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和一些教授真的好像……
“小蒋,你看我们每天这么多病人,随便找个找个方向,我们做个临床试验,你之前做过一些,要不你来设计一个我找人来做呀!”
“嗯嗯,没问题教授。我预计了一下,您看随访的话术后3天,7天,15天,30天,这样每组100个病人的话,一共400次,800个量表,两个月内。这样随访8-10个人全职做就行。然后术前伦理和方案我可以带人搞,您给我一个人就行。总共,您找10个人左右给我就好。”
“那我们术中的数据这些体征数据采集,不能用吗?我们做术中嘛。”
“也行,那您要先和信息科申请临床数据导出,这个要过医疗科周例会的,然后伦理和方案给我一个人,然后数据过滤的话需要1-2个人,要会编程和数据分析的。这种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要大点,所以数据量也大,按照500个样本的话,术后的数据总要有随访,这里大约5个人吧。工作量也挺大的。”
“小蒋,我给你一个人,时间长点没关系,我们做个小的嘛。”
“教授,我先去忙了。”
中国的医院,没有临床数据。
中国医院的临床数据,都要医生护士原始采集。
看病的医生护士都不够,还给你去采集数据?
说什么信息化的,数据自动导出的。先去看看HIS系统的整个闭环,人家是来给你做科研数据的么?
要包含这个需求的HIS系统?去看看报价是多少,平摊到病人身上是多少(政府肯定不会出这个钱),你要拿多大的项目可以cover掉?
好好说话,别张口就来。
补充一下,还真有一个临床数据库由医院弄的。
美国NIH牵头,在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麻省总院,牛津大学等重症医学的临床数据汇总,MIT的计算生理学实验室进行数据处理得到的MIMIC数据库,就是我之前用来做机器学习算法的数据库,现在到第四代了。
但是别看人家把临床数据转换为研究数据开放给全世界研究,人家光数据转换时,对隐私的保护,对缺失值的注释,对多时间点数据的表现方式等等,算法和程序纷繁复杂,人家这几千个病人的数据做好这些变换而成为临床研究的raw data,这个过程人家就花了近10年。
所以不是产生了的数据,就是可以用的数据。
首先要知道国内本来就从一个百废待兴的状态走到今天的,一切的一切都是要从头开始,临床医学也不例外。
无论是研发药物、还有临床研究都需要底蕴,底蕴这种东西,以前我们哪来的什么现代化底蕴?
让我想起一条视频说中国周边的国家不能加工原矿石,只能给中国加工。一条评论是「不是不能加工,是因为污染大」。和这个问题一样,完全意识不到,现代化的积累和底蕴对于干成一个产业的重要性。
这么多年的积累,最近几年不就已经有些东西出来了吗?
科研分为基础科研和临床科研,无论哪种都是非常烧钱的,以前的一穷二白的状态下,哪来的钱烧科研?
要知道科研这种东西,是探索性的,大多数情况下烧的钱什么结果都得不到,也就是很多人批评的没有用的科研,没钱的时候烧生物科研,参考下以前卫星、航天这些怎么被骂的。
中国有海量的病人不假,但是没有「海量的数据」,因为没有钱,也没有随访系统——没有钱,就没人去做;没有随访系统就没地方去记录。病人都是来了就走,哪来的「宝藏」?
像英国有一套国家级的随访系统,人家动不动就能多中心、随访十几年,国内也就最近一些年才有了部分随访十年以上的数据,还基本上是单中心的(也就是一家医院自己做的)。
不是差距一直很大,而是我们从零开始建设,已经很快了。
这个我们广西叫打屁虫,能吃的
学名椿象,有的地方叫臭大姐,九香虫
(抓错重点)
我觉得鬼子有点自作多情了,人家泽连斯基讲话是给你们听的吗?在泽连斯基眼里,鬼子和黄皮猴子不见得有啥区别,怎么可能听得懂人话呢?就算听懂了,有什么资格感到不满吗?
所以总结起来,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你泽giegie和你拜爹爹在唠很重要的事情,你跟那裹什么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