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每日经济新闻 邀。
股价的上涨要么靠利润上涨来支撑,要么靠新资金的涌入来维持。
但是二者效果完全不同。
前者是提高股价的内在价值,后者是吹动泡沫。
2020年美国GDP预计负增长(IMF预测萎缩6.6%),但这一年的道指却从23538.44上涨了7.25%,仍然维持了美股的长牛走势。
但这一年年内的美股走势却很跌宕,这些都表现在那根深深下探的年线下影线里——史无前例的四次熔断,最低点调整幅度较年初几近三成。
即使如此,道指跟纳指比起来却是小巫见了大巫。纳指在大幅下调三成后不但成功翻盘,甚至到年底还上涨了43.64%!
虽说这里面有FAANG和微软特斯拉英伟达等美股巨头的业绩支持,但巨头业绩和市场集中,并不能掩盖疫情和危机背景下的百业萧条。
那么失去业绩支持的美国为什么仍然可以一路凯歌?原因就在于美联储护体。只是这种加持的后果是泡沫放大。
一句话,从业绩支持的角度来看,美股早已高估,标普500成分股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已超过30倍,创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高,甚至超过1929年“大萧条”之前的水平。
那么美股会出现股灾吗?泡沫会破裂吗?
我的观点是不会。
美联储对货币政策的驾驭,或者对美元霸权的适应,其实是有一个学习成长和适应的过程的。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前,美元虽然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但因为锁定美元,美联储在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实际上要因为受限于黄金,而放不开手脚。
直到尼克松1971年废除了美元对黄金的兑换义务,美联储才得以解绑。只是之后美国经济表现良好,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的信息革命让美国经济保持强势,使得此时的美联储的货币霸权虽然事实解绑,但因为受限于货币政策实务和理论框架,没有意识到货币数量政策的作用,而仍然以货币价格政策(利率)为主。
但这一局面在2008年次贷危机时被彻底打破了。
次贷危机出现时,为了挽救当时号称大萧条2.0的危机,美联储用3.5次QE把美元释放出来。在以“直升飞机撒钱”为名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力挽狂澜下,美联储用史无前例的货币数量政策挽救了美国,甚至挽救了世界。(详细阐述可参阅“美国的焦虑:当美元霸权遭遇新孤立主义”)
美联储这个时候才意识到美元霸权的正确姿势。美元原来可以这么玩,货币数量政策要比价格政策猛烈一百倍!
这次危机行动在实务上为美联储的货币数量政策进决心行了松绑,思想上彻底解放了美联储对美元霸权的思想束缚,现代货币理论也堂而皇之进入学术领域。以至于在2020年3月9日原油冲击之后仅两周,美联储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祭出无限量QE。
所以,现在站在美股身后的是一个真正觉醒了美元霸权葵花宝典的美联储。
什么东西都怕“过”。过犹不及,大而不倒。
正常情况下,谁出问题谁调整,要调整自己来满足社会和宏观经济的整体要求。
但太大了的时候,情况就不一样了。比如美股。
本来美股泡沫多的时候,跌一跌就可以了。泡沫再高,就得搞一次股灾,成本虽然比回调高,但为了健康经济结构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当泡沫再大的时候,就连危机的成本也不敢、也不能承受了。
美股泡沫,尾大不掉。
当美股大而不能倒的时候,就不能靠调整自己来适应经济,而是要靠调整经济体中的其他部分来适应美股。
尾大不掉,就会反噬其主。
我不知道美股什么时候叫足够大,但2020年股灾的出现却把美联储的底线暴露出来。
现在大家都知道美股是跌不得的了。
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把明牌,美联储站在美股的身后,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投资界有一句谚语叫“不要跟美联储作对”,这句话放在现在尤其适用,因为这完全就是美联储的真实想法。
欢迎关注“财经杂感”,公众号和专栏同名。
谈谈美联储财政刺激的举措 - 依据Y21Q1统计,全球央行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为61.7%。关于Fed那份1.9万亿财政刺激,美国人本月会开始领取新一轮刺激计划发放的支票;这与前两次刺激计划类似,对于已将银行信息提交给美国税局的美国人,大部分的补贴以存款的形式直接发放。一部分寄支票…一部分发借记卡,但这些款项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最终到位,可能要到4月-5月。然而今年之前的几次财政刺激,钱给到美国低产居民,就被他们以赌徒心态投放到股票市场了,所谓“YOLO”就是反射这种投资心态,但这些散户不会止盈,也不会设置止损点,于是最终这些热钱又通过交易策略回流到资本方,并未完全用于消费和生产,对于产业复苏的刺激微乎其微,对于就业复苏同样微不足道。于是,3/31日即将宣布的新一轮$3-4Trillion财政刺激计划主要是针对产业复苏【其中$1Trillion针对基建业、清洁能源和气候变化,其中$2-3Trillion针对教育业和社会福利】,这与此前完全用于居民纾困的用途不同,新一轮刺激重点针对产业经济,对于产业复苏和就业都更为直接。但正是由于金额巨大、涉及产业面广泛,所以决议的阻力重重,当下很多情况也并没有被price in;比如社会福利就一直是两党争议的命门,加之民主党的参议院席位领先微弱,最终的财政拨款和基建方案的结果不得而知;然而如果只是结果未决,那还不至于成为市场波动焦点,焦点是背后牵扯出来的加税和政府负债问题;
谈谈美联储QE的逻辑,以及加税-长期利率-通胀等因素对于产业复苏和美股投资的影响 - 要知道美联储撒钱可以靠着印钱,但美政府撒钱就只有“加税和借债”两种路径,加税的关键在于税率增加的幅度,本来市场认为拜登即便加税也不会加到此前声称的28%而是推测在25%左右,加之其它的加税政策也会因各种阻力而削弱幅度,然而倘若现任政府决心甩开膀子撒钱,那同样意味着钱撒的越多,税率也会加的越狠;而另一方面,政府借债的关键在于长期利率,即美十年期国债利率,理论上讲政府借债越多,那么长期国债利率也会越高,长期利率高对于市场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所以,我们关注3/31拜登在匹兹堡的讲话吧,倘若基建方案顺利推行,那么对于相关行业自然是重大利好(比如$CAT,$URI等,或兼顾新能源和基建两个赛道的$Eaton,或是基建行业ETF $PAVE),当然一旦公布的基建方案不及预期,上述公司也是最大的短期风险所在,因为市场已经预期了一部分利好,假如希望落空,也会引发资金出逃;此外,基建方案的金额也需要注意,金额越高,税率和长期利率也就越高,这两点绝对会重创以科技股为首的高成长型公司;而高税率虽然对金融/能源版块影响小,但对于通讯/科技/消费者版块影响大,因为拜登的加税对象就是科技巨头以及有海外业务的公司,比如$FANNG,$TSLA,因此一旦基建方案通过且金额上达$4Trillion,科技/成长股将会遭遇重创。这个方案对于基建/新能源是多大利好,对基建/新能源就是多大的利空。最后一点,长期利率和通货膨胀,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Q2-Y21全年的市场表现都将受制于这两个指标;Powell前几天有讲过短期利率在Y24之前不会提高,但长期利率随意,除非增速过快,否则Fed不会出手买债券来控制长期利率;但在经济复苏初期,长期利率上涨是积极信号,意味着经济健康向上发展,同时Powell也说了目前通胀率,还很低,2月份CPI才1.7%,距离3%危险边缘还很远,高盛分析师也推测今年年内通胀率会稳步到达2.4%附近,推测Y22再回落到2%左右。一定水平的通胀对经济是积极的,所以Fed会放任上涨但会控制速度。有人会问为什么美联储一直印钱而美通胀率却并不高,这要知道QE的目的,是释放流动性,印出的钞票最终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美联储手里,并不会大量流入实体经济,因此这是Fed印钱而美政府发钱,通胀却仍旧维持在低水平的原因,通胀压力没有想象中的高。以及,当股市利益与实体经济发生冲突,Fed会优先支持后者,因为股市问题不在美联储的绩效范围内。那么经济复苏时,意味着经济敏感的周期型行业会持续受到利好,另一方面,持续上涨的长期利率和通胀仍然是定时炸弹,但最先受损的仍会是科技/成长型股票,它们受此影响最大。
不管怎么说,至少Q2的确定性是最强的,包括确定性的利好和利空,同时资产配置转移也继续会是Q2主旋律,传统价值股跑赢科技股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结束,各方政策和因素都是利好价值股且是具有持续性的,而科技股为首的成长股在短期内没什么复苏的希望,税率冲击+长期利率冲击+通胀冲击+复工的冲击,这些因素都是利空成长股的,但个别除外,比如Google就是成长属性同时又是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公司(广告业务是受经济周期影响极大的业务),包括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旅游/娱乐业复苏也会利好谷歌。
#如下引用,是列举美国最近半年的关键宏观财政政策和龙头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