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小米集团官宣造车,首期投资 100 亿人民币,对市场将有何影响?你看好小米的汽车业务吗?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个人猜哈:

有些元部件用好的,把产品的级别拉起来。比照手机的CPU、摄像头、屏幕;

无伤大雅的用低一级的常规元部件。不是说会用次品,而是产品核心元部件用了A级,评测机构也认为小米这车算A级,那其他非核心元部件大概就是B级,或者B-级;

定价一定是残暴的。虽然会有牌面款,但出货量大的还是红米款,搞不好会复刻“BOM单+15%”的逻辑;

当然汽车这个行业比较特殊,传统汽车一般定价是BOM单的300%左右;新能源更特殊,基本上BOM单成本就是定价,靠政府补贴顶住一部分亏损;

这个雷老大能亏一段时间。以他的风格,都愿意亏了,一定会做价低量大款,搞不好就是十来万出头那种;

给工厂低息借款、直接收购元器件厂商、砍销售环节、压缩款式,所有前期投资一定会集中力量砸穿一款;

因此不会调整工业设计(外观内设另算哈),也不会牵扯产线流程变更,稳定性第一(硬件工程方面)。比照小米手机1;

说句被老同事打的:可能是印度塔塔路线;

别小看塔塔啊kora!人家收了路虎和捷豹啊kora!

总之蔚来,啊不,未来可期!


user avatar   aceco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电动车,格力也做电动车、乐视也做电动车、小米也做电动车、估计后面华为可能也做电动车。加上传统车企,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丰田、本田、日产;比亚迪、五菱、吉利、广汽、北汽。新兴势力,特斯拉、蔚来、小鹏,这有品牌有实力能叫的上名字的。再加上一群乱七八糟叫不上来名字的和不知名的....他们真的不觉得电动车市场有点挤吗?还是现在科技发展已经惨到这么多优秀公司只能挤这一条赛道了?

一边是光伏、风电大步前进,煤电、核电、全面退坡,一边是厄尔尼诺、拉尼娜此起彼伏。各大国强推电车搞能源转型,感觉各个大国的能源转型战略有点步子太大了。


user avatar   wang-ping-25-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感小米有可能要复制五菱的成功路径。


user avatar   tie-shu-x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小米宣布投入百亿美元加入造车战团,外加前期已经进入的恒大,中国的造车队伍,早已经比当年宣布开发房地产或者也要建电商平台一样更热闹。

雷军和老许都对汽车有独特的迷恋吗?显然不是。有钱就能造好车吗?当然更不是。

那么,他们为何非要都挤在一起,都想要去造车呢?真相很简单,也很复杂。

以前的商业领域和市场空间,就像非洲大草原一样宽广无垠,雷军老许们就像被母狮养大的狮子,只要不在幼年时候夭折,长到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时就可以孽分出来自己找饭吃,自己打地盘,所以老许可以去盖房子,雷军可以去造手机,大家各分东西,井水不犯河水,撒泡尿划出自己的地盘就行了,别人闻到气息,就会绕道而行,即使偶尔入侵领地,也就远远的怒吼几声,对方也就识趣的掉头离开,到别的空白点上觅食。

这是商业领域最黄金的时代。大家都可以做各自地盘里的辛巴,不是狮子老虎的,也可以当猴王、平头哥、甚至滚粪球的屎壳郎也有自己快活无忧的独立小世界。

直到灾变发生,商业世界突然像侏罗纪末日一样,恐龙们还在悠闲吃草,就不明不白地成为了化石。宽广无垠的草原消失了,大家都被驱赶到一个狭小的平面空间里被迫立体活着,不吃草的狮子连滚粪球的屎壳郎也吃,更别提那些更大型的猴子平头哥之类的了,逮谁咬谁,只要看着能吃,管它味道好不好,够不够塞牙缝。

以前,盖房子能赚钱,造手机能赚钱,就连卖水的也能赚钱,能赚钱就啥事都好说,大家都有钱赚,也有路走。慢慢的盖房子不能赚钱,造手机也不好赚钱,就连水都不好卖了,那也没关系,具体的产品不好卖,那把产品包装好了卖概念,不靠卖产品,靠卖股票也行啊,于是大佬们都一窝蜂靠造概念发行股票上市圈钱,这也是一个暴富法门,十几年前就没靠卖东西赚钱的苏宁,硬是靠各种概念倒来倒去把自己做成了一个看起来金光闪闪的产业大帝国,阿里们美国上一道市不过瘾,再来香港上一道,香港上完还是不过瘾,又接着再来国内上一道,这些巨头们靠一个又一个的股票上市,也能过足资本膨胀的暴富瘾,这个时候,人们还是可以各自安分在自己的地盘内造概念,虽然产品不赚钱,但是概念能变现,通过股市腾挪来发财,也还是不用挤在一起。

直到连上市圈钱的路也行不通了。所有的通路都像南极冰山一样渐次崩塌,巨头们可以扩展的地盘被不断压缩,最后不得不都被迫挤在一小块,大家只能靠火拼对手来获得生存权。

这就是最后,所有的巨头都一起盯着造车的缘故。他们不是不知道大家挤在一起的风险,但已经别无选择。因为现在的真实商业世界,早已不是宽广无垠的非洲大草原,而是一条狭窄短小的输卵管,巨头们也早已不是威风凛凛的狮子老虎,而是一粒粒微小的精子。他们只能争取奋力前游,在虽然只有一小滴,却又蕴涵了几十亿同类兄弟的队伍里赶紧脱颖而出,获得率先与卵子结合裂变的机会。狮子被狮王赶出狮群不一定会死,说不定换个天地还有另一种活法,但是精子错过了与卵子结合的机会,最后就都是死路。认清了这点,恒大咬咬牙只能硬着头皮上,雷军咬咬牙也只能跟着上,华为徘徊反复,没说上,也没说不上,腾讯百度阿里们反正已经搭载了自己的DNA负载,自己不做精子,去做了助推精子前行的润滑液,同样争先恐后想要输送自己的DNA冲在最前面,率先达到与卵子结合裂变的目标。

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争,因为赢家很少,输家却注定会有很多,甚至最后能够成功结合裂变成人的那分子,也有可能是残疾人或者带病胎。

新能源车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竞争标的和炒作载体,但在当下的困境里,又找不到更好的噱头来维护自己公司的股价,安抚投资者们贪婪又沮丧的心,他们就只好什么最热蹭什么。恒大曾经卖粮卖水,发现比卖楼还差,炒不起来,就放弃了,即使投了巨资炒足球,也是净亏不赚,既然折腾这些也是亏,那再折腾汽车亏多点也不过如此,炒楼不能上市,炒球还ST了,炒车刚好符合市场胃口,上市有高估值,能暴涨,何乐而不为呢?小米的心思也是一样的,再奢谈今年能出几千万部手机已经无法刺激起市场的欲望,要想阳痿的股价不早泄,只能找最壮阳的题材来喂,新能源车这个概念,刚好符合标准。资本家们虽然口口声声不关心股价涨跌,只埋头做好公司业绩,但事实上,如果股价涨不起来,他干好公司业绩又有什么劲?一年累死累活拼命干,能从公司领到的薪资报酬,都不够股票市场上一天的波动增减。真靠卖产品攒身家,大多数老板一辈子的盈利,都不够股市上一次小小的套现减持来的多。

末流老板造产品,一流老板造概念;末流老板卖产品,一流老板都是只兜售自己家的股票。中国没有人能够做成贝索斯、乔布斯、马斯克,但不妨碍马云、雷军、老许他们跟在屁股后面跟着造概念,反正最后的目的不是卖产品卖服务卖理念,而是卖出高价股票。所以,每个精明的号称自己要做好产品回报用户的老板,其真实意图都是想在股市上讲个坚挺的故事让股票翻几番。


user avatar   na-yici-yang-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很多回答,不少人在说小米这个时候入场还不算晚云云,我到觉得:

小米的入场代表着中国电动汽车制造的第二阶段一一一一“巨头时代”揭开了序幕!

还记得几年前共享单车刚流行起来的时候吗?各个牌子的共享单车遍布大街小巷,到今天大街小巷还满是共享单车,但当初那些牌子可还有?

巨头们没有第一时间下场不是不想下场,而是随时都能下场,既然随时都能下场,当然要等别人把弯路都趟直了以后啊,当年的共享单车如此,现在造电动汽车也一样!

往后看,下一个入场的巨头我觉得是百度,当年的BAT现在这B已经远远掉队了,而百度这些年无论业绩如何下滑,对人工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投入可是从来没手软过,现在相关技术说是世界一流都不为过,也许百度以前还想靠卖系统、卖软件挣钱,但无论哪个厂家都知道这可能是未来利润最丰厚的一块,真想不出百度不亲自下场造车,如何将技术变现,难道百度投资这些技术真是为了给全人类做贡献?!

还有AT,也会许不会直接下场,但旗下的出行公司也不会下场么?哈罗单车为什么改名哈罗出行,难道只因为多个没啥人用的叫车服务么?恐怕是想在未来的无人网约车上发力吧,那车要不要自己造?无人网约车造出来后,往不往私家车方向发展,这几乎都是没悬念的,而领域巨头滴滴就更不用说了,抢不抢在百度前面下场造车都说不准呐。

还有就是从电动机到控制系统已经掌握了全套造车技术的华为,说它最终真能忍住不造车,你信么?纵使现在还没这心,后面巨头纷纷下场,它又会怎么想?怕是那封禁止讨论造车的内部邮件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吧!

现在全球一水国家打算在2035年之后禁售燃油车,这个时间巨头进场,刚好!

但愿现在所谓的“造车新势力”们能够挺住,别步了当年共享单车先行者们的后尘。。。


user avatar   guai-li-luan-shen-28-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雷布斯要改名雷斯克了呀

小米,为发烧而生

造手机烫手 造汽车烫腚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常看好,也非常欢迎。

首先,电动车的技术模块已经普及化,相比硬技术门槛,未来更考验的是用户需求能否更好的满足(用户体验,功能取舍,价格设定),以及供应链成本控制,而这些都是小米的特长。加上品牌与用户基数,让我非常看好小米造车。

但这也仅限在电动车上,进展到网联智能车领域,小米要补课还很多,和百度阿里比缺少交通大数据以及与各地交管部门的关系,与腾讯比缺少社交平台的支持,与华为比(华为不造车也肯定要投资车企)缺少基层技术储备。小米没有差异化优势,只能赶回老本行,提升性价比。

不过这个100亿大家不用在意,十四五期间各地对智能网联汽车厂家的争夺可谓疯狂,这100亿投资承诺和小米的牌子雷军的脸,撬动500亿的投资不是问题。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该来的还是来了。

新能源汽车行业经过几年的积累,国内的产业链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小鹏、蔚来已经把互联网造车的路子趟了一遍。

小米这个时候入场,造车的难度要小很多。

如果与长城或者比亚迪合作,用汽车厂商的成熟产品为原型,小米定义,传统汽车厂开发代工量产,挂小米的牌子销售。这个时间周期可以很短。

如果小米做比较多的工作,只是找厂商代工,这个周期会长一些。

小米现在是上市公司,融资很方便。新能源汽车是个资本生意。

只要造车能反应到股价上,小米就不会亏。

以后,新能源汽车的股价涨,小米可以跟着涨。

实际上,中国这几家互联网造车都是让特斯拉的股价给救赎了。

而美国正在大放水,未来一段时间,新能源汽车还有机会。小米很可能吃到资本红利。

华为没敢造车,小米敢,这是上市的好处,可以用别人的钱去开启新业务。


user avatar   haozhi-ya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再结合这个投资额,我有种预感:

莫非是:售价19999,续航300km的小米mini EV?


user avatar   jaingyi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我个人来说,我希望小米能够成功。

原因无他,因为如果小米能够在一个领域做成功,那么就说明这个领域的产业链的主体以及相关的核心技术已经被中国人基本控制了【1】

因为小米本身并不是一个主打研发型或者创新型的企业,比如比亚迪这种。

小米更倾向于是一个通过互联网思维整合中国优势产业链资源的整合型企业

这个逻辑有点像淘宝。

淘宝的崛起,并不是因为阿里巴巴本身的技术多么超越时代。

而是国家花了极大的力气砸了基础投资建设,修高速公路,修高速铁路,村村通硬化,铺设3G4G甚至5G,让互联网接口便宜到白菜化。

而阿里巴巴只需要专心把这一切资源都整合到一个电商平台上就可以了(当然,这个任务本身也极具挑战性)。

类似的,小米也是整合国家和社会现成资源的高手。

小米到目前为止做的所有东西,专注于手机,白色家电,以及小家电。

以至于有人调侃小米是“小米百货”。

就是因为中国后三十年以来,融入国际市场另起炉灶给人做配套,从低端的纺织品服装往上做,吃掉的第一个产业,就是白色家电,小家电,通讯设备。

就连电视的液晶平板,也是最近几年京东方等企业终于在行业站稳了之后才彻底拿下的。

所以小米扩张之路,就是中国产业链的优势不断扩大的路径:从最初的手机,到电饭煲,吸尘器,电视机,等等。

如同马卡洛夫曾说过,要完成瓦良格号航母,需要“苏联、党中央、国家计划委员会、军事工业委员会和九个国防工业部。600个相关专业、8000家配套厂家,总之需要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完成他。”

小米成功的背后,是深圳对通讯行业几十年如一日的投入,是青岛对白色家电的扶持,是顺德对小家电的呵护,是合肥在面板上砸锅卖铁的豪赌。


所以,我希望小米成功,我也相信小米对于进入造车这个领域是经过仔细论证的。

当小米完整地审视过整个产业链,配套设施,相关工艺,核心技术,发现自己可以造车的时候。

也就是中国的产业升级获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


雷军说,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可他或者不愿意跟大家说,怎么去寻找风口。

答案很简单,

就在沿海各地“土老板”们天天都要看的新闻联播里:

永远跟党走。


你可以保留意见,说,小米不是一间伟大的企业。

但是,只有一个伟大的国家,才能孕育小米。


注释:

【1】有同学说小米的手机的软硬件核心技术过半都在发达国家手里,所以这句话不成立。我希望我不要给人一种咬文嚼字的感觉。我理解的控制包括了市场力量,以及动态不断自主替代的过程,这是一种实际上的使用权。按照我个人的理解,中国控制产业链和关键技术的手段,除了自主替代,还包括了市场力量。很多时候,这是一种两种手段同时进行,来达到对持有专利厂商的议价进而锁定的战略。至少在我能看到的领域,手机金属外壳,内存芯片,液晶屏幕,电池,基带,甚至SOC和操作系统中国人都有自己的替代方案;而基于这些不断上升迭代的替代方案,中国企业可以利用自己手里的市场不断的取得跟供货商谈判的筹码,把供货商本希望得到的巨量的垄断利润压缩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区域内。

至于像电视机,小家电和白色家电,关于“过半的软硬件核心技术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的”这句话,我个人认为是不太可能成立的。或许这就是小米从手机转行到“百货”,越做越顺的原因吧。

现在小米转行到了汽车领域,我希望是一个更加积极的信号:我不知道手机和汽车行业有多少的核心技术占有率的可比性。电动车的电机,整车制造,人机交互,操作系统,电池系统,传感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这些供货厂商是否存在“过半的软硬件核心技术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的”事实,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相信大家也有基本的认知。

这个讨论本身是关于汽车行业,所以我更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得到关于相关领域更全面和系统的知识。

权当抛砖引玉了。




        

相关话题

  买混动车真的合算吗? 
  小米10和小米10pro同样是升级4个G运存,为什么一个差400,一个差500? 
  如何评价史祥莆《致小粉红:还有什么比“爱国”更容易?》? 
  如何看待阿里巴巴张勇回应称,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处罚不会造成重大影响? 
  如何看待最近互联网大厂回巢热?当真是好马要吃回头草吗? 
  如何看待 2 月 8 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特斯拉公司? 
  如何看待「因微信被封号,男子坠楼身亡」一事? 
  大众朗逸好还是东风本田思域好? 
  警方通报航天投资董事长张陶打人事件:经公安机关查实已被刑拘。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communism已经不合时宜了么? 

前一个讨论
大学挂了 32 科,毕不了业,还有哪些出路?
下一个讨论
中国制造业真的已经全球领先了吗?





© 2024-12-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