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美帝给苏联的军事援助真的很关键吗? 第1页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租界法案对苏联的援助效果介于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之间,所以才引发了这么大的争议。要说租借法案为什么不是雪中送炭,就得讲清楚二战第一个重大转折点:


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莫斯科反进攻)是苏德战争的第一个重大转折点。在莫斯科防御战役初期,苏军吸取前期战争经验,全面采用大纵深防御战术。在莫斯科以西300余公里纵深内建立了以三个方面军和一个战役集群共75个师,125万人,990辆坦克,7600门火炮,以及677架作战飞机进行掩护的国土防线。这也是二战期间反制德军闪击战效率最高的战术体系。

在传统的防御作战中,部队会被均匀分配在防线上,并以预备队支援。而一旦防线被突破且反击失败,部队就必须整个后撤以防止被钳击,比如法国在英军敦刻尔克跑路后,组织了新的索姆河防线。但很快被德军装甲部队多点突破,只能再次全线后撤。

而在大纵深防御中,防线的厚度被大大加深了,领土被视为相当廉价的可消耗资源。防御方的部队会被梯次布置在多条防线上,并且有计划地放弃领土后退,同时留有预备队进行局部反击。在防线上逐渐消耗对方的同时,压迫进攻方的后勤。当闪电战因为后勤压力被迫停止前进的时候,战场态势就会重新变成消耗战。


在整个莫斯科战役期间,苏军深度高达300公里的深度防御大大削弱了德军中央集群的突击力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参与初期莫斯科防御作战的三个方面军全部都是“残兵败将”。布良斯克方面军,西部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的大部分兵力都来自于对前几次苏军大溃败后的重新编组,士气,装备都相当低落。尤其是空军装备,仅剩下开战前水平的25%,几乎被德军全面压制。

而与此同时,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实施的“台风战役”得到了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坦克部队和航空兵部队的加强,德军最高统帅部用于莫斯科方向的军队共达75个师,至180万兵员,1700辆坦克,14000门火炮,1400架飞机。具备了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但苏军也下定了决心,苏共中央政治局、国防委员会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作战组一概不离开莫斯科。莫斯科防御作战正式拉开帷幕。


1941年7月中央集团军群在明斯克战役中包围了大量苏军,在苏军数条战线上打开了一个大缺口,苏军无法及时填塞,因为没有任何预备队可供使用,西方面军被击溃。

1941年8月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损失惨重,莫斯科门户大开。但德军攻势在斯摩棱斯克防线被迟滞两个月,进入9月份。同时德军被迫消耗了24支战略预备队中的10个。德军开始直接攻击莫克斯防线。

但苏军的表现越来越好,最终在寒潮的帮助下,顶住了德军的闪击战。(寒潮对德军影响极大,德军因为缺乏低温耗材,低温设计,重装备大量瘫痪,并因为缺乏寒装,造成数十万规模的冻伤)与此同时,远东预备队及时抵达莫斯科战场,苏军集中110万人,58个师的预备队,发动莫斯科反击战,德军快速溃退。盛怒之下希特勒在1941年12月19日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解任。

可以说莫斯科反击战是二战第一个重大转折点,苏军第一次成功防御了德军的战役级攻势,并给德军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随即苏军便开始春季攻势(但被德军虐得非常惨)。



在1941年末到1942年初这段最危急的时间,在西南方面军和西方面军两大主力作战部队被全歼,布良斯克方面军被重创,重工业东迁还没有及时恢复产生的期间。租借法案几乎没有帮到苏联,仅提供了16万吨物资,在苏军最缺乏的坦克装备上,仅有少量早期型M3这种坦克中的搞笑艺人通过北方港口进入苏联。租借法案并没有在苏联最危急的时刻对苏联起到那么大的帮助。


所以说租借法案并没有那么雪中送炭。


但与此同时,在整个苏德战争中,租借法案的援助力度也确实大得惊人


在整个二战期间,有超过14000架美国飞机(其中很多都是性能非常好的型号)44000辆轻型载具、375883辆重型货车、8071拖拉机和22800辆坦克和装甲车,还有3.5万多辆摩托车、7944门高炮、108293挺冲锋枪以及各类舰艇672艘被送入苏联。


除了直接的装备援助,物资中还包括苏联急缺的130713吨无烟火药、132237吨炸药、2,589,766吨钢材和26110吨铝、631017吨化学品,及时补充了苏联重工业短板,对维持苏联军工产能起到了重大作用。

此外,还有1541590条毛毯、331066升的酒精、15417000对军靴、106893吨棉花、2670000吨各类优质燃料(对苏军极其重要)以及4478000吨粮食(在夺回乌克兰产粮区前极其重要)。


如果没有这些物资的及时补充,苏军在42年初后任何一次重大挫折很有可能就会转化成苏军无法恢复的致命损失,导致苏军在漫长的消耗战中失血而死。可以说正是有了租借法案的持续输血才确立了苏军强大的战略优势。


比方说42年初后苏军冒失组织的春季攻势,连续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及苏联南部附近发动全线进攻。由于苏军预备队的不足及德意志国防军的战术技巧导致在热泽夫附近产生了巨大的伤亡。即勒热夫重点防御战。


1942年1月8日—4月30日的第一次熱澤夫-維亞濟馬进攻战役;蘇军投入1,059,200人进攻,阵亡272,320人、受伤504,569人。
1942年7月30日—8月23日的第一次熱澤夫-瑟切夫卡进攻战役;蘇军投入345,100人进攻,阵亡51,482人、受伤142,201人。
1942年11月24日—12月16日的第二次熱澤夫-瑟切夫卡进攻战役(行動代號為火星行動);蘇军投入140萬人进攻,阵亡260,000人、受伤500,000人。


每次翻阅苏德战争,总是会为那触目惊心的伤亡和破坏颤栗,


越是了解战争对我们这些小人物的残忍,才越是明白和平的难能可贵。


最后上张搞笑漫画吧(今日辱法1/1)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对苏援助对苏联的胜利非常关键,因为美国援助物资补充的是苏联工业的短板,尽管绝对数量在对苏援助物资里几乎不值一提。

现代工业体系发展到1920年代之后,早就不是简单的钢铁铸锻造,而是精细金属加工、精细化工、提高工业设备对粗糙原料的耐受度等,往往在各种宏大叙事中根本不提的领域。

巴巴罗沙行动对苏联工业体系的破坏,就集中在这一领域:

由于工业布局和开发时间的原因,苏联的精细金属加工产业链都集中在东乌克兰地区,尽管苏联在开战后就展开了工业搬迁行动,但搬迁的都是生产工业成品的重工业领域,比如车辆、飞机制造部门,基础工业如炼铝、炼铁、石油制品等方面都留在了原地,更基础的特种金属矿则根本无法搬迁。因此苏联搬到后方的工厂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基本工业原料如铁、铝等极端缺乏。

第二个问题,提炼初级原料的加工厂大多也被扔在了原地,这使得苏联即使设法从中亚、西伯利亚等地区开发出了品位较低的铁矿铝矿,也无法迅速变成工业用钢或精铝。这一问题直接导致苏联在战争第一年几乎无法生产加工过程较为复杂的成品,就连全力保障的T-34坦克,一度也出现了装甲厚度仅有20毫米、发动机工作故障频出的自用“猴版”,至于用胶合板造飞机都是大家熟知的。

第三个问题,苏联的工业生产程序有很大的问题,在流水线生产能力上,T-34坦克仅比德国豹式坦克的生产工时少1/4,但战斗力差距却有一半,因此提高生产效率也是一种战斗力,但对于当时刚刚进入工业国门槛的苏联来说,仅靠自己在生产过程中去摸索和改进,在时间上是不可接受的。

美国援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三个问题:

第一,通过直接援助成品原料特别是稀有金属原料,保障苏联的工业体系可以运行。除了成品原料外,更直接供应大量金属加工制品、石油化工设备成品、炼钢炼铝设备成品等。这使苏联可以集中生产力生产坦克飞机等成品。比如美国每月向苏联运送一座50万吨炼钢设备,一年下来就是600万吨,完全可以保障苏联的战时用钢,而且这个速度“恰好”与苏联钢铁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吻合。

第二,除了卡车以外,美国还援助了大量轻工业品如布料、鞋子、纸张、玻璃制品、医疗用品、以及最关键的食品和无线电等。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还承担了苏联95%以上的铁路、火车头和车厢的制造,全部按照苏联标准在美国造好运抵苏联,熟悉铁路标准的人都知道,苏联采用的是宽轨制。

第三,美国除了直接提供设备原料外,还同时输出了生产工艺,这对于苏联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比如石油制品的分离、钢铁铸造生产工艺等。

以上这些,在麦克米伦回忆录(谈判)、1947年美国国务院租借法案执行情况报告(执行)、以及苏联自己的战时工业成就(成果)中可以交叉验证,更有趣的是,某些生产与原料信息甚至能在德国方面获得反向验证(对比)。


user avatar   warsaw-pact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关键

1941年英国援助的马蒂尔达和瓦伦丁坦克在莫斯科战役的防御阶段时投入实战的仅182辆。就质量而言,虽然瓦伦丁的战斗能力尚可但马蒂尔达比较差,这种坦克难以适应俄罗斯的寒冷天气而容易陷入雪中,机动能力差。相比之下瓦伦丁能够在机动能力上勉强达标,但装甲和火炮这两种战斗指标上就拉了。这两种坦克防护上比苏联轻型坦克强些但火力上远够不着苏联中型坦克的标准(两者口径仅为40mm,t-34和kv1均达到75mm级)[1]

而机动车辆方面,@托卡马克之冠以及其他一些人一直是靠拿生产量和进口量对比来说明苏联在这方面上是如何依赖租借法案。让我们听起来好像三分之二的卡车完全是由美国提供的。然而是事实怎样的呢?事实是在1941年6月22日时红军就有二十七万辆卡车作为存货,在战时接受的七十四万辆中有二十二万辆是从民用产业中征用,缴获六万辆并且通过租借法案接收了三十一万辆[2]

根据pluto在相关话题下贴的表[3],1941年全年的卡车损失量为15.9万,所以至少有7万开战前就拥有的卡车保留到了1942年。因此战前拥有的车辆不能被“因为全部损失了,所以后期没有任何意义”的想法否决。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简单地对1943年的卡车拥有量减去当年租借法案提供的9万辆卡车了解到就算没有租借法案,苏联的卡车自产量也能够维持苏军四十七万的拥有量

在这种情况下,苏军也许会通过放弃历史上类似的针对中央集团军群的夏季攻势而专注于执行库图佐夫与鲁缅采夫行动。在1944年,也许苏军不会发起如此频繁的夏季攻势而专注于消灭中央集团军群和北乌克兰集团军群。

参考

  1. ^ 见 Soviet Lend-Lease Tanks of World War II
  2. ^ https://fat-yankey.livejournal.com/32078.html
  3.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962741/answer/144456511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允的说,还是挺关键的,主要是火车和卡车这块,战争期间,苏联工业由于战争初期的严重损失和大规模向坦克生产倾斜,汽车和机车工业受到极度压缩。

火车方面,根据《苏联国民经济统计年鉴》,苏联在战争期间生产的蒸汽机车如下,1941年生产了708辆,1942年生产了9辆,1943年生产了43辆,1944年生产了32辆,1945年生产了8辆。

内燃机车方面,1941年生产5辆,1942年生产1辆,1943到1945年这三年是0。

电气机车方面,1941年生产6辆,1942年到1945年这四年是0。

在整个1942-1945年间,苏联铁路车厢的总产量为1087节。

美国经租借法案向苏联提供蒸汽机车共1900辆,内燃机车68辆,铁路车厢11075节。

苏联在战争期间汽车产量约20.5万辆左右。

美国经租借法案共向苏联提供了42.7万辆汽车,其中载重卡车约为35.6万辆

除了大名鼎鼎的斯蒂庞克US6卡车(后来苏联的吉斯150和中国的老解放本质上都是斯蒂庞克US6的仿制品)外,还有雪佛兰G7100和G7107(喀秋莎火箭炮就大量使用这两种卡车做运载车,当然也有用斯蒂庞克的),以及福特-马蒙·夏灵顿HH6-COE4卡车。

东线战场的壮丽炮火,离不开美国人的澎湃动力。

另外,美国在战争期间向苏联提供了一亿五千万双军靴,几乎相当于给全体苏联人一人发一双。

美国人在大量援助其它国家的同时,还制造了遮天蔽日的机群,恢宏庞大的舰队,馒头造的比T34系列还多,还有余力给士兵们发丝袜巧克力罐头当嫖资,可口可乐公司可以获得几乎无限量的供应白糖,就连其它国家的卷烟纸也是美国人提供的。

什么叫天朝上国啊(战术后仰)。


user avatar   hai-wu-lan-nuo-w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美国来说,很关键。

因为英联邦获得了307.53亿美元的援助,占总额的大约63%。但拿了更多援助的英国人,既没有攻克柏林,也没有提前开辟西线,甚至在诺曼底战役后,英国依旧不能独立扛起西线,西线还要靠美军出兵帮忙打。

苏联获得援助资总价值达111.41亿美元,约占租借援助总额的22.7%。苏联拿了22.7%的援助,就能杀进柏林,你说关不关键?

对美国来说不仅关键,而且性价比非常值。美国要是把对英苏的援助换过来,西线还没诺曼底登陆,德国就战败了。苏联还能提前开辟对日战线,美国的原子弹还没研制出来,东京就被毛子给提前攻克了,还送裕仁全家去见尼古拉二世一家。


user avatar   wen-ruo-xun-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谢邀,先说结论,军事援助很重要,但是否关键完全取决于后世评价者的屁股如何

毕竟吃了保底4倍于苏联军事援助的英国,顺便米利坚亲自下场的西线战场打的吃力不讨好,靠着复杂而耗费巨大的“战略轰炸”做出的贡献和东线制造的巨大而复杂的战争机器需求对德国工业机器的削弱是相辅相成的


我得先得罪邀请我的这位一个 @尼基塔

大清洗之前和大清洗之后的苏联在战争面前完全是两个水平,不可同日而语,以至于我把大清洗前的苏联军队叫红军,大清洗后的苏联军队只敢叫苏军。一群互相怀疑和陷入困惑的人,即使武器再先进,也是不可能有战斗力的。有些人用坦克类型和兵役制度骂图哈切夫斯基,马后炮得不行。事实证明,斯大林及其亲信伏罗希洛夫、梅赫利斯、夏坚科等人更不行,哪里有他们哪里就有失败。卫国战争中涌现出的杰出将帅全都是深受图哈切夫斯基影响的新人,没有一个人对30年代的那场大清洗表示过一点好感。
某些人用图哈切夫斯基的治军路线来解释苏军在苏芬战争、苏德战争和日苏冲突中的失败和问题,简直恬不知耻!如果这些战争都在图哈切夫斯基他们还活着的时候进行,他们这样解释也许还有一定道理,而图哈切夫斯基他们都死了,而且都死了好长时间,还把这些烂事往他们头上推,为了洗白大清洗已经恶心到这种程度了吗?对此,我问一句:为什么那些被斯大林清洗的红军指挥员在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中表现出色呢?


作者:尼基塔
链接:zhihu.com/question/443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真知道您在说什么东西吗?

这样吧,您说“涌现的杰出将校全是受图哈切夫斯基影响的新人”,我多的也不说,那我正好就图哈切夫斯基和大清洗之间的关系来驳斥一下您这句话里的说法吧

首先大清洗是否真的清理了许多有经验的军人与士兵?

答案是有的,这毋庸置疑,不论他们的国内战争经验是否真的适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是必须承认,伤亡与损害已经造成。

但是我们这里需要先回忆几个东西,来说明为什么认定大清洗如果要把锅扔斯头上,那么图也难逃其责:

先上一则图哈切夫斯基的自供书,看看他指出的人有些啥(姑且不论其内对他的指控真实性),接下来我们有必要看看他准备拉下水的“亲密战友”有些谁

身兼“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工农红军装备部长”、“国防副人民委员”、“国防第一副人民委员兼军训部部长”的“红色拿破仑”,在第一份认罪文件里抛去里面“罪责”的真实性不谈(毕竟我也认为他可能是被冤枉的),这份认罪文件里至少是确认了一件事——这位“红色拿破仑”知道自己这个叫“费尔德曼”的部下,而且确认他干过什么事。

先不说害了自己性命——毕竟费尔德曼是举报他的人,我们看看费尔德曼在这位“红色拿破仑”被抓起来之前干了些啥

如前所述,在干部管理局期间,费尔德曼干了些啥?身为局长我可不认为这份报告此公并未过目过,那么我就姑且先订个“利于清洗”的指控给他,而且很难跑得掉

你认为这就完了吗?接着往下看

“О.У.”(特别登记)后缀啊,说这两个字母那我可就不困了,毕竟大清洗里死里逃生的名将可没几个不带这个标签的

我听说对图哈切夫斯基的指控辩解中,有声称“卫国战争中涌现出的杰出将帅全都是深受图哈切夫斯基影响的新人,没有一个人对30年代的那场大清洗表示过一点好感”为他脱罪。

那么我也需要指明,正如指责斯大林“在大清洗之中任用叶戈达、叶若夫的‘二叶’带来的残酷清洗”是斯大林无法逃离的罪名(这两位还一度让斯大林自己都上了枪毙名单),那么“在大清洗前,任用费尔德曼,粗暴处理了许多‘非我同僚’的将军”是不是也是负有责任?


先这样,后面的接下来再说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需要详实的史料与公正的立场。

尤其是回答斯大林是否具有足够军事指挥能力,是否具有足够的军事组织能力这两个关键问题的立场。


user avatar   zhengmei-q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美国:我援助谁谁赢。

国民党:那我怎么跪了

美国:我亲自下场打肯定能赢。

阿富汗南越:那我怎么跪了

美国:我这次亲自下场外叫一大帮小弟,一波平A过去肯定赢。

韩国:那我怎么跪了


user avatar   yunqi-j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希腊罗马伪史论,都已经够奇葩了。

还没过百年呢,没想到苏联伪史论的都有了。。。


user avatar   yong-yuan-de-t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回答一个问题,最后的解题方法就是代入法。

这我们就要来讲讲西帝的故事了

他到目前为止的职业生涯中的场均数据是

15.9分8.3篮板8.0助攻1.7抢断0.7盖帽

和题目设定的【得分10助攻10篮板10抢断2盖帽1】是差不多的

所以你可以想象出来题目的设定是一个怎么样的球员了吧??

就是一个得分更差但是助攻和篮板要稍好一点的“本西蒙斯”

当你找到那个代入点之后,问题就变成了这样

一个得分更差但是助攻和篮板要稍好一点的“本西蒙斯”,可以进名人堂吗?年薪是什么水平,可以做带队单核吗?

答案是不是已经呼之欲出了??

年薪嘛,顶薪有望,3000万打底吧(目前的工资帽)

单核??NONONO,你绝对不想

名人堂??看他能和谁一队咯。要是能累积一些团队荣誉,名人堂没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团队荣誉,只靠他的数据,基本不太可能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华为的重要文件被 FedEx 转移美国? 
  “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防卫”和“就钓鱼岛主权问题没有立场”为什么不矛盾? 
  如果疫情持续很多年,美国是否会沦为一个二流国家? 
  美国送两艘巡逻艇「增援」乌克兰海军,释放了什么信息? 
  德国和苏联都入侵了波兰,为什么英法作为波兰的盟友没有向苏联宣战? 
  美国游说“印太战略”、宣布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是不是为实行“美国优先”布下的两个局? 
  为什么说辛普森杀妻案是“世纪大审判”? 
  德国人究竟为什么发动二战? 
  “二战日本陆军是一支完美的一战部队”这句话对吗? 
  陈璧君为什么能活到1959年而不被枪毙?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英国同时得罪中俄欧的现状?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山高县在B站的第6期视频-近代日本超越中国,只是因为他们“学习西方”了吗?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