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是靠保护能保护出来的,它是经济和政治发展水平的自然体现。
如果某种文化缺乏竞争力和生命力,只能说明其基础本身就存在问题。
保护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是让传统文化“现代化”。这个“现代化”不是指“西化”,而是能让现代以及未来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实际收益(经济或精神收益)。
而对于中国来说,要实际做到这点至少需要:“文化商业化”+“创作自由化”+“分配侧改革”。
通过“文化商业化”把传统文化从“存款”变成“资产”,通过商业利益的刺激,把传统文化盘活并注入新的生命力。
……第四张图想想还是不放了= =。
通过“创作自由化”让文化资产可以保持敏感性并与时俱进,推动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改良和重生。
通过“分配侧改革”把社会资源更多倾向于中低收入群体,在经济和文化资源上实现地区和阶层间发展的均衡,尽可能抹平地区间、阶层间因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而带来的教育信息壁垒,以形成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稳定庞大的高文化水平的消费群体和欣赏(创作)受众(最好是全体国民),使国内的文化内需与产能充足且不断升级,从而不断助推和提高国产文化产品的质量。
用这个思路,就不难看出,现在我们在第一步(“文化商业化”这一层)就已经走得磕磕绊绊(看看现在汉服圈和中医圈的各种乱象= =……),所以为什么国人会感觉传统文化缺乏竞争力甚至生命力,应该就不难理解了。
谈这些太早了吧....还没到那个阶段。
而且保护中国文化与日韩的文化输出,这二者有什么直接关系吗?
由于各种特殊原因,中国在日韩文化的输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他们没有对中国文化造成直接威胁。举个简单的例子:
你能在街上看到几个日韩明星的广告?
满大街最有日韩元素的基本都是饭店,像是寿司、鱼生、鳗鱼饭、烤肉、炸鸡等,但这些也没动摇中国菜的地位啊。
现代社会中,往往是富国才能产出大量的文化娱乐产品(且足够精致),而穷国则扮演消费者和文化净输入的角色。
什么是中国文化?很难一句话完全概括,但肯定不止是孔孟、老庄之流。
任何需要被精心保护的「文化」,都已经丧失了生命力,无法靠自身存活,就像京剧一样,最终注定要走向消亡的。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这也是穷国的文化普遍固步自封的原因——出不去。
而日韩的文化通过欧美式改造后,具备了流行文化的特征——普世性。
京剧长期被当做国粹,受到官方和民间组织的保护,然而并没有卵用....大家该不看的依旧不看,只能活在笼子里。
历史上有无数「古老的文化」消失了,古埃及、玛雅、巴比伦都变成了灰烬,很多人拿中国文化的古老当做卖点....
但「古老」本身并不是一个加分项。
90%的芸芸众生都是凡人,没闲心想保护文化之类的闲事,只想苟活罢了。
电子游戏、综艺、流行音乐的风靡,都是人类只顾当下的现实选择。而热衷于听传统戏剧、评书的人可谓廖若星辰。
只有行将就木、快进棺材的东西,才需要专门号召人们精心保护。而且最终也往往会失败,并不会因此而复兴。
需要保护的东西都只能活在宣传里面。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你可以申请 但批的概率和北京购车摇号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