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的支持与鼓励!
前几天我做了四个菜给同学吃,一个咸了、一个淡了、一个糊了。但同学们觉得家常菜吃得很开心,连汤都没剩下。我也挺高兴,觉得辛苦没白费,心里想着下次怎么把盐和火候搞好一点。
第一次做这个辩论讲座的Live,我的感觉也差不多。
首先,我再重申一下我做这个Live的初衷。我的很多朋友,虽然自己完全不打辩论或者自己是辩论的老手,也来支持我的Live、帮助我分享,我心里觉得特别暖,么么哒!但是吧,这个Live确实不是为非辩手或者辩论老手设计的。如Live介绍中所说,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够为那些稚嫩且缺乏辩论资源的辩手提供一些基础的建议,所以这个Live叫“立论入门”,没有所谓“高阶”的东西。
然后,经过了这次Live,我发现到确实有一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比如,我在现场讲课的时候特别喜欢在黑板/白板上边写边讲,举个例子,我如果说正方为了论证这个立场说了这句话,但是中间缺了逻辑环节,我会把这个东西画出来,然后看着场下的同学,让他们先想一想,最好有人能说一说,然后再画出完整的逻辑线,补上我认为缺少的论证的关键词,然后在通过听众的表情和反馈来判断这个点有没有讲清楚。这个东西在Live上没有实现,我觉得讲解的效果是不够好的。再比如,我讲的内容太多,有点贪心,导致有些地方给的例子不够具体。我认为呢,把我的板书更完整地画在ppt上太费时间了,实在是不现实,下周学校开课后我应该也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如果还有下次Live,我会试试直接写在纸上然后拍照,不过字不好看。。。
最后,如果你问我要是你只从这Live的三个小时中记住一件事,我会告诉你,别天天想着怎么飞,先把一步一步走稳。当然你可以自己判断,如果你是非常有天赋或者非常有文化的人,你可以把我的建议当笑话听。
你问我如何破题、你问我如何立意、你问我如何切入、你问我如何挖掘。我告诉你,资料读了,自然你就有想法了,挡都挡不住。资料哪里来?如我所说,当当网、Kindle、知网、各种官网。禁枪的题我读了两本书,一本纸质一本Kindle,都是全书讲禁枪的。共享经济两本当当买的纸质书、十几篇知网论文和国家相关的文件报告。网络舆论影响司法公正的题两本当当买的纸质书。那种虚虚的人生意义的题,我也读了一本书,当时买不到纸质的,就Kindle搞定的。
当然,我的分析能力确实不差,GMAT是主要考思辨的我裸考一次考到前2%,前几天做职业特征测试的时候也发现大局观和看清事物中间的联系是我的长处,所以我也问自己,只给大家读工具书的建议够吗?
那如何提升逻辑和判断力?
第一,庞阿姨劝大家好好学习。无论是专业课、通识课、文科、理科,都是有很多逻辑和方法论的东西在里面的,想明白了之后可以应用在很多问题上。不要认为打辩论和学习是冲突的,当然,我不是让你做汲汲于分数的大学霸(我朋友说我是低分高能。。。),但如果在有老师带有老师教的情况下,你都不愿意动动脑子把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想明白的话,怎么能指望看到辩题一拍大腿就融会贯通了呢。
第二,一些常见思辨的问题、一些思路很common的辩题可以熟悉一下,也算是个小捷径。举一个例子,杀一救百是不是正义之举,如果你去看场这个题目的比赛,那你必然会听说电车难题,懒的话搜一下公开课,哪怕只看第一课,勤快的话去看一下桑德尔的书,视频有点评的话也听听点评,再自己用心打一次这个辩题,那你一定会对这样的道德难题有充分的理解,那么下次你打很多辩题核心思路都是一致的,比如营救式刑求、比如“如果程序不正义是达到结果正义的唯一手段,你要不要做”。
第三,扎扎实实立个公允的论,然后在打模辩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操作性去微调立论。多给点实打实的资料、数据、例子,发掘些正常人觉得你不是在打嘴炮的价值。真的足够了,you will be surprised,有多少你的对手懒得去做这些东西。等你真的把这些东西都做到了,你到时八成不会来问我“高阶”的东西了,你自己就悟出来了,而且很有可能跟我悟出的东西不一样(石楠、王韵娇、王肇麟、我都不一样)。到时咱们就不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是共同讨论、互相切磋的关系了。
还有呢,有些同学问的问题确实太宏大了,我实在有心无力。怎么说呢,如果你要跟我讨论某一个我立的论为什么要那么立、思维过程是什么样的、具体要怎么操作,我一个辩题可以说三个小时。你问我怎么带队,我可能一把鼻涕一把泪跟你哭三个小时。所以总结性的东西、方法论的东西、基础的东西,我就只能诚恳地说这些了。
你说世界冠军的教练就教这个?!你信与不信都好,这么多年我靠的就是这个,我反正没骗你。
----
一人问少林寺的武僧:“你是咋飞檐走壁的?”
武僧说:“你先每天绑着沙袋跳。”
那人说:“老子九块九都付了你就给我听这个!”
武僧说:“要不你退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