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概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吧。
电动车环不环保这个问题老生常谈,很多人都说电动车全生命周期不一定比燃油车环保,算电动车的时候把发电、输电、生产电池之类的都算到全生命周期里,这么研究没啥问题。但到燃油车这里就不这样了,我从来没见过那个研究报告把燃油的开采、提炼、运输也算到全周期里,就好像汽油是从天上掉到油箱里一样。
要比全周期大家就就都比全周期,要把汽油当成从天上掉下来的也请把电也当成天上掉下来的。
发电环保不环保是电力领域的事,燃油开采、提炼、运输环不环保是石化领域的事,汽车厂管不着也没法管,你就管好怎么造车就得了,你个汽车厂跟大家侃侃而谈发电环不环保不荒谬吗,电厂跟你谈汽车环不环保你怎么想?不是止增笑耳吗。
吹了半天燃油全周期环保,那我看把机床、生产线的动力源都改成内燃机得了,反正电也是烧油发出来的,不用中间环节浪费效率,直接用内燃机多高效,这主意值个诺贝尔奖吧。水电、地热电、潮汐电、风电、光伏、核电都不环保,以后都建火电厂烧恐龙尸体环境最友好。
我觉得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发电比烧恐龙尸体更环保,集中式排放比分散式排放更好。
现在汽车用电最大的问题是电池,我同样不觉得短期内电动车会完全取代燃油车,但这绝对不是因为电动车更不环保,而是因为电池技术的原因。
现在的储能电池需要锂、钴、镍等金属,这些东西每年开采量有限,以后大家都开电动车这些金属产量跟不上。另外就是电池能量密度迪、补充能量时间长,很多行业没法用电动车,比如长途物流。
至于说发电量的问题就更可笑了,用电量大就建发电厂呗。汽车厂造电动车的速度绝对比不上发电厂建设的速度,而且多生产一辆电动车就意味着少一个燃油车,用燃油车本该烧的油去发电肯定够用的,无论是发电厂建设还是发电燃料来源都没问题。
反智的言论太多了。。没得意思。。。丰田掌门人炮轰电动汽车不环保。我的结论是在中国碳基能源国情下,算上前处理和后处理,电动车生命周期并不比燃油车环保。现阶段中国推广电动车和环保扯不上关系。文中大佬说的是不宜过快,可能字不够大很多人都看不见吧。
前几天参加了一个沙龙,有些专家的言论还是值得思考的,电动车环不环保要根据不同国情。
从环保角度出发,咱们电动车确实不环保。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碳基为基础,电动车能够节能这个说法难以成立。
能源转型要循序渐进,一味地政策扶持偏离市场规律并不合适。新能源自从诞生起就不是竞争,而且政策扶持,这种发展模式难以持续。技术革命通过政策扶持来推动违背了市场规律。
今年废旧锂电池20万吨,明年80万吨,锂电池的后处理需要大量能源,困难重重,安全危险大,难以自动化处理,电极质溶剂甚至1万年才能降解。电动车全面普及后后处理难度极大,处理锂电池消耗的能源有可能比汽车生命周期使用的能源还多。关于梯度使用实际操作难度极高。。。
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具有现实意义,符合中国的国情。但是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间国际上石油能源处于供大于求。而三元锂电池的钴也不在中国掌控之中,使用含钴锂电池也不见得就能源安全了。
关于弯道超车,只有技术高的一方才具备弯道超车的资格。技术薄弱的一方不叫弯道超车,会翻车。同理,在未来几十年内内燃机和新能源并存,如果放弃内燃机全面投入新能源等于放弃了全球内燃机市场,即使占据了国内新能源位置,那么国内的传统市场呢?拱手让人么?(大家是否观察到现在没有媒体还会肯定弯道超车了,已经在纠正了)
关于世界上几个国家提出的禁燃令,除了挪威之外基本都是谎言。法国英国德国都是某个议员的提议而已,国内都得不到认同。用最简单的逻辑解释,他们占据着燃油车的话语权,哪有自己革自己的命的?挪威确实可以禁燃,因为他们国家没有汽车产业,水电资源丰富,现在都可以执行禁燃令了。。
回到主题,关于电动车是否环保的思考,有一本书不错。我8年前看过这本书,印象很深刻,从何从宏观角度分析是否真正的节能环保,希望可以共勉。
国内强推电动车本质上是认定自己在内燃机领域无法追上欧美,企图在电池和电动机领域快速追上心理的体现。
但是,在一小时充电可以续航2000-4000公里之前,电动车是个面子货。装点城市面子的货。
大电流充电需要换变压器换线路,几十个普通充电车位就得换大一级的变压器。几百个上千个还得了。已有的供电线路全部要重新修。供电线路的造价远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工信部想当然搞了很多东西,远大追求却从控制产能下手,自然与产业托拉斯一拍即合,糊弄天下人,但是终究不可能突破硬件的限制。
环保问题就不讨论了,都是生意。
但是丰田章男提到的能源安全问题,确实有点道理。
一个国家的全年总耗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太阳能+水电+风能,其余忽略不计。
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大头,这些一次能源有很多利用方式,送到大型锅炉、燃气轮机里面燃烧发电是利用了;在小锅炉里烧热水也是能源利用;驱动内燃机更是一种利用方式。
现在小锅炉因为效率低、排放不达标已经被砍了;如果再弃置大量燃油内燃机不用,那这些内燃机的功率必须由更多的燃煤电厂+核电厂+光伏电站+风力电站+水电站来替代。
为什么个别地区12月份会有限电的举措?当社会用电量快速上涨时,水电进入枯水期、光伏进入日照强度最低的月份、风电出力纯粹靠天吃饭,这时候全靠燃煤火电机组来支撑了。
所以丰田章男如果是建议日本政府不要贸然全面转向锂电池汽车,是有道理的。
丰田章男的说法早已经是技术领域的共识。其实我的多篇专栏文章从2017年开始就在介绍,但是至今从公众端和政府政策端依然是认为电动车是清洁零排放动力为主要意见。这几年来以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取代终端消耗是我们应当要推广的理念。
我的相关专栏文章:
JackyQ:[超深度长文] 高效内燃机的不断迭代升级再次回归汽车企业的核心战略
JackyQ:从ADAC多种汽车驱动形式的碳排放结果,浅谈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得失
JackyQ:美日欧中37位学者发表联署文章痛斥禁燃油车论与纯电动路线
JackyQ: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实质已经破产,转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算法与交易体系刻不容缓
JackyQ:插电/增程之变与万钢文章解读:不了解WTW,就不了解驱动系统的未来
以下内容节选自我的2019年专栏文章 《从ADAC多种汽车驱动形式的碳排放结果,浅谈我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得失》、《高效内燃机的不断迭代升级再次回归汽车企业的核心战略》
………………………………
目前中国和欧洲目前的2025年CAFE目标法规立足于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议基础的汽车低碳发展趋势研究,是按照燃油车算燃油耗,电动车按照零排放,同时违背内燃机技术发展趋势的快速降低燃油耗目标。其带来的实质结果,是故意令企业无法以纯内燃机汽车满足法规目标,然后被迫制造按照“0油耗”进行法规计算的电动车来稀释企业燃油耗。近年来实质上在中国,反过来被一些汽车企业利用,通过大量投放到共享租车的廉价A00级甚至被称为A000级的纯电动车,即拿到了巨额补贴,又维持自己燃油车的滥排。
这种计算方法最极端的表现,就是按照欧盟现行的法规趋势,法规方向是到2030年欧盟的汽车企业平均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值仅为59g/km。这意味着,法律规定,一台1吨2的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两个微胖的成年人步行的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还要低!
基于NEDC的法规关注整车平均百公里油耗或公里碳排放,中国在2020年达到5L,欧洲达到4L。照此趋势推算,欧洲到2030年的燃油耗目标预计将会在59g CO2/km,也就是2.5L/100km燃油耗。可以想象,在常规技术方案而言,这一油耗目标如要达成,就必须通过深度的电动化配置,特别是纯电动汽车的大量配置才能实现。
这种技术推论看起来逻辑正确,但是近两年来,随着研究机构将碳排放的目光从汽车的排气管,上升到整个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特别是电力来源的二氧化碳排放之后,这种电动汽车零排放的言论,屡屡受到了欧洲和日本研究领域机构的挑战,将会在不久的将来(预计欧洲2023年),被新的法规与趋势所取代。
欧洲计划在2023年修改法规,解决这一矛盾的对策,就是我在专栏中一再提到的,基于“油井到车轮”(WTW: Well To Wheel)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算法的WLTP工况法规办法。支持这一结论最典型的证据,就是前段时间ADAC进行的多种驱动形式实际碳排放评估计算的结果。
关于这个数据的详细论述,可以参考我的专栏文章。简单的来说,按照德国目前领先的清洁电力结构,约36%热效率大众发动机的碳排放就相当于PHEV的水平,柴油机的碳排放接近EV的碳排放水平,而直接使用低碳燃料(CNG天然气)的内燃机是目前碳排放最低的驱动形式。
这是IEA 2017年的统计结果,而且在本调查发生的2019年,欧洲28国平均的煤炭发电比例已经下降到了21%,德国的煤炭发电比例为35.7%,天然气发电为12.6%,风能+水电+太阳能+核能的发电比例高达61.9%。而中国的煤炭发电比例高达67%。
这种说法甚至被国内的一些学界与政界的人士反复强调,似乎电力的100%可再生化是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然而,很遗憾,一次能源的清洁化的时间尺度远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这是德国对自身能源结果发展的预测,可以看到,直到2050年,电力的清洁化也还未完成。这里大家注意到,2019年德国的煤炭比例是35.7%,为什么到了2030年煤炭比例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到38%,直到2050年方能下降到2019年欧洲的平均水平21%呢?原因是:1、德国的“零核电”政策;2、可再生能源的不连续性和局限性无法快速提升,而且需要稳定的电力保障电网。
这是中国规划的2035年发电能源结构的发展规划,也就是说:
我们知道,中国的新能源政策,尤其以“双积分政策”为代表,是强烈的纯电动趋向的政府法规政策,但是时至2019年,随着纯电动汽车的高能电池路线并没有一开始宣称的那么安全和快速的升级,另一方面已经看到了美日欧,特别是在气候问题上统一战线的欧洲的法规与行业机构也开始的法规趋势转向,中国相关法规机构也无法忽视这样的真相。
日本得到的计算结果也是如此:
首先,电动车的寿命没有你想的那么长,一次能源的清洁化则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快。16年之后,我们的电力碳排放还比不上德国的2019年水平,而要达到达到欧洲的电力碳排放水平则还要更久。在这个过程中,盲目的提前布局,只会是浪费国家的税金和资源,而且还恶化了环境。
即便从内燃机的长期保有量的角度来考虑,一方面内燃机的燃料利用效率(热效率)在不断的提升,性价比远超过全系统替换为制造碳排放远高于内燃机车的电动车,而且采用不断被发现的低碳燃料技术,甚至未来采用100%可再生电力制造的合成天然气或合成甲醇等碳中和燃料,依然可以实现内燃机的低碳排放,甚至近零碳排放的实现,在远至2050年之后,依然可以与纯电动与燃料电池的综合碳排放分庭抗礼。
合成燃料是采用风能和太阳能这类可再生但是存在潮汐性不稳定供电条件的能源类型,在它们无法为电网稳定供电的阶段,将原本的弃电用于电解水生成氢气,第二部是将氢气与日常工业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或者直接就是从大气中获取的二氧化碳,也是在可再生电力的支持下合成,变为甲烷(天然气),并可以进一步生成其他气态或液态的燃料。目前,合成燃料的成本为4.5欧元/L,折合人民币 34元/L。预计随着未来的技术发展,伍珀塔尔研究所(Wuppertal Institute)预测认为,到2030年,含税价格可能为2.29欧元,折合17.7元/L。如果考虑到未来采用高效内燃机和必要的电气化技术带来的燃油消耗的同步下降,电子燃料配合内燃机汽车依然能够实现高性价比的近零碳排放,而且对基础设施、现有投入的工业产业、大量的就业和制造基础、多年来的累计投入来说,极为友好。
目前,在德国北部的韦尔特(Werlte),奥迪的合成天然气示范工厂正在不断生产并研究和改进这种制造模式。
当你只看了武林秘籍的第一页,“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你做了,然后你往后翻才看到:“如不自宫,也可成功”,你怎么想?更可怕的是,如果再往后看发现:“如已自宫,必难成功。” 你咋想? 你品,你细品。
新双积分法规中,明确了关于直至2025年,为了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发展目标,不考虑新能源汽车电力消耗或者氢气消耗的二氧化碳排放的整体法规意见。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讲,在2019年站在中国的角度来说,在法规中以电力碳排放来进行强制性法规计算,确实稍早了一点。因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问题在欧洲的研究也是在近几年开始相对成熟,美国的情况也是如此,预计欧洲采用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列入到法规之中的时间,在2023年左右。
但是有1点,我认为是目前执行强干预产业政策的中国汽车行业政策相关部门不能逃避的问题,那就是:
既然我们已经看到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是真正保护地球环境,以及未来全球法规与技术发展趋势推动的共识,为什么还要在当下的产业政策中掩耳盗铃呢?而且关键是,从过去十年的产业政策变动来说,大量的突发性政策转向的反应期只有3-6个月,这种严重的产业恐慌导致了中国汽车行业目前严重的重复投资、政策性浪费以及对产业长期投入的恐慌性退却,这无论对于新能源汽车企业,还是传统动力企业,带来的打击都是相同的,没有人能从中受益。
从长远来看,以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降低作为政府监管的重点,而不是强制指定技术路线,让企业根据最新的技术成果,自由选择,百花齐放,在市场条件下自由竞争;此外将纳税人的税金更多的投入到对我国能源结构的基础研究以及清洁能源基础研究,而不是具体补贴给具体技术方案、具体企业甚至具体个人,这样的产业政策,才是能真正提升中国汽车行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并在汽车市场领域接轨世界的最佳路径。
在数千亿税金国家直接干预新能源经济和经济发展放缓的2018年,中国的国家二氧化碳排放不降反升,不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连续两年增幅比例超过“不负责任”的美国。这更加说明,在交通运输业以脱离实际的考试工况与忽视全局的TTW碳排放算法的不公平性,而依据此制定的强干预式的产业政策,不仅带来了产业剧烈波动,市场观望情绪,国际贸易壁垒带来的更多国际纠纷,更重要的是,反而在恶化中国的产业发展前景。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接近美国的2倍,美国自2006年开始就实现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大幅降低,而与此同时,中国从2006年与美国碳排放总额基本相当,到2011年短短5年内就接近了美国的2倍。然后在2013-2016年国家经济平稳增长阶段,二氧化碳实现了平稳发展和略有下降的良好态势,然而,在2017和2018年,在中国万亿规模的新能源经济投入下(包括清洁电力投入和新能源汽车投入),中国的二氧化碳国家排放猛增3.6%以上,超过了全球平均的+1.8%水平,甚至超过了”不负责任退出巴黎协定“的美国。”
Climate Action Tracker“ 对中国碳排放现状的评估:
“Even so, China is on track to meet or exceed its 2030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NDC) , which the CAT rates “Highly insufficient.”China’s NDC is not ambitious enough to limit warming to below 2°C, let alone to 1.5°C as required under the Paris Agreement, unless other countries make much deeper reductions at comparably greater effort.”
即便如此,中国仍在执行在2030年或更早时间满足国家自主贡献(NDC)的目标要求,但我们对其的CAT评级为“ 非常不足”。中国的NDC并不足以将升温限制在2°C以下,更不用说达到1.5°C根据“巴黎协定”的要求,除非其他国家在相对更大的努力下做出更大幅度的削减。在2015年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中国庄严承诺在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而全球的底线碳排放限值目标参考的是国际能源署的2DS标准,也就是全球平均气温在本世纪末上升不超过2度的二氧化碳排放指标。
目前欧洲国家激进的燃油耗政策以及目前正在转变的WLTC工况+WTW算法都是为了更好的达到这样的目标。如果按照中国目前TTW的算法,也就是说燃油车按照消耗的汽油的直接碳排放,而电动车按照零排放来计算,2018年在累计近4000亿税金直接补贴,数千亿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充电桩补贴还有同等规模的减免税、免牌照费等等间接补贴下,对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应当在-0.5~-0.8%之间。与此同时,考虑到2018年整体经济不景气,长三角地区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控制高能耗企业甚至驱赶一般制造业企业的行为,中国的燃油车油耗法规在不断加严,强制淘汰也在争议中不断推进,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也是近十多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碳排放继续突破3.6%,更加显得那么的“不合时宜”。
当然碳排放上升的背景中,有中国由于能源方面的一些问题,煤电重新上升等一系列的原因。但是正是这些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因素,在现行法规中没有充分的考虑,才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减少碳排放策略的不平衡以及产业剧烈波动;特别是在目前,美日欧的碳排放理解趋向一致时,当我们展望中国未来10年、15年、甚至30年汽车行业产业政策目标的时候,总有机构和有能力左右政策导向的专家和官员,在有意无意忽视技术领域的全球共识,又在强行制定具体技术路线,这令汽车企业的技术研发与战略投资部门始终处在惶恐的状态下,因为中国的产业政策的预测需要靠微信的小道消息,而政府涉及到上万亿产业政策和巨额补贴与巨额惩罚性措施甚至直接拒绝销售的政策,企业的反应期甚至只有3-6个月,这种情况必须中止。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承认问题的存在。“时艰”应该让我们清醒,我们并非无所不能;华为的事件更加说明:我们比想象中的更加脆弱。汽车行业的产业政策不仅影响一个汽车动力系统发展的问题,它关系到数以千万计的国民就业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传统制造产业链在长三角地区被抛弃被破坏后,外资开始不再追加投资,而在越南、印度和菲律宾重建产业链的问题;它关系到送到国民餐桌上的猪肉和每天几亿件的快递,因为普通民众无法获取高效廉价运输工具而出现的价格飞涨问题;它关系到对一个非洲战乱国家钴元素依赖度达到90%而该国去年将其税率提升了3倍以上的电池战略安全的问题;它关系到了是否要布局气体燃料、合成燃料、醇类特别是甲醇这类可以基于中国的劣质煤高效低成本转换的低碳燃料的问题;
人类真正的问题,是我们有旧石器时代的情绪、中世纪的机构和神一样的技术,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了。
---- 威尔逊
丰田章男说的不对
日本我不知道,至少在我中国
就算全部用燃煤发电,考虑了发电的碳排放,新能源车依旧比燃油车减排
以下是数据分析
2015-2020年间期,我国乘用车百公里油耗上限要求从百公里6.9L下降到百公里5L。当前燃油车百公里油耗我们都按他是百公里5升计算
在这段时间,新能源汽车虽然带电量加大,但电耗水平同样处于下滑通道。
从公告数据看,2015年,国内主流纯电动车电耗平均水平大约为百公里18-19度之间,2019年第10-15批车型目录中,400公里续航水平的纯电动车的百公里电耗平均水平即已降低到了14.7度,今年年发布的第34-39批纯电动车中,这一数据再次下探到12.6度。300公里续航的百公里电耗更低。但是我们统一都按高德算,用百公里12.6度这个数。
而目前我国电厂的平均水平,每发一度电耗煤约308克。
按照IPCC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公布的燃料碳排放系数,每千克燃料煤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53千克;燃料油则为每升排放2.98千克二氧化碳。
由此结合前述百公里油耗、电耗数据,当前在考虑发电厂燃煤碳排放的前提下,新能源汽车每百公里碳排放约9.8千克。而传统燃油车的每百公里碳排放则能达到14.9千克。
得益于新能源技术的提升和我国发电技术的同步提升,纯电动汽车的碳排放水平已经低于传统燃油车。
这还不用说我国的电厂肯定不可能全是煤炭火力发电,而且先进火力电厂的度电耗煤已经低到270克。
仅仅是以平均水平计,考虑到燃煤发电排放的纯电动车的碳排放水平就已经比燃油车优秀不少了
而且即使再向后考虑5年,中国燃油车排放水平达到百公里4L油
纯电车保持目前的电耗不变
我国电厂度电耗煤也保持不变
电动车的碳排放仍然低于燃油车
所以,丰田章男的话在5到10年前是个行业共识
但到现在乃至未来,不得不说已经落伍了
几年前某军区站岗哨兵被袭,枪弹被抢,人死没死不记得了。是不是要提个问题“为何全副武装哨兵面对袭击挂掉”?
大惊小怪。
我是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
可以说当今中国警察普遍羡慕美国警察可以采取暴力手段绝对的镇压不法分子。
但是,不得不说,这次这位美国警察,太过分了,不仅是过分,而且我的理解是那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那黑人已经制服了就可以正常上拷带走了,没必要一直压着脖子压那么长时间。没能置身其中不知现场那美国警察的所思所想,反正我个人挺不理解他为啥那样干的。
只能说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是人的社会,都有像样的也有操蛋的吧。
_________此处为分割线 _________
以下为统一答复评论中有些人质疑的我所讲的羡慕二字。
能够出现这种质疑在我料想之中,因为中国警察也有过过分的时代,据我所知就是在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就如同地痞流氓,看谁不顺眼就能打谁对老百姓而言没王法可讲,那时候的警察说好听点可以说是威风凛凛说难听点儿是横行霸道。
但我想表明的是,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警察无论是受舆论约束还是因为法治社会建设制度规范都已经变得逐步文明与规范起来,起码我认为从我们现在开始从公安司法院校毕业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进来的新一代警察已经具备新的面目,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行业内目前仍然存有历史的顽疾,仍然存在着臭虫,但我已经讲过无论什么行业都有操蛋的吧,这是个人问题,不是群体问题。相比之下,拍拍良心看,现在的整个警察队伍比照曾经确实过分的年代是不是已经是天地之别,问问曾经真正挨过曾经年代老警察欺负的中老年人就知道了。
为何会说起羡慕,因为警察每天面对的人群,大多是三教九流之辈,没有武力加身,很多事情在处理上警察显得软弱无能,说白了,好人谁没事儿上派出所转悠啊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呢,警察打人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但是但凡有点脑袋的人都能想明白,警察会闲着没事儿干把那在家里消停待着的遵纪守法的人抓起来暴揍一顿吗?
以上言辞不免更会有人质疑,请允许我解释,武力,当然不可滥用,我所说的羡慕不是羡慕美国警察的随意滥用武力,而是在合法范围内准许在对方不听从警察指令时动用武力,现在确实有人民警察法赋予了相关权力,但实践中现在的中国警察并不能或者说不敢执行人民警察法里的所有权力。拿防疫工作举例,卡口的工作人员在让出入的人员扫码登记时,就会有不愿意配合的人,然而这些不愿意配合的人可会知道工作人员的所做所为是为了整个社区的稳定安全,因为这整个社区包括了这名不愿意配合的人啊,在这个时候是否应当对其进行武力控制来保障其他居民的安全呢。同理,警察盘查也好,调查也好,总会有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没问题所以警察不必要对其进行盘查所以就不配合,而警察当看到对方不配合时会以什么视角审视,难道要说谢谢您的不配合吗,万一这不愿配合的人真背着案子呢,那便是对更多的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因此,我要说,民众的素质如果真正达到了人人互相敬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程度,要求警察绝对文明不要有暴力举动,一点问题没有,一味强调了警察不该暴力执法而分毫不过问被执法对象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看问题的角度些微的片面了些。
请注意,我说羡慕里的那句话尾巴实际已经表明了,羡慕的是暴力手段对不法分子的镇压,可不是对遵纪守法的百姓也要肆意妄为。例如像给群众办个身份证居住证之类的业务,警察当然应该热心服务。但当面对泼皮无赖时,还要笑脸相迎,得来的只有蹬鼻子上脸,警察都不怕了,您们认为这些无赖还有谁管得了。
列位存有异议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教诲。言辞中犀利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敦促。
让我知道当警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
还想要质疑甚或是骂的您们,若是能让您舒服,骂两句无妨。我不算您辱骂警察。不过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吧。
_____分割线
2020年6月5日22:53 出警在路上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