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末的火器跟欧洲的差距真的特别大吗? 第1页

  

user avatar   sa-sa-li-an-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欧洲早期只有铸铜炮的技术,没有铸铁炮的技术。

所以早期使用过一些锻铁炮,当时制作锻铁炮就是类似木桶的原理,将锻好的铁条拼在一起,外面箍起来。虽然外表光鲜亮丽,但是实际内部惨不忍睹,如下图就是欧洲早期锻铁炮的内部照片。

呃~~~~~炸膛什么的恐怕是大概率事件,放这种炮真需要勇气

16世纪锻铁炮的制造方法,锻打的铁环和铁片。

这种炮在16世纪前期是主流。

锻铁拼装成的后装炮

这种炮,能不能安全使用,全看命了。


然而大明朝的朝廷则在当时闹过一次乌龙事件

佛朗机之澳夷炮厂生产铸铁炮用的是佛山铁匠的技术,其炮厂工匠多为佛山铁匠。国朝购买的红夷炮是澳夷剽窃红毛番名。


把明人铁匠技术生产并外卖的铸炮当成了原装进口。


对比当年,用自己国产的货物,打上几个英文冒充进口货卖高价的操作一毛一样呀

反正,当年明朝的官僚们,在这种事上可是没少吃回扣的


不过呢,给皇帝的奏折吹得天花乱坠,但是到真章了一个比一个唯物主义,还是得老老实实的用国产技术造的外国炮。

而且,16世纪的西班牙人表示,华人铸造的炮,比我们好多了。详见《中华大帝国史》


另外多句嘴:明末的问题就不是武器问题,而是单纯的因为崇祯这个清朝第九个铁帽子王为清王朝贡献了充足的后勤。

这种问题其实早就有定论了,再怎么讨论也说不出啥花来,而且也很容易被怀疑是洋小将的钓鱼问题。


松锦之战清军缴获明军火炮的数据,某个人想要的话可以参考这个。



洋小将眼里,明朝的炮基本是这个样子的


但是历史现实位面的明朝,明朝的炮还有这样的

这样的


以及这样的

或这样的

甚至还有这样的

而发熕是长这样的,要知道,这这种以西洋炮为蓝本,制造的发熕,可是1556年那会的事呀。

和这样的

还有这种类型的


还有明军本土重炮,大神铳

而大神铳呢,长这样

巨号的威远炮有木有。从比例上看,至少两个人高。


小型的威远炮长这个样子

然后装上炮车差不多是类似这样的

本质上,威远炮的型制和18世纪的欧洲野战炮的型制没啥本质差别。除了长相有区别,性能上和作用都是一类的。

如果不够直观,那么可以参考这个

1776年的3磅野战炮

口径:74毫米

三磅炮十分轻便,在战争中可以迅速搬上战场,向敌人的军队或堡垒开火,法军用了都说好。


多尔衮承认,松锦大战中明军的国产土炮给予后金重大损失,堪称神器。

所以嘛,不要过高估计外来进口的原装炮在明军的地位,也别低估明朝本土火炮的威力。

---------------------------------------------------------------------------------------------------

顺便挂个双重马甲奥。自己先上来立个靶子,先拿洋大人的书里的内容打靶子,然后转眼上小号来洗地,污蔑我虚空打靶奥。


我是第二天才回复,你这波强行论证是我先拿大帝国史里的内容断章取义的,然后青铜龙附体,把我的时间线调整了?



我是第二天才会他的,他强行论证是我先拿大帝国史里的内容断章取义的,然后青铜龙附体,把我的时间线调整了?

而且,你这消息也不灵通呀,这都过去俩月多了,你这才来上我这捣乱打滚,不太是时候呀,我寻思现在洋小将都这么菜吗。虽然我不知道你是哪路援军,但是呢,都过去俩月了,只敢开小号来打滚捣乱的屑,是不是有点典中典了。


user avatar   chen-sui-yun-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明朝火器的水平判断目前是很困难的,实际上不管明末,就是宋元至明初时期的真实火器水平更是一个谜,现在来科普一下一些你们没法想象的东西,火器研究的水深的很!

你们以为的宋元火铳,1259年才发明了竹子造的突火枪?!未必!首先突火枪的批量装备时间比其记载早不少。比如《景定建康志》里面的记录: “一千隻突火筒三百三十三箇火蒺藜三百三十/三箇火 ... 八/百八隻火弩箭   一萬二千九百八十隻突火筒五百二箇火藥棄/袴槍頭一千三百九十 ...”突火枪(竹火炮)已经装备了520支之多!这是宝佑四年(1256年)的记录!所以呀,为啥宋史里面非要说1259才发明突火枪呢?恐怕背后的水可深的很哟!

另外,意味这就完了?在南宋大足石刻中出现了一个手持金属手炮的神将!这石刻雕刻年代才1128年哟!

如果说这些资料得到真正的实锤的话,那么最近出土的西夏火炮火铳恐怕也不足为奇了,这支火铳与众多北宋钱和西夏钱出土,全长24厘米!(还有另一遵“西夏武威铜炮”,全长一米,不过此炮个人认为恐为元代之物,因此存疑故不收录。)

天知道中国火器背后还隐瞒了多少秘密?!再说一下火箭的问题吧!这是1280年曾在伊儿汗国工作的枪手哈桑的火箭图,已经记录了原始鱼雷和可以往返的火箭的手稿!


而南宋这边也有疑为的水上火箭炸药,谓之“水爆”,功能暂时不明确(也可能是水雷):“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8,艨艟数百9,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10,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11,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12,水爆轰震13,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1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15,随波而逝16。”

这当然这些都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无论是枪手哈桑还是后来的马穆鲁克人,都把火箭说成是“中国箭”:


说完了火箭和火铳,再说说明朝被低估的的火器水平,比如说燧发枪,明史里面的记载:"应州民师朝制统,有机,顷刻三发,及三百步外” 即明朝拥有一种“有机”的火枪,可以射三百步。(景泰元年)要知道火枪火器上的“机”多与燧发枪有关,比如这辆太平车(燧发炮车):

而这种战车在明朝也有制造记录:“天启中,直隶巡按御史易应昌进户部主事曹履吉所制钢轮车、小冲车等式,以御敌。”所以说,我们可以合理推测,这“机”或许与燧发装置有关。。

再还有另一个事实,很多人以为最开始明初的火铳都很短,实际上这也是个刻板印象,《万厉广东通志》里面就有“长颈破落户”出现,注意这还是洪武初期:

       ○洪武初頒製 ○左所   竹節長頸破落戶九 ○大將軍二 ○賽將軍二 ○矮將軍二 ○竹節神炮十四 ○枳馬冊三十二 ○飛鎗十五 ○碗□四 ○手銃六十五 ○鐵貓一 ○袞刀八十五 ○旗倉四 ○藍旗四 ○鐵骨尕十 ○三鬚鈎三十五 ○長柄齊五十 ○黃旗九 ○長鎗七十 ○鈎鐮鋡四十 ○挨牌四百三十七 右所   加竹節飛鎗二 ○小飛鎗一 ○神炮二 ○滅矮將軍一 ○碗口三 ○大飛鎗五 ○竹節神炮九 ○竹節長破落戶五 中所   滅手銃二十 ○長頸破落戶二 ○神炮一十 ○賽將軍一 ○鐵貓一 ○長柄斧一十 ○袞為二十八 ○長鎗七 ○挨牌六 前所   加賽將軍六   小飛鎗五 ○長頸破落戶二     

而在火龙神器阵法里面,也有铳长三尺的单飞神火箭:

所以说呢?宋元的火箭技术,阿拉伯人记载了,中国这边反而没有任何记载,因此我只能说中国古代的火器文献资料保存程度相比欧洲和阿拉伯来说实在是相当糟糕,尤以宋元至明初为最。而自从明代嘉靖的“南倭寇北虏”之患来临,这些密藏的火器秘密才逐渐被众人所知晓,明代嘉隆万年间,中国兵书出版更迎来了从未有的高峰期,中国传统火器的真实面目,也逐渐暴露给了平民百姓。


user avatar   xiao-zu-50-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末对西方火器的引进和成规模仿制的速度都颇快,与西方比较,差距主要体现在火炮的设计和使用方面,在火器规模和质量上与欧洲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我认为这可能主要是得益于当时双方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质的差别。

明末的火炮存留/出土部分统计,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换算西方同期火炮规格。

吴三桂捐资铸造的铁心铜体“定辽大将军”红夷炮。


user avatar   linkc-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相关话题

  为何在明末时期,各路朱明藩王不给崇祯皇帝捐款,宁愿看着他吊死都无动于衷? 
  朱棣选朱高炽、朱瞻基当接班人,而不选武德充沛、身体健康的朱高煦,是不是一个错误? 
  袁崇焕要跟皇太极议和,却又杀掉毛文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崇祯皇帝在1644年李自成打来时为什么没让太子朱慈烺南下? 
  明朝中晚期,有没有可能向辽东疏散人口,缓解内地的土地兼并问题? 
  为什么张居正之后有明一代没有杰出的首辅或者名臣?反倒是被认为政治黑暗腐败横行的嘉靖朝人才济济? 
  为什么朱祁镇会有那么好的人缘? 
  假如南明一开始就拥立福王,有没有机会翻盘? 
  己巳之变,袁崇焕在蓟州城遣散援军,是否罪不可恕? 
  明末战争中火枪、火炮已经大规模使用了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南京灵谷寺法师走红网络,引发围堵、遭到手机相机无人机抢拍?背后反映出了哪些现象?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明成祖五征漠北?





© 2024-06-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