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阿里逐渐风评变差? 第1页

        

user avatar   d339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阿里的没落源自几件事实被揭露:

1、淘宝既不价廉,也不物美。

2、天猫并不质优。

3、花呗、借呗并不温情脉脉,借钱容易,上岸不易。

4、阿里对淘宝、天猫商家并不友善,店主财富自由仅是纸上大饼。店主与阿里共同富裕变成:打工人让阿里更富裕。

5、阿里投资运营能力非常一般,盒马不赚钱,收购的饿了么从大幅领先美团变成大幅落后,ofo欠钱倒闭。

6、马云不是刀子嘴,豆腐心,而是刀子嘴、铁石心。

7、996不是福报,是对打工人的恩将仇报。

8、马云对钱很在乎。

9、阿里代表的不是新生产力,而是资本主义更高效的收割方式。


user avatar   jie-ni-ya-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乃某宝从业人员。10年+

首先,作为从业人员,更有发言权。用李德胜的话来说,就是“实事求是”。


1、某宝创立的初期,某宝创愿“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初期愿望,迅速发展起来一大批草根阶级,那个时候的某宝,一片红海,(为什么说红海,因为某宝的竞争一直都在,且竞争一直都很大,蓝海谈不上,所以用红海形容。)赚钱只能用你懂的来形容,那个时候,线下做到年贸易额1000万需要1年多的时间,而淘宝上,只需要1个月,那个大家拼的是执着,我要改变自己的生活!

那个时候,用一个词来形容赚钱:运气! 运气好的时候,真的挡不住啊。有句话真叫:躺着赚钱。

当时相对于来说,公平,最起码每个人都有机会。

2、到了2012年,线下品牌,开始大规模介入到某宝天猫,他们开始打压二级分销,三级分销,这些品牌开始打假,所以那个时候,某宝假货问题严重,其实老马知道,那些是品牌不授权销售,需要自己拿回销售权,那个时候第一批做品牌代理的草根都被打回原形,但是生意还需要做,所以各种各样的品牌开始出来,假货频发,但是线下品牌开始盆满钵满,因为太轻松了,只需要上架宝贝,大家搜索品牌就来买,那个时候的推广费不需要那么多,品牌的利润率也足够。

没有绝对的假货,首先大家要分清楚,品牌不给授权,那就是假冒品牌,且不能出安全事故。

假冒品牌 不=于 假货。

大家说的假冒品牌,比如高A ,我不认为是假货,一样的品质,价格天差地别,必须打击品牌红利,我是这么认为的。只是用了你的品牌,你给我授权,我就是真货,参考南极人,恒源祥就明白了!

有的人不明白,为什么高A不是假货,补充说明:现在的一线品牌,都是没有自己的工厂,都是轻资产模式,都是找厂去代工,比如耐克。而这些工厂生产的东西,有耐克授权,他就是真货,同样的,如果我也在这个工厂生产,我没有耐克授权,他就是你们定义的假货。品牌红利必须打击。

而假货,这个是必须要严查的,损害性质很大。

某宝的上的东西,便宜的很多,低价商品,只能满足你可以用,你们也明确知道,这个价格一定不会好用!且假货,也是卖家的行为,跟平台没有关系,就算有关系,某宝冻结保证金和赔付买家,事情就算解决了!

3、到了2016年,某宝的千人千面开始出来,但是这个时候,应该叫某宝最鼎盛的时候,那个时候流量也有,无非是品牌各自在抢夺各自的流量,需要完成GMV! GMV是啥? 是贸易额!但是销售额已经到了鼎盛了到了最高了,需要怎么做?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升客单价来抵充引流成本。假设:以前我一个产品卖100,现在卖120元,但是其他品牌在花钱买流量而且抢的还是我的流量,这个时候我也要花钱烧直通车引流,不可能在我100块钱客单价里拿成本去做广告和直通车,我必须要有保底收益,必须提价20元以上抵充买流量和直通车的钱。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整个淘宝在提升客单价,你发现自己反而买不到便宜的东西了,因为淘宝要完成GMV!所以大家能看到双11每年递增的贸易额,就是GMV!

这个就是消费升级的主要问题,为什么淘宝的东西越来越贵,商家需要有利润,而广告费和成本是在增加的,怎么办?必须提价,以前一个杯子,商家的成本50元,卖70元,不用广告费,商家是有钱赚的,这样商家和顾客都受益,现在不行了,我得花钱买流量才行,20块钱的毛利润已经支撑不住了,我必须要卖到100元,涨价30元用来抵充付费流量的成本。

且我说了,我不是不赞成淘宝出付费流量的行为,因为毕竟是商业行为,但是淘宝出现一个严重失误的是,你只是个平台,你要包罗万象,才是你的立身之本,完全是忤逆市场行为,因为中国没那么多老百姓收入那么高。

所以低价卖家急需要一个平台收容:拼夕夕来了。


拼夕夕开始出来了,为什么?农村包围城市,李德胜的经验真的够我等受用啊!

因为低客单价的商品被挤压,因为这些流量拉高不了GMP!淘宝认为没有太大的价值。

因为低客价的利润,可能只有1块钱,而直通车广告费,需要1块钱一个流量,而转化率就算你最高10% 等于花100元产出10元利润。谁做这个生意,谁亏。从而打击了中小卖家。

所以低客单的商家都转移到拼夕夕上去求生存。

淘某宝自己打破了他自己的护城河 “大 而 全”,以及“万能的某宝”。

4、到了2020年,大家都说,某宝不好做,拼夕夕说拼夕夕不好做,为什么?因为平台的抽成太高了,你们会问,以前的淘宝抽成也高,为什么现在反而说不好做?是因为“退货率上升”。

另外一个原因是:某宝大盘流量在下降,竞争商家多。

某宝大盘流量在下降,大家是有深刻的感觉的,这个不用我说。

竞争商家多,是因为流量越来越少,竞价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

核心问题,退货率上升。

所有问题汇合,形成了现在某宝难做的局面。

退货率以前只有20%以内,80%的成交,所以我卖1000万,推广花100万,我能回款800万,我的净利润除去成本,我有200万净利润,只需要无限做大贸易额即可。

现在退货率是多少?50%啊,1000万成交,我只能回款500万,减去成本,减去直通车100万,就在生死挣扎的边缘。这个时候,大家来说平台抽血,就是这个本质的原因。等于真正的利润,反而是交给了淘宝,如果从淘宝嘴里要点回来,才能抚慰自己奋斗了一年,打开米缸,还有几口余量的心情。

好了,咱们来算笔账: 1000万贸易额-20%的退货率=800万-平台所有扣点包含活动提成等10%=720万-100万直通车广告费=620万-800万成交金额的50%的货品成本400万=220万-场地和人力成本50万=170万,还有杂七杂八的拍照费用等等吧 =150万净利润,这个账大家明白了吧。

现在的:1000万贸易额-50%的退货率=500万-平台所有扣点包含活动提成等10%=450万-100万直通车=350万-250万货品成本(因为你退货率高,有货退回来发,不用全部采购)=100万 -场地和人力成本50万=50万。再减去杂七杂八的费用,控制不好还亏钱了,大家明白了吧。

大家说,还有一点净利润,大哥哥,大姐姐们,你们得备货啊,你要为下个星期,乃至下个月的库存采购,你最终年底一核算,别说赚钱吧,还用自己的本金搭进去一仓库库存。

所以。。。大家明白的,因为你要卖1000万,必须得有100万广告费,如果说我不花100万,想卖到1000万,只能送你2个字,做梦。。。。

现在大家知道了 退货率上升,剩余的净利润,全部再淘宝哪里,我们商家就打了1年的酱油和一仓库的库存。。。

平台拿出走多少净利润? 10%的平台扣点+10%的广告费推广成本。真正的商家利润就剩这些了,喂饱了淘宝,饿死了自己。

一个商家出来反对,没用。全部的商家都出来反对呢?就是风评变差了。

大家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怎么证明?关店的关店,转行的转行,去某多多的去某多多。

淘宝慌了啊。。。。大家别走诶,我该扣的钱,一分不会少的,大家将就着亏本的做吧,我们都是好兄弟。

而我感觉某宝的策略是走偏了,花里胡哨的,什么千人千面,什么私域,什么短视频,什么直播,一个主播的直播带货一天只播4个小时,相当于人家一个公司半个月的销量,人家在慢慢耕耘上新款,做内容,还不如人家一个中小主播播4个小时的销量,这是完全在打脸这些真正给淘宝带来内容的商家啊!直播主播带的货是什么货?什么尾货什么上,什么库存什么上,什么高利润的什么上,什么假货什么上!!!!这些东西能是好东西?打击的还是淘宝的平台信誉,既然直播都一个价格,也都是要上直播的当,我去哪里买,去哪里上当都是上,我为什么一定要在淘宝上买?这就是dou音直播红火的原因!(主播带的货,你们应该略有耳闻。)淘宝故意拉这个直播维度,让其他短视频平台借自己的优势,拉近了与淘宝的差距。等于自己挖坑,自己跳!我一直不认为直播是新风口。

但是真正草根多,于是,某宝翘起了它的屁股,笑嘻嘻的看着拼夕夕和地上的肥皂。

拼夕夕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一丘之貉。现在拼夕夕的上升局面已经到了瓶颈期。

其实拼夕夕能不能挑战淘宝,我认为意义不大,只会加剧竞争,陷入恶性循环。

拼夕夕的成本跟某宝是一致的,费用没少多少,可能就是平台扣点少一点,但是乱罚款!

跟扣点一致了, 屠龙者也会变成恶龙。

最最主要的核心问题:现在商家没利润了,不管是拼多多还是淘宝。怎么办?

1、涨价。 以前我们的倍率是100% ,比如拿货100卖200,减去20%的平台扣点,还有30%的毛利,但是退货率低,净利润还有10%以上。而现在退货率50%,做的好的,能收支平衡,控制不好的,亏损。 而现在的大家倍率是150%,拿货100,卖250元。所以你们在淘宝上,已经买不到便宜的商品,所以拼多多出来,价格降到了最低,你们觉得拼多多划算。 但是拼多多现在的低价不会维持太长时间。毕竟是商业行为。

于是流量下降,但是那么多商家要吃饭,人越来越少,流量越来越贵,怎么办?抬价呗,羊毛反正出在羊身上。造成恶性循环。。。。。

某宝让自己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变成了,“想要做生意,得花钱”。

拼夕夕呢?低价抄底,农村包围城市,但是:核心问题是,拼夕夕必须提升价格来提升平台的整体形象,如果一直维持低价,反而对淘宝形成不了冲击,所以拼夕夕必须会走某宝的老路,于是某宝天猫二代出来了。

最终的局面看滴滴打车,怒其不争。



有人在问我:拼夕夕VS阿巴 2个平台核心区别是啥?我们来深扒一下。

首先,我们来说阿里,阿里的起家,大概网购过的买家,大概都知道,就不用赘述了

阿里在2018年以前,日子真的滋润,竞争少,且大而全,说躺赚不过分。

首先是某宝,因为平台唯一性,容纳了低,中,高卖价群体。

首先大家有个概念:卖家带动买家。

那个时候我开了一个店,卖家自己去朋友圈宣传,我开了某宝,然后很多买家陆陆续续注册账号。

这是真正第一批群体。

开店之简单,成本之低,那个时候真的不敢想象,如此之便宜。

买家群体越来越大,出现竞争。

某宝推出了,直通车。直通车是淘宝的广告方式,通过购买关键词排名获得流量。

那个时候某宝首次尝试获利方式。

但是一旦尝到甜头:根本就停不下来!钻展出来了,超级推荐出来了,极速推出来了,超级直播出来了。做过某宝的都知道,这些都是某宝的付费流量方式。每个入口不同。

产生核心问题:只有资本才能进行大规模投入。只有资本投入,产生吸虹效应。

因为类目体量就这么大,且竞争商家多。

中小卖价怎么办?唯有S路一条。

这些获利方式,还不够怎么办?

推出天猫店铺:每家天猫固定扣点。

以女装为例:我现在不管你怎么样,你推广不推广对于我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有保底收益,女装为5%的扣点。

假设,我在女装天猫店铺成交100元,淘宝平台扣点拿走多少? 5元固定保底。

其他的任何渠道活动和资源,都是商家成交金额扣除。

现在摊开:一家天猫店铺的费用是多少?

假设一家女装天猫店铺的整体扣点是:5%平台扣点+2%左右的花呗付款,银行卡付款手续费+淘宝客和村淘4%扣点+运费和运费险4%扣点=15%平台固定扣点(毛利润)。

如果我参加活动,额外还有5%扣点

等于我参加活动有:20%扣点,不参加有15%扣点。

然后推广费是多少?:贸易额的10%左右

=100元总成交,最终到卖家手里是多少钱?

70元。

2020年,某宝贸易额几万亿,营收5097.11亿元,2020财年净利润1492.63亿元。

请问,中小买家淘宝C店,没有扣点,又不舍得做广告,这些流量为什么白搭给你?

凭你长得帅?

——————

现在说拼夕夕

拼夕夕,有多流氓,大家应该见识过,特别是,来帮我砍一刀,实际上砍完了,又有其他条件,老衲被这个气过,因为还白搭了一些红包出去,发红包请人砍呐。

以上淘宝的中小买家,在淘宝生存不下去了,拼夕夕来了。

是拼夕夕真的厉害?

非也,非也。

而是阿里蠢。


那个时候的中小买家,也是试一试,反正我们做淘宝的,都会注册多平台运营,哪里知道,拼夕夕搭上了V.信影响的顺风车,那个时候流量可大了。

但是确实便宜啊,你以为真便宜?

因为这些商品,确实只值这个价格,而且还是淘宝淘汰的商家。

这个时候,农村消费不足,低价商品才有吸引力,在加上微信病毒式营销,然后人越来越多,某宝不做的,跑去拼夕夕越来越多。

某宝一看,不对劲呐,拼夕夕这小伙子可以啊,但是还不疼,战略上,阿里轻视了拼夕夕。

锁死商家2选一。

到了2019年,某宝慌了,真的慌了。

拼夕夕的低价,现在大家知道怎么回事了吧。

拼夕夕未来的潜力多大?

我认为止步于此,为什么?

首先,拼夕夕的流量已经到瓶颈了,2020年的时候,拼夕夕卖家已经感觉到了拼夕夕流量越来越少了

同样的道理,拼夕夕,只要你做广告就给你流量。

但是买家利润率不足啊,我朋友,在拼夕夕,日均5000单,竟然不赚钱。。。

除非拼夕夕进行整体价格上涨,唯一的方式,必须要有品牌进来,解决客单价问题,拼夕夕才能有上升空间,实际上呢?拼夕夕在走淘宝的老路,只是拼夕夕开发了农村流量出来,但是体量够大,利润不足。

所以,大家前期看到官方新闻,反垄断法,禁止平台2选一。

短期呢,我认为拼夕夕就算解决了这个问题,也是某宝翻版的情况下,大家对拼夕夕的期待多大?

有的人说,拼夕夕是新的商业模式。啥?拼团。你当淘宝当年的聚划算的干啥的?

其他的呢?开发了啥新的商业模式?说不出来了吧?

所以,归根到底,目前拼多多吸纳了当年某宝C店低价商家和通过微信病毒式营销,达到了现在的体量。

长远来说,商业模式并没有创新性模式。

短期内,战术上比肩某宝的感觉。

实际上在利润率和投入渠道来说,没有某宝的资源优势。

2020年,全年,拼夕夕总资产65亿美元。净亏损的。如果说,拼夕夕的价格跟淘宝一致的商品价格,真的,拼夕夕还有啥优势?

拼夕夕扣点目前比淘宝少一些,通过付费广告,可以赚取一部分利润,实际上因为低价商品本身的利润率就这么多,真动了这部分利润,这部分卖家头也不回的去淘宝。

所以怎么办?拼夕夕开创性的:罚款。

怎么罚?一句话“莫须有的罚”

处罚罪名没有怎么办?创造性罚。

某宝是买家羊毛出在羊身上,拼夕夕是:卖家和买家的羊毛,2头都得拔,只是拔得要让卖家觉得疼,买家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拔。



是不是多个平台对买家好点?能买到便宜货?

讲道理,某宝的便宜货还在,只是你看不到了,千人千面。

拼夕夕的价格呢?讲道理,还是淘宝之前的价格。


S0

拼夕夕:替我做了某宝。

买家:难道多多大人不知道?你让我做掉的可是我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啊。

拼夕夕:。。。。

买家:得加钱。


有的人来杠假货,假冒品牌,打击品牌红利这件事。

假冒品牌:分A版,B版,C版。D版咱们就不说了,没意义。

A版基本一致,成分基本一致。B版外观一致,成分不太一致。C版外观有些许差别,成分不一致。

以耐克举例,耐克的鞋子,基本在福建莆田和越南生产。

基本上,现在福建莆田的鞋子,基本上你只有出得起价格,生产品质基本上能跟耐克PK

挂耐克品牌,鞋子1K起,不挂品牌,鞋子300内。关键人家卖300还有钱赚呐,你说难受不难受。

贵700的道理是啥?品牌溢价。

你认可品牌溢价,你尽管去买,但是我不认可呐,我一定不买,或者买其他品牌。

我举例,随便一家国内服装品牌,在专柜售价的利润率。

假设1件连衣裙市场专柜吊牌售价899,吊牌899这个价格很普遍吧,随便看看都要这个价格。

有的店铺搞活动吊牌价几折,咱先不聊。

但是你知道生产成本是多少吗?

899*0.12=107.88

什么?你买的899的衣服,实际成本107.88元?

是的呐,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本人做服饰多年,品牌的生产成本核算,我只要看每一家的吊牌价,我就能算出成本价,吊牌价的倍率。

好了,以知:吊牌价899*12%的生产成本:中间毛利润是多少?=791

你知道,品牌商是吊牌价的几折供应给省级经销商的吗?

吊牌价的4.5折

899*0.45=404

品牌商的毛利润是多少?404-107.8=269元。

然后经销商如果是直营的,卖多少?

吊牌价的8折也有 8.8折也有。反正各个折扣的都有。

经销商的毛利润是多少?假设按照8折出售

899*0.8=719元 减去 拿货成本 404 =315元

你们会说,那有5折啊,库存嘛,不清出去就是垃圾,清出去了就是钱,前面卖出去的,已经产生的了足够的利润。

请问大家,一件生产成本107元的衣服,凭啥你要卖到800元左右?

是爱吗?

所以为什么大家网购?有道理的,同样的品质,某宝只卖多少?

107生产成本*2.5的倍率=268元左右。

这就是某宝冲击线下的底气。

你们现在口伐某宝,其实淘宝为你们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好吧。

有的人说,为什么还那么多人去专柜购买?

有钱呗,或者可以试穿的人觉得这里方便呗。

其他真没啥。

讲道理啊,我真不认可这些溢价啊。。。

桑心。

只是很多商家没底线,生产成本降低到80元去,然后卖268元,倍率打高了。。

相差20元成本,品质差距很大的好不,面料哪怕差距1块钱一米,品质差距很大的哦

你们认为,一件衣服的面料多少钱?

举例吧,蕾丝面料的连衣裙,你知道蕾丝面料,多少钱一米吗?

5块钱一米。。。卖899的衣服。。。哈哈哈

1件连衣裙需要几米面料?2.5米顶天了。多少钱?12.5元的面料钱。

所以现在的衣服生产成本107元,面辅料其实真不值钱,里面最大的部分,还是人工生产成本,1件107元出厂价的连衣裙,人工造价就60元左右了,40多元材料钱。

所以有的人说某宝品质不好,那真的是卖家人品问题了,推广费压力大,只能在品质上抠抠搜搜了,你能不退货?

讲道理,顾客花了268元,买了件80元生产成本的衣服,当然退货了。

退货率高,也不能只怪顾客嘛,当然也有那种搞事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呢!

268元,买了件107元生产成本的衣服,那品质还是不错的,相当于你买了商场货了。

什么?你想要大牌货?可以,生产成本150元左右,就是你们再知名品牌买了几千块1件的衬衫。

什么?加成本40元就够了?

对嘛,40元就够了,比如5块钱的面料,买10块钱一米的。。。。。一线大牌品质和版型还有做工哦!

这溢价?你接受?你认为不需要打击品牌红利?

其实真没必要,钱嘛,要花在刀刃上。

你认为你能接受这个溢价,那你尽管去买,品牌商的镰刀可是很快的,割韭菜,要啥技术?

但是假货是要坚决打击,那是真的害人害己。


马克思在书中引用的那句名言:“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资本论》第871页

以上品牌生产商多少利润率?300%了哦

品牌经销商多少?200%了哦

加在一起。多少?500%了哦

而你才只买了1件衣服,你就为资本家提供了500%的利润给他们产业链。

这还只是常规品牌。大牌一点的,你敢想?


设计的价值问题还有原创保护问题以及知识产权问题。

还是那句话,设计的价值提现在哪里?

设计感嘛,设计感的体现在哪里?认可度嘛,以及接受度嘛。

我举例嘛,设计是可以随意和随机创造出来的,但是创造的认可度是有概率的,你可能设计出来100个款,有一个大部分大众接受了,就叫爆款嘛。

总有的人喜欢,总有的人不喜欢。

你的设计值多少钱?一百个有一百种看法。

你设计出来的一款衣服,你要卖1万,然后你跟我说,要尊重你知识产权?

这叫啥?打劫?有钱人怎么去买,那是他的事情啊。

我没钱怎么办?但是你设计的挺好看的,我认为衣服只能值300元。

那有人造出来了,跟我说,300卖你,我管你是什么知识产权和原创保护?

但是凭啥你说你的设计这么值钱?

这还只是大众商品,快消行业,你这个要尊重知识产权,那个也要尊重原创设计,你们割韭菜的镰刀就这么锋利?

然后拿着知识产权保护来跟我说,对,我就是要贵很多,凭啥?

李白写的诗,我们读一遍要给一遍的钱咯?

知识产权保护,你设计出来了某样东西,你认为固定值1万。

卖低于1万就是侵权。

关键还用这个名义谋取巨大利润。

但是每个人对知识产权估价定价不一样,消费层次不一样。

这叫啥?这叫消费阶级固化。消费不起,你就没资格穿我的设计。

我第一件事情,就是砸锅,谁也别吃了!


如果你跟我说,你是CPU,外面真防不出来,你玩垄断了,整个星球就你家生产,那我真没辙,我没地方买高A,也没地方仿版,那你说你是独家设计,原创保护啥的,我没话说啊。

关键是这么高科技的东西,CPU的成本净利润,还真没1件衣服的净利润高,别不信,CPU立项到研发,到生产,那投入大了去了。

有句话叫“待价而沽”

你把原创保护的门槛设计得这么贵。

那就砸锅,我也不需要你的设计,你也别卖设计来盈利。

又要割韭菜,又要寻求知识产权保护。

玩不过啊。

为什么欧美国家的原创设计和技术创新垄断,让老百姓消费不起。

他们拿着专利和原创垄断 过着潇洒的生活,而我们在内卷。

这种例子不要太多。

我们要的是什么?公平,公正。

要人人都消费得起来,都能享受到该有的生活品质。

《我不是药神》电影清清楚楚的演绎了什么叫设计和专利垄断。

印度仿制药便宜,又可以保命。

人啊,不能乱了自己的立场。你有钱消费的起,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最可怕的是穷病啊。


哇,我刚刚买了A,真香。才268。省了将近700+,晚上改善伙食,好好吃一顿。

如果我买原版,1k出头,中间700多的溢价,就是此刻欧美人在海边沙滩休假的底气,也是那些老板们住豪宅,喝香槟的钱。

留给自己,不香吗?

这才叫生活。


关于退货率的问题:


其他类目目前我不知道,我做的是女装,全网第一大类目。


客单价低的,退货率30%


中等客单价,退货率40%出头


高客单价退货率50%左右


主要现在活动多,拼单拿津贴或者满几件几折,顾客会拍2退1,拍3退2.


你可以说不搞活动,不搞就没转化率,就没贸易额。


直播退货率不管什么客单价,平均在60%左右。


W品会 50%左右。


拼夕夕因为客单价的原因,稍微低一点,主要是低客单,但是恶意退款的多,且不退货就退款。


全类目平台我都在做,目前就是爱库存等等这种小一点的,退货率还可以,大概20%左右。


但是基本是成本价在出售,只是清库存,所以品质比较好,价格也很低,


抖YIN 50%左右


所以说,女装越来越不好做了。


关于某宝和其他平台的 千人千面。


有的人说搜索不到想看到的东西,有的人一直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包括软件推送给你的商品


比如你正常都看300以上的衣服,你的展现都是300以上的衣服了,想看99元以下的衣服,除非你刻意去卡价格,才能看到。


千人千面的特征,一句话概括。


就是大数据杀熟。


就是大数据杀熟。


就是大数据杀熟。


就是大数据杀熟。


这个帖子,是2020年的,时隔2年,我又下场来说关于品牌溢价的问题。

首先,品牌是有品牌价值的,品牌口碑通常是商品保证保证。

这个,是常识,我也赞成。

有的人说,我自己开公司,我自主品牌,但是如果我的利润率不够的话,支撑不了我的品牌宣传费用,因为宣传费,占比高,保证我的品牌普及率,以获取最大的市场占有率。

表面上,我们生产成本低,获得高利润率,还要付广告费,还有公司运营,等等。其实没多少利润。

请问一句,但凡有点品牌规模的,那个老板不是住大别墅,大平层,早上10点来,下午2点走,或者一周不来公司,天天钓鱼的这批老板们,请问,你的高利润率来源,亿万富翁身价是哪里来的?

而你的员工,每天勤勤恳恳,以及淘汰制,以及承压,拿个几K工资,说不定都消费不起自己公司品牌产品,住在小出租屋里,每天996,蜡黄的脸色,以及随时可能面临的失业,去承压20乃至30年的房贷。

你当然会说,这个是奋斗的结果,你奋斗了,你可要拿到高薪,以及稳定的工资。但是,这个是透支自己的身体为代价所得到的结果。

如果说,你是既然是高利润,是否承担了社会主体责任,是否跟欧美一样,高倍率的利润率,保证了员工的高福利?

而欧美的品牌,是高利润的方式,获得利润,惠及自身员工的高福利模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而我们中国品牌,在获取高利润的情况下,老板们和企业家们获得了最大的利润。

我也是做公司的,我就说一句,你们品牌公司的人力成本,是公司现金流的支出的占比多少?(仅针对有自身品牌且有一定自主研发能力,且占成规企业)(劳动密集型除外)。

说句难听的,你如果真是高层,或者品牌公司老板,你立马去查账,人力成本支出占比是多少。

我来告诉大家,平均占比是:20%不到,且包含在公司日常流水里面。而不是包含在净利润里面。

做个形象的比喻吧:今年,你们公司100号人,平均工资按照1人1万计算,月均发100万工资,但是这个月,老板的净利润是200万。

等于,老板的收入是你们 100个人的总收入的1倍多。(这还是保守估计,实际上还不止1倍多。)

这就是蛋糕分配方式,别跟我谈什么?

好了,既然你没去承担社会责任,且用品牌溢价保护法案,来维持你的高倍率,你就不配。

我们这么低的收入,来维持你的品牌的高倍率,高利润率,然后我们攒几个月的钱,只够买你一双鞋?

就这?你跟我谈保护原创?

别跟我说什么,老板高风险,合着员工打工不是高风险,再者说,真论破产,你老板生活品质也比我们打工仔高多了。




3Q的YL GOOD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董花花的微博,在那天下午被删除之快速、之干净,让我感觉阿里公关比屋里的大象还厉害,生平第一次意识到,房间里可以实际存在那么多大象,69 岁的老同志们谁不想问一句:这好吗?这不好。于是阿里的风评终于可以不好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哪有那么复杂,

比如说当你在天猫超市买东西,明明少发了一瓶洁厕精,申述的结果却是直接关闭申述,

比如说组织一批堕落的程序员开发出钉钉这种反人类的工具,让你从此再无下班概念,全面从996过渡到007,

比如说当你在咸鱼上下单游戏租赁服务,明明是他们无法正常发货,却依然在扣月费,反复申诉,不过是在各种各样的机器人答复中跳转,哪怕那天阿里大发慈悲让你接通了人工服务,也无非是在各种话术周旋中消耗,根本不打算给你解决问题。最后你投诉到杭州12315,依旧无果,你气急败坏地跟杭州的公务员投诉这件事情如此难办是不是因为对方是阿里时,电话那头也只能报之以同情之沉默。

。。。

以上种种。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你在阿里系的产品中吃过足够多的哑巴亏却无法获得公正的处理后,你自然会远离它,希望它为自己的傲慢,贪婪付出代价。


user avatar   individual40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都在说淘宝和天猫,我来说说阿里的国际站出口通吧。

回顾了阿里这些年的做法,这种公司风评不变差,才是天理不容啊。


前言:

我刚接触外贸的时候,中国制造网(Made In China 以下简称MIC)、环球资源(Global Sources以下简称GS)、阿里巴巴国际站(Alibaba国际站包括出口通、速卖通,以下特指阿里巴巴国际站出口通业务,简称阿里)还是并驾齐驱的关系,江湖人称之为外贸公司的三驾马车。


一转眼,我已经转入了Digital Marketing领域,阿里也做到了一家独大。



一、低价倾销圈地,只为垄断收割

客观地说,阿里巴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起到了正面作用,对降低中小企业开展跨境贸易的门槛,有不容否定的贡献。可惜,当阿里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足够高时,阿里的业务重点也变成了对内收割、聚敛财富。

1.1 迅速扩大市场

时光倒退至2003年前后,

彼时,外贸的大环境都是顺风盘:

对内,人口红利明显,成本优势明显;

对外,中国产品的低价格优势,绝对是碾压性的。

简言之,只要能找到正经买家,成单的概率就很大了。

而当时通用的外贸开发客户手段,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各种问题:

开发方式 缺点
展会 成本高,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
邮件 精准开发时间过长;海投容易被封号
网站 技术门槛限制;缺少第三方背书
黄页 引流效果无法精确管控;且需要网站做为前置技能

阿里出口通完美的解决了当时的问题。

不仅如此,阿里的入驻价格更是很可观:GS一年要40k,阿里一年只要19.8k。

如果价格不能打动你,那么阿里的口号了解一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依照阿里的规则,商铺排名越靠前,则获得的展示机会越多,成交的几率就越大。交钱少、级别低的会员,只要肯努力,仔细钻研纯技术优化方式,也能把排名做到一个靠前的位置,完全不输给氪金商家。

如果你实在不想付费,那就注册个免费会员吧,不交钱也能搜到买家公司名、地址、电话等各种信息。当然,只要再交点钱,买家邮箱也给你看。

一时间,各个中小微企业蜂拥入驻,成为了阿里的铁粉。

但,也就仅限于此了。


1.2 收割用户的伏笔

从2010年开始,阿里巴巴开始了一系列的神操作:

2011年,取消了“不交钱也能搜到买家公司名、地址、电话等各种信息”的功能;
2012,推出金品诚企,绝口不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同年,推出“一达通”;
2013年,推出P4P,靠纯技术方法优化产品,已经是历史;
2015年下半年,推出“信保订单”;
……

阿里的客户经理们说:

金品诚企是为了引入SGS等第三方认证机构背书,一达通是为了方便客户的关务,P4P是为了分摊引流成本,信保订单是为了保障交易安全。

我勉强相信吧。


可是,2016年阿里的日均流量是3000多万,2017年的日均流量是2500万,到2018年,阿里的日均流量竟然跌到了不足1200万。这个P4P成本分摊到哪里去了?

金品诚企的认证,也没好到哪里去。

而最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是,阿里强制入驻商家使用信保订单、一达通完成交易。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正常的外贸公司都更倾向于利用海量第三方平台(黄页,或者电商平台)搜索客户,但是他们绝对不希望把交易细节(客户信息,P/I,运单等)泄露给第三方平台。

而所谓的信保订单,就是要求入驻商家把交易过程的一切信息都上传至阿里平台,让交易的全过程处在阿里的监督之下。不配合、不上传交易信息的商家,其排名都会被降权处理。

无论从哪个角度想,阿里只是个引流的平台,负责帮忙拉客就好了。一个引流平台,要这么详细的交易数据,根本说不通啊。

阿里客户经理的解释是:各位老板,这是为了防止你们的业务员跳槽时,把老客户带走啊。再一个,交易细节都在平台上,方面你们查看啊。

哦,そうですね。一众老板纷纷释然了,原来阿里是为了我们好啊。


直到几年后:

嗯,收了你的会员费,还用你的交易数据抢你的客户。

这波操作双赢,没毛病。


二、谁被阿里算计了?

可能有些老板看到这里很不服气:“我明明在阿里上面赚钱了啊。”

OK,冷静一下,想想,最近这两年,你赚的是新获客的钱,还是老客户的钱?

对外贸公司而言,客户和利润是核心。

只要产品利润不是太差,有8-10个大客户稳定翻单,陆陆续续的再来一些新客,足够公司运转了。


所以,一切业务的核心,都应该围绕“客户”和“利润”展开。

客户:获客方式,售前沟通(询盘复盘还盘),风险控制等。
利润:降低源头工厂价格,提升产品利润。


就这么简单的原则,在阿里上面,完全变了味道。



2.1制造囚徒困境,压低你的利润

阿里有个核心的功能:RFQ市场。这个市场的原理很简单,买家在上面发采购需求,卖家在下面回复报价。

每个采购需求下有10个报价机会,供全体商家争夺,手快有,手慢无。同时,参与报价的商家,看不到彼此的出价。

友商不压低报价 友商压低报价
我不压低报价 不可能 友商成交,我出局
我商压低报价 我成交,友商出局 所有人都被迫卷入价格战,直到出局。

囚徒困境之现实版。

狠一点的卖家,直接亏钱报价,靠退税政策补贴成本。宁可不赚钱,也得挤死同行,等赚钱了,再慢慢搞垄断。

虽说价格战这种东西,在开发信(邮件)时代就存在,但阿里这套玩法,直接加速了卖家之间的内卷程度:

开发信时代,客户的精力根本不足以覆盖所有的卖家;找不到更便宜的报价,也就只能含泪下单了。而阿里RFQ直接帮客户整合了海量的卖家,挑便宜的买就行。

买家舒服最重要,至于卖家的环境被卷成什么样子,那不是阿里要考虑的问题。

活脱脱的“量中华之物力,结列国之欢心”。


2.2 阿里流量差,商家累死也白搭


再一点,就是阿里的流量机制。虽然阿里巴巴口口声声的说,他们的平台可以节约开发客户的时间,但是,阿里这两年流量到底烂到什么程度,被坑过的都懂。


上图是一个极简的阿里流量模型框架。

简单说,阿里巴巴先给自己打广告,吸引流量到他自己的页面(而不是直接把客户引到入驻商家的店铺页面);然后,把流量转手,加钱卖给入驻商家。

有人会问了,为何跨境贸易商家不直接去Google和Facebook上面做广告呢?

由于我国特殊的网络环境,普通人无法直接访问Google和Facebook(除非你去工信部申请访问外网的专线),这才让阿里有机会利用信息差赚钱。打个比方:

1.边境线上有条商业街,你入驻进去,向商业街老板交了铺租,做跨境生意;
2.你不能直接跑到边境线对面去发传单,但是商业街老板可以自由跨越边境线;
3.商业街老板说了,你们都给我交点钱,我可以替你们去边境线对面发传单;
4.商业街老板又说了: 传单印刷成什么样子,你说了不算。你只管交钱,我替你印刷;
5.边境线老板收了你们的钱,一天只替你发了一张传单,却给你对面的店铺发了1000张传单;
6.你不服气,找商业街老板理论,商业街老板说了:你对面的店铺,每笔交易都是在我的监督下完成的,而且给我的钱更多,我当然是多印刷他们家店铺的传单咯。


看不惯阿里搞垄断?看不惯也得忍着。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科学上网的。

然而,2018年前后,阿里巴巴的能买来的有效流量越来越少,质量也越来越低。

还是拿商业街的例子来说吧:以前好歹能给你拉进来一两个专业买家,现在拉进来的全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路人。

你找商业街老板对峙,却发现商业街老板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肯定是你没有认真打理店铺。再说了,你怎么就知道我拉过来的客人有问题呢?怎么无效流量都被你赶上了呢?

别问,问就是倒打一耙。


2.3 甩锅--客户经理们的法宝

很不幸,我就曾遇到这种状况。

当时,因为店铺流量太烂了,我不得不找阿里客户经理询问,人家就是轻飘飘的一句:“那是你不够努力,你看看那些排名高的,效果很好的”。

一般人遇到这事,也就认怂了,懒得和他们计较。


可我这人,偏偏有点较真。

直接调出Google给官网引流的数据,与阿里巴巴的数据做对比。

Google Ads广告系统 Alibaba P4P 广告系统
在Google上的广告排名 [0.8, 1.0] >=2.4
平均单个成交询盘成本 ¥100-¥200 >=¥200
Exposures 1300000 800000

"明显是Google+Facebook系预算更低,事半功倍啊。你们的平台,引来的就是无效流量,分配出去让大家在垃圾堆里面寻宝。”

谈话就这么不愉快的结束了。


第二天,他们的team leader过来,直接找到我老板促膝长谈。

他走后,老板责问我,为什么把精力都用在Google系广告上,不专心做阿里巴巴。

我拿出了和客户经理吵架的录音。


还好我当时的老板也是明事理的人。当年,他停止了所有的Alibaba平台的续费,只留了一个最老的店铺,交29800保底套餐。其余的资金,全部都用来做Google+ Facebook系广告。

直到我离职,Google+ Facebook系的广告,给公司带来了7个中客户(稳定下单的)。

小客户,我就没留意了。至于大客户,那个不是靠广告能够引来的,是需要BD大佬做精准开发的。


事实上,我的遭遇并不是个例。


“甩锅”,是阿里客户经理们的传统艺能了。

不管平台出了什么问题,客户经理们都能想办法转嫁给商家,尤其是商家公司的员工。

员工不是最惨的,因为员工知道,公司被阿里算计了,自己最多是个背锅侠;

老板们才是最惨的,赔钱赔数据,还不知道赔在哪里了。

机灵点的老板,早早就开始做自建站,自投广告,给自己多一种选择。

而对于实在转不过弯的老板,比如这种:

大多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客户经理都是没有做过外贸的、但是他们给老板推销开通会员的时候确实有一套!基本的套路是打电话邀约老板们去听什么分享会观摩团,一般会有一个讲师或者已经开通阿里巴巴的当地企业老板进行经验分享;培训会里面一半是阿里巴巴的托、总是很热情很配合互动,在这样的氛围下、老板们打消了所有的念头、对阿里巴巴深信不疑、特别是对服务自己的国际站销售人员、老板们觉得只要开通了阿里巴巴投入七、八万以后就是财源滚滚来、自己也可以从一个小企业老板或者家庭作坊主摇身一变成大老板。

我只能说,你加油。

用头发想都知道,要是开了阿里巴巴商铺就能一本万利,客户经理自己开几个商铺不好吗,何苦在外面天天跑业务。

后面平台效果不好,却还一意孤行,伙同阿里客户经理,有意或无意地把平台的自带缺陷,说成是员工的能力问题。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你不被算计,谁被算计。


三、统治用户,从阉割用户的思维开始

所谓平台,其初心就是“唯我独尊”。平台永远不会希望客户变强,因为那会让它自己失去在上下游绝对的统治力。

3.1 友商们的吃相尚可

这么些年,我也认识了好多的客户经理。不仅是阿里巴巴,MIC, GS和Googe出海计划的,我都有接触。

Google出海计划的客户经理确实是大佬,对自家平台不吹不黑,优缺点都讲的很清楚。后面混熟了才知道,他们居然还会帮客户修改PHP,或者优化JS之类的。有时候我给他们介绍客户,他们也会拒绝:不行啊,他这产品没什么优势,做Google Ads是赔钱的,你让他去做Facebook系广告吧。

MIC的大佬们一般都比较朴实,虽然不能提供什么技术帮助,不过好歹是态度诚恳,遇到问题不回避,该向总部申请的福利,都尽量帮我们申请。逢年过节还有小台历,画册什么的,很棒。

GS大佬我接触的比较少,就是感觉他们有些。。。禁欲风?

以上的大佬都有一些特质,就是没有“统治平台入驻商家”的想法。人家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就是收钱、服务,尽量搞好和商家的关系。和他们聊平台缺点,他们从不回避,甚至有时候会推荐其它竞争对手的平台做互补。遇到公司官网的问题,他们还会热心的帮忙解决,或者帮忙找人解决。


3.2 解决问题不行,偷换概念最强

阿里这边,干的事就很离谱了。

例如:

Google的广告后台,有很多神奇的功能。

Google系
Plan 自带强大的查词工具,可导出词表
Do 可选择广告类型,广告素材
Check 所有数据可查
Action 自带优化工具

MIC和GS的人都承认,后台没这些东西。

唯有阿里给的解释,让我哭笑不得:

不让你导出关键词,是因为关键词不需要导出;

不让你选广告类型,是因为我们会替你选;

不让你查所有数据,是因为你需要的数据都给你了;

……


瓦特?

那我自建站好不好啊?

阿里的人又说了:做外贸就是做阿里,自己建网站不如做阿里好用。如果你连阿里都做不好,更别提做网站了。

真的如此吗?

以广告投放系统为例:

Google、Facebook广告难,但难点在于后期,需要运用多种知识体系,进行PDCA管控,做精细化投放。

其实不止他们两家,正常的广告平台都会尽可能详细的给出相关数据,允许用户选择不同形式的广告类型(文字,视频,购物等),方便客户在下一轮的操作中及时调整。沿着这个学习路径,深入研究,可以学习一些machine Learning,广告系统架构之类的知识;不想费脑,也可以选择学习前端知识。最不济,看看设计相关知识,以后和设计师们聊天也不至于冷场啊。


阿里的运营难点,在于你根本分不清哪里是重点。这些烂七八糟的规则,三天一小改,五天一大改,逼迫运营人员,把精力花在“图片加不加水印”、“必须绑定信保订单了”这些方面,把脑力活变成体力活,把本该用来学习广告投放原理的精力,用到了无止境的瞎折腾上。

P4P只允许商家调节关键词,出价。事实上,关键词的匹配方式--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也被阉割的七零八落。至于其它核心功能,基本都一刀砍掉。

以2018年的“图片加不加水印”规则为例:

1.阿里在上游平台投放广告,上游平台要求广告主的网站尽量做到风格统一;
2.经过内部讨论,阿里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广告素材”:入驻商家的产品图片不统一(有的商家产品图加水印,有的商家产品图不加水印),是阿里巴巴平台“站内风格不统一”的主要因素;
3.发布站内规则,要求所有商家的产品主图不能水印;商家们开始修改产品图,从上古时期到今天发布的产品,逐个修改;
4.所有商家修改完了,阿里发现“图片加不加水印”并不是导致阿里巴巴平台“站内风格不统一”的主要因素;
5.阿里开始考虑从其它角度进行A/B测试,继续折腾商家。

为何平台规则频繁变动?

找客户经理,只会告诉你一句:修改平台规则是为了你们好。

至于“广告素材”之类的东西,你钻研P4P规则的时间越长,越不可能接触到。

其实这事不难理解,如果每个人都知道了“广告素材”这东西,必然能够有一部分人顺腾摸瓜,找到一个全新的、不依赖阿里的外贸方式/外贸平台。这是平台所不能容忍的:

对于平台来讲,每一次有采购商来主动联系,都是一个流量,都是一个可以反复卖给你其他竞争对手的流量;而对于你来讲,每一次他和你的沟通,他都有找到你竞争对手的机会,你也都有失去这个客户的概率。
阿里上一个客户看了你的店铺,发现你的店铺有网站链接,到了你的网站上,然后被你在自己的网站上抓住了,然后直接跟他在网站上沟通,拿下了他的邮箱,加了他的WhatsApp,之后你和他的每一轮沟通都很有节奏感,你Facebook主页上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吸引着他、占用着他的时间,他没时间或者没必要再回到阿里平台,那这个客户就是你的,平台上就少了一个流量。

讲白了,阿里的宗旨是为了把你黏在他们平台,而阿里所有的口号,只不过是为了掩盖“阿里和入驻商家存在利益完全对立的情况”这一事实。

所以,阿里不惜阉割用户的知识体系、思维,也要把客户死死地绑在这艘破船上。

这就是为什么其它平台之间虽然有所差异,但是基本上触类旁通,A平台的经验,大部分能在B平台用。

唯有阿里,把广告投放搞出了特色,与其它平台格格不入。



3.3 阿里平台运营的效果和你做自建站的效果并无直接关系

回到那个问题:

做外贸就是做阿里,自己建网站不如做阿里好用。如果你连阿里都做不好,更别提做网站了。

这么看来,做阿里是做外贸吗?——是,因为阿里也是外贸途径之一。

做外贸是做阿里吗?——否,建议回去重修,学学“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还是那句话,阿里引来的无效流量太多了,劣质询盘也太多了。

然后,P4P系统把这些垃圾流量分给下游入驻商家。

最后,告诉商家,我们引来的流量都是好的,你没遇到好流量那是你自己不努力,说明你还对阿里不熟悉,要继续学。

然后我花3个月时间用CMS建站,Google Ads投放广告,比阿里效果好啊,成本低,质量高,结果客户经理又会说:这证明了你没用用心经营阿里巴巴。

反正,对于阿里巴巴平台充满着垃圾流量这件事,阿里的人绝对不会承认的。


讲真,2021年了,用cms自建站,用Google Ads自投广告,真的很难吗?

起码我带过的人,都没觉得难。40多岁的大姐,学了半年,都能熟练维护网页、调整广告策略了。

为什么阿里的人,要无限夸大自建站的成本呢?

骗不了你,还吓唬不了你老板嘛。


结合前两部分的内容,进一步分析总结:

  • 阿里让你做一达通,走线上信保。
  • 阿里一轮轮“割韭菜”,不断推出新产品,瓜分你现有的流量,甚至专门给买家出了个群发比价的功能,乐得看见卖家之间互相竞争、价格低廉、无法做大、无处逃匿。
  • 阿里让你做小满客户通,要你的成交数据、跟进数据、客户信息。
  • 阿里下场自营,公开和客户抢买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
  • 阿里禁止你的店铺有网站链接,禁止你用平台以外的工具(包括不限于邮件、WhatsApp、Messenger 等)和客户沟通,还用一个包含相关功能的CRM“钓鱼执法”,抓到就处罚你。

我实在数不清,阿里到底赢了几次。

但阿里确实把信息差发挥到了极致,用尽每一分力气,阉割入驻商家的思维,不论是恐吓还是哄骗,其目的始终不变:让入驻商家把阿里当成外贸的全部,离开阿里你就担心没法活下去。


结论:

通过对阿里巴巴国际站出口通平台的个案分析,阿里的风评变差并不是偶然。

阿里的惯用手法是低价倾销聚集用户,在达成垄断之后迅速收割获利,并在收割过程中人为制造资源稀缺,逼迫用户内卷的同时,利用信息差制造不实消息,加深客户对平台的粘性。

而阿里平台的所有风险、失误,都被转嫁回用户所在的公司。

(欢迎转载,商用转载无需付费,署名即可。)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谓风评这种东西,其实也就那么回事,95%谈论风评的人不过是跟风的乌合之众而已。什么风评仅仅是任人打扮的洋娃娃而已。



刘翔,冠军无数,亚洲牌面,因为一两次退赛,结果风评如何?

杨振宁,现世活着的最伟大物理学家没有之一,因为娶28岁老婆和国籍问题,网络上风评如何?

反过来说,当时间尺度拉长,后人再来评价刘翔和杨振宁,必定回归到其本源的成就和影响,彼时彼刻的所谓什么风评不过就是历史大风大浪中的一个小水花而已。



真正能影响阿里的只有其自身的赛道形势变化和商业模式变化。好比之前知乎上因为Tik Tok事件人人喊打的头条张,多少人信誓旦旦要卸载抖音,现在回头看,抖音受到半毛钱影响了吗?腾讯美团滴滴饿了么在知乎上风评如何,现实中受到半毛钱影响了吗?反过来说百度掉队的根本原因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拳头产品,而不是风评问题。



大学毕业生因为所谓风评而不选择去阿里了吗?

各类b端客户因为所谓风评而不选择和阿里合作了吗?

大多数c端用户因为所谓风评而不选择继续用阿里的产品了吗?

所谓什么风评,根本L用没有。



user avatar   kuyl4dne2djc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阿里的反转实在是来得太刺激了,马云以前立的flag,现在看都变味了,略举一二:


以前:我对钱不感兴趣,现在万亿市值灰飞烟灭,为了稳住股价,阿里掏出100亿美元买自家股票,难道不是为了钱?


以前: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结果生意被他全做了,别人没有生意可做,当然不难做了啊!


以前:打着望远镜都看不到对手,结果拼多多、美团杀到眼皮子底下,阿里还不自知,被打得节节败退。


以前: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结果现在被迫变成银行,按照银行的监管标准来。


以前:阿里最重视价值观,不符合价值观的一律清除。结果抢月饼被开除,出轨搞小三的合伙人倒是留下来了,还和马云去抓鱼潇洒。


以前:阿里的人才标准是聪明皮实乐观自省,可惜马云本人是不是够自省呢?现在迫于形势,估计开始闭门自省了吧?


还有好多,比如阿里东厂太监一般的hr、揪头发、闻味师、裸心会、996福报、向社会输出人才等,现在看来都显得十分讽刺。


所以呢,不要太高调,不要太喜欢立牌坊,一旦形势反转,这些都会变成笑料。小心驶得万年船,闷声发大财,小心总不会为错。马爸爸体验这一把过山车之后,相信会更加沉稳,未来更美好。


你觉得呢?


user avatar   nuo-nuo-82-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武大会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拆过数十招,一红衣女子渐渐支持不住,盟主阿里脸上轻蔑一笑:“哪怕你们一起上,也不会是老夫的对手”。

言罢,只见人群中跳出一黄衣女子,圆脸大眼,还有两只兔子耳朵。正是武林中的后起之秀团团。

那女子手持一柄长剑,朝那红衣女子朗声道:“阿京姐姐,我来帮你一起杀了这个老匹夫。”

“就凭你们?”阿里眼中寒光大现,使出十成功力,掌风外推,欺身而来。那掌速极快,让人眼花缭乱,竟是独门绝学“多财多亿”。

团团大惊,闪身避过,却不防阿里一掌拍上手腕神谷穴,手上一麻,那剑竟然被阿里空手夺去。 团团一急,眼中闪出几丝泪花。

却听得台下一阵鹅啸,爹爹的声音通过内力传来:“攻他下盘!我让多多助你!”

团团一看,那“多财多亿”掌风虽然凌厉,但下盘果然不稳,于是矮身下错,长腿往下疾扫。

呼吸间只见一个红影一闪,另一名红衣少女翻身上来,年纪很小,正是爹爹前几年刚收的义女多多。

多多上来并不客气,一招“百亿补贴”早已练得如火纯青,只见两指并拢,直接探向阿里的咽喉。背后的阿京不甘示弱,重新挥剑,疾攻阿里的后心。

阿里三面受敌,避无可避,千钧一发之际,大声一喝,使出毕生绝学“二选一”。

只听得一声炸裂的声音,内力全部喷发而出,三女子被这强大的内力瞬间震出数十米,倒在地上,一口鲜血吐了出来。而阿里身上的衣服也尽数炸裂,场面惨烈不已。

这时,忽然听得门外一阵大笑,内力醇厚,笑声震耳欲聋:“以大欺小,你羞也不羞!”说罢和身一纵,跃上擂台。

却见那人用黑衣蒙住头脸,究竟是谁根本看不清楚。

阿里眼中精光乍现,杀意大起,长啸一声,掌法再向那黑衣人劈过去。

那黑衣人却不闪避,不慌不忙,双手箕张,胸口硬生生地接了阿里那一掌。阿里双手却如同打在棉花上,软绵绵地无处使力。

阿里这一惊非同小可,等不到他做出任何反应,只见那黑衣人以掌变拳,一拳打在阿里脸上,阿里连哼都没有哼一声,白眼一翻,直接倒在了台上,顿时昏迷不醒。

台下的瑞银、摩根、汇丰等几个公子见那黑衣人一招就让阿里昏了过去,大惊失色,连忙上去扶躺在地上的盟主,又掐人中又揉胸口,哭爹喊娘,也不见他醒来。

那黑衣人冷哼一声,正要离去,却听摩根喊道:“刚刚你用的什么拳法,如此狠毒?”

那黑衣人沉默半晌,淡淡道:“社会主义铁拳。”


-----献给阿里已经跪下的股价


user avatar   huang-xiang-34-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阿里只是从一个它所不应该达到的高度掉到它本来的位置罢了。

在2020之前,阿里包括马云承担了社会上很多人的梦想和期待。

举个例子,双十一购物。一个商家搞得购物节,本质上和你家楼下拿着大喇叭放的那个“房租到期,亏本处理,每件10元,件件10元”没有区别。而且双十一的一些弊端也早就被曝光了,只要近几年上网冲过浪的都应该知道。但是双十一的销售额还是一直上升。之前每次双十一,无论是第一笔交易用了多少时间,花更少的时间销售额破亿,还是最终销售额等等都是大新闻,而且很多人还以此为豪。问题是那些钱又进不了你的口袋,你为什么要自豪?

很奇怪对吗?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比如在网购发展啊,盒马的营销模式啊,淘宝大数据啊,支付宝火遍全球啊什么的,在几年前很多国人都对其产生莫名的自豪感。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觉得与当初刚改革开放时,人们对女排的那种热情有相似之处。阿里和马云被赋予了这个时代中国人的某些心里寄托。

最近10年中国发展的速度有目共睹,但是中国企业缺乏创新,中国人素质差,中国文化low之类的说法依然很有市场(如果不是主流的话),所以很多国人都把自己的某种期待寄托于一些企业上了,其中阿里就是最重要的一个(现在也许华为取代了阿里的位置)

阿里是互联网企业,以创新出名,互联网又是高科技的代名词,而且阿里到国外也一样风光。这些特点几乎满足了国人所有的期待。希望阿里为中国争面子。回头看一下就会发现,时至今日,舆论对马云的态度比起其他一些富豪比如王健林,许家印之类的都来的好,哪怕现在马云“栽了”,他的风评依然比同样“栽了”的王健林好百倍,还有很多“自来水”愿意给马云洗地。

因此在2020年之前,阿里不仅仅是一家公司,或者换句话说,buff叠的太多了,让很多人都忘了它其实是一家公司。

2020年,各种主客观因素叠加,阿里身上的buff慢慢到时间消退了。但是阿里和马云自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此很多言行都超过了一家企业应该有的边界。失去层层buff的保护,一些原本不被关注的事情也会被重新监视,甚至至今阿里都未必意识到一点:社会上曾经给予阿里的东西,远远超过了阿里的承受能力。

结论就是,阿里“硬着陆”了。未来我倒不觉得阿里一定会被如何算账,除非阿里或者马云没有认清光环已经不在他身上这一事实,继续作死试探,否则阿里依然会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活下去。

现在这个光环在华为身上,华为能否“软着陆”,就要看任正非的智慧了。(作者正在使用华为手机编辑着这段文字)


user avatar   ni-feng-33-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业问题大佬们已经说的很透了,我想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说一下。

阿里巴巴的文化已经拧巴了。

其一,kpi和价值观的冲突,从客户第一说起。

如果你做外贸,制造等等行业,1688的代理商和阿里的销售一定接触过。那么问题来了,钱交了,有用吗?多数没有,而且很久都没用,而且销售比你还知道这玩意没用。这客户第一了吗?

想客户第一,简单啊,改kpi,销售kpi和客户效果相关。你想上单他也不给你上,可得把方案给你想明白,至少有个5成把握你能挣钱才给你上。(意淫)

那这不就没增长了嘛,股票绿绿的谁不开心?谁不开心谁就是第一。这只是一个业务,阿里有多少业务,你想想得多拧巴?

其二,业务和使命的冲突

阿里大吗?我觉得不大,苹果那叫大,一个业务一万亿。阿里这叫胖,各种碎肉东拼西凑的胖。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初听时很震惊,一下子格局凌驾于所有商人之上。

现在瞅瞅阿里投资的收购的动物园,自己数数有几个让天下生意更好做了???

总结,

使命改成让所有阿里股东收获财富

价值观改成股东第一,员工第二,客户第三你再看阿里,绝对良心企业!

为了不耽误业务可以容忍出轨高管!

为了让员工收入更多可以适当忽悠客户!

丢人吗?不丢人。

但是,又当又立,不可取。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张近东不再担任苏宁易购董事长,对苏宁未来有什么影响? 
  如何看待天猫618宣布预售提前4小时,消费者不用再蹲零点熬夜抢购,为什么? 
  近些年有哪些让你意想不到的职业出现? 
  如何保护自己不被有心之人利用? 
  现在的人为什么确认关系这么快? 
  如何缓解长期加班造成的眼部疲劳? 
  "底层逻辑”是什么意思? 
  近期互联网裁员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否意味着互联网行业进入了冬天? 
  如何看待李佳琦双十一专场发布会?这个双十一有哪些必入好物? 
  持有并/或传播有儿童形象角色的色情动漫,应不应该被认为是犯罪?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佩洛西呼吁彭斯立即罢免特朗普,彭斯对此持反对态度?后续将会如何发展?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特朗普推特解封后首发视频:闯入国会大厦的人「玷污了美国民主」,新政府于 1 月 20 日就职?





© 2024-05-1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