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的观点戳中了一些人的肺管子了!
你看人家陈铭,熊浩之流,满口的奉献与责任,爱和正能量~
颜值也比黄要高许多,说话好听又好看。
有谁敢说奇葩说陈铭的发言听不下去,为什么?
大多数人就是只能听得下好听的话,沉溺在赞美和展望美好未来的理想的幻梦中。
而不是被指出问题和缺点,你看他(黄执中)疯狂应援说的什么话:
饭圈盲目崇拜和排他!!要求接受哥哥的全部是身份剥夺!!向极端榜样学习!!
句句直戳饭圈女孩,你说既没办法说黄的观点是错误的,又不能承认黄说的是对的,(承认了,自己不就是错的了吗?)那心口被堵得...哇~那得是多么难受的状态啊...
幸好饭圈女孩温文尔雅,文明礼貌,只是弱弱地说:”黄执中的发言听不下去...“
我要是饭圈女孩我肺管子早炸裂了好吗!
何止是发言听不下,我要是饭圈女孩在现场直接人身攻击了好吗!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总是说,黄执中一出场,就得跳过!黄执中一开口,就听不下去
一个崇尚阴柔美、性别认知不明人士比例远高于常见社会的节目,能容得下黄执中这种“爹味“十足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了。
不知道题主是什么时候开始收看这个节目的,如果你从第一季开始补完这个节目,你会发现这个节目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作为一个商业节目是真的有越来越成熟,但是作为一个辩论节目,也越来越不会触及一些所谓的真正的”矛盾点”。
拿最新一季举个例子,在辩题”独立女性我该不该收彩礼?“的问题中,只有黄执中提出了真正关键的问题:
“给不起彩礼,我就不嫁,你怎么看?”
你能怎么看?你真的觉得你能在节目里说你的真实想法吗?看这个问题别说辩手,你看导师最后正面回答了吗?正方机贼的把问题轻描淡写的改成为,“人家要给就拿着呗”,这么简单的道理用你说?????都应该相信,节目里的正方那些专业的辩手是绝对可以想到问题最核心的地方,而他们不说,是因为真的不能说。
为什么不能说?
正方一辩子寅的陈述中已经回答你了
”谁问的这个问题?独立男性吗?不太可能吧,现在还有男性敢公开评价女性吗?”
说了你爱听吗?观众爱听吗?
再比如,”该不该跟风吹捧老师“这个辩题中,为什么跟风吹捧大家心里没点ac数吗?你怎么知道那个老师是不是品德高尚的人啊?你孩子可在人家手上呢,这种简单到农村大妈都知道的论点那些辩手敢提吗?
我们都应该理解,奇葩说本来也不是一个真的用来帮你解决现实问题的地方,它是且只是个娱乐节目而已,看奇葩说并不会让你变得高尚或者有什么与众不同,借用罗老师的一句话说,
”不要在自己看重的事情上附加不着边际的价值“
它跟其他娱乐节目一样会做出一些讨好观众的行为,一样会说一些你爱听的来保证收视率。奇葩说的观众女性占比要远高于男性,所以你才能看到所有的辩手言必谈“女性压迫”“刻板印象”“性别偏见”“身份标签”“歧视”“梦想”...等等这些政治正确,这些可以让你自我感动,让你可以感慨
“啊,我真是一个三观高尚的人啊”
但是你得明白现实中不是像他们说的那样的,骗骗别人就得了,别看个破综艺真的连自己都骗,马东都在辩题“下班后该不该回工作消息”中告诉你,我们收走你的手机是为了让你享受这两个小时的诗和远方,这两小时结束以后拿到手机该回消息赶紧回消息,继续你的苟且。
而且你要明白,真正的弱势群体,是连声音都发不出来的。
那些真的需要发声的弱势群体,比如中国8500万的残疾人,700万的留守儿童,你在奇葩说的现场看到了吗?这些真正的被”歧视”的人,真正需要发声的人,这些真正的少数人在奇葩说的现场,除了被当做论点和谈资,被用来赚一些投票、几滴眼泪,或者完全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贴金而”被做了“的公益慈善,还有什么存在感吗?
为什么谈女权、独立女性这类话题可以被轻松传播?那是因为虽然嘴上说着你不可以给我贴标签,但是当这个标签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人天生就喜欢把自己归入一个群体以寻求认同,全世界的人类有一半属于”女性“这个群体,所以这些看上去政治正确的话题的潜在受众足有35亿之巨!
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弱势群体。
你听不进去黄执中不是你的错,是这个社会的错,当一个打着多元且辩论节目,最后最大的作用却是帮助这些年轻人来自我感动,矫揉造作,谁又不是这场疯狂自我谄媚的狂欢中的一份子呢?
我们不停的标榜自己包容多元文化,但是我们又太听不进去那些难听的真话了。
我不否认肯定会有,但是最后到底有多少个奇葩说的观众最后真的长期的去看专业的辩论赛了,或者自己参与了那些专业的辩论赛呢?
别骗自己了,
被讨厌的根本就不是黄执中,是讨厌被别人告诉真实的世界
这些人喜欢的,也根本就不是辩论
自以为是的善良,一文不值
谢邀。
我很能听下去。但我觉得题主听不下去也没关系,也不一定跟文化水平有什么关系,可能就是你不喜欢这种辩论方式。理性沟通,理解差异,多元共存,多好。
在别的回答里说过,我不反感黄执中离题,我听的下去,是因为两方面。一是我对黄执中讲话的方式觉得有兴趣,跟绝大多数人不一样,他显然不背稿子,都是围绕着一个大意渲染,内在的节奏感我觉得挺好,我觉得我听他可以学到这方面的东西;二是我理解他的“唯价值可辨”的理由及其带来的技术特点,对我个人来说,是一种比纯技术派更能接受的辩论方式,不是为了胜负,而是言明不同价值观的理由,在一个多元平等的舆论氛围中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我比较认同。反之技术派给我一种巧言善辩但缺乏真诚的感觉。这个认同不会因为“新鲜感”的消失而改变。
最后,关于疯狂追星的那个论题,开头他说“于公于私”,表情凝重,我第一感觉“您真不怕挨骂啊,这是豁出去了啊”,我个人理解那不是在辩论,而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韪申明一个事情。马东最后也说“我们都怕流量,但有些话必须要说“。这是我理解到的这一期节目希望说出来的话。喜不喜欢都没关系。但这一层,我敬佩。
楼上居然全是反面意见,我来说个不同的看法。
对战术和阵型设计的学习,很有必要,但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来学习,生搬硬套就没必要了。
来说说实际的案例:
我们是深圳的一只业余球队,网络上召集的,有40人左右,2015年是我们的第四个赛季,截止今天应该已经踢了150场比赛了。球队最大的接近45,最小的16,平均年龄应该在35左右,大叔占了绝大多数。而且这里面大部分人,是已经放弃足球很多年后重新开始的,比如我在加入球队前,已经12年没有踢过足球了。总的来说,球队里面水平参差不齐,业余里面水平偏下的。
我们对内人比较多,经常分为红白两队比赛。白队有一个速度冲击力都很快的前锋,还有一个踢过大学生联赛的后腰,刚组队踢球的时候,白队连续虐了红队有半年吧,每场赢5-6个。红队的优势只在中场有2个公司球队的主力,控球比较好,但经常是围着白队禁区前倒来倒去不进球,一旦失误被白队一个反击就丢一个。随着踢得多了,红队个人能力有所提高输球越来越少,就开始琢磨怎么赢球了。首先是红队设置了一个前置的后腰,一旦转入防守状态这个队员就去贴对方后腰,永远站在持球队员和后腰之间,不让白队通过后腰来发动长传反击,这样一来白队进攻威胁大打折扣。第二是从队内挖掘了一个没人要的小个子队员,因为这个小个子虽然球踢得不怎么样,但是在短距离爆发力极好,三步以内没人能追上他。安排他打边后卫,不许压上,专门站在对方前锋身边2米,对方拿球启动冲刺的一瞬间进行上抢,成功率很高。在这两个战术都采用并且见到效果一段时间后,做了一个最重大的改变,就是把整个防守战术调整成了全队参与的压迫式防守。除了后场2个红队后卫陪着2个白队前锋,其他人全都在对位逼抢,前锋去扑抢白队持球后卫,前腰切断后卫向后腰传球的线路,逼白队后卫直接大脚向前开。这最后一个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白队不能有序的组织进攻,让他的进攻变成盲目长传解围,再让自己的后卫和对方在小范围拼速度。自从这套战术运转以后,红队遏制了白队长传反击能力,白队的进球率直线下跌,而红队通过战术加强了自己控球的优势,也逐渐解决了不进球的问题。
通过上述自己踢球的经历,可以看到即使是在业余比赛中,通过一定的战术安排,仍然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改变战局。顶级比赛的有些战术安排对业余比赛时有一定的启发性的,比如后腰前置就是受到了比达尔踢法的启示。另外,顶级比赛所传达的队足球的理解,才是对业余球队最宝贵的财富,业余球队可能无法踢出巴萨那样的流程配合,但不能阻止大家对于这种技术风格的模仿,对于控制皮球的追求。反过来,在自己业余足球中对于某种战术风格的模仿,也可以极大的增加看球乐趣,更好的揣摩教练意图,从技术角度观赏比赛。
128g空间800块,这是三星新的旗舰存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