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蜀汉和东吴为什么不联手北伐? 第1页

  

user avatar   a-fan-ti-ba-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有点蛋疼,因为季汉和东吴在历史上是开展过联合北伐的,奈何孙氏日常拉胯。

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湘水之盟后,一度岌岌可危的孙刘联盟暂时并力北向,在建安二十年至二十四年(217-219)这段时间里,跟曹军进行了持久的联合作战。在此期间,孙权虽毫无建树,并因逍遥津的重挫背上了“十万”的污点,作战却无疑是坚决的,因此得到了曹操的重点关注,并间接为刘备在西线的反攻争取到了时间。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击退曹操率领的数十万主力,占领汉中和东三郡,复令关羽经略襄樊,东吴则再临合肥,这也是季汉跟孙吴第一次联合北伐。

《正议》: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

然而相较于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大放异彩,孙吴方面则纯以策应为主,规模不大。魏史对此役一笔带过,吴史干脆只字不提,时任扬州刺史温恢更是轻蔑的表示:“此间虽有贼,不足忧”。战役后期,在襄樊朝不保夕,张辽倾巢而出的情况下,孙权不去攻占对于进取中原至关重要的合肥,反而曹昂附体,向队友打出了王炸,事后还觍颜乞媚的表示“先王以权推诚已验,军当引还,故除合肥之守,著南北之信,令权长驱不复后顾”,甚是为人不齿。而孙刘交恶,遂使天下三分,曹氏独大。

《蜀书 先主传》:(二十四年)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
《魏书 武帝纪》:(24年)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
《魏书 温恢传》: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
《蜀书 关羽传》:二十四年(秋),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魏书 武帝纪》:冬十月,军还洛阳。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
《魏书 张辽传》:关羽围曹仁於樊,会权称藩,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
《魏略》:文帝即王位。权乃遣浩周为笺魏王:“先王以权推诚已验,军当引还,故除合肥之守,著南北之信,今权长驱不复后顾。
《后出师表》: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

二、建兴十二年(234年)

季汉和孙吴复盟后,诸葛亮出于统战的需要,捏着鼻子承认了“二帝并尊”,本来指望十万能在东线牵制曹魏精力。但建兴十二年汉吴再次北伐,在畏蜀如虎的司马懿龟缩不出的情况下,同期出兵的十万竟在合肥城下被曹睿吓得闻风先遁,联合作战就此折戟沉沙。

《汉晋春秋》:是岁,孙权称尊号,其群臣以并尊二帝来告。议者咸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亮曰:"权有僣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掎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雠我必深,便当移兵东【戍】伐,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将相缉穆,未可一朝定也。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忿者也.....若就其不动而睦於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权僣之罪,未宜明也。”"乃遣卫尉陈震庆权正号。
《蜀书 诸葛亮传》: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魏书 明帝纪》:夏四月,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五月,孙权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又遣将陆议、孙韶各将万馀人入淮、沔。六月,征东将军满宠进军拒之。宠欲拔新城守,致贼寿春,帝不听,曰:"昔汉光武遣兵县据略阳,终以破隗嚣,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诸将坚守,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秋七月壬寅,帝亲御龙舟东征,权攻新城,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议、韶等亦退。
《吴书 吴主传》:夏五月,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王拒亮,自率水军东征。未至寿春,权退还,孙韶亦罢。

三、延熙十六年(253年)

十万去世后,主持吴政的诸葛恪挟东兴大捷之势,欲效叔父诸葛亮大志北伐,遣使邀请姜维并举。曹魏大将军司马师舍合肥而就雍凉,命郭淮、陈泰倾二州之兵抵御姜维,听凭诸葛恪率二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当时合肥守军不过三千,但就是这种八辈子难遇的富裕仗,吴军也依旧惨遭戏耍。损兵折将的诸葛恪归国后也因大失人心遭到诛杀。

《蜀书 姜维传》:(延熙)十六年(253)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
《吴书 诸葛恪传》:恪以十二月战克,明年(253)春,复欲出军。诸大臣以为数出罢劳,同辞谏恪,恪不听。中散大夫蒋延或以固争,扶出。恪乃著论谕众意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王者不务兼并天下而欲垂祚后世,古今未之有也.....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夙夜反侧,所虑如此,故聊疏愚言,以达二三君子之末。若一朝陨殁,志画不立,贵令来世知我所忧,可思於后。"众皆以恪此论欲必为之辞,然莫敢复难..於是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
《汉晋春秋》:恪使司马李衡往蜀说姜维,令同举,曰:"古人有言,圣人不能为时,时至亦不可失也。今敌政在私门,外内猜隔,兵挫於外,而民怨於内,自曹操以来,彼之亡形未有如今者也。若大举伐之,使吴攻其东,汉入其西,彼救西则东虚,重东则西轻,以练实之军,乘虚轻之敌,破之必矣。"维从之。
《汉晋春秋》:是时姜维亦出围狄道。司马景王问虞松曰:"今东西有事,二方皆急,而诸将意沮,若之何?"松曰:"昔周亚夫坚壁昌邑而吴楚自败,事有似弱而强,或似强而弱,不可不察也。今恪悉其锐众,足以肆暴,而坐守新城,欲以致一战耳。若攻城不拔,请战不得,师老众疲,势将自走,诸将之不径进,乃公之利也。姜维有重兵而县军应恪,投食我麦,非深根之寇也。且谓我并力于东,西方必虚,是以径进。今若使关中诸军倍道急赴,出其不意,殆将走矣。"景王曰:"善!"乃使郭淮、陈泰悉关中之众,解狄道之围;敕毌丘俭等案兵自守,以新城委吴。
《吴书 诸葛恪传》:恪从其计,回军还围新城。攻守连月,城不拔。士卒疲劳,因暑饮水,泄下流肿,病者大半,死伤涂地。诸营吏日白病者多,恪以为诈,欲斩之,自是莫敢言。恪内惟失计,而耻城不下,忿形於色。将军朱异有所是非,恪怒,立夺其兵。都尉蔡林数陈军计,恪不能用,策马奔魏。魏知战士罢病,乃进救兵。恪引军而去。士卒伤病,流曳道路,或顿仆坑壑,或见略获,存亡忿痛,大小呼嗟。

四、延熙二十年(257年)

延熙二十年五月,在王凌、毋丘俭等人被杀后,心不自安的诸葛诞起兵反抗司马专政,是时姜维与孙綝均北伐响应。这回吴军兵不血刃就闯过了大皇帝一生梦魇的合肥城,并顺利到达了以往遥不可及的寿春,但精锐尽出的他们依然在内外两线屡战屡败,最终寿春派遣军尽数覆没,孙綝惨败而归,并吞江淮的天赐良机最终化为泡影。西线的姜维独力难支,次年亦退还成都。

《魏书 诸葛诞传》:诞既与玄、飏等至亲,又王凌、毌丘俭累见夷灭,惧不自安.....朝廷微知诞有自疑心,以诞旧臣,欲入度之。二年五月,徵为司空。诞被诏书,愈恐,遂反。召会诸将,自出攻扬州刺史乐綝,杀之。敛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馀万官兵,扬州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聚谷足一年食,闭城自守。遣长史吴纲将小子靓至吴请救。吴人大喜,遣将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三万众,密与文钦俱来应诞。
《蜀书 姜维传》:二十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反於淮南,分关中兵东下。维欲乘虚向秦川,复率数万人出骆谷,径至沈岭。时长城积谷甚多而守兵乃少,闻维方到,众皆惶惧。魏大将军司马望拒之,邓艾亦自陇右,皆军于长城。维前住芒水,皆倚山为营。望、艾傍渭坚围,维数下挑战,望、艾不应。景耀元年,维闻诞破败,乃还成都。
《吴书 孙綝传》:魏大将军诸葛诞举寿春叛,保城请降。吴遣文钦、唐咨、全端、全怿等帅三万人救之。魏镇南将军王基围诞,钦等突围入城。魏悉中外军二十馀万增诞之围。朱异帅三万人屯安丰城,为文钦势。魏兖州刺史州泰拒异於阳渊,异败退,为泰所追,死伤二千人。綝於是大发卒出屯镬里,复遣异率将军丁奉、黎斐等五万人攻魏,留辎重於都陆。异屯黎浆,遣将军任度、张震等募勇敢六千人,於屯西六里为浮桥夜渡,筑偃月垒。为魏监军石苞及州泰所破,军卻退就高。异复作车箱围趣五木城。苞、泰攻异,异败归,而魏太山太守胡烈以奇兵五千诡道袭都陆,尽焚异资粮。綝授兵三万人使异死战,异不从,綝斩之於镬里,而遣弟恩救,会诞败引还。綝既不能拔出诞,而丧败士众,自戮名将,莫不怨之。

所以对于孙吴而言,联手是不可能联手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联手的。攻城又攻不下,野战又战不过,只有干背刺队友这种事情,才能维持得了生活的这样子。诸葛丞相要是接到孙氏联手从荆州出兵的邀请,第一反应恐怕是背后一凉。

————————————————————————————————————

即使孙吴痛改前非,双方从荆州联合出兵的可行性也不大。因为荆州在孙氏的治下已经沦为限江自保的辅助,不复以往大杀四方的作用。

刘备入蜀后,荆州在关羽、诸葛亮的共同治理下,兵精粮足,城坚器利,不但有力支援了刘备夺取西川的军事行动,还有余裕对抗来自曹魏襄樊方面的侵攻,并在与乐进、曹仁的对抗中逐渐占据上风,军政中心也从公安迁移到江陵城。在建安末年的襄樊之战中,关羽所向披靡,离补全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蓝图仅有一步之遥。

但关羽的辉煌胜利却遭来了东吴的忌惮。吴将吕蒙素来对关羽阴图不轨,一直宣传灌输刘备君臣“居国上游,其势难久”的季汉威胁论,并给十万画了一张同时夺取白帝和襄阳,“何忧于操,何赖于羽”的大饼。于是在一顿猛如虎的操作后,关羽饮恨麦城,然而吕蒙的暴毙使得占领白帝和襄阳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所以孙吴除了得到江陵,实际收益非常有限。

《蜀书 诸葛亮传》: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吴书 吕蒙传》:蒙乃密陈计策曰:"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

后来在曹丕发动的江陵之战中,吕蒙的继任者朱然虽然凭借关羽打造的城防抵御住了魏军的猛攻,但江陵一带基本被打残,北部的临沮、旍阳等地亦被攻占,江陵直接暴露在曹魏荆州军的威胁之下,季汉苦心经营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无力与之争锋的吴军只能把南郡治所迁至南岸的乐乡,江陵成了一座纯粹的要塞都市。曹魏方面也好不到哪去,由于襄樊一带被关羽打残,不得不把主将驻地设在更靠北的宛城。从此襄阳至江陵之间成了双方坚壁清野的军事缓冲区,驻军稀少,专于警戒。于是不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的机遇期自此完全丧失,江陵也没了以前足使“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的战略地位。

更糟糕的是,由于背刺关羽引发的连锁反应,原本归属季汉的东三郡被曹魏夺还,导致孙吴的夷陵地区也处在魏国新城郡的威胁之下。为了苟到底,孙权只能把荆州划分为西陵、乐乡、武昌三个防区,专于龟缩,并终年在千里江防间疲于奔命。这种消极防御虽然一时固若金汤,但随着魏吴国力的此消彼长和陆逊、陆抗等卓越将领的去世,荆州防线最终成了纸糊的墙。

《魏书 王基传》:吴尝大发众集建业,扬声欲入攻扬州,刺史诸葛诞使基策之。基曰:"昔孙权再至合肥,一至江夏,其后全琮出庐江,朱然寇襄阳,皆无功而还。今陆逊等已死,而权年老,内无贤嗣,中无谋主。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未信。此不过欲补定支党,还自保护耳。"后权竟不能出。
《魏书 王昶传》:孙权流放良臣,适庶分争,可乘衅而制吴、蜀;白帝、夷陵之间,黔、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民夷与新城郡接,可袭取也。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

诸葛亮亦深知东吴战力孱弱,纯以江防隔绝中原,因此对其定位仅是牵制曹魏力量的辅助。而孙权实无天下之志,黄武三年,他在击退曹丕后,对赵达“吴衰庚子岁”的谶言流露出“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消极态度,亦对孙吴终将灭亡的结局有所明悟。

这就决定了孙大帝的主要军事行动基本都围绕着自保这一目的。而终吴之世,全军不过二十余万,指望他拿出大半家底出兵北伐是绝不可能的。后来诸葛恪虽看出孙吴危局,奈何谋事不密,又兼为时已晚,终难力挽狂澜,自己也落了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晋纪》:魏人自江西望,甚惮之,遂退军。权令赵达算之,曰:"曹丕走矣,虽然,吴衰庚子岁。"权曰:"几何?"达屈指而计之,曰:"五十八年。"权曰:"今日之忧,不暇及远,此子孙事也。"
《汉晋春秋》: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
《晋阳秋》: (王)濬收其图籍,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馀艘,后宫五千馀人。
《吴书 诸葛恪传》:恪乃著论谕众意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王者不务兼并天下而欲垂祚后世,古今未之有也。昔战国之时.....越小於吴,尚为吴祸,况其强大者邪?昔秦但得关西耳,尚以并吞六国,今贼皆得秦、赵、韩、魏、燕、齐九州之地,地悉戎马之乡,士林之薮。今以魏比古之秦,土地数倍;以吴与蜀比古六国,不能半之。然今所以能敌之,但以操时兵众,於今適尽,而后生者未悉长大,正是贼衰少未盛之时。加司马懿先诛王凌,续自陨毙,其子幼弱,而专彼大任,虽有智计之士,未得施用。当今伐之,是其厄会。圣人急於趋时,诚谓今日。若顺众人之情,怀偷安之计,以为长江之险可以传世,不论魏之终始,而以今日遂轻其后,此吾所以长叹息者也。自古以来,务在产育,今者贼民岁月繁滋,但以尚小,未可得用耳。若复十数年后,其众必倍於今,而国家劲兵之地,皆已空尽,唯有此见众可以定事。若不早用之,端坐使老,复十数年,略当损半,而见子弟数不足言。若贼众一倍,而我兵损半,虽复使伊、管图之,未可如何.......今恪无具臣之才,而受大吴萧、霍之任,智与众同,思不经远,若不及今日为国斥境,俯仰年老,而雠敌更强,欲刎颈谢责,宁有补邪?今闻众人或以百姓尚贫,欲务间息,此不知虑其大危,而爱其小勤者也。昔汉祖幸已自有三秦之地,何不闭关守险,以自娱乐,空出攻楚,身被创痍,介胄生虮虱,将士厌困苦,岂甘锋刃而忘安宁哉?虑於长久不得两存者耳!每览荆邯说公孙述以进取之图,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

user avatar   gu-le-ping-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备时期:刘备:“权啊,这样,曹操打到汉中了,我北伐汉中,你去打合肥行不行,行的话我们就以湘水为界。”

孙权:“好哇好哇。”

结果:刘备:“好我们打下汉中了。”“报,孙权倒在了合肥了。”

诸葛亮时期:孙权:“诸葛亮么我石亭大胜。”

诸葛亮:“好,我们也一起策应出兵。”

结果:诸葛亮:“喂,我们打下了武都阴平。”

“报!孙权又倒在了合肥城下。”

五伐:诸葛亮:“权权,这样,我先出五丈原吸引魏国中央军,你在偷掉合肥。”

孙权:“好哇好哇。”

结果“报,孙权又又倒在合肥城下了!”

诸葛亮:“玩你马!不玩了!太菜带不动!”


user avatar   zhan-mei-76-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历史证明了东吴是不可能与任何人长期联手合作的,他迟早要捅人家一刀子。如果你要问我是哪一段历史,我可以告诉你,是每一段历史。

东吴作为绝无仅有的超级背叛王朝,他们的眼睛永远都在盯着盟友的背后。其实吕布跟东吴比都不算啥,因为吕布背叛次数虽多,毕竟家里就他一个。东吴却是朝朝代代的统治者都有背刺记录。

接下来就给他们一代一代的掰扯掰扯,看看我是不是无脑黑。

一、孙坚潜伏篇:

其一:

长沙市市长孙坚带兵去会盟讨董。行路时他想到自己的上司荆州省省长王睿平时有点看不上自己,越想越来气。于是在路过王睿驻地时候藏身在行伍中,让部下打扮成叫花子兵去说“物资不够用,长官赏赐些呗”。

好心的王睿就亲自下城,带着他们去仓库拿东西,突然发现孙坚竟然藏在人群里对他狞笑。

孙坚(拔刀):嘿嘿嘿~,我这不是下克上哦。我是奉朝廷矫诏,取尔首级!

王睿:我,我给你们弄吃的穿的做错啥吧,这么对我?

孙坚:呃,这个——你的罪过就是你不知道你犯了啥罪!!(秦桧:前辈v5)

王睿:啊————!

有意思的是,吴国人自己也觉得孙坚这一手实在不道德,于是在吴录里把这次明显是突袭暗杀的行为写成了王睿服毒自杀。

【《三国志引吴录》:寅惧,诈作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檄,移坚,说叡罪过,令收行刑讫,以状上。坚即承檄勒兵袭叡。叡闻兵至,登楼望之,遣问欲何为,坚前部答曰:“兵久战劳苦,所得赏,不足以为衣服,诣使君更乞资直耳。”叡曰:“刺史岂有所吝?”便开库藏,使自入视之,知有所遗不。兵进及楼下,叡见坚,惊曰:“兵自求赏,孙府君何以在其中?”坚曰:“被使者檄诛君。”叡曰:“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叡穷迫,刮金饮之而死。】

论强行洗白,我只服东吴。

(顺便一提,接替王睿的荆州刺史的就是刘表....真是冤孽,你说你不害这前任,人家刘表会害你吗?)

其二:

杀完省长后,孙坚往北走,问同僚南阳市长张咨借粮。张咨表示大家都是荆州的市级军队都要讨董,我还缺粮呢咋能借你呢?

孙坚气得……就是那个气啊,气的都病倒了,奄奄一息。部下各营都挂了孝,呜呜的哭。孙坚临终遗言表示我不怪张咨不给我物资,可现在我被他气病了就要挂了,讨董大业一定要有人干,我挂了后就把兵马交给了他接管吧。

张咨听了以后百感交集,他怀抱愧意,屁颠颠去了孙坚大营探望孙坚。结果一进帐却看到孙坚好端端那那喝酒抠脚丫。

孙坚:刀斧手滴出来,杀他狗头抢他东西。

【《三国志引吴历》:初坚至南阳,咨既不给军粮,又不肯见坚。坚欲进兵,恐有后患,乃诈得急疾,举军震惶,迎呼巫医,祷祀山川。遣所亲人说咨,言病困,欲以兵付咨。咨闻之,心利其兵,即将步骑五六百人诣营省坚。坚卧与相见。无何,卒然而起,按剑骂咨,遂执斩之。】

和王睿事件一样,这个版本的说法也是吴人美化后的讲法,强调了张咨的无礼和孙坚的机智。而在三国志本传里,张咨之所以不借孙坚粮草是因为他知道孙坚刚弄到一批粮草,根本不缺粮食。然后孙坚在请他喝酒时忽然翻脸把他剁了。

【《三国志》:坚到南阳,移檄太守请军粮。咨以问纲纪,纲纪曰:“坚邻郡二千石,不应调发。”咨遂不与。坚以牛酒礼咨,咨明日亦答诣坚。酒酣,长沙主簿入白坚:“前移南阳,而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主簿推问意故。”咨大惧欲去,兵陈四周不得出。有顷,主簿复入白坚:“南阳太守稽停义兵,使贼不时讨,请收出案军法从事。”便牵咨於军门斩之。郡中震栗,无求不获。】

就这样,孙坚这一路下来宰了荆州两头大肥羊,讨董前倒先为董卓去掉两个敌人。不仅如此,有了这些投名状,孙坚还赢得了袁术爸爸的青睐。袁术爸爸立刻给他升官发财,收为己用。

【《三国志》: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吏。遂治兵於鲁阳城。】

孙坚:我们都是白莲花,每一份友情都坑到一头肥羊。


二、孙策创业篇:

其一:

话说孙坚挂了之后,大儿子孙策投奔了孙坚的主子袁术。袁术对孙家班都是极好的,一干亲戚都位居高位,袁术地盘上的州郡长官孙家亲属就占了一半。

后来孙策的舅舅吴景,堂兄孙贲被袁术派去攻打扬州刺史的刘繇,连年未克。于是孙策去找袁术说要去支援。

另外袁术给孙策调了一千亲兵,还有数千丹阳兵。(孙策部队行军到历阳,增至五六千,并有周瑜到丹阳看望太守周尚,后带兵投奔孙策的记载。可以肯定周瑜带的兵是属于丹阳郡的,属于太守周尚,照样是袁术的兵)

孙策这下意气风发,带着几万大军攻打江东。五六千+吴景孙贲没几万能信?所以别说什么袁术对孙策不好,只给了1千。这些兵力+军需物资全是袁术的。

于是势力成熟,待袁术称帝后孙策立刻造反。

由于袁术过度信任孙家,地盘瞬间蒸发一半,直接从群雄第一跌落谷底。随后被自己一手养大的孙策嚯嚯磨死,呜呼哀哉。

其二:

袁术死后,当时袁术部下的庐江太守刘勋还坚挺着,孙策立马把主意打到了这个地上。

孙策马上给刘勋写信:刘兄,虽然以前袁术爸爸把我打下的庐江分给了你,但我完全没有怪你的啦,我们要放下成见,同舟共济,巴拉巴拉……所以弟弟我对上缭那地方很有兴趣,您就帮我去干下来呗,弟弟也会配合你的还会给你丰厚的回报,您不是对大乔……咳咳咳~

刘勋是心软的,看完信后眼泪花都下来了,直扑上缭。

于是孙策顺手又拿下了庐江...

【《三国志·卷十四·刘晔传》:时勋兵强于江、淮之间。孙策恶之,遣使卑辞厚币。以书说勋曰:“上缭宗民,数欺下国,忿之有年矣。击之,路不便,愿因大国伐之。上缭甚实,得之可以富国,请出兵为外援。”勋信之,又得策珠宝、葛越,喜悦....兴兵伐上缭,策果袭其后。】


三、孙权铁面篇

荆州基本可以略过了,谁都知道他干的那档子破事。吳粉成天越描越黑。我就说个冷门点的历史。

话说诸葛亮去世后,孙权立刻兴奋了,猜猜他干了什么?没错,兵压白帝城,准备趁诸葛亮去世的关口夺下四川.....

于是蜀汉也派兵准备防御,僵持之下最后蜀汉派宗预和孙权开会谈话。会谈开局是这样的:

孙权:我们东吴蜀汉一家亲,你们干嘛在边境增兵啊,你们不讲武德欺负我一个六十岁的老同志,这好吗?这不好。。。。

宗预:⊙∀⊙?

(电话:后主啊,我可以扇这家伙一巴掌吗,就一巴掌,很轻的那种)

【《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及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预将命使吴,孙权问预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

~

附孙尚香拐卖篇:

这个人本来是不该专门说的,可是因她出色的表现基本断绝了蜀吴联姻的可能性,把本来应该是封建时代最牢固的政治纽带毁成永不通亲。外加她偷阿斗的行为很可能是孙权的计划,就放一块讲了。

演义洗的最白最白的人没有之一,几乎把非洲酋长洗成了伊丽莎白。真实的孙尚香其实是二十多岁女青年,在当时属于大龄剩女或者离婚再嫁人士,且是太妹人设。擅长买买买和鸡飞狗跳的撕13闯祸。刘备娶她后立刻知道来者不善,安排赵云二十四小时监控——如果不是正史上明明白白的记录,谁会相信刘府夫人需要专门安排一个开国大将去长期监视???

事实证明刘备的判断是对的,赵云果然抓住她试图拐走阿斗的犯罪过程。孙家人真的厉害,把退役太妹塞人家里就算了,好歹能给丈夫生个孩子增加点人丁吧。她不仅不生还试图给丈夫减少人丁(看她那精气神应该不是疾病,而是故意避孕不生)。

古代社会道德是讲究出嫁从夫的,夫家是女子最大的依靠,连隔壁曹节都知道护着献帝怼哥哥,你这一出是怎么回事?想表达你是个兄控?咱就不扯有的没的了,单就这个拐卖绑架儿童罪,搁现在直接进去改造个十年再说。

不过考虑到孙吴还有孙鲁班的高端操作,似乎偷阿斗一事并不能全怪在孙尚香身上,可能是孙家家风本身就有问题。孙家似乎并没有女子出嫁随夫的理念,他们认为嫁人后也还是是自家人,仍然有权力也有义务全心全意为娘家服务。最后把女儿们都教育成了伏弟/哥/爸魔。。。

孙家出身破落,如此理念不可能来自名门正派,目测应该是自己发明的土制产品。“不惜一切护卫孙家”是孙家宗旨,大概是孙家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闯天下时形成的特殊家风。

当然,这种家风和现代女权是毫无关系的,因为东吴娶亲也和嫁女一样令人咂舌。孙坚曾向一大家小姐求亲后遭到女方拒绝,他怀恨到不知做了什么,最后吓得对方为求免灾不得不嫁女儿给他。孙家人认为不仅嫁出去的是自己家的人,自己求亲对方还必须答应。如果你不遵循他这套强盗逻辑就是看不起他,孙家人就会发飙。所以即使有孙尚香绑架阿斗的前科在前,孙权依旧有脸向关羽求亲。

简而言之就是,宁可我赚天下人,不可天下人嫌我。我嫁过去的人是你们的定时炸弹没错,不过炸了就炸了,你们可别开不起玩笑。但是关将军,要是你敢因我们孙家婚嫁上的绑架前科拒绝我的求亲,那我就得搞死你。

于是孙吴最终也没有和盟友蜀汉修成秦晋之好。因为秦晋之好的本质是利用姻亲关系确保彼此牵制互不侵犯,可娶进嫁出都是东吴的人,甚至还可能出现额外危险。加上东吴翻脸如翻书,说不定嫁过去女儿就直接变成了人质。

请问这门亲事谁敢走?


四、孙休完结篇:

很多路人粉都不知道这人是谁,我还见过有人把他和曹休搞混的。他做的唯一出名的事是在蜀汉快要亡国的时候,举着吴蜀一家亲的旗子,大义凛然地举全国之力前去——帮助队友?

no,还是攻打白帝城。

孙休这一战,可以说综合继承了东吴历代皇帝的所有特征:十万大军,偷队友,不要脸,被极少数人吊打吃瘪,并顺手捧红了敌方守将(只可惜孙休本人没亲自领兵)。

拜孙休所赐,白帝城守将罗宪成为了三国中唯一一个在新降之国持假节的将领,这升官速度比曹魏阵型里的张辽关羽他们高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如果说张辽关羽是坐直升飞机的,那么罗宪就是发射卫星。

(想升官发财吗?不一定要去合肥!也不一定要孙权本人!请随便找个“孙”十万要打的地方守好就行!)

~



现在我们复盘一下孙吴集团。这一个国祚不过几十年的政权,却代代诚信欠费。我们给他算上桓王孙策一共六代皇帝,分别是孙坚孙策孙权孙亮孙休孙皓。除了孙亮是早逝的傀儡皇帝,孙皓无队友可坑外,可以说每一朝皇帝都有阴损队友的恶性事迹,连皇女都不例外。

纵览五千年中华历史,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们,做孙家人的盟友,比做他们的敌人危险的多。跟这样的好邻居合作,能有什么事办不砸。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孙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问题。

不围着他转的人都应该死。有他想有但没有的东西的人都应该死。

造恶无数。

所以国家败亡,后人死绝。


user avatar   lu-hua-yang-hua-q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像看的人有点多,今天再仔细看看当初的回答才发现貌似看错题目了…那么再补充说明一下吧。

其一:佯攻到底有没有用?佯攻意味着兵力投入少,而三国边境尽是坚城,而三国的密探也不少(石亭之战有体现),大规模的调动军队势必引发敌方的注意。那么防守起来也并不困难。

佯攻的运用,应更多是在战术上,而非整个战略上。

其二:粮草的问题,东吴还好说,但蜀汉从益州到荆州的粮道谁来保障,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对运粮的人曾说。

公谓运者曰“卻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如果从东吴处借粮,那这笔账该怎么算又是个问题。

其三:士气,参考诸葛恪合肥新城之战,大军出动形成僵持局面对士气势必有很大影响。


以下原回答:

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实际上,蜀汉和东吴虽不止联手了一次,但依然没取得什么成效。

夏五月,鄱阳太守周鲂伪叛,诱魏将曹休。秋八月,权至皖口,使将军陆逊督诸将大破休於石亭。——《吴主传》

知道孙权为何想在公元228年搞这么一出吗?如果不是编年体史书那还真的容易被人忽略事件的前因后果。来看看那年春天发生了什么: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诸葛亮传》

而在石亭战后,诸葛亮知道曹魏东部被重创后,又做了什么?关中的虚弱,不正是东吴牵制曹魏的结果吗?

(冬)汉诸葛亮闻曹休败,魏兵东下,关中虚弱,欲出兵击魏。——《资治通鉴魏纪三》

再看看孙权称帝后第一次大举北伐的前因

夏五月,权遣陆逊、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孙韶、张承等向广陵、淮阳,权率大众围合肥新城。是时蜀相诸葛亮出武功,权谓魏明帝不能远出,而帝遣兵助司马宣王拒亮,自率水军东征。未至寿春,权退还,孙韶亦罢。——《吴主传》

虽无史料明确记载双方的通信往来,但这又怎么能叫各打各的呢?魏军分兵两路救援,与吴蜀相约同期北伐所得成效也无异。

当然,题主需要的可能是东吴出兵15万,蜀汉出兵5万的大场面。

那么请看公元253年。

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姜维传》
恪使司马李衡往蜀说姜维,欲同举。”——《汉晋春秋》
“五月,吴太傅诸葛恪围合肥新城,诏太尉司马孚拒之。 汉晋春秋曰:是时姜维亦出狄道。”——《三少帝纪
“於是违众出军,大发州郡二十万众,百姓骚动,始失人心。”——《诸葛恪传
“时吴将诸葛恪围新城,以孚进督诸军二十万防御之。”——《晋书宗室传》

可以看到,尽管两国参战兵力已达二十余万,尽管于公元252年魏国遭遇了甚至惨重到改变礼制的东兴大败,但曹魏仍能征发二十万人防御淮南而关中自守,而这次,是史书明确记载的两国相约组建联军北伐。

你说,这是两国不联手北伐的问题吗?

事实上,从孙权的话来看,东吴对蜀汉在后期应有高度的战略互信。

步骘、朱然等各上疏云:"自蜀还者,咸言欲背盟与魏交通,多作舟船,缮治城郭。又蒋琬守汉中,闻司马懿南向,不出兵乘虚以掎角之,反委汉中,还近成都。事已彰灼,无所复疑,宜为之备。"权揆其不然,曰:"吾待蜀不薄,聘享盟誓,无所负之,何以致此?又司马懿前来入舒,旬日便退,蜀在万里,何知缓急而便出兵乎?昔魏欲入汉川,此间始严,亦未举动,会闻魏还而止,蜀宁可复以此有疑邪?又人家治国,舟船城郭,何得不护?今此间治军,宁复欲以御蜀邪?人言苦不可信,朕为诸君破家保之。"蜀竟自无谋,如权所筹。

那么蜀汉对东吴又如何呢?可从下文窥知一二。

孙綝秉政,大臣疑贰,绩恐吴必扰乱,而中国乘衅,乃密书结蜀,使为并兼之虑。蜀遣右将军阎宇将兵五千,增白帝守,以须绩之后命。——《施绩传》
吴太傅诸葛恪以初破魏军,大兴兵众以图攻取。侍中诸葛瞻,丞相亮之子,恪从弟也,嶷与书曰:"东主初崩,帝实幼弱,太傅受寄讬之重,亦何容易!亲以周公之才,犹有管、蔡流言之变,霍光受任,亦有燕、盖、上官逆乱之谋,赖成、昭之明,以免斯难耳。昔每闻东主杀生赏罚,不任下人,又今以垂没之命,卒召太傅,属以后事,诚实可虑。加吴、楚剽急,乃昔所记,而太傅离少主,履敌庭,恐非良计长算之术也。虽云东家纲纪肃然,上下辑睦,百有一失,非明者之虑邪?取古则今,今则古也,自非郎君进忠言於太傅,谁复有尽言者也!旋军广农,务行德惠,数年之中,东西并举,实为不晚,愿深采察。"——《张嶷传》

可以说,两国在后期战略协作上并无问题,北伐曹魏也并不是简单的两国联手就能成功。

当然,至于吴军进攻能力不足的毛病,已不是本题所探讨的了。


user avatar   ma-yi-shi-ge-pian-zhi-k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孙权:孤,大魏吴王。

北伐,是不可能一起北伐的了,只能搞搞盟友,悄悄偷袭,背后做点小动作的啦,曹魏那边人又善良,说话也好听,个个都是人才的啦。

四个字评价孙权,表里不一。

根本就不是做盟友的人,不管啥时候都是趋小利而忘大义,守一寸旧土尚可,逐鹿天下不行,哪有那些雄心壮志,他要是有能和刘备二分天下的勇气,就不会偷袭关羽了。


user avatar   su-chen-c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车田之意不在技!


他的目的可能不单用拳形容招式类型,我想更多的是在表达庐山本身的霸气。庐山升龙霸在圣斗士的所有必杀中,其实是很特别的。


一览圣斗士所有必杀技,名称里带有拳字的屈指可数。仅限原著的话就星矢和魔铃,暗黑天马,撒加,加隆和一辉的幻拳系。即便算上动画版的原创,也少得可怜。


闪电光速拳,钻石星尘拳之类的都是中文翻译的名字,原本可没有拳字表述。


这些必杀技中,庐山龙派那就更是稀有中的稀有。因为这是唯一用地名来命名,圣界独一无二的必杀系。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壮丽的庐山大瀑布,或许只有这个霸字,方能体现出它的宏伟。


在这五个人当中,紫龙的修行环境算得上是非常优越的了。不用忍受死亡皇后岛,仙女岛和东西伯利亚那种鬼天气,也不用像星矢那样成天遭一群欧洲人翻白眼儿。


但紫龙获得圣衣的条件并不轻松,理论上说是最难也不为过。让瀑布逆流是何概念,尤其是如此宏伟的大瀑布。这可是打破宇宙定律的行为,忍一忍就过了是明显行不通的。


而在紫龙打出决定性的一击时,也并没有什么燃烧小宇宙之类的描写。反倒是通过童虎在旁边讲述着李白的诗咋咋地,貌似是在提醒紫龙面对的是何等雄伟之物。


以上的种种迹象,都无疑是在大大的高捧庐山瀑布之壮景,而霸字就是为庐山而生。所以庐山升龙霸不仅是必杀,也是对庐山本身的一种赞美,用拳就显得格局小了。


再换个角度看吧,其实从发音上也能知道霸与拳有着明显的优劣。日语发霸的音时,嘴大张成「阿」型。反之发拳的音时,最后嘴得闭上发出「嗯」的音。


要知道这搭配的是升龙这个词。可以对比下街霸中升龙拳的呐喊,升龙是上升音调,而最后的拳发音要闭嘴,音调有个下降趋势。


升龙霸就不一样了,霸的「阿」音可迎合勾拳轨迹持续上升,发声与姿势同步,哪一种更有气势,更有劲儿,就不言而喻了吧。所以升龙霸始终比流星拳吼得给有力。


任何武打片中都会听到,哈,哈,哈,不会有人在过招时发出嗯,嗯,嗯的音。


突然还想到个类似的,机战 OG 系的修罗众的福尔康(爱称)的最终必杀。


他的一般招数命名九成以上都是拳。但神化后的最终必杀,最后是上升多段乱击,并且打斗极为华丽。此时的招式名没有定义为拳,而用的是破,真覇…猛撃烈…破……


破的日语发音口型与霸一样是「阿」,并且前面的烈字有一个促音,呐喊时会给人一种蓄力攻击的感觉,听着就霸气。


为必杀取名其实挺考验品味的,要的不单是华丽。不但要朗朗上口,呐喊时最好能配合动作达到统一,才能效果最大化。


话说回来,车田如果不是为了想要彰显庐山的霸气,那升龙霸完全不用如此命名,这与其他招式不统一。平白无故就这招用地名,难道不觉得很特殊么。


触龙之逆鳞,受龙之天罚,诸如逆鳞升龙霸之类的名称,个人觉得也并不是不可行。非要用地名,只能是有其他目的。


至于是否如此,就只有车田自己才知道了。


一个小窍门:

用中文吼必杀千万别用普通话,得用那些不需翘舌,不分前后鼻音的方言最佳。比如川渝方言就是不错的选择,不信可以试试。


至于为什么,请参照以下回答:


user avatar   chang-yan-xiao-83-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说呢,法学本科,月薪500元就别去了。真丢不起那人。你得有点傲气不是。

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毕业的,原来叫中南政法学院,湖北是二本,外省算一本。后来政法与财经合并,变成211。中南政法学院原为五大政法学院之一,在南方厉害,广深司法系统好多师兄都是中南政法一脉。02年底,班主任劝我在本校保研,我当时不肯读书了,主要是心思不在课本上了,想去大城市发展。

我老家在苏州,跑去苏州人才市场,本来投了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法务岗,结果人事负责人说,我们这里清华北大人大的法学生简历有很多,还有研究生呢。

我心想,HR的嘴,骗人的鬼。北大和人大就算了,03年的清华法学算是个什么东西,清华文科恢复才几年,也来苏州抢饭吃?清华呢能有几个法学毕业生在苏州?心里骂归骂,牌面上打不过,在中国,清华两个字砸死人呦。

当时苏州人才市场上,我还投了一个张家港国泰外贸公司。我是国际经济法系毕业,专业极其对口,国际贸易术语通则是熟练的,再加上刑事民商各类法律护航,还是很香的。人家外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说了,张家港和苏州一样,都是苏州。本乡本土的,做外贸来钱快。

我对他后半句存疑,将信将疑,于是去张家港一看,待遇还是不错的。第一年保证不低于3万元,保证月薪达到2500元。公司有单身宿舍,可以选择住公司,我在张家港还有亲戚,可以选择住在亲戚那里。这个价位在2003年应届本科生里面,大概算是顶着天花板了。国泰里面的人还说,外贸系统来钱快,据说开单以后,还有按单提成,乖乖,算起来钱景可观。但我那时还是想去大城市发展,一门心思想去北京。

04年,我就去了北京,当北漂。我北漂第一份工作是1900元,转正后2200元。还不如苏州老家辖下——六线城市张家港的外贸公司的水平。我想,既然北漂了,就忍忍吧。人生地不熟,咱还得奋斗。

05年,老家在北京发展的发小先买了房,叫我去看。我看了眼馋,销售也机灵,发展我跟着发小一起买。于是,我家里出首付,在北京南二环买了一套房,我还贷款,月供2000元。这时候钱就不够用了。巧了,公司涨薪,涨到2700元。我心里还是不满意,我还得打魔兽不是。80后年轻的时候,还是挺看眼前的,这样是不对的。我那时候就开始想办法找工作,跳槽。

06年,最终还是跳槽了,谈了个月薪4000元的工作。好,这下和我父亲供我读大学时候的薪水同一区间了,他一个处长03年才4000元一个月。我出道不过3年,我也4000元一个月。于是,人飘了,志得意满。我父母都是民航系统的,我们民航子弟,去天津民航学院,分配到南通兴东机场,一个月才能拿到900元。后来航油系统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给并购了,他们又托了关系,挤破脑袋进了中石化。

后面一切就比较自然了。反正03年出道那会儿,起步比不上97级的师兄师姐们,他们包分配,我是99级,里外里就差了两年,就得自己找工作。

但是,但是严肃的说,我们那一届赶上了中国经济起飞,干什么都能干成。同学里面检察官居多,文科女生多嘛,女生都喜欢进检察院;不管男女,做法官的都很少。考公务员的也有,工商、税务、海关、边检、城管……都不乏其人。

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进银行,我们班在银行系统的,比去公检法司的加起来还多。那时候刚开始发展股份制银行,民生华夏汉口一大堆同学在里面。金融系统里面,做股票证券也是一个方向。还有同学去搞煤炭和钢铁贸易的。

还是应了那句话,我们各有各的工作岗位,我们都有美好的人生。




  

相关话题

  司马氏为什么要篡魏? 
  给诸葛亮或者郭嘉30年阳寿,谁统一天下离谱? 
  夷陵之战刘备怎样才能打赢陆逊? 
  《隆中对》里说荆州"利尽南海"是什么意思? 
  为何袁术是一方较强的势力却没有一个靠谱的谋士和良将? 
  刘禅不抵抗而降,是贪生怕死还是大智慧? 
  为何当时无论曹魏还是孙吴,甚至自己家的大管家和亲信都认为刘备不应该也不能伐吴,但是刘备却反其道而行? 
  如果刘备和孙权真可以做到亲密无间,毫无猜疑,是否能改变最后曹魏统一全国的历史? 
  夷陵之战时曹丕为什么不趁机进攻吴国或者蜀国?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黄忠? 

前一个讨论
小孩子碰到蛋糕店里的面包,服务员让买单,你会买吗?
下一个讨论
「汉派小品」领军人物演员李铁去世,曾在三国演义扮演刘禅,你对他有哪些记忆?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