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不是一般的地级市。zz上,与无锡不同,苏州市委书记稳定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还享有二级财政,收入无需上划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远大于三级财政的广州。苏州在银行体系中居于一级分行地位,事实上享有大部分计单的权限。(唯一的区别可能是报批地铁反馈的对象…)
苏州在一些地级市不易发展的产业方面构筑了一定优势,譬如金融行业。这个时候,如果苏州固守“地级市思维”,则十分遗憾,可以夸张为思想层面的“自毁长城”。
区域竞争方面,友邻无锡是苏州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姑苏实验室,深海技术实验室先后出炉。无锡提出太湖湾科创带,预备申报国家级新区,气势如虹。(个人持悲观态度…舟山那么废杭州都没有弄到,何况江北)虽然苏锡经济增长极已经“分化”,但在现状下苏南模式仍然保持了高度“全能性”,城市竞争高度激烈。在招商时,苏锡两市在一家企业上勾心斗角,至于外贸,更是如同贴身肉搏。苏州提出“地级市思维”,一定程度上是在强调苏州的首位度。
苏州突破“地级市思维”,因为本来就已不是正常的地级市。又比方讲江苏省铁路规划也排的差不多了,苏州、苏州北、太仓、张家港、汾湖(苏州南)都是多条铁路交汇的枢纽,可以和南京比划一下的。(当然啦南京每个车站都完爆苏州,只是加起来比比)苏州14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7个综保区,1个保税港区,数量冠绝全省,更加增添了突破地级市思维的底气。
机场已经凌乱了,给你们看个图:
好像最近机场场址一直在变,上级规划又十分给力,不知道在干嘛。
苏州突破地级市思维,其实就是掀掉思想的“天花板”。苏州明清时作为长三角中心时,其最大的卫星城常熟也得到长足发展,常熟古城今天依然辉煌 。作个不伦类比,今日苏州较于上海,地位差等只有半级,昔日常熟之于苏州,恐怕如今天一样是县级市。常熟当年也能为江南大城,何况苏州?苏州已经得到这样的政策,应该以更高的思想站位利用好,而不是沉溺在“最强地级市”的春秋大梦当中。
亿点补充
1. 沿海省份城市gdp普遍存在倒挂:
此外福建是唯一一个省会城市级别低于省内其他城市的省份。
(ps:2021年福州gdp赶超泉州,勇夺第一)
2.2月24日的苏州新闻引用了当年许调研太仓的画面,机场沙家浜场址被抹掉了。同一天苏州入选国际铁路枢纽。
3.2021年2月28日,相城、吴中迎来建区20周年。苏州的母县吴县已经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它在民国一度就是这座城市的名字。
4.目前关于苏州机场的讹传是选址回到了znx后期的淀山湖场址。
5.日前,《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其中提出,“支持苏州、宿迁等地开展完善区域航空体系研究。”
6.新的梗来啦!今天,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厅厅长陆永泉向媒体表示,加快推进苏州机场的规划建设。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启迪设计董事长戴雅萍则发出了《关于加快推进苏州机场规划建设工作的议案》。由于我们是时间的胜利者,从现在观察,这个提案导致了当年4月苏州机场规划建设研讨会的召开,以及苏州北站停车场的落地,此后机场一直在推进。不过疫情前的世界早已long gone。
7. 目前苏州搞到的(985、211)高校一览
这是我知乎第一个百赞回答!感谢大家的热情!
时隔三个月更新
答主要期末考试了,这帖子也不知是怎么活的,我暑假再扯点吧。(23333333
怎么说呢,法学本科,月薪500元就别去了。真丢不起那人。你得有点傲气不是。
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毕业的,原来叫中南政法学院,湖北是二本,外省算一本。后来政法与财经合并,变成211。中南政法学院原为五大政法学院之一,在南方厉害,广深司法系统好多师兄都是中南政法一脉。02年底,班主任劝我在本校保研,我当时不肯读书了,主要是心思不在课本上了,想去大城市发展。
我老家在苏州,跑去苏州人才市场,本来投了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法务岗,结果人事负责人说,我们这里清华北大人大的法学生简历有很多,还有研究生呢。
我心想,HR的嘴,骗人的鬼。北大和人大就算了,03年的清华法学算是个什么东西,清华文科恢复才几年,也来苏州抢饭吃?清华呢能有几个法学毕业生在苏州?心里骂归骂,牌面上打不过,在中国,清华两个字砸死人呦。
当时苏州人才市场上,我还投了一个张家港国泰外贸公司。我是国际经济法系毕业,专业极其对口,国际贸易术语通则是熟练的,再加上刑事民商各类法律护航,还是很香的。人家外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说了,张家港和苏州一样,都是苏州。本乡本土的,做外贸来钱快。
我对他后半句存疑,将信将疑,于是去张家港一看,待遇还是不错的。第一年保证不低于3万元,保证月薪达到2500元。公司有单身宿舍,可以选择住公司,我在张家港还有亲戚,可以选择住在亲戚那里。这个价位在2003年应届本科生里面,大概算是顶着天花板了。国泰里面的人还说,外贸系统来钱快,据说开单以后,还有按单提成,乖乖,算起来钱景可观。但我那时还是想去大城市发展,一门心思想去北京。
04年,我就去了北京,当北漂。我北漂第一份工作是1900元,转正后2200元。还不如苏州老家辖下——六线城市张家港的外贸公司的水平。我想,既然北漂了,就忍忍吧。人生地不熟,咱还得奋斗。
05年,老家在北京发展的发小先买了房,叫我去看。我看了眼馋,销售也机灵,发展我跟着发小一起买。于是,我家里出首付,在北京南二环买了一套房,我还贷款,月供2000元。这时候钱就不够用了。巧了,公司涨薪,涨到2700元。我心里还是不满意,我还得打魔兽不是。80后年轻的时候,还是挺看眼前的,这样是不对的。我那时候就开始想办法找工作,跳槽。
06年,最终还是跳槽了,谈了个月薪4000元的工作。好,这下和我父亲供我读大学时候的薪水同一区间了,他一个处长03年才4000元一个月。我出道不过3年,我也4000元一个月。于是,人飘了,志得意满。我父母都是民航系统的,我们民航子弟,去天津民航学院,分配到南通兴东机场,一个月才能拿到900元。后来航油系统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给并购了,他们又托了关系,挤破脑袋进了中石化。
后面一切就比较自然了。反正03年出道那会儿,起步比不上97级的师兄师姐们,他们包分配,我是99级,里外里就差了两年,就得自己找工作。
但是,但是严肃的说,我们那一届赶上了中国经济起飞,干什么都能干成。同学里面检察官居多,文科女生多嘛,女生都喜欢进检察院;不管男女,做法官的都很少。考公务员的也有,工商、税务、海关、边检、城管……都不乏其人。
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进银行,我们班在银行系统的,比去公检法司的加起来还多。那时候刚开始发展股份制银行,民生华夏汉口一大堆同学在里面。金融系统里面,做股票证券也是一个方向。还有同学去搞煤炭和钢铁贸易的。
还是应了那句话,我们各有各的工作岗位,我们都有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