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内心都越来越悲观? 第5页

                          

user avatar   li-run-hua-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开始我读孔乙己的时候,我是那个在柜台后的小柜员,我看不起他明明有手有脚的为什么不愿意脱下长衫去和短衫帮一样工作赚钱,非要守着那件破旧的长衫,所以我嘲笑他,嘲笑他的冥顽不化,嘲笑他的自讨苦吃。

后来,我毕业了工作的时候读孔乙己的时候,我是那个酒店老板,这一切和我没有什么关系,孔乙己活着我并不觉得好笑,孔乙己死了我也并不觉得悲伤,毕竟和我没有关系,唯一关系他还欠我九个大钱。读孔乙己并不能让我赚钱。

最后我在疫情浪潮中失业,找不到工作,才发现我才是孔乙己,十年苦读,三年的工作经验并没有让我的长衫更加值钱,我也没有成功走进那个隔壁的偏房喝酒,我只能站着柜台前,我当不成工人,农民,我也没资格成为白领,我只能穿着长衫,站着喝酒来逃避人生,他们想笑就笑吧,我看着柜台里的小柜员,我想教他点东西,我怕他也像我一样学的高不成,低不就。于是我就问他期末考的怎么样,学校还习惯吗?他却很不屑的看着我,工作都没有的人也好意思来问我。

长衫就像一张皮一样长在我的身上,脱下来就是血淋淋的自己,我还没有到去偷丁举人家书的地步,至少我的信用卡还没刷爆,但是时间也不多了。

我没有走进那个偏房,也失去了短衫客中喝酒的能力,我唯一拿的出手的茴字的四种写法成了我被嘲笑的源泉。

苦难是没有意义的,特别是处于苦难中的我,更加没有意义。

……以上是在网上看到的,觉得很有感触就保存下来了,觉得在这个问题下很贴切就贴过来了。


user avatar   jian-bai-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无法得到一个东西的时候,你的大脑就会告诉你,这个东西即便得到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比如你追不到某个女孩,你的大脑就会告诉你,那个女孩没有多好,即便追到了也不合适,你们会分手。

于是,你慢慢放下了那个女孩。

比如你升不到某个职位,你的大脑会告诉你,升上去也不见得有什么意思,烦恼会更多,工作忙不完,倒不如多陪陪家人;

比如,你拿不到某个订单,你的大脑同样也会告诉你,那个订单没有多么重要,毕竟大头是公司挣的,你何苦费心费力为别人做嫁衣。

于是,在这样的安慰下,你释怀了追不到的女孩,升不了的职,拿不下的订单。你把它们归结为对自己既不重要也无意义的事。

她,他,它们都不重要,所以,我不会烦恼。

这是一种心里防御机制,本身是有积极意义的,可是如果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太多,那积极就变成消极了。

毕竟,当一切都不重要,一切都没有意义的时候,活着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而年轻人能得到的东西有多少呢?

无法按时下班,没有周末。

薪水付了房租所剩无几,

结不起婚,买不起房,去不了远方,目之所极一眼到头。

安全感,尊重和爱,都是最基本的,可是即便是这些,也没有那么容易,

于是,年轻人不得不解构一切,看透一切。

结婚没有意义

结婚是长期卖淫,婚姻不过是一种经济制度;

赚钱没有意义

赚钱是把自己当成工具人的第一步,是拿身体为资本家打工,

买房没有意义。

买房是集齐六个钱包作韭菜,

谈恋爱没有意义。

谈恋爱不过是大脑里的化学反应是激素分泌,生育只是繁衍本能。

奋斗没有意义。

再怎么奋斗实现阶层的巨大跨越也是痴人说梦。

当一切都变得如此“透彻”一切都没有意义的时候,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人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不走向悲观厌世?


没有人会主动看破红尘。

年轻人悲观不是年轻人的问题。

是红尘先看不起人。

人才把它看破的。


user avatar   li-de-bao-99-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生最痛苦的就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普通人的一生多半是被忽悠的一生,长大点就好了,上幼儿园就好了,上了小学就好了,上了中学就好了,上了高中就好了,上了好大学就好了,大学毕业就好了,毕业后,一套房子压死你之前所有的梦想,父母拿出半生的积蓄以及备用的养老钱,给你买了房子,娶了一个你说不上喜欢还是不喜欢的女人,因为你们家境差不多。几年之后,你有了孩子,他每天哭闹,你心烦意乱,然后安慰自己,等他长大点上幼儿园就好了,有一天你回头一想,这一生做了什么,又为谁而活呢?

很多人都听过那个小故事,记者采访一个放羊的孩子,你放羊干什么,赚钱,然后呢,娶婆娘,然后呢,生娃,然后呢,让他放羊。我们当年都嘲笑过那个孩子,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他怎么那么傻,等我们长大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就是那个孩子。


user avatar   bao-jin-wo-de-xiao-fei-r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真的是编的大家不要那么真情实感了我好慌啊——

拼搏过的年轻人才越来越悲观。

像我这样躺平啃老五年,每月靠着游戏代练赚个千儿八百的人,生活就很安逸。

一百五网购三十斤冷冻的鸡边腿,煎炒烹炸一个月,美滋滋。

衣服就是二十块包邮的那种,鞋就穿拖鞋。

拼夕夕小零食,二十块四斤那一类改善生活。

去年显卡还不贵找老爹要了一千七加上自己的积蓄买了台台式机加显示器。

cpu i310010,显卡技嘉gtx1650,256g七彩虹硬盘,其他配置记不得了,整机才两千四。显示器用的小米27寸TUV低蓝光2k,165hz的那款,双十一1799买的。

现在打打游戏看看盗版电视剧美滋滋。交个20块的阿里宝卡再办个宽带59,一月80。

手机闲鱼买二手华为note,654块。华为的黑科技基本能用。

偶尔薅一下外卖的羊毛,改善改善生活儿。

什么品质生活?你是不是想用消费主义逼我努力?从小到大的朴素节俭教育让我无法被消费主义洗脑啊。

消费主义你加油啊。你使劲儿啊。你努努力啊。

看着互联网上小女孩为了心爱的男孩子恪守粉德、积极向上、奉献钱包,而我,只盯着她们心爱的男孩子的锁骨、手腕、脚踝、胸肌,肆意妄为胡乱发言给他们招黑。我真是……内心充满负罪感。

可是负罪感也就一秒钟,毕竟是他们过分美丽,绝对不是我三心二意。只要我没有拿手摸过,我就不算犯罪,我想……

想了一下又马上打住,这原始的诱惑,是基因在引诱我犯错。我不能把这容易犯错的基因传承下去祸害后人。

呜呜呜,我就不能在思想上犯点错误吗?是谁把我教成个圣人的?怎么我馋个男人我的内心都会自动对自己说不?可既然最终结果就是不,我一开始为什么会移不开眼呢?

像我,06年那会儿也非常鄙视啃老族。但……一但放弃努力了,真的挺舒服的。

这世界上才华横溢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又算什么呢?如果一开始,足够的才华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我这点儿才华如何配得上?

如果现在,需要足够的性格人品和努力加上才华、运气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像我这种充满缺陷的残废怎么和同龄的多边形战士打?

是我不配。

如果三十年后社会主义建成了,那我不就躺着赢了?

如果社会主义没建成,像我这样的废人不配享受社会主义不是很正常吗?

只是家人总觉得我是被暂时打击了,甚至还想给我买房找男朋友结婚生孩子。

留着钱给自己养老不好吗?

我这样的废人怎么可能承受怀孕的痛苦?可能刚怀上就一尸两命。

脑子里经常这样想,但所剩无几的良知还是阻止了自己的行动。

这难道就是基因的骗局吗?

让我这具蛋白质外科拥有感受爱与道德的能力,然后绑架我去抵抗世界的恶意把基因传承下去。

多么自私的基因啊!

连让人心安理得做废物的机会都不给。

我看一个科普视频,欧洲曾经流行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说是切除一块大脑就能不再难过。后来切了大脑的人是不再难过了,但是思考也变得迟钝,对于情感也变得迟钝,差一点的直接变成植物人。

我在想,什么样的人生才使这些异国古人会想要切除大脑也不想再感受。

是疾病、灾难、厄运吗?

那我这点挫折又算什么呢?

比惨?我比得过古人?古人能够顽强挣扎着生存下去,我为什么不能再努努力呢?

世界上比我惨又比我努力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又有什么理由颓废呢!

在我变成啃老族之前、在我一次又一次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也曾反复这样扪心自问。

可直到最后,我不得不承认,我就是比别人弱小的时候,我接受了。

我就是这样一个弱小又再也不肯努力,心里或许有些坏心思但总被道德感制止的废人。

我已经努力过了,我不太想活了,但是我又不能死,那么让我回我的舒适圈好不好?

让我回家好不好?让我活在由自己幻想构建的世界里好不好?别再把我一脚踹出家门告诉我我要实现人生理想了好不好?

我人生理想就是再也不用和人打交道,只要我不出家门我就能实现了啊。

我的理想不是长命百岁、不是结婚生子,不是事业有成受人羡慕,不是貌美如花受人追捧爱慕,不是道德高尚成为榜样也不是家财万贯儿孙满堂,甚至王者荣耀我都不想上五十星。

我的理想只是再也没有人来伤害我、我再也不用焦虑、再也不用为了一些事情提心吊胆,这么难吗?

并不难。

纵身一跃,万事皆空。

基因其实是自私又愚蠢的东西,一但我产生轻生的念头,它就会适当调低我的道德感,让我即使不努力也不会产生负罪感。

这是一个微妙的平衡,随着我年龄越来越大,同基因源的蛋白质外壳越来越着急我的基因是否有传承而岌岌可危。

我也不知道这平衡什么时候会被打破,也不知道平衡被打破后我这样弱小的人又会面对什么。

但其实无所谓了,像我这样不努力的人,面对痛苦不是理所应当吗?

贫困户都脱贫了,而我还在拖社会主义的后腿,写这些无病呻吟的文字。

你好吃好喝好住,有什么不满足的?

呸!

废物!

想到这里,我自私的基因为了让我乐观起来开始分泌胃酸。

不打字了,我去炒个鸡腿配碗碳水化合物开心一下。

——4.6——

大家那么多人真情实感的留言……我开始慌了。

如果我说我其实是个假装自己是女人的爷们……你们会不会生气到摔手机?

哈哈哈哈哈哈反正匿名了我不怕!

——4.7——

哈哈,好了好了,对不起,故事是我编的,大家不要看得那么投入。我起初就是想做个实验看看性别一换能忽悠多少人,没想到真情实感的人还有lsp越来越多,我方极了。

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希望大家不要被骗财骗色。

其实现在大家默认男孩子都要成为强者赚钱养家,女孩子要是赚不到钱回家照顾老人做做饭做做家务也可以。

可我觉得社会应该给男孩子一个在父母身边啃老(挂掉)尽孝的机会。因为男孩子要是总在外面赚钱,就变成了一个ATM,等老了、没用了就被人一脚踹开。年轻时候没社会地位,在单位为了工作不敢大声说话。老了吧,孩子不和他亲、只听孩子母亲的话,他退休了没家庭地位。

实在是太惨了。

你看撕葱总是花钱败家也没影响自己的家庭地位,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和家人感情紧密。

男人就一定要赚钱养家吗?当一个家庭煮夫相妻教子不行吗?

女孩子有选择当无用也无害的人的权利,男孩子为什么不可以有呢?

且不说人的天赋与性格是不同的,就男孩子爱妻顾家照顾老人有什么不好?

一个脾气大本事大的和一个脾气小本事小的人在一起才能长久嘛。只要两个人都不懒不坏不相互算计,男生搞钱能力差一点又怎样呢?

年轻男女选择组成家庭而不是花天酒地、暮聚朝散、换人如换衣,不就是觉得对方能给自己“家”的温暖感吗?

面包够吃就好了,温暖要握着手依偎在一起才有啊。如果两人都人品端正,不存在互相算计,何必因为谁带回家的面包更大而无法释怀呢?

给好男孩儿一个当无用也无害的人的机会吧!


user avatar   cheng-zhen-yi-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发现自己是燃料啊,而且还是很便宜的那种。


一个年轻人,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周末时间是遛狗玩乐高露营烧烤,还是躺出租屋里补充体力,甚至在公司加班。

这些东西通通跟你的出生强相关。


user avatar   lei-wen-xio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以前太乐观了。实际上,老乡既不悲观也不乐观,老乡只是容易走极端。


user avatar   lia-wang-si-ge-er-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注意到没有,现在抖音、快手、头条等等媒介最多的视频是什么?

(1)几个壮汉路见不平赶走流氓,(2)一个乞丐被店家送一碗面,(3)一个男人午夜街头痛哭然后被好心人劝慰,(4)一个女生跳桥瞬间被人一把拉回来...........

这些视频的配乐也有讲究,必须是《答案》、《万疆》、《星辰大海》....最差也要是《一路生花》,要一下子就能给人整激动的,必须的!

你划着这些视频,感叹世间美好,祖国强大,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然后放下手机,接着搬砖.....

这是心灵鸡汤,是精神鸦片,是引领你思维的利器,让你在吃着盒饭、住着出租屋、一年回不了老家看不了父母的时候,还能“勇敢”相信,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那么,过一会儿不宁静了怎么办?——接着看抖音视频。

我们这一代人最苦,为啥?以前旧社会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还能直着脖子骂骂娘,我们不行,不是不让骂,也不是不敢骂,而是这一碗碗的鸡汤灌下去,早都感激涕零了,还骂个锤子,感谢都来不及。

我们不需要对比上下五千年,也不需要和万恶的资本主义比高低,就在我们这片热土上,能劳有所获,能不折腾不矫情地好好生活,有钱人别太嚣张,穷光蛋也能用一双手吃饱穿暖,仅此而已。

真的不想一边看着感人视频,赚着几千块钱,而另一边占据资源的人过着我们从未听过更不可能享受到的生活。


user avatar   si-tang-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年轻人越来越悲观。

根本上是:情感/心理领域维护/保护(这个词我想来想去不知道用啥,英文我印象里应该是用wellbeing的 的实质空白

现在这个社会下,首先见识广了,思考多了——毕竟快乐来自无知——人就容易痛苦

由于社会压力大(不多展开了),疏导少。悲观情绪容易被放大、由于悲观情绪引发的负面效应容易被传播甚至有意无意模仿,以及基于当代社交媒体的“党同伐异”越来越严重,被恶意舆论攻击导致积累压力的也不断增加。


在出现情感/心理因为外来因素产生的巨大波动(失恋、失业、失亲等变故或者单纯的前景不乐观,比如隔壁企业倒闭了、比如这单外卖超时罚款了、比如看见恋人手机里ex没删干净扎心了,etc)

或者内生的(套不进“完美正常人模板”的性格部分,比如一些 没有对其他人的实质危害的特殊爱好、取向等,包括并不局限于性取向等)的时候,及时并且合适干涉、疏导手段这个领域上 ,我们当今社会,基本上是空白——甚至某些组织机构在有意无意的使用大喇叭试图让年轻人认为“压力就是动力”、“我有压力憋着是好事”、“只要我前进的足够快,压力就追不上我”


长年以来,我们社会就是默认“人应当乐观,坚强而且爱好、性格都符合“完美正常模板”,有问题自己扛”。在一部分目前人的认知内,这种认知直接升级成“不对未来表现乐观就是不坚定的成员,性格不符合社会最大公约爱好/取向的就是性格缺陷一定会变态”——不幸的是,这部分人力,手里有权的很多。

(社会最大公约爱好/取向是我自己造的词,我不知道有没有类似专业词语描述,是说“社会普遍认可这个年龄段/社会层次的人“应当”喜好的东西/取向”,本质上是一种刻板印象,但是不友善态度针对的不是具备这个印象而是“超出这个范围”的人)

——这在见识少,社会更封闭的时代不是大问题,压力积累周期要长得多。

但是在现在信息交换极其迅速的时代,压力的积累、孵化、爆发甚至引爆连锁反应都会很快,甚至多次连环爆发都不稀奇——某公司当年13还是18连跳来着?


这一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可能好一点,还有个支部书记可以聊聊,虽然很多时候聊的也只是通过 宏大叙事(你这样就不能为XX做贡献)、索取报恩(XX培养你这么多年) 和“想想你妈”“想想你孩子”这种亲情牌强行压制焦虑负面情绪,得不到实际解决。

而且在当前社会环境,“寻求心理疏导”是一个经常被妖魔化成“丫有精神病”——特别是在前述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科研院所内存在大量中年碎嘴闲人的环境,“诶我跟你说,咱所里的小王几年前被他女朋友甩了以后就没谈过女朋友,给他介绍也推了不要,别是被女朋友甩了之后开始喜欢男人了”“有可能我跟你说”“那可得赶紧去看病”“你去说啊?”。

——说老实话,你们领导值得你信任到把你自己内心痛苦、焦虑的一面暴露出来寻求解决办法么?

会不会你今天跟领导掏心窝子了,明天发现工作量增加了?“这小王还有心思瞎想,看来是工作量不饱和”。


还有就是社会上对于“非成功”的成年人通过单纯的“”、“休闲”来获取内心安定/快乐的不认可,表现就是对休闲爱好有着极其功利化的要求。一旦不可“功利化”,立刻成为“玩物丧志”、“浪费金钱”、“你都多大人了”——甚至说,社会上普遍对于成年人有“不该玩”的认知态度——除非你是“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打游戏叫不忘童趣,屌丝打游戏叫啥?

为什么听音乐?“为了陶冶情操”,单纯喜欢?奇装异服怪声乱叫浪费金钱;

为什么玩模型?“为了考试加分”,单纯想玩?你都多大了?我家儿子都不玩了。

etc

在很多地方,超出“社会最大公约爱好”的“玩”是表现为某些不良甚至违法嗜好代偿存在的——“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在外面玩女人,就让他玩会模型,打会游戏吧”。


也就是说

要在官方层面承认并且正视心理工作重要性,不能简单的用空泛的政治口号(“小同志不要blabla,要为国家努力工作”)和政治绑架(“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你有悲观情绪是不是想拖人民的后腿啊”)代替;

不是说“有心理诊所”就不是空白——就像某些机构设置了“复议”、“投诉”程序,但其门槛和付出代价实质上达到了让公民“不敢投诉”、“不敢复议”的效果一样;

内生外生因素,都有待正规(不能像某些民办医院一样有病没病先开三个疗程)、能够比较便捷的获取/可承担而且可靠(不能今天跟大夫聊完,明天手机在我没搜索的时候就开始给我推送各种药物;也不能我今天觉得某领导恶心,找大夫聊了聊,结果两天以后因为这个上门查水表)“疏导、调节的渠道”。


user avatar   tuo-pi-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一不久,我看同学余额宝里10万的应急钱很震惊,苹果迷,出新手机他就换了一部,日常节俭,喜欢买优衣库,但不在意折扣。

我的余额宝里钱最多的一次是一万吧,奖学金加自己打工挣得,但还是不敢花,那是一年的生活费,平时还得买书。

朋友们节假日都是国内游,有邀请我一起,但我没有去,她们出行都是飞机,节假日机票太贵了,我也不敢逃课提前去。只能约着周边一起玩。

我一点都不酸,他们的父母都在体制内或者国企,积累了大半辈子就是希望孩子过得容易点,我的父母辛苦大半辈子就是希望我能考上大学不再种地,我们都做到了。

想着毕业后工作了我们可以一起玩,花自己挣得钱。是的,我们约着一起玩了,比大学更扣,更舍不得了,四千来块的工资,扣除房租和生活费,还有陆陆续续的份子钱,毛都不剩。出去玩一趟回来还要还花呗。

我们依旧保持着大学的习惯,都不乱花钱,只是买水果比以前大方了一点,但就是穷,凑个首付都得好几年,没有公积金,房贷也不少,放弃挣扎吧。


user avatar   good-live-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一个在国企上班的三十来岁的网友,因为嫌在国企里上班太无聊,不能实现个人价值,遂参加法考,通过后辞职,准备跳出来做律师。因为在我想考公时,这位朋友给我提供了很多建议,当他跟我说起这件事,我劝他先别辞职,实在不行先跑俩月滴滴感受一下。最终他还是辞职了。

结果昨天我们聊天时,他说自己真后悔,他以为自己在当地混了十几年,家里也有人脉,可以像网上那些知名律师一样大把的挣票子,起码比他在国企里混着强,结果挣的还没花的多,而且压力极大。

他说,之前在国企每周上四十个小时班,福利待遇也不错,一年也能有14w左右。虽然加班也不给加班费,但是加班不多,生活蛮安逸。

而现在做律师了,压根就不知道下班是怎么回事了,而且他现在要面对的竞争者是那些年轻人,当他再也不能依靠单位资源和自己老大哥的身份压制他们,他才真正意识到现在年轻人的能力强大,感慨现在年轻人是真能吃苦。收入也不低,主要是开销太大了,虽然他靠关系接了一些案子,但是压根留不住钱。

这就是现实中,体制内的这些年长的人总是嘲笑年轻人不奋斗,不像他们那时如何如何辛苦,他们的同学朋友如何如何坚强的从时代中分一杯羹,然而他们却不知道现在年轻人只是活着就已经费劲全力。他们眼红外面那些富人的生活,却不去了解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愿意回到体制内“苟延残喘”。

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到底多残酷,他们不知道多少年轻人看着他们的岗位在流口水,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宠儿。

他们眼中的世界和我们年轻人眼中的世界不是一个世界,正如他们眼中的灯塔仍然那么明耀。

最后,我问这位朋友,那你考虑过再回去工作吗?

“想回去,但是回不去了,所有我能报考的岗位,人都太多了,我也考不过现在的年轻人”。

这一刻,他才真正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更新————

这位朋友回到国企工作了。




                          

相关话题

  年轻人为什么也相信玄学了? 
  年轻人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到底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呢还是年轻人所想的。? 
  现在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却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焦虑这不矛盾吗? 
  中国年轻人买不起房是因为不努力吗? 
  为什么知乎上这两年充斥着越来越多焦虑的年轻人和贩卖焦虑的言论? 
  为什么这届年轻人这么关注人口调查报告? 
  如何在工作中提高年轻人的工作热情? 
  如何看待当代年轻人的爱国热情与对现实的无奈这种看起来互相冲突的感情呢? 
  这一代年轻人的压力真的更小吗?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活得那么痛苦?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俄美欧武器名字都起的那么有气势,自己国家的反而无新意?
下一个讨论
未来中国人口可能会暴跌吗?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