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上值得关注的地方主要是“JET将首次使用1:1混合的氘与氚作为聚变燃料”,ITER预计会从2035年开始使用这样的聚变燃料。预计本次实验周期内JET将使用约60克氚(并在使用后回收),每天操作3次到14次,每次有数克氚参与。
一些读者可能想要看热闹:JET也许会出事故。但实事求是地说,出事故的概率很小,而且就算出了事故也不会怎么样,JET不会发生核爆炸,也没有能力将多少放射性废物排放到周围。
JET在1973年开始设计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磁约束核聚变物理实验反应堆,1979年开始建设,1983年开始运转,1991年11月9日首次进行氘氚实验,其设计目的是实现Q值(输出与输入之比)=1。
1997年,JET在外界输入24兆瓦功率来加热氘氚混合气体后达到峰值输出功率16.1兆瓦(具体而言,是将约4兆瓦的平均输出功率维持了约4秒,其中约0.5秒间输出功率超过10兆瓦),创下核聚变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这约0.67的Q值也是目前人类手中最高的。
在那之后,JET进行了一些改进,例如在1998年添加了远程处理系统,从2009年10月起停工15个月来升级、将真空室内壁的含碳材料换成钨和铍。
一些科学家希望JET在本次实验中打破1997年的纪录,例如将Q=0.67的聚变等离子体维持5秒。在本次实验结束后,预计JET内部的辐射水平在18个月间不适合人进入,其科学仪器已经预先添加混凝土防护墙。目前,没有多少人认为JET能在本次实验中达到Q=1的最初目的。
实现Q值30以上的可控核聚变产能,才可以期待在国家补贴的加持下跟现存发电手段竞争电价,这只是未来新能源的其中一个方向。
谢大佬邀。
嗯。。。有点不敢回答这个问题呀。
就简单介绍一下我对JET这次实验的粗浅认识吧,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确,JET(Joint balabalabala)总体上讲是一个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机器,91年之后等离子体控制部分就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大的改进。时隔24年,操作员也都需要重新培训了,其实这个也是值得的不然ITER的操作员哪儿去找现成的?中国吗?
至于DT测试的准备时间,2018年的时候说2020年能够进行氘氚反应,去年十月说是2021年,个人觉得还要往后推,一方面估计2018至今经费已经用的差不多了(JET其实超花钱的),可能都不足以支持氚的采购了,一方面当然是疫情导致的工作效率降低,另外还有一个比较神奇的事情对这个也有影响:Brexit。
说回测试。
之前,JET用的是碳纤内胆,这次全换啦~换成更接近ITER的材料组合了。如下图示:
是的,这次DT实验的目的就是看真实DT聚变环境下ITER的内壁材料设计有没有什么亮点或者可以改进的地方。
这波JET的DT实验大概率结论是钨基牛x,ITER材料设计没大问题但是balabalabala(low cycle fatigue啊,elm汽化啊,高热载荷下recrystallization啊,当然还可能发现一些新问题),据此估计ITER满功率运行第一壁材料预期寿命为200s(我猜的),plasma毒性在运行期间可以忽略之类的~
小概率的结论是高能粒子对钨的sputtering效率远高于轻元素,有可能导致了若干次观测到的plasma猝灭,据此估计ITER材料设计只够支持半组ITER点火实验(约1s),原因复杂,估计跟electronic stopping有关,接下来会考虑12345种改进方案,分别可以在abcde方面提高ITER-like reactor的性能。
怎么说呢,我个人觉得在老机子上试DT聚变挺没意思的,老机子的设计是存在理论上限的,大家都知道,要是能弄出来早弄出来了,聚变不是靠换第一壁材料搞出来的,第一壁材料顶多算是雪中送炭,你得有生火的东西啊,你拿个燧石不停的试,我送的炭再干你也点不着啊。并不是贬低JET,JET更像是个传说,已经故去很久的那种,永垂不朽但不值得挖坟。
我最期待的其实是欧洲人说我们要搞个新家伙,超科幻的那种,已经设计好了选址也选好了施工也联系了,预算已经编到2030年了balabalabala。。。
可惜并没有那种东西。。。
所以欧洲人只能花好多好多钱把老东西修一修补一补,再看看能不能用一用搞点动静出来。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不让老将交棒,这恐怕不能算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