兰即将上映,我们来说一下,迪斯尼是什么。


2 什么是迪斯尼?


1923年,画家出身的华特.迪斯尼和哥哥罗伊在好莱坞成立迪士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他们打响第一枪的作品,是《爱丽丝梦游仙境》。


1928年,他们出品了影史上第一部有声卡通片《汽船威利号》,这部片子你可能没听过,但主角你一定认识,那就是米老鼠。


之后,在1937年,他们推出了史上第一部长篇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首轮发行便获得800万美元的收益,最终在全球砍下1.8亿美元的总票房,同时拿下第11届奥斯卡金像奖。叫好叫座,票房荣誉双丰收。


1942年,迪斯尼公开上市。之后便开始了他们的经典战略:以七年为周期重放或重新制作迪斯尼经典动画,目的是以七年为周期吸引小孩,保证每一代孩子的童年里都有迪斯尼。


OK,简单介绍完迪斯尼的发家史后,有人可能好奇,你想表达什么?我的问题是,有人仔细研究过,迪斯尼的这些动画,它是从哪来的吗?比如,第一部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是他们原创的故事吗?
答案是否定的:这是一部1865年出版的英国童话。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荒诞小说之一。注意关键词:英国童话




那么,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又是哪来的呢?答案是1812年的德国格林童话注意关键词:德国童话




有人会说,白雪公主和爱丽丝取自欧洲童话我知道,那米老鼠呢?— — 有说法是华特·迪士尼本人透露,米奇的形象来自于对卓别林的致敬



木偶奇遇记,1880年的意大利童话



小飞侠,则是来自1911年苏格兰的彼得潘的故事




睡美人灰姑娘这些全是改编自老欧洲的童话。



阿拉丁则是来自阿拉伯的童话《一千零一夜》,16世纪就定型的。



花木兰就不说了,来自中国南北朝的《木兰辞》



甚至,狮子王这样的,也高度参考了英国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内核。




“我懂了,你想说,迪斯尼的本质,也是抄袭怪?只不过是抄的老欧洲,阿拉伯,还有中国历史里的知名故事?”

NONONO,这个格局,就低了


我们还得引入一个信息,那就是,1923年,迪斯尼成立的时候,当时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一言概之,直到上世纪中叶,尽管美国在GDP上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但大家认知中欧洲依然是文化高地,美国还是一片文化荒漠,大家眼里没有文化只是暴发户的乡巴佬。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new money和 old money的矛盾,以及泰坦尼克号里,露丝和反派男,老欧洲落魄贵族小姐和美国梦下暴发户,都是这个现象的映射。




但之后的世界按下了加速键,短短十几年历经经济危机,二战,等到战后美国全面崛起,伴随着一带一路啊不,马歇尔计划以及全球化,美国文化在短短几十年内风靡全球。可口可乐,是最典型代表,在二战中就伴随着美军走遍了世界。



大家熟悉的摇滚乐,我认为也可以算入这一波浪潮的产物,新大陆在黑人节奏布鲁斯和乡村音乐影响下融合出了自己的声音,并反向影响了全球。



迪斯尼和米老鼠,作为美国文化的一环,也就此走进了全球孩子的童年。


所以,迪斯尼的本质是什么— —伴随着美国在二十世纪的崛起和文化输出,美国的文化公司用他们更现代化的通俗文化,更先进的动画技术,重新演绎了旧世界的文化故事,并风靡了全球。这才是迪斯尼的本质,财务报表,渠道盈利,具体营收的数字多少,都不过是这个时代浪潮下的一朵小水花。

3 什么是ACG


OK,说完了迪斯尼,我们来聊聊ACG。

ACG和二次元在过去几十年深刻影响了国人,几乎是一代人的童年。但是,什么是ACG?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答案。很多人可能会说要有爱啦,宅文化啦,其实,ACG有很明确的源头定义。



ACG文化发源于日本,是动画,漫画,游戏三大圈层的统称。
而如果你理解了刚刚迪斯尼的逻辑,你就会发现,ACG文化和迪斯尼好莱坞,本质上是一样的。仔细想想这个角色哪来的?鸟山明从中国神话中触发灵感画出了他自己的孙悟空和七龙珠的故事



那么1984年龙珠连载时日本的GDP呢?

发现什么没有?日本是当时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且还在一路狂奔中。




ACG的本质是什么— —伴随着日本在二十世纪末的经济崛起,日本的文化公司用他们更现代化更通俗的理解和技术,重新演绎了旧世界的文化故事,并风靡了全球。ACG文化,忍者,武士,还有松下幸之助,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一起走向了世界。


区别在于,美国更强势,孕育出了好莱坞,迪斯尼这样的产业和巨头公司。而日本ACG没那么强势,后力也不够,所以JUMP们体量小。(不过游戏领域出现了任天堂)但小归小,文化输出能力依然是有的。


一个有趣的事是,日本在1990年做了一个动画,《罗德岛战记》,这是一个以欧洲魔幻世界观为背景的故事。他里面的精灵,没错,就是中间这个肤白貌美长耳朵的精灵妹子,其实并不符合欧洲魔幻原著设定。



但是,日本动画公司有钱呀,请得起画师,动画做的好呀,这画风,这美感。欧美宅男表示,666,这个设定我吃了。于是,从此欧美的精灵也跟着日系精灵走了,全世界精灵都接受了美貌长耳朵这个设定。(真香)
经济的发展和充沛的资金支持,大量公司愿意投广告,大量电视台愿意高价购买播放,日本的ACG产业靠着更细腻的故事和情感的刻画,很快风靡全球。这就是ACG的来源。


这个规律第三次出现,是1993年前后,香港GDP数据一度达到中国大陆的27%



之后则是大家熟悉的~



TVB的本质是什么— —伴随着香港经济在二十世纪末的崛起,香港的文化公司用他们更现代化更通俗化的理解和技术,重新演绎了过去的武侠故事。TVB武侠剧,就此走向了整个华人世界。


所以,迪斯尼,好莱坞,ACG,TVB,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十八竿子打不着,但站在历史的视角来看,他们的本质是类似的,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香港是我国地区)在经济崛起后,当地文化公司靠着更先进的技术,更大的消费市场,更强的资本支撑,然后按照自己对旧世界故事的理解,用自己的价值观对过去的故事进行再演绎,最终形成文化输出。


谁强大,谁就能掌握讲故事的方式,谁就能对外输出自己的价值观。美国强大,所以过去几十年,全世界的观众都习惯了孤胆英雄的美式主角,用美国视角看待世界,突然冒出一个战狼来很多人都觉得不习惯,对不对?

任何国家任何肤色的任何人物,在好莱坞迪斯尼的故事里,不管经历了什么,你为什么爱,为什么恨,为什么拼死抵抗,你为何而战,最终解释逻辑都会回归到美式价值观上。


这个办法在过去几十年非常成功。
一个,是因为上一代美国创作者,确实在故事性和思想性上,都有可学习之处。他们在410天里建造了帝国大厦,他们将人送上了月球。他们白天吃热狗,晚上喝啤酒,一个金发方脸的中年男性,一个犹太科学家、一个外星人、一个俄国人、一个东亚人、一个爱尔兰人、一个金发妹子、一个黑人妹子,就这样驾着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尽头。顺带,这些妹子还都是超级大美女。这种故事,一句话,简直罗曼蒂克。这是一个和英特纳雄耐尔不相上下,浪漫到极致的故事。




再加上更先进技术和资源支撑,以及更通俗化的理解。在过去的大部分时候,他们都能将老故事演绎好,用新时代的价值观诠释一遍,焕发生机。


但也有小部分时候,他们演绎的不好,因为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来源,创作团队不太能吃透原来的故事和文化背景,只能看着演。尤其是这两年创作团队功底下降时,这个问题越发明显。
而且,大家还发现一个问题慢慢的冒出来,如果是古埃及的故事,没人跑来辩个对错时,那你理解错也就理解错了,大家也感觉不出来。但如果是中国这样,当事人还在,尤其中国还愈加强大,开始自己讲述自己故事时,迪斯尼和好莱坞,就不免有点尴尬了。


没错,我说的就是~~~木乃伊。木乃伊1在金字塔怎么挖怎么闹大家都看着乐,但当主角变成了兵马俑时,中国观众就觉得这什么鬼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太看好2020年的花木兰。


因为在当前这个年代,以我对当前迪斯尼创作团队的理解,他们创作的花木兰故事,可能和当前国人的口味还有价值观相差较远。尽管在画面和技术上可能会有进步,但故事内核,我认为应该是会有一些问题的。


至此,如果只是想了解为什么迪斯尼的花木兰拍不好,那么看到这里就解答完了。

下面是后续对于我们自己的启发。



4 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


在介绍完迪斯尼好莱坞以及花木兰的来龙去脉后,问题来了,2020年的世界GDP,是什么样的?



答案是这样的,而且,有许多人预计,几年内,红线会超过蓝线成为第一。
所以,巨头公司,尤其是文化类巨头,当我们讨论他们的时候,不应该只关注他的当前数据,财报营收,还得深刻理解时代背景,以及时代浪潮的方向。生产力是一切的基础,它决定了上层建筑。偶然背后是经济和GDP引发的必然。


如果你去告诉1923年的华特迪斯尼,嗨,华特,你的故事在未来会影响全世界孩子的童年,Everyone。他可能都会觉得你疯了。因为他最多想到自己的作品在美国市场大卖,但很难想到自己的故事会和可口可乐们一起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走向了全世界。
而在中国崛起走向全球的这个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文化的输出大潮,是否会有中国的文娱公司,依靠强大的市场,用新的理解和技术,来演绎过去的故事,占领东亚乃至世界的市场呢?


我认为中国必然会出现这样一家公司。

勤奋比不过天分,天分比不过大时代

5 答案


至此,本文的终极问题也终于出现了:如果将迪斯尼好莱坞作为目标,B站以及其他的中国文化公司,中国的文化创作者们,最需要改进的是什么?中国文化输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
我认为,答案是讲故事能力。


首先,我们要注意到的是,当年美国孵化出迪斯尼完成文化输出时,达成了哪些条件?1 庞大的本土市场 2 技术革新 3 很好的商业和艺术的平衡 4 美国文化有其先进性,并很好的完成了通俗化演绎,简单来说,就是美国的故事讲得好。


第一个,我们已经达到了,中国目前已经有庞大的本土市场。

第二个,技术革新,实际上,由于大量外包,目前中国视觉技术成长很快,很多日美的作品,背后是中国工作室在完成的。流浪地球大部分特效也是中国团队完成的。所以这里是有弯道超车机会的,关键在于能否完成技术上的突破和革新。
第三个,如何平衡好商业和艺术,这是这两年的焦点。中国有海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从创作者数量来说,并不弱于美国和日本,但如何动员起他们,却是一个显著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模式,既能动员海量创作者,又能保持创作者积极性,既能扶持头部IP,又能保证底部作者涌现,还得保证文化公司赚钱,这是一个横跨商业和艺术的问题。中国前两年回答不好这个问题,所以尽管创作者不少,但大家都只能给日本给美国做外包,无法生产自己作品。


这两年,各平台崛起,各创作团队崛起,然后基本就是在商业模式这块不断反复横跳。

网文里就有老起点的付费订阅制和番茄的免费制,新阅文一顿争议,最后也走的免费制。

视频这边,腾讯视频,爱奇艺,B站,西瓜,付费制免费制会员制订阅制提前点播制,八仙过海各种骚操作层出不穷,本质还是在摸索最适合发展的模式。


我看好B站的原因在于,目前来看,他们这个模式下平台和创作者们的关系比较融洽,社区氛围也比较有优势,但最终发展可能还得市场说话。但不管怎样,各路平台资本是有了,国内自己的作品也陆续涌现出来了,大众也开始买账。


而第四点,才是一直以来困扰所有人的问题。


讲故事这事看起来简单,其实是最难的。深刻的论文大家都会写,但能将很深的故事演绎成5岁小孩都看的津津有味的故事,这就非常难。而要在五岁小孩都能看懂的故事里潜移默化的体现出文化理念和价值观,那绝对是大师操作。文化输出是需要载体的,故事讲的好,潜移默化就飞入千万家了,故事讲不好,那学院开遍世界也没辙,因为大家都爱听故事,不爱上课。


6 故事


国内文化公司们前些年在文化作品上的困境源于什么?

有人说是资源,有人说是市场,有人说是审核,但我觉得,根源是:大家的故事讲的不好,甚至,根本不知道要讲什么故事。


“我要讲什么故事”,这是一个直接涉及到创作者内心深处的终极问题。一个类似莎士比亚的提问:人和世界的本质关系。你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你理想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的。
这个答案是建立在创作者人文素养,意识形态,世界观上的,我称之为故事内核。
去看宫崎骏的作品你能明显感知到这一点,不论是什么片子,最终都会回到,飞翔的少女,爱与和平这个内核上来。爱与和平,这个故事内核,是足够吸引人的。




那美国呢?

坐着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尽头,历经一个又一个星球的探险,这故事你爱看吗?爱看啊。

天命之子,挥着剑驰骋在星际间,这故事你爱看吗?爱看啊。

他们背后的这个“自由”的故事内核,也足够吸引人



不论是迪斯尼还是好莱坞,他们的作品哪怕把别人的历史和故事,用自己的价值观重新演绎一遍,都能吸引人,就在于此,背后的故事内核有吸引力。




好的故事内核,是不分年龄不分国家不分肤色,所有人都能一下子感知到的。哪怕拿掉画面拿掉特效,别的国家的小孩,过了20年都能回忆起来“八岁时我看的那个开着飞船拿着光剑驰骋在宇宙的电影,真TM好看!!”


那么中国呢?

中国在过去,也能讲好故事。

大闹天宫,翻江倒海,打上云霄殿,我命由我不由天。哪怕你讲给七岁小孩听,他都觉得这简直酷炸了。老外看了也觉得酷,太酷了。



这个故事背后,是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我们才是天下的主人,英特纳雄耐尔的故事内核。这个内核,吸引力足够,所以创作者讲的舒服,大家看的也舒畅。


但这个故事内核用了这么久,有点老旧缺乏翻新,而且很多新一代作者其实并没有理解他吃透他。大家不知道怎么在新时代演绎好他。


很多作者在内心底,其实并不知道怎么演绎新时代的中国文化,甚至都并不清楚,新时代的中国文化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过去的集体主义叙事和新时代个人自由主义的关系。上层的故事内核无法创新,就导致前台的故事雪崩。


所以讲出来的故事,要么内核缺失,要么逻辑拧巴,要么老掉牙,要么就只能放弃终极叙事,往低龄化方向走(但实际上低龄化也是需要终极故事支撑的~)

有的导演钱也花了力气也费了服装道具都用心剧本还几经打磨,结果大家还是觉得云里雾里绕了半天一句不好看,为什么。故事内核崩塌,只能靠画面和戏剧化强坳。


但不管怎么坳,故事就是故事
如果你的故事缩成一句话无法吸引人,那么把他拍成120分钟的电影,也不太能吸引观众。


所以大家只能一次又一次的翻出齐天大圣,把过去的故事再演一遍。


甚至有时候翻新老故事都会翻车。典型案例:攀登者



为什么拍崩了?因为创作者自己都不知道我要讲什么故事,他可能也不信自己要讲的故事。香港导演,他无法理解“英雄儿女”这个概念,觉得非要加段感情戏才能解释主人公的攀登动力,把攀登者拍成珠峰绝恋。我们常常说创作者不要自嗨,但你自己都不能被故事打动,你还怎么去打动观众呢?


7 人民朋克


但最近这两年,这个现象终于开始慢慢转好了。标志就是,流浪地球的出现。在行星发动机和饱和式救援背后,是一种新的故事内核开始抬头。



我暂时称之为:人民朋克。


它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和西方,在现代化价值观方面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我们开始有了现代化的足够有吸引力的故事内核。




他创新性的回答了长久以来困扰大家的问题,怎么处理新时代集体主义叙事和个人自由主义,也就是常常提到的“我是要大国崛起,还是要小民尊严”


之前的创作者始终在做二选一,张艺谋的《英雄》里,无名选择了前者,牺牲自我,成就天下。各路文艺导演则倾向后者,突出对个人的关怀。
而现在,流浪地球为代表的新式叙事给出了一个创新性回答,我全都要!大国崛起,就是小民尊严,没有大国崛起,就没有小民尊严!两者根本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战狼2的最后一幕,其实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而到了流浪地球里,给出了更明确的答案。


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没有愚蠢无知的上级,没有孤胆英雄拯救世界的戏码。

而是联合政府总动员,五大洲七大洋的勇士抛弃所有的仇恨和民族隔阂,集结起来进行饱和式救援拯救我们的星球。
“全世界的人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紧急通讯权限,广播代码:4322 0655 2234”

“请不惜一切代价,重启苏拉威西赤道转向器”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那一年贺岁档大片频出,有黄渤沈腾这样的实力影帝,《疯狂外星人》坐拥宁浩黄渤沈腾三巨头,怎么看都是票房王者,但流浪地球在两天内把所有人拉到一起A了。这个背后其实是故事内核的先进性,

"让我们一起点燃木星拯救地球”


在这种全新的叙事内核面前,打打闹闹合家欢的喜剧片不管画面再精巧演技再精湛,都是苍白无力的。


并且,在当前这个时代,这个故事内核,是不同于欧美日本,中国独有且非常罕见的。


欧美已经进入后现代的虚无。

那个把人送上月球开着飞船探索宇宙尽头的灯塔美国已经死了,剩下的这个是美修。

他们不再相信秩序的力量,在他们的故事里,哪怕世界末日丧尸横行,大家也要分成几波斗一下。在他们的故事里,人比丧尸更可怕。因为他们的价值观注定了他们得这么写,他们会认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人性都要受到监督。你说我们别吵了,大家联合起来打丧尸建设新家园吧,他立刻会蹦起来告诉你不行权力必须要受到监督你不能剥夺我的自由。(这值得吗警告~)所以末日之下都是无秩序化废土化的。




日本则在热血拼搏几十年后,突然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这么拼搏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EVA被认为是划时代的作品,因为在所有人都开着高达去拯救世界的时候,他第一个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要开着机器人去打怪兽拯救世界?我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



以它为界,日本从此彻底放弃了宏大主义叙事,开始讲述个人情感的故事。然后你就会惊奇的发现,日本的故事里,哪怕颠覆世界的魔王反派,最后揭开面具,也不过是你隔壁班的高中生同学。再大的阴谋,最后也还是在学校这个舞台上演出。拯救世界的方式,则是通过谈恋爱。甚至穿越亿万星辰,浩瀚星海的舞台上,最后依然还是在讲述一个爱的故事。



而中国目前新生的人民朋克,虽然作品不多且还比较幼嫩,但可以看出,他其实非常罕见的既维持了宏大叙事又很好结合了个人情感关怀,甚至陆续衍生了神话朋克等分支。

即,神话里的仙人,本质也是高科技的产物~~
与其祈祷上苍,不如猛攀科技。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他大胆乐观的尝试用秩序和科学的力量去解释一切事物解答一切问题。




8 火种


这种叙事内核,并不是突然显现的。在很早以前,他就存在于我们的文化故事中,愚公移山,大禹治水,本质上都是在说这个故事内核。



顺带一提,“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如果在美国片里,是很容易拍崩的。因为他们很难理解大英雄会放弃家庭这个点。只有中国人自己能真正理解这个故事真正要讲述的,那种关于小我和大我的意义。
而当你去翻建国初期的画报,你也会惊奇的发现这些熟悉的事物。





“理想分两种,我实现了理想,或理想通过我而得以实现”

但过去几十年,这个叙事内核,都没有更新,故事内核没有翻新,体现出来就是各路宣传部门频频翻车,诸如班主任忙着教学不顾发烧儿子,某科学家忙着科研没见母亲最后一面等案例,都是机械照搬这个叙事形式的锅。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关键从来不是去刻画不回家,而是要去刻画大禹在治水拯救大家

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治水还是回家的选择题,而是一个没有选择的单选题,水没治好,你以后还能回家吗?一旦故事拍成了二选一的选择题,那这个故事就崩了,过去很多作品,就崩在这里。


忽略了对治水的意义描述,光讲述三过家门而不入,大家就会看的别扭觉得没人情。

没描述好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新世界,光强调牺牲,大家就看的有点疲。



主旋律为啥难拍呀,就难拍在这了。


但这几年,大高铁,大水电站,大基建,越来越多人看到了日月换新天的成果。越来越多人也真正开始重新思考这个叙事内核了。






最终,时代走到了2020,全新的叙事内核终于成型了。

“人民朋克”,既人民,又朋克,前者是对于人民大众力量的认知,后者是对科学理性的推崇。


只有前者,那么就是废土朋克,科学停滞不再发展甚至倒退。




只有后者,那么就是赛博朋克,科技在发展,但大众生活凄惨



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这个故事内核对敌我的描述不太突出,更强调所有人必须要携手发展应对未来的困难。

我们是命运的共同体,我们要一起将人类的勇气与坚毅永刻于星空之下。



这种尊重秩序,信赖科学理性并高度赞颂生产力发展的思路,本质是对历史传承和当年火种的继承和现代化翻新,让过去的故事内核变得更现代化更时髦融入新时代了。

如何包装好他,围绕他讲好故事,甚至让别的国家的人物和故事融入其中都完成自洽,应该会成为接下来中国文化输出的关键。


也应该是这一代中国文化创作者的使命。





资料来源:

迪士尼的百年沉浮

凡耳之所属皆从尔——开创时代的蒂德莉特

字节腾讯的命运问题:美国是什么?

波萨达斯星人:如何评价《中国2098》科幻系列作品水平?

朱耶伽罗:如何评价《中国2098》科幻系列作品水平?

争议的李子柒,背后是撕裂的中国文化


user avatar   meximexi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缺少了公主电影中最重要的元素:爱情。所以导演们不会拍了。

当然你可以说《木兰辞》里本身就没有爱情,那请问《木兰辞》里有巩俐吗?这是在拍电影,请不要刻舟求剑。



所以从拍摄电影的角度,如果稍微分析一下《花木兰》,你会发现其所受到的限制很多:

想拍动作爽片,但不能过于血腥和黑暗,因为要面向低龄观众;

想拍异域风情,但西方对于中国形象已经不再陌生;

想拍猎奇故事,但在两性平等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一个“女性参军立功”的故事对大众已经毫无吸引力,没准放在印度还能有点先进性;

想拍宇宙观,比如《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或《魔戒》的种族划分,但既定的故事情节和历史背景摆在那里,宇宙观难以展开;

想拍亲情,但是由于“女性反抗传统”的剧情需要,必须要将花木兰的父母长辈刻板化,同时为了兼顾“异域风情”,其女性长辈的打扮与现代女性差异过大,产生了很强的距离感;

想拍特效,可惜观众对于古装特效已经审美疲劳,除非其血腥感可以达到《权游》私生子之战的程度,或是其制作规模可以堪比《魔戒》的圣盔谷之战;

想拍萌宠小丑,这点倒是能做到,但仅靠萌宠小丑撑不起一部电影,毕竟《花木兰》的故事主线是女儿替父从军,萌宠小丑无法像《驯龙高手》那样作为主要卖点;

至于科幻和恐怖之类的就不说了。



所以剩下来可拍的元素其实非常少,无非是公主片必备的爱情浪漫。然而很可惜,众所周知,好莱坞长期以来阉割亚裔男性,再考虑到中美冷战环境下美国的舆论导向,想突出亚男的性感和浪漫,是万万不可的。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会拿“大女主”这一概念来辩解、强调“大女主”电影可以不需要男主,但“大女主”也仅仅是一个概念,不是电影的组成元素,你无法仅靠概念来拍电影。比如拿较为成功的“大女主”电影《冰雪奇缘》来对比:

首先《冰雪奇缘》有两个女主,其故事情节也是围绕姐妹俩的亲情所展开的,这与《花木兰》只有一个女主打怪升级的情节有本质区别,也是最重要的区别;

其次《冰雪奇缘》的故事性明显更加猎奇,一个女孩可以操纵冰雪,还能用冰雪建皇宫,仅这一条就不知道戳中了多少人的少女心;

最后《冰雪奇缘》不避讳爱情和浪漫,这保证了电影的层次丰富。



事实上,《花木兰》层次单薄的问题,完全可以靠增强男主(如果刘亦菲的那个战友还算是男主的话)来解决,这样不仅分担了戏份、增强了人物情感、丰富情节,还可以引起观众共鸣,试问谁没有曾经为爱情而苦恼或快乐呢?然而很可惜,好莱坞的根本问题就在这里,那就是亚男是绝对不可以引起观众的感情共鸣的,你可以是上蹿下跳的武术大师、可以是出尽洋相的滑稽小丑、可以是性无能的智慧老人,甚至可以干脆是坏人,但唯独不可以是性感浪漫的大众情人。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窃取他国文化精髓拍爆米花大片恰烂钱”这一招行不通了。


好莱坞工业电影有个特征,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没有一定的阅片量或者阅读量也注意不到,就是剽窃。剽窃一切,点子、桥段、场景、感情这些表象的东西固然顺手拈来,更深层次的,人性、对人性本身的解构,也是顺手牵羊。在以前这么玩儿完全没问题,现在玩儿着玩儿着,问题就来了:大家越来越不买账了。


大家可能对此有意见:那好莱坞就是一坨翔了吗?就你嘴皮子一碰,好莱坞就是一坨翔?


没有说它是一坨翔,而是说它的确喜欢拾人牙慧,不过经过了再处理、再加工与影像化,这些东西最终塑造了好莱坞的辉煌,至今无人望其项背。


比如说《星球大战》系列,你把那些光剑换成罗马短剑、飞船换成罗马战车,这玩意儿跟《罗马帝国兴衰史》有什么区别呢?共和国被篡权,帝国兴起,天下大乱,抵抗组织,边缘部落……


比如说大家都喜欢的诺兰系列,核心无非就是《圣经》那一套,总要有个救世主,总要有个绝对权威,大家围着这个救世主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好莱坞电影缺乏自己的精神内核,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究其原因在于美国没有自己的历史,或者说其历史太短,没来得及凝结成自己的精髓。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来自全世界的移民汇聚到一起,拿出自己的原生文明的精髓出来碰撞,反而因此形成了文明交融汇聚所独有的魅力,是这种魅力铸就了好莱坞电影的辉煌。


至于这种辉煌最终工业化、流水线操作,那是后来的事情了。


坏事就坏在这个工业化上面。多文明精髓的碰撞固然好看,可惜很容易流于浅薄,也就是弄得不伦不类的。你再一工业化那就完蛋了,最终弄出来的尽是千篇一律的“脸谱电影”,拍来拍去就那点故事内核,看久了你怎么能怪别人审美疲劳呢?





看懂《花木兰》的失败,你先要看懂《功夫熊猫》的成功。

《花木兰》本质上是《功夫熊猫.番外篇》而已,光是看看《功夫熊猫1》的成功与辉煌,对比一下《功夫熊猫3》的惨淡,那么这个番外篇是个什么结局,那不就是一目了然了嘛。


剩饭不能老是炒,炒来炒去,这都馊了……


当年《功夫熊猫》上映的时候很是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我不止一次听人说:“你中国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背景自己的角色,你怎么就拍不出来?”确实拍不出来,这是事实,因为中国落后,中国电影更不行,为啥不行?根据相关那啥,此处不能那啥。


可是就算是这么行,炒了三顿剩饭,结果大家也看到了,馊了。


《花木兰》本身当然跟《功夫熊猫》不管是剧情还是背景都没什么关系,但是操作方法是一样的:借中国的壳,讲一个好莱坞故事。属实炒剩饭,既炒了《功夫熊猫》的剩饭,也炒了动画版《花木兰》的剩饭,都没给你加点料压一压馊味儿。


所以整个片子看起来完成度不高,剧情尴尬,情节生硬,感情发展莫名其妙,主人公的大彻大悟也没什么说服力。好莱坞最擅长的大场面、动作戏也没什么吸引力,好多地方吊威亚都没吊好,气得牛顿在棺材板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倒不是不用心,而是不够用心。




《花木兰》真人版的失败,失败在两方面:立意剽窃,制作不精。


要想用一个剽窃的点子赚钱,你必须要有一群“无脑美粉”,不管是啥,只要是美国的那就是好。问题是这群人越来越少了,中国越来越少,全世界都越来越少,就美国现在那副拉胯相,谁长了脑子还无脑粉呢?


那么立意不好,切入角度不佳,你就加料做足,用重油重盐重辣重香料,去把馊味压住。只要你一大包火锅底料扔进去,臭鱼也能做成干锅端出来。你偏偏拿不出那个料。


那还有什么悬念呢?


user avatar   chang-si-y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群众的鉴赏水平提高了 自然对这种毫无新意的工业流水线作品没有好感

非白人故事 女性主角 女权主义 个人主义

这部电影就是把这些政治正确要素混进剧情 然后写一个已经被演过无数次的正义战胜邪恶的个人英雄主义故事 只是故事逻辑已经跑太远了


user avatar   wen-tao-3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

《花木兰》我去看了。

为了给神仙姐姐刘亦菲打榜,大中午专门跑去看的,但是说实话,能坚持看完也是冲着刘亦菲的神颜。

不是说演员的表现不行,其实刘亦菲的演技挺在线,表现也可圈可点,比以前进步不少。

尴尬在于美国人讲中国故事的逻辑。

估计你们也不太会专门去看,我就剧透一点吧,反正上映前已经有高清版流出,前几天网上就能下载了。

通过《花木兰》这部电影,我们也能稍微明白一点,中国的文化输出为什么总是失败,以及该怎么挽救一下。

第一个尴尬的地方是家族。

电影里到处都是类似的痕迹,什么为了家族荣誉而战、什么你的工作是给家族带来荣誉等等。

给人感觉国家永远是不重要的,家族荣耀和前途才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

嗯,这个逻辑很欧美。

数千年来,中国人讲究的都是家国天下,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忠君报国,只要踏出家门走入社会,国永远排在家的前面。

你能想象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时候,嘴里念叨“为了霍家的荣耀”嘛,肯定不是,霍去病风餐露宿北伐匈奴,目的是保卫大汉江山,争的是大汉荣耀。

只有国家登上世界之巅,家才能跟着沾光。

这才是中国人的逻辑。

中国军人要是敢说为了家族而战,首先皇帝就不答应,不送一碗鹤顶红是皇恩浩荡,而且还被周围同僚看不起,觉得这个人小气没出息。

而欧美传统就不一样了。

漫长的农业社会,欧洲一直是裂土分封的封建制度,国王给诸候分一块土地,土地上的一切都是诸侯的,作为回报,诸候要承担上贡和服兵役的义务,类似于中国商周时期的诸候封国。

直到大航海以后,国王才联合新崛起的市民阶层,把诸侯的权力收回来,这才有了强盛的欧洲列国。

不过欧洲的基因就不是大一统国家,资本主义起来以后,资本家取代了诸侯的地位,成为欧美国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只有把资本家和产业拼凑起来,一个国家才算完整,要是没有资本家的资金和产业,这个国家就算散架了。

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家在国的前面没问题。

可能欧美人觉得《花木兰》没问题,本来就应该如此嘛,但中国人水土不服。

第二个尴尬的地方是气。

电影里的花木兰是一个有种族天赋的少女,体内藏着海量没有觉醒的气,花木兰必须以女性身份示人,才能激发出体内的气,完成打怪升级的逆袭之路。

看完这个设定,没看过电影的也明白,这个花木兰和钢铁侠、蜘蛛侠等美国大片角色没什么不同。

他们天赋异禀,生来和普通人不一样,注定是要成大事的,唯一需要的只是一个机缘而已。

可中国的花木兰不是这样的。

我们在课本里学过的花木兰,完全是一个普通少女啊,她没有过人的容貌,没有天赋禀异的体力,更没有超绝的智商。

她不过是为了完成替父从军的任务而已。但就是这个普通少女“万里赴戎机”,通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血火磨练,成长为军中的英雄。

就连天子都对花木兰赏识不已,想让花木兰留在朝廷做官。

花木兰不是天赋型选手的闪亮登场,而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上演了一场屌丝逆袭的史诗。

这种普通人的励志故事,难道不比有种族天赋的精英视角,更加激动人心?

所以我说,中国故事让美国人讲残了。

因为他们崇尚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和血统,而我们更有平民视角,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



电影最尴尬的地方是皇帝单挑。

柔然可汗攻入都城了,约李连杰演的皇帝决一死战,皇帝想都没想就带着几个人去了,说是要亲手把敌人斩于刀下。

然后......皇帝被绑在楼顶,等着花木兰来救。

这个简直无力吐槽,拜托,堂堂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国皇帝,放着军队和官员百姓不用,自己出门单挑,是不是脑子瓦特了?

放眼中国历史,皇帝亲自上战场的都很少,更不用说和敌人首领单挑了。项羽想和刘邦单挑定江山,结果被嘲讽了两千年。

中国人讲究的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讲究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们胜利的方式是调集资源下大棋,让敌人走投无路举手投降。

出门单挑是欧洲土城主的做派。

毕竟地盘不大,死了别人也抢不走,尽可以表现所谓的骑士精神。

《花木兰》把欧洲城主的行为艺术,套在统治数千万人口的中国皇帝身上,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可能有人会说,花木兰原本就是迪士尼系列的片子,你前面说的完全是抬杠嘛。

但是我们要知道,花木兰是中国故事。

我们没有做好花木兰的IP,反而被迪士尼拿走了,你拿走就拿走吧,做好也能提升中国形象,让世界更好的认识中国。

可我们现在看到了,花木兰的IP被迪士尼拿走了,却没有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的文化和精神世界,根本没有走出国门。

这不是一部电影的事情,而是中国文化在西方文化体系中,如何突围的问题。



二、

《花木兰》的种种尴尬之处,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在于中国和欧美完全不是一个文化体系。

2020年的世界疫情,就给我们上了一课。

疫情在中国爆发以后,政府一声令下在家隔离,出门必须戴口罩,全国人民很自觉的遵守规定,说不出门就不出门,说戴口罩就戴口罩。

虽然偶尔冒出几个刺头,很快就被按下去了。

全国人民坚持几个月,基本把疫情控制住,开开心心的复工生产了,以后几个月有些地方反复爆发,但是按照老规矩办事,也没有扩大范围。

现在大半年过去,中国是全世界应对疫情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

再看欧美。

政府号召居家隔离和出门戴口罩,结果人家根本不听,咣当咣当跑到街上游行,说什么要争取自由和人权。

对于欧美国家的人来说,政府强制性命令就是侵犯人权,哪怕在街上瞎溜达感染病毒死了,那也是个人的自由,别人管不着。

我们看新闻,觉得这不是一帮神经病嘛,整个国家都感染了,个人再自由又怎样,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可是他们不管,国家好坏关我屁事,个人权力才最重要。

前几天和一朋友聊天,得出一个共识,中国和欧美完全处于两个世界,底层操作系统就不一样,进而让国家和人民的表现也大相径庭

2020年的魔幻之旅,其实在历史上都能找到先例。

向前推500年。

那时候的大明是世界强国之一,如果考虑到荷兰和西班牙都是小国,做的也是欺负老弱病残的勾当,我们甚至可以把之一去掉。

但强盛的大明王朝,并没有仗着强大欺负周围小国,更不会派兵占领东南亚和朝鲜的领土,反而列了几十个不征之国,尽可能和平相处。

郑和的船队够强大吧,下西洋之后200年都没有等量级的船队,可郑和在海外航行7次,从来没有主动欺负过谁,除非有人挑衅,郑和才不得已发起自卫反击战。

而欧洲的麦哲伦、哥伦布之类的冒险家,不论船队到什么地方,只要发现能打过土著,就要插一根旗杆,跟狗尿苔似的,宣布这里是他们国家的地盘。

他们管这叫殖民地。

你能说这是偶然?

向前推1000年。

中国很早消灭了封建制度,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宋朝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明朝吴承恩借孙悟空之口,说出“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的话。

我们从来不相信血统的传承,更不在乎种族天赋的力量,我们要的是平凡的普通人,也能通过努力奋斗成就事业的逆袭战歌。

那时候欧洲遍地都是贵族,他们有封地有军队,往往可以世袭几百年,而且贵族之间相互联姻,实现利益和地位互相捆绑。

欧洲普通人几乎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除非混到贵族身边做仆人什么的,几代人下来才能积累点资源,给后代发展打下根基。

所以他们更讲究贵族身份,以及血统传承。

要是没有厉害的祖宗,普通人的一辈子也就定型了,还奋斗什么劲呢。

向前推2500多年。

中国的诸子百家创造各种学术,孔子说要入世要学习,老子说世界有阴阳,韩非子说治国要用技巧,孙子说打仗也有办法等等。

《易经》开篇就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他们共同编织了一个世俗世界的轮廓,告诉中国人生活要靠自己,此后的哲人贤者,不过是在这个轮廓内修修补补,直到今天。

而那个时候的欧洲有《圣经》,创世纪篇里讲了一个诺亚方舟的故事,还有一个民族是如何被上帝选中的。

再后来,他们有了信奉上帝的基督教。

欧洲人要向上帝忏悔、祈求上帝保佑......好像没有上帝,他们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一样。

中国人拜神仙也挺起劲,土地要拜、观音要拜、太上老君也要求一下,总之有枣没枣打两杆再说。

但是真要说信谁的话,其实也不见得,因为中国人信的神仙其实是自己。

所以说,中国和欧美完全是两套体系,从根子上就不一样。

虽然说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吃饭的目的都是吃饱,但是吃汉堡或者红烧肉,还是有区别的嘛。

2020年的疫情表现不同,《花木兰》的审美口味尴尬,其实都是文化体系冲突激起的小水花。



三、

那中国和欧美的文化,到底能不能互相兼容一下呢?

以前也有人这么想过。

早年间中国和欧美国家差距悬殊,导致中国人拼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什么劣根性之类的玩意都出来了。

其实要说劣根性,哪个国家没有呢,老外来中国闯红灯也挺起劲的,怎么就不说劣根性?

不过穷弱是万恶之源,既然中国是一个穷弱之国,也就没有什么话语权,只能躺平任由外国摆布。

在中国没有话语权的年代,做过最大的努力是求欧美国家认同

不是说中国人有劣根性嘛,那就向欧美国家学习,一举一动都模仿欧美国家,不管好的坏的都学过来了。

那时候的政治正确是民主自由和一人一票,谁要是敢反对这个,差不多要没朋友了,因为在很多人眼中,你要是不认同欧美的政治制度,就是个落后的愚民。

如果敢说民主集中制的好话,你猜会怎么着?

军事爱好者言必称巴顿,要么就是蒙哥马利和艾森豪威尔,中国军事家是一钱不值的,不过是群土炮而已。

至于传统文化,那是什么玩意?

我们以前总说,国力穷弱的时候,中国人崇洋媚外,但是反过来看,崇洋媚外的另一个意思是求认同。

意思就是,我都和你一样了,你总不会看不起我了吧,我们应该可以做一家人了吧。

在这股风潮吹荡下,中国明星纷纷闯荡好莱坞。

从周润发、成龙、李连杰,到巩俐、章子怡、李冰冰,纷纷放下中国如日中天的事业,跑到好莱坞打酱油。

但是闯荡的人多,成功的极少,能留下优秀作品的更没有几个。

因为美国人根本不认可他们,请他们演的角色大部分都是固定刻板的,即便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揣摩角色,美国人也不认可,说他们分析的不对。

这样一来就只能露一张中国脸,还谈什么作品。

随着闯荡好莱坞没希望成功,中国明星们都回国发展,结果因为在好莱坞混了一圈,反而身价倍增,也挺魔幻的。

这还是中国明星希望得到好莱坞认同嘛。

几十年来,中国各界都在求欧美国家认同,但是效果怎么样,人家认同接纳了吗?

没有吧。

欧美印象里的中国,依然是落后愚昧的旧中国,张口闭口就是你们的制度如何如何,法律如何如何......影视剧里万年不变的傅满洲,才是欧美人民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中国人民多年求认同的努力,其实并没起到什么效果。

回到《花木兰》。

迪士尼拿到花木兰的IP以后,明知道这是来自中国的故事,但是那又如何,他们根本不在乎真实的中国故事是什么样。

他们只需要按照自己的理解,把中国的故事和人物整体搬过来,然后用自己的逻辑改的面目全非。

至于中国故事里的精神世界,对他们来说,重要吗?

再细说一点,他们真的愿意去理解吗?

就算他们愿意研究中国故事,由于不同文化体系的跨界隔阂,他们又能理解多少?

做出来的东西,还是驴唇不对马嘴。

当然,迪士尼的目标是赚钱。

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是欧美文化体系,再不济也是受其熏陶过的,他们按照欧美文化的逻辑改编剧情,可以做到传播最大化。

但我们关心的不是这个。

而是中国故事在欧美文化体系里,根本不可能出圈,也不可能让世界人民真正理解中国文化



四、

既然得不到欧美的认可,那么想讲好中国故事,只能我们自己动手。

问题是,中国也不会讲故事啊。

原因在哪里?

因为经过100多年的挨打岁月,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狠心把数千年传统全都抛弃了。

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轻装上阵,重建起一套国家制度,快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大国之一。

但是代价就是,中国文化成为散乱的、不成体系的碎片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就算有些人想讲好故事,恐怕也不知道故事里到底说了些什么,那种精神韵味该如何去表达。

虽然现在爽文爽剧和玛丽苏太多了,可真要搞出好东西来,观众还是可以辨别的。

比如去年的《长安十二时辰》,没有任何爽感,照样口碑炸裂。

比如前几年廖凡演的《师傅》,刚出来的时候扑街了,豆瓣评分低的要死,结果这几年的口碑越来越好,大有封神的趋势。

说明观众的眼睛不瞎,能分得清好坏。

唯一的要求是,做内容的能端出好东西来。

可要是没有一个文化体系的长久熏陶,怎么可能做出好内容,怎么可能出海和欧美文化争锋。

所以我觉得,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是,重新整理国故,把散乱的中国文化体系拼凑起来,然后和现代工业结合在一起推陈出新。

这件事做好了,讲出来的故事才有人信。

唯有真实的才最动人。

要是做内容的都不知道做什么,那就成了月薪3000的编剧,幻想月薪50万的土豪生活,写出来的剧本和拍出来的电影,总给人一种塑料感,观众看的也很出戏。

原因无他,编剧根本没有土豪的生活,怎么可能讲好土豪的故事。



五、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完成工业化,所以数十年重理轻文,专注于培养工业化需要的理科人才。

经过70年发展,中国工业化已经初具规模,可以说,理科人才已经完成历史使命,以后的任务是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

可70年来,文艺界做了什么?

几乎没出什么成绩。

偶尔有几个文化人成名,还是靠挖中国黑历史向欧美求来的,指望这些人完成历史使命,想都不要想。

未来的中国崛起之路,年轻的文科生要加油啊。

整理中国文化,以中国的逻辑讲好中国故事,出海和欧美文化争锋。

还要把我们的花木兰赢回来。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哪怕不谈其中的东方主义要素,仅仅以迪士尼标准的公主电影来看,花木兰也是非常不合格的。

公主电影的一个特点是具有很鲜明的舞台剧式特征,或者说公主电影实质上是电影化的舞台剧,既然是舞台剧,那就得按照舞台剧的标准来评价它。

西方舞台剧通常是三幕剧式的,按照交代情况,产生危机,解决冲突这三重结构递进式展开,但是花木兰不知道为什么,它的整个叙事结构极为细碎,剧情逻辑是分散开来的,似乎无法以传统的三幕剧式结构进行概括,它好像是多个三幕剧的简单累加,又好像是把三幕剧的每一幕都切碎成了若干个表达重点然后堆砌在一起,前一部分的关键矛盾到了后一部分往往就变得无足轻重,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就导致整个剧情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可以把剧情串联起来的主轴。

矛盾重点全程一直在转移,全身都是重点的结果就是毫无重点。

其他电影这么处理也就罢了,关键在于它是公主电影,是电影化的舞台剧,而公主电影的卖点是浪漫主义,因此其叙事结构必须尽可能简单明了,叙事的复杂化本身就是在破坏其浪漫基调,更何况花木兰连复杂化都谈不上,充其量算是散碎化。

作为一个反例,动画版花木兰的整个叙事逻辑就非常简单明了,连五岁小孩都能看懂——先交代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是逗币,然后好人遭遇危机,但是一番斗智斗勇后克服了危机,最后打败了坏人,好人获得了幸福,逗币在好人身旁唱赞歌,完,这才是一部公主电影的标准叙事方法。

而电影版花木兰呢?叙事散碎,剧情重叠,矛盾不突出,重点不明显,连打戏都浮皮潦草,令人昏昏欲睡,配乐也颇为平庸,没有那种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的要素,看完了之后与其说它是烂片,不如说根本没弄明白自己去看它究竟是图个啥?

我也不太明白,大概是为了在替父从军这个原有故事架构的基础上引申出抨击父权的内在逻辑,所以只能叠床架屋,搞出后面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吧。


user avatar   pan-feng-xiang-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mulan不是我们中国的东西。

今年下半年,中国自己独立开拍的《木兰传》就要开机了,脱胎于经典古诗歌《木兰辞》,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相关话题

  花木兰中为什么是「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里的“可汗”是谁?是汉人还是胡人?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为什么每卷都有木兰她爹的名字? 
  《花木兰》制片人表示在 Me Too 背景下与上级谈恋爱不合适,因此删去了李翔这个角色,你怎么看? 
  如何看待前美国驻成都总领馆夫人庄祖宜呼吁抵制电影《花木兰》? 
  刘亦菲《花木兰》上映却被大规模黑,国外的大概知道为什么,国内因为什么原因? 
  花木兰的剧情设置以中国人身份看来有哪些蹩脚之处? 
  如何看待迪士尼刚刚发布的第一支《花木兰》预告? 
  如何看待刘亦菲因支持香港警察被赵立坚称赞是当代花木兰,是真正的中华儿女? 
  如何看待部分香港、台湾网民称奥卡菲娜比刘亦菲更适合演《花木兰》的说法? 

前一个讨论
将于2020年9月21日发布的OPPO Reno4 SE配置怎么样,是否值得购买?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黑李鸿章的特别多,评价极不客观?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