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明朝于谦? 第1页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谁是明朝最好的大臣?于谦当之无愧为其中最杰出的一个。土木堡之战打垮明军主力的瓦剌大军,被于谦带着一群新兵溃兵,在北京保卫战中打得大败而逃,令大明朝生生延命近二百年,其功劳之大,有明二百余年一众士大夫文臣,恐怕无人能及。

说到人品操守,于谦更是清廉如水,家无余财,纵是后来摄行皇权十载的救时宰相张居正,恐亦逊色三分。

大明没有北宋一样立国百年便被胡虏驱赶着南迁,力挽狂澜令金瓯无缺的中流砥柱便是于谦,他不止是大明王朝的社稷功臣,更是千秋不灭的华夏民族英雄。

力挽天倾卫华夏,粉骨碎身保大明:记于谦的两次关键抉择。 - 狐言论史 - 知乎专栏

北京保卫战,于谦力挽天倾。
土木堡之败,据当事大臣、后为三朝名相的李贤,在其相关日记写到,此战主战场20余万明军战死三分之一,伤者约一半,衣甲兵器辎重尽失,几近全军覆没;
再加上西宁侯宋瑛和武进伯朱冕所部大同军数万在阳和卫之战惨败阵亡;驸马都尉井源、平乡伯陈怀、都督王贵三人所统率四万兵被全歼;鹞儿岭之战成国公朱勇部五万军被全歼的损失;总计伤亡近30万,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之大败。

而随行文官武将阵没者,包括太师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数十人。
整个大明王朝文武中枢,几近一扫而空,京城门户亦已洞开,大明帝国最精锐、配备先进火器的京师三大营毁于一旦,此后虽经重建,再不复从前战力。
经历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鼎盛时期的帝国经此一败,竟到生死存亡关头。

【正统十四年八月癸亥:时京师戒严,羸马疲卒不满十万,人心汹汹,群臣聚哭于朝,议战守,有欲南迁者。】——《明实录》

这时候,板荡见忠臣,于谦于少保挺身而出,在明军主力精锐尽丧时,收集一群败将溃兵,在四方支援下打赢了京师保卫战。这并非因为他如何用兵如神,而是他有足够的组织才能与意志力,让被一扫而空的明朝中枢能够迅速吸收新血重建,重新正常运转,类似于一时休克的大脑回复供血。

若无于谦力阻,则大明南迁之议便成定局,京师百姓,祖宗陵寝,俱都丢给了瓦剌人,就算日后得以收复,于国力、国威损失之大,亦皆难以估量。

彼时皇子朱见深尚在襁褓,而且并非正式册立的皇太子,一个婴儿根本没有办法去凝聚危城人心。
年轻的监国朱祁钰手足无措,孙太后病急乱投医,在国难时一片迎立贤王声音中,打算迎立“诸王中最长且贤,众望颇属”的皇叔、襄王朱瞻墡。襄王有多名成年子孙,他若得立,则帝系转移变成定局。
这样一来,英宗朱祁镇多半是不会被放回来了。 大概会学了宋徽宗,在沙漠放一辈子羊。

至于代宗朱祁钰其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才干与魄力,原本亦无多大野心。只是在大臣的坚持推戴下,他亦无力抗拒。如非恰逢其会,皇位也根本落不到他头上。毕竟一个年轻皇帝刚闯下大祸当了俘虏,文武百官不可能对另一个更年轻且没有政务经验与魄力的人有信心。

于谦“立朱祁钰为帝,朱见深为太子”之议,既符合国难立长君的现实需求,又最大限度保证了宣宗一系的权益,使帝位不致落入旁支,对得起宣宗当年的君臣之遇。
岂料这亦令此时沦为瓦剌俘虏的朱祁镇怀恨在心,认定是于谦勾结朱祁钰谋夺了他的皇位,并最终导致了于谦的遇害。

其后也先以朱祁镇为人质,屡屡要挟明廷,于谦坚决主张社稷为重,严词拒绝一切寇虏妄求,才令也先手中人质失去利用价值。同时又是于谦苦口婆心劝说朱祁钰“天命已定”,打消其疑虑。朱祁镇因而得还,不用在漠北吃沙子到死。

【謙有再造功。上北狩,廷臣間主和,謙輒曰:「社稷為重,君為輕。」以故也先抱空質,上得還,然謙禍機亦萌此矣。】

「正如南宋初年,岳飞之所以干冒武臣涉政之忌,上书高宗赵构求尽快立储,正是针对金国欲立钦宗之太子赵谌的图谋。

赵谌虽是帝国正式册立的皇太子,本身也并无什么罪过,但经历“靖康之变”后,在包括岳飞在内的南宋文武重臣心里,他就只是个辱宗庙罪人之子,绝不当立,亦不承认他是帝国皇储,因此只以“丙午元子”称之。

【近谍报,虏酋以丙午元子入京阙,为朝廷计,莫若正资宗之名,则虏谋沮矣。】——张戒《默记》

甚至对宋钦宗,岳飞随着政治上的成熟,也从早年的“迎回二圣”,改口为“迎回天眷”,只认可他是现任皇帝的亲属,身陷虏庭是国家耻辱,理应救回,而绝不认可这种辱国罪人是值得尊敬的先帝。」

于谦对朱祁镇,只怕也有如岳飞对宋钦宗相类似的观感。西湖双忠皆是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为信念的华夏社稷之臣,他们真正忠心的从不是某家某姓皇帝,而是整个华夏文明和亿兆苍生。

夺门之变与于谦遇害

明英宗朱祁镇及其亲信发动“夺门之变”时,于谦同样已发现其中串联端倪,以他当时如日中天的威望、掌管军政的权柄,若登高一呼,扑灭此乱本是轻而易举。但如此一来,朱祁镇这个谋逆罪人或死,或废为庶人;
而包括朱见深在内的所有朱祁镇子孙,都同样将作为罪人之子,宣宗朱瞻基一脉将永远失去皇位继承权。而代宗朱祁钰已然不治垂死,迎立其他藩王,必致国势动荡。
为了大明社稷的稳定,为了回报当年宣宗的知遇之恩,于谦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按兵不动。

当夜,血不曾冷,风孰与高……
【夺门之役,徐石密谋,左右悉知,而以报谦。时重兵在握,灭徐石如摧枯拉朽耳。……方徐石夜入南城,公悉知之,屹不为动,听英宗复辟。……公盖可以无死,而顾一死保全社稷也。】

于谦立身甚正,“两袖清风”这个成语就是由他而来,什么常例的冰敬炭敬灰色收入,从来与他绝缘。背难时家无余资,遇害时“阴霾四合,天下冤之,京郊妇孺,无不泣洒”。
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他们都知道,是于少保从瓦剌骑兵的铁蹄下,拯救了山西河北的几百万百姓的身家性命。
“天下冤之”的另一面就是“天下怨之”,百姓怨恨的对象正是那个复辟成功、高居九重的大明天子。
所以朱见深继位后,给于谦平反,恢复朱祁钰帝号,与其说他为人厚道,不如说他比其生父更明智。他明白不尽快于谦平反,就是让忠臣义士尽皆齿冷,让大明王朝统治合法性消失殆尽了。

朱见深生为人子,又不能在诏书中明白说自己父亲的不是,如何恩将仇报,如何冤杀忠良,所以才假称「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于谦之冤岂只朱祁镇父子知晓,天下人何人不知?若真以为这是“朱祁镇交待儿子替于谦平反”,恐怕不止是三观欠妥,甚至连智商也欠佳了。

于谦遇难后安葬于杭州西湖之畔,和三百年前的另一位同样含冤遇难的大英雄长相为伴,「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于谦死,大明朝再无社稷臣,帝国国势就此中衰,对士风臣心摧残不可估量。

终于在近二百年后,再一次神州天倾、胡骑肆虐之时,有士子提笔写下「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道出了他们的共同心声,无数个文武臣僚皆视君皇如陌路,坐视其自取灭亡,岂知却让东虏趁虚而入,导致衣冠沦丧、神州陆沉的历史大悲剧。

一直到南明的几十年,为何始终在强敌当前依旧众心不齐,为皇统之争内讧不止,无数品行高尚的忠臣志士皆不可免,错过或能力挽天倾的多次大好时机。

这一切的发端,都可说源于于谦的遇难。愿意和于谦这样为国家完全牺牲自己、看淡生死的人,很少、很少了……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user avatar   zhang-rong-rong-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煽情了,理性地说一说于谦在土木之变中的作用。

土木之变的诱因很复杂,除了英宗和王振指挥失误外,更重要的是从宣德后期以来,明军的综合实力,宣德、正统两朝对于武将犯罪的宽容、英宗对于武人集团的宠幸、鞑靼残余势力基本消灭,导致了武将们恃宠而骄,贪污横行,军屯兼并和逃卒随处可见。即便是从具体战役上看打赢了的麓川之役,在大局上来看,也只能算是逼平,靠着割地才勉强换回了祸首,且流毒不止,而对方只是一个边境的土司。更不要说在北部边境上,杨洪这样牛逼哄哄的将领除了打打兀良哈外,对瓦剌,根本未曾有过交锋的经验,反倒是私底下来往馈赠不绝,这也导致了他在土木之变后采取坐视不救的策略。这样的将领,这样的士气,即便英宗不御驾亲征、不瞎指挥,要在短时期内赢过瓦剌,也是很困难的。

然而在这个阶段上,瓦剌对于明朝有的只是战术上的威胁,在整体战略上,其实是没有优势的。瓦剌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也先不过是其中之一,脱脱不花精明强干,控制着东蒙古势力,背着也先暗中经营女真和兀良哈。就算阿剌,也只是表面顺从也先,暗地里早有不服。对于也先来说,他暂时还没有能力吃掉明朝,他想要的,是先做上蒙古的大汗,即此阶段也先的对手其实是脱脱不花。但实际上脱脱不花并不弱,也先与之缠斗两年才将其消灭,期间还一度落败。就算灭了脱脱不花后,也先真的当了大汗,也无法真正收服脱脱不花代表的东蒙古势力,更不要说他最后是死在同样属于西蒙古的阿剌手下,由此可见,当时也先对于整个草原的控制力相当有限。

回到在北京城下,想一下也先送驾的两个条件:一是英宗复位,二是恢复朝贡贸易。英宗一复位,必然对也先感恩戴德,也先就得到了英宗(也即明朝)的支持。(英宗一直对也先会送他回家深信不疑,认为他并无坏心。)而恢复朝贡贸易,则使得大明将在也先和脱脱不花的内斗中,成为也先愈加疯狂地攫取战略物资的大后方。那么,也许未来也先和脱脱不花的决战中,也先很有可能就会赢得更快、更彻底,比起现实历史中也先对于草原的控制力来,很有可能更强。在真实历史中,在也先当上大汗后不久(景泰四年),就试图发大军入侵明朝,这暴露了他一以贯之的野心。这场调兵遣将弄得明朝十分紧张,幸好也先被杀,才消弭了来日大战。如果真的设想也先送驾成功,那么他的实力将更加强,那么这一场更大的兵祸,很有可能避免不了。而明朝的军力在长期的萎靡不振之下,是否能挡得住,就很难说了。

所以说了那么多背景材料,终于可以说到于谦了。我以为他在土木之变中的作用,就是拒绝迎回英宗,坐视瓦剌内斗,防止出现也先在草原之上独大、并真正完成对东西蒙古各部落间的整合的情况。因此,也先的大汗没能当多久就被自己人干掉,也先死后瓦剌立刻被东蒙古(鞑靼)反攻倒算,草原各部分崩离析,50年内没有形成一个巩固的政治核心,其实都出于于谦对也先送驾的“拒绝”。而明朝,在成化间尚能组织起对蒙古的主动出击(红盐池、威宁海子两战),也不能不说,明军还保有对蒙古积极作战的活力,根源也在于土木之变后于谦成功的应对。

一句话,于谦的作用,不在于在土木之变后挽救了垂危的大明王朝(没那么严重),而是防止了也先真正统一草原,从而保证了明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对蒙作战中,保持战略上的优势。


user avatar   luo-y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年明月是这么评价的,我觉得很好:

其实于谦并不需要皇帝的所谓嘉许,因为这些所谓的天子似乎并没有评价于谦的资格。明英宗之前有过无数的皇帝,在他之后还会有很多,而于谦是独一无二的。

  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

  他从小满怀以身许国的志向,经历数十年的磨砺和考验,从一个孤灯下苦读的学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他几十年的官场生涯中没有贪过污、受过贿,虽然生活并不宽裕,却从未滥用手中的权力,在贫寒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操守。

  他不畏惧困难和风险,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

  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而如果他还能做出一些成就,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人。

  于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

石灰吟

  千锤百炼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我曾往杭州一游,并专程去拜祭这位英雄人物,但我到于谦祠时,所见之景象实在让我大吃一惊,当时正值黄金周,杭城游人无数,可于谦祠却是游人寥寥,极为冷清,倒是遇到几位外国生正在向于谦像鞠躬,惊讶之余上前攀谈,这才得知他们是在大学读书时看到这段历史,对这位英雄十分仰慕,特意赶来瞻仰。

  听完他们的话,我无言以对。

  神台之上,于谦先生依然保持着他那从容的神态,想来他在临刑前也是如此吧。

  五百多年过去了,于谦似乎从来都没有离去过,他始终站在这里,俯瞰着这片他曾用生命和热血浇灌过的土地,俯瞰着那些他曾拼死保卫的芸芸众生。

  我释然了,不管这里是否门庭冷落,无人问津,也不管这里有没有仰慕者前来顶礼膜拜,都与这座祠堂的主人于谦无关。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即使再过五百年,无数浮华散去,于谦依然会站立在这里,依然会因他的正直无私、勇敢无畏被世代传诵。

  因为他是一个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而真正的英雄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我坚信这一点。

  明代有很多厉害的人物,我曾给这些人物做过一个排行榜,而于谦在我看来,应该排在第二名,虽然明代有一些人物的丰功伟绩不下于甚至超过了于谦,但他们的排名也在于谦之后,这是因为评定的标准有两项:品行、才能。虽然某些人的才能确实胜过于谦,但他们的品行是有缺憾的。比如朱元璋同志的政治问题和张居正同志的经济问题。

  而于谦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


user avatar   yun-zai-qing-tian-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男生也不扯那些“内调美白”什么的了

不然就是大型虐狗现场了

有女朋友的还好,女朋友可以帮助来

没女朋友的……

我可不觉得你们会给自己榨个美白果汁

做个美白养生粥什么的,估计做也做不熟,别再食物中du了

说了也是白说,我也是趁着午休1个半小时写的,没时间码那么多字

就不讲内调了

直接说说怎么有效护肤美白吧

对于男孩子来说,这个似乎更容易坚持下去~

护肤美白其实很简单,就是尽量用些含美白成分的护肤品

但是要知道,现在市面上很多护肤品打着美白旗号

实际上里面没有任何的美白成分

所以,买护肤品之前建议先看下成分


不知道怎么选的,直接看着这些美白成分来吧:

1、烟酰胺:抑制黑色素沉淀,加快黑色素角质细胞脱落,双效美白

2、传明酸:抑制黑色素细胞的活性,防止和改善色素沉积

3、维生素C:天然抗氧化剂,淡化已生成的黑色素,改善暗沉

4、果苷:淡化顽固黄褐斑,但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不可长期使用

5、曲酸:强效淡斑,抑制皮肤黑色素形成,注意敏感肌慎用

6、谷胱甘肽:击退黑色素沉淀,美白提亮,改善暗沉,应用广泛

7、377:活性最高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之一,浓度在0.2%——0.5%之间,就能达到不错的美白效果~!





分享下有真正有美白效果的护肤品,仅供参考哈~

英N原型vc.,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品牌,我也是朋友推荐的,是122年的医美级品牌,有独立的配方号,也有实验数据验证过功效的。15%的原形维C粉+视黄醇+AE,美白抗氧化,浓度比较高,但是不怎么刺激,后续会有点拔干,可以搭配肌底液用,美白提亮真的不错~!!



谷胱甘肽美白精华,这是我了解到的性价比最高的美白精华,里面不仅有谷胱甘肽,还有烟酰胺和熊果苷,三大美白成分,而且含量黄金配比,成分良心,而且简单温和,不挑肤质,美白效果很给力,我们科室一个男护理,用了一个月左右,面部肤色明显要比脖子白个度,建议用的时候捎带着抹下脖子,不然脸白脖子黑的,真的很搞笑哈哈~


城野XX377,377超过中国法规的限量0.5%,然后还有个维生素C的衍生物APPS,ve,积雪草,白藜芦醇等,推荐给皮糙肉厚的。搭配的话没什么限制,连最难大牌的VC都可,美白效果很给力,白天晚上都能用~!



john XXXX的377+烟酰胺精华,又一款平价中的战斗机,是很良心的国货牌子,成分精简又安全,我入手了她们家不少产品,对比to家的话,使用感好太多了,很适合学生党想节约预算的,连烟酰胺都一起省了,不要太划算。美白不算惊艳,但是好吸收不拔干,成分安全,入手不亏


修丽K发光瓶,猛yao型美白精华,1%曲酸+3%传明酸+5%烟酰胺+5%磺酸,强效美白成分都用个遍~浓度很很很高了,还多种复配,抑制络氨酸酶活性,阻止黑色素生成,且加了5%的烟酰胺(超高浓度了),阻断黑色素传递,建议晚上搭配A醇用



☞补充下一下刷酸美白的方法

加速表皮层细胞脱落,刷酸,水杨酸,果酸,增强代谢~

方案可行性:还原剥脱白得快,只需要在表皮层作用,不需要深入基底,如果耐受的话,搭配原型vc还原黑色素,然后酸代谢掉,是个不错的美白方法。

如果是敏感皮,角质层很薄的话,可以试vc衍生物,温和些,当然效果肯定也没有那么好。

☞好啦,分享结束,我要开始上班了,有问题评论区找我,看到就回~


user avatar   qin-chu-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女真人和原辽东军为主的重甲步兵(包括各种工程兵,像推盾车的)、重甲骑兵。

以蒙古人为主的冷兵器轻骑兵。

以三顺王(孔、尚、耿)军队、佟氏武装为主的汉军重炮兵。

以原辽东军火器兵为主的火器营。

全员重甲,全员骑马机动。

1、后金军的甲胄、装束、武器,与大明辽东军基本一样,这个之前我科普过,这里不再赘述。

后金、清军在关外推行剃发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战场识别。不然两边打起来,都不知道该砍谁。

2、明军的红衣炮是找葡萄牙人代工的,后金(清)军的红衣炮,才是国产的。后金的铸炮技术,原胜于同时期的明军。

明军的红衣炮,都是从澳门运过来的,后金第一次入关的时候,葡萄牙人将红衣炮运到涿州,发现了后金骑兵,葡萄牙人死活不往前走了。这时,被崇祯打为阉党的冯铨主动出资,招募家丁、乡勇,这才把这些炮运到了北京。

明军装备的红衣炮少得可怜,松锦大战中,十几万明军装备的红衣炮不足二十门,而同时期清军一年就可以造六十门。

下面为松锦大战之后,清军缴获的明军火器。

松山之战,获红夷炮5门,发熕炮2门,大将军炮146门,二将军炮737门,三将军炮1237门,行营炮200门,佛郎机33门;

锦州之战,获红夷炮7门,发熕炮1门,子母炮3门,大将军炮18门,二将军炮147门,三将军炮176门,行营炮33门,佛郎机12门;

塔山之战,获缴获红夷炮1门,发熕炮2门,大小将军炮409门,佛郎机37门;

杏山之战,获红夷炮2门,大将军炮6门,二将军炮122门,行营炮182门,佛郎机65门。

清军共缴获大小火炮3583门,其中红衣炮仅15门,佛郎机也只有百余门,其他大多数火炮都质量低劣,不堪使用。

说说后金将红衣炮国产化的过程。

孔有德投降,他在登州跟着孙元化打过工,孙元化是火炮专家,所以孔有德的几个部下,像王天相与金世祥也学习了不少火炮知识,对原理、架构都很精通,结构制造就没有问题。

然后需要解决的就是制作工艺。当时后金军中有一名汉族工匠刘汉,他精通冶铁技术,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造出的铁炮接近钢炮的水准,质量已超越欧洲同时期水平。

崇祯四年,后金成功仿制了明朝的红夷炮,因满人对“夷”犯忌讳,故改称“红衣大炮”,定名“天佑助威大将军”。相较明朝的红夷炮,后金版的炮架先进,高低角可调,转向也方便,并有瞄准装置。

皇太极在八旗军设置新营“重炮军”,满语为乌真超哈,汉旗军都统佟养性任总兵官,曹振彦任教官,开始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重炮兵。

3、入关初期的清军,从人员构成上来说,是吴三桂辽东军(4万,打完李自成后约2万)+三顺王辽东军(1万)+佟氏兄弟手下零散投降的辽东军(1万)+祖大寿系辽东军(1万)+建州女真本部(2万)+努尔哈赤、皇太极掳掠的东北索伦诸部壮丁(1万)+漠南蒙古军(3万)。

以上人数为估算值,但误差不会太大,合计约11万人,原辽东军占了约半数,这就是入关前后清军的全部家当。

入关后,姜瓖的宣大军8万、河南地主武装约10万、南明江北四镇23万、左梦庚部(左良玉之子)约8万,先后投降清军。

这才让清军有了绝对的兵力优势。

而后期抵抗清军的,湖南何腾蛟,主力为原李自成大顺军的李过、高一功部;东南郑成功,主力为原海盗集团;西南孙可望、李定国,主力为原张献忠的大西军。

基本就这么个情况。


说明一下。

辽东军所谓的“军事地主制度”,就是明朝的卫所制度,即军籍即户籍,平常当地主,打仗的时候每户抽丁上阵,打仗→抢人、抢地盘→分地、种地。

努尔哈赤把这一套学来,搞出了八旗。

在清军入关前,关外最大的三股地主势力,即为吴襄系(辽西走廊南侧)、毛文龙系(辽宁半岛沿海)和祖大寿系(辽西走廊北侧)。在清军入关时,这三大系都给清军打工了,你说这得分多少地。

有很多朋友会说,人家毛文龙就占着个皮岛,怎么成地主了?

其实呢,在毛文龙死之前,东江所控制的地域甚至要大于明军在关外控制的地盘,请看下图:

图中深红色部分,即为毛文龙屯过田的地方。

所以,满洲不等于女真,八旗更不等于女真,它是一种满、蒙、汉相结合的军事贵族团体。

八旗军的主力,就是辽东军+爱新觉罗宗室+北方来的野人女真、海西女真+漠南蒙古。

上文所谓“祖大寿系”,并不是祖大寿一个人,而是一个利益集团,简单列一下辽东军投降后金军的情况。

李永芳,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带500人投降;投降后金后授三等总兵官。

这位仁兄有点意思,明明是一个地道的汉人,投降后却处处满洲化,最典型的就是给他的儿子起名,请看:

三儿子,李·刚阿泰,后官至宣府总兵;四儿子李·哈什库;五儿子李·巴颜,一个汉人,官至正蓝旗二把手,后封一等昭信伯;六儿子李·呼图礼;七儿子李·胡拜;八儿子李·克胜额;九儿子李·克德。

个性不?

孙得功,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游击,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后金封爵封三等梅勒章京。

石廷柱,瓜尔佳氏,汉化满族人,投降前为关宁军广宁卫守备,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后历任昂邦章京、总兵官、镶红旗汉军固山额真、镇海将军,因战功卓著,死后追封太子太傅。

金砺,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武堡都司,协助孙得功开广宁城投降;投降后金后战功卓著,官至川陕总督,加太子太保,授一等阿思哈尼哈番。

孔有德,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恭顺王,后改封定南王,顺治九年因被李定国击败,自焚而死。清廷破格予以厚葬,并追谥为武壮。

耿仲明,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参将,带3000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怀顺王,后改封靖南王。顺治六年,因其私藏逃人,多尔衮追查不休,耿仲明畏罪自缢于进军广东途中的江西吉安。

尚可喜,汉族,投降前为关宁军皮岛总兵毛文龙麾下副将,带军民万余人投降;投降后初封智顺王,后改封平南王。康熙十五年被其子尚之信逼迫而死。

祖大寿,汉族,李成梁管家祖承训之子,李家衰落后辽东最大的地主家族,吴三桂之娘舅。投降前为大明辽东军总兵,先是被围大凌河投降,再是被围锦州投降。投降后授汉军正黄旗总兵,跟随清军入关。

祖大乐,汉族,祖大寿之堂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无记载。

祖大弼,汉族,祖承训次子,祖大寿之弟,投降前为关宁军副将,松锦之战后投降;顺治时授散秩内大臣,隶属汉军镶黄旗。

祖泽远,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关宁参将,松锦之战后投降;投降后战功卓著,官至湖广四川总督,一个人管半个南方,爵位为得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

祖可法,汉族,祖大寿养子,大凌河之战中作为祖大寿的人质被扣在后金营中,祖大寿降而复叛后归降后金。皇太极对其信任有加,授汉军正黄旗副都统。后跟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战功卓著,封为左都督,充任镇守湖广的总兵。

祖泽润,汉族,祖大寿从子,投降前为大明锦州副将;投降后战功卓著,为汉军正黄旗固山额真。

吴三凤,汉族,吴三桂长兄,投降前为辽东军参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

张存仁,汉族,投降前为辽东军副将,大凌河之战后投降;投降后因其文武兼备,备受多尔衮赏识,先后任兵部尚书、直隶三省总督,爵位为一等精奇尼哈番。

洪承畴,不介绍了;吴三桂,不介绍了。

东北黑龙江流域的索伦诸部,也是八旗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雅克萨原住民,达斡尔族博穆博果尔叛逃,皇太极北伐,一次性抢回来近5000人;

尼布楚原住民,茂明安蒙古人,一千余户南下,加入后金;

索尼的赫舍里氏、沙尔虎达的瓜尔佳氏等等,之前都不是建州女真,都是从北边过来的。

真正的建州女真,能凑出一万壮丁,就顶天了。


user avatar   qing-yi-zhu-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价值是一个广义概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价值观去看,得出的结论各不相同。2、不同于科学,学术本就是主观性很强的产物。基于以上两点,讨论该文的“学术价值”很难,看高或看低都正常。

《甲申三百年祭》主要总结了李闯集团败亡的原因,以古喻今,吸取教训。我非历史研究者,无法判断其取证真伪,我关注的是文中表达出的某些观点,比如:“就中国来说吧,就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六十年间一直都没有亡,抗清的民族解放斗争一直都是没有停止过的…”显然,作者认为满清非中国,并且该观点在当时应该是被广泛认可的。本人70后,看小人书长大,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蒙元、满清多为反面形象。为了名族团结而和稀泥,奉蒙元、满清为正溯,是90年代慢慢开始的,到了现在,五胡乱华都成“少数民族南下”了。


user avatar   nash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找青中年男人比较多的队。




  

相关话题

  历史上有哪些人的父辈很有名,而自己的成就超过父辈? 
  为什么越看周朝建立,越觉得周和清很像呢? 
  中国历史上谁是被武林高手打死的? 
  为什么春秋战国数百年间东周没能出现一个力挽狂澜的中兴之主? 
  中华文明所依托的载体是什么? 
  为何说宋朝强调享乐主义,和统治者有关吗,还是另外表现在哪里? 
  为什么朱元璋对开国功臣都很残忍? 
  为什么朱元璋成功当皇帝而洪秀全却失败? 
  袁崇焕卖粮给东蒙古是对是错? 
  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地下党愿意牺牲生命的动力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一名小白如何能达到富坚义博大师的水平?
下一个讨论
哪个摇滚乐队首次把双踩带进摇滚乐中?又是谁发扬的?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