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里面的情景,台词,随时都可以拿来对应现在的热点事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
那怕你改动一下,效果依旧。
再说说姜文这片子,最初的目的就是带着某种宣传的。
你如果看过一步之遥上映时,他做客崔永元节目说的,人多少得知道点真相,没白活,当时崔永元生怕他说多了,那表情非常紧张。
在让子弹飞的上映后,也是做客崔永元的央视节目,崔永元替网友问,网上都说你片子很多都有隐喻,姜文的回答是,没有隐喻,都是真事。
姜文是一个受老人家影响非常大的人,以上都是他谈论老人家的内容。
他跟法国老婆参加法国节目,说毛是我们的初恋,整个民族爱上这么一个人,其实当年外国人也是这样过来的。
他一开始不喜欢读毛选,后来越读越喜欢,理由是毛写的,在他看来,干净,不装,有趣,而且用非常煽动语气告诉你,后面有人问他,对他影响最大的几本书,其中就有毛选。
问他最大的美誉是什么?他说如果老人家还活着,看到我拍的电影夸我拍的好的时候。
他在参加曹可凡节目时,曹问他,我看你这里到处是关于毛的书籍照片,姜文的回答是他去世的时候我们十三岁,我们有记忆。无论你愿意不愿意,这个记忆是深深地在你的身上。当然过去这么多年,你可以用你的脑子来重新评判这个人,感受这个人,但是他确实是个巨人。他有很多让你,这么说吧,他是一个有魅力的巨人。
在拍天地英雄时,他跟别人闲聊,说毛是最悲剧的英雄,一颗树长的那么高大,但长歪了,种子无法战胜土地,他想拍一部关于他的电影,但是也在观察ZZ气氛允许不允许拍。
三联生活周刊:你为什么不去演毛泽东呢?我觉得你演毛泽东应该是很合适的。
姜文:你这又说到我的心病,我是想演,但我演的毛泽东可能是通不过的。我觉得他可以把几万人带着迁徙,又没有补助费,像摩西出埃及一样。这种东西是精神上的,但他也很矛盾,很有悲剧性。他跟斯诺谈的那段话里提到,他的亲人死了那么多,我觉得那是他体会到某种悲剧感的时候。
解放军进城,他会哭。还有一个故事,他跟他的护士说,我死了你把我烧了,烧了呢把我弄到长江边,把骨灰撒到江里面,你们跟鱼说:鱼啊鱼,他活着的时候吃了很多鱼,现在你们吃他吧。这让我读到很多他的内心世界,包括他的词里面“往事越千年”——他很孤独,他只能跟曹操聊天,别人没法聊,他没法辨别别人跟他说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他年轻时是一个很出色的文学青年吧,后来他不写词了,或者写得很潦草。我觉得这里有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变化。
三联生活周刊:他是你的偶像吗?
姜文:不能这么简单地说,真的不能这么简单。赶巧我们这一代人,1976年以前的人吧,赶巧跟一批历史创造的英雄同时代活过。毛泽东逝世时,我已经13岁了,起码这13年我们是在同一个舞台上生活过,他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这是姜文的
《念奴娇》
云飞风起,莫非是五柳捎来消息?
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太阳照常升起。
浪子佳人,侯王将相,去得全无迹。
青山妩媚,残留几台剧。
而今我辈狂歌,不要装乖,不要吹牛逼。
敢驾闲云,捉野鹤,携武陵人吹笛。
我恋春光,春光诱我,诱我尝仙色。
风流如是,管它今夕何夕。
姜文指着《毛泽东诗词手迹》:“你看这个《咏梅》,曲牌是《卜算子》,毛泽东从1961年开始写,写完了给人家看,回来又写,又给人家看,一直到他1963年70岁生日才拿出来发表,四十多个字,锤炼了两年。”
在位于外交公寓的姜文办公室里,桌上的字帖书籍堆了齐腰高,这本毛泽东的字帖姜文已经翻了15年。字帖并非“清抄本”,内中一一展示了毛泽东书法反复修改的“痕迹”。姜文把这称作“搭功夫”——跟《让子弹飞》一样,一个精细的“活儿”。
开门见山:我认为《让子弹飞》并没有大家吹的那么好。
核心观点:教员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是《让子弹飞》(包括《邪不压正》)从革命史观的角度讲,是把含有革命要素的电影中的革命思想和情节拍成了“请客吃饭”,所以你用革命眼光看起来很爽,但仅仅是很爽却不真实。所以不应该用该片做梗去诠释革命问题。
而从电影艺术角度讲,该片在情节逻辑、表达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经不起推敲、不符合常理、简单粗暴表达的漏洞。但姜文本人的演技、号召力、演艺圈地位等优势所带来的投资、编剧等其他制片要素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不足,使得整部电影在总体上看并非没有有可取之处。所以我并不是全盘否定这部电影。我的意思总体上就是,小朋友喜欢看童话,女人喜欢看玛丽苏,郭敬明说《小时代》就是成人的童话,那么《让子弹飞》就是革命的童话、直男的杰克苏,看着图一乐就好了,但总拿《让子弹飞》的梗去解释革命问题属于强答尬聊。
我个人非常喜欢姜文这个演员(注意,仅仅是他的演员身份)真的,特别喜欢他身上的男子汉气质,但他本质上是学表演出生的演艺艺术家,他的知识底蕴、思想内涵跟专业导演相比都是严重欠缺的,所以他拍的电影是童话,思想性是很差的。包括他的导演艺术基本功都是严重欠缺的。
我举个例子
所谓分镜头手稿,基本上就是导演要把剧本里的文字转化成怎样一个图像,导演自己脑子里先形成一个画面,然后导演(或者美术部门)画出来,给其他要素部门,比如演员、摄像、服装、化妆、道具看一眼:“呐,你们看一下,这一段戏我想拍成这个场景。”以进行更直观的沟通。说白了就是导演要通过分镜手稿把自己脑子里想象的画面呈现给其他部门,这就是导演的基本功,很显然专业导演一般都有这个基本功,但是姜文是演员出身,应该没学过美术,所以没这个基本功。
当然绝不是说没有基本功就拍不好电影,贾玲肯定也没这个基本功,但也不妨碍她第一次执导就拍出纪录
但是《让子弹飞》里,仅从电影艺术角度,就有很多无厘头的地方,拍得莫名其妙。比如张麻子发钱黄四郎收钱
姜文想要表现钱很多,但是满大街这么多真金白银,足够把华尔街买下来了,还打什么仗啊?直接去统一中国好了。艺术可以夸张,但是不能这么夸张。还用车一边奔跑一边收钱,扯得太远了。
这个万民伞,制式与真的万民伞完全不同,影片中把万民伞在雨中倒掉的一个镜头放了三遍,想表达什么意思?
这千万发子弹往门上打,又想表达什么意思?还打了一个感叹号,一个问号。
类似的镜头在姜文的电影里特别多,很多无厘头的镜头根本搞不清他想表达什么。偏偏网络上经常还会有些人强行给这些莫名其妙的镜头赋予莫名其妙的含义,有些强行解释简直比小学语文作业里的作者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还要尬。解释不通就不要解释嘛。
我不认为这些莫名其妙的晦涩镜头代表了姜文有什么高深的内涵。
我更倾向于姜文导演压根自己就没想好要表达什么,所以稀里糊涂拍出来,有人问就故弄玄虚的解释一下。(比如花姐把黄四郎替身捉回来,张麻子问她怎么追回来的,华姐说:“他一直跑,我就一直追,就把他追回来了。”张麻子问:“就这么简单?”花姐说:“就这么简单。”类似表现在姜文的电影里很多,我认为这就是姜文自己没有能力把一些情节圆上,就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敷衍观众。)
以上是我对影片电影艺术方面的批评,因为我不是专业研究电影的,如有不同意见,按你的来。
但是我最反对的是一些人玩尬梗,强行解读电影含有革命史观。其实姜文的革命史观是非常歪的,偏偏很多人还非拿《让子弹飞》解读革命史观,这就让我很不能忍。
首先第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脱离群众。
革命必须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姜文知道这个道理,但他不懂更不信这个道理。《让子弹飞》和《邪不压正》表现的都是个人英雄主义,《邪不压正》依靠特工李天然的绝世武功(武功高强到可以躲子弹,这压根就是科幻片)和蓝青峰的神通广大搞革命(而且蓝青峰搞的还是特务工作,还对自己人下手灭口。与我党革命年代重视地下战线但绝不完全依靠特务活动,不搞暗杀,不在党内搞特务活动等原则完全相反)。
《让子弹飞》更歪,依靠的是掌握武装的小团体搞革命,本质上是和蒋介石一模一样的军阀思想。张麻子发动群众了吗?我告诉你没有,张麻子并不相信群众,张麻子在第一次打碉楼时,试图用金钱收买群众,但没有群众跟上,只有50只鹅。
张麻子说:“懂了,谁赢他们帮谁。”这句话说明张麻子也就是姜文并不相信群众,认为群众只是墙头草。而他发动群众的方式是什么?是把黄四郎的替身冒充黄四郎砍头,让群众以为黄四郎已经被杀。
这是典型的欺骗群众,用忽悠欺骗的形式手段发动群众。你想想看,如果我们党在革命年代也靠欺骗,能获得革命胜利吗?欺骗的手段能用了一次再用第二次吗?群众都是傻子吗?最后还是依靠投机进入革命阵营的武举人打头,提着人头冲破铁门。
这是什么狗屁革命观啊?不相信群众,不发动群众,不去耐心细致的做群众工作,把群众当做无知的(电影中群众始终赤身裸体光着头随大流,只穿一样的黑裤子,如同一群无头苍蝇)、可以欺骗的墙头草。张麻子始终依靠的是一小撮掌握武装的核心团队,与代表买办阶级的师爷合作,甚至对投机到革命阵营的武举人也接纳而不清算,全盘否定无产阶级人民的革命性。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摸奈子?住大豪斯?
张麻子所代表的绝不是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而是蒋介石那样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相对于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他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是他没有正确的纲领,没有领导和发动无产阶级,而是与资产阶级、买办阶级勾结,以占山为王而不是解放全民族为目标,他是绝不可能获得革命的最终胜利的。
总而言之,《让子弹飞》的革命史观是错的,不应该用《让子弹飞》的梗去说明革命问题。
它仅仅是一部革命爽片而已。
完毕。
补充:
你以为它是虚构,实际上它是现实。
你以为它是对往事的重塑,实际上它是对未来的预言。
孔子说的好:已有之事将来必有,已行之事将来必行;太阳底下无新事。
冤!!!不是我冤!是崔老爷冤,小的不长眼,死在崔老爷手里,害崔老爷吃了官司,小的该给崔老爷赔礼赔礼!
太阳下没有新鲜事啊。
让子弹飞里有一个很好的角度就是普适性,虽然说很多时候在作者没有确认的时候谁也不能说这部剧暗喻了什么,但你总能从里面看到些什么。
喊冤鼓出来,就是冤,不出来,就没有冤了。
像不像现在某些国家掩耳盗铃的做法?
凉粉的故事就更有意思了,其实凉粉不凉粉的无所谓,关键问题在于力量的差异。
讲道理是没用的,凡事都要讲究实力,你实力弱,挖出肠子也是你的错。
更经典的是三七分成。
县长伤人,巧立名目,拉拢豪绅,纳税捐款,事成之后,三七分成。
像不像现在的拜登?
总统上任,巧立名目,拉拢富人,征收税赋,收割中产。三七分成。
更别说著名的“碉堡夜谈”里“鸿门宴”的对白了,简直就是赤裸裸地把现实给你摆出来。
汤师爷的形象太立体了,多像拜登。
改革(剿匪)的胆子,但借着改革(剿匪)的名义捞钱的胆子大大的。
这里又来了一个问题,土匪究竟是谁?
是外敌,还是自己老爷专门养来的呢?
但最有意思的还是....
当县长就是跪着要钱的,但多少人想当还没这门路呢?
一个门路,几多辛酸。
因为《让子弹飞》是非常少有的能够精准踩线的电影。这种电影再稍微过线一点就会被限制播放;稍微退后一点就会失去应有的光彩;稍微明确一点就少了很多联想;稍微模糊一点就会有很多人意识不到他的意义。
所以《让子弹飞》可不仅是电影艺术上的好作品,也是运气上的巅峰,这种正好站在上顶上的东西不知道还要过多少年才能再出一个。
从内容上看,《让子弹飞》所蕴涵的意义时效性也非常长。至少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下次社会主义改造之前,在剥削阶级和剥削思想被彻底消灭前,始终都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黄四郎代表的剥削阶级不但主宰着鹅城的经济,也主宰着鹅城的思想、政权。他手下的狗腿子比县长的武力还强。如果不是碰上土匪出身的张麻子,什么县长来了都得跪。
县城的整个生态都是围绕着黄四郎构建的,显然他家不是这一代人就经营出如此稳固的专政体系,这种如同水银泻地般的影响绝不是一个所谓清官都能改变的。
当体系内的力量已经不足以对现存问题做出有效解决方案时,革命就必然会发生。但虽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星星之火却不会凭空产生,需要领袖将火点燃。作为干柴的底层劳动者虽然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只能选择屈服。
《让子弹飞》不但提出了了政权是谁的问题、群众组织问题、道路问题,还在结尾点出了背叛问题。当革命胜利之后,大多数参与者想的都是可以去享福了,以后怎么办?下一个黄四郎什么时候产生?下一个张麻子还有没有?这样的循环为什么要继续?这些有意义的问题给了大家无限想象空间。
这么难得的电影,还是申遗吧。
日本 :谈判你得看人家的脸色
中国:谁的脸色
日本: 他
中国:老子大老远来一趟,就是为了看它的脸色 ?
日本:你谈判过吗?
中国:没有
日本:谈判过程要阿谀奉承,低眉顺眼,这样人家才考虑跟你谈判。
中国:老子好不容易来一趟阿拉斯加,上了谈判桌,我还得阿谀奉承?
日本:对!
中国:我还得低眉顺眼?
日本:对!
中国:还得看TM的脸色?
日本:对!
中国:那我不成跪着要饭的了吗?!
日本:那你要这么说,跟他谈判还真就是跪着要饭的,就这,多少国家想跪还没这门路呢!
中国:我问你,我为什么要创建东风快递
日本:不知道
中国:就是因为我腿脚不利索,跪不下去
日本:原来你是想站着谈判啊,那你还是回亚洲吧!
中国:谈判不成?
日本:不成!
中国:这个 ☢️(枪杆子),能不能谈判?
日本:能谈,亚洲
中国:这个 (钱袋子) ,能不能谈判?
日本:能谈,跪着
中国:这个 ☢️(枪杆子)加上这个 (钱袋子),能不能,站着把事儿谈了?
日本:敢问九筒大哥何方神圣?
中国: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本,任何时候都要剿,不剿不行。
你想想,你带着老婆,出了城,吃着火锅,还唱着歌,突然就被日本的核废水给毒了。
所以没有日本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多年以后,人们考古发现一盘录像带,装在锦盒之中,锦盒赫然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体库存”,打开锦盒,录像带上四个大字“让子弹飞”。
首先因为电影节奏、内容无尿点。
然后因为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它的许多梗,都是可以随时随地用到各种地方,这保证了它的传播度。
它的各种隐喻,就是人们在缓过神来了之后觉得是那么回事的隐喻,这保证了它的受喜爱度。
当一个东西受到极为广泛的人们的喜爱与自发传播的时候,它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圣经”,还是人们自己选出来的“圣经”。
它讲出了人们想讲的,人们用这些梗表达自己想表达又不敢表达、或者表达地不是很好的东西,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太阳永远会照常升起,但那个人想告诉人们的是,永远不准跪。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
题主无非就是想用这个提问来黑明嘛,什么叫感觉宋朝汉奸没有明朝汉奸多?无非乾隆皇帝编了本《贰臣传》给了你一大批有名有姓的汉奸名单让你有底气走到哪里都拿这名单怼人罢了。
我也不和你列什么名字,我估计你列的名字里你真正知道姓名事迹的不到三分之一。
宋末蒙古南侵事迹
以上地方守臣,或逃跑或投降,我只选取了一部分,要想找还有更多,蒙古南侵时这些地方官就不是汉奸了?他们的不抵抗堪比张学良拱手送东北,江上诸城无一抵抗,无一重臣坚守,真是千古奇观。说完地方官再来说中央官员。
在临安陷落前夕,京城重臣纷纷出城逃遁投降,朝堂为之一空,谢太后任命吴坚为左丞相时朝中文臣只来了6位,着实凄凉。
时任左右丞相王爚,章鉴相率逃遁,重臣如留梦炎、陈文龙、黄镛、刘黼尽皆遁去。
同时临安城陷,降元北迁官吏多达数千人,就比如临危受命的左丞相枢密使吴坚,还有贾余庆,谢堂等等。阿里海涯不过破了临安,皇室还有宗亲在外,传檄一下,各郡守臣就争先恐后去投降,晚明京城一破,官员尚知拥立新皇继续反抗。另外北迁之时尚有饱读诗书忠义的数百太学生,仍然选择北行降元。
论据已毕,最后反问题主:你是怎么感觉出大明汉奸最多?宋,清,民国汉奸少的?
希望以后能带上脑子思考问题。