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之盐铁,其罪当诛。
这类事儿吧,虽然我近些天没少骂,但今天姑且让步一下,说点儿中立的话。
其实你要真的稍微了解我国的整个 “一二级市场” 的那些状态,该不难想到,“资本” 并不是个具有人格化概念的存在,即,若 “资本” 最终起到了 “作恶” 的效果,并不是 “资本” 在人格化地故意和刻意在 “作恶”,而是,“资本” 的存在本身,若不加管束,一定会日常导致 “作恶” 的结果。
“一二级市场”,不是一个人格化的存在,而是有 “百万漕工” 的。创业者,天使投资人,一级市场投资人,战略投资人,财务投资人,各种出发点的并购者,卖方,买方,金融中介......都是无数个具体的个体,追求的其实也普遍都是他们那个岗位上通行的 “RPG游戏规则”。
有具体的个人,是真的想着在 “作恶” 么?确实有,好比说我国个别纯想着设局造局的天使投资人,那是如假包换真傻逼。
但大多数参与者,若 “资本” 的规律不变,大家都奔着利益最大化去玩儿,也真谈不上谁是想要 “作恶” 的。
好比说,你若是个创业者,每天该干嘛呢?挖空心思想商机,想还没有被趟过的赛道,想价值洼地,想蓝海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早晚都会有创业者,盯上 “社区团购” 这块儿。不是张三,就是李四。
投资人呢?听完故事,再看看人,觉得商业上合理,那就投呗。反正都是分散着投,一个大盘子呢,总有砸中的。
后续参与者,大多也是如此。直到最后,或者被大资本收购,成为头部玩家生态的贡献者,去贡献流量或利润;或者走向二级市场,该套现的套现,该做所谓“市值管理”的继续收割。
大家都是这么玩儿的,有谁真的就全盘琢磨着要 “作恶” 一下么?并没有。
因为 “作恶” 的并不是具体的某个人,某些人,而是 “资本” 这种生物本身。
若没有任何约束机制,“资本” 是一定会 “作恶” 的,是一定会持续 “作恶” 的。
而与资本相配套的法律,本也就是为了束缚这种本质,把一个让 “资本” 无法忽略的规则,引入 “资本” 的游戏中来。
各国都有类似的规则。有些是为了保护劳动者,有些是为了促进竞争和创新,有些是为了保护环境,等等,出发点各不相同。
而在我国,这个 “规则”,用最直白的话来描述就是:
私人资本的存在,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发展,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提升,而存在和发展的。直白地违背这条根本原则的私人资本,不论是在道义上,还是在法律上,都是不应有存在的权利的。否则,这就是对第一章第六条的直白违宪了。
而我国的一众互联网企业,已经明显从几年前的“新四大发明企业”、“创新企业”、“先进生产力企业”,“科技企业”,逐渐堕落成 “财团”、“资本做局家”、“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养猪割韭奶头乐生产者”、“流量至上推广者”、“劳动者权益破坏者”、“其他涉及先进生产力的行业之资本和人才虹吸者”,甚至是 “公权力的侵蚀着甚至是操纵者”。
先前,经济高速扩张,效率优先,这些方面,放得比较松。现在,是时候该回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源了。
以前读研时研究过日本作家的作品,突然发现其中涉及到反抗“美国对于日本无孔不入渗透”的象征就是超市。通过超市,经营者拥有着“天皇”一般掌控话语权的能力。
放在今天居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前几年,我阴差阳错地在研究生阶段修了日本文学,并且将研究对象锁定在诺贝尔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身上,毕业论文也是写他在二战结束后那几年的一些作品分析。
实话实说,那会儿的我无非就是个无情的码论文机器罢了,并不是真的有多喜欢日本文学,而大江的文笔非常晦涩,又有一种难以形容的苦情范儿,所以对他的作品并没有特别深的感触。
直到最近这阵子,咱们国家对于某些互联网巨头过度膨胀的表现泼了冷水,甚至主流媒体已经直白地说出了“社区团购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时,突然让我回想起了大江健三郎作品《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其中的某些情节和意图赫然同如今的互联网巨头试图插手人们生活方方面面有着极其微妙的雷同性。
就此出发,聊聊我一个外行人不成熟的感受。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写作于上世纪60年代,故事背景涉及到了日本民众反对日美安保条约的失败,而故事中的核心人物鹰四效仿百年前农民暴动的历史,试图通过足球训练的方式培养暴动队,继续展开反抗。
根据我的研究记忆,大江从50年代开始作家生涯,一直到60年代中期都属于比较典型的“矛盾派”。一方面对于美国名义上带来了民主、让日本人不再唯天皇是从感到解脱,另一方面又要忍受美国以及西方实际意义上的“全面入侵”,让日本人丧失了自我。
具体到这部小说当中,出现了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角色——超市天皇。
什么意思呢?传统的日本乡村都是那种小农经济为基础,商业模式非常简单,类似于村头开个小卖部那样子的。但是随着“超市”这一概念渗透到了乡村,过去的商业模式也逐渐走向消亡。毕竟只要超市稍微打个折,弄点促销活动,所有人都轻而易举地被超市所吸引,以至于那个有着美国背景的超市创始人被誉为“天皇”。
天皇对于大江这样经历过二战初期狂热洗脑的日本国民而言,意义自然是非同一般的。毕竟在《人间宣言》之前,天皇名义上是以神的身份凌驾于国民之上的。
也就是说,天皇拥有着决定一切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天皇”手中。
那么超市天皇的内涵就比较明确了:通过超市的形式控制民众,决定民众的想法,让民众只能依附于自己生活。
鹰四的暴动活动里就包含着对于超市的冲击,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于文化入侵的反抗。
可最终他却失败了,就如安保斗争的失败一样,日本在此之后的几十年当中(未来应该有变化),成为了完全服从于美国的“附庸”。
结合到今天互联网巨头们处处伸手,就连社区团购都打算进行布局的表现,是不是也就属于一种超市天皇的翻版呢?
虽然中国版的“超市天皇”不是源自什么美国的入侵,但无论从最初施加小恩小惠垄断市场,到后来掌控用户数据、左右用户行为,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如果任由这一趋势发展,那么最终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互联网巨头们的意志,甚至于咱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所谓“个性”,早就成为“大数据”玩弄的对象了。
前阵子蚂蚁金服上市被叫停的风波也好,蛋壳公寓等暴雷的事件也罢,很多地方都揭示了某些巨头此前不受有力监管,甚至自以为是“总统”的事实。
蚂蚁跟蛋壳尚且属于问题已经非常明显的,但我们想想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衣食住行,是不是有很多也已经完全为巨头所左右呢?
过去可能还属于众多“小巨头”们之间的混战,但现在随便查查一些行业头部玩家的股权架构,似乎“小巨头”们看似光鲜的外表下,掩盖不住实质是大巨头们操控玩偶的真相。
无所不在的老大哥听起来像是某些科幻小说里面的设定,但现实告诉我们:并不是威权统治,而是看似公平的“商业市场”正在孵化一个个老大哥,让你根本无从摆脱束缚,从出生到死亡一直活在巨头的规则中。
其实吧,咱们倒也不用觉得互联网巨头们四处伸手是什么新鲜事儿。
既然前面论及超市,那么曾经看过一本书,好像是娜欧米·克莱恩的《NO LOGO》。里面对于包括沃尔玛、星巴克等巨头是如何通过规模优势大量圈地、垄断定价权、以“企业文化”的由头改变用户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进行了解读。
而巨头们垄断市场之后,也往往不满足于行业内的一亩三分地,往往会朝着更多领域扩张。比如沃尔玛在几个月前出现过一条让很多国内网友摸不着头脑的新闻:
你说好好的超市,没事儿去参与竞购短视频软件干啥?
再好好想想,美国政府为啥想要tiktok呢?为了话语权呗!
这个世界上恐怕也只有火星人才会相信,一款信息量巨大、用户量上亿、随便改改算法就能改变舆论走向的APP是人畜无害的,推特老总要敢说这话下一秒就天打雷劈。
因此,沃尔玛生动地证明了巨头本能的野望——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美国只会存在一个巨头+一个傀儡政府,所有人只要持续不断地给巨头旗下各行各业输血就完事了。
想想看也是很可怕的。
说来也很“巧”,美国的企业巨头们是在什么情况下逐渐膨胀起来的呢?
往往都是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已经无法维持两强对抗格局的时候开始的。
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的波波娃文化馆内,政府人员与工作人员一起打开了外墙,取出了一批苏联在1967年封藏的5封信。当时的人们在“十月革命”50周年之际,给后代们写下了这样的话: “我们真羡慕你们啊,朋友。”“你们应该已经可以飞往其他星球了吧!”“我们的时代是很有趣的,但你们的时代或许更加有趣。我们还在建设共产主义,而你们应该已经生活在共产主义中了吧。”
冷战时期固然有着很多不幸的故事,但同样也因为充分竞争构成了双方阵营科技力量不断提升,50年前的苏联人还相信如今的人类早就该殖民太阳系了,而2020年的地球就连登陆火星都不知道还有多久。
这说明了啥?当巨头进入到没有竞争的环境中之后,它的唯一动力就是维持住自身话语权,打压所有力量远不如自己的挑战者,然后吃老本。
如今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当年也都是站在科技创新前沿的,实实在在带给了我们生活的便利。
谁也无法想象现在突然就不能手机支付,不能用共享单车,不能第一时间刷到最新消息,不能在外地用地图导航吧?
可随着每一个行业的玩家要么被淘汰,要么被并购,巨头们就开始懈怠了,一个个跟超市天皇一样走上了垄断话语权的道路,玩着一些几十年前小说里面“促销让利”套路。
当年大江在创作时,心中想来也是无奈的,毕竟日本没办法反抗美国,只能任其宰割。而如今的我们理应不同,没有理由成为巨头玩弄的傀儡。
就如官媒喊话的那样,“如果我们的互联网巨头具有更多超越性追求,能够运用数字化技术探索未知、拓展人类知识疆土,再与超大规模市场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科技创新势能”。
星辰大海才是咱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终极目标,巨头们还是老老实实放下那些当总统的野心,认认真真为了人类未来服务吧。
PS:刚才重新翻了毕业论文,关于超市天皇部分也提过一些篇幅。看得懂的朋友可以当成延伸阅读哈~
ここで、やはり大江の対米従属批判を取り上げる必要がある。そもそもスーパー・マーケットはアメリカ人の産物で、村民たちが「ヒトが流れるが!」と叫んだ時に蜜三郎が見たのは、「スーパー・マーケットから流出する粗悪な衣料が谷間の人だからの色彩を変えた」という景色である。つまり、アメリカ文化はすでに谷間の人々の生活まで変えさせたことが明らかになる。さらにスーパー・マーケットの天皇が在日朝鮮人として蔑視されたとともに、彼の名字は「白」であるゆえに、白人のイメージがないともいえない。対米従属ひいては西洋崇拝への批判は、『芽』に続き、『万』にも含まれたことがわかる。
大江は『万』を発表したとほぼ同時に、『「強大なアメリカ像」の崩れたあとに……』というエッセイを書き、戦後から二十年間に、日本はずっとアメリカに影響されつづけたことを取り上げた。
一九四五年夏、はじめてアメリカ兵のジープが村の谷間にはいってくるのを見た時から、偉大なアメリカというイメージは、ずっと僕につきまとって離れることがなかった。おそらくは、すべての日本人が、まことに強大なアメリカというイメージに、この二十三年間を深く影響されつづけてきたのだ。そのイメージは、アメリカにたいしてどのような態度をとるかということにかかわらず、政治的、経済的、文化的なアメリカへのあらゆる立場をこえて、おそらくは、すべての日本人をとらえてきたのである。
アメリカは日本人のあらゆるところに影響を与えたことを、大江は示した。『万』における村民たちは、まさに対米従属下の日本人そのものである。特に『芽』では、非行少年たちは「疫病」の前に無力さを示しつつも、なお積極的に「疫病」を治療できる方法を探していた。しかし、『万』では、民衆たちはほとんど無抵抗な姿で、アメリカ文化の侵入を受けていた。『芽』のような、連帯感に基づいて作られた共同体が、『万』ではすでに喪失したと思われる。考えてみれば当然なことである。『芽』が書かれた1958年に、民衆はまだ日米安保条約に反対できると信じ、たとえ砂川闘争のような失敗が遭っても、抵抗の意識を放棄するわけではなかった。ところが、安保条約の強行採決は日本の対米従属姿勢をさらに強調させた象徴にほかならず、それによって60年代の民衆はすでに反抗する意図を失い、「アメリカ」のメタファーに向けて、無抵抗のまま、アメリカのすべてを受けるしかなかったのだろう。
伟大导师教导我们,
资本家会出售绞死自己的绞索。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何其有幸!
我们亲眼见到资本家从投机倒把获得第一桶金,从国退民进瓜分狂宴到所谓的金融创新,从人民富豪到福报今生,从割韭菜到挖韭菜根……
直到这个事情一出,舆论上的路灯和绞刑架都准备好了,我们可以再等着看,资本家们如何自己把脖子送进绳圈!
在过去这些年互联网电商的巨大冲击下,整个国内零售业一直都在重塑生态。
并且,这些无往不利的互联网资本,深入到社会里每一个触角,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获取利润的角落。
从打车到外卖,从生鲜到蔬菜,互联网资本深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是越发明显。
所以最近社区团购也火了,这实际上并不意味着互联网资本的胜利,反而是互联网这些新生代资本在进入到一个“内卷化”时代的证明。
也就是互联网可以快速攫取利润的一些领域,差不多都被挖干净了。
这使得连我们老百姓的菜篮子生意,这些线下零售最根深蒂固的领域,互联网资本都想来做一次颠覆。
但我觉得这次互联网这边在社区团购里,是撞了下石头。
人民日报今天也对社区团购现象做了下点评,并不是在鼓励,而是在批评。
这篇点评里,简单意思就是说,让互联网企业别只想着盯着老百姓的菜篮子看,而是应该有更超越性的追求,去进行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
我个人认为,互联网资本这次之所以踢到石头,原因在于,菜篮子的价格是涉及到百姓民生的领域,这个领域是不允许垄断企业出现的。
根据互联网资本过去在打车、外卖领域的烧钱、垄断、提价的这种垄断获利模式来看。
前期互联网资本通过烧钱补贴大战,迅速扩张抢占市场,然后通过几家大企业之间的并购,迅速形成垄断优势,然后通过垄断来进行提价。
所以前期即使消费者可以通过烧钱补贴获取一些优惠,但等企业完成垄断之后,这样的优惠就不复存在,甚至可能面临提价的状况。
问题在于,打车涨价也好,外卖涨价也好,都不会对CPI物价指数造成太大影响。
然而菜篮子价格,是直接影响老百姓民生的价格,这个领域是决不允许垄断企业染指。
并且,最关键的是,当前我们也有大量就业岗位是在菜篮子领域里的。
一旦资本在菜篮子领域里完成垄断,很容易让大量商贩沦为给企业打工的打工人。
就跟现在滴滴司机基本就是给平台打工,是一个性质。
而我们不希望这些互联网资本,整天就盯着菜篮子,主要也是希望资本要去努力开拓“增量市场”。
而不是这样一直在“存量市场”里搞内卷化替代。
本来,互联网电商对零售业的替代,还能惠及大量中小商家和消费者,所以还可以鼓励提倡。
但是,互联网资本尝到甜头后,却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这些年,互联网资本开拓的领域,都是对存量市场的替代,是模式的替代。
比如说借呗花呗,只不过是把贷款零售业和信用卡,搬到线上而已,本质没有创新,只是从一个地方挪到另外一个地方。
包括滴滴,实际上也没有创造新的东西,只是对原有出租车的替代。
以某滴成长过程为例,在网约车初创的时候,国内是某滴和快的两家独大,后来又有一个外来的和尚优步,形成三足鼎立。
但很快互联网巨头注资,支撑行业进入烧钱大战,这个时期消费者享受了大量的补贴优惠。
而烧钱大战最后很快决出胜负,然后某滴先后收购了快的和优步,形成了网约车一家独大的垄断优势。
而在某滴一家独大之后,很快大家也就发现了,某滴那些补贴优惠都没有了,而且动不动就加价,而且还有很多安全问题,后来也出了一些事情,大家也都知道,这让某滴在被众口铄金的舆论压力下,才开始做一些改善。
不过即使到现在,某滴也就是把出租车模式搬到了互联网,然后某滴自己取代了出租车公司,通过收取平台费,来形成垄断获利的模式。
所以这里替代的意思是,旧有的利益集团被替代掉,新的利益集团取而代之,实际没有太大变化,只不过是很多出租车司机,跑去跑滴滴而已。
这些年互联网资本所做出的的增量贡献主要在于两个,一个是外卖业务,确实带来了大量外卖员的就业岗位。一个是物流业务,电商高速发展,可以带动物流体高速发展,并带来大量的快递员带动就业岗位。
所以这种带来增量的变化,就是值得鼓励的。
但社区团购这种,本质上就只是一次“存量替代”竞争,而且涉及到民生价格最为敏感,这个领域是不容许资本染指垄断的。
居然上热搜了,那今天再补充一下我对于近期“反垄断”和资本如何控制人们思想的一些思考。
===12月12日更新====
有一直看我文章的人应该会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对新兴资本的全面监管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11月3日,蚂蚁IPO被紧急刹车暂停。
11月10日,我们出台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
12月11日,会议明确要求“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而反垄断实际上也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次浪潮。
今年10月20日,美国司法部对谷歌发起最大规模反垄断诉讼,这是2000年微软案以来全球最重大的反垄断案件。
11月5日,德国宣布将在2021年初对数字平台进行反垄断执法;
11月10日,欧盟认定亚马逊违反反垄断法,滥用“大数据”为自营产品牟利;
12月10日,Facebook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各州检察院提起反垄断诉讼,其Instagram和WhatsApp业务有可能被拆分。
这里面,Facebook是存在因为站错队伍被清算的可能性,因为大家都知道,脸书的创始人扎克伯克一直是坚定站在特朗普一边的,在大选之前没少为特朗普摇旗助威。
现在特朗普已经确定要下台,所以站错队伍的脸书立马被清算也就不奇怪了。
说带特朗普,顺带说一下,前天德州针对四大摇摆州选举结果,朝美国最高法院发起的诉讼,不出意外的被驳回了。
我前天文章已经跟大家分析过,德州发起的这个最高法院诉讼以被驳回而告终的可能性最大。
所以这个结果也是意料之中。
虽然脸书遭到反垄断调查,某种程度是因为站错队伍惨遭清算,但这并非个例,而是当前一个趋势。
我个人认为,明年这些科技巨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科技巨头,可能有一些会有被拆分的可能性。
为什么这些互联网科技巨头,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以至于需要世界各国警惕,甚至要对其拆分呢?
这就要来聊一聊,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图景,还有资本主义所必然导致的垄断扩张性,以及基于资本主义发展,对现代人们的“控制”,包括思想控制。
这其实才是资本主义最具有危害性的地方。
(1)赛博与控制论
要提到资本主义的“控制”,就不得不说一下“赛博”。
正好前天我关注好几年的一款游戏《赛博朋克2077》正式发售了,我也是忙里偷闲玩了一小会。
赛博朋克是西方一个亚文化思潮体现,也是很多小说、电影、游戏的创作题材。
赛博朋克体现的是一种未来的“反乌托邦”图景,通常是“高科技、低端生活”的结合。
所以赛博朋克通常充斥着大量“黑客、人工智能、大型企业”等元素。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赛博朋克里的“赛博”,实际上是西方社会哲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最终图景的一个猜想。
在上世纪越战之后,西方社会哲学家们对于“资本主义”这条道路的发展信心,首次出现动摇。
巨大的贫富差距,技术的飞跃革新发展,劳动力的不安定因素等等,都成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来源。
这使得当时一些西方社会学家开始对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终极图景做一些猜测。
这其中“赛博”就是其中一个图景。
赛博的英文名是“Cyberpunk”,其中“赛博”是“Cyber”数字的意思。
而比较少人知道,赛博也是“控制论”的意思。
控制论的英文名是“Cybernetics”,这里控制论的“Cyber”也是赛博朋克里的赛博意思。
1948年,美国应用数学家诺伯特·维纳发表著作《控制论》,这本书的副标题“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与通信的科学”。
后来到了70年代,一些社会学家基于控制论的思想,提出了“赛博”的概念,我个人认为这是信息化时代资本对人的信息和思维控制的一种讨论。
在赛博朋克里,朋克只是摇滚,重点是赛博。
赛博本质上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终极图景猜想,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极致,会形成一种超大型的无国界的资本企业集团。
这种资本企业由于过于庞大,可以垄断社会的方方面面,形成我们日常生活接触到的都是这个企业提供的,从而对我们每个人形成一种“软”控制。
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极致的某个终极图景猜想。
基于资本主义对利润的追逐性,这种大型无国界的跨国企业,一旦控制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普通人就只能沦为给资本贡献利润的“机器”。
这是终极的“打工人”。
在“赛博”的猜想图景里,提出了几个构想基础:
1、未来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后,会对劳动力做革新,普通人将失去工作和劳动的机会,大量劳动岗位将被机器人所取代。
2、大量无所事事的人,将闲逛在社会上,从而引发诸多问题。
3、信息科技高度发达,可以通过营造信息茧房来实现对人思维上的隐形控制。
这些基础,是赛博朋克题材作品里“高科技低生活”的来源。
不过我个人认为,赛博朋克毕竟只是艺术创作题材,而在真实现实生活里,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引发的智能制造浪潮,虽然的确也会让大量无所事事的人出现,但这不一定会引发高科技低生活的赛博朋克现象。
有可能往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也就是“娱乐至死”+消费主义,这也是现在已经有的苗头。
通过加速在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来营造更加逼真的虚拟世界,通过游戏娱乐等方式,来发泄人们无所事事后过剩的精力。
西方社会学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预见到随着科技高速发展,技术革新必然会带来大量劳动力人口智能化替代。
这也是资本主义对利润追逐的必然结果,因为机器人这样可以任劳任怨、24小时无休工作、并且不会反抗的稳定劳动力,是资本家最理想的劳动力来源。
这使得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是必然会朝着一个智能化世界发展。
而这也就意味着“赛博朋克”世界,虽然“朋克”不一定有,但“赛博”的时代是早晚会到来。
也就是,信息科技控制我们的生活、思维的时代,是已经悄然而至。
同时,为了实验资本如何控制人类思维的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娱乐至死、消费主义浪潮就随着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
同时,资本越发注重利用资本让大众文化“低俗化”,以此来剥夺大多数人类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
从而避免大众阶层朝“精英阶层”挑战的可能性,以此来稳固社会。
了解这一点,你就会对当前很多全球性的社会现象不感到奇怪,比如各种低俗文化的泛滥、各种饭圈化的浪潮、各种短视频媒介的兴起。
以及消费主义里,不断通过舆论控制来让人们心甘情愿掏钱去买一些实际没有价值的东西,这都是资本为了把大众束缚在底层,来被其合理稳定收割。
这些理论都在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社会学家理论里被大量提及,然后这些理论观点被大量灌输给当时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利益集团。
最终导致一个全球化资本利益集团的诞生,他们不依托于某个国家,认为资本是无国界的,并且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的最终发展图景也是必然超越国家概念,形成一个可以垄断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跨国资本利益集团。
(2)全球化资本理念
你们想必应该能猜到,美国民主党就是这样一种全球化资本理念的践行者。
这也是民主党跟共和党的一个很大分歧来源。
共和党基于宗教信仰的需要,坚定认为需要维持美国是山巅之城的需要,所以共和党人是需要维持美国霸权的概念。
但民主党作为全球化资本理念的践行者,是试图通过“软文化”输出,来通过信息茧房和消费主义,来让全球消费者陷入到娱乐至死状态,不去思考,只沦为资本利润贡献机器,这是这些全球化资本的目标。
所以民主党背后的全球化资本,对国家的概念并不太感冒,他们很容易从一个国家寄生到另外一个国家,本身他们的目标就是建立这样跨国界的全球资本集团。
但在资本之外,我们的存在也是对这些全球化资本集团的最大威胁。
因为我们是目前世界上极少数还不完全受资本控制的国度。
但当前全球化资本的越发庞大,特别是以互联网科技巨头形成了联合垄断效应,这几乎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使得资本背后隐藏的威胁性,才能够被我们所察觉。
于是才有了本文开头那一系列事件。
本质上,当前全球范围内,资本和国家还是相对立的状态,虽然在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里,国家基本是被资本完全控制。
但在这些国家里,也是存在基于国家自身的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会基于民族主义还有国家主义等概念,对全球化资本的“信息控制”产生本能的抵触和反抗。
这也是欧洲当前为何要极力对美国的信息科技做反垄断调查的缘故。
而在美国本土,共和党基于其宗教信仰需要,也是这种全球化资本的反对者。
不过现在特朗普要下台了,在民主党上台后,必然会进一步推行其那一套全球化资本控制路线。
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新兴资本,因为长期受华尔街资本的影响,将有可能在民主党上台后,更加肆无忌惮的去试图垄断我们生活的一切。
这种危险的苗头,是要及时的制止。
所以,我们出台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法的时间点也是比较微妙,正好就是11月4日美国大选结束之后,特朗普已经确定大概率要下台的情况下出台的。
我个人认为,这本身也是我们对民主党未来4年重新回到舞台中央,所做的一个提前预防措施。
未来4年,我们和美国之间的博弈仍然将越发激烈。
民主党跟共和党不同,共和党试图通过比较烈度的争端,来压垮我们。
而民主党则试图利用其那一套全球化资本理念,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
甚至民主党可能会利用其对国内新兴资本的影响力,从而来实现间接控制我们底层民众思维,来潜移默化达成对我们的影响和改造。
而很明显,在我们拒绝民主党的这套改造理念的情况下,我们和美国的博弈只会越来越激烈,只不过这样的博弈方向会有所转换。
其实昨天上市的某盲盒企业也是资本如何控制我们思想的一个很典型案例。
(3)资本的思想控制
昨天有家靠盲盒发家的企业在港股上市,首日大涨市值近千亿,其公司创始人夫妇的身家也因此倍增,达到了近500亿的市值财富。
然而盲盒的兴起背后,却充满让人争议的话题。
盲盒表面上有点像我们小时候要集齐一些方便面的水浒卡牌,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我们小时候为了集齐水浒卡牌,只是买方便面吃的时候顺带买的,并不需要因此额外花钱,方便面本身是有价值的,这才是纯粹满足“收藏癖”。
但盲盒就不一样,其购买价值本身,就是盲盒里的“手办玩具”。
盲盒的意思是,你在拆开盒子之前不知道里面有什么。
59元一个盲盒,有可能开出一个系列里12个玩具之一。
有的盲盒玩家为了满足其收集癖,为了集齐12个一套的玩具手办,就会抽了很多盲盒,抽到重复的就丢到网络上卖掉。
这其中,还有1/144这样极低的概率,抽到隐藏看稀有玩具手办,这些隐藏稀有手办在网络上被很多人热炒,有的都炒作到几千元。
其实,稍微明眼人都能看到,这是很典型的“赌博成瘾”机制,还经常出现在一些网络游戏里,成为坑玩家收割韭菜的套路。
但就是这样一个基于“赌博成瘾”机制的盲盒,在经过“潮流玩具”“收藏”等概念文化包装后,居然堂而皇之的充斥在大街小巷,被很多盲盒玩家所热捧。
根据2019年8月,天猫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在95后最烧钱的爱好中,潮玩手办排名第一。每年有20万硬核玩家,一年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块。
很多人说,不懂盲盒的人,是不懂年轻人的新时代兴趣爱好。
但实际上,这有什么懂不懂的。
只不过是资本炒作圈钱收割的无数种变种之一罢了,只不过资本的炒作圈钱收割,迎合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特色罢了。
盲盒其本质核心,还是在那一套“赌博成瘾机制”。
我就几个问题:
假如盲盒没有这套赌博成瘾机制,不是按照盲抽的模式,而是直接把手办拿出来明码标价卖,它还能那么火吗?
假如盲盒没有所谓的隐藏限量款玩具的设定,它还会那么火吗?
假如盲盒没有一些炒作资金在网络上把隐藏限量款玩具炒到几千元,它还能那么火吗?
盲盒本质上跟炒鞋那些炒作没啥区别,只是迎合不同年龄层,做了一些包装上的变换而已。
正所谓老一辈人炒酒,年轻人炒鞋炒盲盒,本质都是在资本炒作。
“不懂年轻人所以不懂盲盒”,这种说法是很多被盲盒收割的人,“被卖了还帮资本数钱”。
有的年轻人刚毕业,一个月工资才五六千,他就舍得一个月拿出两三千去买盲盒。
这难道只是正常的收藏爱好?
而且盲盒本身的手办玩具实际也没有什么真正价值。
一些动漫影视产品IP所衍生出来的手办,还有一些基于作品内容的收藏价值。
盲盒虽然来源于日本的“扭蛋”,但日本的扭蛋通常都是基于很多动漫作品的IP。
但国内的盲盒很多IP是自己创造,除了一些小众圈子里流行,并没有什么认知度,说白了只能自娱自乐。
其实很多盲盒爱好者已经说的很直白,玩盲盒就只是为了打开盒子那一瞬间的“快感”。
而这种快感,实际上就是“赌博成瘾”的一种体现,跟一些带有赌博性质的网游是一样的,跟你去赌场里从“开大小”开骰子的一瞬间收获到的赌徒快感,本质也是一样的。
这都是人类在“赌博机制”里,身体很容易分泌一些多巴胺、内啡肽等带来“快乐”的激素,这会让人很容易沉迷上瘾。
举个例子,老一点的网游玩家,比如玩奇迹之类的网游,在玩着玩着突然掉落到极品道具的时候,比如玩奇迹突然掉一个灵魂宝石,那个清脆的“叮”甚至有可能带来“颅内XX”的快感。
这都是一些游戏制作者在如何研究玩家心理,特意制定“成瘾”机制的套路。
本质上盲盒也只是利用这种“赌博成瘾”机制,来诱导玩家消费,从而实现收割韭菜。
但很多盲盒玩家自己不认为自己被收割韭菜了,他们认为自己收获到收藏“快乐”。
不过这种说法其实并不靠谱,因为吸毒的人也认为自己收获到了“快乐”。
其实盲盒就是很典型的资本主义“控制论”的一个体现,通过营造娱乐至死和消费主义氛围,利用一些赌博成瘾机制,变相控制人体激素分泌,来潜移默化控制人的思维。
只不过,在上面提到的赛博朋克世界里,科技更发达,可以直接用激素和科技来控制人的情绪思维。
但现在科技没这么发达,只能利用“信息茧房”还有“赌博成瘾”等机制,来变相控制我们体内激素分泌,从而去控制我们的思维。
让这些盲盒玩家,被人卖了还帮着资本数钱。
其实从时代演变的特性,我们可以发现,资本主义控制论这种潜移默化影响的危害性。
200年前,吸毒的人至少还知道吸毒是有害健康,知道自己这样不对。
10年前,网游成瘾,有些人在一些赌博性质网游里被坑了几十万,还会认为自己被骗了。
但现在,一些盲盒玩家花了几万块钱买回一堆没实用价值的手办玩具后,还觉得满足了自己的收藏癖,认为自己收获到了快乐。
要是有人对盲盒进行批评,他们甚至还会出来帮盲盒说话,认为别人剥夺了他们收藏的乐趣。
这就是在娱乐至死叠加消费主义后,资本主义可以潜移默化控制我们思维的一个很典型的案例。
其危害性,我觉得是不必毒品小,并且比毒品更加隐蔽,更加显得无害,并且通常都会用各种文化来包装自己,所以反而危害性更强。
任何带有成瘾机制的事物,很容易被资本利用来圈钱收割韭菜。
这是几百年来,资本主义不变的套路。
这种套路更终极一点发展,叠加人工智能和信息化科技,就会实现“信息控制”,“赛博化”。
其实不管是盲盒、还是娱乐饭圈化、还是娱乐低俗化、还是娱乐同质化,本质上就是用一堆垃圾信息来把我们大脑填满。
最终让我们不但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并且还把大量的金钱贡献给资本家们,从而丧失向上攀升的可能性。
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独立思考。
我们的生活即使被资本控制,但我们的思想绝不能被资本所控制。
本文来源于“大白话时事”公众号。
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希望大家多多分享转发文章,欢迎关注!
大家发现没有,互联网火热了这么多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了。
这说明啥呢?这说明互联网巨头应该是切现有的蛋糕成长起来的,而不是提升劳动生产率创造的蛋糕。
现在盯上卖菜的,也是要切卖菜的蛋糕。
我觉得互联网要好好搞搞反垄断了,否则众多的小商户被收割,损失的大量的就业机会、竞争、还有财富高度集中,这对当前经济可绝对不是好事。
我们要看到,现在这几个所谓互联网巨头,早已不是单纯的网络科技公司,而且成为了金融集团,而且是外资控制的金融集团,是一架架财富收割机,利用对信息的垄断,用资本巨大的优势搞倾销和不正当竞争,击垮中、小、微小企业竞争对手,然后提价收割国人财富,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外国的投机大鳄。
既然互联网巨头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促进反因为收割了中小企业而牺牲了就业,垄断资本和信息谋取不正当的暴利,受益人还是外国人,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允许这种垄断继续下去呢?
是到破除互联网迷信的时候了,没有什么公司是大到不能拆的。
大学的专业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都是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的,因此专业和未来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谋生方式,你的专业是你的一项谋生手段。
因此当别人选会计作为谋生手段的时候,是在他既定的能力和资源约束下,会计作为谋生手段,是他比较满意的,而评价一个谋生手段好不好,满不满意的标准当中,并不包括自己兴趣上喜不喜欢这一条。有些人喜欢一个东西并把这个东西作为以后的谋生手段,但喜欢并不是谋生手段成立的必要条件。我可以不喜欢这个东西,但不妨碍我用这个东西赚钱。
当我在比较高的性价比组合下赚到的钱,下了班,拿着钱去做我真正喜欢的东西,去真正按照我自己的意愿从事我喜欢的东西,那才是喜欢该有的样子喜欢不是把它作为自己每天吃饭的谋生方式,每天看客户和老板的脸色行事,你能喜欢的起来吗?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的是:2.6亿老年人,至今没能进入互联网时代,而2021年上半年,我朋友圈子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到了5月11日,靴子落地了。
千百条数据中,一行字尤为瞩目: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
与中国发展速度一同狂飙猛进的,是人口年龄。60岁及以上人口26402万人,这个群体在网络和纸媒没有太多声量。低调,安稳,是老年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化和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网民数量发展至9.0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然而,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却只有6.7%。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甚至不懂得怎么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几个关键词可以概括,脱节,失速,加剧。互联网世界是割裂再缝合的。在虚拟的一侧,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规划城市天际线;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购买煎饼果子。一定程度上说,当今社会早已步入文明和繁华,而在暮色四合之际,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踽踽前行。
生活中并不鲜见这些场景:老人站在公交的投币口,颤巍巍地数着手中的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圆瞪双眼辨识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去几张边缘磨得发毛的票子,却被一句彬彬有礼而拒人千里的“对不起,不设找零”将现金挡了回来;要去大城市探望儿孙,却不懂得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子设备和软件是专门设计给80后、90后甚至00后的。任何新生事物,只要他们会使,就等于所有人都会使了。
这个“规定”对于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一台倾角在25°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他们虽然已经在努力前行,然而自己还在不断后退。
有时候,我们也会畅想未来,二十年后,是否就能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水银泻地一般的VR、AR和脑机接口,哪怕是走在旷野和荒漠里,也像是在小区中散步一般,处处可以歇坐休息,时时都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电量焦虑的梦境。
然而,真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趟吗?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牵头,更需要科技厂商们参与。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无法应付科技的迅猛更迭。为了少犯错,少损失,他们宁可一成不变。
202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开发布。
工信部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自2021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助老、适老这件事,不能再拖了。
而想让老年人一同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援手由科技厂商伸出,是解题的关键。
工信部公布的首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网罗了115家热力值极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使用的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通讯、电商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工程。
互联网出行平台火速响应,上线“一键叫车”、“老年人电话叫车”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使携带导盲犬的乘客不再有被拒载的苦楚。
到了医院开门的时间节点,也正是早高峰期间,老年人去医院取药,也能靠网约车顺心直达医院药房。
而各大通讯交互平台,也都推出“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将老年人与子女千里连携。子女只需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能通过手指轻触直连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了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国产智能手机品牌随之跟进,在手机中搭载“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守护”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春蕾初绽,却已满山红遍。
对于老年人来说,行走在互联网时代,也如同在冰窖中前行,处处是黑暗和冰冷。在这黑暗与冰冷中的微弱光辉,是由智能手机照亮的。离开家门后,地铁长廊里、医院药房外、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它可能是唯一的、指引回家方向的光。
学会用智能手机,就等于学会上网。
除了在产品层面做适老化改造,大公司中,贝壳找房还在公益层面做了许多工作。
贝壳找房从2019年起开始发力“我来教您用手机”公益行动,通过定期开展的培训和实操课程,逐个社区地扫除盲点。培训课堂和到店咨询双管齐下,帮助老年人掌握手机基础用法——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功能。公益教学持续开展,已遍及全国14个城市的352个社区,累计开展手机学习课程超过3500节,参与量多达11万人次。
贝壳教给老年人的操作方法是更为本源的模式与套路,是一种标准制式,而非专门与特例。大量的重复教学,对贝壳员工的耐心提出严苛的挑战。这场教学,既是泛读,也是精讲。
可以想象,在未来,一键报警、亲友代支付、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等更多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也将逐步建立。科技绝不仅是算法与机械,它还是进步的思维与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人说,技术的进步是在黑暗中踩在坚冰上前行。正因如此,才要向黑暗和冰冷回敬以冷冰冰的代码。然而科技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科技是速朽的。
现在,真正通向科技新纪元的道路,也许正在搭建中了。
我支持。因为匿名是网络环境差的万恶之源。
知乎做得好。与此同时,头条和抖音也上线了IP属地。
根据 @新浪财经 报道:
据悉,今日头条、抖音展示的帐号IP属地均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而且帐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
在公告中,今日头条和抖音均提出,展示账号IP属地是为了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快手则表示是为了防止部分网友在热点事件中出现蹭流量、传播不实信息、冒充当事人等干扰正常讨论的行为。
实际上,在字节跳动和快手的产品上线该功能之前,微博已经于今年3月先行一步。3月17日,微博官方账号称,因发现个别冒充当地网友发布和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微博将上线“用户个人资料页展示近期发帖所在地”的功能。
据悉,微博也是在个人主页中展示用户最近一个月内最后一次发布微博或评论的IP归属地,而且IP归属地显示规则与评论区此前显示规则保持一致,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
2、
几乎所有的网红产品,都是利用人性的七宗罪所达到的。
而匿名就是网络环境的万恶之源。
匿名,意味着一个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无论你是咒骂那个普通人去死,还是问候他的十八代祖宗。
在网络平台上,我们看过了太多这种悲剧。
为什么女权的“权”会被污名化成“拳头”的拳?
我个人是支持女权的。但是里面有人在故意把水搅浑。
为什么有人被人肉和网暴?
因为在屏幕面前可怕的那个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甚至很多明星粉丝对普通人群起而攻之,所倚仗的,不过如此。
为什么微信上的环境要比微博等好得多?
因为微信是实名化的。喷他,意味着他可能能找到你的真实身份,如果他想的话。
当然,做人是需要互联网树洞的。在BBS这种场景下,所有人都可以匿名化。
而在如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我支持全面实名化。
但愿天下不再有网络暴力。
希腊罗马伪史论,都已经够奇葩了。
还没过百年呢,没想到苏联伪史论的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