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2021 年烈士子女参加高考最多可加 20 分? 第4页

                    

user avatar   chang-si-y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支持,因为这是最经济的奖励办法,很多人啊,在考虑政策时总是不考虑钱,或者不把钱放在前面考虑。比如,奖励房子,开额外的招生名额,这些归结到最后都是要钱的。

有人说,这是挤占了别人的名额,是吧,开额外的名额就不挤占资源了?

教育资源是一定的,这个人多了,那个人就少了,正因为有限,才用考试选拔合适上大学的人,才选拔那些适合上好学校的人。所以,名额是有限,应该是大家都知道的共识,开额外的名额,就是产生新的教育资源,就是要花更多的钱,钱从哪来?

政策的本意是,在两位成绩一样的考生中,优先选烈士子女,但是高考人数这么多,成绩一样的这么多,一个个去核实哪些是烈士子女,多费功夫?每多一道工作步骤也是要花钱的。干脆给烈士子女提高几分,最为简单明了,把选拔标准都量化成分数了。


user avatar   jun-zheng-ping-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18岁,他参加高考考入西北师范大学,正常录取,没有加分。

22岁,他大学毕业了。原本可以留在内地从事一份安稳工作,但内心的热血驱使他做出了另一个选择。从此,他的青春和一个叫加勒万河谷的地方联系在了一起。

那里常年冰雪覆盖、高寒缺氧、极度荒凉,几乎与现代文明绝缘。

那里也是祖国万里边防线上非同寻常的一个点,冲突和风险不知何时会到来。

很多人说,年轻悸动的心,是难以忍受加勒万河谷的寒冷、枯寂与苦闷的。


但他和他的战友们忍受住了。

他们每天小心翼翼用脚步丈量这片河谷,呵护那里的一水一石,把“大好山河,寸土不让”八个字刻在石头上,也牢记在心间。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边防线守住了,内地的家家户户才能安稳幸福,人人才可能会有获得公平的机会。

之所以忍受得住,还因为他们都学会了彼此关爱。这大概就是互联网上所说的“暖男”。当到条件恶劣的地方执行任务时,他总会把有高原反应的新兵赶进相对舒服的运输车大厢里睡觉,而自己却带着军官们在野地帐篷里打起冰冷的地铺。


29岁,他收获了爱情。

33岁,这位长得比较着急“大叔”营长,时常惦记千里之外远在西安的妻子,和他们还未出生的爱情的结晶。在形势最为紧张的那段时间,只要任务间隙,他总是会想方设法托后方战友,提醒31岁的妻子按时产检,并幸福地想象以后“带孩子、做饭、钓鱼……”的平凡生活。

但他终究过不上这样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了。2020年6月,加勒万河谷,营长陈红军牺牲。后被授予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

5个月后,他的儿子陈潇楠来到这个世界。

18年后,这位失去父亲的孩子也会面临高考。可以预想,失去了父亲的他,成长注定要比其他人更难一些。

我们确实无法定义绝对的公平,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所有的公平都不是无代价的。总得有人去牺牲奉献,才能确保绝大多数人能够享受更多的机会和更公平的环境。

愿烈士安息,愿他的家人能够有尊严地生活下去。

我是苹苹,感谢您阅读我的观点。


user avatar   xiao-qian-zai-rui-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益有点相关。

我爸当年差点成为烈士,遗像都拍好了。我当年高考山东文科200名,加20分的话北师大就变北大了。

但如果没有我爸的陪伴和鼓励,我可能连参加高考的机会都没有,早打工养家去了。他的战友家就有这样的对照组。


我爸50多岁了,身体健康、性格开朗。然而,他的遗像拍摄于30多年前。

作为中国第一批赴南极考察编队中的一员,跟J121军舰上的307名战友一样,没有一个人清楚这次跨越太平洋的科考任务会遇到什么风浪。大家要做的,就是写好遗书拍好遗像,做好成为烈士的准备。

据爸爸和他的战友们回忆,其实那一路也经历了不少危险的时刻。比如过德雷克海峡的时候遇到大风,船倾斜的太厉害,全船战友都在吐,恨不得把胃都吐出来的那种。比如登陆南极洲之后有一天夜里军舰脱了锚,差一点就撞上冰山。

不管经历了什么,每每聊起当年,他都是眉飞色舞,每一条皱纹都仿佛在诉说着惊心动魄的往事。当年不顾一切出发,他也从来没有后悔。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人舍小家为大家,这也是他挂在嘴边的话。

如果行前有人告诉他们,成为烈士的话子女高考可以加20分,他的战友大概也会跟他一样,觉得自己原本神圣的任务受到了侮辱。

当然,那时候他们也还是少年,大多数都还没有孩子,家里倒是不少以泪洗面的老父亲老母亲。

如果真的不幸成为烈士,心底肯定是希望牵挂的家人们可以得到照拂。

遗憾的是,这些拿命去探险的科考队员出发前已做好了成为烈士的准备,但回国后却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爸爸的好些战友都过得不太好,有回乡务农的,有外出打工的,也有疾病缠身英年早逝的。

这些年,他自己也是摸爬滚打跌跌撞撞,经历了辉煌,也体会过绝望。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对于一个小家庭而言,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我是幸运的,整个成长过程都伴随着爸爸事业的上升期,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和比较不错的学习环境。出生于高考大省,18岁前家里的任何事情都不需要我操心,好好学习就可以了。

然而,爸爸的一些战友后面发展不太顺利,也有去世较早孩子不得不辍学打工养家的。

在我爸事业做的比较好的那些年,没少为战友们奔走发声,希望能得到一些照料,但一直也没太有回响。前几年,他遭遇了破产危机,有点自顾不暇了,那会儿我弟还没毕业,学业也受到了影响,单从求学这个角度看并没有我当年顺利。

回到这个问题,结合我爸和他战友叔叔们的亲身经历,我认为直接对烈士家庭提供切实安置和帮助可能更妥帖些。这样既抚慰英雄的付出,又不影响教育公平。

毕竟没了爸爸,很多孩子连使用那20分的机会都没有了。

而那些曾经做好为国捐躯准备的人,当年的每一刻都是他们心底最波澜壮阔的曾经,他们也希望被人记住。

关于爸爸当年南极科考和后期经历以及珍贵的老照片,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

还有一段视频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可以,没有家庭会想要这20分的加分。

所以这20分的被动加分项,本身并不是搞特权,而是体现对做过重大贡献军人的尊重和奖励。

不要觉得功劳的奖励只能给本人,不能给子女,那烈士怎么办?人都去世了。

和平年代还需要出生入死,肩负责任和使命,做出重大贡献是值得这20分的奖励的。


user avatar   shaung-zi-shi-zi-z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句话概括:

功勋加分,50分也嫌少;

血缘加分,就算只是优先录取,我也嫌不公平。


user avatar   wang-fu-r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强烈反对“不能以高考分数奖励烈士子女”的论调。

你说是为了公平,那好,我问你,你让一个失去父母亲的孩子,和一个双亲健全的孩子竞争,这公不公平?

这孩子的父亲/母亲,可是为了我们大家英雄就义的,你不同意加分,也行,要不你把爹还给人家?

你还以为人家乐意要这个分啊??

一个双亲健全的孩子,能够顺畅地得到双亲的关爱和抚养,和一个失怙家庭,在单亲甚至于改嫁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能是一个起跑线吗?

我发现,可能真的有人不知道,一个学龄孩子失去父亲母亲,对于这个孩子来讲意味着什么。

他要承受的有:

巨大的持久的悲痛,甚至有可能得上创伤性应激综合征。

窘迫的家境,和小伙伴正常社交都难,因为兜里没钱,吃穿方面甚至基本生活都有可能难以维持。

残缺/动荡的家庭环境,这将完全打乱这个孩子健健康康的成长轨迹。

这其中任何一条,都足以让这个孩子变得孤僻,抑郁,敏感,价值观扭曲——别说是考大学了,没有中途学坏就相当不错了。

这种情况,相当于把这个孩子的起跑线硬生生往后扯了很多,别说是20分了,这远远不是单单加分能弥补的好不好?

所以,我很赞同某个答主说的,不仅不该取消烈士子女的高考照顾,相反还要大大加强,烈士子女应该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制定一套单独的录取方式,而且,对于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经济窘境,教育缺失,国家也应该采取措施,尽可能去解决和弥补。

烈士已经为我们献出生命了,何其崇高,何其伟大,何其可敬!逝者已矣,我们没有办法,尽可能培育他的孩子,把孩子的创伤和影响降低到最小,这难道不是极其微小的分内之事吗?

所以,本人实名反对在高考加分上卡烈士子女的行为,这根本不是我们能够讨价还价的事,而是必须要做好的事。

这件事做不好,我们连给烈士上坟都是没脸去的,烈士慷慨洒下的热血,如果换来的居然是轻视和遗忘的话,不会觉得自己脸上臊得慌吗?

多说两句,今年是牛年,如果你们经常接触牛的话,会知道牛有一个特点。牛群里最漂亮的小牛,往往是失去父母的小牛,因为这时候其他牛会同时去照顾,去舔这个小牛,到最后失去双亲的小牛反而是最漂亮最健壮的。

做人不要连牛都不如,您说是吧?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支持。

另外,别跟我扯什么“烈士子女加分破坏高考公平”。

这才花得了几个名额?

像某些自主招生,特长生,留学生(配学伴)等等之类的,才是持续性,批量化的破坏公平。

明明对这些“大头”动刀能匀出更多空间,何苦跟人家烈士孤儿寡母锱铢必较?

是“打土豪”分的田多还是刮佃户油水多?


user avatar   fen-chen-39-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user avatar   2333333-9-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user avatar   su-jiu-an-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养蛇人前来回答。首先说结论,想要蛇像猫狗一样认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大型蛇类相对来说智力会高一点,典型的例子就是球蟒(虽然这玩意在蟒里面不算大)和KC(眼镜王蛇),但这两种说实话我都不建议普通人去碰,首先是它们在国内都是受保护的,而且国内爬宠交易方面的流程还不是很完善,也就是说如果你打保护动物主意,很有可能某一天公安蜀黍就上门来做笔录了(身边有个养球蟒的朋友跟我说过,因为一个卖家翻车了,所以他被顺藤摸瓜找了出来还做了笔录,然而蛇还是留下来了);其次是KC这玩意虽然毒性不是特别特别强,但注毒量非常恐怖,所以有着非常高的致死率。虽然可以去毒腺,但来路不明的去毒腺蛇你敢放心吗?万一没割干净,长回来了,到时候哭都来不及。家养的猫狗都可能攻击主人呢,何况是个浑身长满鳞片的家伙。

那么一般的玩具蛇(比如加州王,玉米,猪鼻)能不能“认主”呢?现在圈内大部分人的观点是,你可以指望它熟悉你的气味和存在,但你不能指望它们像猫狗一样跟你进行互动,更不能指望它听懂你说话。蛇的脑本来就只占头部很小一部分,再加上他们本来体型就不大,所以这些家伙的智商可想而知了。跟人相处时间久了以后,它们对你会很熟悉,但是这种“熟悉”跟熟悉饲养盒里木屑的味道、熟悉一根树杈基本上没有本质的区别。熟悉后它对人的靠近不会再有那么大的反应,你伸手抓它它也不会跟一开始一样强烈抵抗(当然看个体,所谓“养不熟”的个体确实是存在的),但万一你手上沾了食物的味道,它依然有可能一口咬上来,你不小心弄疼它或者惊扰它的时候,它依然会摆出防御姿势。

当然这个“熟悉”也包括条件反射,比如有一段时间我比较忙,每个星期除了加一次水顺便喂食以外基本不会去开饲养盒的盖子,这样过了几个月后,我每次开盖,蛇都会表现得特别兴奋,因为“开盖”的现象和“食物”的出现被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养蛇可以避免开盖喂食跑路这样的流程,不然等你心血来潮想开盖把玩的时候,迎接你的有可能会是一张血盆小口(手动狗头)。

所以,如果你把一条刚破壳的小蛇养到成体,在它眼里你就是一个一般情况下不会伤害它,每次出现有可能伴随着食物或者自己被拎到空中的不明大型物体,而不是主人、伙伴什么的。养爬宠和养猫狗的乐趣其实不太一样,它们能带来的价值更多的是观赏(包括观赏外观和行为)而非互动和心灵上的陪伴。




                    

相关话题

  北京冬奥会谷爱凌夺中国第三金,白岩松呼吁中国家长向她妈妈学习,你认为需要学习什么呢? 
  选择好大学还是好专业? 
  为什么游戏玩得越差越容易上瘾,但学习学得越差却越不让人上瘾?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 3 月 23 日疑似有学生跳楼,发生了什么? 
  当年你们班的高考第一,现在怎么样了? 
  男子教不好女儿算数躺马路中间哭求民警拘留,女儿说 800 减 700 等于 900,父母教孩子有多难? 
  如何看待 13 岁女孩被父母带去荒岛求生,两天后崩溃向渔民求救,父母称她太叛逆?这种教育方式对吗? 
  2021 各省市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你查分了吗?你的分数能上想去的大学吗? 
  准备复读了还放不下一个男生怎么办? 
  江西经济还有希望吗? 

前一个讨论
顶配电脑除了玩游戏,还能有什么可以带来利益的用处。?
下一个讨论
如果你每踩死一只蜗牛就能获得100RMB,你会踩死多少只?





© 2024-06-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