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三星堆考古发掘直播连线盗墓小说作者南派三叔? 第1页

     

user avatar   xu-cheng-8-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类似于搞一个讲中国餐饮美食文化的节目,大家正津津有味地看着,这时候主持人请来了神秘嘉宾,老八出现在屏幕上,高喊奥利给。

类似于搞一个讲金融法律知识防范金融诈骗的节目,大家正津津有味地看着,这时候主持人请来了神秘嘉宾,孙宇晨老师出现在屏幕上,说我要给节目捐款一百万。

类似于搞一个保证国家金融安全的节目,大家正津津有味地看着,这时候主持人请来了神秘嘉宾,索罗斯出现在屏幕上,说我要狙人民币。

你们感受一下。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能第一时间形容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的的反应,因为我麻了,我向来不惮以最鸹的脑子去推测这些媒体人,但我实在想不到究竟怎样的头脑成长才能做出这种不亚于潘金莲主讲女德班的操作,抱歉,考古是一项我一直有着浓厚兴趣的高尚事业,用女德班类比不太合适,换个说法差不多是让刘华强进行普法教育或者让加麻大开展禁毒宣传。

多少考古从业者和爱好者花费了多么大的精力,才稍微让一部分人意识到考古跟盗墓的本质差距,央视这手神操作,啪,快乐没了!

想当年我也是跟着学姐的队伍看人家挖过屎的人(粪化石),那其中的风餐露宿、跋山涉水我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人家那真是一包纸巾一条内裤都不放过的勘察,从一根纤维上寻找失落文明留下的吉光片羽。盗墓贼,那是什么玩意?能混为一谈吗?

一个小说作者,还不是什么文本质量多高的小说作者,顶多算个流量作者,真实身份算是个媒体商人,网上乐呵乐呵就算了,被国家媒体以专业考古发现的名义进行连线,这让考古工作者心里怎么看?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快破万赞了。从有些评论看,自己表达所产生的效果,有点违背自己的初衷了。

本人无意针对央视。央视有不少好的考古文博节目,像《探索发现》《考古公开课》等等。本人也认识一些编导,有的还是专业出身。他们做节目很辛苦,往往成片的质量也很高。这次三星堆的报道总体很好,宣传了相关知识,引起大家讨论,就是好事。只是个别做法有些欠妥,才引起了考古人的不满。王巍老师的文字也只是针对这次事件。

至于针对近年考古的“过热”,也仅仅是个人的粗浅看法。考古圈有很多很多在基层的工作人员,他们在一线从事着艰苦的文物保护工作。也有很多踏踏实实的研究人员,在自己的领域深耕。郭嘉层面重视,有利也有弊,我所说的仅仅是弊的一面。

点赞太多,话题太热,也违背了自己认为考古应该是“冷门”的本意。请大家不要点赞了。


分界线,下面是原回答,有些内容调整了一下。

考古圈内人,利益相关,匿了。

这件事,考古圈愤怒声很大。中国考古圈大佬,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发给央视新媒体的文字很有代表性:“近年,往往有这种情况:有些媒体不了解考古学者,文物收藏者,盗墓类悬疑小说作者是根本不同的人群,让后两者跨界去对作为科学的考古学评头品足,这是让考古学界非常反感,非常难以接受的。因为这两类人不仅完全不懂考古(考古太专门了,一般人都不懂),而且做出行家里手,居高临下的姿态,对考古评头品足,指手画脚,令人十分厌恶。这样的情况出现,暴露出某些媒体人缺乏对考古是一门严谨科学的认知,把考古与考古和文物保护的天敌——盗墓混为一谈,把考古成果的宣传与胡编乱造地写盗墓小说的人混为一谈,这是最让考古学家愤怒和不可接受的。希望央视不要再出现此类情况。”

这件事很搞笑。

一开始,通过央视直播,上了热搜,考古人自我感觉火了一把,就觉着扬眉吐气了。

没想到第二天就被央视恶心了一把,就是我们央视媒体不关心你们的研究,我们还是稀罕这些出土宝贝。至于怎么解读,不需要考古学家也行。

这就是为啥考古圈觉着央视很恶心,有种被出卖的感觉。

再加上考古人本身对盗墓行为很憎恨(盗墓给文物带来难以估量的破坏,大量文物流失,对于我们民族也是很大的损失。再次说明,盗墓违法),然后竟被写盗墓小说的指指点点。考古人能不气嘛!

但是反过来想,这里面也有考古从业者的问题。

这几年考古很热闹。国家层面重视,这两年考古频频上热搜,很多大佬上电视,参加各种节目。好像考古学的春天来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考古研究迷失了自我。

从研究课题上,因为国家定调,开始突出强调某些能突出“文化自信”的课题,这就把研究取向和结论定死了。作为学术研究的考古学,成为了政治的注脚(这里面例子很多,不一一展开了)。这种现象,本质上仍是外行指挥内行,和南派三叔指点三星堆在本质上没什么不同。不同的是前者是权力,后者是商业。中国文人的特征,就是对权力摇尾乞怜,对商业嗤之以鼻。这就是为啥这次特别生气。

我一直认为,考古学是冷门学科,也应该是冷门学科。不能追求热度,要甘心做冷板凳。做那些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课题,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结论。

真正赢得历史和人民尊敬的,是那些有风骨的学术,是那些真正“究天人之际”的研究。

最后回到这件事上来,作为考古人,自身要维持住学术底色。当你的研究真正通透时,才能讲出故事,才能讲好故事,才能在吸引大众方面相比南派三叔毫不逊色。而当你自己汲汲于评“全国十大”,评“某某省四大”时,也就别怪央视等媒体对你的忽略了。


user avatar   yue-ke-gong-jue-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要是南三,怕是没病也被吓疯了。

央视承制欲灭古墓派,吾何德何能,为破门毁派之木偶舞蹈做戏于天下人前?

既然以前就有恙,那。。。

未来这块的影视剧,我看快没法拍了


user avatar   huang-tong-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平复一下情绪,想想从哪里说起。

首先,对盗墓笔记的作者及系列作品没有意见。虽然我不看这个题材,但知道这类盗墓探险作品全世界都爱看,观众开心就好。这是个娱乐化的东西,娱乐和历史要区分开,现实中考古进博物馆盗墓进局子,互不干扰各走各路,这个区分是文化管理方面的工作。

其次,官媒。境外媒体总爱标榜自己如何如何独立,我是不以为然的:就算你真的独立于政府(很多是假的),你还能独立于幕后资本?独立于点击率?总是要恰饭的,独立不是中立,恰什么饭就侧重于什么,所以有关公众利益的事,交给恰国家财政的官媒也好。

央视啊央视,官媒官媒,就是有个国家财政支持,可以不用万事向流量看齐,向资本恰饭,可以沉下心来做些正事。结果恰流量的竟是CCTV自己,流量至上娱乐至死,手上那点权力还都拿来给自己洗地,把diss这件事的博主夹走。

最后,关于考古,关于博物馆的作用。

我到各地旅游出差,有时间都会去博物馆,去完还会查当地财政在博物馆方面的预算,一是可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二是能够看出当地的财力和心思。这里是一些我查阅过的城市文博年预算:

上海9.5亿,苏州3亿,深圳1.36亿,郑州6800万,长沙4600万,青岛4200万,潍坊2600万,南宁1900万,济南1500万,菏泽700万。

博物馆在财政支出里不属于优先项,又是凭借一张身份证便可以平等享有的公众文化服务,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正外部性,地区差异极大。历史文化保护是官方的,是民间的,归根结底是中国的,官方掌握了更多的资源,也要对这份资源和权力负好责任。

三星堆博物馆已经亡羊补牢了,时代浮躁,做正事心思还是要稳。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说几句站在第五层的吧:

1,考古是西方舶来品,我们中国古时候有考古吗?

2,盗墓可是从东汉甚至更早就有了。

3,西方有西方式的考古,中国有中国式的考古。不能让西方把持考古的定义权。

4,请大家支持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信。

央视为何连线南派三叔,背后的原因让人暖心。


user avatar   nathan-d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好多回答,又上网搜了下各种新闻,我超级愤怒。考古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怎么敢找一个写小说的来指手画脚?

但很奇怪,网上喷这事的文章很好找,但原视频超级难找。由于之前并没看三星堆的直播,本着严肃的时事评论,首先得基本尊重事实的原则,我开始在网上搜视频。

终于让我搜到了,视频差不多55分钟的时候连线的南派三叔。

看完视频我懵了,我严重怀疑是不是搜错视频了。不然我实在理解不了,喷这事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难道他们根本都没看过原视频?

整个视频时长超过一个半小时,连线南派三叔只有不到五分钟。而且主持人的问题以及南派三叔的回答也没有任何不合适的地方,充满了对学术,对考古的尊重,没有一丝一毫指手画脚的意味。

说实话,如果有一天,中国的考古真毁了,我相信绝不会是毁在考古人手里,也绝不会是毁在一个写小说的手里。更有可能是毁在一帮连原视频都没看过就敢喷东喷西指手画脚的键盘侠手里。


考古,是严谨的科学,但正因为严谨,专业,所以也是小众的。

正在看这回答的你,对考古感兴趣吗?懂考古吗?你一个闲着无聊逛知乎的人都对考古不感兴趣,都不懂考古,你指望刷抖音看快手玩直播的普通老百姓能懂能感兴趣?

什么是提高全民素养?提高全民素养不是让一帮考古工作者更热爱考古,而是让一帮普通老百姓对考古更有兴趣。只有他感兴趣了,他才有可能去了解考古,去了解历史。


我们总是喜欢学术的归学术,娱乐的归娱乐,这绝不是好事。如果有一天学术死了,绝不是因为太娱乐,而恰恰是因为不够娱乐。

欧美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乔治•卢卡斯的《夺宝奇兵》系列电影,本质和《盗墓笔记》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你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夺宝奇兵》而投入到了考古领域吗?甚至《夺宝奇兵》第一部上映后,考古专业的报考人数都出现了显著提高。当今世界上一些顶尖的考古学家,有些也都明确表达过,正是《夺宝奇兵》激发了他们对考古的兴趣。

《夺宝奇兵》讲的就是类似盗墓的寻宝故事,《夺宝奇兵》是糟粕吗?不。

恰恰相反,《夺宝奇兵》为向大众推广考古和历史做出了巨大贡献。历史与考古不仅不应该否定娱乐,反而应该感激大众娱乐。

国家地理博物馆还专门举办过主题为《夺宝奇兵》与考古探险的展览。


当下中国的科学推广越来越大众,越来越娱乐了,我认为是好事。

河南博物馆的考古盲盒,有什么专业性吗?没有。但只要哪怕有一个人,玩了盲盒之后能去网上搜一搜每个器物背后的历史,那就是对考古和历史的推广做出巨大贡献了。

这次三星堆考古,央视连线南派三叔,我认为是极其正面的。

从历史和考古的角度,《盗墓笔记》可能没有任何学术性和严谨性,但只要有哪怕一个人,是因为对《盗墓笔记》感兴趣而关注了三星堆考古,那就该给南派三叔记一功。

盗墓是违法的,是可恨的。但因为看了《盗墓笔记》而去盗墓的缺心眼,一百年里能有几个?

有人因为看了《盗墓笔记》而对考古有误解,那又如何?对考古有误解,起码说明对考古感兴趣了,总比完全不想了解考古要好得多。

但只要有一个学生,因为看了《盗墓笔记》,高考时想要报考考古专业了。甚至只要有一个人,为了求证我的观点,把夜话三星堆的视频点开看了一遍,那就是娱乐为考古,为学术做了贡献了。


学术研究,是大雅。商业娱乐,是大俗。但说实话,大部分普通人都是俗人。

一味地瞧不起俗,就是自绝于人民。

如果连群众基础都没有了,再大的雅也只是孤芳自赏。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但更需要传播。我们需要一个最最严谨,最最学术的考古学,但也同样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考古学。

我们需要那些值得千载传颂的专家学者,通过一生的研究,为我们重塑一段历史,也需要最普通的说书人,把那段历史,说给人听。


user avatar   hun-yong-si-yan-li-chang-c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当于中国防疫请来731做代言。

上图是1982《少林寺》热映后的衍生类电影及其连环画,片中梦想当武术大师的两位小主人公的开篇对话是: 学数学有啥用啊?觉远也不会X、Y、Z啊!

从这一刻起,不论最后他们学不学武术,对学习的态度已经变了!态度已经变了!态度已经变了!

两位少年扔下数学课本后,毅然奔赴河南,追寻少林梦。但为了吃饭还是先进了黑工地搬砖,电影中当然是有人来救,结局皆大欢喜。现实中我们知道有很多有活力的社会团体都喜欢这样勇于冲破周围阻挠的年轻人,比如保健品基地啦、奴工黑砖窑啦、杀人骗保村啦等等。


1996《古惑仔》热映后


群众喜欢,你算老几?我的文艺作品是无罪的!你可以侮辱我!但不能侮辱我的作品!这是我们创作的自由!我又没鼓励观众去犯罪!那是观众的错!


是啊,肯定是观众的错,你看一大票观众对“上交国家”嗤之以鼻,对N多在内地上映的黑帮片结局总要自首感到痛心,对片中的英俊黑社会纷纷给以家人般的关怀,不知道还以这些观众是英俊罪犯的家属。
白皮盗墓犯们为了洗白自己,美其名日:探险家。埃及之类的当年殖民地被日了不知道多少遍后,终于成了好宣部电影工业中一个亮点元素,出现在N多电影中,搞得某些心理不健全的亲善人士嚷嚷:怎么光盗人家的不盗我们中国的?

好像不学白皮盗墓犯在电影中日几次就觉得低人一等。


经过好宣部多年努力,一堆无视社会法则和自然科学常识的作品把白皮盗墓犯们全洗白成了探险家,他们穿戴着亚非拉人民血肉做成的锦衣华服,珠光宝气闪瞎了N多人的狗眼,仿佛这种在古代中国都是切立决的罪行也变得高大上,成了流行时尚,流行时尚的东西大家当然都喜欢啦。

群众喜欢,你算老几?

针对上边这八个字,我请一位光绪二十四年出生的人来反驳:

戏剧对人的影响在脑子里是擦不掉的,以致影响到人命关天的大事。你们演戏也一样,应该知道这是为教育人的,要在不知不觉中感化人,不要认为是光为娱乐而已。老百姓虽有革命性,但也有很落后的一面。尤其现在反封建时,我们还演封建戏,是很成问题的。

旧的形式是大众喜爱的,在中国还有不少的观众,尤其是在大城市里。旧戏的内容有很多毒素,因此我说要改变内容。有些人认为不懂戏剧不能改造,我说不然。当然,改是有困难的。但你们懂得,改造起来就容易,我虽然是个外行,还可以讲上几句。毛主席也不是文学家,但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解决了文艺界很多的问题。

也许我说的不对,因为我是个外行;虽然是个外行,但旁观者清。我看到的这些问题,可供你们参考。同志们的实际生活是反封建的,但在舞台上又是提倡封建的,恐怕你们演着也别扭吧?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考古文博行业,最大的特性是正外部性十足,换句话说,考古文博行业就是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和解释,但是只拿很少的工资,之间的价值差异,就是给社会做贡献了。当然,价值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也看社会个相关领域的工作和努力。

2.现在有资本想把这部分正外部性变现,还形成了对考古工作的曲解和误会。我到知乎上做普及的一个冲动,就是因为大众看了盗墓小说之后,把学考古文博的都理解为盗墓贼了哦。

3.还反映了就算是央媒,在策划组织考古文博内容产品的时候,部分情况下也不会听取考古工作者的的意见。事实上,大众了解考古大部分通过央媒、自媒体营销号,然而这些内容,基本上没有专业人员参与。不但如此,媒体和某些公司还仗着有资本,妄图改变考古文博普及传播的规则,实现自己的私利。

4.不能说。

5.不能说。

6.不能说。

以上


user avatar   fu-chou-zhe-16-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太阳附近没有氧气”,“人是怎么死的”还用说么,不考虑太阳,人也会窒息而死呀。

NASA研究认为,暴露在太空中的人约能存活90秒,最初9~11秒里可以保持清醒,在30秒内获救基本不会受到永久伤害。主要死因是减压导致的缺氧损伤,而不会“身体爆裂”或“血液沸腾”或“冻死”。

  • 人体不会因为这点压力差而爆裂,不过要是试图憋气,肺可能被气体充爆而致命。
  • 血管里的血液仍然受到身体给予的压力,不会沸腾。
  • 体表的水(如唾液、眼泪、汗)低压沸腾不会造成实际伤害。
  • 人的身体在太空中散热其实非常缓慢,如果有加压充气的宇航服保护,还需要安装散热系统来避免中暑。

如果你将人送到水星轨道附近、套着宇航服扔出舱外,在呼吸有保障的情况下,现有宇航服的散热系统无法抵抗那里强烈的太阳辐射,人会因体温过高、多项生理功能障碍而热死。如果距离太阳更近一些,宇航服和人体会在高温下熔化、沸腾、汽化、分解。即使不考虑维持人的呼吸所需的氧气,人体也不会在太阳“附近”持续存在。

如果你将这个倒霉的人放在距离太阳有够近的地方,在失压杀死他之前,他就被太阳烤得外焦里柴了。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专家称,强奸案件的新闻标题往往只聚焦受害者,而罪犯却从标题中消失的现象? 
  考古与挖人祖坟有什么区别? 
  三星堆是否是一个被野蛮文明给消灭了的高端文明? 
  清华大学挖出的古墓是什么年代和背景的?目前进度如何? 
  如何看待《重启》书粉和演员粉产生的摩擦? 
  古代有什么著名的兵器(真实且有实物)? 
  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现在考古研究进展得如何了? 
  如何看待无锡发布就高架侧翻事故称「在重大事故面前,我们该做的是关爱与理性」? 
  媒体都做了哪些恶? 
  当今社会,人文社科与艺术学科的价值是不是被忽视了? 

前一个讨论
哪些单机手机游戏让你玩两分钟就惊呼「太好玩了」?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你最想穿越到哪款游戏里?做什么?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