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诸多作家提到的“一旦开始创作一部作品,其人物就活了过来,自己只能观察和记录”的理论? 第1页

  

user avatar   xu-zhi-han-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不可能的。

即便人设做得再好,小说里人物也不可能自己决定要做什么,只能由作者代入角色,从人物的性格出发,思考他的行为动机,然后创作出相应的情节。

作者与笔下人物的共情正是把自己代入其中的结果,你是在扮演他,而不是在观察他。

人物写得好是因为作者扮演得好,你与他合为一体他才能活过来,观察能观察出个鸟来?

不要说虚构人物了,就算写一个真实的人物,你光在一旁观察,不和他交流不去采访了解他的想法,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报告文学么?


user avatar   fanshi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这种理论,“人物仿佛活了”只是一种创作感受。

有作家相信这种感受,也有作家不信,比如英国幽默作家伍德豪斯就从不信这一套。

在我有限的阅读经历中,我发现,持这种观点的一般都是长篇作家,中短篇作家几乎没有。

但即便是长篇作家,也有唱反调的,比如纳博科夫曾明确表示:

小说人物不听作者使唤这个老套念头……老得跟鹅毛笔的历史差不多,我笔下的角色是清一色的奴隶。

听过大仲马因《三个火枪手》伏案饮泣,听过托尔斯泰为《安娜·卡列尼娜》无可奈何;但我没听过契诃夫、莫泊桑等人这么说过。

我想道理也很简单:长篇小说,尤其是经典的浪漫、现实主义长篇,篇幅浩繁,伏线千里,牵一发而动全身,绝不仅仅是人物“活”了这么简单,它得有一定的逻辑性做支撑。人物、事件、时间、背景等诸多因素推着人物行动。

人物性格一旦确立,他们会说什么、做什么,的确不需要作者考虑太多,但他们到底会遇到什么事,还是要看作者的安排。

而且,长卷小说写作时间长,作者本人的许多观点都有可能发生改变,偶尔反映到作品上也很正常。例如,两年前,你相信某件事,并将其反映在作品上;两年后,你突然不信这件事了,但作品已经写了一大半,各种因素已经既定,此时你若想强行扭转局面,恐怕只能做大篇幅删改,否则就得「机械降神」。


所以,与其说是人物活了,自己行动,不如说是作品的内在逻辑推动人物行动。括弧,有存在主义哲学倾向的文学作品暂且不论。


而且,以连载形式写长篇的作家也喜欢持这种观点,《三》、《安》最初都在报纸上连载,发出去就发出去了,虽然日后可以做细微调整,但不能是颠覆性的。也就是说,连载作品其实缺少推倒重来的可能性。

如果托尔斯泰铁了心想写一个“荡妇”的故事,铁了心不想让安娜死,可不可以?可以。但整部小说恐怕就要推倒重来,因为前面的线索和事件影响着安娜的抉择,而这些线索和事件出自作家的构思。但这里的悖论在于,如果推倒重写,没死的安娜和已死的安娜,就不是同一个人物了。

中短篇小说因为线索少,篇幅短,所谓的“作家只能观察和记录”的情况就少。

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人物性格鲜明,遇到什么事,读者也能大致猜到阿Q会是什么样的反应,说什么话。不过,读者同样可以感觉到,鲁迅是有意让阿Q遇到某个场景和某些人,并以此为讽刺。

同样,这种说法也受制于类型。

比如,写推理小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恐怕就堪称灾难了。作者苦心设计了一个手法,人物“活”了,不按这个手法来,作者怎么收场?横不能在结尾时说,此案最后成为悬案吧?

虽然柯南·道尔宣称福尔摩斯这一形象源自降灵体验,但他同时也说了,是自己设计的那些阴谋诡计。


我曾经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因为我自己确实有过类似经验。但我现在认为,这话其实更像是一种感性表达。

所谓的人物“活”了,实际是建立在既定条件下的行动。这个既定条件,仍是作者设计的。

托翁对安娜的“失控”,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建立在他对卡列宁和渥伦斯基的“控制”上。托翁既然赋予安娜美貌和感性,同时又给她一个卡列宁,同时又让她身边出现了渥伦斯基,故事的背景又是那样一个时代,又谈何无可奈何呢?

我相信,托尔斯泰对安娜之死的确感到惋惜。但如果说,安娜之死只是因为她“活”了,这里没有托尔斯泰什么事儿,这就有点太玄学了。

作者会对笔下的人物产生感情,但事已至此,不得不死。

曹雪芹写《红楼梦》,开篇基调就是悲剧,人物更是鲜活,但她们再怎么“活”,我想,也不可能让曹雪芹失控到把结尾写成喜剧。

如果咱们再考虑心理学上的潜意识……算了,不考虑了。

有些话,听起来很美好,但听听就好。理性来说,人物不可能完全凌驾于作者之上。

有时候,作者觉得人物不受控制了,其实人物恰恰是在按着作者给他安排的命运在行动,只是作者对人物产生了感情,不愿承认其实人物的命运是他亲手缔造的,或没意识到。

其实,我个人也很喜欢这种说法,只是也不想把创作这件事说得太玄。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我至今还未受到缪斯或文曲星之类的眷顾。



个人愚见

订阅号《弹幕集》


user avatar   meng-xing-shi-fen-42-60-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user avatar   kai-chang-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相关话题

  如果一个作者人品很差,但他的文写的很好,你还会看吗? 
  作家方方到底是怎么样的人? 
  如何看待郑渊洁称部分作协作家「虚伪、不具备写作才华、沽名钓誉且不择手段」? 
  如何评价 4 月 21 日胡锡进对方方的回应? 
  如何评价漫画《钢之炼金术师》作者翻车? 
  有哪些文笔好且有趣的作者? 
  十七岁的我想当作家,像鲁迅先生一样唤醒人们的意识,我该如何去做? 
  为什么政府对待方方这样的作家,都坐视不理呢? 
  请问成为作家需要天赋吗? 
  作家大部分都是什么样的人?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橄榄球这项在美国很受欢迎的运动没有在全世界普及?
下一个讨论
“金刚伏魔圈”是不是最厉害的结阵武功?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