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够,法币不够。
绝大多数人根本上不是理性判断利弊的,都是先在感性上不想生孩子,再去刻意收集不生孩子的理由而已。此时此刻和彼时彼刻个人的处境和心境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生孩子的会后悔,不生也会后悔。
1,除非你自己精通理财,善于给资产保值增值,否则不生孩子多出来的钱也是会花在各种地方的。越是生活没有压力,钱就消失得越快,想想那个抽烟和保时捷的段子。尤其是赶上大放水的时代,就算能存到退休的时候,贬值剩下的价值也没多少。大部分退休的人,经济来源还是要靠退休金。
2,还有年老失能失智的问题,钱并不总是等于自由选择的权力。刚刚进入退休时,可能问题并不明显,但是等到失去一部分生理机能,比如失聪,看不清东西,行走不便等等,甚至是老年痴呆,仅仅有钱是不行的。你可以找护工或者进养老院,但是如果没有另外的人来主张你的权利,约束护工和养老院的行为,你的生存质量是非常可疑的。
3,完全寄希望于子女养老也不现实。就我们这代人而言,向父母索取的远远比我们给他们贡献的多得多。房,车,彩礼,还有结婚后带孙辈付出的长期大量劳动。而且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当代年轻人大部分都不会和父母同住,未来这种趋势只会越来越强。可以参考今天的美国和日本,好处是我们大概率也不必帮他们带孩子。
4,在可预期的未来时间内,物质生活不会是最大的问题,再穷的人也不会饿死。更可虑的是精神的垮塌和情感的空洞,俗称孤独等死。而能够支撑老年人精神的,就是来自家人的情感慰藉。他们可能并不时时在你身边,但保持这种情感的联系,就足够让你不成为一个孤魂野鬼。
5,也是最重要的,我从来不认为孩子对我来说只是个负担。固然他耗费了我很多金钱,占去了我很多自由,但是养育他的过程我也得到了很多满足和快乐。这种快乐是很难通过消费来替代的。想象一下,没有了孩子,我现在也许吃得更好一点,穿得更好一点,玩的时间更多一点,但是增加的幸福感非常有限。我宁可那个烦人的孩子一直缠着我,也不愿意一个人住在冷清的大房子里。
6,生个孩子的支出没有网上洗脑的那么恐怖。满足孩子良好的营养,基本教育,费用都在合理范围内。你要是搞攀比式养育,一切按照海淀鸡娃的标准,那谁都没办法,不生是对的。
7,合理的老年生活,第一要有妥善的财务安排。要有足够覆盖生活的退休金,医疗保险等等,这些准备退休前就该做好。第二要有家人的陪伴,保持亲密情感的互动。第三自己要有点爱好,独处的时候也能自己打发时间。
这个问题不能单纯看个体,因为大部分不养孩子的人,并不会、或者不能把本该养孩子的钱全部存下来。
这类人群,要么经济状况着实捉襟见肘,要么相对比较自我,更加注重个人体验和个人感受,不养孩子也不是为了存钱养老。
所以,这部分钱大抵都用来改善生活品质和心情了,买房、买车、旅游、氪金、养宠物、或者早早退休……
对于绝大多数不养孩子的人来说,即便拿出一部分本该养孩子的钱存下来,考虑到通货膨胀在几十年之间的影响,应该也是不够养老的。
所以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整个社会层面来看,届时年轻人的产出,是否能承受老年人的消耗。
人口固然是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这个变量不仅仅影响经济,也影响你我的生活。
你我都是吃着人口红利、城镇化红利长大的,过去几十年,大家收入整体都在增长。
不过经济还有其他的变量,养老愁不愁,要看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首先,人口红利不仅仅是数量红利,还有结构红利。
如果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大部分人都在从事低效率工作,那社会的产出效率就会很低,老人多了肯定承受不了。
譬如一亩地需要5个人去种植和管理,与农业高度机械化以后,1人种植5亩地的产出效率自然差别很大。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只有3亿人口,但GDP确实全球第一;印度人口比中国少不了多少,GDP却只有中国的1/5。
我国的很多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也不仅仅是被动选择的结果,也是产业升级的体现。
同样数量的年轻人,如果大都从事的高效率产业,自然能养更多的老人。
其次,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会给社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很多产业需要足够体量的市场,才能培育起来。
世界上很多小国家,因为人口不够多、市场不够大,并不具备完整的产业链。
有些国家农产品、纺织品靠进口,有些国家汽车、船舶等大型制造业缺失。
也不是我们一个国家人口减少,大部分发达国家人口都在减少。
而未来的很多新兴制造业,大都投入巨大,没有足够大的人口和市场,产业投入是不划算的。
所以,新兴制造业的产品,很多国家都要依靠进口,比如我国是目前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得最如火如荼的国家。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产业链特别完整。
几乎每个产业都仍具备现代化升级的空间,资源还能够迅速地,在不同产业之间转移,新兴制造业又带来新的海外市场。
这些趋势都能够显著提高产出的价值和效率。
再次,养老服务产业、老年人消费、以及其他提高生存质量的行业,也会带来新的市场。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积累了较多的社会财富,老了依然会有比较强的消费能力,就能够形成新的投资驱动、消费场景、消费市场,继续拉动经济增长。
最后,人口数量变化了,规则也会变化,制度的改变又会带来制度红利。
社会政策会从重视社会产出,转变为重视家庭产出,鼓励生育、社会辅助育儿、延长育儿假,那些从前GDP不统计的家庭劳动付出会重新被重视;
国家间的人口流动,会从人口流出转变为吸引人口流入;
从前鼓励竞争,会转变为稳定就业、推迟退休时间,甚至给老年人提供更友好的工作环境、灵活的工作时间等,促使老年人在到达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到更大年龄,降低社会养老保险负担,缓解人口减少带来的劳动力短缺。
未来也不是一片暗淡,毕竟还有这么多向好的趋势。
至于说下一代中国年轻人,是否能承担得了老年人的养老负担,还要看人口减少的速度,与这些趋势之间此消彼长的作用结果。
对个人而言,还是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和投资,防患于未然,别等着看到别人的惨痛教训了,才开始慌了神。这篇文章推荐给你:
我是@牛小顿,
在这里为你分享更多
关于人生经验,关于教育成长的思考
关注我,一同探索不走弯路的人生~
考虑货币贬值,应该是不够的。
比如在保险配置上,我选择了每年交费的好医保,但没有选择任何一个重疾。因为我认为重疾的30万或50万赔付额在十几、二十年后恐怕会不太值钱。
养老同理,以后是人工贵。
叹气。
你们自己看看自己周围,有多少同学朋友是成年后在父母身边工作生活的?有多少哪怕去了外地,也是能父母一个电话就能回家的?
你们自己现在跟你们老板请请假试试看,你就说,你们父母在老家养老院被人欺负了,你们要回去拔创,你看看你们老板给假不?
你们的孩子在距家不过几公里的幼儿园被人喂芥末,被人拿针扎,被人往地上摔你们都未必管得了或者干脆就未必知道,就开始YY自己老了在养老院被怎样如何了就能有孩子从外地赶来给自己撑腰了?
有这好事?别做梦了。
经过2020年,大家更应该抛弃幻想了。世界已经不可逆地发生了变化,想象中四通八达的地球村距离我们又远了一步。
比如说现在,正在战疫的城市,各个单位基本上都要求自己的员工“非必要不离城”,这时候远在他乡的父母如果有什么急事,孩子就是急死,有用吗?你就说,孩子就算想尽办法削尖了脑袋离了城反了乡,不也得被按在地上隔离十四天么?等隔离完黄花菜都凉了。
这还是在您孩子挺出息不啃老的前提下。
连爹妈退休金都啃都寄生虫你们可能听说的少,但是“六个钱包”你们肯定不陌生。
给孩子买房结婚的钱准备好了吗?
至于那些憋着坏心眼的不孝子孙,例如把自己爹妈往公立医院急诊室一扔然后就电话都不接的那些,渣渣,的故事,我就先不多讲了。免得伤了某些人的玻璃心。
孩子可能想去更远的地方,看更新奇的风景,可能想体验更加丰富的人生,或者,孩子可能也有了他们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信仰。
就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起码“靠不住”的几率不小吧?
那我就不是很懂你们这些养老焦虑的人在这一块上大把投资是为了什么了。
如果你说你就是喜欢孩子,就是无怨无悔地想要让爱延续,就算孩子长大不孝顺,不出息,或者说远走他乡音信全无或者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你哪怕知道他一定会这样也还是愿意生这个孩子,那我没话说。
但是要是就是憋着生个养老工具人,呵呵,我也不是说话损,但是您就等着竹篮打水一场空吧。
寄希望于“只要我做了……我就一定能获得……”,这就纯属做题家思维。一个一个996下班回来除了骂孩子成绩KPI没达标也没啥别的亲子交流,憋着拿孩子当养老保险养活还指望能收获感天动地的孝子贤孙,这份天真真的是不被诈骗去几十万我都觉得冤得慌。
就是自己。
请认清现实。
护工也能雇的到。同为老人之间也可以结为互助团体。社工也有。社会福利也在不断加强。
这些手段不是百分之百可靠的。但是起码,它们存在,且可靠度并不低。养儿并不是防老的唯一途径。
真到了大限到来的那天,也别墨迹,该走就走呗,苟延残喘也没啥意思。瘫在床上被个陌生儿媳妇丧着脸不情不愿地摆布伺候,真就比伸腿瞪眼舒服那么多么?
这就要看你们的投资水平了。
比如我们家这个区吧。我本来也以为在少子化的大趋势下,房价怎么着也得跌一跌,不至于太夸张但是估计肯定受影响。
然后就看见了我们区教育局发的通告。大意就是吧,近三年来我区的新入学小学生数量的增长趋势来看,本区学位已经严重不足。于是出台相应政策,哪年哪年之前已购房的,优先入学blahblahblahblah。
我一看,啊这,稳了。
我懂了,也就是说,房价受影响,肯定是教育欠发达地区先受影响。但凡有条件大家还是会削尖了脑袋把孩子往好学校送的。房价要跌,也是好学校的学区房最后跌。
所以我个人打算加大力度。把养孩子的钱,攒着再买个好公立学校的学区房。还有金条。
美元会贬值,但是希望孩子未来能出息能赚大钱能给各位养好老的大饼永不贬值。
所以说嘛,反正道理我都说尽了,我良心是非常过得去的,你们要是还是觉得,防老就得养儿,那你们随意。in fact,我说的这些都请当我放p。你们快生,多生,加把劲使劲生。你们这些做题家不生,我的学区房怎么会涨价呢?快生,快,加大力度!
那些怀着一腔赤诚的爱意期待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又带着同样赤诚的爱意抚育他们长大,让他们享受人间的美好,鼓励他们去探索自己的人生路,不问前程,不求回报,只是想去爱的那些父母,不在本次yygq嘲讽的范围内。想爱就去爱吧,祝你们幸福。
几个问题:
第一,为啥外国人就没有“养儿防老”的观念?
为啥美外国人就没有子女亲自伺候病人的习俗?怎么人家就能毫无心理负担地请护工?
不止护工。外国女性产假休完回去上班还会请nanny来带孩子——而不是指望自己的父母。
外国护工和保姆的道德情操就是比中国护工和保姆高尚么?
第二,水是往哪流的?
黄蓉的软猬甲,为啥给郭芙不给黄药师呢?
就你们这些养儿防老党,你们的孩子,钱和精力会更多地给你们还是给你们的孙子?
第三,“养老院是对老人的子女负责”。
我本人曾经是肿瘤内科的医生(现在转行了),说到生命的终末我比你们大多数网友都认识得更多。
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你们幻想中的子孝孙贤的场景,我就没见过几次。
你们明不明白“对子女负责”是什么意思?就是不对你负责的意思。
交代病情,来听的是子女,或者女婿儿媳妇,对治疗方案做出选择的,也是他们。一般听完还要加上一句,“别告诉患者本人,我怕ta受刺激”。然后你猜怎么着,就是这些我们医院对之负责的人,你们的子女,或者女婿媳妇,如果他们想让你们早点收拾收拾去世,你们可能连知道都不知道就稀里糊涂地再见了。
靶向药一个月一万,两三万,五万,吃不吃?哎呀大夫,我孩子还小,还得上学,您看我妈这病……
静脉输液港皮下埋植,感染风险小,患者生活质量高,自费耗材一万,做不做?哎呀大夫,我们家条件不咋好,我还得还房贷,要不就给我爸做个picc得了,便宜的那个……
你妻子现在是乳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比较大,前后化疗大概五万到十万之间,首先得手术,本次住院先交一万五押金,穿刺然后准备手术。大夫,我们不治了,回家了。别告诉我媳妇,我怕她受刺激,再见。
以上对话全都在我这里发生过。
正好最近,我一远房亲戚,在我母校的医院住院。现在不是疫情嘛,医院只允许重患可以有一个陪护,且进去就不让出来,也不许换人。于是家里就让儿媳妇去给婆婆陪床。儿媳妇给家里的回话是,患者得了脑肿瘤,晚期,大夫说治不了,已经签字放弃治疗了。我姐听着感觉有点蹊跷,就问我有没有同学在那,让帮着打听一下到底咋回事。我还真有个同学就在那科,一打听,嘿。患者是脑出血。大夫反复交代手术,家属坚决签字放弃治疗。
这就是“对子女负责”的,嗯,“负责”。
第四,你们是不是都以为医院会把没家属的患者丢在大街上?
反正公立三甲肯定不敢。
第五,你们打算什么时候退休?
我反正打算干到死。
我觉得人活着就得靠创造价值。只有我这个人能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才是绝对靠得住的。也就是我所说的“靠自己”。
我发现俗人很容易向惰性屈服。很多女性就觉得,我不想工作,我想靠男人养着。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是多么不靠谱的一种选择,怎么到了养老这件事上大家就看不清了呢?
你们想的是,我到一个年龄我就不工作了,我靠别人养着伺候着。不行。
我的计划是工作到死的。
第六,人活着一辈子就为了有人打幡抱罐么?
我觉得活在当下比较重要。爽到就是赚到。
与其含辛茹苦大半生来赌一个薛定谔的临终关怀,不如过好我自己的人生,做我想做的事情。
不过呢,还是那句话,请当我以上都是放p。完全没有劝你们不生的意思。请你们生,快生,多生,反正就是桌上添副筷子,粥里加勺水的事。你们都不生我的学区房怎么会涨价呢?
人到了年纪大的时候,其实更需要的是现实被保护,以及情感陪护。
但是钱恰恰解决不来这个问题,或者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花费很多钱,单单社保远远不够。
没住过医院的人肯定不会懂这个。
正好今年我家里有人住院,我去做的陪护,老人自己儿女能去陪护,天天守在身边,单单这个周围的很多人都很羡慕了。相反如果病人一直没有人陪护,那是要被周围的人说闲话的,甚至被欺负挤兑。
病人生病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还要有亲情的陪伴,自己的儿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换了人,换成护工,就没办法解决问题。
人在生病就是脆弱的时候,是需要被呵护的,但是护工不会只陪一个的,把护工的时间分成4份,那么一个人就只有2个小时的时间,病人觉得不舒服了,想翻个身,都不能及时得到满足,只能忍着。自己儿女随叫随到,还能把问题解决,这才是最好的陪护标准。
人越老,就会越发觉到有儿女的重要性。
有几个原因:
1.钱的购买力需要未来生产力担保。
退休后居民需要用钱来买当期的商品和社会服务,不可能消费自己几十年前的劳动产出,更不可能靠老人提供陪护服务。而能否购买到足够商品和服务取决于当期社会生产水平。
但未来年轻人数量减少,出产受到限制,而不工作只消费的退休人员多,可购买的商品和社会服务出现相对不足。
工业和农业品可能通过科技水平提高产量,退休人员受到影响可能不是特别大(建立在农村经济稳定前提下)。
肯定会出现的是看护等人工服务严重不足,而社会资本没有减少,这也就意味着看护等离不开人工的服务价格上涨,一般人的退休金很难支付。
2.养老账户需要足够的新参保人员平衡。
年轻人交出去的养老金一部分用于支付现有老人退休金,现有年轻人多老人少,系统平衡,但按快速老龄化趋势,几十年后收支平衡会很难。
3.人口向大城市集中有负面效果。
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外流,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享受养老服务可能困难。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我又去翻了翻其他节目,我觉得亮点还有这个
《东方为什么红》
啊这主旋律歌曲也选的的这么好?河南台真的用心了。
实话说我并没有看整个春晚,只看了河南共青团和七海悠仁up主搬运的片段。给我的感觉就是河南,中!
《唐宫夜宴》
这个舞蹈给我的感觉像是河南省博物馆里复活的唐俑,弹幕里有人刷像是文物在逃也是很形象了。尤其这一幕,很有那个感觉哈哈哈。建议名字改为《唐朝少女之博物馆奇妙夜》
截取了几个动图
《白衣执甲》
天波府里走出来的保国臣——巾帼英雄穆桂英。就像弹幕说的,不杀安王贼(新冠),不回家门!
抗疫夫妻双双把家还。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河南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希望女拳师不要再煽动性别对立了,河南台把真正的女权榜样给你列出来了。无论男女都一样,想要获得尊重与独立,只有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女权是像教员说的那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像穆桂英,花木兰一样,像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一样,像刘胡兰,申纪兰,张桂梅和抗疫前线的女战士一样。通过为国家,为人民,为妇女解放事业,为山区贫困女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获得别人的尊重。
说的有点跑偏,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华文明体系里,河南是天下之中,华夏之源。说句中原文化是华夏正统没毛病吧,古代中国人都是以中原文化为尊的,一个朝代首先要占据中原才能说自己是正统政权。但是前些年河南人经常被人在互联网抹黑,名声很不好。这本就不正常,细细想来,河南的在国内的境遇犹如中国在国际之境遇,人口众多,从事农业人口占比高,工业门类全而不强,被某些人(西方发达国家)误解抹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什么样,河南就什么样。建国初期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我认为河南算的上是中国远古长子。
现在河南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发展。让中原文化回到他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又恰如今日之中国,在奋力实现中国民族之复兴。
(额,话说燕赵大地啥时候能支棱起来啊?不说别的,咱梆子戏调门可是不输豫剧啊!咱也整一出漂亮的春晚搞一波文化输出……)
我又去翻了翻其他节目,我觉得亮点还有这个
《东方为什么红》
啊这主旋律歌曲也选的的这么好?河南台真的用心了。
实话说我并没有看整个春晚,只看了河南共青团和七海悠仁up主搬运的片段。给我的感觉就是河南,中!
《唐宫夜宴》
这个舞蹈给我的感觉像是河南省博物馆里复活的唐俑,弹幕里有人刷像是文物在逃也是很形象了。尤其这一幕,很有那个感觉哈哈哈。建议名字改为《唐朝少女之博物馆奇妙夜》
截取了几个动图
《白衣执甲》
天波府里走出来的保国臣——巾帼英雄穆桂英。就像弹幕说的,不杀安王贼(新冠),不回家门!
抗疫夫妻双双把家还。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河南话),谁说女子不如男!
希望女拳师不要再煽动性别对立了,河南台把真正的女权榜样给你列出来了。无论男女都一样,想要获得尊重与独立,只有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真正的女权是像教员说的那样妇女能顶半边天,像穆桂英,花木兰一样,像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一样,像刘胡兰,申纪兰,张桂梅和抗疫前线的女战士一样。通过为国家,为人民,为妇女解放事业,为山区贫困女学生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来获得别人的尊重。
说的有点跑偏,最后我想说的是在中华文明体系里,河南是天下之中,华夏之源。说句中原文化是华夏正统没毛病吧,古代中国人都是以中原文化为尊的,一个朝代首先要占据中原才能说自己是正统政权。但是前些年河南人经常被人在互联网抹黑,名声很不好。这本就不正常,细细想来,河南的在国内的境遇犹如中国在国际之境遇,人口众多,从事农业人口占比高,工业门类全而不强,被某些人(西方发达国家)误解抹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什么样,河南就什么样。建国初期东北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我认为河南算的上是中国远古长子。
现在河南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发展。让中原文化回到他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让那些谣言不攻自破。又恰如今日之中国,在奋力实现中国民族之复兴。
(额,话说燕赵大地啥时候能支棱起来啊?不说别的,咱梆子戏调门可是不输豫剧啊!咱也整一出漂亮的春晚搞一波文化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