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股市和基金的波动越来越大?暴跌该如何应对? 第1页

  

user avatar   shan-hai-jing-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路在何方——万字长文解决当前投资困惑

(建议收藏慢慢看)

最近很多有持仓的朋友都很焦虑,咨询我最多的问题就是要不要抛。我自己也曾经焦虑过一段时间,但当我把问题拆开全面思考,把思路理顺,问题就变的相对简单,至少决策起来是有逻辑,有框架的。

为了梳理清楚问题,整个文章比较长,但会遵循下图这个资金流向框架进行对比分析。我的分析主要从国内存量资金、国际增量资金和国内增量资金的流向三个方面展开。国内存量资金反映的是A股存量资金在股市不同板块上的转移,国际增量资金反应的是外资在不同市场中的转移,国内增量资金则反应的是国内资金在不同投资品种之间的转移。

存量资金转移会带来结构性牛市,增量资金会带来整体大牛市。而对于股市走向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全球货币政策的变化趋势——全球经济体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往往是需要通盘考虑才能做出大周期上正确的判断。最重要的要分清主次,金融体系永远都是服务经济发展的。

先说结论:

在国内可投资资产中的推荐等级如下。

关于股票投资在短中长周期上的建议。

短期撤

短期看资金。

短期高估值核心资产机会不大,向下空间远大于向上空间。无法承担预期20%以上亏损的朋友可以果断择机撤离,具体到基金像过去牛了两年多的消费、医疗等,理性的话可以先撤出去。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中短期转

中期看政策。

中短期低估值高股息的红利类资产仍有取得绝对收益的机会,至少大概率会获得相对收益。适合不忍认亏离场想要博反弹且愿意承担风险的朋友。高股息的资产中,我更推荐银行板块,利率上行通道中唯一利好的板块!文章末尾有详细分析。

长期坚持

长期看基本面。

长期回归核心资产,股票投资终究是要看成长性的,消费医疗科技相关的核心资产的基本面逻辑没有问题,但中短期阵痛是难以避免的,是否能承受还是需要每位投资者自己做出选择。

以上所说短期指半年以内,中期半年到一年半,长期一年半以上。

下面开始分析,我先明确三个需要共识的问题。

第一,股票型基金难免亏损。

首先,大家要明白自己投资的是被动指数基金还是主动基金。

如果是被动指数基金,那你是必然承担指数的波动的,也就是说基金收益随指数而动,想要避免承受指数的下跌,必须要自己择时赎回。

如果是主动基金,基金经理做相对收益,他们的目标是如何比其他基金经理涨得多,跌得少,但同样不能避免市场下跌的风险。想要减少亏损,同样得自己择时赎回。

甚至不少基金经理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排名,选择去赌风格,或者投资高弹性的标的,一旦赌错或者市场下跌,损失也是巨大的。

第二,当前核心资产估值确实很高。

核心资产里的这些个公司,基本面好,公司质地优秀,完全没有问题,但估值也是真的贵啊。再好的东西,价格也是有合理区间的。

股票投资大概是赚两部分钱,一部分是估值,一部分是业绩。

入场早的可以赚业绩和估值两份钱。

入场晚的可以赚业绩的钱,但有可能亏估值的钱,结果总体还是会亏的。

下图是核心资产老大哥茅台自2003年以来的的估值变化,其中红色曲线是当期估值,绿紫蓝色曲线分别是预测未来1、2、3年的预期估值,浅蓝色背景是股价走势。

可以看到,预期估值确实是比当期估值的波动小一些,所以每当当期估值过高的时候,分析师就会去看预期估值来判断安全边际。长期来看,业绩贡献长期的收益,同样的估值水平,但价格却在不断上涨,但短期来看,估值也会贡献负收益,业绩增长而价格横盘甚至下跌。

好消息是,仅看当期估值,距离2008年高点还有一定的空间,但看蓝色这条三年预期估值的曲线,看样子跟2008年的时候也是很接近了,真的是非常危险。要知道2008年之后估值水平一直回落到了2014年才触底。股价自2008年高点到2015年之前,也都是涨幅平平。

有的人会解释那是因为金融危机、公务消费政策等后续政策因素影响。

那在当前时点,未来就不会有政策风险了么?2008年高点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预期到这样的风险呢?

投资这个事情,当我们无法用理论来指导的时候,那我们就只能用历史事实的结果去寻求方向。

为什么茅台2020年初40倍估值,才过去一年时间的现在就可以70倍估值?

基本面是不会突变的,那就只能是短期资金推动了。

那如果资金不再持续推动了呢?

屁股决定脑袋——现在的核心资产行业的机构分析师们大部分都是在被市场推着走,试图去解释市场,而不是预测市场,已经脱离理性研究的范畴。

以前估值看PE倍数,当PE估值太高无法解释的时候,就换成DCF估值去解释。

以前看未来一到两年的合理估值,现在可以看到3到5年……

那这种变化是为什么呢?

还记得初中思想政治课上讲的内容吗?

不是风动,不是帆动,是心动……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我承诺每年给你1块,每年按照20%增速递增,但前提是你现在要给我10000块,你愿意给吗?

核心资产估值过高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要明确。

第三,股价涨跌的直接原因都是资金驱动。

因为是资金驱动,难免会偏离合理定价,短期更是如此,但长期终归会均值回复。而正因为短期波动,择时操作才会有其意义,不然价格曲线真就是一条毫无波澜的向上曲线,这一点讨论我就不过多展开了。

明确以上三个问题后,想要搞清楚短期如何操作,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分析资金的来源,根据资金的来源依次分析资金的流向。

股市的资金按照来源有以下几种

从投资方式上分又可以分为基本面投资者和趋势投资者。

基本面投资者就是拥有专业的研究团队对公司进行深入的研究,研究的目标是找出商业模式好,成长性高且可持续发展的好公司进行投资,像国内的基金、券商、私募等资管机构都属于此类。

趋势投资者就是什么涨买什么,专业一点的是看所谓的技术指标,其实就是常说的追涨杀跌选手。

国内存量资金

稀缺的确定性

先说说基本面投资者,基本面投资者过去一年持续抱团核心资产,并且容忍高估值的最主要的逻辑就是——稀缺的确定性。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世界经济、金融体系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寻找确定性既是本能也合乎逻辑,因为确定性就是疫情影响下最稀缺的。而盈利稳定、成长性高、基本面优秀的龙头公司的无疑是确定性最高的投资品种。

像白酒独一无二的壁垒优势、错落有致的竞争格局、稳定的提价和增量能力,带来无与伦比的确定性。其他像医疗有类消费、疫情受益的逻辑,科技有政策扶持的逻辑等等……再叠加为了应对疫情的货币宽松政策,带来的消费升级预期,催生了确定性最强的核心资产大军!

在疫情影响之下,给稀缺的确定性更高的溢价,无可厚非,因为市场上钱多,而确定性少,物以稀为贵嘛!

好比在一个荒岛求生的环境中,面包的价格也可以涨上天。

但是,疫情控制住以后呢?

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减弱,经济回归正轨,风险和不确定性都在不断降低。不确定性在不断减少,那确定性就不再稀缺。从理性的逻辑分析,代表确定性的核心资产的溢价理应回落。

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吗?春节前一段时间疫情有反弹的迹象,国家也号召就地过年,春节前的股市就进一步走牛。

而春节后,疫情似乎得到有效控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疫苗也不断传来好消息。美国大规模接种疫苗后,病毒感染人数骤降。

至少现阶段看,疫情控制住也只是时间问题,确定性在不断增加和兑现。

总的来说,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经济的逐步恢复,确定性的稀缺逻辑被打破,而之前基于稀缺性被抬高的资产价格也理应回落。

趋势投资

再来说说趋势投资者,趋势投资者可以简单认为就是追涨杀跌,无论是股民还是基民都会倾向于买入前期涨幅较好的股票或基金,再加上互联网营销的造星效应,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规模迅速扩张。这就为基金经理中的基本面投资者带来一个被动的加仓逻辑,进一步抬升核心资产价格。

那这个逻辑还存在吗?

很明显,这个逻辑也在弱化。一方面,规模过大的基金开始限购,比如易方达张坤管理的中小盘;另一方面,春节后的新基金募集开始遇冷,即使是明星基金经理的新发基金发行规模和发行速度也不达预期。结果就是新增资金边际减少,而资产价格越高,维持所需要的边际增加资金也越多。资金边际减少,必然会导致价格无法维持在高位。

价格可以在低位震荡,但在市场化的交易环境中很难高位横盘。当资产价格不再上涨或者上涨空间不大的时候,必然伴随着资金的撤离。

总结一下,确定性的稀缺性下降导致存量资金会撤离核心资产,而新增入市资金的减少,无法维持过于高估的资产价格。

抱团资金不会撤,还是会抱团,只是看下一个抱团什么。

国际资金流向

再来看看外资的动向。

前段时间资本市场最大的新闻,就是美国通过1.9万亿财政刺激计划,美债十年期利率不断上行,最高点突破1.6,全球高估值资产应声而跌。像美国的纳斯达克、港股的恒生科技、A股的核心资产,跟美债利率是完美的负相关!

注意!与行业无关,与估值有关!

其实直接原因就是前期靠资金推高的板块资金快速流出导致,原因如下所述。

十年期美债利率是全球风险资产定价的锚

为什么?

从根本上来看,因为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而要更深入清晰地理解十年期美债利率对全球风险资产定价的影响,就需要搞明白几个问题

1 如何理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2 美元是如何收割世界财富的。

3 其他国家如何破局。

如何理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首先,世界货币是经济全球化必需要素。如果没有世界货币的存在,各国货币无法完全互认,国际贸易流通会遇到非常大的阻碍,即使没有美元,也会有其他货币成为世界货币。所以,世界货币是不能缺位的。

在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之前,还曾有过白银、黄金、英镑成为过世界货币。金银是根据其稀缺性定价形成共识,成为世界货币。但由于交易便利性、贵金属资源有限性及之后金融体系的大发展,英镑成为二战之前的世界货币。

工业革命后,英国当时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在军事和科技领域遥遥领先,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的殖民地,具备强大的影响力。英国发行的英镑凭借本国充足的黄金储量和强大的国力,取得了其他国家的认可,成为当时的世界货币。说白了,英国当时足够强大,可以保证英镑的货币信用和安全。

那个时期本质上还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只是将英镑作为兑换黄金的“凭证”,只要英国足够强大稳定,当英镑持有人想要黄金时,就可以用英镑向英国政府兑换黄金。在每个历史时期,只有最强大的国家信用才能做到这一点,只有强大才能获得大部分人的认可。

作为世界货币,天然的优势就是利用金融体系偷偷地超发货币,在我的黄金保有量能够应付兑换的前提下,我可以尽可能多的去发行纸币。其实就是杠杆效应,跟银行、保险的杠杆是一样样的。

比如英国有10吨黄金,真的会向英国兑换黄金的英镑数量占英镑总量的比例是10%,那么英国最多就可以发行出价值100吨黄金的英镑。毕竟谁没事会整天换重了吧唧的黄金玩,但如果真的有超过10%的英镑向英国兑换黄金,也就是挤兑,那英国肯定是拿不出来,英镑的货币信用也就崩塌了,没有人再愿意持有英镑,市场上会大量卖出英镑,造成英镑贬值。

二战时期,英国就属于步子迈大了,当世界大哥也真心没那么容易。正因为英国当时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也是相对“高级”,重质不重量,而战争一定是需要大量的物资支持,导致英国等参战国需要不断向外购买物资和军火。

美国人是在一战的时候隆重登场,开始向世界参战国兜售军火物资。一开始,英国还可以靠偷偷印英镑来购买所需物资,但两次世界大战让英国国力透支巨大。美国人也不傻,眼看英国不断衰落,后来就不再接受英镑支付,而是要求用黄金交易。真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大量的黄金就这样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

不仅如此,美国也趁战争时期各国的疲弱,向世界各国输出美元,用于投资和交易,因为只有让别的国家先有美元,才能用美元与美国进行交易,因此,美国不光卖东西,也不断地向外投资和进口,美元日渐成为各个国家认可的货币,与早期英镑“发家史”非常类似。而美国作为当时生产能力最强和黄金储备较多的国家,也开始玩英国的老套路,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向全世界输出交易美元跟交易黄金是一样样的观点,相比于当时的英国和其他战争国家,美国的国力也具备更强的信用背书,就这样,美元逐渐取代了英镑成为世界货币。

之所以介绍上一代世界货币英镑的兴亡史,就是想让大家明白两个问题,在金本位制度下,

第一, 世界货币的地位并非不可动摇;

第二, 成为世界货币的两个先决条件,经济和军事实力。

注意,我这里有个前提是金本位制度,而现在的美元已经不再是金本位制度。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没多久,也陷入了跟英镑类似的困境。先是为了坐稳世界货币一哥的宝座,不断向其他国家输出美元,之后又不断在全世界范围四处发动战争,前期积累的财富和黄金很快也消耗一空。但美国为了持续的扩张和巩固地位,还是在偷偷地超发美元。而精明的法国人早已看穿了一切,像当时的美国对待英国一样,不再接受美元交易,反而要用美元兑换黄金,真是因果轮回啊~但美国其实已经强弩之末,没有充足的黄金应对兑换。法国当时可是整船整船的黄金往回拉,美国根本应付不过来,要知道,黄金储备的减少大大限制了发行货币的杠杆,不仅如此,还会造成挤兑,影响的可是立国之本啊!

美国人只能紧急宣布:美元不再兑换黄金!

世界各国都懵了啊~美元应声而贬值~不能兑换黄金的美元在外国人眼里跟废纸没什么区别!

但美国还是很有智慧的,很快与沙特搞到一起,绑定了石油贸易。

石油是什么?在当时工业化飞速发展的阶段,石油具备跟黄金一样的稀缺性,并且还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必需品,是完美的为货币信用背书的资源。

沙特有石油资源,但没有强大的军事。

美国有强大军事,但缺乏可以作为支撑货币信用的资源。

二者一拍即合达成协议之后,相当于美元可以兑换石油,美元也就重回世界货币地位。直到现在,美元的霸主地位还是得依靠石油贸易。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一定掺和中东地区局势,因为那里有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命门——石油。

不过要说世界货币的真正背书,还是得靠军事实力,当美国把石油这种大宗商品绑定到货币上的时候,军事实力就更直接地成为了世界货币地位的保障。想要成为世界货币,先要看自己的拳头硬不硬,说到底还是由军事力量保证下的政府信用。

就短期来看,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还是相对稳固的,虽然疫情之下,美国在快速消耗自己的货币信用,但军事实力依旧不容小觑。所以,暂时不用过多考虑美元崩溃的问题。

美元是如何收割世界财富的?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最大特点就是一国发行,全世界流通。

那美国可以无限制超发美元为所欲为吗?

还是不行的,虽然有军事力量做后盾,但毕竟我们还是文明社会,总不能三天两头战争,战争也是有风险有成本的,英国就是被拖入战争的泥淖而一蹶不振,受益的美国人更不会重蹈覆辙。而且其他国家也都不傻,滥发货币必然极大伤害他国利益,难免损害政府信用,因此,货币发行还是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才能维持住政府信用,而这个约束就是美国的国债。

在美国,发放货币的是美国政府,而印钱的则是美联储,政府跟美联储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机构,有一定的制约性。当美国政府需要资金,想要发放货币,必须经国会同意发行国债,美联储再印钱购买国债,从而把美元借给政府。国债作为债券,政府都是要还的,而且还得还利息,而国债利率的大小就反映或决定了政府借钱的成本和意愿,进而决定了政府投放到市场上的货币数量。国债的存在就对美元发行量产生了一定约束,毕竟国债将美元的发行量具体化,成为全球各国都可以评估美国政府信用的公开信息。

当美国经济不好的时候,就可以降低国债利率发行大量美元,刺激美国经济,超发的美元也不用过多担心会带来通胀,因为此时美元相对会有所贬值,作为世界货币,美元会向国外流出,购买世界各国的商品或者进行投资,而其他国家也都认可美元,非常愿意接受美元进行交易结算。这样一来,美国超发的货币被全球市场消化了,带来的通胀事实上也被全球各个国家承担了。其他国家如果超发货币,货币只能在国内流通,其他国家不认可,本国货币根本出不去,大量超发的结果只能是通货膨胀。这就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好处,有福我享,有难同当啊!

别急,这还只是第一波收割~

美元超发贬值导致热钱涌入其他国家,势必会推升他国资产价格,美元资本因此反而能大赚一笔。而当美国经济恢复或者全球市场也消化不了美元超发的时候,为避免美国国内通胀,美元必然会开始紧缩,提高国债利率。结果就是美元开始从世界各国回流国内,各国都会出现资金流出的影响,前期被推高的资产价格由于资金流出而大幅下跌,这一过程会一直持续贯穿美国国债加息的进程。当美元加息至高点的时候,美元也大概率会升值至高点,而此时别国的资产由于美国加息的影响,价格回落至相对低位,美元资本再次流向世界,横扫各国的低价便宜资产,收割世界各国的财富。而美元也会接着进入下一轮降息周期。

这个循环操作,美国是屡试不爽,是不是也有点似曾相识的味道?这就是世界货币的天然好处,别的国家无法实施,只能被动承受利益损害,这个利益损伤部分也被称作“铸币税”。

总结一下,世界货币的三大优势。

第一, 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由全世界共同消化。

第二, 美元降息时涌入其他国家推升资产价格,加息时回流国内,收割一波财富。

第三, 美元升值和贬值带来的汇率收益。

那美元资本都能准确判断利率走势吗?我想说的是美元资本必然是有天然的信息优势,因为美联储其实都不是政府机构,而是类似“公私合营”性质,背后的股东有12家美国私人银行,代表一部分资本的利益,在时间差和汇率差上均能快人一步,把握先手优势。

俗话说,覆水难收,超发的货币自然不能真正地完全回收,只是货币发行量边际上的改变。而美元在过去如此漫长的时间里,也一直在不断的超发货币,那超发如此多的美元为什么没有回流到美国国内呢?

这就要说到美国国债的另一个作用,就是美元流通量的稳定器。拿中国来举例,中国受益于较低的人力成本,常年对外大量出口,也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外汇,除了一部分必要的外汇储备外,还有大量外汇剩余。但美元在中国国内无法流通。理论上除了美国以外,只能在其他愿意接受美元交易的国家进行投资或者购买商品,因此,中国也启动了一系列海外投资项目,像给其他国家援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赚取投资收益,或者单纯的美元贷款,再比如亚投行,都是把多余美元向外投资的措施。但中国的出口过于庞大,还是有大量的多余的美元,如果在市场上流通,难免会流回美国,造成美国国内的通胀。

这时候,美国就说了,你可以用手里多余的美元来买我发行的国债啊,每年付给你一点利息,你还能有点投资收益啊!从收益角度来看,确实也合理,超发的美元数量远远超过真正必要的投资所需的货币量,与其用美元投资不靠谱的项目承担风险,倒不如买美国国债存起来,以后需要的时候再用。就这样,美国把当期超发的美元,用国债作为蓄水池进行,留待未来流通,这也就解决和调节了短期通胀的影响。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货币体系,跟我们国内的货币体系的基础架构还是很类似的,当货币超发的时候,都需要一个蓄水池来调节流通量。只要能控制住流通量,存量有多少都无所谓!比如中房和美股,都是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

通过国债这个稳定器,利用世界货币的优势,美国真是进可攻,退可守,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极尽损人利己之能事,反复收割世界财富,壮大自身,巩固霸主地位。

3 如何避免被割?

80年代的日本就是被美国疯狂收割的典型,经济也停滞了20年。这也为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

怎么破局呢?

由于美元是国际贸易结算货币,要想从根本上摆脱其控制,各地区和国家必须打造全新的用于国际贸易交易的支付方式!像欧盟拟打造新支付体系取代SWIFT、俄罗斯SPFS支付系统以及我国正在推进的人民币国际化,都是希望能打破美元世界货币地位。不过,这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还是无法实现。

短期来看,想要避免被美元收割的方式,还是要考虑与美元政策的协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如下图所示。

比如,当美元加息而人民币不跟随的话,很有可能造成资本迅速大量流出,影响汇率稳定,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稳定或者被美元资本薅羊毛。像我国限制每人每年外汇的兑换额度,就是为了应对外资收割的风险,如果没有这样的政策,中国也很可能陷入当年日本的两难窘境,即汇率与利率矛盾。

对于其他国家也是如此,大部分国家的货币政策都会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大方向保持协同,维持外汇市场稳定,否则就会被美元收割得更狠。而在每个国家内部,本国的利率走势则决定了各自风险资产的定价水平。正因为这样的预期传导,美国国债利率就成为了全球风险资产定价的锚。

以上,就是关于美国国债利率为什么会成为全球风险资产定价的锚的分析。

理解了以上内容,那再看近期国债利率走势,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在去年疫情发生后,美联储进行了无限量QE大放水,货币利率处于历史绝对低位,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资产价格都被推升到极高的位置,而推升A股价格的资金来源,必然有一部分是通过各种途径流入国内的逐利外资热钱。

而春节后,拜登政府落地了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后续还有万亿级别的基建计划,再叠加疫苗的推出,美国经济必然会逐步复苏,而大家对于通胀预期也大大增加。基于通胀预期,对于美国的加息预期也愈发强烈。国债持有人也会发现,持有国债的利率只有1.5%不到,而预期通胀高达2%,干不过通胀还持有个毛啊!

为了避免加息导致的价格下跌损失,大量国债持有人选择抛出国债,进而导致十年期国利率上行突破1.6%。

美联储虽然嘴上喊着宽松,但并没有什么实际作为,毕竟如果真想维持利率,接盘不就是了。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讲话相当之“鸽”,并没有向市场给出任何应对表态,仅有一句“最近债券市场的波动引起了我的注意”,剩下的发言则还是老生常谈,只是一味地反复强调“美联储距离经济复苏、就业和通胀达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市场现阶段对于他的这番说辞已经不再满足。

更有意思的是近期美联储其他官员的表态,不知是不是没对好口供,相互矛盾的说辞让市场摸不着头脑。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对外表态,美债收益率近期上涨是健康的,美联储无需做过多调整,通胀还暂时不用担心。但就在同一日,费城联储主席哈克则展露了“鹰派”的一面,他指出美债收益率曲线控制可能是美联储的政策工具之一。

总之,美联储没有坚定维持利率的表态,稳定市场预期,那美债利率必然进入上行通道。

根据之前的分析,在美债利率上行通道开启后,之前流入中国的外资重新回流美国,一方面可以享受美元升值的汇兑收益,另一方面也是完成这波财富收割之后及时撤离,避免之后风险资产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

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上行,中国资本市场必然在外资热钱上会有资金净流出,A股下跌也是在所难免。

以上,是从国际资金流动角度说明了A股市场资金的中短期流出趋势。

国内增量资金

而从中长期看,我国的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与美债利率同步,目前也已经进入上行通道。

就算国家希望能在更长时间内处在较低利率环境下发展经济,但美国的加息进程带来全球资金回流美国的压力,并不会给中国太长的时间窗口。

别忘了,美国现在是疯狂举债搞刺激,债务高举,而新上任的财长耶伦宣布还要搞强美元战略。

总结一下就是强美元+强美债+强通胀的三强格局。三强格局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全球储蓄疯狂向美国涌入,美国资产价格不断冲高,而被吸血国家的资产价格一泻千里,在世界范围演绎国与国之间的二八行情。

原因也很简单,美国人的储蓄都不够美国政府继续加杠杆了,只有把全球的资金吸引过去,美国才能维持住自己的高杠杆和高债务,稳定自己的经济。

为了避免被吸血的结果,就是中国跟随美国步伐同步收紧货币。事实上,我认为国家已经暗示得很明显了,我印象很深刻的有两处,一处是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公开表示,房地产的问题应该说现在金融化、泡沫化倾向还比较强,再次强调资产泡沫化的风险。另一处则是克强总理表态今年GDP增速在6%,走的稳比走得快更重要。目的很明显,降低资产价格过高而被外资做空的风险。

所以,国内货币政策收紧是必然的,只是时间问题。而货币政策收紧的直接影响就是市场上流通资金的影响,势必也会打击高估值板块。

另外还有一个较大的风险就是过去一年发行了大量的权益基金,当赚钱效应消失甚至股市下跌的时候,基民恐慌下赎回,然后基金被动踩踏式卖出持仓股票,那基金重仓的抱团股首当其冲,必然会大幅杀跌。

下图为基金市场规模的历史走势,其中混合型基金中包括偏股混合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必然也是最近两年主要贡献规模增长的混合类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市场总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2015年疯狂时的基金总规模,目前处于历史绝对高点,风险不言自明。

另外,也可以明显看出,基金规模增长的趋势已经明显放缓,有拐头迹象,悬剑于顶,不得不防啊~

综上所述,从国内存量资金角度来看,支撑核心资产高估值的逻辑已逐渐被打破;从国内外资金增量的角度来看,全球货币收紧是大势所趋,资金中短期流出风险非常大,同样也压制着高估值的风险资产。

那在这大通胀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投资呢?

大家之所以风险偏好提高,都是因为疫情之下大放水带来的大通胀担忧。每个人都在思考如何避免手里现金的贬值,唯有买买买方能解忧,也反向促成了资产价格的飙升。

国内的投资品种无非股、债、汇、商品、房、存款。

对于商品,我一直都在讲,商品行业非常复杂,且波动巨大,非常考验投资技巧和专业性,如果股票尚且搞不定,普通投资者还是不要碰商品了。

汇市同样,而且国内限制了每人每年的换汇额度,即使投资也无法上量,如果有配置需求,现在还是配置美元的好时机,大概率能够获得美元升值的汇兑收益。

债市,目前利率处于低位,投资债券并不合适。

房市,现在被政策强力调控中,适合刚需,不适合投资。

存款,如果能接受比较低的存款利率的话,还是比较适合低风险偏好投资者,但就是跑不赢通胀。

这样看来,还是只剩股市这个投资方向,也比较符合推动居民存款向权益市场转移的政策大方向。虽然增量资金不再持续,但经过过去两年时间的积累,股市积累的存量资金也是非常庞大,板块之间的轮动也会带来结构性牛市行情。

无论是趋势投资者还是基本面研究投资者,过去一到两年都是在不断拥抱核心资产,并且不断地自我强化。而未来,同样如此,只是拥抱的方向会不断地变化。而投资股市最重要的是选对方向。

高估值资产在利率上行通道中受到压制,相对应的,前期涨幅较小的低估值资产的价格相对合理,风险较小。

虽然利率处在上行通道,但仍然是刚刚起步,利率还处于相对低位,投资债券也没有很高的收益。而红利类股票因为有股息,可以与债券资产进行比价投资,甚至可以吸引一部分增量资金。

高股息的股票因为其较高的安全边际也会成为存量资金流向的板块,负责任的主动基金经理会调仓至低估值高股息的板块,因为受基金合同约束,股票或偏股基金无法空仓,对于对后市不看好的基金经理想要近似实现空仓的目的,就是投资低估值高股息板块这种类存款式的股票,实现防御目的。

另外多说一点,在这个时候,我并不建议大家申购或持有明确行业主题型的主动基金,因为行业主题的特质会让基金经理甩锅择时防御的责任,而投资主动基金的投资者其实是希望基金经理能够去进行择时降低亏损的。

言归正传,在低估值高股息股票中,我更看好银行板块。因为银行板块是为数不多在利率上行阶段受益的板块,加息有利于存贷息差扩大,只要不提高准备金率,低准备金率高息差的环境会极大改善银行的盈利能力。

下图中展示了十年期国债利率与银行指数走势的相关关系,用红框标注的部分都是利率上行而银行指数上涨的时期。

那银行指数已经上涨,目前是否高估了呢?

下图是银行PE、PB、二者合成估值的估值历史分位数。

可以看出,银行PE相对较高,主要是受疫情期间向实体让利的政策影响。而PB则还是处在历史绝对低位,向上空间很大。

像我之前文章中提到,银行看PB更多一些,因为银行的B决定了其加杠杆提升盈利的能力。

具体更详细的分析,可以参考我之前专门介绍银行估值轮动策略的文章。

在文章中,我设计了一个PE、PB合成的估值指标,据上图来看,处在30%的历史分位数,相对并不算高估,投资的向上空间大于向下空间,仍有投资价值。

银行板块的平均股息率也相对较高,即使现在的股价仍然有4.3%的股息率,安全边际也足够高。

综上,我认为低估值高股息的银行股会成为下一阶段资产抱团的目标。

从基金投资角度来看,推荐博时中证银行指数基金(160517),目前规模不到4个亿,打新收益相对较高,投资指数的同时获取收益加成。

写着写着,没想到写了这么多字,但回头看看,想把投资问题说明白,还真是不容易,其实还有很多别的想法和细节来不及写,以后再慢慢梳理吧。希望这些罗里吧嗦能够帮助部分焦虑的投资者理清投资思路,理性抉择!




  

相关话题

  20220120股市分析和20220121股市预测怎么样? 
  如何评价「公安部25年来首次高调救市 调查10余家机构」? 
  那些管理着数十亿资产的基金经理,如果不干基金经理,自己在家做交易,结果会是怎样的,会不会无法盈利? 
  中国股市为什么缺乏牛市? 
  这次股灾最低点能不能到2800? 
  20200106股市分析和20200107走势预测怎么样? 
  2021年末,我家总资产两千万,未来怎么才能保住这些资产不缩水? 
  对比特币冷嘲热讽的人,为什么不先了解一下它? 
  如何看待特斯拉 CEO 马斯克面临 150 亿美元天价税单,第四季度或被迫出售特斯拉股票? 
  投行和对冲基金的人聪明和优秀到什么程度? 

前一个讨论
疫情过后的2021年餐饮行业还有机会吗?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适合大学生用的笔记本电脑?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