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李自成西安建国后,立刻南下夺取江南地区,一定会赢吗? 第1页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时间经营。


1643年8月9日,皇太极去世,清朝内部发生了继承争端,但是非常迅速地解决了问题。8月16日,代善和多尔衮干掉了阿达礼和硕托,8月26日,福临正式即位。爱新觉罗家族没流多少血,就比较平稳地完成了过渡。

9月11日,济尔哈朗和阿济格指挥的清军对明朝发动了攻击。吴三桂的驻地宁远暂时无恙,但是清军在9月26日破中后所。

10月1日,清军破前屯卫。中前所守将黄色不战而逃。10月17日,济尔哈朗和阿济格班师。10月22日,篇古、博和讬、伊拜、杜雷戍守锦州,为之后进一步攻略辽西做准备。

12月2日,守备孙友白从宁远叛投清朝。12月22日,清朝又派出谭泰、准塔增兵锦州。

1644年1月10日,来达哈巴图鲁增援锦州。

2月22日,艾度礼增援锦州。

此时清朝的战略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松锦大战之后,辽西明军主力损失惨重,辽西防线已经无力再阻挡清军了。清军在逐步加强对辽西的攻势,拔除明军的外围据点,最终目的是将宁远的吴三桂部、山海关的高第部这两支关外明军的最后主力吃掉,随后便可以大举入关,争夺中原。

但就在这时,清朝方面意想不到的一件事发生了,3月4日,崇祯皇帝下令,调吴三桂部进关攻打李自成。

3月13日,吴三桂部进入山海关,3月16日,清朝方面得知了这个消息。此时他们对于大顺军向京城进军的事情还一无所知,认为吴三桂是害怕了他们,想要逃跑。原本清军就已经在做战争准备了,得知这个消息,清军立刻进行动员,准备在四月上旬出兵入关。

4月1日,多尔衮将豪格废为庶人。4月4日,范文程上书多尔衮,认为明朝气数已尽,当入关与李自成争夺天下。4月9日,清军正式出兵。

清军的计划原本是兵分两路,一路从辽西走廊推进,一路从蒙古绕路入关,内外夹击歼灭吴三桂和高第。4月15日,清军路遇吴三桂的信使,这才得知了关内发生巨变,改变了原定计划,全军直扑山海关,与大顺军进行决战。

这就是山海关大战之前,清朝方面的基本态势。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不管大顺军是否进攻北京,清军要在1644年发动一场大型战役的决心都是早已定下的。

起初清朝倒也不见得想就此一统天下,即便是山海关战役之后,他们对于能否彻底征服中国还是存有疑虑的。多尔衮颁布剃发令时,有人劝谏他:“南人剃发,不得归。远近闻风惊畏,非一统之策也。”多尔衮却说:“何言一统?但得寸则寸,得尺则尺耳。”范文程所想的,也只是“大河以北可传檄而定”。

但是洪承畴想的比他们更深一层,洪承畴提出的目标是“宇内可计日而定”。不过在洪承畴的设想中,清军应该“抗拒者必加诛戮,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虽然他并不会从根本上反对清军杀人放火搞屠杀,但是他反对清朝在已经投降的地区杀人放火搞屠杀。对待明朝降人,要“有开门归降者官则加升”,“有首倡内应立大功者则破格封赏”,而且提出,对待大顺军“虽不能与大军相拒,亦未可以昔日汉兵轻视之也”。尽管洪承畴也低估了大顺军的战斗力,但这是情报不足导致的,而且洪承畴也没想到清朝后面能有全面剃发、对绿营卸磨杀驴、逼死耿仲明、在华北腹地滥杀百姓这样一系列神操作。

总之,不管李自成做出怎样的战略选择,清军在1644年都会大举入关,其战略目标至少是夺取华北,而且这个目标一定会轻易成功。假如清军按照原先计划的那样,内外夹击山海关,吴三桂百分之一万会投降,因为他不可能会有援兵,崇祯会派谁来救他?姜瓖?唐通?刘泽清?高杰?要么投降,要么全军覆没,这对于吴三桂来说不难选吧。

接下来也就和范文程说的一样,直隶、山东、山西三省的明军根本不会有任何有效的抵抗,除了极个别有骨气的能坚持抵抗或者逃走之外,大部分人都会望风而降。

就算清军打得再慢,拿下华北所花的时间也绝不可能超过一年,如此短的时间,即便大顺军顺利占领江南,也不会有时间去经营。

到那时,顺清双方还是得靠现有的军事实力一决生死。清军裹挟了关宁、宣大、山西的绝大部分边军,而李自成在南方能收编到的,只有田雄、马得功这帮家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和吴三桂、姜瓖、唐通、高第等人的兵马相比。

相比之下,还不如抢在清军前面逼降宣大明军,集中主力在关门与清军决一死战,胜算倒还大些。


user avatar   di-ta-ye-qiu-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相关话题

  崇祯催促孙传庭出战的时候,满朝文武有人劝阻吗? 
  如果崇祯剿灭李自成,收复辽东,荡平蒙古,中兴大明,后人会怎么评价他? 
  对于明朝末年非灾区的民众来说,农民军是怎么样的存在? 
  如何评价明末第一良将曹文诏? 
  怎么评论姚雪垠的《李自成》? 
  明末明朝为什么不放弃辽东,退守山海关? 
  孙承宗和王在晋哪个战略更的当? 
  如果硬要做选择,延平王(郑成功)和闯王李自成谁掌握的军事力量更强? 
  李自成是导致中国落后的历史罪人之一吗? 
  如果硬要做选择,延平王(郑成功)和闯王李自成谁掌握的军事力量更强?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国古代动不动就出动几十万大军,而近代满清人口大幅增加,一场战役出动10万人都很困难?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贬低B1轰炸机 吹捧TU160?





© 2024-06-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