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重庆市某机关食堂将肉价18.5元改为185元,176斤菜报账变成1776斤,涉嫌什么犯罪?会受何处罚? 第2页

     

user avatar   meng-xing-shi-fen-68-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心理咨询治疗中,所有违反伦理行为,都是从业者100%全责

咨询时间设置,除特殊情况,比如当次咨询结束前触及创伤,来访情绪强烈可偶尔、适当延时。

我觉得“偶尔”指延时不超过3次;“适当”指延时不超过10分钟

如果多次超出特殊情况未能觉察,未能调整,未接受督导,属于胜任力不足

超出时间,如果没有在协议中约定如何收费,临时告知要收费,应当在原定咨询结束时告知来访,咨询延时需额外付费,让来访知情,自己选择是否延时。同时,从业者需要评估,是否有必要延时。

如果咨询延时结束,才告知要延时要收费不合理。本是从业者胜任力不足,没有把握好时间,需要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买单,无权让来访者付费。

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的收费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好比你在饭店吃饭,加米饭时,商家没有告知加米饭要钱,结账才告知,属于违法行为。

如果有提前约定,4次超时1小时,15次平均超时超过半小时,已经明显超出偶尔、适当延时的特殊情况。从业者超时可获得更多收入,存在主观剥削来访嫌疑,客观剥削来访事实。

时间等咨询设置,是为了保证心理咨询治疗在专业范围内,提供帮助。

破坏设置,容易出现违反伦理事件

如果说时间设置可能遇到意外情况,同乘地铁和搭肩行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限制咨询外接触的设置。

该从业者此行为,无关能力,完全是意愿问题,是否把基本职业操守放心上。

有答主说,此事件来访没有在前10次提出超时问题,忽视了心理咨询中隐形的权力不平等。

好比一个老师上课经常超时,经常开收费课外辅导班,一个学生即使不愿意,有几个敢当面提出来?

就像下面这个提问:

咨访关系中,存在天然的隐形权力不平等。来访容易把从业者置于权威地位,受文化和成长经历影响,可能不敢表达。

咨访关系隐形的不平等,需要从业者承担更多降低不平等影响的责任,而不是要求来访更主动表达。

如果来访不敢表达,缺乏安全,缺乏信任,主要在从业者。

缺乏安全和信任,可能本是来访的困扰之一。

建立良好咨访关系,帮助来访感到安全和信任从业者,能够自由表达,是从业者专业能力的体现,是从业者的责任。

大家寻求心理咨询时,建议多提醒自己是消费者,从业者是商家为你服务,帮助自己更平等面对从业者,降低对方的权威影响。

“消费者(来访)-商家(从业者)”“心理咨询治疗-商业服务”,是心理咨询治疗的实质关系

由于心理咨询治疗从医疗体系演变而来,承袭了“医生-病人”这种病人服从医生、不适合咨访关系的医疗关系。

我觉得,心理咨询治疗,来访以付费方式,获得享有更多权利,而承担更少责任;

从业者获得付费收入,补偿了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也意味着,从业者收了钱,理应承担更多责任,不能总归责来访。

来访可以提醒自己的消费者位置,减少被坑。以消费者立场来看:

别人买到好货的商家,好评如潮,可能你去买就买到次货、假货;对别人有帮助的从业者,评价不错,可能对你没帮助,甚至违反伦理,侵犯你的权益。
你以前一直买到好货的商家,可能也会出现产品、服务不好;一直有帮助的从业者,可能某个时候不再有帮助,甚至违反伦理,侵犯你的权益。

如果你是消费者,是否不论好评如潮的商家,还是以前的好商家,只要你买的东西、服务不好,转身就走?

面对从业者也拿出这样的态度。你付钱,是消费者,购买从业者的专业能力为你服务,感觉不好就止损离开。

当然,不同的情况是:心理咨询治疗,来访投入的情感、时间、精力、金钱等沉没成本,止损代价大很多。

特别是情感、时间、精力的损害,无法弥补。

此事件提醒大家寻找心理咨询,不要迷信任何背景背书。

国外成熟培训体系、监管体系受训背景的从业者,只是靠谱从业者整体比例多于国内,具体到个人也有不靠谱从业者,不要盲目信任。

建议参考以下方式,提高识别从业者专业性,降低自身权益受损。

1.专业背景筛选

可参考以下文章,从教育背景、专业头衔、从业经验、受训经验、督导经验、个人体验/分析6个方面筛选。

专业背景筛选,只是筛出一部分不合格从业者,不能保证通过筛选的都专业。例如此次事件从业者,只看背景足够专业,仍然不靠谱。

筛选过后,前期3次左右咨询看感受,是否愿意继续咨询;感受之后看是否有效

因为心理咨询见效需要时间,无法一开始通过效果判断。所以先看感受,后看效果。

2.看感受

第1-3次,凭咨询感受,感觉是否愿意咨询。

各种心理咨询效果的研究表明,咨询关系对咨询效果的作用,占到近50%。咨询关系建立好,本身就有很大的改变作用。

所以,凭感觉是否愿意继续咨询,是否信任咨询师等,体现关系质量,可以作为简单实用的判断依据。

3.看效果

心理咨询核心是看效果。感觉再好,如果没有效果都白搭。

一般来说,6次左右咨询,要能看到可感受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一定说很明显,但要能感受到,提示朝着好的方向转变。

10次左右,要能看到明显改变。

由于个体差异,这是相对标准,不能绝对说6次还没改变,10次没有明显改变就一定是咨询师水平不行。可以结合感受,看自己是否愿意信任咨询师继续咨询。

不过,如果10次以上咨询,仍然非常不满意,觉得没改变,可能考虑咨询师是否不专业,是否换咨询师更合适。(人格障碍例外,改善见效慢。)

4.基本伦理遵守情况

遵守时间设置、环境设置(不在咨询室外咨询)、避免双重关系(不建立咨询外关系;不出现不必要身体接触;咨询外,除时间更改等特殊情况不交流等);不在咨询内外,与来访谈及其他来访个人信息;……

网络发言,工作账号与私人账号分开。工作账号不暴露私人信息,不过多参与公众话题讨论,未经来访允许不谈及个案;私人账号不表露从业者身份;……

基本设置、伦理没做到的从业者,网络账号公私混杂发表信息,建议远离。

5.咨询过程,保持对从业者专业性评估

注意在你的咨询过程中,保持对从业者专业性评估。

不论进行了多少次咨询,如果出现持续感觉不好,并且咨询师无法降低你的不好感受时,相信自己的感受,结束咨询为宜。

祝好!


user avatar   lao-jiang-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心理咨询治疗中,所有违反伦理行为,都是从业者100%全责

咨询时间设置,除特殊情况,比如当次咨询结束前触及创伤,来访情绪强烈可偶尔、适当延时。

我觉得“偶尔”指延时不超过3次;“适当”指延时不超过10分钟

如果多次超出特殊情况未能觉察,未能调整,未接受督导,属于胜任力不足

超出时间,如果没有在协议中约定如何收费,临时告知要收费,应当在原定咨询结束时告知来访,咨询延时需额外付费,让来访知情,自己选择是否延时。同时,从业者需要评估,是否有必要延时。

如果咨询延时结束,才告知要延时要收费不合理。本是从业者胜任力不足,没有把握好时间,需要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买单,无权让来访者付费。

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的收费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好比你在饭店吃饭,加米饭时,商家没有告知加米饭要钱,结账才告知,属于违法行为。

如果有提前约定,4次超时1小时,15次平均超时超过半小时,已经明显超出偶尔、适当延时的特殊情况。从业者超时可获得更多收入,存在主观剥削来访嫌疑,客观剥削来访事实。

时间等咨询设置,是为了保证心理咨询治疗在专业范围内,提供帮助。

破坏设置,容易出现违反伦理事件

如果说时间设置可能遇到意外情况,同乘地铁和搭肩行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限制咨询外接触的设置。

该从业者此行为,无关能力,完全是意愿问题,是否把基本职业操守放心上。

有答主说,此事件来访没有在前10次提出超时问题,忽视了心理咨询中隐形的权力不平等。

好比一个老师上课经常超时,经常开收费课外辅导班,一个学生即使不愿意,有几个敢当面提出来?

就像下面这个提问:

咨访关系中,存在天然的隐形权力不平等。来访容易把从业者置于权威地位,受文化和成长经历影响,可能不敢表达。

咨访关系隐形的不平等,需要从业者承担更多降低不平等影响的责任,而不是要求来访更主动表达。

如果来访不敢表达,缺乏安全,缺乏信任,主要在从业者。

缺乏安全和信任,可能本是来访的困扰之一。

建立良好咨访关系,帮助来访感到安全和信任从业者,能够自由表达,是从业者专业能力的体现,是从业者的责任。

大家寻求心理咨询时,建议多提醒自己是消费者,从业者是商家为你服务,帮助自己更平等面对从业者,降低对方的权威影响。

“消费者(来访)-商家(从业者)”“心理咨询治疗-商业服务”,是心理咨询治疗的实质关系

由于心理咨询治疗从医疗体系演变而来,承袭了“医生-病人”这种病人服从医生、不适合咨访关系的医疗关系。

我觉得,心理咨询治疗,来访以付费方式,获得享有更多权利,而承担更少责任;

从业者获得付费收入,补偿了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也意味着,从业者收了钱,理应承担更多责任,不能总归责来访。

来访可以提醒自己的消费者位置,减少被坑。以消费者立场来看:

别人买到好货的商家,好评如潮,可能你去买就买到次货、假货;对别人有帮助的从业者,评价不错,可能对你没帮助,甚至违反伦理,侵犯你的权益。
你以前一直买到好货的商家,可能也会出现产品、服务不好;一直有帮助的从业者,可能某个时候不再有帮助,甚至违反伦理,侵犯你的权益。

如果你是消费者,是否不论好评如潮的商家,还是以前的好商家,只要你买的东西、服务不好,转身就走?

面对从业者也拿出这样的态度。你付钱,是消费者,购买从业者的专业能力为你服务,感觉不好就止损离开。

当然,不同的情况是:心理咨询治疗,来访投入的情感、时间、精力、金钱等沉没成本,止损代价大很多。

特别是情感、时间、精力的损害,无法弥补。

此事件提醒大家寻找心理咨询,不要迷信任何背景背书。

国外成熟培训体系、监管体系受训背景的从业者,只是靠谱从业者整体比例多于国内,具体到个人也有不靠谱从业者,不要盲目信任。

建议参考以下方式,提高识别从业者专业性,降低自身权益受损。

1.专业背景筛选

可参考以下文章,从教育背景、专业头衔、从业经验、受训经验、督导经验、个人体验/分析6个方面筛选。

专业背景筛选,只是筛出一部分不合格从业者,不能保证通过筛选的都专业。例如此次事件从业者,只看背景足够专业,仍然不靠谱。

筛选过后,前期3次左右咨询看感受,是否愿意继续咨询;感受之后看是否有效

因为心理咨询见效需要时间,无法一开始通过效果判断。所以先看感受,后看效果。

2.看感受

第1-3次,凭咨询感受,感觉是否愿意咨询。

各种心理咨询效果的研究表明,咨询关系对咨询效果的作用,占到近50%。咨询关系建立好,本身就有很大的改变作用。

所以,凭感觉是否愿意继续咨询,是否信任咨询师等,体现关系质量,可以作为简单实用的判断依据。

3.看效果

心理咨询核心是看效果。感觉再好,如果没有效果都白搭。

一般来说,6次左右咨询,要能看到可感受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一定说很明显,但要能感受到,提示朝着好的方向转变。

10次左右,要能看到明显改变。

由于个体差异,这是相对标准,不能绝对说6次还没改变,10次没有明显改变就一定是咨询师水平不行。可以结合感受,看自己是否愿意信任咨询师继续咨询。

不过,如果10次以上咨询,仍然非常不满意,觉得没改变,可能考虑咨询师是否不专业,是否换咨询师更合适。(人格障碍例外,改善见效慢。)

4.基本伦理遵守情况

遵守时间设置、环境设置(不在咨询室外咨询)、避免双重关系(不建立咨询外关系;不出现不必要身体接触;咨询外,除时间更改等特殊情况不交流等);不在咨询内外,与来访谈及其他来访个人信息;……

网络发言,工作账号与私人账号分开。工作账号不暴露私人信息,不过多参与公众话题讨论,未经来访允许不谈及个案;私人账号不表露从业者身份;……

基本设置、伦理没做到的从业者,网络账号公私混杂发表信息,建议远离。

5.咨询过程,保持对从业者专业性评估

注意在你的咨询过程中,保持对从业者专业性评估。

不论进行了多少次咨询,如果出现持续感觉不好,并且咨询师无法降低你的不好感受时,相信自己的感受,结束咨询为宜。

祝好!


user avatar   po-ge-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心理咨询治疗中,所有违反伦理行为,都是从业者100%全责

咨询时间设置,除特殊情况,比如当次咨询结束前触及创伤,来访情绪强烈可偶尔、适当延时。

我觉得“偶尔”指延时不超过3次;“适当”指延时不超过10分钟

如果多次超出特殊情况未能觉察,未能调整,未接受督导,属于胜任力不足

超出时间,如果没有在协议中约定如何收费,临时告知要收费,应当在原定咨询结束时告知来访,咨询延时需额外付费,让来访知情,自己选择是否延时。同时,从业者需要评估,是否有必要延时。

如果咨询延时结束,才告知要延时要收费不合理。本是从业者胜任力不足,没有把握好时间,需要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买单,无权让来访者付费。

未告知消费者知情权的收费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好比你在饭店吃饭,加米饭时,商家没有告知加米饭要钱,结账才告知,属于违法行为。

如果有提前约定,4次超时1小时,15次平均超时超过半小时,已经明显超出偶尔、适当延时的特殊情况。从业者超时可获得更多收入,存在主观剥削来访嫌疑,客观剥削来访事实。

时间等咨询设置,是为了保证心理咨询治疗在专业范围内,提供帮助。

破坏设置,容易出现违反伦理事件

如果说时间设置可能遇到意外情况,同乘地铁和搭肩行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限制咨询外接触的设置。

该从业者此行为,无关能力,完全是意愿问题,是否把基本职业操守放心上。

有答主说,此事件来访没有在前10次提出超时问题,忽视了心理咨询中隐形的权力不平等。

好比一个老师上课经常超时,经常开收费课外辅导班,一个学生即使不愿意,有几个敢当面提出来?

就像下面这个提问:

咨访关系中,存在天然的隐形权力不平等。来访容易把从业者置于权威地位,受文化和成长经历影响,可能不敢表达。

咨访关系隐形的不平等,需要从业者承担更多降低不平等影响的责任,而不是要求来访更主动表达。

如果来访不敢表达,缺乏安全,缺乏信任,主要在从业者。

缺乏安全和信任,可能本是来访的困扰之一。

建立良好咨访关系,帮助来访感到安全和信任从业者,能够自由表达,是从业者专业能力的体现,是从业者的责任。

大家寻求心理咨询时,建议多提醒自己是消费者,从业者是商家为你服务,帮助自己更平等面对从业者,降低对方的权威影响。

“消费者(来访)-商家(从业者)”“心理咨询治疗-商业服务”,是心理咨询治疗的实质关系

由于心理咨询治疗从医疗体系演变而来,承袭了“医生-病人”这种病人服从医生、不适合咨访关系的医疗关系。

我觉得,心理咨询治疗,来访以付费方式,获得享有更多权利,而承担更少责任;

从业者获得付费收入,补偿了需要承担更多责任——也意味着,从业者收了钱,理应承担更多责任,不能总归责来访。

来访可以提醒自己的消费者位置,减少被坑。以消费者立场来看:

别人买到好货的商家,好评如潮,可能你去买就买到次货、假货;对别人有帮助的从业者,评价不错,可能对你没帮助,甚至违反伦理,侵犯你的权益。
你以前一直买到好货的商家,可能也会出现产品、服务不好;一直有帮助的从业者,可能某个时候不再有帮助,甚至违反伦理,侵犯你的权益。

如果你是消费者,是否不论好评如潮的商家,还是以前的好商家,只要你买的东西、服务不好,转身就走?

面对从业者也拿出这样的态度。你付钱,是消费者,购买从业者的专业能力为你服务,感觉不好就止损离开。

当然,不同的情况是:心理咨询治疗,来访投入的情感、时间、精力、金钱等沉没成本,止损代价大很多。

特别是情感、时间、精力的损害,无法弥补。

此事件提醒大家寻找心理咨询,不要迷信任何背景背书。

国外成熟培训体系、监管体系受训背景的从业者,只是靠谱从业者整体比例多于国内,具体到个人也有不靠谱从业者,不要盲目信任。

建议参考以下方式,提高识别从业者专业性,降低自身权益受损。

1.专业背景筛选

可参考以下文章,从教育背景、专业头衔、从业经验、受训经验、督导经验、个人体验/分析6个方面筛选。

专业背景筛选,只是筛出一部分不合格从业者,不能保证通过筛选的都专业。例如此次事件从业者,只看背景足够专业,仍然不靠谱。

筛选过后,前期3次左右咨询看感受,是否愿意继续咨询;感受之后看是否有效

因为心理咨询见效需要时间,无法一开始通过效果判断。所以先看感受,后看效果。

2.看感受

第1-3次,凭咨询感受,感觉是否愿意咨询。

各种心理咨询效果的研究表明,咨询关系对咨询效果的作用,占到近50%。咨询关系建立好,本身就有很大的改变作用。

所以,凭感觉是否愿意继续咨询,是否信任咨询师等,体现关系质量,可以作为简单实用的判断依据。

3.看效果

心理咨询核心是看效果。感觉再好,如果没有效果都白搭。

一般来说,6次左右咨询,要能看到可感受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一定说很明显,但要能感受到,提示朝着好的方向转变。

10次左右,要能看到明显改变。

由于个体差异,这是相对标准,不能绝对说6次还没改变,10次没有明显改变就一定是咨询师水平不行。可以结合感受,看自己是否愿意信任咨询师继续咨询。

不过,如果10次以上咨询,仍然非常不满意,觉得没改变,可能考虑咨询师是否不专业,是否换咨询师更合适。(人格障碍例外,改善见效慢。)

4.基本伦理遵守情况

遵守时间设置、环境设置(不在咨询室外咨询)、避免双重关系(不建立咨询外关系;不出现不必要身体接触;咨询外,除时间更改等特殊情况不交流等);不在咨询内外,与来访谈及其他来访个人信息;……

网络发言,工作账号与私人账号分开。工作账号不暴露私人信息,不过多参与公众话题讨论,未经来访允许不谈及个案;私人账号不表露从业者身份;……

基本设置、伦理没做到的从业者,网络账号公私混杂发表信息,建议远离。

5.咨询过程,保持对从业者专业性评估

注意在你的咨询过程中,保持对从业者专业性评估。

不论进行了多少次咨询,如果出现持续感觉不好,并且咨询师无法降低你的不好感受时,相信自己的感受,结束咨询为宜。

祝好!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现在仅50%的初中生能考入高中? 
  突然很好奇,一个普通人如果按照正常程序的话怎么才能成为市长? 
  如何看待小区封闭后食物耗尽,武汉蔡甸一传销团伙终自首? 
  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人一夜之间从富人变得穷得叮当响吗? 
  广州中院公告宝能姚振华下落不明,宝能回应称姚振华目前一切正常,正在公司上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提前退租构成违约吗,如果损坏房屋内设施是否需要赔偿? 
  如何看待“港独”分子在台湾“播独”时遇袭 被喊“汉奸卖国”? 
  如何看待香港甜品店「许留山」面临倒闭?它给你留下了哪些难忘的记忆?和「满记」相比你更喜欢哪一个? 
  如何看待四川两女子偷衣服被曝光假扮警察来付款,并要求删视频的行为? 
  张扣扣被执行死刑,对于这一案件你有什么想说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男子烧炭自杀疑遭PUA:每天给女友转账666元,不转会被罚」?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美国纽约、波特兰和西雅图这 3 大城市正式被美国司法部列为「无政府主义地区」?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