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美国硅谷或者华尔街工作,是不是50万刀是多数华人的天花板了?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坐标南湾,23岁开始到现在工作11年,职位在某厂做GM,向VP汇报(VP汇报给SVP, SVP汇报给CEO, CEO汇报给首富). 入职时SDE1, 经历了SDE2, Sr SDE, SDM, Sr SDM, GM。 今年十二月初离职,明年二月份去二线公司出任VP. 2020年收入大约1.7M, 明年大约可以4-5M,一般对于营收负责的management来说总收入浮动很大,所以也不好说。

如果就公司的华人工程师来说,能升到PE或者Sr. PE(突破50-80万收入)的基本都是技术和非技术技能都是一流,他们有在国内工作多年转到美国的,有美国读书后工作的。而大部分对技术有追求的华人基本都卡在了L6这一档(Sr. SDE), 很多人的原因是交流沟通能力实在有待提高。打比方,我团队里有个华人Sr. SDE, 对技术领域的钻研属于领域专家级别,而且眼界开阔。然而是跟他交流起来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总感觉很费劲,经常跟我汇报某个事情时候我搞不清他想说什么。曾经他的一个project受到一个明星级大佬级DE(distinguished engineer,此人外出吃午饭经常被人求合照)关照,跟他想交流一下做成更大的业务,如果搞成这哥们升PE板上钉钉。可惜的是DE没了后文,过了几个月后跟大佬happy friday,聊起来这事,他非常委婉的告诉我这个engineer的交流能力限制了他更大的impact,说经常讨论了半天不知道他想说什么,最后总是以礼貌性的微笑来中止一段技术讨论。

另外做IC时候升职基本是靠个人能力,做到管理层每次升一级基本都是能力和运气参半。我从SDM->Sr.SDM, Sr.SDM->GM每次都是因为有了新的业务机遇,或者顶头老板跳槽,或者敢于迎接别人都认为是坑的挑战,然后带领团队非常适时的把握住了机会。

所以我觉得对华人在美国职场提升短板简单且高效的办法就是提高表达交流能力,这个不是说让你吹牛瞎扯画葫芦,而是做到能把事情描述清楚,pitching idea时候有说服力,若给人讲故事把前因后果描述清晰,阐述你的计划的时候有层次有结构的把what/so what/what now来讲明白,而且当着几十或者百号人说话时候声音不要颤。


user avatar   huo-gu-itp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华尔街不了解不敢说。


50万大概FLAG的E6水平。据说这两年E5比较好的(就是拿到多个Offer的)能谈到45万左右,加上Signon(一般是10万,也有能要到15万的)还算不错。


E5是个分水岭。绝大多数人不作死都能轻松到E5级别,只有一部分华人能突破E5到E6,E6以上就很多变了,有的可能E6停一生,有的最后成为CEO左右手,有的自己创业。


所以这么看,50万当硅谷普通人的天花板,应该是差不多的。


但很多人是故意不升E6的,其他答案也提到了。主要是有个边际效应:在E5及以上,税率高达40%+(因为加州还有10%的州税),E6可能只比E5多赚10万多,到手不过是6万美元左右。


这并没有对生活产生本质性改变:如果买不起宇宙中心的房子,多6万也买不起;这个收入基本上只要不是太过火的东西,都玩得起,时间远远比钱紧缺,所以6万的意义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如果真只考虑钱,其实单/双职工影响往往更大。硅谷最舒服的组合是夫妻双大厂E5(并且必须有一人在狗),一个人40万算,俩人就80万一年,宇宙中心的阳谷、Palo Alto大概2M+的房子也能轻松供得起(3倍税前年薪)。所以湾区好多年轻人不讲伍德,自己进了大厂就只追大厂漂亮女码农,妄图收入翻倍,这当然难了。


所以996另一个危害很多人没看到:996也限制了家庭总收入,因为一般不太可能一家两个人都同时996,所以很难拿到两个人的高薪。这也是很多人回国的阻力:即使男方能保证自身收入不降,却很难保证女方也维持收入不降。当然你说离婚就行,——哦,也对。码农行业有很多女性非常厉害,见过好多华人移民女码农当manager管人,因为女性不愿意996就歧视,肯定是错误的。


而在E5及以上的收入,感觉投资的比重很大、对生活的影响也更大。同样的两个收入一模一样的E5,可能一个已经完全财务自由,一个过得普普通通。甚至,思科、Oracle这些公司,有很多人发财,因为公司轻松,有足够的精力投资或是抓其他机遇。


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当然是副业。太复杂,不谈。


不谈税率光谈年薪,是一种偏差;光谈税率不谈投资和避税,是另一种偏差。美国的税收思路是明显的克制工资,但鼓励投资和创业。比如投资房屋出租,折旧费可以抵税,甚至修个门的花费也可以抵税。


所以美国有两种大神,第一种就是有个匿名回答,W2里面60多万一年;第二种大神,就是W2是0,每年报税是负数,但人从来不缺钱,各种吃喝玩乐。


我的个人理解:投资、避税、副业,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确定性很强,其实非常适合做题家的思路。


所以,一个本科毕业留学的华人,我自己看来,理想状况应该是这样的:


22岁国内本科毕业,留学CMU一年硕士(家里得有钱),然后毕业进FLAG,这样能保证28岁就轻松到E5级别,并且拿下绿卡。期间学习投资知识,股票或是房产,买一套小房子先自住就行,趁年轻使劲玩。


然后28岁后就出现了分水岭:可以回国,可以创业,可以开始投资,甚至可以出去玩一年。


回国可以去国内大厂,或是湾区分部,腾讯招过几个Director就是E5出身;


创业可以学bobo,进独角兽,轻松碾压E6;


也可以学投资,知乎也有几个大神,人家在FLAG的工资就当拿个零花钱,当然可能主要还是贪图大厂的医疗保险好;那几个人估计爱死2020年的过山车了。


甚至也可以躺平,把书一撕,题不做了,伺候好公司和老板,剩下时间吃喝玩乐。


所以这种人生,大概到28、29岁就进可攻退可守了,只要不自己作死基本上没问题。


大多数普通人(毕竟CMU非人人能去)可能得多漂泊几年,也没办法。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再多税上不划算,给你期权股权,会好一些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2.1.14更新

去年W2最后大概1.6M,跟估计的差不多,每次vest的股票都卖了基本保留住了胜利的果实。

2021.08.19 更新

最近这个答案不知道被哪个大V点赞又顶起来了,顺便来更新一下。截止08/19/2021目前税前W2接近1.1M了,全年的话大概1.6M+

我个人觉得这可能就是我打工生涯的单年收入天花板了,未来两年大概会回落到1M多,然后cliff到正常staff 60W左右的水平。之后可能就没什么动力往上爬了,全仓SP500年化都有几十万,还是税后,真的让人没兴趣上班。


====原答案====

今年的W2大概在70W,二线公司staff engineer。

大部分人很难达到,但是达到了的人没有更进一步有一部分是因为性价比的问题。

我最近几年的W2也就是工资税前收入都在50W以上,体验就是不值得为了更高的职位牺牲超额的时间何精力来追求升职加薪。

美国的税率基本在收入超过40W以后达到一个难以接受的水平,以加州为例子,超过40W的部分每多赚1块钱就有5毛交了税,投资股票也是,即使长线投资long capital gain的税率也要20%,再加上州税和NIIT税率也是很高的。从单纯资产增值的角度来说再一门心思通过升职来提高收入其实是战术上的积极,战略上的懒惰。如果我真的想增加打工收入,我可能会跳去startup拿个staff,比在一个公司混升职划算的多。

被税收的不爽了之后你就会去研究美国的税法,慢慢会了解到这玩意的设计对房产投资和商业非常友好,所以你看,到哪里都是打工人才是最惨的。

我在正常工作之余把时间花在了投资一些投资房,做一些small business上,收益其实比再职场爬ladder还高一些,而且这玩意是可以scale的,自己的东西也比帮别人打工有意思多了,也会比较上心。

我周围走这个路线的朋友很多,这么做也不是没有缺点的:

  1. 如果有回国打算还是建议在大公司爬格子,回国比较认
  2. 如果你的快乐是通过管更多的人拿更大的scope,这样能让你爽到,这个不适合你。如果你像我一样不想给别人看脸色,也不想看别人脸色,可以试试
  3. 这玩意不适合吹B,毕竟说到底也就是打工人加二房东加小企业主,没什么B格

user avatar   luo-shi-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说说硅谷吧。别的答主也说了,50万刀是E5/6或者去Pre IPO创业公司加成的天花板,华人E5的很多,再往上就寥寥无几了。

其实根本原因是在任何公司,升到Senior以后,再升职软实力比重就非常大了,光靠技术是不能继续升上去的。另外,F家E5、G家L5甚至L4就是所谓的Terminal Level了,职业路线终结等级。走到了这个Level,除非你不停地push,你的经理是没有义务,也没有动力给你争取L6、7以上的升职的,也不会主动给你制定继续升职的路线。

另外,很多公司再往上升对业务结果就有要求了。代码写得快、写得好、同事口碑好,这些都不足以是继续往上升职。要你所在的组影响力大、挣得钱多(Google搜索组),你做的项目效果比预期好(亚麻还是电商时期的AWS组、Fb挣钱前的Ads组),预期期望值高(各大云服务AI、ML服务组),manager又比较强势(看人),同组组员要么比你级别高很多不需要排队,要么你带多个级别不如你组员撸出了符合前面要求的项目,加上peer review,manager review,这几个多项大部分都占的情况下你才有可能继续快速往上升。

最后,除了你非常懂的行业里的Pre IPO公司,去别的创业公司挣多于50万的概率要比FANG低很多。别看着前两年进Snowflake的财务自由了,怎么不看Uber Pre IPO前几年招人,几十刀一股RSU进去的华人工程师乌泱乌泱挤破头,美名其曰bar比FG还高的呢。那时候你和人提Snowflake、Tableau这种除了接触过大数据产品,谁也没听过的“屌丝”公司,会被无视的。

创业就不说了,第一代读书、OPT、H1b路线的硅谷移民,等拿到绿卡,甚至提交485的时候,绝大部分早就已经被安逸的生活磨掉了创业的锐气和冲劲。


user avatar   mli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50万刀税前不算高了。硅谷和国内一线城市换算基本是1:2,就是说这里一美元花起来等价于一线城市2人民币。50万刀税前算是北京100万税前,也就是知乎平均水平。

硅谷大厂工资基本都是透明的。你可以根据级别来判断一个人的大概公司。例如Google湾区L6平均是$487,674,facebook E6平均是$599,625。6是一个中级职位,里面相当一部分人是中国人。就算是7或者8,在google和facebook都能抓出一大把。更多信息可见

估计也许可以说大多数华人工资在50万以下,但说是天花板就太低了。


user avatar   linn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湾区某厂director。基本上知道几百人的收入情况。华人或者印度人,50w+并不算凤毛麟角。与其说是天花板,不如说是分水岭。大厂的话大多两种情况。

  1. ic或者management track做得不错的到了fb e6等量的level及以上(其实这几年e5的总包第二年之后已经很接近了50w甚至更多了)。
  2. 赶上好年景大厂股票翻几倍水涨船高。
  3. 跳小厂pre ipo恰逢股票脱缰上行。

第1种可持续发展。第2种要靠运气而且要清楚这不是常态。这几年的科技股持续上涨,给很多新入行的小朋友一个错误的概念就是股票翻倍,每年总包蹭蹭涨是理所应当的。要好好规划自己的财政关注成长,千万不要提前透支自己的预期。

第3种情况很容易给人幸存者偏差。特别在湾区这种特别喜欢造神的地方,传说每天都有。这些年从我身边的人看,实际上真正压对机会的人远比大家想象的少。而且他们都是聪明绝顶的聪明人。

总结:脚踏实地增强自己。50w+不是天花板

2021年


user avatar   catch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Facebook 工程师的级别分布大概是这样子的:

  • E8+ 占总人口的 1%,收入 100 万起。
  • E7+ 占总人口的 3%,收入 70 万起。
  • E6+ 占总人口的 10%,收入 50 万起。
  • E5+ 占总人口的 50%,收入 40 万起。

能够进 Facebook 的人,水平已经不低了。能做到头百分之多少,就看个人能力和运气了。这不仅仅是个华人的问题,这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这事情就如同进了北大清华还要争个头百分之几一样,能争得到的人就那么多,谁也不容易。而且站在哪里喊「我们外省学生的天花板是 GPA 头百分之十」有点片面,一方面人家北京学生从小素质教育肯定比你有优势,另一方面这个优势又不能保证他们必然能进头百分之几。


剩下的有空再写……


user avatar   leng-feng-55-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打游戏


user avatar   valar-morghulis-20-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梁思申家庭,从剧中的暗示来看,应该是49年之前的上海工商业者。他们家至少他父母这一支还算是爱国的,49年之后并没有跑路而是留了下来,属于政治上靠得住的工商业者,文革之后被国家启用。

这样的家庭基本上在海外都有亲属,改革开放之后才重新联系上,这也是梁思申改革开放之后选择移民国外的原因之一。

梁思申自视甚高,她说自己没有歧视,但宋运辉说得对,她就是歧视了。她确实想促成中国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她心里已经内化了西方资本的逻辑,她认为中国要发展,做西方的附庸就是理所应当的。她并不知道,也没想过,为什么重点国企必须由中国掌握控股权的原因,也不在乎,只要她能完成这笔投资,受到老板的表扬,她的价值就实现了。

剧中对梁思申这一路人的小心思写的是很好的。这就是改革开放中华人华侨的真实想法。

她和宋运辉的矛盾,不是谁和谁斗气,或者性格冲突,而是根本立场不同。对梁思申来说,单子能谈成,中国市场开拓出来,她就实现了自己在美国人中的价值;但是对宋运辉,他就必须考虑中国化工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的长远利益,为了这些利益,政治底线是不能退让的。

梁思申说自己受了歧视,实际上和宋运辉说的歧视并不是一回事。梁说的,是她作为美国华人所受到的种族歧视,这种歧视,宋和大部分中国人当然没有体会,也没有理由就要体会。毕竟梁还是要在美国社会混的,宋和大部分中国人不需要。

宋说的歧视,则是西方大公司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并不把中国当做平等的合作伙伴,而是趁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这点,梁实际上是不在乎的。毕竟,就算控制了又能怎么样?梁还是吃香的喝辣的,大不了回美国去。

对吉恩一路人来说,梁当然就是个工具。毕竟买办永远也不可能和老板真的平起平坐。

当然,梁思申并不坏,我相信她主观上也是想为中国好的。但是她长期受美国的教育,认为中国处处落后,美国的一定先进,所以自己有先天的权力去决定东海应该如何如何,还自以为是为中国好,实际上就是个二鬼子。

宋运辉也不傻,这点他肯定早就看透了,但是为了合资,一直到吃饭之前都没捅破。宋也一直在和日本还有其他公司联系,该摊牌就摊牌,可见也没有对梁这边报不切实际的希望。


大结局了补充一下:最后两集说明梁的层次还是比宋差远了。她以谈判为要挟,不仅救不了宋,而且会让上级部门更加怀疑宋和梁有不正当的交易。她以为靠自己就能扳动洛达,靠一个洛达就能改变党的组织原则。而她实际上就是个工具人,不可悲么?

最后她和宋的谈话,宋对她是大失所望的。本来吃饭的时候,宋以为她回来投资是为了帮助中国的建设,结果因为她自己的一点私心,说不投就不投了。她看得上的人就行,其他中国人统统不行。我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梁思申这种人如果不改变自己看问题的方式,会走到完全西化派的路子上。




     

相关话题

  明年高考,如何才能去美国湾区工作? 
  湾区的华人工程师们是否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 
  电影《华尔街》中,关于 "Greed is good" 的说法有问题吗? 
  湾区的华人工程师们是否觉得自己被大材小用了? 
  如何评价美剧《硅谷》(Silicon Valley)第六季第一集(S06E01)? 
  哪个城市被称为印度硅谷,为什么? 
  FLAG等公司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那么好,员工还有工作动力么? 
  硅谷地区地价房价高昂,为何没有大量高层建筑? 
  甲骨文宣布将总部从加州迁往得克萨斯,为何硅谷科技公司纷纷逃离?迁往得克萨斯有什么吸引力? 
  在华尔街,投行从业者是如何保持旺盛的精力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科学》发文,中年发福不是因为新陈代谢变慢?
下一个讨论
在北京资产过亿是不是较为普遍?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