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近一百年来交响乐团指挥和演奏能力是否有提高和发展? 第1页

  

user avatar   liu-yu-96-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大概说说吧,说多了得写本书。

时代和审美不一样了。今天我们演奏贝多芬主要考虑的是贝多芬应该用什么风格而不是我认为贝多芬应该是怎么样。这是一个角度问题。以前浪漫主义指挥大师当然有他们的魅力,他们的音乐大多非常动人,但是他们的处理也有相当多和作曲家原意不太符合的地方。再就是他们当时的传统会让他们觉得用8个贝斯演奏莫扎特没什么不好的。而我们这个时代演奏莫扎特用8个贝斯我觉得像见鬼一样。受到本真运动的影响,我们对各个不同风格时期的音乐在分辨上更加清晰了。就像卡尔里希特的巴赫和哈农库特的巴赫在时间上没差几年,但是却是两个时代的差异。我们今天认同演奏什么时代的作品要符合那个时代的音乐风格和讲究,就比如说装饰音,今天就比20世纪初讲究得多。

今天的音乐的问题不是风格问题而是过度商业化的问题。


有两个个朋友问了这么一个问题,我觉得挺好,就在这里回答一下:

不同指挥和乐队演绎的同一首交响乐,

和计算机电子合成会有哪些区别。

如果考虑到计算机的音准(主要指弦乐)、时值、节拍准确性远远高于人类极限。

是否可以认为电子合成版更完美的表达谱曲家的曲目?


我只能如果我本人用计算机合成应该能达到我认为最完美的地步,但是这个时间成本会比我排练高无数倍。计算机是可以在准确性上做得比人好,但是计算机什么也不会。也就是说,我想要什么,必须一点不差的告诉计算机,也就是说,每个声部都需要我一个音一个休止符的去修。我不敢想象一个马勒交响曲需要我修多久,恐怕没个三五个月根本就不能看。乐团的确有时候会不够准确,但是乐团这帮人有自己的经验和演奏基础,对自己的演奏也有反应,他们在演奏中可以不需要指挥就进行调整。好的乐团没有指挥就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指挥只不过需要把这些东西进行再加工和调整就够了,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好的乐团演奏再复杂的作品有个三五次排练就差不多够了。但是计算机可能需要每个声部每个声部的调整完了以后再进行整体声音调整,最后出来的结果可能只比乐团稍微好那么一点点,那么这个结果和时间以及精力上的成本相比较,就显得性价比太低了。计算机的长处在于精确,但是劣势也很明显,他们没有经验,也不了解乐团的基本演奏规则,这些东西也需要教给计算机且帮助他们调整到一定的高度。当然,我了解过,从技术上来说,这些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算分让计算机有审美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但是这个是一个技术问题,多久能解决,我就不清楚了,但是这个问题我请教过我们学校做人工智能的同事,他们说只要把算法优化好了,应该是有可能解决的,但是他也不清楚这方面需要做到什么程度。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们如果有足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运转起来肯定比计算机初期要快得多。而且计算机能多快适应风格中的变化,这个我觉得也不太好说。


我想知道指挥和演奏在学术界有没有一套相对客观的评判标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像近年某些严肃音乐的作品,尽管普通听众觉得难听,但学术界能公认其艺术价值。


当然有客观的标准的。比如对总谱上面内容的认识,演奏法的控制,是否对乐团提出了足够的要求,是否对风格有准确的把握。无论是卡尔伯姆的莫扎特还是哈农库特的莫扎特虽然角度不同,但是起码听着都是莫扎特,基本的风格上是一致的,只是不同时代的人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完全一样,但是问题还是那些问题。这些年过度的商业化,让年轻指挥都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以“表演”为中心了,看着都是好演员,但是很多时候音乐很糟糕。音乐创作这东西呢,现在都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稳定,难听与好听都是相对的,听习惯了我觉得就不难听。

评判指挥的点还是有一些的,我就说说一些哪怕是外行也能了解的点。比如,指挥最后看的还是结果,给你三天时间排练,三天以后这套曲目是否听上去和第一天有本质上的差别还是排练三天以后还是和第一天一样混乱。排练的时候能不能抓住主要矛盾,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把作品的内容最大的优化起来,很多指挥排练的时候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就是一团麻,细节和整体都不能停。从技术上看,指挥手势是不是清楚,其实就是乐团最后是选择一刻不停的盯着指挥还是选择压根不看指挥自己数拍子,指挥如果可靠,乐团会更愿意把很多问题交给指挥自己看着就完了,但是如果指挥不靠谱,乐团只能选择一起数拍子,免得被指挥坑死,这也是常说的,指挥可以不帮助乐团,但是也不要给乐团捣乱,很多指挥的手势不明确就会造成他打一下子会有5-6种不同的理解方式,结果就是一个和弦变成了一套不规则琶音。再就是一套新创作的作品,指挥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把条理理出来,保证很快演奏员就能进入状态。能够短时间内把新作品的条理抓出来。再就是协奏曲或者咏叹调指挥能不能过一遍之后就准确的了解独奏独唱的思路,保证在音乐上准确的进行烘托并灵活的反应独奏独唱的演奏和演唱。这些都能体现出指挥的能力。再就是一个能力就是一个乐团,在人员流动不是很多的情况下,跟一个指挥工作两三年,是不是有变化,是不是形成了更好的习惯,是不是能够对很多问题有一个自主且统一的认识。




  

相关话题

  学一门乐器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改变? 
  2021肖邦国际比赛为何不公布评委打分? 
  有没有难度不是太高的钢琴协奏曲? 
  后摇滚是不是古典音乐的「文艺复兴」? 
  同一首钢琴曲,不同的艺术家演奏,会有自己的风格吗?如何界定呢? 
  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奥地利小提琴哪个更好,还有中国的小提琴有什么好的? 
  如何评价 Daniel Barenboim? 
  如何评价指挥家Ferenc Fricsay? 
  钢琴是弦乐吗? 
  有没有难度不是太高的钢琴协奏曲? 

前一个讨论
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应该以怎样的顺序进行学习?
下一个讨论
我想知道学音乐专业的大概花了多少钱 工作以后回本了吗 干的事什么工作?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