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岛在高集海堤1955年建成至2011年拆除时为半岛(严格意义上是陆连岛)。
1949年厦门解放之初,厦门岛和内陆交通的唯一连接点是高崎和对面的集美,主要的交通工是小舢板和小火轮,运载量小,费时费力,严重制约了厦门的经济发展。加之国民党军队仍驻守金门,不时轰炸往来船只,一些大型的军用物资无法运进厦门岛,海防战备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1950年,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的陈毅同志以及陈嘉庚先生先后向党中央提出了修建厦门海堤的建议。
高集海堤于1953年破土动工,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基建工程。海堤建设期间,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工人日以继夜地开采石料、运输石方。没有经验、没有设备,仅凭双肩和双手,他们涨潮抛石,退潮施工,稍不小心,就会被锐利的石棱划伤,甚至跌落海中。
1955年,高集海堤建成,全长2212米,连接厦门岛和集美半岛。海堤的建成使得鹰厦铁路和324国道得以连入厦门,孤悬在东海之滨的厦门岛变成与陆地相连的半岛,有力推动了厦门的建设和发展。建设大军们靠着双肩和双手,在极度艰难和危险的环境下,创造了“移山填海”的壮举。在修筑海堤近四年时间里,共156位建设者牺牲,他们用生命铸就了“海堤精神”。
1960年,朱德委员长视察厦门时,为海堤纪念碑题写了“移山填海”四个大字。
2010年,高集海堤开口改造工程正式启动,高集海堤于次年开始拆除,改建公路桥,厦门岛也结束了与陆地相连的历史。
在高集海堤原址建有海堤纪念公园和高集海堤原址纪念园。
这不稀奇,近海岛屿和大陆相连,或沿海高地成为独立海岛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地质时期出现的海侵、海退,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海水带来的海岸侵蚀等自然因素都会引起海岸和海岛的相互变化。当然了,这些变化是缓慢的,但它的影响程度也是十分巨大的,比如其他回答已经提及的英伦诸岛从欧洲大陆独立为岛群,类似的还有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曾和大陆相连(我国海南岛和南海部分区域此时也是陆地),对面的新几内亚岛曾和澳洲相连。小一点的岛屿变化就更多了。
由人类活动带来的海岸线变化更为迅速直观,在最近几十年经历了填海狂潮的中国,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有一个回答提到了青岛,的确是个非常经典的样本。青岛主城区的团岛原本就是几个近海岛礁,德国人占据青岛之前,团岛填海已经开始,此后填海一直持续到2012年,最后一个独立岛礁下安山终于和陆地相连;胶州湾内的荫岛一直独立于海岸,1913年才通过堤坝和陆地相连,后来因为胶州湾淤积和不断地填海工程最终成为半岛,也就是今天的红岛街道办事处;青岛城区对面的黄岛原是3个独立岛屿(荒岛,大、小赶岛),1971年胶南县举全县之力修筑两条大坝,此后又不断填海,今天也成为半岛。
在一些地势平缓,容易受到海侵、海退或海岸侵蚀影响,或人类活动活跃的地区,海岛和陆地相连或陆地孤立成为海岛不仅常见,而且会反复出现。比如云台山——哦,不是河南那个,是江苏连云港那个。
江苏是个非常奇怪的沿海省份,你在地图上看,它靠海的地方那么大一片,但海岸线和管辖海域面积却并不多,江苏的海岛也非常少,满打满算只有26个。
为什么叫满打满算呢?因为江苏的这26个海岛里,既有这样的:
也有这样的:
emmm,你们自己体会
这也就难怪江苏为什么和山东死磕面积非常小的前三岛这么多年了,江苏海岛,一个都不能少,更何况是3个!
(多说一句,兴隆沙的问题上,江苏和上海也嘴炮多年)
但如果你翻阅古代典籍,却不难发现一些属于今天江苏境内的海岛印记,比如《山海经》里写到“海中有大州谓之郁州”,苏轼写它“郁郁苍梧海上山”,想上去游览又“恨无石桥梁”。今天江苏的那些小岛应该不会被《山海经》专门记载,更不至于引得大文豪几次三番的感慨。那这郁州说的是哪呢?
《山海经》里描述这段话的背景是描述古海州朐县故城周边地貌,苏轼写就的这两首诗分别是《次韵陈海州书怀》和《和陶杂诗十一首其一》,故事背景也是海州,而海州东北方向确实有一座还算高的山,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最高峰,海拔624米的玉珠峰和它所在的江苏云台山——这就是海中大州的真身。
连云港云台山的故事,得从久远一点的地方开始讲起。
始于距今13万年至距今1万年的晚更新世,由于全球不断处于冰期、升温的交替中,海平面也曾多次剧烈波动,有时候海水能入侵到今天河北白洋淀,有时候又退到过钓鱼岛之外。在末次冰期到达最低海平面的时候(距今2.3-1.9万年),连云港一带的海平面比今天低130米,此时的连云港云台山距离最近的海岸线也有100公里,是一片完全的内陆山区。
但随后而来的气候转暖又一次带来了海平面剧烈回升,在距今14000年的时候,海平面高度已经涨到了今天的-100米,距今12000年左右又上涨了50米。
这个时期的云台山几座山峰之间的沟壑最低处在东西连岛和北云台之间的鹰游门,深度大概是今天海拔的-30米左右,所以当海平面上涨到这一高度时,鹰游门最先被海水灌入成为海峡,东西连岛也再一次成为独立岛屿,此后一直到今天,鹰游门海峡底部也再也没能露出海面,这就是今天连云港港口所在的位置。
下一个被海水包围的是东西连岛附近的北云台山,也就是今天连云港的“海上云台山”景区,它和附近的中云台山之间有一处长15公里、宽3-4公里的五洋湖洼地,洼地北侧靠近海州湾的区域最低,所以海水最先从海州湾灌入,后来南侧稍高的地区也被海水覆盖后,北云台山也成为岛屿,五羊湖海峡形成,此时大概是距今1万年左右。
在距今9000年左右,海水已经上涨到今天-10米的高度,海水继续向云台山主峰玉珠峰挺近,并至少在距今6000年前达到了最高水位——比今天海平面还高3-5米,不仅玉珠峰成为孤岛,附近的锦屏山、南部的大伊山、伊芦山、西陬山、东陬山也全都被海水环绕,今天的连云港成为岛群。
但仅在1000年后,海水又出现了一次大幅度的倒退,锦屏山、南云台和中云台又和陆地相连,可惜好景不长,不到500年光景,海水再次挺近,南云台和中云台又成为岛屿,不过锦屏山自此坚挺的留在陆地上,一直到今天也再也没有成为海岛,也就是今天连云港海州区的桃花涧风景区。
在距今3000-2000年,也就是商周时期,南云台和中云台又一次和大陆相连,但在战国后期,海水又一次上涨,南云台和中云台重归大海。所以成书于这一时期的《山海经》里才会提到“海中有大州谓之郁州”。而从苏轼在游览锦屏山旁边的孔望山上的龙兴寺的时候,眺望黑风口海峡对岸的南云台岛,发出“恨无石桥梁”的感慨来看,这个海岸线在此后的1000年里总体保持稳定。
按理说,从苏轼生活的时代到今天也就一千多年,全球气候的变化总体不大,也没有再次发生过海侵和海退,如果生于1037,逝于1101年的苏轼看到的云台山还是“海上山”,怎么今天的云台山(除了东西连岛)已经成了陆地的一部分了呢?
因为苏轼去世之后不过二十几年,东京留守杜充脑子一热就把黄河给掘了……
为阻挡金兵南下而掘开李谷渡河堤的杜充恐怕没想到,自己的一念只想居然会对中国版图产生如此深远又宏大的影响——在最初几百年里,黄河基本把淮北的大湖填满了,尤其是明弘治年间,黄河北流断绝,所有泥沙全部入淮,淮北海岸线迅速推进,江苏盐城在南宋时距离海岸线不到2里,到明末以及距离海岸线15公里,乾隆年间就达到50公里以上。黄河形成的地上河还切断了淮河南北的许多水系入淮的河道,大小河流都被黄河泥沙淤垫,连云港附近的入海河流泥沙量也暴涨,云台山周边的海岸也持续推进,曾经“潮头来去天与齐”的黑风口海峡在乾隆年间已经“平沙一望接山巅”,中云台和南云台几乎在同一时间和大陆相连。北云台和陆地之间的五羊湖在此时还很宽阔,地方官员站在云门寺还能检阅水师战船,但1851年附近修建运盐的半边河之后,五羊湖也迅速消失,北云台重归大陆。
直到此时,云台山还保持海岛身份的就只剩下东西连岛,近些年连云港港区的填海工程正在兴建,东西连岛和陆地相连也只剩时间问题。
在陆地和海岛之间摇摆的还有附近不远的开山岛,因为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守岛事迹被报道后,开山岛名气大振。今天的开山岛距离陆地有9.5公里远,然而它重归大海其实也就是最近一两百年的事,黄河夺淮入海的时候,开山岛正好位于黄河三角洲的顶点,但黄河1855年重新北流之后,失去泥沙支撑的三角洲快速萎缩,今天的江苏古黄河口(月亮湾)已经比巅峰时期的海岸线消退了28公里,开山岛也就再次重归大海。
朝鲜西海沿岸由于填海垦荒等工程,把很多岛屿和海岸之间建设海堤填平,从而岛屿转变成半岛。
朝鲜北半部今天的领土面积是大约12.4万平方公里。
朝鲜从80年代开始为农业生产等目的进行大规模海涂开垦事业。到现在,已经使得国土面积增加了一千多平方公里的规模(具体数字待查)。平均一年增加开垦数十平方公里。
这种填海是国土管理事业的一部分,挖掘山地的土石方填进大海,从而不仅平整了土地,使得崎岖的山地转变成可耕地,而且也在海边获得了新国土从而大量增加国土面积服务于人民生活。
北半部面积在填海以前是12.23万平方公里,后来慢慢变成12.27 12.31 现在是大概12.4万平方公里。
反映在地图上就是:
画了箭头的,海堤里面就是正在围的(2019年6月为止)。可以注意到海岸线有很多平直的地方,那就是曾经的填海痕迹。
↑本图右侧箭头为下面报道提到的 洪建岛海涂 位置
↑本图箭头位置右下角 룡매도 字样附近的海堤标志 为下面报道提到的 龙媒岛海涂 位置
----5月2日 更新-----
以下是节选的引用报道资料:
朝鲜中央通讯社4月30日发表有关介绍洪建岛海涂二期和龙媒岛海涂3、4区工程完工的公报。
据公报,平安北道和黄海南道海涂建设综合企业建设者完工洪建岛海涂二期工程,结束我国海涂建设史上最大规模的洪建岛海涂工程,还在短期内完工龙媒岛海涂3、4区工程,营造了1.3万多公顷新土地。
沿着从平安北道东林郡雁山里到宣川郡身弥岛、从黄海南道青丹郡新生里到新丰里建起的堤坝形成大型环形公路,与海洋和谐融合的田野和养殖场呈现整齐美观,打造了为攻占党的八大所提出的农业生产目标和改善民生做出贡献的又一个基础。
……
洪建岛海涂工程分一期和二期进行,是一场需要进行1300多万立方米筑土工程、110多万平方米铺石作业、建设水闸等构筑物来拦海80多里的艰巨的大建设战斗。
平安北道海涂建设综合企业干部和工人阶级于主体101(2012)年9月6日正式投入洪建岛海涂一期工程,在朝鲜劳动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之年胜利结束。
他们基于一期工程的成果和经验,于2016年12月2日投入了二期工程。
二期工程是需要扩大比一期多1000公顷土地的艰巨任务,但建设者不断创造了新标准、新记录,仅用四年期间成功完工了原需8年的洪建岛海涂二期工程。
在黄海南道龙媒岛地区也正式开展大规模海涂建设战斗。
黄海南道海涂建设综合企业工人阶级在攻占海涂建设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龙媒岛海涂3、4区建设工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力更生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力。
他们于2018年8月和12月分别动工了海涂4区和3区工程。
龙媒岛海涂3、4区工程与筑堤链接陆地与岛屿、岛屿和岛屿的洪建岛海涂工程不同,看地形没有可以连接防潮堤的岛屿,是一项完全拦截大海来找出数千公顷土地的艰巨庞大的工程。
第一道水坝工程分别用4个月和7个月完工,防潮堤工程在不到两年期间成功结束,而创造了仅用两年多的期间按常规要花7年以上时间才能完成的3、4区工程的建设神话。
举两个例子:
1.塔曼半岛(Taman Peninsula)
这是 @mooncatcher 大佬之前回答我的一个问题时提到的:
作者:mooncatch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4373401/answer/141180399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图中刻赤海峡以东(塔曼半岛)的大片低洼沼泽没?最近的地质考古学研究(Dan, et al., 2017)显示这一地区在古代存在另一条与刻赤海峡平行的航道,暂命名为库班博斯普鲁斯(Kuban Bosporus)。[1][2]
我自己再来补一张图:
2.大不列颠岛
从欧陆的一个半岛,变成了岛屿。
下文来自本人的回答:为什么英格兰和法兰西没能成为一个国家?
Weald–Artois背斜的最后残余,在来自今天北海和今天大西洋的海水的冲击之下,最终消逝并形成了英吉利海峡。
背斜是较简单的高中地理概念,基本上可以理解为向上隆起的地层结构,大多数情况下会形成山脊。英国的肯特地区就曾作为Weald–Artois背斜面的西部与法国的皮卡弟连接在一起,但是在海水的冲击下:在45万年前(第一次)和16万年前(第二次),被破坏了。
The first occurred around 450,000 years ago during the Anglian Glaciation (MIS 12). It did not fully destroy the anticline although there was sporad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nglish Channel and the North Sea during periods of high sea level. The second megaflood occurred around 160,000 years ago during the Wolstonian/Saalian glaciation (MIS 6), after which Britain would be an island during periods of high sea level.
在冰期[3],英格兰和法兰西的土地本是联结在一起的。
大量冻结的冰直接导致了海平面的下降,如上图所示,北海的南部海岸线起自日德兰半岛西海岸线终端,直接向西南联系至今天英国的约克郡。无冰区的北界限自东北向西南穿过英格兰的中部,并在爱尔兰海的中部出口附近折向南部,一直联系到法国的布列塔尼。整个英吉利海峡和北海的范围内,除了一个古代湖泊外,全都被陆地、沼泽和滩涂所覆盖。
说两个被日本人围垦围成了半岛的岛:屋岛、儿岛。
屋岛其实也比较符合这个问题:一开始是从岛变成了半岛,然后从半岛变成了薛定谔的岛……
屋岛位于香川县高松市东北方,四国岛濑户内海一侧。因为其外形类似于高松的屋顶,故此得名。
屋岛是日本众多小岛中历史较为悠久的一个,也是濑户内海的标志性岛屿,在弥生时代就有人类居住的痕迹。663年,日本在白村江之战惨败于唐、新罗联军之后,为了防止唐、新罗联军乘胜追击,天智天皇在667年下令在屋岛上修筑了屋岛城。
屋岛最为知名的还是在1185年源平合战时期发生的“屋岛之战”。当时平家带着安德天皇撤退到屋岛,并且以屋岛为基地。源义经率50多名骑兵从屋岛后的四国岛包抄平家军。
当时屋岛和四国岛之间还有一道200、300米宽的海峡,名叫“相引之滩”,由涨潮时海水会从东西两侧涌入,随后退潮时海水会从东西两侧退去而得名。
源义经听说这道海峡中有浅滩,水深没不过马腹,可以趟水而过,便在夜间赶着一群红牛下水,从最窄处强渡到屋岛,奇袭了平家军的后路。
据说两军交战相斥之时,平家为了打击源氏的士气,故意派出一艘小船,载着的美少女,立起红底金箔的日之丸小扇,前往源氏阵地挑衅。源义经派出名射手那须与一迎战。那须与一骑马纵入海中,在七十米开外迎着北风,一箭射落在风中上下起伏的小船上的小扇而成名。
另外,岛上传说还生活着日本“三大名狸”之一的三太郎狸。这只狸有帮助鉴真、空海在此修行建屋岛寺,幻化出源平合战景象之类的传说,在电影《平成狸合战》中亦有登场。
然而,在1637年的时候,处于实用目的考虑,当时高松藩的藩主生驹高俊在海峡的两侧建起堤坝,将“相引之滩”围垦为田地,使得屋岛变成了半岛。
然后,在仅仅十年后,松平赖重接任高松藩主。松平赖重惜于名胜古迹的屋岛变成半岛,名存实亡,于是就重新派人挖出一条宽度不足十米的河流,并且命名为“相引川”,以低度还原之前的景致(毕竟不可能大规模退田还海)。
屋岛的大致形态就这样保存到了现在,日本的海上保安厅将屋岛认定为岛,在法定区分上则被认定为半岛,成为薛定谔的岛……
儿岛目前隶属于冈山县濑户内海沿海一侧,处于考虑躲避濑户内海中的大风浪而又能避免搁浅,儿岛自古以来便是濑户内海的重要交通要道。
儿岛的历史相对于屋岛来说更为悠久,在《古事记》的日本国土诞生神话中,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夫妇在结合之后,生下大八岛国(淡路岛、四国岛、隐岐岛、九州岛、壹岐岛、对马岛、佐渡岛和本州岛)之后,再生下的六个岛屿之首便是“吉备儿岛”。甚至有些时候会将吉备儿岛算在大八岛国之中,可见其地位之重。
儿岛和本州岛之间的内海被称为“吉备穴海”,在上古时代还比较深,然而由于高梁川的堆积作用,到了中世,儿岛和本州岛之间的吉备内海变得越来越浅,甚至到了最浅处人马可以游过的程度。
源平合战之时,儿岛也被平家作为重要的军事据点。传说在1184年底,在屋岛之战打响之前,源家军一方的先锋佐佐木盛纲,率领骑兵在本州岛侧,询问可以趟过海之处。
当时有个热心的渔夫告诉他在藤户最窄(约现在400多米)、最浅一带可以渡过海,而佐佐木盛纲却怕渔夫走漏风声,便恩将仇报,将渔夫一刀杀死。随后佐佐木盛纲率领骑兵骑马游过内海,奇袭击破了儿岛上的平家军。
之后平家军逃到了屋岛,仍旧不长教训,又被源义经击破……
不过,还是由于高梁川的堆积作用,到了近世,吉备穴海越来越浅,海峡几乎于淤死,内海则基本上变成了沼泽地。
就此情况,从战国时代末期的宇喜多秀家开始,冈山的大名们一代代逐步围垦海峡造田,终于在1732年左右,儿岛完全被围垦的和本州岛连接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个半岛。
崇明。原来,是岛,现在,不下结论。
辽宁的长兴岛、交流岛、凤鸣岛、西中岛等等岛屿。
至少以前在地图上还是陆地之外的岛屿。
而现在,长兴岛、交流岛、凤鸣岛、西中岛已经连成一片,不过下面标准地图仍然将围填区画成了海湾。
实际上这些海湾也在随着填海造陆而不断地萎缩。放眼辽宁范围内的渤海和黄海沿岸,纯自然的海岸线已经不多了。
辽宁省630多个岛屿中,也有一些岛屿虽在名录之中,但也有注明岛屿已与大陆连成一体,现补充几例。
最后推荐一篇论文:王雪鸽, 李晓燕, 贾明明, 王宗明, 任春颖, 毛德华. 1975~2015年大连市海岸线变迁和围填海变化[J].海洋环境科学, 2017, 36(1): 87-93.
这个我可以说几句,身边的。
在青岛的胶州湾里,今天,如果大家打开地图,可以看到两个岬角似的半岛,地图上标注的是红岛和黄岛。实际上,在几十年以前——没错,是几十年,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它们是海岛,而不是半岛。
那个时候,黄岛真的只是一个岛屿,面积只有五平方千米左右的样子,辖区(岛上)也只有几个村庄。而现在的黄岛,更多的指的是黄岛区,也叫做青岛西海岸新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辖区已经是原来的胶南市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高达2096平方千米。
上图是绘制于1914年的胶州湾征独地图,可以清晰的看到两个位于胶州湾的大岛,一个标注为黄岛,一个标注为阴岛。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两个岛都与大陆连在了一起变成了半岛,名字分别叫做黄岛和红岛。
关注更多的历史文献,可以明确的看到这一变化。
上图是1959年胶州湾东洋嘴验潮研究报告中的插图,可以看到,两个岛仍然没有太大变化。
而在下图中,每五年一更新,可以明显的看到填海造田、围海造陆所造成的变化。
黄色的海岸线是新中国建国时(1950年代初)海岸。
甚至可以注意到,在黄岛的西南角,还有一个小岛,名字叫做赶岛。直到本世纪初,公交车站名称还保留“大赶岛”站名。不必沧海桑田,仅仅随着建设进程半个世纪,现在,已经完全被吞并和遗忘了。
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黄岛,已经基本上是半岛了。
但是,看官方地图(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有很大部分没有填上,上方有一个凹口。
再看今天的黄岛区,哪还有海岛的影子,彻彻底底的就是一个半岛。
辖区内,半岛上及周边分布着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科教单位,还有青岛港前湾港区、武船重工、北船重工等航运企业,以及海尔工业园、海信工业园、中德生态园等等企业。
青岛港前湾港公司码头
关于红岛,限于篇幅,稍后有机会再写写。
前面说过黄岛从海岛变成半岛仅仅几十年的时间,而且随着行政区划变化,辖区也日益增长。黄岛的这个变化,其实也是青岛变化的一个缩影。
今天再说说青岛的变化。
早期,只有部分渔民在青岛暂歇。此时的青岛,周边并不与大陆连接,是真正的海岛。《胶澳志》中曾记载,这里“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岛”。又因整座岛屿的形状如同一把古琴,所以又称“琴岛”。后来随着人口繁衍,青岛这个海中的岛屿成为附近的一个明显的地标。陆上近邻的大陆部分土地上有了人口聚集,青岛周边的一些地理构造就以岛命名,如青岛村、青岛河、青岛湾、青岛山等等。
到了元代,海运成为南粱北运的重要方式,甚至在青岛附近还出现了海运河——马濠运河——这个有时间再单独聊。青岛所处的位置正好是海运的必经之路,青岛村逐渐发展起来。
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海运、渔业相关的劳动者在青岛对面的大陆海边建起了妈祖庙,也叫天后宫。这时,距离青岛这个名称出现在官方文书中还有近百年,所以青岛有民谚,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镇。
青岛这两个字正式作为地名出现在书面上距今大约有400多年了。现在可以查询到的记录有明朝中叶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刊刻的《郑开阳杂著》(郑若曾撰。若曾字伯鲁,号开阳,昆山人。嘉靖初贡生。)、明代中叶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即墨县令许铤主持编撰的《即墨县志》以及《地方事宜议·海防》。
其中《地方事宜议·海防》相对于《即墨县志》卷一中“青岛,县西南百里”记载较为详细,文字内容为:“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曰香花、曰田横、曰颜武。”这是青岛的正式命名。
清朝末年,青岛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口岸。1897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将胶澳(胶州湾)及周边地区(青岛市镇的部分区域)租借给德国。下图是《青岛鸟瞰图》(1898年),收藏于弗莱堡联邦档案馆军事分馆。
1899年,德国对占领区进行了规划,并按照规划对前海一线进行了重新布置。原有的青岛镇居民被驱赶和强制迁移。而青岛,也随着上世纪初世界的风云变幻,开始了屈辱的改名史。
1897年,海岛被德国改名“阿克那岛”,“青岛”二字改作占领区的城市名称。青岛市名称出现,并建成青岛区和鲍岛区。青岛辖区也从青岛镇扩大了不少,基本有了现在青岛的市南区、市北区的大部分。
1914年,青岛又被日本战领。小青岛再次被改名“加藤岛”。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小青岛恢复本名。青岛市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政府将小青岛开辟成公园。青岛市也成为文明中外的旅游城市。1936年,青岛市评选“青岛十景”,其中之一就是——琴屿飘灯——小青岛的夜景。
1938年,青岛再次被日本入侵占领,日本将小青岛辟为军营。1942年,日本填海造陆,建设堤坝,将小青岛与大陆连接,从此,小青岛成为半岛。同时建设的还有防波堤、兵火库、塔楼等。1945年,日本投降。
1949年6月,青岛解放。辖区进一步扩大,全市变更为七个区,辖现在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青岛,真真正正的成为半岛。
之后,青岛市辖区又在1953年增加了崂山郊区、1958年分别从烟台地区(烟台市)划入了即墨县和从昌潍地区(潍坊市)划入了郊县、胶南县。之后虽有调整,但总体是向着扩大的方向变动。
1983年10月,平度、莱西市从潍坊划入青岛。至此,青岛辖区面积基本固定。
简要回顾一下,最早的青岛,是海岛,占地面积2.47平方千米,居民人数不固定,少于1万人。现在的青岛,是国家计划单列市,辖区1129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数1007万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统计数据)。
举一个特殊的例子,福建东山岛。这个岛曾经因为某种原因变成了半岛,现在因为保护环境,当地政府又计划把它重新变回岛,完美契合题主的题目。
这个可爱的小岛位于福建南部,靠近广东的部分。古称铜山,是郑成功抗清的根据地之一。是东山县的所在地,拥有铜山古城,关帝庙等多处名胜古迹。
东山岛
铜山古城
动漫感十足的关帝庙
但是,在1953年(没错就是1953年)邪恶的国民党反动派打破了这个小岛的宁静。原因是当时朝鲜战争处在最后的谈判阶段,我军重兵集结朝鲜。东南沿海空虚,这让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了“反攻大陆”的希望。被无数果粉吹嘘“狡如狐猛如虎”,实则费拉不堪,在淮海丢弃十几万大军的常败将军胡琏率领金门守备队偷袭我东山岛守军。
7月16日,也就是朝鲜停战协定达成前的11天。国民党军一万大军及自称最精锐的国民党空降兵偷袭了东山岛。当时我军驻岛只有一个半营的公安人员(没错就是公安叔叔)。面对汹涌而来的国民党军,不慌不忙防守反击。固守待援。最终在福建军区援兵的配合下,我军共歼国民党军3000余人,炸毁坦克2辆,击沉登陆舰艇3艘,击落飞机2架。国民党军余部登舰溃逃。其中最搞笑的是有的国民党空降兵因为降落伞挂在树上被公安叔叔俘虏。有国民党飞机因为飞的太低而被机枪击落。而常败将军胡琏又一次狼狈不堪的逃回了金门。
东山岛防守战胜利官兵合影。
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也打碎了国民党反攻大陆的美梦,但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国民党再次入侵怎么办?我军大部队能不能及时增援海岛?而一个孤悬海外的海岛县,怎么发展经济,发展物流,方便与大陆部分县市的交流。
于是当地县政府决定,修筑八尺门海堤,变海岛为半岛,在堤坝上修建一条公路,便于平时物流与战时运兵。于是在1960年,经过几番辛苦,八尺门海堤终于建成,东山岛由海岛变成了半岛。
八尺门海堤
然而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东山岛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海运,空运都很便捷,跨海大桥也早已修建。一个全封闭无底端涵洞,底部海水无法汇流的海堤已经不是唯一的交通选择。而由于八尺门海堤的存在完全隔断了海水,造成了海堤部分海水严重富营养化,导致海水缺氧,藻类滋生。严重影响了当地养殖业。而今天费拉不堪的台湾,也早已经不是什么军事威胁,海堤在军事上也变得没有意义。因此当地政府又有计划,拆除海堤,恢复东山岛岛屿原状(跨海大桥底部有涵洞,没有完全隔断海水,因此不算把岛变成半岛,而海堤完全隔断海水)。
如果这一计划实现,八尺门海堤拆除,那么东山岛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因为人类的原因,这个岛在不到七十年的时间里由岛变成半岛,又由半岛变回岛屿。经历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往复的变化过程。
我很能理解北京卫视的领导们为了收视率去放下身段去学习年轻人的东西。本次北京卫视真的是为了迎合年轻人的胃口下了血本,抖音、B站上面谁火就上谁,花泽你们喜欢就请她过来,冯提莫歌不错请过来,展展罗罗虽然名声不太好,但歌受欢迎就行,一个字请。没有北京卫视不敢请的,不知道的人以为是抖音搞的网络晚会跨年。反观湖南卫视和江浙沪,经过近几年不断摸索都有了自己的特色,湖南卫视不用说了,自己有自己的推广明星、团队,TF、火箭等一系列的节目,直接吸引一堆粉丝。而江浙沪虽然钱没湖南多,但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江苏卫视更是聚集一些老牌实力唱将,虽然黑江苏卫视是常态,但是人家挑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虽然好多以前都是湖南卫视出来的)。
但刨去这一些,北京卫视今年还是诚意满满的,至少不再是前几年不知道哪里来的明星和成段的老北京相声,_(:з」∠)_,至少人家策划们知道要去迎合年轻人了,千里之路才走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